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大岛渚作品人物也有安东尼奥尼人物的一种疏远感,相互之间是不可理解的,不过人物本身要生动活泼青春的多,同时也包含更戏剧性的悲剧结局。世影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被欲望,冲动冲击着的当代青年人的行为及他们的悲惨结局,突出了他们的奋斗与挣扎。影片的中心主题是关于人的异化,在青年男女可悲的青春后面的现代社会的非人性和颓废。其表现手法及深刻见解得到了广大青年观众的赞同,认为这部影片“第一次抓住了青年身上最深层的东西”。
2 ) 堕了胎,断了气
《青春残酷物語》
日本新浪潮首作,青春物语的仵作
残酷的肇事逃逸,是青春叛逆;高中生双眼一闭,终死于非命。二战后社会需要转型,新一辈人民需要适应,第一代人的压抑,以青春为代价换取安身立命,结果却是巨大压力导致喘不上气,爱情和亲情都无暇顾及。再到下一代的纵欲,以颓废为个性装扮表面情绪,底子里的性爱与暴力,在浮木上宣泄干净,吐酒吧外鲜血一地。他们以迷惘向社会作出抗议,对自身的命运进行裁定,但是好景不长,悲剧继续。真琴以为能够搭上傻子的便车,却屡屡被坏人欺骗,而藤井也幻想用拳头击碎来自各方的恐惧,却把自己的激情耗尽。命运的挣扎和青春的残酷,可能早就写好了,只是大多数人不信邪,他们愤怒、躁动、反抗、绝望,然后有的堕了胎,有的断了气,有的丢了目的。
青苹果被啃下的声音清脆得像骨头断裂,也连同额头的汗带着酸楚,都被现实按进肚子里,梗死在咽喉处。哎,残酷的青春,虚无的美丽…
3 ) 几个笔记
学习需要重刷了一次数字修复蓝光,感觉色彩有些失真了。虽然一些之前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和人物身上的汗滴泪滴都看得更清楚了, 但“看得更清楚”带来的美学体验是好是坏还是要斟酌一下。
还有这应该是我严格意义上“认真观赏”的第三部大岛渚,震撼的是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技巧与发现。大岛渚在将技巧与故事的结合上真的有超乎寻常的天赋,就是说对于“表现”真的是很厉害。几个感想:
1. 修复之后的几个细节。浮木上初次交换之后真琴头后部的红色斑迹,——这个细节让我第一次认识到色彩对于大岛渚表现技法的重要性——处女的痕迹也是象征。后半部分“男-青(苹果)”“女-红(苹果)”的颜色对应也就不再是巧合,比起铃木清顺的颜色独裁,稍微刻意一些的颜色象征虽然不是电影的主要手法,但还是增添一层厚度。
2.不知道是不是刻意(如果是的话就真的太厉害了)的细节之二:在没有画外音效的支持下人物身上的汗滴。白石和弥的《孤狼之血》里通过场景-音效-燥汗而表现出的广岛闷燥天气令人印象深刻,但《青春残酷物语》里的燥汗并没有很明显的天气背景的说明支持,也就是说感觉这些汗不是因为天气炎热而是从人物的内部散发的一种无形“燥热(躁动)”的具象化。不仅真琴和藤井身上有,姐姐与旧情人在小诊所的那段两人脸上的湿黏也在视觉意义上与真琴他们同化。
3. 对于反复的精准利用与反转。几次“少女-私家车-买春中年”的剧情中,没有一次是完全相同的。不只是真琴心境的变化,真琴与藤井的关系变化,买春中年的变化反转,简直就是教科书般的反复剧情,而且超过了一般的两次,达到了四次左右?。
4. 没有一点裸露镜头,却能表现出年轻肉欲的不顾一切与躁动。这应该是一种节奏与整体上的技巧,在加上这部片中很特别的人物心理特写,把一些捉摸不透的但有明确否定(藤井对贵妇与真琴截然不同的态度等)的剧情处理出来。
5. 与姐姐一辈的平行对比。最后渡边文雄饰演的人对藤井说了一番话,大致的意思是:我们这一辈的青春惨败,也是造成你们这一辈如此扭曲的原因所在吧,我也不恨你们。整部片子姐姐都是在重复说真琴就和年轻的自己一样,只是他们把青春的愤怒发泄在学生运动上,真琴她们换一种肉体的方式而已。不知道这是不是大岛渚对当时年轻一代的态度吧。确实,安保运动与其说是政治运动,不如说更像一场思想文化上的激变,没有什么制度上的成果,反而在文化上影响了好几代人。
