曾经的美国电影总是喜欢把孩子描绘成天真无邪、柔弱单纯,大人对他们都像对智障一样,表面上好像平等对待,实则是从心底里的不信任。经常会用骇人听闻来形容让孩子一个人在家,或是你怎么能给她吃那些高热量食物等等。
孩子是不会懂大人在想什么的?隔空令我想起老电影《偶像倒掉》,两部电影都在用同一种手法告诉观众,孩子什么都懂,他们不知道只是因为你不相信他们可以理解而不让他们知道。
当父母离婚时,梅西知道,父母要分开。她可以从父母长期的争吵中感受到。她当然渴望父母可以重新在一起,当然这没有实现
当母亲问起她,父亲是不是和小保姆暧昧,并据此想向法庭申请改判的时候,梅西也知道,她回答说,不知道。
这就是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她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自己的回答会造成什么后果。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是自己无法掌控的。
爸爸说的每句话,梅西都记得,去坐船,爷爷带着他去捡硬币。当爸爸从出租车里向她挥手的时候,爸爸觉得梅西不会理解此刻的意义——他再也不会回来了,但梅西知道,她跑过去紧紧抓着爸爸不想放手。
妈妈每次长期不负责任的突然消失,然后又突然出现,总是搂着她说,我爱你胜过世间的一切,你知道吗?梅西说知道,但其实,她知道妈妈根本不爱她。
当保姆格温和酒保第一次感受到对方的时候,梅西知道,这两个她最爱的人能相爱是最好的。她让格温做了大蛋糕给酒保。
当他们两个亲在一起的时候,她知道她找到了家。
梅西什么都知道,你们只是假装她不知道,好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
首先,让我们为成人世界里充斥的各种自私、欺骗、诋毁、狭隘…感到汗颜吧!在商业上惯用的伎俩同样用在家庭上、身边的亲人上,而奇怪的是大多数人都视而不见,或根本就分不清真伪(要不继父继母怎么急巴巴地就同意结婚了呢)。
如果改编成国内的版本,估计就是父母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死捆在一块,然后天天家里鸡飞狗跳,各自在外找婚外情(还要给出不可能实现的承诺),剩下老人守着幼儿。
可在孩子纯真的世界里,一切都那么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在看出怪异的戏罢了,却不忍心戳破。同样拥有纯真心灵的继父继母走进了梅奇的生活,其实影片构建了两个不同的世界,生父母——孩子(继父继母),成人(阴暗)——孩子(纯真),继父继母严格来说算不上主流世界中的人物:一个是照顾孩子的保姆,一般只在家呆着,一个是身份低微酒保,且认为人生不需要赚很多钱(就可以快乐),不像生父母,一个满世界做生意,一个满世界巡唱(即使没有债务危机),追逐的都是外在的东西。
影片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和同情,喜欢梅奇那条彩虹般的条纹裙子,和那条满是白色小鱼的蓝色连衣裙,像童话中的公主,想一个angle;最动人的小片刻,一个是继母说,那我们把花做成书签吧,可以保留一辈子,一个是继父为梅奇做了漂亮的鸡蛋餐,梅奇说生怕ruin it。
不过可惜啊,此刻的影片无疑是温情的,但小梅奇长大了会如何呢?注定她会在生父生母之间拉扯,成为“夹芯饼”,官司还会继续下去,继父继母是无权抚养她的。
只能祈愿所有的孩子都尽可能快乐的成长吧,不让阴暗的东西潜伏在心底。
另外,其实爱很简单,爱需要陪伴和分享,不需要复杂的东西。现在不少家长把孩子丢给学校就不管了,或者只懂得监督孩子做功课,做完功课就不管了,任由孩子孤零零自己倒腾。其实父母才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啊,如果梅奇的父母不是这么缺爱,小梅奇也许不会这般敏感。
看这样的电影,应该在某段很清闲的时光,比如周末,给自己泡上一杯咖啡或者绿茶,坐在电脑前慢慢看。这对于我来说来,简直就是大龄文艺青年的教育感化片,小女孩太萌了,梦寐以求有个这样的女儿。
小女孩梅西穿的衣服,每一件都那么好看。从头到尾,小姑娘真乖真懂事。我们都以为小朋友不懂大人的世界,其实小朋友的内心复杂得很。看到57分钟的时候,从头到尾没哭过的梅西躺在酒吧服务员家里的一个人独自流泪。感觉自己像被亲生父母抛弃了一样。
梅西的父母真的太没太没责任心了。男的整天就知道出差出国谈生意,和保姆结婚只是为了利用她照顾孩子。女的就整天巡回演出,和酒保结婚就是为了让人家照顾女儿。看得太虐心了,谁要是有个这样的女儿怎么疼爱都还来不及,他们居然舍得把孩子扔来扔去的。
整个影片中,最多的镜头就是小女孩在放学等人接,一个人躺在床上睡觉。这样的童年如果,不是酒保林肯和保姆玛歌的出现,那得是多么的阴暗和孤单。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饰演的酒保林肯一开始出场有种颓废、浪荡公子的感觉,一开始我误会他了。直到后来才发现这个高大的男孩帅气温柔得掉渣,梅西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后爸。我在林肯的身上看到明白一个事情,并不是一定要很有钱才会快乐。一般般,一份简单的工作,够一家子生活,有充足的时间,一家人一起做饭,一起过个周末,让小孩做她喜欢做的事,她就会觉得很快乐。
