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热带雨

    剧情片新加坡2019

    主演:杨雁雁  许家乐  李铭顺  杨世彬  

    导演:陈哲艺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热带雨 剧照 NO.1热带雨 剧照 NO.2热带雨 剧照 NO.3热带雨 剧照 NO.4热带雨 剧照 NO.5热带雨 剧照 NO.6热带雨 剧照 NO.13热带雨 剧照 NO.14热带雨 剧照 NO.15热带雨 剧照 NO.16热带雨 剧照 NO.17热带雨 剧照 NO.18热带雨 剧照 NO.19热带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09 08:22

    详细剧情

      从马来西亚移居新加坡的阿玲在一间高中担任中文老师。她的家庭生活让她倍感沮丧:公公因为瘫痪无法说话,丈夫对她也日趋冷淡。夫妻二人多年来一直尝试怀孕,但情况一直没有得到好转,丈夫的不闻不问更让她感到孤独。伟伦是阿玲的一位学生,他通过中文课对老师产生了某种不可名状的情愫,两人的关系随着阿玲给伟伦的课外辅导产生了变化……

     长篇影评

     1 ) 专访影后杨雁雁:阿玲对伟伦有关爱,也有欲望。饰演她,如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澳门国际影展期间,风影电影记者汪金卫对因《热带雨》而拿下平遥、金“驴”(防hexie)双项影后大奖的杨雁雁进行了专访。在专访前,已经在平遥和台北看过两遍《热带雨》。还在台北金驴表演论坛上见到了她。在论坛上,她分享了一些为塑造《热带雨》的女主角“阿玲”而做的准备。

    为了这个镜头,杨雁雁打了一个月的针

    比如,在拍摄前,为了演好片中“打了八年催卵针”的角色,她拒绝了导演陈哲艺用替身的建议,而是每天都练习用大号针管给自己打生理盐水,足足打了一个月。才有片中打针时“习惯成自然”随性模样的演出。

    胶卷相机镜头下的杨雁雁

    在台北金驴奖颁奖典礼上,杨雁雁捧着奖座激动落泪,对陈哲艺导演深情“告白”说:“跟你去冒险,很痛苦。但是我觉得,我可能还敢跟你去冒险!”听到此话,陈哲艺当即湿了眼眶。当我在澳门国际影展对陈哲艺导演进行访问时,他也表示在这部戏里对演员、工作人员更加苛刻。“跟我合作的女演员都很辛苦,你应该去访一下杨雁雁,你会发觉我是一个魔鬼型的导演。”这些都让我更加好奇。杨雁雁和陈哲艺的两次合作,究竟冒了什么“险”?对塑造“阿玲”这个角色,杨雁雁究竟下了多大功夫?带着这些问题,我和杨雁雁进行了半个小时的深入访谈。 在专访时,坐在对面的杨雁雁亲切而大方,时而跟你玩起“猜谜”游戏,时而开怀大笑、感慨万千。相比媒体采访的正式,不如说更像朋友聊天一样自然。谈起从《爸妈不在家》到《热带雨》这六年的变化,杨雁雁笑谈“我抗压性变大了。”一开始我没有理解,当做完访谈后,我才明白她经历了怎样涅槃重生般痛苦的心灵煎熬与蜕变重生。 在拍《爸妈不在家》之前,杨雁雁已和陈哲艺合作拍过一个短片,就了解到他是控制欲很强的导演。那时杨雁雁在拍电视剧,抽空去找陈哲艺试《爸妈不在家》的戏。每次表演完,陈哲艺就问“可不可以(表演感)再小一点?”反复几次后,杨雁雁抱怨:“导演,再小一点就没得演了!”陈哲艺说我就要这种感觉!于是杨雁雁尝试去隐忍表演的情绪和层次,让陈导拍板敲定杨雁雁出演《爸妈不在家》的母亲角色。

    爸妈不在家

    但《爸妈不在家》作为陈哲艺的处女作,筹备了很长时间。期间杨雁雁发现自己怀孕了,连老公、家人都没告诉,先给陈哲艺打电话“报告”。当时陈哲艺还在英国读书深造,半夜接到电话迷迷糊糊地“哦哦”回应。第二天给杨雁雁回电话“你昨晚是不是给我打电话了?你是不是告诉我怀孕了?!”杨雁雁说是,但她还想演。陈哲艺吓坏了,要是演戏出事了怎么办!后来他们约在新加坡的咖啡厅面对面聊了五个小时,最后杨雁雁摊牌“反正你再找别的演员也是冒险,你现在用我也是冒险,不如你就把这个险用在我身上吧!医生说我可以工作,我不工作我会发疯!”并且她不断地给陈哲艺发自拍照片,“你看我身体没什么变化,就可以演一个胖一点的妈妈嘛!”最后,陈哲艺为此修改了剧本,把母亲角色改成怀孕状态。从此杨雁雁放心大胆地吃,到演出时,已经胖了25公斤。 因此,《爸妈不在家》,自然是一次生理上的冒险。 到了《热带雨》的阿玲这个角色,其实陈哲艺是始终不想让杨雁雁演的。其一是因为他们认识太久了,杨雁雁是一个大咧咧的女子,与角色性格毫不符合。其二是因为定下找许家乐来演男主后,更不想让曾在《爸妈不在家》中饰演家乐妈妈的杨雁雁去和他演师生恋。导演自己心理上这一关就很难过。 对于杨雁雁,《热带雨》的拍摄同样是一次心理上的冒险。 (以下内容涉及电影《热带雨》关键剧情) 《热带雨》中,杨雁雁化身为在新加坡工作的马来西亚女性“阿玲”,这是一个面对着学校领导、学生、丈夫、公公、母亲多方重重压力的角色,个性与杨雁雁本人截然相反,需要隐忍的表演。全片只有两场戏是微小的爆发点。一处是在公公的葬礼戏,往火里倒纸钱的发泄。杨雁雁说,那时候的阿玲几乎已经因公公去世断掉了“最后一根弦”,但她依然很坚强、很柔软。葬礼是一场十分心寒的戏,阿玲在葬礼上身为公公的儿媳妇,坐在那看着丈夫和小三、孩子,自己仿佛像是个第三者,更像一个局外人。很让人心疼。

