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弗里达 剧照 NO.1弗里达 剧照 NO.2弗里达 剧照 NO.3弗里达 剧照 NO.4弗里达 剧照 NO.5弗里达 剧照 NO.6弗里达 剧照 NO.13弗里达 剧照 NO.14弗里达 剧照 NO.15弗里达 剧照 NO.16弗里达 剧照 NO.17弗里达 剧照 NO.18弗里达 剧照 NO.19弗里达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6:10

    详细剧情

      弗里达(salma hayek 饰)是墨西哥著名的女画家,18岁之前她是一个快乐活泼的少女,跟其他人一样,享受着爱情的甜蜜。然而18岁的车祸让她遭遇重创,死里逃生的她从此跟病痛伴随一生。原来的小情人也离她而去。躺在病床18个月的她整日与画为伴,她的画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活力与激情。那时候她也真正开始考虑卖画养活自己,她前去请求画家里维拉指导自己的画,对方激赏她的天分。他们也从师生转变成一生的伴侣,他们结婚了。婚后他们经历了墨西哥最动荡的革命时期,他们狂热地追随着共产主义的脚步,甚至当托洛斯基被斯大林逐出苏联后,他们不畏风险地予以热情接待。弗里达与托洛斯基朦胧的爱恋,以及她的女同性恋情结让她的感情史一样绚烂。  1954年,弗里达离开了这个充满了病痛的世界,但愿离去是幸。

     长篇影评

     1 ) 承担一片大陆的重负——弗里达和她的绘画

           1925年9月的一个下午,一场小雨过后,一辆公交汽车在墨西哥城的街道路上慢腾腾地开着。几分钟后,这辆公交汽车进行了一次决定性的转弯,于此同时,对面驶来了一辆电车,“尽管驶得很慢,但好像是要故意制造一场车祸一样”,一头撞在公交汽车的车身上。
    也许两辆车的司机都不知道,这次车祸创造了什么——当时年仅15岁,还是一名国立预科学校学生的弗里达•卡洛恰好坐在这辆公交汽车上。这一恐怖的撞击使得她的锁骨、脊柱、肋骨多处骨折;一根长长的铁条刺入腹部,进入她的子宫,最终洞穿了她的阴道——“我失去了贞操”,弗里达说。
           后来的事实证明,弗里达不但失去了贞操,也失去了生育能力,从而将自己永远锁入深渊一般的孤独之中。车祸对画家身体的巨大改造充满了隐喻和象征——整整三个月,弗里达像具木乃伊一般被包裹在层层的白色石膏里。她疯狂地想念自由,想念健康,想念自己的情人阿莱詹德罗。久病卧床的状态一方面使得她彻底进入到一个私人的领域中,一个永远与孤独相伴的“此在”里;另一方面,她对世界的视角也发生了改变,在面对山川自然时,她往往乐意把它们看作是人类身体的一个部分,或者可以说,在她看来,人类身体的一部分就是自然。在那副给加利福尼亚园艺学家拉瑟尔•班克所作的画像中,这位微笑着的老人手植物绿色的枝叶,他的腿部变成了植物的根系,一直蔓延到地下好几米处,将躺在那里的一具骷髅紧紧包裹。
           此时的欧洲,毕加索、马蒂斯、蒙克等一批画家已经确立了现代主义的地位,后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也已兴起,正在酝酿一场革命。达利在巴塞罗那举办了第一次个展,康定斯基的《几个圆圈》也已完成,远在墨西哥的弗里达,也从身体的阵痛中恢复过来,完成了她人生中第一副真正的画——《自画像》。弗里达以一个美丽但又脆弱的形象出现在这副画中,她穿着一件红色的天鹅绒外衣,伸了自己的右手——这个显得过于成熟的女人,好像一再地要去抓住什么。
           一如评论家们日后一再确认的那样,早期的弗里达是一位地道的拉丁美洲画家,她的画作深受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便是20世纪初同时作为文化和政治运动的“土著主义”(indigenismo),在技法上讲求细节的刻画,平涂的色彩,清晰可见的轮廓线条;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希望艺术家植根于拉丁美洲本土文明,对其进行内省式的发掘和思考,继而运用于艺术创作中。这种本土式的文明不仅仅包括印第安文明,也同时包括西班牙人殖民后的更多多元的、混合的拉丁美洲文明。土著主义在文学方面的影响是显著的,凭借《总统之死》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便是土著主义的倡导者;在绘画方面,它最终推动了墨西哥的“壁画运动”,弗里达一生的爱人迭戈•里埃拉便是此运动的主力之一。
           其次,弗里达从不掩饰对于祭坛画的喜爱和从中受益的事实。起源于殖民时期的祭坛画通常是一种对于灾难的记录,最后由于圣母圣徒弟的显灵,使灾难中的人得以拯救,画中不乏对灾难的残酷描绘,然而手法却真实、冷静而不动声色,令观者无不为之震动。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超现实主义先驱布列东看来,在不但在时间上具有令人惊讶的超前性,更在空间上具有对生与死的思辨,和对人类肉身内外关系的超验体验。