6. 人物的长镜头特写。对话极少有切换镜头,基本是画内人对画外做出反应,或者一些群像。信息量之大之丰富令人震惊,这种以内向情感变化为主要运动的长镜头也是很有想法了。
4 ) 关于青春残酷物语
有一种电影,是讲述这样一些人:他们还不懂什么是完整的人生,这个世界还没有完全向他们打开,还有太多太多的没有去经历。他们保留着原始的冲动,尖锐。他们还不是很明白这个世界,他们有反抗,可是不知道这种反抗有时候是徒劳。他们往往被时代所刺痛,自己却浑然不知。
这种电影残酷地把成长蜕下的皮一层层拨裂开来,让你眼睁睁看着它的疼痛。特别当你跟电影中的人有相似的经历,相似的状态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浑身被撕裂开来的酸楚。电影中的他或者她在迷惘,看电影的你何尝又不是。
这种电影残酷就残酷在它完整地把那段成长摆在你面前,逼着你把你的伤疤去跟着男女主人公作比较,一道去痛楚。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地道出你的隐痛。然后,把所有的伤疤曝露在阳光下之后,没有任何的解决办法。
电影结束,留下的是孤零零的你。你把碟子抽出来,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消失了,可是你还在,这个世界也还在。
你竟然会发现,揭自己的伤疤,居然也有种变态的快感,让你畅快淋漓。
快感之后,仍然是悬而未决的痛,可能等到时间慢慢过去,等到少年不再是少年,而是过来人的时候,看电影的人也老了,这种痛也就随着岁月而慢慢消退了。
这种电影的影像甚至是粗糙的,稚嫩的。比方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比方说《阿基米德后宫的茶》,比方今天要说的这部大岛渚的《青春残酷物语》。
《青春残酷物语》故事结构上严谨完整,所有的叙事由女主人公真琴搭便车开始,也由她搭便车结束。故事始于夜晚又结束于夜晚,给全片定下一个灰暗沉闷的基调,也象征着注定失败的结局,这种隐喻在电影中比比皆是。
比方说40分钟左右时候,真琴在学校与姐姐一席谈话过后俩人走出校门,当时正下雨,真琴是一席白衣一把鲜艳的红雨伞,而姐姐是灰色的着装和一把黑伞。这个别致的用色象征着两代人不同的青春。在办公室的时候,姐姐一辈们谈论自己的过往只能是一声叹息接着沉闷地抽烟。然而真琴却是一抹鲜艳的红,向这个社会仍然不断地发起挑战,提出自己的愤怒。而这种愤怒却要通过“性”来发泄。在真琴与阿清那一次又一次的交欢中我们分不清那到底是欢乐还是愤怒。
好的电影从来都不会单纯地讲故事,它们总是把整个时代融汇进影像,电影开篇4分钟左右就出现了韩国暴乱,学生游行的画面。然而我们的男女主人公却只是在游行的角落自顾自的谈话。他们聊的内容也与游行的队伍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对待反对安保的学生游行态度是冷漠的。在后来真琴堕胎时,隔壁房间秋本医生与真琴姐姐的对话中我们能感觉到这种冷漠换来的结局与姐姐的结局是一样的,同样的残酷。区别只是肉体和心灵而已。
故事的结尾也异常的冷漠:两具冰冷的尸体。也许所有的青春故事,都是残酷的吧。
曾经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有青春的人对待世界好残酷,世界对待青春的人亦都好残酷
5 ) 最爱的电影
电影里最为感人的段落是这个吃苹果的镜头:真琴堕胎后,阿清在她的床边,拿出两个苹果,一个青、一个红,将红色的苹果放在她流着泪的脸颊边,然后自己咬食青的那个。阿清的脸上只有眼睛处于光线中,鼻子以下的部分均在阴影里。演员没有任何表情,但是我们感觉到他的愤怒和无助。他咬苹果的声音异常清脆,令人有说不出的哀伤惆怅。《蓝色》中比诺什吃糖的特写、《天下无贼》中刘若英吃烤鸭的镜头,在大岛的电影里都找到了渊源。
6 ) Naked Youth,青春的冷酷祭奠