    而另一处情绪爆发点,是打了八年催卵针的阿玲,意外地发现自己怀孕。“这场戏特别虐心。他们太狠了,给我放在进组第一个星期拍。”看着拍摄通告,杨雁雁震惊了,问副导演:“你疯了是吧?你还好吧?可不可以至少让我过一过这个过程再拍啊?”本来这场戏里,杨雁雁要出现在镜头前表演。一遍遍地尝试,从不对试到对为止。虽然剧本都有写,但拍摄时要抓住当下的感觉。杨雁雁认为,在拍摄中,演员与导演的沟通很重要。一句“我可以试试看”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拍了足足两天,她也没有想到,陈哲艺最终选了她没出现在镜头前的那一条。 在成片中,虽然杨雁雁没出镜,但声音表演也非常出色。又是哭又是笑,就是哭笑不得的样子,情绪极为复杂,十分难演。听了我的感慨,杨雁雁“大吐苦水”说:陈哲艺最可怕的是,剧本里写的就是那四个字:哭笑不得!这怎么演呐?又没词儿!只能在当下去感觉。 早在拍《爸妈不在家》的时候,杨雁雁已经感觉到,陈哲艺是那种“剧本不可以改一个字”的严格导演。她笑着说,跟陈哲艺合作,就要“偷偷地加东西”,当细致的陈导发现她加的“私货”,觉得很喜欢,就会保留下来。到了《热带雨》,杨雁雁甚至呼吸、走路、举手投足都要变成“阿玲”这个角色,每一天都要丢掉自我、进入角色。而拍摄的每一分钟都不可放松。杨雁雁说,她最大的感悟是,演员要面对(这一条表演的)失败,恢复期只有1秒,就要重新来过。过程非常痛苦。 在《热带雨》的拍摄过程中,杨雁雁感觉到自己的心被解剖开来。身心高度集中,每天都像把自己杀掉一样。许多个夜晚,当剧组收工,终于可以卸妆、脱下假发,重新从“阿玲”变回自己时,杨雁雁都要大哭一场,才能好好休息,第二天重新工作。“每一天都像浴火重生的凤凰,翅膀烧成灰烬,再重新长出来。”对演员来说很矛盾、很痛苦。既害怕每天将自己打碎、再一片片地拼起的经历,又期待自己会做得更好。“演员的工作何止是虐心!我觉得五脏六腑都很受伤!”我也注意到,在台北的金驴表演论坛上,五位影后入围者面对“演员如何从角色中走出来”的灵魂拷问,也纷纷感慨万千,自曝脆弱、痛苦的一面。这些东西,电影学校都不会教授,都要靠演员慢慢摸索。“要不我们开课吧!”杨雁雁笑着跟我开起了玩笑。

    表演论坛

    《热带雨》在平遥、台北放映后,片中“师生恋”甚至发生肉体关系的情节,在豆瓣等电影网站引起观众的广泛讨论。有的观众对片中重要的亲热戏无法接受,认为是男性用身体力量优势强迫女性,属于“强奸”。在电影中,杨雁雁所表演的那一刻就是化身为这个女人。因此我向她询问在这场戏里,阿玲究竟处于一种怎样的心境之中。是在“被强奸”吗?情况似乎并非这样简单。 杨雁雁认为,这时的阿玲是一种“迷失”的状态。在这场戏之前的补课戏里,伟伦跟阿玲说话时,阿玲有那么一刻走神了,迷失在自己的世界中。那一刻轻微的“走神”很重要,这种情绪带到亲热戏中,就有了在伟伦问“我做错了吗”之后,阿玲“轻微摇头”的反应。那一刻,伟伦或许代替了阿玲的丈夫,阿玲对伟伦有关爱,也是有渴望的。其实,对阿玲来说,能和伟伦牵牵手就足够了。她渴望亲密的接触,也微妙地表示难以言说的欲望。这个“表示”的度很难把控,多了就坏了,少了表达不到。杨雁雁说,在那一刻,阿玲还是享受的,还是渴望的。虽然处于迷失状态的阿玲欲望被激发,但她也很快地回到了现实中。“这就是人生。很多事情突然间迸发,让你措手不及。这很虐心。我很少这样仔细地说这场戏。” 虽然距离《热带雨》的拍摄已过去一年,但在宣传期、颁奖季内大量的看片、宣传、采访活动,使得杨雁雁时不时还是要回到“阿玲”的身体中去。拍摄时角色的痛苦虐心感受在反复的回想、阐述过程中逐步加深,让杨雁雁更加感到刻骨铭心。 面对“拍摄最多条的是哪个镜头?”的提问,杨雁雁十分俏皮地把问题抛了回来:“你猜猜看!你猜得出来的!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一场戏。”我猜到了大概——是片尾阿玲回到马来西亚的戏,但没猜到结果——那个镜头全片最后阿玲的微笑。这个短短的镜头足足拍了30条,双双破了导演和演员的“最多TAKE纪录”。每条拍完陈哲艺都说“再来一个”,还好那时的杨雁雁已经千锤百炼,面对全剧组的等待、关注,施展了强大的抗压性。一遍遍地尝试,“一遍遍地原谅自己”。最终拍到导演满意的TAKE后,又多拍了一条放松恶搞的TAKE。把压力化为翻白眼、做鬼脸释放出来。全剧组的人也松了一口气,大家开怀大笑。

    专访后的一个傍晚,我和杨雁雁又在澳门文化中心供人抽烟、茶歇的公共露台偶遇。聊起电影,聊起女演员,她瞬间切换到迷妹模式。刚听完朱丽叶·比诺什的对谈活动的她,对“女神”大加赞赏,更毫不掩饰在多伦多看了《兰心大剧院》后,对巩俐气质的无比着迷与崇拜。“巩俐帅死了!”那时在杨雁雁身上,已经丝毫看不到“阿玲”的一点影子。“(专访)你发在豆瓣上吧!我们会看!” 几天前,《热带雨》的化妆师给杨雁雁发了一张工作照,照片上,剧组化妆、服装、录音组的人都围着她一个人忙碌。化妆师给这幅照片配了两个字“女王”。杨雁雁看后吐槽:“才不是女王!那是被折磨的!就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还有一张照片是许家乐给她看的,是那天拍摄亲热戏前要试机位,许家乐扑在个子小小的副导演身上,场面十分滑稽。杨雁雁觉得很有趣。“特别可爱,我让家乐把这张照片寄给我。”也许,这是杨雁雁走出“阿玲”的最好方式。

     2 ) 豪雨骤然而至:师生恋是如何发生的

    当我们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则更关心是怎么发生的。

    人是复杂的情感动物,本难梳理,《热带雨》则用一些意味深长的细节,带出了这场师生恋的脉络。

    1、雨天的第一次同车,伟伦对老师表示感谢,同时也鼓励她别忍让无理司机。这显得伟伦比实际年龄成熟,又让阿玲感受到他的小小男子气。

    2、伟伦偷拍老师,是一种明知你我有距离但我仍情不自禁的青春萌动。而且我知道你有心事,我想靠近你,了解你。

    3、中文补习课,其他学生都跑掉了,只有伟伦留下,阿玲感受到被尊重,她请伟伦在教室一起吃榴莲。榴莲的特性是什么?别人闻着臭,自己吃着香。禁忌之恋或许也是如此。

    4、阿玲带伟伦回家补习,伟伦和阿玲瘫痪的公公相处甚欢,不是一家人,却让三人都享受到了难得的家庭乐趣。

    5、伟伦的武术比赛,他父母都没去现场,阿玲带着坐轮椅的公公去了,见证伟伦拿了长拳冠军。

    悲伤时的身边人、快乐时的身边人,我们总是很容易爱上,不是吗?

