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哑默的回响
不要管海报上的恶俗煽情,也不要管IMDB5.6的评分,甚至也不用管不咸淡的剧情,这其实是一部挺有意思的电影,主要故事设定在97年云南的一个凌乱、嘈杂的边陲小镇。
电影里的声音是越南话、云南话、张家辉蹩脚的普通话、低档音响里的路人歌声、张静初美妙的越南童谣、老Beijing牌电视机里97年中国对伊朗的解说、暴雨和溪水……
电影里的人物是一个智力障碍的越南小姑娘、一个潦倒的靠在路边赚一首歌一块钱的卡拉OK摊老板、一个经营越南小妹按摩的迷人老板娘、一个跟美军打过越战的独腿黑帮老大……
电影里的画面是喧闹熙攘的小镇夜市、破旧的招牌、农用三轮车、杂乱的建筑、不洁的街道、整面墙的风中着响的玻璃窗、铺着芦苇凉席的钢丝架床、素色麻布衣服……
电影里没有通常中国电影里的脸谱化反面人物、刻意逢迎的笑脸、阴谋诡谲、绕不开的血缘纠葛、愤世嫉俗的恬噪、可疑的正义力量、诉说与渴望……
甚至没有掩饰、没有欺骗——只有说出的和未说出的,电影里的朴拙、多余都以纯粹真实停在那里——勿需流露,只是平和而自然存在。
这是一部真诚的电影,一个真诚的故事,这种真诚令人忧伤,因为这样的毫无修饰的真诚在今天几乎已经消失殆尽——这或许也是导演将故事放在十几年前的原因,尽管在场景上,在今天中国的有些地方依然可以找到,但人已经改变了……
所谓物是人非,就是《南京南京》海报上那些手挽手的中国士兵,已经难以毫无保留地去信任。这是一个执着于表达而遗忘了观察与发现的世界,留在我们眼中的梁木。
2 ) 红河里有两条会唱歌的鱼
河口县就像是中越边境上的一个自由市场,市场上每日熙熙攘攘的人群彼此交谈之中掺杂着越南语和云南普通话。每一个人都在市场上从事着各种违法不违法的营生,像红河里的泥鳅一样艰难地维持着生命。越南商人沙巴则是红河里的一条大鱼,黑白两道通吃,在河口县几乎只手遮天。最近,膝下无子的他正打算为自己物色一个女儿。
沙巴曾经和美军打过仗,断了一条腿,背上布满伤痕,所有智力“正常”的女孩都怕他,只有孤女阿桃不怕,因为她智力有残缺,这种残缺甚至还守卫了她心灵的完整纯净。经历过很多人世沧桑的沙巴老板格外珍视同阿桃的巧遇,他决心利用自己强大的权势来守护这个不受世俗浸染的女孩。
阿夏43岁,靠在路边摆流动卡拉OK摊为生,借熟识的妓女解决生理饥渴,又跟洗头房女老板维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阿桃这样一个心灵不设防的女孩伴着歌声突如其来地闯入他的生活,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阿桃替他收拾房间,清洗衣物,并且为他的卡拉OK生意注入了生机。阿桃的不谙世事时常令阿夏苦恼,阿桃的清秀容貌又时常引得他心猿意马,但是良知总是占据着欲念的上风。有一次,阿夏为了发泄自己被点燃的熊熊欲火,又找到了自己熟识的妓女。他根本不知道此时情窦初开的阿桃早已将他当成了生命中重要的男人。醋意大发的阿桃扔掉了妓女的衣服,这种过激的举动激怒了阿夏,阿夏决定以同样的手段来惩罚她。可是在心里他却异常疼惜阿桃,并不忍心伤她一毫一分。
沙巴老板在适时的时候出现,干净利落地结束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并将阿桃锁进了自己为其精心编织的牢笼。在阿桃离开之后,阿夏感觉生活顿时失去了重心,但是迫于沙巴的强势,还是选择了忍气吞声。然而一向逆来顺受的阿桃突然在此时迸发出了自由意志,模仿逃生的壁虎从沙巴的牢笼中挣脱出来,主动回到了阿夏的身边。阿夏感觉到了阿桃内心的坚决,逐渐升腾起一种想要保护她的强烈愿望。
