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FIFF1丨DAY2《小奥德萨》浓郁悲怆的黑夜一直死在夜里
第1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2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小奥德萨》,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黑帮们干脆利索的宿命评价了!
果树:
很倚靠演员状态的一部电影,导演在很多环节都做得过犹不及了,是一部匠气远压才气的电影。
墨夜轩:
整部电影太工整了,但是却十分的克制,处女作拍成这样已经很好了,最后的那场枪战拍的很好。
曲有误:
不需要一把枪才能做个男人,杀手始终都笼罩着父权的阴影之下,一如未染血的床单一样,干净利落。
薛Tony:
电影的前一个小时娓娓道来一个家庭中父子、母子、夫妻之前的关系,本以为导演想要讲述的是杀手之所以成为杀手的原因,但导演并没有展开,而是通过对弟弟的态度与杀手对父亲的回应来反映,用大笔墨刻画影响与结果。最后杀手处理弟弟尸体的镜头,第一次出现了情感变化。他是真的后悔了吗?他在后悔什么?
Candice:
清冷克制的布鲁克林故事,多处能看出科波拉的影子,没有沉重的担子,布鲁克林的寒风呼啸起来。比起科波拉缺少一些厚重感,但这也未尝不是导演自己的风格尝试呢?
处女作就有如此成熟老练,不禁让人想起姜文、PTA,最后的枪战戏处理地极其精巧,干净利落,宿命唏嘘啊!导演真是男神收割机,詹姆斯·格雷值得继续期待!
飞扬独霸:
詹姆斯·格雷是科波拉的真正传人。
橘的大橘:
浓郁黑暗悲怆,黑夜一直死在夜里。
法罗岛岛主:
子不教,父之过,上梁不正下梁歪,导演冷静的处理方式使得电影与观众时刻保留着距离,同时配乐带有一些宗教色彩,方便观众以上帝的视角怜悯人物的遭遇。格雷处女作就拿下银狮奖,实属开门红。
我略知她一二:
一曲家族,情仇未了,恩怨未断。没有欢声笑语,没有浓爱痴情,天寒地冻,人情是非,只想最后再问你一句:我们拥有夜晚吗?
大大大大大白猫:
从某种程度上说,格雷的风格在处女座便已经定型了,在这一部电影里格雷展现了极佳的视听技巧以及娴熟的调度能力。导演这么早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体系并能够驾轻就熟地执行下去是非常难得的,但是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显得有一些过分少年老成了,灵气稍逊,匠气略显。结尾处理得很漂亮,整部作品略微的冰冷疏离气质出来了。
#FIFF1#DAY2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稍后会在广播中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2 ) some rustle of things behind my sadness of heart
虽然别的片子里tim roth也是脸上一团死气,但是这片子里尤甚。
所谓给别人带来死亡的人果然气场就要够阴森。
3 ) 7声枪响-背起弟弟进焚炉
偶尔翻到哥们的一盘录像带,还是原版的。布满灰尘的彩色封面上写着:荣获本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和最佳女配角奖。不知道本届是哪届,反正我是记不清年代数字的,有兴趣的影迷可去查查。
本片内容一目了然,讲一个杀手的故事。杀手祖舒华是职业杀手,因要杀一个人而回到家乡小镇——美国布鲁克林的俄罗斯犹太移民区。于是祖与家人的恩怨故事就此展开,不可避免的滑向悲剧的深渊。最终祖得到的结果是,令自己心爱之人喋血枪下。