    6、三人一起吃榴莲,再次以榴莲为喻,不为世俗所容,但当事人或许只想说“真香”。

    7、中文补习课,从一对多,慢慢就变成只有一对一了,这是他们的二人世界。

    8、阿玲批阅伟伦的作文,写的是师生之间的尊重。意味伟伦将自己和老师视为平等关系,阿玲看得愣了神,笔尖墨水晕开,意味阿玲的心潮涟漪。而这鲜红,也预示着性即将来临。

    9、和阿玲发生关系后,伟伦像个男人一样,表现出了体贴和担当,给阿玲空间恢复平静、问阿玲是否要喝水(虽然他家冰箱空空,饮品只有可乐,也再次说明他被父母疏于照顾)。伟伦送阿玲下楼,在电梯里主动牵手。但有外来者闯入,一个小小的电梯,就是新加坡这个移民社会的缩影,而阿玲伟伦和他们之间,被阻碍物隔开。

    10、师生恋由于同学抢伟伦手机而泄露,阿玲退缩了。公交车上伟伦执意要牵手,阿玲拗不过顺从了,但用文件夹做掩护,而文件夹书脊上写着:礼义廉耻。意味这段感情必将屈服于现实运行的道德法则。

    很喜欢《热带雨》的最后一个镜头,阿玲似乎什么都失去了,但她笑了。

     3 ) 转载:新马通关,1公里长堤为何仍是“遥远的距离”?

    原文刊于澎湃新闻网:

    在2019年上映的新加坡华语电影《热带雨》结尾,来自马来西亚的华文教师阿玲越过新柔长堤,重返在马来半岛南部的家乡。这座1公里长的长堤连接着新加坡和大马(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对该国的简称,下文同)柔佛州,由大马演员杨雁雁饰演的阿玲在电影中于新加坡历经婚变和工作变动,最终在家乡的祖屋里见到了仍在操持家务的妈妈,似乎终于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在2020年3月之前,像阿玲一样穿梭于新马之间,是两国间再平常不过的景象。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发展迅猛,如今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更明显优于大马。因此不少大马人,尤其是华裔,选择到新加坡工作,赚取更高薪资。

    但疫情改变了这幅景象。针对新冠疫情,大马当局于2020年3月18日起决定实行“行动管制令”(MCO),新加坡则于同年4月7日起实行“阻断措施”,两国实际上彼此关闭边境。这让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陷入了两难:究竟是留在房租高昂、却有稳定高薪工作的新加坡,还是回到有稳定住所、但缺乏令人满意的工作机会的家乡?

    “就地过年”的大马人在新加坡寻找年味。 采访对象小樱 供图

    如今,近两年过去,在新的大马人迎来疫情中的第二个春节,却仍有许多人“有家难回”。尽管新马两国间去年11月底启动了疫苗接种者旅行走廊计划(VTL),但因一票难求、隔离周期长、手续繁琐等因素,许多马来西亚人仍无法在春节实现一家团圆,新柔长堤也未恢复曾经繁荣的景象。

    “2020年3月18日到现在,新马还是没有完全通关。即使有VTL,我也抢不到票。过年不能回家,我苦不堪言,真的很心酸,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恢复正常生活。”在新加坡已经打工23年的大马人李大顺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就地过年”的大马人在新加坡寻找年味。 采访对象小樱 供图

    被“切割”的两年

    李大顺回忆起自己的新加坡工作与生活,既有心酸,也有满足感。“23年前,为了三餐、为了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我选择来新加坡打工。”李大顺说。

    疫情暴发前,他每天往返于新柔两地,白天在新加坡打工,晚上则驱车回到距离新加坡只需要45分钟车程的住处。

    大马新山市与新加坡“一桥之隔”,许多居民白天坐车前往新加坡上班,晚上则跨境回到房价更为低廉的新山。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前,每日通勤于新马两国的“越堤族”可能有30万人之多,新柔长堤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繁忙的陆路关卡之一。新加坡民间历史作者李国樑形容称,新柔长堤塞车是正常的,空荡荡才是新闻。

    新冠疫情所带来的边境管控几乎影响了所有“越堤族”。澎湃新闻特约撰稿作者、来自大马的Hannah Teh当时写道,2020年3月17日前后,新柔长堤上出现车龙,人流多、耗时久。许多大马人思考再三,决心回到新加坡工作,因此纷纷踏上车程,让新柔长堤的车流和人流量堪比疫情前的春节,堵得水泄不通。

    李大顺也是选择留在新加坡的大马人之一。疫情暴发后,他无法回归每日通勤两国的生活,不得不为在新加坡居住增添一份花销。

    护士陈静怡和其丈夫都是大马人,两人都在新加坡工作。她的丈夫不像她一样获得新加坡公司安排住宿,因此在疫情前也是每日往返两国的“越堤族”,疫情后夫妻二人不得不在新加坡寻找住处。

    陈静怡向澎湃新闻算了一笔账:“新加坡租房预算在新元600至1100(约合人民币2800元至5165元)间,而大马租金预算是林吉特500至800(约合人民币760元至1215元)。”显然,在新加坡租房意味着更高的花费。

    疫情前,陈静怡和丈夫每个周末都会回到大马,以探望父母和陪伴子女,但疫情让这种定期的团聚不再可能。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阿文。他来自大马柔佛州,为继承父亲在新加坡的建筑工程生意,已在新加坡工作17年。“我的老婆和孩子都在大马,疫情暴发后整整两年都没有回去见过他们了。”阿文接受澎湃新闻电话采访时无奈地说,“我有两个儿子,我每天晚上都会和他们视频聊天。感谢太太理解我的工作,也一直在开导儿子们。”

    对阿文等大马人来说,即使有了VTL等返乡渠道,跨越国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他们工作上所“不可承受之重”。“我和父亲是小本经营,如果我抽身几天,就有可能有客户因为找不到我而流失他处。工人还能以无薪年假的方式为返乡留出充裕时间,管理层的职责却让我抽不开身。”阿文说道。