阿夏对阿桃的感情始终掺杂着各种各样的成分:有兄妹之爱,有男女的情爱,或者更多的是两个孤寂灵魂相互依偎的渴望。阿桃从阿夏的脸上看到父亲的影子,对他拥有一种孩童般的纯真依恋,更有一种萌芽状态的情爱滋长蔓延。两个人仿佛苍茫夜空中的一对萤火虫,只是借彼此的微光拥抱取暖。然而生命的荒诞却始终在阴影之中侵袭着着二人的小小幸福。沙巴老板通过一切途径来寻找阿桃,其实他本人就是一个荒诞而充满反讽的代表:在越南战争中,沙巴断了一条腿,同美军生死搏斗才拼回了半条性命,而战后却因为贩卖美国香烟而发了大财,正如阿桃的父亲死于自己国人为了防止美军入侵而埋设的地雷时的荒诞一样,他们都是被命运无情摆布的人。然而最大的荒诞却发生在影片的最后,但阿夏得知自己拼死一搏的对手却原来是能够给阿桃带来幸福的人时,那种迟到的懊悔简直快要将他压垮。
这本不应该是两个男人之间的争夺:一方是为了父爱,一方是为了情爱,两者原本可以不必处在一个对立面上。可是命运却制造了一系列无端的巧合,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难以沟通又推波助澜,最终造成了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在沙巴的眼中,阿夏成了一个玩弄女性不务正业的无赖,而在对方的眼中,他则是想要霸占少女的黑帮老大,双方都为争夺阿桃找到了足够正义的理由。但这场无谓的争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会存在赢家:两个男人一死一伤,阿桃则被遣返回国。
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难以沟通可以说是一切悲剧的根源之一,如果人人都能够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信任彼此,也许历史上的很多噩梦就不会搬演,然而这一切又无疑都是一厢情愿的臆测而已。
总之,阿夏和阿桃最终还是没能走到一起,阿夏因失手杀了沙巴的手下而被判刑,阿桃则在被遣散回越南后不久便消失了踪迹。
有一天,阿夏在红河岸边的矿场接受劳教时,天边突然传来熟悉的歌声。那首歌正是他第一次遇见阿桃时,阿桃所唱的:
红河里有两条会唱歌的鱼
一条叫阿香 一条叫阿山
阿香是阿山的新娘
阿山是阿香的新郎
阿夏被歌声所感染,以为是日夜思念着的阿桃,奋不顾身地冲向红河。
红河的对岸,一个拥有和阿桃一样歌声的越南姑娘正在晾着床单,雇主的催促令她的歌唱戛然而止。
风吹过晾衣服的绳索,那些白床单如同注入灵魂般飘舞起来······
3 ) 阿桃的命运
一个无父无母的智障女孩是注定不会有好命的,所以她被亲情与爱情争夺,最后失去了一切。
是亲情吗?那个黑社会老大,沙巴老板。当过兵,打死过三个美国人,靠走私发了大财。浑身是伤,失去了一条腿,对违背他意志做事的人,用枪来教训。他看上了她,想认她做女儿,直到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她的姑姑说出了他的意图。不仅阿夏吃了一惊,我也吃了一惊。怎么不早说呢?另外,沙巴是真心想认一个女儿吗?智障的阿桃是那家店里唯一不害怕他伤口和假腿的按摩女,她天真可爱。沙巴也试图保护他——先买下来,对于欺负她的人,统统用枪来解决。最初她并不怕他,在路上遇见还给槟榔给他吃,之后她先后两次看到他开枪,她才开始怕他,一心想逃走。哪个父亲会如此对待自己的女儿呢?与其说是亲情,倒不如说是占有欲。有时候,丫头、小妾、干女儿,差别都不大。