此片的导演风格,摄影风格,剪辑风格带有强烈的记录片痕迹。喜欢看纪录片的朋友应该喜欢这部片子。用冷静写实的风格营造出极负杀伤力的戏剧效果,是我最喜欢这部片子的愿因。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剪辑,表演,故事和声音。
首先谈剪辑。本片的剪辑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多用切,很少淡出淡入。因此杀手的形体动作和空间的转换非常紧凑和有力。尤其是是最后一场大戏,杀手正和女友在她家里,另外两个要杀他的杀手正悄悄逼近;同时杀手的哥们赶来报信;杀手的弟弟也找到这里欲救哥哥;空间就是小镇上的几间房子,纵横几条马路。视点多而不乱,镜头切换和长度控制老到,时间被紧张凝固了,瞬间的戏剧性生死眨眼“活生生”的完成。剪辑甚至比摄影机更冷静,但他妈画面越冷静你越难呼吸,你完全被心碎的震呆了。切的流畅,切的有力,我喜欢,比软绵绵故弄玄虚的 fade强多了。
其次谈表演。影片的五个主要角色的表演都数上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NO1的扮演者叫:Tim.Roth,以前没看过他主演的片子,长的的确有点俄国血统,不象纯美国人。演出杀手的动作不难,难的是演出杀手的气。Roth把握很到位,不扮酷,但身上蕴藏着职业杀手老练的肃气,平常不露,但杀人果断利索。冷峻的面部表情和威慑的形体动作,间离的表达了杀手的内心世界和思维逻辑。杀手的弟弟你肯定见过,就是在《魔鬼终结者2》里面那个秀气英俊的小男孩。真名叫Edward.Furlong。在本片中虽稍现稚嫩,但对弟弟鲁宾的刻划还是很成功的。扮演父母的演员十分出色,看了你就会忘不了。尤其是母亲,一个垂死的
女友戏很少,但不瘟不火,也让你感动。
杀手就是要杀人。杀人就要开枪。本片不像以吴宇森为代表的香港枪战片的暴力美学风格,那里面有弹壳从枪膛里蹦出的慢镜头,有手指扣拌机的特写,有浑身布满弹孔和鲜血的坏人在杀手飘逸的衣摆后面痛苦的翻滚。本片这些都没有。这是分水岭,吴是杀的浪漫要你看杀的过程,此片导演是杀的真实,要你看杀的结果。没有多余的噱头,枪响人亡,不浪费子弹。
7声枪响,死了5个人。但是死的各有不同,各有特点。第一个是祖杀掉街上认出他正准备打电话报信的小偻罗。中全景小偻罗在拨公共电话,祖从背后入画,抬手一枪击中头部,再补一枪;周围的人均被第一声枪响惊动,但是在第二声枪响时都把头扭回去了;第二个是组杀掉任务指派干掉的人。在夜里,通过躲在铁丝网后面的弟弟的视点完成。全景,废墟的土坡上,祖让那人跪在自己面前,那人嘴里好象在念经文,祖说给他10秒钟,看看上帝会不会在这10秒钟里来救他。果真过了10秒,祖毫不犹豫的抬手,同样2枪;第三个是女友,就一枪;当时她正在自家门前晾衣服,突然看到杀手出现。来不及叫喊都,一枪被打飞出画。感人的是,在见到杀手出现时肢体动作第一反应她是想告诉屋里的祖。第四个是弟弟鲁宾干掉一个杀手,可能是他第一次开枪,(枪是他从鲁杀人后捡到的左轮手枪),连扣了两下扳机都没打出来,第三下才打出来,正中其胸部。第五个是鲁宾自己。他站在祖的女友晾的床单后面,祖的哥们正好从另一恻的小门摸进来,看到床单背后有人影晃动——就切了一个很快的床单的逆光镜头,鲁宾的影子在上面晃动,你就知道无可避免的悲剧了——哥们抬手一枪,把窗单都射出了一个大洞,镜头移上,从破洞中,我们看到鲁宾趴在血泊中,眼睛还没有闭上。
影片的故事不必累述。出乎意料,又无可挽回。实际上本片讲的是杀手祖同弟弟,父亲,母亲,女友之间的感情故事。只是杀手的感情因粘满血迹的双手而最终同样以淋漓地鲜血而终结。没有一个人有好结局——母亲最终病死了,女友,弟弟鲁宾被打死,父亲唯一的希望是祖不要接近弟弟,不要让小儿子也走上祖的不归路,因而去告发当地俄罗斯的黑手党,结果小儿子却被打死了。只有祖还活着。杀手是没有感情的,也许有? 祖象处理他杀的人一样的方法把弟弟的尸体焚化了,当他看着跳动的火焰时,伤心流泪还是后悔没有听老爹的话?上帝没有救过他要杀的人,但是也没有救他的弟弟和女友。杀手能怨谁呢?自己吗?