    阿文发来的工作场景。他说,春节“返乡潮”让新加坡建筑业人手紧缺,这让他的订单压力增多。 阿文 供图

    在新加坡的中学担任华文教师的小樱用“被切割的两年”来形容在新大马人这两年的集体经验。“这种地理上的切割,迫使我们每个人都重新思考,自己究竟应该在新加坡如何生活,又是否需要在某一天回到大马的家园。”小樱向澎湃新闻说。

    星国梦

    新马两国仅一水之隔。实际上,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之前更长期被视为泛“马来亚”(Malaya)地区的一部分;“分家”许多年后,因文化相近、族群构成相似、经济往来密切,新马两国仍关系紧密。

    对大马人而言,新加坡是“淘金”之地,是实现“星国(新加坡别称)梦”的地方;对新加坡人来说,大马则是食品、水源等生活物资的主要供给国,也是休闲娱乐上最近、最方便的乐土,来自大马的数十万劳工更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支柱。Hannah Teh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仍说,新马称得上是“血脉相连”,有着独特的联系。

    几乎所有前往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都会提到“1:3”的汇率。这也就是说,他们在新加坡赚到的“1元钱”,可以在马来西亚当“3元钱”来花。“我总是担心留在新加坡钱会不够用,压力也很大,一度有冲动的想法,想要放弃工作回家和家人团聚。但马来西亚的薪水不够我养活家人,因此我选择了放弃回家。只能安慰自己,希望病毒快快离去,我能早日回家。”李大顺说。

    风靡新马两国的新加坡情景喜剧《鬼马家族》的大马番外篇中,分别来自新马的两位喜剧明星比对着两国的异同。“我们有了总理,你们也要有个总理。”马来西亚演员Harith Iskander台词说。

    在新加坡1965年刚独立时,两国货币的汇率是1:1。半个世纪过后,两国的经济有了明显的差距。对许多大马人而言,在新加坡工作或生活,不仅是出于经济的考量,也是对马来西亚政府失望的结果。“你懂得啦,新马政府相比,‘一个天,一个地’。”阿文向澎湃新闻直言,他还带着马来西亚人常见的幽默感自嘲说,“你们记者天天都会看到马来西亚新闻,当然明白我在说什么啦。”

    2020年3月,马来西亚发生“喜来登行动”,于2018年取代长期执政的国民阵线政府的希望联盟政府垮台。许多媒体分析指出,马来西亚疫情之所以于2020年初陷入大规模暴发,正是由政府垮台所引致的混乱造成的。

    希望联盟政府上台时承载着社会各界对改革的期望,承诺要在根除腐败、发展经济、改变族群不平等议题上取得突破。然而,希盟政府不到两年便陷入垮台,2020年3月上台的国民联盟政府及2021年8月重新上台的国民阵线政府更呈现出“马来人大团结”的族群政治局面,曾经深陷“一马弊案”丑闻的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重返政府权力核心,这让倾向于支持希望联盟的马来西亚华人社群倍感失望。

    小樱是吉隆坡华人,中学毕业后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就读,并于2017年毕业,此后一直在新加坡工作,疫情前往往会在大学假期时返乡。小樱分享说,马来西亚有着从小学到大专的完整的华文教育系统,但大马官方并不看重她热爱的中文研究和华文教育,因此她在本国获得奖学金的几率不大,新加坡华文教师的薪水也让她更感心动,所以她选择前往新加坡学习和工作。

    2021年11月底,新马两国间启动VTL,小樱感到便利,终于踏上了因疫情而久违的返乡路。很不巧,小樱使用VTL重回新加坡时,马来半岛暴发了大规模洪灾。据新加坡《海峡时报》12月20日报道,大马官员称这场洪灾“百年一遇”。围绕着灾情应对滞后、救灾不力、政客“作秀”等问题,马来西亚各族群社会都再度兴起了不满政府的“吐槽”声。

    就在不久前,12月9日,新总理伊斯迈尔当局决定举行纪念上台执政百天的“大马一家”4日系列活动。大马医药协会(MMA)负责人等专业人士和媒体人对此批评道,疫情期间政府主导这种千人规模的活动,似乎是在执意增加新冠病例。这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起广泛批评。

    “避开”了水灾的小樱对大马政局感到十分无奈。在她看来,马来西亚民众早就练就了“互助”的习惯。据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报道,面对严峻的疫情,许多马来西亚人经济压力激增,有网民为此发起“举白旗运动”,呼吁有能力的人向在家挂出“白旗”的人施加援手。

    根据小樱的讲述,大马互帮互助、人心善良的人情味背后,其实是政府的失职。她向澎湃新闻做了更具体的描绘。“在新加坡,每人只戴一层口罩;在大马,许多人会戴两层口罩。”小樱分享道,“武断地说,之所以新加坡人没有大马人那么夸张,是因为他们更能信赖政府。而大马人在心态上就比较无奈,总想着办法来保护自己。”

    “我们不能靠政府呀,总是朝令夕改。像是水灾上,大马应急设施做得很糟糕,政府工作也很差。回家比较后,更能认识到新加坡的效率。在大马,总是要‘自己想办法’。哪怕是新冠检测,马来西亚都常出现安排不当、指示缺失的问题,让人很烦恼。”小樱说。

    阿文在新加坡住处附近的虎年装饰,除夕夜他会和表姐吃年夜饭,休息两天,年初三就要开工了。 阿文 供图

    归向何处?

    一如小樱所说,疫情迫使许多大马人长期滞留在新加坡。久而久之,这些大马人开始考虑是否要申请新加坡永居权,甚至入籍当地,进一步告别马来西亚。

    “我本来就主要在学校里工作和生活,和家人可以通过视频电话拉近距离,疫情对我日常生活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但硬生生地被切割了两年之后,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如何,甚至在考虑争取入籍新加坡。”小樱说,“我原以为家乡不会改变很多,去年11月返乡时却有物是人非之感。也许,地理的切割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心态上的切割。已经两年了,那未来会如何呢?”