是爱情吗?那个街边放卡拉OK的阿夏。四十多岁还没结婚的男人可能死后都进不了祠堂。他所在的剧团解散了,他的心上人嫁给了有钱的老板。他躲在家里看中国足球,时常和妓女上床,消解苦闷,同时又愈发苦闷。这样的男人还会有爱情吗?当他发现阿桃叫他爸爸的原因之后,回头找她,他愿意像一个真正的爸爸一样保护他。前两天看了Robert Bresson的《Pickpocket》,主人公身陷囹圄之后发现原来自己仍然有爱的能力,开始肯定人生的意义。阿夏也是同样。是在阿桃把妓女的衣服扔到窗外的时候?还是在阿桃效仿瑶族新娘咬住他的手的时候?阿夏也发现了自己在小悦之外还有爱的能力。
所以我一直盼望着阿桃和阿夏能够有一个好的结局,尽管那将是一个俗不可耐的和谐的尾巴。然而,这次,竟然没有。当阿夏听说沙巴并不是要霸占阿桃,只是想收她做个女儿的时候,他好像很懊悔,仿佛自己破坏了阿桃本应该得到的幸福生活。做了黑社会老大的女儿,就能够生活幸福吗?结尾时候唱歌的女孩不是阿桃,阿桃再也没有出现过,她没有逃脱她的命运。
4 ) 感情受挫折,来根小红河
下班前心里有点乱,不想回家,又已经戒了酒,于是这个习惯用单双数和红绿灯乱下注又忠于结果的人终于跑出去看电影。从来没有试过一个人去电影院里看,穿过空荡荡的地下停车场的时候,鞋子很滑,反正左右无人,有人我也近视我看不见,于是索性脱下来,地面很凉,但是竟然很干净。
到了之后直接排队去买最近的一场。管它下一场是什么,赶上什么就是什么吧,人生不也是这样的吗。安排好了就没意思了……很幸运,我遇到一个我喜欢的故事,这让我差点以为,它暗示着我也可以遇到我喜欢的人。
这故事有我喜欢的名字红河犹如记忆里燃不尽的烟,这故事有我喜欢的年代一九九七那时候我在哪里遇见谁,这故事有我喜欢的国家越南和大眼睛水瓶女,仿佛量身定做,很完美。
眼泪从爸爸两个字一出口就开始流下来。人少,灯暗,那么不用擦。爸爸。爸爸,爸爸……这声音很微弱,但是一声一声招惹我,像对着悬崖,留下无数的回音,我很想他。
说远了。说回电影本身……我一直在想,一个人是怎么样才能爱上另一个人呢?阿桃和阿夏的感情里,一个更多的是依赖,一个更多的是保护。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前我一直想错了,以前我觉得爱很纯粹,可以凌驾于一切情感之上,所有的暧昧迷恋啊,相逢失去啊,大伤痛小温暖啊,都在它面前自惭形秽,避之不及。可现在。我觉得爱不是那么单薄清透的,它很厚重,包含了世间所有的情感,包括恨和不甘,包括酸涩和疼痛,包括依赖和保护,包括说不出口和下不了手,包括纵容和折磨包括所有所有。但是它又并不复杂。正因为它是多种情感的混合,所以任何一种情感都能变成它。
又说远了。再次说回电影本身……后来我想,其实也许是电影剧本需要矛盾冲突来产生高潮才会有那样的结局吧。如果平淡一点的推动,他们应该可以好好的生活下去,又简单又快乐,就像阿桃的眼睛那一汪洒着星辉的湖泊,而她的歌声划破夜空,落在他的笑容里。那该多温暖啊。
当我不再迷悲剧的时候,是不是说明我老了。
5 ) 张静初,如果能正常一点就好了
张静初,如果能正常一点就好了
文/金蔷薇
不可否认,张静初一直很认真很努力。《芳香之旅》抑或《孔雀》,时代洪荒里一个女性压抑隐秘的欲望,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芳香之旅》里,为道德而扭曲的师傅把老式车开到街市上的疯狂迷茫,《孔雀》里那个姐姐带动自制的降落伞鼓风而行时眼神里的激越,下雨天垂着双手走过煤堆滑倒在地的倔强与不满,皆令人过目不忘。
看到《红河》里有张静初,毫不犹豫下载来看。可是,这一次却失望得很。故事太一般,一个有智障的越南少女,带着她的创伤记忆懵懂闯进了别人的生活,悲剧就此上演。几乎是看到沙巴老爷衔着个大烟斗,戒备森严地出场,就能猜出结局会是怎样。张静初,执拗得一成不变。当然,她的智障少女依然很逼真,眼神无辜而清澈,完全不谙世事。可是,看了她演的这么多作品,突然有强烈的失落:张静初,你为什么不能演一个正常点的角色?阴郁、神经质、歇斯底里、智障,我不知道下次她还要献给观众怎样性格残缺的角色。