在高架桥和玻璃墙后边,林肯陪着梅西玩耍一段真的太有爱太温暖了。梅西用手指当枪向下射击,林肯立刻很逼真地倒地,那个马路还有点脏脏的,林肯一点都不介意,表演可真够认真的。而梅西发出嘎嘎快乐的笑声。这让我想起另一部日本电影《菊次郎的夏天》。不同的事,菊次郎拍的是一个小男孩,从角色的萌度来看,小梅西完胜。只不过《菊次郎的夏天》中北野武的表演极为出彩,特别是那张老脸神经性地一抽一抽的,表情又很严肃的样子,看着非常喜感。看惯他的黑帮电影,突然来一部这样的流氓式温情,让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
回到《梅西的世界》。梅西的亲生父母也想给孩子最好的,可是他们爱自己比爱孩子更多。梅西一直记得父亲说过带她去坐船,她从来没有坐过船。而梅西的妈妈则不停地给梅西一些并不是她真正想要的东西。小女孩真懂事啊,从来不哭不闹,还知道安慰别的小朋友。你带她玩什么,她都玩得很开心。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环境就是好。梅西的妈妈一个过气的歌手,梅西的爸爸一个神经质的艺术品商人你看人家的生活环境都那么高端。不过日子的质量却是差强人意。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配乐让我印象深刻。一段是,在家里播放梅西的妈妈唱的那段摇滚,真是有感觉。一些小酒吧想搞特色,搞情调,想吸引些小资点的白领,就应该放点这样的音乐。整天都是鸟叔的傻逼歌曲只能吸引一群打架的流氓。另外就是片尾,后爸林肯和后妈玛歌带着小梅西坐船的时候那三分钟结尾音乐,一下子把感觉带上去。导致我本来应该在疲惫的深夜依然精神抖擞地写下这篇影评。
注意事项:
这个电影可以是夫妻一起看,也可以情侣一起看,可以单独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就是不适合一大群人闹哄哄地看。也不适合间断地去看,或者很困的时候去看。因为这些情况都可能会影响观影质量,内心的敏感度和安静的氛围达不到的话会破坏整个意境。
如果《梅西的世界》是一篇文章,那么它应该是一篇写给童年的散文诗。
如果《梅西的世界》是一杯茶,那么它应该是我喝过的常德太青绿茶,清淡、纯净,又带点苦涩。只有欣赏它的人,才会在品后回味无穷。
如果《梅西的世界》是一个女子,那么它应该就是电影里的保姆玛歌,隐忍、负责、善良,处处打动着人心。
美国的商业片的看到吐了,每次都高科技,大多数都满怀期望去了影院,失望而归。真的很少能够看到美国人能出这些细腻的片子来。印象中美国的剧情片都是难以接受的美式幽默,想笑又不怎么好笑,还有对白时表情浮夸。我个人觉得林肯和玛歌的表演,还有小女孩的表演都很东方式,没有美国人那种特有的高高在上自豪感。你就看着他们的眼睛就知道,他们想的只是有个完整的家,有个可以让自己疼爱的女儿,还有个关心自己的伴侣。就这么简单的东西,简单才可贵。这些细节很难把握,导演斯科特•迈克吉算处理得不错的了。我翻开介绍资料一看,在25届东京电影节得过提名奖。难怪看着这么符合我们亚洲人的口味。
最后对应题目说一句话:如果你有小朋友,别让你的小朋友活的那么辛苦。
离异家庭,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孩子,如何体现对孩子关爱,现在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能说大人的分手是出于谁对谁错,但家庭的离散总是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容忽视的地影响。孩子的归属、抚养、教育等等问题最终还是要父母协商共同完成。离婚后本应是家庭重心的孩子瞬间变成了双方爱情的牺牲品和附庸,这不得不是使的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对于一个孩子在需要关爱的年纪,必须被迫自觉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护,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他们要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辨别到底谁的爱更多一些,当口头上的爱与承诺经常化为泡影的时候,他们的心也会变得脆弱。在孩子们的眼中,被爱不只是可以随时收到的礼物,听到“我是爱你”的话语,更多的是需要他们最爱的父母能陪伴在身边,相伴入眠,分享每一个劳动的成果,见证每一次成长。孩子需要的是最简单却最实际的快乐和幸福感,大人很容易就可以给予,但要想持久,还要靠大人们的努力才行。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与陪伴,更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和和谐的气氛,不要让大人的错误选择变成孩子的成长负担,但愿每个孩子都有幸福的童年。