           我相信有这样一个共识,对于传统的反叛必然来自内部而非外部,必然来自熟谙个中门道的专业化人才,而非沽名钓誉的鸡鸣狗盗之徒。弗里达自身画风的确立,并不是对现实主义一次贸然的反动,亦非对于超现实主义等新思潮的盲从,而更多地来自一种“内发性”的生成。在弗里达的画在巴黎巡回展上,包括布列东,杜桑,毕加索等人不出意料地为之倾倒。布列东激动地称赞弗里达为“自发的超现实主义者”,而弗里达——这个来自于拉丁美洲,一片永远游离于文明的欧洲中心之外,被政变和涂满赭色颜料的混血儿占据的大陆的女性,也被毫无质疑地划入到超现实主义的浪潮中去。布列东对弗里达的推崇甚至扩展到了整个墨西哥,与其说墨西哥是美国充满悲剧色彩的邻居,或是诸如托洛茨基等人遥远而迷幻的政治避难所,作为一个欧洲人,他认为,至少在艺术上,墨西哥早就已经是“超现实主义的温床”了。
    正如桑塔格所说,每一种艺术风格都体现着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选择。弗里达本人并不苟同布列东的“超现实主义”理论。“我真不知道这些画算不算是超现实主义的,”她说,“但我肯定,它们是我最直率的表白。”

           这个令人颇为尴尬的分歧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与欧洲的超现实主义不同的是,弗里达的画面中出现的超自然意象(如同《受伤的小鹿》里人头鹿身的动物,《水所给予我的》当中出现的火山、血液、尸体、奇异植物共处一室的场面等等等等)届来自于弗里达个人的“知识构成”。这个知识构成极其复杂,裹挟着古代墨西哥的巫术、印第安人的传说,阿兹台克人的祭祀仪式,以及太阳神神话等等“元知识”,它们最终一并组成了作为审美而存在的画家世界。然而欧洲的超现实主义者,则更多为了反抗西方社会的理性与逻辑,试图由非理性的、荒谬的、无意义的表达来进入现代人被焦虑、恐慌充斥着的最深层内心世界,颠覆传统。
           对于风格的不同理解,显然造成了更深层次的文化上的误读。同样的情况在马尔克斯身上也发生过。当被问及有关自己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元素之时,他显得不屑一顾。“我从来不觉得自己的东西是什么魔幻现实主义,他们都是真实发生的。”
           即便是布列东等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窥破了欧洲帝国主义的幻象,继而在这一传统中四处碰撞,希望造成文化上人为的“错位”,但我们悲哀的发现,和弗里达不同的是,直观地来看,他们的艺术给人的往往是更加破碎的意念,更为令人不快的感官体验,在这个层面上,如同陈平原在评论李贽时所说的那样,一旦“反传统”成了一种新的“传统”,其负面价值就出来了。这种狂飙突进的思想甚至经由几个疯狂的马克思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改头换面进入政治领域,进入公共生活领域。我并非在夸大他们的功效,但事实确实,在此层面上,很多20世纪后期的政治运动,显得充满了迷幻的超现实主义色彩。
           更令人不安的是,布列东的称赞,背后隐含着的是一套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话语体系了,即,几百年以来对于拉丁美洲及其艺术的偏见。这套偏见植根于帝国主义政治话语,与其所辐射于四海之内的文化范式、意识形态一道,在巨大的空间内进行物理上的扩张,继而在日后无比漫长的岁月中,以其宗主国的身份,以其白人的身份、上帝的优秀选民的身份,对所有的“他者”进行不屑的扫视、充满欲望的注视、严苛的审视。本质上讲,布列东的态度和萨义德书中一位美国知识分子说的“给我看看祖鲁人的托尔斯泰”那种傲慢的自负如出一辙。对这套话语,我想萨义德已经说得够多。与他幻想中的阿拉伯世界不同的是,拉丁美洲这片饱受摧残的大陆,在西方人眼中始终都是人类文明的“边缘者”。这是这片大陆一直以来所承担的苦痛。1928年,秘鲁诗人巴列霍在巴黎街头流浪时,用诗句写下自己的体验:

          我出生的那天
          是上帝生病的日子
          那天,他病得很重
        
           对于这些艺术家来说,在文化上受到的排斥,可能要比局促的生活更令人苦恼和绝望。布列东的称赞恰恰使得自己先入为主的评判身份暴露无遗,同时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拉丁美洲的艺术一直以来被所谓“西方正统”视作劣质模仿的事实,在这个事实前提下,出现一个弗里达这样的人物,无疑让他们感到震惊的。
           相反,这种偏见催化了拉美艺术家一方面转向更为深刻的内在化,另一方面倾向于自身的沉积,礴发,转变,直至确立最后的独特风格。正如每一个人看到弗里达的画后,都会为其诡谲的风格、画作中对生命的思考所深深感染一般,我也依然清楚地记得阅读博尔赫斯时感到的整个认识体系受到严峻挑战时的悸动。当然,作为观看者的我们同样也是以一种持续的、新奇的视角,然而意识到以下一个观念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点出现在萨义德的《文化与帝国主义》中:
    “……我们正在讨论的文化属性之构成不是由于它的本质特性(虽然它长久的魅力来自于它的本质),而是要把它当作一个有对位形式的主体。”

           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画家,“弗里达”这个名字意味着实在太多。她的文化上的自觉令人赞赏,对于墨西哥炙热的爱更令人坚信不疑,但这似乎并不足够,因为更重要的是,她对于整个拉丁美洲艺术的地位有着重大的意义。
           当我们回归画作,一再发现她如此痴迷于自我,死亡,灾难,孤独等一系列主题之时,又会为她画中所体现出的现代性的院所所震撼。在那里,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她从自己的身体中分离出来,面对着画中的自己;她的器官悬置在空中,旁边伤痕累累的身体,像是刚刚经历了一次暴行……我相信,无论是创作它们,还是欣赏它们,这种非理性的,超自然的体验都不啻是一种“极限体验”,而在此中发现个人的存在,可能正是画家所希望的,也一如尼采所倡导的那样:艺术崛起于自然之侧,为的却是超越它。
           
           1978年,弗里达的画在美国巡展,所到之处多是赞誉之声,一时间,一切文化上的意识形态上的隔阂似乎都因画作的卓越而不复存在。距离画家死去已有二十多个年头,面对已有的,进行中的,未来的阐释和不断阐释,似乎总是有一种可以为之增设的错落感,为人们供给那取之不竭的阐释欲望:一如自己的一处私密的好去处被发现一般,就那样令人失望地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里。然而弗里达会如何在另一个世界里溘然地观望着这一切,然后吃力地回到画室,用尽最后一笔墨色,来涂抹掉这一切令人心碎的谵妄呢。我终究还是困难而徒劳地想象着这一切。

     2 ) 由Frida Kahlo说开去,杂入

    (开始前先吐个小槽:其一是火星哥和影片里有个镜头的Frida简直太像了,这是我第二次错觉;其二是Diego的全名长的简直令人发指,叫Diego María de la Concepción Juan Nepomuceno Estanislao de Rivera y Barrientos Acosta y Rodríguez.吐槽完毕。)

    对于关于一位艺术家的传记型电影,我本来是没有什么可以评论的,毕竟无论从电影角度还是从绘画角度,我都不是一个在行的人,可偏偏故事发生在一个除了故土之外到目前为止我待过时间最长的土地上,忍不住总想写点什么。

    虽然是讲Frida Kahlo,但是一切都和Diego Rivera是分不开的,有时候我实在是分不清,他们之间到底是灵魂伴侣还是一段孽缘。虽然不能说Frida全部的遭遇都是和Diego有关,但至少大部分都和Diego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包括她的性取向。

    人生往往很难做预测,假如Frida没有遭遇那场车祸,假如她十八岁时的小情人没有要随叔叔去欧洲,甚至假如她并不是一个会画画的姑娘……一切的一切也就不会再和Diego扯上什么关系,最多可能也就是一夜春宵罢了。但世间的事也就是这么巧,因为车祸,因为年少时伴侣的离去,她终于在逃过一劫后想到用画画来谋生,才会去向Diego寻求意见。这也就注定了她47岁生涯的坎坷不平和绚烂多姿。