多年以前就听说过《青春残酷物语》当时还未意识到这是一部电影,只是觉得这是一部搭配奇异的短语,那时在中学时代被课业压得连呼吸都困难的我,觉得天底下最残酷的就是作业了,长大成人,青春在我眼里是逃脱学校魔掌的自由天地,这么美妙的事,怎么会残酷呢?后来,听到了达明一派的一首同名歌:
似蝶舞 舞遍天地
谁的美 美得日月妒忌
叫我忘记 醉生梦死
华丽的词,迷离的曲,叫人不知不觉沉醉其中,此时的我已知道了有这样一部大岛渚的电影,却始终缘悭一面,直到今天,我才看到这部五十六年前的片子。
高中生的真琴和好友洋子经常在繁华的京东街头玩,入夜了,她们就搭陌生男子的车回家。一晚,送真琴回家的中年男人意图不轨,被经过的大学生藤井清撞见,那人被痛打一顿后,扔下一叠钞票跑了。真琴和阿清相识便开始用这笔钱来约会,但这却成了她不幸的开始,她与阿清成为了恋人,为此离家出走与他同居,与好友决裂,但他俩的苦难远没有尽头……若只谈情节,这不过是个老套的爱上不该爱的人或是单纯女生误入歧途的故事,最多不过是占据社会新闻版的一个小小角落,成为家长日后教育子女的一个活教材罢了。但在大岛渚手里,它变的非比寻常。
两人一开始走的就不是英雄救美、一见钟情之类的清纯路子。难忘初始那一场戏,在东京湾空旷的木材厂,阿清强行吻了真琴,挣扎的真琴被阿清一怒之下推下水,她刚抓住一根木头,却被阿清一脚踢开,并说:“怎么样,该老实了吧!”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她筋疲力尽岌岌可危了,才拉她上来,并趁机占有了她。完事之后,阿清在水中游了片刻,便爬上了安抚真琴,用唇吻干了真琴的眼泪。
真琴:是因为我不高兴吗?
阿清:我对一切事物感到愤怒。
整个影片的主题在这场戏中被高度概括出来了,阿清把愤怒发泄在真琴身上,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自私残酷的人,而事后的安抚又让人看到他稍许温柔的一面。而实际上导演让阿清这个人承载了太多时代的伤痕,当时的年轻人曾经充满朝气,掀起一次次改革风潮,可社会仍如死水一潭,为此年轻人苦闷、狂躁,而当年二十八岁的大岛渚便曾是学生运动的领袖,为这段历史曾受过多年的冷遇。为此,他执导的影片便不可避免的带有这种受挫折的情绪,片子没有常见的柔光的皮肤,特写的眼神,有的只是不知如何控制的青春,灼热而伤人伤己。
木材厂之后,在酒吧中真琴问阿清:“你爱我吗?”他敷衍着说:“当然爱了。”此时的真琴已经对他一往情深,由“性”开始的爱情,正如一场已知技巧的魔术,开始就是不详的。其实阿清早已被一个中年富婆包养,真琴对他而言,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但他遇上的是一个把爱情视作宗教的少女,正如她所表白的那样:“我爱你,以后我会缠着你,请你不要介意。”她甚至肯为他设局用搭便车来勒索中年男人,望着这样一个为自己付出一切的人,他终于真正爱上了她。真琴堕胎后,他来到医务所,带来一红一绿两个苹果,把红的放在真琴枕边,轻抚着昏迷中她的脸,细腻深情而温柔。两人旅行回来,打算重新开始时,片中出现了不多见的亮色,真琴手中的蔬菜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而警察却将他们以勒索罪拘捕,阿清被富婆救出,真琴被送进了感化院。两人手牵着手走在街头,仿佛逃离了一切,却逃不开生命的追问:“我们该怎么办?”“做些什么呢?”什么也不能给心爱的人,阿清终于狠心分手,心痛的他因钱的问题被流氓团伙生生打死,几乎同时,伤心的真琴被一个男人诱骗上车,在试图逃走时摔死。
片头在报纸背景上出现血淋淋的照片,与结尾的超现实手法拼合成了两个惨死的头像,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构图、摄影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即使在今天看来,仍毫不落伍。
年少的玛蒂娜曾问:童年这么苦,还是人生就这么苦?这部电影则用一个惨烈的故事在问我们:青春这么残酷,还是生活就这么残酷?佛曰:人生七苦,你我这种俗人总逃不过这些的。那么,我们达观一些往前看吧!