我们如今观看的故事片,阅读的小说通常是虚构的文本(Fiction),它们都是一种想象的结果。一种区分小说和历史(或者也可以用于区分故事片和纪录片)的说法是:历史记录的是特定且唯一的人和事,小说则是通过看似特殊的故事讲一种普通人的普遍生活。但这并不是说虚构的文本就是不真实,毋庸置疑,很多优秀的小说和故事片恰恰更可以展现生活的真实,这种真实可能是客观生活(服饰、饮食习惯等)的真实,也可能是内心情感(心理、道德)的真实。上述两种真实分别代表虚构文本真实性的两个极端,如今分别被称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大部分的虚构文本徘徊于这两个真实之间。在分析这些不同程度反映真实的虚构文本时,需要注意其基本的组成要素:情节、人物、背景等。
这篇文章打算以改变自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中篇小说《What Maisie Knew》的同名电影来分析虚构文本中的上述组成要素。在正式开始分析之前,简单介绍一下作家:亨利·詹姆斯被称为19世纪美国继霍桑和麦尔维尔之后最伟大的小说家,也是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大文豪。我现在所在的某日本大学的图书馆中有两整套英文原版亨利·詹姆斯全集,和他的各个小说的单行本、信件集,以及关于他的研究的著作,这些书摆满了图书馆的一整个书架,在日本寸土寸金的图书馆中,这种阵势不容小觑。
亨利·詹姆斯的很多图书也有被翻译成中文,只是我尚未找到《What Maisie Knew》这个中篇小说的中文翻译版本,所以一直不太确定这本书的中文译名。同名的电影分别被翻译成《单亲小小姐》(港)、《梅西的世界》(台)、《梅奇知道什么》(豆瓣),“单亲小小姐”这个译名已经完全脱离了原著的名字而更加重视故事人物的身份,“梅西的世界”显然受到了《苏菲的世界》的影响,而豆瓣词条上的名字看起来很像翻译软件的直译,但是(以我浅薄的英语知识看来)原题目表达的似乎不是一个问句,即不是在问“梅奇知道什么”,而是一个陈述句,所以觉得将日文版译名《メージの知った事》翻译成中文——梅奇知道的事——或许更贴合题目的原意。
「人物」
人物可以说是一个故事的核心要素,人物的性格更是引导整个故事进程的关键存在。作者表现一个人物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作家可以直接在文本中写道“他是一个怎样怎样的人物”,像下定义一样给一个人物填上很多性格要素(电影则是通过旁白描述);另一种方法则是作者隐藏起来,通过展现人物行为的方式,让读者来推测人物是怎样的性格。如今后一种方法被视为更高级的叙述,而被广泛使用。
间接展现人物性格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他人的评价、人物的外貌(或者他的衣着、使用的东西等)、人物间的对话、具体的行为、人物的内心独白等。《梅奇知道的事》中,梅奇是一个已经破碎的家庭中的小女儿,两位家长极尽全力地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但却谁都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反而是两位家长的新情人们(梅奇的继父继母)长时间陪伴着孩子。电影中没有谁具体地评价过梅奇这个小女孩,不过继父林肯曾经对她的生母说过:你配不上她(梅奇),来表示一种对忽视孩子的母亲的责备,同时也表达出他对梅奇的喜爱和理解。
电影中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人物的外貌,比如梅奇就是那么乖巧可爱又美丽的小女孩,比如父母在离婚后分别在各自的家中给梅奇布置了精致的儿童房,通过房间中精心的设计我们可以知道梅奇的父母大概都属于中产(或以上)阶级,换句话说就是不差钱,不过也正是物质上的充足让我们更加注意到小女孩不安的精神世界。
梅奇很爱自己的亲生父母,但她的父母却各自希望自己可以垄断梅奇的爱,并以告诉对方“梅奇已经不爱你了”的方式来伤害对方。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梅奇住在父亲家中时,母亲托人给梅奇送来鲜花,而父亲觉得这些东西没有必要让梅奇知道而将鲜花直接丢进垃圾桶。躲在窗户后面的梅奇看到了这一切,并偷偷捡回鲜花藏在壁橱里,当继母马戈发现了鲜花并询问梅奇是怎么回事时,梅奇回答道:这是妈妈寄来的,但是爸爸把它扔掉了,因为他对鲜花过敏。
上述的电影叙述中,并没有出现旁白或者人物内心独白,梅奇默默观察着她的父母,我们默默地看着梅奇,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一个小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她的父母把她当作一种武器,希望她可以通过她对父母其中一方的讨厌而达成某种胜利的时候,梅奇选择继续爱她的父母,并为他们的行为辩护。