声音其实没什么。我之所以喜欢就是因为影片基本上没有音乐,只有各别段落用了一下类似犹太宗教的音乐,大部分都是只有现场音,无论是破碎的家庭,还是杀人的街道,全部干燥而肃静。
如果你正闲得无事,不妨看看这部片子。本片编导叫James.Gray,不知道还到过什么片子。感觉拍过记录片。另外带子开头被弄坏了,没有看到英文片名。不知有没有D版的在卖现在。估计这些问题要靠妖灵妖这样的DVD专家来传达一下了。
Drun2046
2001-7-15
PS:哥们现在是真写不动了,没那激情了,哥们那会写的现在职业的都出书,或者在疙瘩杂志当编辑呢:)
4 ) 补记一下
1.杀人干脆利落,没有铺垫,没有修饰
2.兄弟俩见的第二面,Josh把弟弟连车带人推倒,然后再跟他赛跑
3.“我妈让我早点儿回家。”“你多大了?”“22”“上车!”
4. 一起走,这周就走。
5.我给他听莫扎特,他长大成了杀手。
6.我怀疑我儿子不会有觉得我不白痴的那天
7. Josh倒在母亲肩头,吻了母亲的后颈,被母亲亲吻了额头,然后把母亲的脚放在怀里。
8. 不要说那样的话,她不会死。
9.脱衣服,下跪,形式化的反抗。
10. I don't need a gun to be a man.
11. 孩子开枪的手抖得厉害。
12. 烧的时候衣服上全是血
13. 死得算帅的了
TR真适合。
5 ) James Gray 和布鲁克林的夜
James Gray的祖父母是俄罗斯移民。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是[小奥德萨]中的俄罗斯人聚住区,[我们拥有夜晚]中的俄贩毒集团,还有[两个情人]中主人公的移民背景。
而三部影片均拍摄于纽约的布鲁克林,这让身为导演的Gray看来分外执着。(听说其前三部犯罪题材的作品组成了“纽约三部曲”,不过2000年的[家族情仇]还没有机会看到。)
作为25岁导演的处子秀,[小奥德萨]的冷酷和犀利令人不禁侧目,也获得了当年威尼斯一座银狮的肯定。一曲杀手悲歌,隐现的似乎是一个“罪与罚”的主题。
杀手进入视野,目标一枪毙命,影片一开场便直入主题。没有惊心的场面和鲜血的浸染,几次冲突场面却因不同的场景和角度设置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折返的推轨镜头让杀手在与告密者擦肩而过之后又回头追击;躲在墙角的弟弟目睹的枪杀,以黑夜中的阴影呈现;雪地的俯拍画面记录下一次几欲轼父的过程;以及最后穿越白色床单的破洞,弟弟的尸体顿然呈现。
整部影片并没有太过惊艳之处,却精准而到位。这也正是James Gray最近的两部作品给我的感觉。
07年的[我们拥有夜晚]在情节方面颇受诟病,也许更因其作为类型片入围戛纳而屡遭不齿。在距离处女作13年之后,技术的进步和卡司的强大已经不能再让人满足于或许过于直线的情节。James Gray选择了80年代纽约警方与俄贩毒集团火拼的情节,却让Joaquin Phoenix饰演的主人公几乎独揽起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
然而,Gray对于影片整体氛围的把握和关键情节的诠释不可谓不精彩。影片开始从阴影处走出的Bobby与女人缠绵一番,接着走入声色场的一片纸醉金迷,与其后水火不容的警界庆会却形成了自然而流畅的过度。Bobby作为线人行动时的极度恐惧和急转直下的暴露,转移住地一路上的枪林弹雨直至目睹父亲中弹身亡,这两处高潮足以让人凝息。
只是,影片看来似乎Joaquin Phoenix的独角戏。得以在[两个情人]之后再次为其折服,但也确实感到其他角色在刻画力量上的不足。也许James Gray的本意就是让所有情节服务于Phoenix,让其完成一次蜕变(其实也是迈入深渊)。也因此指责情节平庸甚至俗滥的大有人在,也有人提到:这其实是一部关于家庭的电影。
08年的[两个情人]再次陷入“俗套”,也再次入围戛纳。而这一次,James Gray用古典化和近乎忧伤的讽刺来装点这段三角情事,不变的是布鲁克林上空幽弥的夜色。