    Diego Rivera是个什么样的男人呢?电影里(虽然是英文,但还是夹杂着不少西语词汇),Frida从始至终都喜欢称呼Diego Panzón,也就是大肚子的意思,即便他的肚子里装的都是他的才华,我想,这个大名鼎鼎的Diego也未免太脑满肠肥了一些,也可能是因为我心目中艺术气息的表现,必须是清瘦而爽利的,他这般油腻,多多少少降低了一些我对他的感官评分,但不管怎么说,Diego身旁的女人仍是穿花一般来来往往(即便如此居然不见他有瘦下来!),而作为Diego的妻子,虽然Diego对她倾注的感情可能是最多的,但自己的丈夫四处留情,对于Frida来说难免是一种创伤和磨难。女人似乎生来就应该对这种事情选择默默承受,连指责那么无力,无非在一句hijo de puta之后还会选择原谅。但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在得知Frida和被斯大林赶出来而到他家避难的托洛斯基有隐情的时候,居然还会说出“Frida, you broke my heart”这样的话,这一点我不知道是不是男人们的通病——就是自己游戏花丛,却不能忍受妻子半点不忠——况且有时候这还不能算是不忠。

    影片中关于Frida、托洛斯基和Diego三人之间的事情,有一个很有趣的片段,就是托洛斯基在妻子跟他争执后,选择从Diego家搬走,他们走后Diego感到十分不解,而Frida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说他为了不伤害爱他的女人,宁可不顾自己的处境。作为一个情场老手(可以这么认为),Diego很快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从而质问Frida为什么要这么做,直到最后说出上面的那句话。其实正是如此,同样的痛,只有切身体会,才能理解透彻,不然再多辞藻堆积,也形容不出那种内心的抽痛。而这时的Frida做出的回答,无疑是一种报复式但却无比绝望的还击,“It hurts, doesn't it? But why? It was just a fuck like a handshake.”最后一句是Diego每次滥情云雨过后故作淡定的说辞之一,多么泰然自若啊,只不过像握手一样,平常到极点。我没办法去评定这三个人里,究竟谁更高尚,谁更符合道德标准,道德这种东西,原本就是没有标准的,你能接受到什么程度,那标准就在那里,两个人相互指责,原可能只是道德标准不一致,在一起的痛苦就会大于喜悦,而痛苦大于喜悦的感情和关系,纵然再让人心驰神往,也不能算得上一个好的爱情。

    好在维系Frida和Diego两人关系,包括感情的,也并不是爱情这样的东西。他们的关系,可以是师徒、朋友、同志……但总是在夫妻的字眼上,磕磕绊绊。不可否认的是,Frida对于Diego,无论是否在一起,总是抱着一种很崇高的敬仰,这种敬仰的载体就是他们之间那种不够明朗的爱情。因为Frida不止一次地对Diego使用了adore这个词,而Diego却几乎不曾做过同样的表示。这样的关系,总让人觉得不那么公平,所以看起来也总是提心吊胆,觉得岌岌可危。因为一来Diego是个情种(其实不如说是个种马,虽然难听点),总喜欢和自己的model搞到一起,甚至还跟Frida那个被丈夫施虐而投奔她的姐姐,在画室里公然来了一发,被Frida捉奸在地,实在是狼狈不堪。不知道这样的打击,Frida是怎样做到最终原谅的,但就像她曾经和托洛斯基在爬上Teotihuacán太阳金字塔的时候所说的那样,她碎成很多块,又再次被拼起来的情况,已经不计其数。

    Diego是Guanajuato人,而瓜村恰好是我在墨期间所居住的那个地方。在Alhóndiga后面那条小街上有一个Diego的故居,是个三层的小楼,现在已经被改造成的博物馆,存放着一些他的作品,有的地方还保留着当年的布置。我对于他的作品,鉴赏能力有限,只是从博物馆各处的介绍和播放的资料里,看得出他确实是一个极为滥情的人,私生活非常混乱,不知道这是不是艺术家的通病。甚至在娶了Frida之后,早饭还是他的前妻给做的。虽然还有很多槽想吐,但是不得不说,一个外表并不占优势又非常不专一的男人,居然还能不停拈花惹草,娶了三任妻子而且还能让前妻不离不弃为自己和新妇准备早餐,他的个人魅力实在可见一斑(估计不能简单的归结于douban-er常挂在嘴边的器大活好吧)。但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这样的生活模式的的确确有够奇葩,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在那个年代的墨西哥,艺术家们居然已经如此摩登和激进了,我实在不太敢设想如果他们活在现在会是怎样。而Frida生前居住的处所,在墨城的la Casa Azul蓝房子,在影片中也得到了真实的还原,虽然我当时并未前去参观,但想必也还尽可能地保持着原貌。接受时间的洗礼。