「视点」
故事中的视点设定也很重要,基本的设定有全知视点、自知视点和旁知视点。全知视点看起来像一种客观叙述,每个人的内心戏都可以摆在纸面和屏幕上,读者和观众了解一切。自知视点常常是第一人称叙述或者聚焦于某个人物的视点,推理悬疑的故事常常采用侦探一方的视点(这种故事如果用全知视点的话,用不好就会显得主角有点蠢,有具体例子,这里不说)。旁知视点中,故事的叙述者通常不参与到故事之中,或者在故事中扮演一个不那么重要的角色,比如主角的朋友或者某个事件的见证人等。采用这种视点的另一个可能性是主角已经去世,后来的人像揭秘一样去采访TA生前接触过的人,通过这些旁人的叙述来塑造主角的形象,比较经典的例子一个是铭刻在电影史上的《公民凯恩》,以及最近的电影《至爱梵高》。当然三种视点不能完全概括全部的故事叙述手法,实际叙述中这三种视点常常互相渗透甚至互为内环,总之实际操作起来要复杂得多。
《梅奇知道的事》中,原著采用了全知视点的方法叙述,通过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梅奇的父母有多么仇恨对方,多么不遗余力地想要伤害对方,也可以知道周围的人对梅奇的关爱,以及梅奇天真无邪的内心和她对这些事情的理解。而电影中将视点聚焦于梅奇一个人身上,所以电影呈现出来的事一个小孩子眼中看到的世界。电影中对于梅奇的父母为什么会离婚没有做出具体的解释,就像梅奇的父母也没有认真跟梅奇解释过一样,我们跟着这个小姑娘一起看着她的父母突然离婚,并展现出了很丑陋的一面要争夺她的所有权,之后又常常突然把她送到对方的家里,或者塞到继父或者继母手上,说太忙没时间照顾她或者马上要出差云云,然后某一天又突然出现要立马带她走...我们跟着梅奇穿梭一个又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空间,通过共同经历这种不安定的生活感受一个小孩子的情绪,这就是第一视点带来副产品之一。
「情节」
故事的情节,粗暴地讲是人物行为的总和,而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素之一,是人物之间的矛盾。矛盾可大可小,国家之间的冲突、战争是矛盾,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也是矛盾,童话故事中常常简单地呈现一种“善”与“恶”之间的矛盾。电影《梅奇知道的事》中,梅奇的父母之间的矛盾是他们要离婚,要孩子的抚养权,这是电影中最明显的矛盾,因为他们甚至不能平和地对谈,每次谈话都以吵架(恨不得动手那种)结束。梅奇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就是她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父母却因为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达成她的愿望,这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梅奇和父母之间不可避免地疏远。
如果从矛盾发生的经过来看,矛盾的起点:梅奇的父母离婚两人争夺孩子的抚养权,经过:分别争夺到一半抚养权的父母开始“分期”带孩子,但是由于父母过于忙碌,带小孩的事情分摊到梅奇的继父继母身上,结果:梅奇同父母之间开始生疏。很多故事会在结尾处强行大团圆,给故事或事件一个想象性解决的途径,但《梅奇知道的事》的结局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未完待续的飘忽状态。想到同样以儿童视点叙述的《人生密密缝》的结局,小友最后放弃成为伦子的养女而决定回到生母的身边,这从小友母亲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政治正确吧。简单比较一下《人生密密缝》中的小友和《梅奇知道的事》中的梅奇,会发现她们都是需要父母陪伴的小孩子,不同的是小友(或许因为她的年纪大一些)已经形成一种相对比较有个性的性格,这种性格有些像她的母亲,有时候看起来不那么礼貌,但是在她认识了伦子之后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发生了改变,换句话说我们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一个有缺憾的小孩子逐渐走向完整的过程;梅奇则像一个尚未受过伤害的完美小孩,但是她在父母离婚过程中遭遇的一切我们都亲眼见证,而我们在这个故事中看到的则是一个完美的阳光小孩逐渐变得阴郁的过程(顺带一提,控诉小孩子在成人世界遭到的伤害似乎是亨利·詹姆斯小说中常见的主题)。如此看来,《人生密密缝》的情节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正向故事,而《梅奇知道的事》讲述的却是一个关于小孩子阴郁性格养成的负向故事。
参考文献:『文学の学び方』.L.T.ディキンソン 著.上野直蔵 訳.南雲堂.2009.