开篇即是一次绝望中的自杀未遂,是沉溺于旧伤口的无法自拔。列车上看到情侣耳鬓厮磨而不知所措,隐诉与现实的格格不入。露台上哽咽着颤抖着完成的表白,以挣扎的姿态紧拽住幻想。是Gray的剧本设置和细节捕捉,也是Phoenix到位精湛的表演,赋予了主人公Leonard的脆弱、敏感、卑微和奢望。在配乐方面,延续了[小奥德萨]的古典旋律,衬托着夜的深沉与哀鸣。
也许可以说,James Gray并没有讲故事的野心,他的创作方式和几个知名的同龄导演全然不同。而三部影片的结束方式也颇让人回味。
[小奥德萨]片尾出现的母亲与两个儿子并肩而坐的画面,我的理解为杀手幻想中的团聚,目睹亲人死去的他正试图对自己扣动扳机。[我们拥有夜晚]的结尾则是Bobby坐在警部的嘉奖席上,幻觉中看见了女友的脸,意识到的是再也回不到的过去。而在[两个情人]的最后,Leonard取出戒指向女人求婚,眼中却还含着因另一个女人离去而受伤的泪水。
Gray首作已经能看出后几部的轮廓了,无法摆脱的父—兄—弟三角关系这一部讲得更加直白。当哥哥迫使父亲下跪从而取代他的家庭等级地位之时,父亲极具嘲讽地说出了那句“I don't need a gun to be a man.” ,以此导向了那个原想避免,实则催化的悲剧家庭结局。整部电影尽管只以断面呈现,却始终笼罩在移民的阴影之下,这种愁绪与The Yards里Joaquin Phoenix被说“You'll never be as white as they are”是一致的。
布鲁克林被拍得又冷又怆,蜷居在小奥德萨背井离乡的俄罗斯犹太人总有着无所归依的怅惘,而新诞生于这片土地的年轻一代站无可避免地成为美国人。杀人任务的前因后果淡入淡出,黑帮仇杀的主线退让给了家庭悲剧,父权没落和奄奄一息的母亲,看似四处游荡却无处可逃的杀手,最终回到原点,随行而至的噩运如鬼魅潜入攫取性命。
纽约三部曲之一,詹姆斯格雷处女作,缩小《教父》,精神《斗鱼》,风格相当成熟老练,光线阴影布局构图深受科波拉影响;由点及面扩散的悲剧色彩,又刻意地与观众保持着冷静的距离(或许是摄影的缘故),以此推延出高度观赏性,最后枪战戏尤为如此,克制理性却力量十足。| 等10秒看上帝会不会救你。
终于在所谓的略狗血化格雷的剧本内做到了演员都不掉链子 说实话华金在格雷的戏里真是破绽百出 完全禁不住推敲 Tim Roth 和 Furlong 竟然意外的合拍克制 气质全在线
勉强两分。杀手蒂姆回他出生地小奥德萨执行任务,与他难以面对的家人重逢。剧本非常可怕的一点是,两部分内容竟然没有任何关联——他的任务威胁到他的家人了吗?他狙杀的对象和家人一样与他的过去相联吗?这些都没有,所谓的任务只是个几次莫名其妙突兀呈现的幌子。蒂姆家人们的角色也很稀薄:叛逆的弟弟,病重的母亲,严苛的父亲,这些角色身上的属性设定并没有什么细节设计可以支撑,甚至到最后蒂姆弑父时你都不明白到底他这样做是有什么具体和充分的理由!福隆的弟弟一开始让人以为是蒂姆的少年时期,这样可以还原父子情仇的起源了,起码比现在这个剧本强吧?目前的角色只是些25岁编导生硬幻想出来的概念。全片风格沉溺,影像晦暗,角色状态单一而紧绷,喃喃自语式的彼此讲述架空的内心感受,詹姆斯·格雷像个学徒一样编造了一个古典悲剧
爱德华弗隆又当了一次帅哥的倒霉小弟弟
与生俱来、不可磨灭的血缘(情感)羁绊是格雷电影里理所当然的存在和叙事燃料,这种羁绊往往被赋予宗教般的稳固性并不断得到加强,由此所有的矛盾与情绪都集中于想要跟家庭和解却反把家庭推向瓦解的宿命悲怆感,这种“人物历史和当下的切断”成为格雷电影一直以来的缺陷。相较之下《我们拥有夜晚》的好感提升。
平淡无奇的电影,TR都不甚出彩,只有那个忧郁却无比美丽的弟弟几乎抢尽所有光彩,太难得被一个演员惊艳到,他的演技和外貌给了角色全部的生命,只可惜现实之中,最美好的凋谢的最快,如今的那位“少年”,如同天使迷失在地狱,不复往昔。
二刷改五星 情感逻辑复杂程度堪比独行杀手 有空写长评单从剧情方面好好挖一下 有非常大的诠释空间;两代人的坚强与软弱——鞭打索求尊重、烧尸自欺“无尸体无犯罪” ;几处非常隐蔽的暗线:二代移民借款难还受帮派压迫--反抗杀人;结尾处烧尸乃是回忆第一次烧尸 对应“无尸体无犯罪”还有太多可解读..