1960年,与戈达尔《筋疲力尽》同时诞生并拥有相同的思想内核:青年理想主义者的彷徨与毁灭。对政治的失望与社会学运的暧昧所指。段落镜头与主观音效也很相似(只是前者加入了“色彩”进入叙事之中)。《青》与《筋》同时标志着日本与法国新浪潮运动的诞生。这两位导演日后均与巴赞的理论渐行渐远
#重看#SIFF@影城;4K修复得极赞,颜色很正,毛孔里满是热腾腾汗津津的荷尔蒙,不爱一个人渣怎能叫做青春,不做些无法无天的事怎能称之残酷;姐妹花的命运顺流逆流,契合战后日本社会的整体状况,有相当大的时代意义,与《精疲力尽》、《一无是处》同质。
女人在这片儿里一直处于一种被侮辱的状态 看完很难受 每个人说话都假惺惺
青春意味着反叛,但是在任何一个社会,反叛都是将会被扼杀的,不管是政治的还是爱情的。青春之花只要梦想绽放得和别人不一样,就必然被摧残,别无出路。一代人的倔强和愤怒终究会变成驯服,而下一代人又前仆后继。
我们没有梦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会被毁掉。
再看《青春残酷物语》,发觉陈果《香港制造》或源于此。中秋说:我们死于年轻,将永远年轻。本片的阿清对医生说:我们绝不会像你们一样,我们没有希望,也就不会失望。接着,阿清拿出两只苹果,红的留给真子,青的吃掉。最后,他们都死了。我一个人留在黑暗中,想起两只苹果,想起他一次次踩她试图上岸的手,伤心了很久。
@资料馆。透着一股汗津津的笨拙与执拗。很多场戏,大岛渚刻意晃动镜头,来表达青春的躁动不安与对这个世界的愤怒绝望。没来由的爱,不讲道理的死,一切青春的最后,都不过反抗的失败。又几代人过去,世道依旧,无非后面几代人多几分怯懦也多几分精明,更能苟延残喘。中间睡过去一小会儿,因为大岛渚不懂含蓄,演员表演又稚拙,看着很无味。对女性不断的羞辱又让人生理不适。比起过度符号化的青苹果长镜头,浮木强暴戏里男主不断踩向女主伸出水面的手我觉得才是更精彩的细节。还有女孩儿眼角一再流出的泪,他吻掉泪的时候女孩儿喜欢上了他。但后面每一次,她的泪都是为他而流的啊。
【上海电影节展映】大岛渚电影中的爱情,必然不会平凡。通过一对年轻的日本男女,折射出二战后日本的社会面貌。打架,做爱,诈骗,堕胎。与其说“青春残酷物语”,不如说是“青春现实物语”。主人公坚持自我的炽热的心让人难忘。4K修复的画面在巨幕上效果特别好,色彩之鲜艳让人难忘
原来只觉得莽,躁,摇移镜头低廉,节奏暴烈。再回顾,粗轮廓硬邦邦的动作,糙中有细,细处格外出挑,专供六十年代消解的趣味。流汗的脊背,撩人的大腿,绿色碎花衫,红色波点裙。街头的发泄,屋内的暗涌,猛火嚣张,野草汹涌,一切比宇宙丰满,烙下时代烙痕。
硬朗的大岛渚,每次看他的电影都会想起彻夜抽烟的日子。什么是残酷青春?人们互相爱着,互相伤害,无处可逃。做着毫无意义的事情,沦落至此的现状,上一代,这一代,下一代,全是这样的结尾。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似乎忘记了我们可以挥霍的时间是有限的。那时候我们还不清楚,发泄完之后会更想发泄,受罪是生命的常态。绝望,即便燃烧过,尽头仍然是绝望。但是,旁观者如我是很羡慕你们的,毕竟你们真的逃离过,也懒理所谓的期待和爱的捆绑。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自由”了。/ 短评字数有限,更多的想法和台词摘录记在电影笔记备忘。