    阿文、陈静怡也在考虑争取新加坡久居权。对阿文来说,新加坡意味着更好的教育和未来,他希望尽快把老婆和孩子接到新加坡。这样不仅可以一家团圆,也可以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不过,对陈静怡而言,在新加坡久居和保持马来西亚国籍并不矛盾。对她而言,申请新加坡永居是方便工作的安排,但她仍然想要在未来回到马来西亚。“我还是更喜欢马来西亚的生活。从小在大马长大,生活步伐较慢,食物好,人也不一样。新加坡是很好的地方,可还是觉得家里更好。”

    尽管新加坡经济发展成绩优异,但这也意味着社会竞争压力极大。新加坡社会中流行的闽南语词汇“惊(怕)输”(kiasu)形象地展现了新加坡竞争激烈的状况。

    对小樱来说,这种“效率至上”的倾向也十分清晰地体现在新加坡的语言学习上。新加坡社会的主要教学和交际用语是英语,但政府也支持保护各族群母语的“双语教学”,因此华语往往是华族学生的必修课(马来文、泰米尔文对应马来族和印度裔新加坡人)。但在效率至上的影响下,许多新加坡华族学生将华语教学的目标局限在“和中国做生意”上,这让小樱感到十分可惜。

    “虽然新加坡和大马不同,华族是最多人口的族群,但整个社会完全以英语为主。而华人和华文文化是我的归属感所在,这让在情感上对何去何从十分纠结。”小樱说,“希望和中国商机对接肯定不算错,但文化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呀。”

    在不断往返新马两地的过程中,小樱反而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认识。“每次回到大马,我就发现这里文化不仅多元,而且每种文化都保存的很好,包括马来文化、华人文化、印度文化。在华人文化中,潮州话、福建话(即闽南话)、广东话、客家话等各种语言都十分活跃。只要我打开电视机,很容易就看到诸如醒狮等传统华人文化的节目。这都是让我向往的多元文化和华人文化环境。”小樱向澎湃新闻感慨道,“这种亲切感,只有马来西亚的华人社会可以带给我。”

    尽管疫情局势仍然复杂,奥密克戎毒株更为新马两国防控带来新的难题,但在星国寻梦的大马人还是希望能早日回国和家人团聚。去年11月底,新马两国建立起VTL通道后,有关机票和车票均迅速一抢而空。

    但李大顺和陈静怡都没有那么幸运。更何况,生活不只有“单程票”,返乡的大马人还要考虑回程新加坡的事宜。李大顺梳理说:“快速方便的VTL一票难求,那也可以走落地隔离五天的另一种方式,可这种渠道的票我也还是抢不到。假如我真的回到了大马,再回到新加坡的车票仍是一票难求。更何况,如果两趟都要住酒店隔离,那花费就更是高昂了。我们年假有限,只好选择年后才回,真的很不容易。”

    李大顺期望,新马两国政府能在新柔长堤这条路上增开巴士班次,让在新加坡被称为“马劳”的大量马籍劳工早日回家团圆。据《联合早报》等两国媒体报道,两国政府已在考虑加开VTL的航线和班车,并将入境地点开拓到马来西亚的槟城、沙巴、沙劳越等其他地方。

    1月31日,华人春节的除夕之夜。陈静怡、阿文、小樱不约而同地选择和其他同样留在新加坡的亲朋好友吃团圆饭,并和远在大马的其他亲戚视频连线,恭贺新年。“家人肯定会发团圆照来诱惑我,我们就线上和家人截屏合照咯。”小樱笑言。 面对疫情,新加坡和大马等东南亚国家已转向“与病毒共存”的策略。尽管如此,政府仍无法保证所有民众都免于感染新冠的恐惧,国家间的边境政策仍比较严格。 面向未来,李大顺仍然乐观。“新、马政府都承认,新冠病毒在短期内不可能消失。我们只有自己保护自己,注意卫生,少去人多的地方。我们要听新加坡政府的话,学会怎么和病毒共存。” 阿文仍在坚持他口中“有苦有乐”的工作。据他形容,他在新加坡基本上是早上睁开眼就要去赚钱。“不像在大马,睁开眼后还是很轻松啦,只要不花大钱,都没有关系。”阿文说。 “其实就是没办法。我个人认为,不要想太多,就当着是新的环境去面对。如果要回去疫情前的生活环境是不可能的。面对新的环境,尝试面对即可。”阿文坚定地说道。 (根据受访者要求,小樱和阿文是化名。实习生袁明晰对本文亦有贡献)

    原文链接://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546449

     4 ) 太阳,终将照常升起

    在刚刚结束的第44届多伦多电影节上,这部由新加坡导演陈哲艺指导的电影,成了电影节唯一的一个设有专业评审单元“站台单元”中,唯一一部入围的华语片。这部电影虽然最终没有成为站台单元的最后赢家,但依然得到了场刊3分以上的好成绩,无疑是年度华语佳作。

    说起陈哲艺,熟悉华语电影的影迷一定不会陌生,在2013年的华语颁奖季上,以黑马姿态杀出重围,最终取得最佳影片的电影《爸妈不在家》,就是出自他手。而此前,该片还在戛纳电影节获得了金摄影机奖。

    “站台单元”《热带雨》

    要知道,《爸妈不在家》可是陈哲艺的电影长片处女作,虽说电影奖的组委会这样的选择多少带点“一个大导演都不得罪”的意思,但也足以证明陈哲艺出众的导演功力 。与此同时,也把陈哲艺驾到了一个极高的起点。接下来他的作品,必然受到关注,也必然受到更多苛刻的评论。

    陈哲艺

    如今看罢陈哲艺第二部作品《热带雨》,给人的第一观感就是,导演依然让人看到了他的能力,虽不能说有惊喜,但也绝对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华语电影,可以说今年年底,这部电影必然又将在颁奖季收获不少提名,成为头号种子选手

    《热带雨》延续了陈哲艺上一部作品的风格,依然把写实又略带诗意镜头对准小人物的生活,借助主人公各方各面的感情问题,抒发着导演浓浓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生活的思考。电影整体的质感非常好,慢条斯理的叙事节奏和饱满圆润的人物塑造,配合着柔情似水的镜头,让人依稀看见了李安早期作品的影子。

    《热带雨》片场

    《热带雨》的故事发生在导演的家乡新加坡。正值雨季的新加坡,几乎每天都会有大雨倾盆的时刻;就是在这样一个潮湿的季节,身为中学国文老师的女主人公,生活上也在经历着大大小小的几场雨水的冲刷:与丈夫的关系因为久久不得子而愈发疏冷、每天在家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学生对国文课的不屑一顾、以及她和一位男学生的暧昧关系…所有的这些,陪同雨季的到来,让女主人公的心里也越发潮湿。

    《热带雨》的母题依然放在人与生活,导演的镜头或多或少的关注了时下社会许多不同的方面,有大有小;大到邻国的不安、人们对中文教育的不重视,小到年青一代父母缺失的问题、老人过世后的家产问题等等。但不管这些方面怎样展开,导演都没有让整部电影显得涣散,相反的,这些支线都更加凝固了电影的中心,为主人公心事的展开提供了更多面相的平台,也让观众看到了新加坡,或者说整个华人世界诸多类似的问题,让人不禁回味自己身边的种种

