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暴力的人通常信奉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本质就是弱肉强食,强者具有话语权,且具有解释一切的权力,弱者通常不具备这种权力,且要被强者剥削的时候也没有人在意。因为弱肉强食嘛。然而社达主义者同时会忽视一个问题。弱肉强食的社会永远没有尽头,而一个人同样的也不会一直强大下去。当一个信奉者日薄西山的时候,当他被另一个更加凶残的人替代的时候,同样是没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的。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弱者与强者之间的博弈在一个信奉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并没有最终的赢家。《社会威胁》用这个道理武装了片中的所有人,且用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结局凸显了主题。两个黑人青年来到一个亚洲人开设的便利店中,店主并不喜欢这样的青年,因此一直将他们视为窃贼,并用一种不友好的眼神盯着两个人,于是,悲剧爆发了。两个黑人青年枪杀了店主夫妇后将便利店的现金洗劫一空,本片就在暴力中开始了自己的故事。
接下来,黑人兄弟便开始走上了亡命天涯的路途,他们一言不合就要取人性命且对于这种崇尚暴力的生活逐渐上瘾。当他们拥有着不对称的绝对地位的时候,这种行为自然是畅通无阻,然而这种不对称的地位并没有维持多久,一个宁静的早晨,一伙需要报复的人群盯上了其中一个青年,于是,悲剧发生,即使他之前一直意识到自己打打杀杀的日子没有尽头,一切也已经太晚了。
休斯兄弟的这部影片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同时也很复杂,简单的原因就在于这个道理每一个人都懂,复杂的原因就在于总有人会认为自己是例外,且这种意识并不单纯的根植于某一个人身上,他所根植的是一个群体。
本片名叫《社会威胁》,所谓社会威胁的本质是什么?自然是暴力,这种暴力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让信奉这种暴力行径的人愈发的偏执,他们总认为自己能通过暴力的方式达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但却没有办法让这种获得很好的延续。暴力带来的收益是丰厚的,然而丰厚的收益自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崇尚暴力者通常忽视的也是这些应该被付出的代价。
本片中的黑人兄弟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代价就是自己转瞬即逝的生命已经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美国人为什么会有层出不穷的社会案件,且枪支泛滥没有办法彻底的禁绝。除了其中的历史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美国人崇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就在于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而不适合这套规律的人自然会被排斥在外。这种排斥的本质就是彻底的剥离,而片中的黑人对于这种剥离的手法的理解就是暴力。通过暴力,他们可以做任何的事情,同样的也通过暴力,他们获得了自己的所需,然而这种暴力获得收益的代价却被他们忽视了。
任何的收益都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这种代价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付出,因此,当对应的代价需要兑付相应的收益的时候,本片就有了结局。然而这个时候,并没有人觉得本片中被杀害的这几个人是值得可怜的,也没有人认为这几个人不应该迎来这些结局。怎么样,这一切是不是显得非常冰冷,其实不然,这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之下,人们对于上述这些现象给出的一种回答。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既定的社会价值观以及深入人心的被广泛认同所谓的现代文明。强者拥有一切,且可以随意剥夺弱者的一切而不受惩罚,当所有人普遍的认同这一理念的时候,获得的收益跟付出的代价就不需要大肆宣扬了。这些都是人们可以接受的,因此,即使是美国社会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依旧是能维持一种稳定的状态,原因就在于美国社会的成员们普遍认同这样的理念,这种价值观。