惯性是种令人生畏的东西。现在的张静初,就像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文学界,狂热迷恋非正常的精神世界,白痴、人格分裂、妄想症……无奇不有。偏执于一种经验,必将导致极为明显的风格化。也许他们不可谓不优秀,张静初也不可谓不勤奋不刻苦,但一旦风格化,就容易原地打转,少有突破。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极其可怕的自我重复。
观看《红河》,我不止一次赞叹画面拍摄一流,蕉林那段犹如青绿山水画。一边赞叹一边哀叹:完了,只赞画面不赞影片,基本上这片子算是废了。
这个故事比起以往差在哪里呢?一个过于老套的爱情故事,比起以前那些有宏大时代背景支撑的故事,它显得过于渺小,纯粹的抒情,让它看上去矫揉造作。原来还是要有点时代做点缀,这故事才能好看,哪怕这时代仅仅是拿来做反讽的材料。那么,我们看影片,原来还是看重了这退远了的时代。《红河》借来一点异域风情,可惜不敌时代意识形态那样容易引起观众基于怀旧的好奇。看来,我们还是习惯于把问题推给时代,而不是留给自己。
原来改变一种习惯,对于每一个人都十分困难。对张静初而言,我多希望她能分得一点汤唯的优雅,甚至我已不习惯她穿华服出席各种公众场合,神经质少女的角色印象太深刻了。如果再这么演下去,恐怕她会成为问题少女专业户。
2009/05/17夜
6 ) 日久生情
阿桃本来是阿夏雇来赚钱的工具,但日久生情,由隔阂到产生朦胧的爱意和依恋到最后长相守的愿望,演绎得令人信服。张静初的表演浑然天成,活脱脱一个智障女的形象。张家辉的表演也比较成功,完全没有了以前喜剧搞笑的固有格式。整体上,本片是一部较优秀的文艺片,属于那种叫好不叫座的片型,如果没有张静初、张家辉、李修贤、李丽珍等人的号召力,票房会可想而知。
片子最让我感动的是阿桃为阿夏买鞋的片段。
硬伤除了时间上的推论之外,为什么阿水不早点把李修贤的真实意图(收阿桃为干女儿)告诉阿夏呢?这样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了。
片子开放式的结尾也不太符合中国观众的传统观影习惯。
智障的人,是因为上帝把他们的灵魂留在了身边吧
有点胡编滥造。。。
还不错
5☆只为各个角色的表演!
预告片里多了好多镜头。。。
张静初除了《门徒》以外最体现演技的作品,《大地震》中的表现,在徐帆和陈道明面前,演技就像没毕业的小学生。
我觉得还行,张静初的傻子扮相真不错
确实是挺令人难忘的、深刻的留恋。7.5
很感人,两位主角表演精彩,就是张家辉的普通话让这个悲剧人物多了点儿搞笑色彩
隔靴搔痒
2009/4/19上午,中国电影博物馆,dyl(随后重看《大战外星人》、看《赛车风云》),感觉不错,4星。
早点看这部片,我就不去丽江了。
我被感动到了,really
張靜初演的真好,到最後張靜初咬張家輝的時候還是挺感人的。故事肯定有漏洞,但是值得看看。
好像90年代港片常用的段子一样,两个莫名其妙的人生活在了一起,然后慢慢有了感情,然后黑帮介入。然后逃亡。然后结束。太过熟悉也让这种故事变得无味,结尾的脱狱多少有点悲情的味道。片子虽一般,但章家瑞确实是内地影坛里有些想法的导演。
越南,如歌如风般的纯真爱情。。我总觉得,纯真这词,还是用一个弱智来表现更加贴切。。比如山楂树,静秋不过也是阿桃一样的弱智而已。。
最后咬手的时候,我好感动啊。。
张静初很棒啊~~
有一种感情就是在每日的相处中慢慢的丰腴起来的 很不错的片子 张静初是个专业戏子
看到了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