1.没有钱便没有能力在这个社会上维护自己的爱情,自己的青春;2.只有放手,才能避免互相伤害,给彼此一个出口;3.社会太残酷,人们只记得自己的欲望,却忘记了去抗争,懂得用双手去欺负弱小,却不敢用它们来争取更美好的明天,社会病了,却是一个个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所造成。
无论是六十年代还是现今,是中国还是日本,每一个青春彷徨着的青年都是痛苦的,社会化的大趋势展现在他们或我们面前,要么参加进去,成为其中一员,在夹缝中求生存;要么在社会边缘挣扎,堕落直到崩溃,无论是理想主义的悲壮唯美,还是放纵自己,结局都注定充满黑色的悲凉。
4.5 《干涸的湖》后加0.5。城市青年时代肖像。真诚,但残酷到没人性,不满,但面对父权又极端无力,不想被制度化,最终结果只能是毁灭。大岛渚长镜头在60年就已经很厉害了,调度里有矿。不过悖论的一点是,电影真正给人强烈感受的不是大量特写,反而恰恰是连贯的中景中远景。最后结尾稍显刻意。
日本(松竹)新浪潮开山之作,与法国新浪潮基本同步。1.聚焦战后两代人的精神状况,初代人压抑个人欲望、投身重建与变革的奋斗洪流,却失丧了青春又目睹理想幻灭;下一代放纵欲望、缺乏理想,却卡死在物质生存中,迷惘而躁郁。2.彩色宽银幕,看似无限可能,调度上却或强调虚空或凸显逼仄;大量特写镜头,紧贴人物本身;许多边缘化或切割身体的局部构图,透现出个体的无力、破碎与压抑。3.仙人跳的敲诈与暴虐,以及男主对落水真琴的羞辱、折磨与侵犯,都与两人口中自己只能成为道具/猎物/玩物的命运相契合。4.男主抚触堕胎后昏睡的真琴一段至为精妙,上一代人隔门以画外音形式与他对话、对峙,及至姐姐黯然退场,用力啃苹果长镜则仿若凝聚了所有反抗世界的决绝意志。5.黑伞黑衣的姐姐与红伞白衣的真琴。6.首尾的犯罪、体育、时政报纸剪贴。(8.3/10)
浮木强奸长镜头,堕胎床前红苹果。日本有安保运动、全共斗,韩国有光州解放运动,我们有……茁壮的学生,鲜活的肉体,叛逆的思想,高涨的荷尔蒙,一旦行动失败,这些人的一部分成了流氓、无赖、犬儒,虚无主义者、合谋者。
达明的同名歌提供这部电影最好的注解...“有青春的人对待世界好残酷,世界对待青春的人亦都好残酷”.........
社会转型期青年人愤怒的基本内核,在任何国家都具有普遍一致性,不管青年人选择何种方式反抗与宣泄,最终必然要归于幻灭与失败。
无力的青春,生产愤怒,或许还有冷漠,最终走向毁灭
认识到青春的残酷,是发现两个人在一起什么也无法改变。嘴上说着要保护女人,不让她成为工具,可现实是连打车的钱都是富婆出的。藤井一会和富婆鬼混,一会和真琴联手敲诈,以为将那些成年人玩弄于鼓掌,可是最后对着夕阳无奈地承认他们“只能把自己当道具玩物出卖”。是的,无法屈从成人世界逻辑的他们只能绝望地死去:或者死于弱肉强食,或者死于社会的结构性暴力。他们只有肉体和肉体的欢愉。这是青春的死亡。
大岛渚早期作品,大师气象。鲜活的肉体,浮木那段真美。青春的美丽冲动脆弱,中年的沉默踌躇油腻。少年与成人的对抗,一旦败北将会永远失去,你将成为社会的工具零件亦或某些成功人士,但却永远不会成为你自己。青春的残酷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