本文原载于徐栖和我的公众号:
我的童装最时尚,每天换一套,我妈玩摇滚我爸到处飞,他们都想养我却都不甩我,我的继父继母年轻好看人nice,好想他们成一对。
育儿亲情片。虽然剧情有点狗血,不过各位演员都很养眼,四哥真是太好看了没有话说。。摩尔果然非常百搭
讲的是幼儿经,孩子在家庭教育中需要什么,以儿童的视角讲故事,有点琐碎,叙事有意模糊了事件本身,就像孩子看待成人世界的似懂非懂,一点点从孩子的视角还原事件的真相,片子在这方面很棒。对于这类走着商业类型片路线的美式独立电影,它总会一步步走向狗血和俗套。★★★
有时候真奇妙,我们竟然可以从不相干的人那里得到一直缺失的某些东西。这电影给我一种亚洲特质的感觉,一度怀疑导演是不是亚洲人。
还是个独立小文艺的味道。这片得静下心看,起先并不是太抓人。要慢慢看下去,对人物更亲切,情节也拢拢。就有味道了,还会有点温馨感动。小女孩也很可爱,以及几位主演的表现
看了真伤心
大人往往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但其实他们样样看在眼里,只是表达不出罢了。成人世界那些无奈妥协,那些言不由衷、敷衍与借口,孩子十分清楚。甚至那些负性能量:未曾出口的敌意、未曾明写在脸上的不耐…孩子也都有所感知,察觉。什么都别想瞒过孩子,尤其爱不爱这件事,他们会从你付出的时间心力去了解
后爸后妈与宝宝幸福生活在一起
小女孩就像天使,跟谁都自来熟。看完就像有只小手在心尖上抓了一把。啊啊啊更坚定了我以后一定要女儿的决心!一部关于爱和责任的窝心小品~
小姑娘真心是个小甜心!甜到我快忘了世上还有熊孩子!甜到让我觉得也许结个婚有个孩子也没有那么糟糕!【顺便这片子也忘了告诉我们这一切得建立在有足够的钱的基础上。不然哪来钱买那么多衣服跟玩具……
Lincoln和Margo的化学反应太足了。从边缘角色一点点走入故事中心,再完全占据观众视线。Maisie的塑造也恰到好处,本可以很激烈的冲突,却在导演的不断冲释后加深了回味的空间。看到结尾,完全是想跳起来冲向海边的节奏!
养不了小孩的父母真的不要生。要学会像我一样有自知之明。
最后那个和母亲在一起的害怕的细节我很喜欢
首先要严肃的说一句,真的非常不错,把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搬到现代纽约后,故事和人物更有看头了。然后我要大吼一声“四哥!!!!”看到长手长脚宽肩好胸的四哥把小姑娘抱起来圈在自己怀里然后轻声细语的哄她的时候我就沦陷了!!中间他穿着巨杀的黑衬衫黑马甲哄小孩的时候,我大约的确是呻吟了一声
又名“我的好继父,我的好后妈”。
天啊她竟然要对付四个家长【【【
甜得我快化了,感情也细腻无比。五星是因为全场女性与基佬都被四哥搞成星星眼了,半裸出场时全场aww,后面的酒保派头和让梅奇挂在自己手臂上的样子更是甜得满眼红心。小说改编加独立制作加各种美景美人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今年的温情十佳有着落了!梅奇也好可爱啊穿红色太漂亮了!
成年人总以自己的思维和价值观凌驾自己的孩子,却忽略了亲情本身的力量。
孩子什麼都知道
其实真的是继父继母和前妻前夫的孩子幸福生活的故事。但是往深了想这是梅西的福分遇到了这么好的继父继母。如果没有呢。真的是那些结婚。离婚。生孩子。然后超级不负责任的父母。我真想由衷的说一句。Fu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