即使像本片中的这几个黑人一样在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中殒命,但总有这样的人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同时也会有人不断地“离开“,而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或者是发生了之后,人们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反思,这是致命的,社会威胁会存在,但并不一定要一直存在,如何根治才是重要的,如果真的仅仅是一种动态的循环那么源源不断的社会威胁内容被反馈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风光的生活是每一个人都会去追求的,然而事实上,当这些风光的生活发生后,并没有太多的人愿意看到这些风光活动后面的代价,如果代价能被反思,那么生命也许就不会这么无常。
你好,再见
活在西海岸,谁知道我哪天死去
很现实主义还有种种优点,但开场对韩国人刻板印象和愚蠢的刻画实在让我看不进去。
真实的街头其实没那么浮夸
我并不觉得这个影片展现了这个世界的残酷和冷漠,也跟“强者生存”八竿子打不着。这片就是展现了某一类人的智商能低下到什么程度,一句话不中听可以杀人,一点小摩擦可以杀人,把这当做酷,生活可以乱七八糟,但绝对不能不酷,而杀人就是酷,这是这类智商的全部认知。
这是个冷酷而且残酷的世界,对么,是的
勉强及格。开场就是被嫌弃的黑人顾客怒杀韩国便利店老板,看来92年洛杉矶暴动中韩裔大战黑人给编导心里留下阴影了。画外音充斥全片的男主是个很典型的银幕黑人形象了——两种力量不断拉扯他,一边是毒贩之家的出身,和混战街头的朋友们,另一边是宗教、爱情、以及去其它城市生活的新希望,但跟强调环境造就人而“我本善良”的主流黑人电影不同的是,本片男主还算彪悍,为报仇跟朋友去杀人,街头随便抢个劫,弄大了别人肚子也不管,并非在纯粹扮无辜,电影里的各犯罪项目基本都是黑人间的内耗,这可能出于写实,或者也有政治考量(黑杀白不好弄)。90年代初的这批黑人电影在影调上比较统一,普遍有浓艳而燥热的视觉传达,休斯兄弟喜欢用移动的摄影机制造犯罪的凌厉酷烈,血袋各种爆裂的动作戏拍的有港片的意味,但整体不如他们之后的《绝命战场》紧凑明确
买瓶酒不慎灭门韩国士多凶杀监控录像卖个好价钱,老表爆头被劫靓车调头劫回另一个老表外加双层芝士汉堡,耶稣阿拉教做人不敌街坊蒙面霰弹寻仇,情深沟义嫂罪孽深重不料另一头喜当爹情债机枪还;比《Boyz n the Hood》更为诗意,原声碟大赞;休斯兄弟导演能趁这个时势拍回黑人街头江湖片就好了
导演还是比较乐观的,没有让这个loop在 Anthony 身上延续下去。黑人街头味儿很正,猜想是导演有类似的生活经历作背景。叙事逻辑比较清晰,不过也并不出彩。探访监狱时通过灯光和摄影角度让三人同时入镜。
teach him that the way we grow up is bullshit,讨厌现实,想去转变观念,结果最后还是把现实加固,你能逃脱吗?in fact,信仰并不是你信奉谁,而是你对生活的热爱的信仰 像Boyz in the hood
年度观影 No.491休斯兄弟《社会威胁》19934.5/5 CC 4KUHD 社会的威胁不单单来自外部(白人种族歧视),也来源于黑人街区的内部。这股威胁的力量就好比是两块正反极的磁铁,彼此想极力去推开,但反过来又牢牢的吸附在一起。不管是社会还是家庭,时刻戏剧性的伴随 电影一度提到关于信仰的说教,我觉得这里更多的是时刻提醒你,要对生活抱有热诚的态度
最贴近黑人生活的犯罪电影之一。在那个社区里从小耳濡目染,长大自然脱离不了犯罪。而且犯罪让人上瘾,纸醉金迷的世界让人着迷,最终只能是走向灭亡。
黑人导演休斯兄弟作品,展现了美国黑人绝望阴郁的生存环境。
很沉重的电影,美中不足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我脸盲症发作片子里除了发型dreadlock那个黑人以外其他黑人几乎分不清谁是谁
4.5休斯兄弟的这部电影直接、生动地展现了洛杉矶黑人社区的枪支暴力,从70年代平权运动中暴力的出现,到80年代社区暴力的泛滥,枪杀案就如同家常便饭,作为观众我们见证了一次次残忍的枪击案,那倒在血泊中的尸体和身体被子弹洞穿的一个个黑洞,死亡前的抽搐和死后的黯然,但剧中的人呢?不管是枪击的实施者还是旁观者,他们似乎对这一切司空见惯,欢呼与雀跃着,如丧失人性的机器,休斯兄弟刻画了一系列人物,他们有的相信宗教和非暴力,有的想借助宗教实现内心的安宁,有的只想逃离,另外一个城市稳定的工作是美好未来的幻想,主人公如何从一个旁观者变为了暴力行为的实施者,又是如何从加害者变为了受害者的,这一连串的转变就发生的短短的时间中,他似乎有抗争,但终究屈服于暴力的幻觉之中,生命中最后的行为又证明了他仍然保留着残存的人性
非常出色,原生态的黑人帮派片,想杀就杀,想抢就抢,倪哥气质不俗,死于街头也是倪哥的最高荣誉
题外话,Caine和Ronnie的衣服放到现在来看都很时髦。
黑人的生活就像無窮無盡的惡性循環,像螻蟻一樣生,像螻蟻一樣死,毫無意義。要打破惡性循環需要勇氣,早逃離早超生。看完覺得,認慫也是一種生存智慧,有時不服氣頂一句,有可能就無端端被斃掉,智商低情商低的人惹不過,也不是正常人思維。
7 比较大的问题是心理转变的刻画基本没有,还有一些土土的叠化转场,不过因为有一个特别有力的结局 所以把剩下半颗星点亮了。其实男主角搬出去结局也一样吧,毕竟被困在那样的思维模式里,ATL也不是什么好地方,这才是真正的Hereditary 遗传厄运啊…
一种黑人电影范式,大部分时间嘻哈乐作响,难得舒缓下来,便用内心独白填满,很多话像是在对自己打气,暴露了其实无话可说。开场韩国商店冲突戏提醒自己遇事少讲两句,要肯吃亏。
黑人青年的残酷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