太装蛋了。你可能很疑惑这样一部无聊沉闷的电影怎么会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奖,但是当你知道当年那届威尼斯评委会主席是大卫林奇这个装逼犯时这就一点也不奇怪了。。PS 蒂姆罗斯依然很销魂,当然,这和导演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这真是一部碉堡的处女作,James Gray从一开始就走“家族情仇爱恨史诗风”啊,简称“教父真爱粉”,虽然一开始节奏略慢导致跟后面有点不合拍...但最后的枪战戏真是太赞了!
蒂姆·罗斯在垃圾场开枪的那场戏,我甚至愿意做那个被枪杀的人质,只为成就那一刻的神圣的美。
格雷早期的黑帮或者警匪电影都不是类型片,而是家庭剧。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在格雷一鸣惊人的处女作中被一位深情而又绝情的杀手彻底改写。大公无私的英雄在《小奥德萨》是一个卑微而又幸运的小人物,男主角因擅长杀人而丧失了所有牵挂,最终他被命运塑造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但我们却能从迷人的光影中看得出来,事实并不尽然。滚烫的胶片上镌刻着一个少年的迷影情结,在弥漫着往日情怀与离别愁思的黑夜里,格雷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统统寄托于那间小小的电影院。在那幅三人同框的画面中,我们看清了作者以及他电影作品里所彰显的哲学、神性与高贵格调。除此之外,将自己视为杀手的导演还有科恩兄弟、王家卫、昆汀和卡拉克斯。嗯!还有他们共同的精神之父——库布里克。但凡是个四海为家的人,某种程度上都是视死如归的无根鸟。
被结尾的肃穆与冷寂彻底击中,女友的头和弟弟的脚,洁白的床单遮挡在中间,融不掉的雪,未流干的血,驮着尸体行走,抛入熊熊烈火。布鲁克林的磁场笼罩在人物周身,对话是倾诉和审判,看不出悲伤,但心已成枯灯。
2015.10.18本片的色调我真是非常非常喜欢,但对电影感觉一般。Gray的导演水平远胜编剧水平,使得影片呈现奇异的落差:有感觉,但欠感触;画面的渲染作用超凡脱俗,但角色的情绪和遭遇缺乏感染力。电影有明显《教父》的影子,但只模仿了后者冷、硬、克制的表面,未学到其厚重而深沉的内核。
James Gray评价TR, 说他"人很好, 但是被一些黑暗的东西吸引". TR的电影总是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阴暗气息,平时看似随性无所谓,总在不经意中爆发,心中仍然留有尺度,这是属于TR的杀手本色。这种风格其实一直延续到现在的Cal Lightman。
雪城追逐,十秒救赎,被单之影;严父逆子,兄弟情深,论给两岁儿童读《罪与罚》当枕边故事的危害
平均五六年才出一部片子的格雷,打这部处女作开始就一直在用电影做一件事:借助心仪的新好莱坞电影的各种技法来探讨家庭、爱情、友情、亲情和江湖与宿命。本片较格雷之后的作品而言在硬件上略显粗糙,但在诸多细节上已经彰显了浓浓的匠气,形如“雪地下跪”这种仪式化的场面和极具阴郁颓废之美的摄影。
看得出来从处女作开始詹姆士·格雷就深受科波拉影响,这部处处都是《斗鱼》的影子,蒂姆·罗斯完全就是米基洛克的杀手版本。不过能把处女作拍成这样也算是很强大了。
拍的是什么?人,城市,情绪,空间,流动。缺席的人,缺席的情感。入席的是布鲁克林的街道,以及背叛。以杀手为主角,竟敢拍摄家庭。我在埋葬我的弟弟时,只能听到纽约的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