    另一方面,电影主人公的经历,虽然压抑,但不会让人觉得悲哀。这又一次证明了导演的能力,他没有因为女主人公生活上的经历,就把这个故事讲成一个八点档狗血故事,而是总在适时的时候收住感情,让观众自己体味;生活的心酸和小人物如何面对,自始至终让人有一种可以慢慢沉淀的感觉

    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影片的一大看点

    电影的女主人公,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东方女性,或者说东方妻子,在家庭戏上,电影的绝大部分篇章都表现了她如何面对丈夫和公公,除了电影最后去找母亲,全片只是在电话里呈现过女主的妈妈的声音。可以说,她把自己的生活无保留的给予了这个有丈夫存在的家庭,可又因为一直怀不上孩子这层具有东方特色的枷锁,让她一直在家里站在弱势的地位,哪怕在公公去世之后的家产问题上,作为一直照顾公公的她,都不敢做声,一直被迫的扮演着一个“局外人”。

    女主演杨雁雁颇有当年杨贵媚的风采,她的表演,恰到好处,虽然不能说惊艳,但足够让人感受到角色情感的起伏,这种起伏,并不是大波大澜的汹涌,而是思思绵绵的悲伤,鉴于主人公本身就是一个内向温和的人物,基本所有的情绪都要收起来,亚洲人的含蓄和内敛,被杨雁雁诠释的恰到好处。

    女主演杨雁雁

    电影的另外一个主人公,学生伟伦,由于爸妈长期不在身边,使得只有高中年级的他早熟且敏感;母爱的缺失,导致了他对中文女老师的依赖,这些让他与老师有了越界的行为。可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再早熟,在面对自己所谓的“爱情”时,还是非常的幼稚;他不懂什么叫恋爱,所以才会在被老师及时止损之后,说出一些可笑的话。男主演许家乐也不是第一次跟导演合作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让他对于这个早熟少年的把握似乎驾轻就熟。

    杨家乐长大了不少

    电影对于“雨”这个意向,有一种着迷一般的偏执。女主人公心事的转换,总会伴临着雨水的来去,每次在她遇到不顺遂事情的时候,雨水总是不期而至,也许导演是借新加坡的天空,给像女主人公这样性格含蓄内敛的人,一种机会,去抒发她无处宣泄的情感

    电影最后,女主人公终于放下所有扰烦她的心事,回家乡看望母亲。而此时,雨季也终于结束了,回到家乡的女主人公,正巧赶上母亲把雨季潮湿的床单盥洗,并拿出来晾晒。

    雨季后的床单尚且要拿出来洗净晒干,更何况经过雨季的人心呢?就如同女主人公的心,在经历这么多的阴晴不定和潮湿后,终于也要拿出来晒一晒了吧?

    大雨降临,人心也变得潮湿

    热带的雨季虽然漫长,但雨季过后,我们每一个人,依然要面对生活;我们终将继续踽踽前行,不会停歇。

    毕竟,每天的太阳,终将会照常升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5 ) 见证一个女人的成长

    女人四十,会是什么样子?

    有些人会成为人生赢家,事业生活两得意。

    更多的人,要承受家庭压力、工作压力、婚姻、孩子……简单的字眼背后,是沉甸甸的真相。

    2019年平遥电影节上的爆款——新加坡电影《热带雨》,就向我们讲述一类中年女性的困境。

    故事中,迈入40岁的女教师阿玲快被压垮了,工作不被认可、家庭责任大、不孕、丈夫出轨、师生恋……

    0 1生活,很糟糕

    阿玲从马来西亚移居新加坡,和一个新加坡人结婚多年却无法生育。

    为了要孩子,经常要自己朝肚子上打催卵针,定期去医院检查。

    原本是夫妻一起努力的事,但几年过后,丈夫渐渐灰心、放弃。

    丈夫对阿玲越来越冷淡,甚至连人工授精手术都让她一个人去做。

    除了生育任务,阿玲还得负责照顾瘫痪的公公,喂饭、穿衣服、更换尿不湿……

    阿玲承担起“妻子”的所有责任,丈夫基本上是甩手掌柜,整天“加班”,实则早已出轨。

    导演陈哲艺说,婚姻里,女人选择担当,男人则倾向逃避。

    最“爆裂”的场景出现在公公的葬礼上,丈夫的情人和小孩公然现身,他们三人有说有笑,和谐得像一家人。

    丈夫没有给阿玲任何解释;第三者无半点愧疚、尴尬,很坦然;其他家人也似乎见怪不怪。

    那一刻,阿玲,彻底成了局外人。

    不,也许更像是一个免费保姆,负责照顾老人,维护家庭关系。而现在,她应该“功成身退”了。

    阿玲的温顺与包容,阿玲的责任感,没有换来公平对待。

    这段婚姻里,她没有得到半点尊重。

    被背叛、耻辱……在纸钱燃烧的熊熊火焰前,阿玲几近崩溃,但,她最激烈的举动也不过是一股脑儿把纸钱倒进火炉里。

    她,依然是隐忍的。——说到底,爆发又有什么用?大概只会换来更多的冷眼和嘲笑。

    0 2

    工作,也很糟糕

    阿玲的职业是中文老师。

    在学校里,她没什么存在感。

    无论校长、其他老师,还是学生都不重视中文,“不就是中文课嘛”。

    阿玲很落寞。

    效率至上的国际大都市新加坡,英语才是通向成功的象征。

    而在阿玲的老家马来西亚,保留着更多“传统”的华人社区,中文的应用更广泛。

    中文,是她的职业,也是她身份的象征,孤独的源头。

    导演陈哲艺对“中文”元素的运用太巧妙。

    透过中英两种语言的对立,我们不仅看到新加坡教育体制的偏好,也看到“传统女性”阿玲在面对现代社会时分裂的内心世界。

    中文,在新加坡教育体系里“流浪”;阿玲,在现实世界中漂泊,被边缘化。

    某种程度上,阿玲,就像是我们,不少奔赴北上广深的三四五六七八线女孩。

    曾经也满怀希望,曾经觉得可以征服、融入大城市,最终却被现实狠狠教训。

    我们身体上成了大城市梦想的建设者,心灵上却是大城市角落里的孤独灵魂。

    0 3希望

    只有和学生伟伦在一起的时候,阿玲才轻松自在。

    父母在外、独自生活的伟伦,也是唯一认真对待阿玲中文补习课的学生。

    他们一起上课,一起回家,吃饭,吃禁忌意味十足的榴莲……

    她需要丈夫缺席的情感寄托,他需要弥补父母不在场的缺憾。

    爱情,成了他们逃避现实的手段。

    两颗孤独的心,彼此成全。

    师生恋,自然为社会、道德所不容。

    但从剧情来说,欲望、禁忌之间的摇摆,正可以帮助我们看清人性的复杂和挣扎。

    某种程度上,彻底的沉沦,也拯救了绝望的人生。

    最后,阿玲坚决终止了一切。

    他们的感情,就像热带的雨,来得猛烈,去得突然。

    影片结尾,离婚后的阿玲只身回到马来西亚老家,阴霾灰暗的画面变得阳光明媚。

    回到了老家,找到了“根”,阿玲的脸上也终于露出轻松的笑容。

    导演陈哲艺在采访中道出了这个笑容的含义:

    “于我而言,《热带雨》就像是一位女性的精致画像,描绘了一位在事业和婚姻上都不被认可的女性如何在路途中发现自己、定义自己。主人公玲不是宿命的受害者,面对这场"战役“,她带着尊严,优雅地展现了沉默有力的韧性。”

    《热带雨》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和反复观看的电影,平静的画面,克制的表演,缓缓流淌的东方故事让你不难想到李安和侯孝贤。

    而我最喜欢陈哲艺导演对台词的构思,词非常非常少,但却用很巧妙很细微的动作、画面、雨声诠释出了人物关系的变化。

    影片最温馨的一幕是,一天,因为保姆提前离开,阿玲急匆匆带着伟伦回到自己家,边照顾公公,边给伟伦补习——这个时候,阿玲和伟伦还是纯粹的师生关系。

    家里突然来了个十几岁的年轻人,久病的公公也被激发出久违的活力。

    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温馨得好像一家人。

    在这一刻,他们拯救又被拯救,互相给予又收获温暖,暂时从各自的困境中解脱。

    生活再难,总会有这样的时刻。

     6 ) 跨國心戀曲

    作為一部東南亞華語片 五星滿星包含我的私心 一段禁忌的關係被導演處理得讓觀眾不覺得齷鹺 而故事成功的鋪墊讓觀眾不會怪為人師表的老師 也不會苛責那情竇初開的男孩 出生於馬來西亞落戶於新加坡 這國與國的關係比cn和tw要更微妙 縱使這是部新加坡中文電影 然而馬來西亞元素隨處可見 馬來西亞新聞 馬來童謠 還有馬來西亞籍女主角雁雁 前馬來西亞籍男配角銘順 側面表現了新加坡離不開馬來西亞 雁雁的金馬女主 實至名歸 把老師 老婆 媳婦 面對的丈夫出軌 學生的純愛 丈人的照看 演得行雲流水 自然流暢 最後 關於這段不倫之戀 从發生 到經過 到結束 把“師生”替換成“同性” 我的觀影代入感超強烈 突然就發生了關係 在電梯在巴士的牽手場景 像極了那些年的少男時代 如果說李安心裡有座斷背山 那麼陳哲藝的山藏得不顯山露水

     短评

    新加坡独特的语言环境,给本片一种独特的冲击感,作为华语环境长大的观众,是一种惊喜。但不得不说,本片给“强奸”披上了一种奇怪的保护伞,而且并没有很自然的自圆其说。在这个大环境下,觉得有失偏颇。成长话题老生常谈,但是导演的切入点实在不讨人喜欢了。题外话,男女主在导演首部电影中饰演母子,凭添一种incestuous的诡异感...

    6分钟前
  • 逢澶Ty
  • 较差
  • 想要写出的字,阿公在手臂颤巍巍描了个帮。想要牵住的手,她遮盖的文件夹写着礼义廉耻。想拥有的未来,没有精子在子宫里成活。想拥有的爱情,只有雨水在热带里见证。你的婚姻成了报废的车,我的爱慕却是换错的道。这是我的第一次分手,像新闻里的吉隆坡暴动,学校里的中文课,热带突至的雨,转瞬即逝。

    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 平遥场观众不止爆满,还把台阶挤满、坐满和占满,可竟然做到没一个人受不了提前离场,说明电影很抓人,从质感到剧情到将两者巧妙关联起来的节奏都非常不错。新加坡学校里不重要的中文课,或许也就像女主角在家庭中变得无足轻重,再进一步过渡到这个还没入籍的马来西亚福建女性在新加坡社会中的无足轻重,工作和家庭中的不起眼,让师生恋的建立有了压抑的合适空间,爆发起来也就不足为奇。尺度呢,几乎如拨开的榴莲那般大了。

    13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 公公和学生这组人物关系意味深长,爱武侠却失语的老人和华文差却喜欢成龙的少年,几场戏就将文化的困境与传承主题揉进了你心里。相比之下女主角马来西亚移民身份和政治状况的背景表达显得就生硬了,不如《爸妈不在家》融合得自然。视听方面没什么可挑的,但情绪上还是差了几口气,后半段散掉,把握一个四十岁女人的状态导演已经尽力了,多亏了杨雁雁(有些瞬间好像俞飞鸿啊!)

    18分钟前
  • 琼斯黄
  • 还行
  • 老在看武侠片的爷爷,在习武的高中生手臂上,写了一个“帮”字,文化传承的力量喷薄而出。太喜欢看陈哲艺处理这种人和人之间那层微妙又深刻的情感和关系,尤其留白部分,看似轻触一笔,但又力道十足,回味无穷。PS:许家乐屁股好翘…

    2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 任何删减都可以致命,结果就是有人觉得那场水到渠成的情欲戏是强奸…中国导演实苦,来中国展映的有苦说不出

    28分钟前
  • Amelie
  • 推荐
  • 【平遥电影节展映】很遗憾展映的是删了一分钟的版本,聊胜于无。女主的情绪几乎压抑到底,只有烧纸、激情、大雨三场戏得以小小释放。杨雁雁演技太好了。相比前作,陈哲艺更加成熟。除了致敬胡金铨杨德昌,甚至像李安一样在婚外恋师生恋故事表象内埋下诸多暗喻。以榴莲吮指、红墨晕染与满地雨水暗示情欲与生产。以武侠片与武术的翻腾动作对应公公的瘫痪,英文与中文的割裂对应族群世代及上下级的关系。一“帮”一“笑”二字精准概括公媳、师生的三人情谊。新加坡阴云笼罩国旗无法飘扬,热带雨让人压抑透不过气,马拉西亚经历动荡则雨过天晴。只有沉稳内敛,浑然一体,毫无狗血做作。只是有些像“礼义廉耻”的符号过于明显。四星半//于金马影展二刷,并于澳门专访了杨雁雁。收获很大。

    33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 虽然我觉得陈哲艺属于最高只能拍到八分的那类导演,但不可否认这是非常稳健的出手,平遥两个竞赛单元的其他华语片被一部新加坡电影吊打,是不是接下来要输马来西亚输缅甸了,脸都不要了。

    37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 陈哲艺的这一部还是很厉害啊。延续了上一部《爸妈不在家》他最擅长的家庭与情感关系,同时,又往前迈了一步。表面上是一个很容易狗血的感情故事,但是,却又总是在即将狗血的时候,以巧妙的情节处理让剧情走回微妙的合理。而且在各种细节铺垫上很有心思,仅是不同语种切换就很有意思了。而在内里又有新马华人对于本土华人文化的关切和担忧,由之可以引申出很多更深的内容的。最后,杨雁雁和许家乐都很出色,不错。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 后半段掉的很厉害,从公公过世,到两人别扭时还要被乐队穿过,再到最后的验孕,都因为这些意外是被设计好的而有些扫兴。但是我还是喜欢这个电影,阿公在伟伦的手臂上写下“帮”字,看比赛时轻轻的拍手(空气),让难过的阿玲望向那个笑字,我喜欢阿公的设计,摆脱了一般类似角色失去行动能力同时也失智的俗套设计,阿公很聪明,也很达观,他只是动不了。我觉得“动不了”就是我在陈哲艺的家庭电影中得到的感受,他不同于许鞍华的静水流深,也不同于是枝裕和的圆融恬淡,他就是委屈,伟伦、阿玲、公公都是委屈,我们活着,就是委身于困顿。我喜欢看阿玲送伟伦回家,那个镜头从来都是在车内,阿玲一拐方向盘,就把学生送到家了,好几次,我都看不见这座大楼的样子,没有远景,没有全景,只有阿玲从车窗内看见的未知全貌,我觉得这就是委屈。

    41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 女人就应该为自己而活,你看,离开了丈夫,甩掉了情人,没有了家庭,一切都雨过天晴了!这才是真正的女权电影!ps:立一个flag,杨雁雁今年11月一定能拿影后!

    44分钟前
  • 木石子
  • 推荐
  • 3.5;雨的降落时刻以及最后的雨过天晴成为起承转合的标识,过于呼应主题而略显匠气刻意且仍有稚拙感。一个中年女性面临情感/职业困境的选择,社会/家庭对女性的低宽忍度(开车、生育),整个社会大生态呈现的并置与杂糅(语言环境、政局趋向),三条线的糅合颇有立意;全片最动人的当属女主/阿公/学生三人同框的场景,阿公替代孩子成为联结分崩家庭的纽带,而学生则替代丈夫施以情感抚慰,他们才构成「家庭」,经由他们的在场,女主才能走出旧我,告别热带雨。

    4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 杨雁雁的身上有张艾嘉+俞飞鸿的气味,那种只属于她们才有的,像热带雨包裹着靡糜的柔韧气味。

    53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 其实为人师表,林老师怎么也比八卦市侩的周老师要对路。情之所动,越是所谓的禁忌,越有繁多的负面情绪做正面养料。他们在写着“礼义廉耻”的文件夹下牵手,又任鼓乐队喧天的声浪做那咫尺天涯的背景。到底小孩心性,可莽撞也有莽撞的好处,讲究争分夺秒与写满疲倦劳损的成人世界里,哪还有这大块大块的红与黄?她想着还没有过“一起”的概念,他已经被“分手”的想法揉碎。热带雨是这一夏的症候,是马来与新加坡的凌乱,是他与她最出格又最合拍的心动。演员都很有戏感,许家乐太可爱了,盯着榴莲看的神态,超像卡咪龟。我该补6年前就标记想看的《爸妈不在家》了,这一回,爸妈依然不在家。删掉一分钟的大仇我可是记住了。@平遥

    57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 所以不能生育的人其实不是阿玲,而是丈夫?那丈夫和小三的孩子是谁的?是“小三”和“小三的小三”的?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 后半段的伟伦就像发情期的公狗……不靠谱的男人和不成熟的男孩真的都很可怕。

    1小时前
  • 江林
  • 推荐
  • 外显为女性和婚姻困境,实则是华语困境,也是华人困境。陈哲艺把一篇抒情散文写给中文。热带雨季不见晴天,在潮湿的新加坡社会,一场文化撕扯像暗流,在代际之间涌动,人们习惯了讲英文,不想讲华语。师生之间的越矩关系背后,是女主破裂的婚姻,是华语难以挽回的失势,你所执着的中文课,不过是对方的人生第一次。陈哲艺成了对华语仍有留恋的人。很多细节都可以带入,仿佛似曾相识、不够新鲜。可是剧本真是太好,足够吸引我走入那场雨,从头至尾甘心被淋湿。这种好体现在实笔虚写上:实写的是痛苦的妻子,全篇都是她,虚写的是,知道一切选择逃避并把压力全抛给妻子的丈夫,寥寥数笔处处到位。尽管人人都在讲英文,华人特有的家庭弊病仍旧顽固,构建在婚姻背后的“生育”,成为离间这对夫妻关系的真凶。于是当父亲去世,这个家庭最后一根纽带断了。

    1小时前
  • 南悠一
  • 推荐
  • 片名里的“带”字,更适合当作动词?

    1小时前
  • ____anybody
  • 力荐
  • 陈哲艺像是把“女人四十”和“男人四十”各取了一点点。在华人社会当女性太难了,每一个身份都是画地为牢的按部就班,能被一场痛快淋漓的热带雨掀翻的只能是少数。大马和新加坡,中文和英文,榴莲和禁恋,在对照中拆解家庭。两个主角在“爸妈不在家”还是母子啊如今竟然演情侣了,我打了个冷战~~~~~~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 能看出导演的野心,看似平平淡淡的一场婚姻危机与一段师生恋,导演试图将背景拉升至新马关系以及新加坡在中美间斡旋的处境。想法是好的,但文本结合太浅,只是浅尝辄止。影片更多探讨的,还是一个中年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处境。最大亮点,是低机位摄影,刚好是一个坐着的人看到的世界,视觉中心区域是女性的胸部到大腿之间。那是学生看老师的角度,也是瘫痪老人看儿媳的角度,背后的寓意不言自明,女性在男权社会下沦为性符号与生育工具。影片是非常克制地表现这种伤害的。那种轻描淡写,甚至会让很多人把它误认为是小清新的师生恋。但不是的,这段师生恋并没有那么清新。而我恰恰喜欢导演的处理,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戏剧性的情节,没有情绪渲染,就把它拍成了一种日常,把哭泣拍成连绵不绝的雨水。

    1小时前
  • 子戈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