    影片的配乐我很喜欢,尽管带有明显的西班牙flamenco的印记,但还是多多少少体现了墨西哥的民族特色。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接近片尾时候的那首La llorona(哭泣的女人),起初只是觉得旋律和歌词很动人,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电影里那个唱歌的老妇人,叫Chavela Vergas,是个很厉害的艺术家。她原籍是哥斯达黎加,后来到墨西哥追寻音乐梦想,一直在街头卖唱却直到三十岁才真正成为专业歌手。随后在贵人帮助下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经历和酗酒等问题斗争的十五年后,83岁还曾在纽约卡内基大厅登场演出。还多次出现在阿尔莫多瓦的影片里,进行歌曲演唱和表演。但这些都不是我想关注的点,这些点和Frida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想说的点是,她出演这部影片,似乎也有致敬和缅怀Frida的意思。因为她早承认过自己是女同性恋,而且据说她曾是Frida的情人。不过她比Frida小12岁,按照据说的那个时间段,也就是20世纪50年代,她才接触Frida的话,那时的Frida其实已经临近逝世了(1954),所以不知道这个传言是否属实,但是这位老太年轻时真的是很漂亮,而且活到了2012年,93岁高龄!而可怜的Frida却死在了自己的47岁。不知有没有天妒英才的意味。

    ============歪===========楼=============了=======
    至于Chavela Vergas唱的那首歌,经常被看做是墨西哥革命时期爱情和疼痛的一个代表性的歌曲,但其实是前哥伦布时期的作品。Vergas版本的歌词,似乎是纳华特(Náhuatl)语版本改编的,这里帖个原歌词(里面看不懂的部分大概是纳华特语):
    【yo soy como el chile verde, Llorona, picante pero sabroso Ne quemin chili celictzin chocani, cogoctzin pero huelictzin. 'Todos me dicen el negro, Llorona, negro pero cariñoso la llorona Nochti nechlilbia tlilictzin chocani, tlilictzin pero te tlazohtla. ¡Ay de mi! Llorona, Llorona, Llorona de ayer y hoy. ¡Hay no chocani! Chocani chocani yen yalla iuan axcan.

    ayer maravilla fui, Llorona y ahora ni sombra soy. Yalla cualtzin onicatca chocani, axcan nion ni tlecauilotl.
    Salías del templo un día, Llorona cuando al pasar yo te vi. Semi itech teopan tiguistibitz chocani, ihcuac onimitzitta otipanoa.
    hermoso huipil llevabas, Llorona que la Virgen te creí. Cualtzin mo tzotzoltzin tiquentiuitz chocani, oniguihto ti tonantzin.
    ¡Ay de mi llorona! Llorona de azul celeste. ¡Ay no chocani! Chocani xihuitic quen ilhuicac.
    aunque me cueste la vida, Llorona no dejaré de quererte. Masqui no nemiliz nicpoloz chocani, saicsemi ni mitztlasohtlaz.】

    电影里出现的歌词基本是这几句:
    Todos me dicen el negro, llorona, negro pero cariñoso.
    (所有人都说黑暗,哭泣的女人啊,黑暗但却亲切)
    Yo soy como el chile verde, llorona, picante pero sabroso.
     Ay de mi llorona llorona llorona, llévame arriba, tápame con tu rebozo llorona, me muero de frío.
    (我就像一只绿色的辣椒,哭泣的女人啊,很辣但却美味。
    Si porque te quiero quieres llorona, ¿quieres que te quiera más? Si ya te he dado la vida llorona, ¿Qué más quieres? ¡¿Quieres más?!
    (如果因为我爱你,你愿意么,你想要我更爱你一些么?如果我已经把自己的生命都献给了你,你还想要什么?你还想要更多的么?!)

    <看到Frida专辑里有人提到这首歌的背景,应该是关于La llorona的传说里比较古老有名的一个,豆瓣链接http://music.douban.com/review/1368035/ 还有西文链接http://lascosasquenuncaexistieron.com/2008/11/28/la-llorona/>
    =======歪=========完=========楼==========了=======

    墨国的年轻人对于这个年代久远的为艺术而存在的女人似乎并没有很深的感触,相反对于很多墨国的商贩来说,Frida的商业价值要远远高于她的艺术价值,我无法说这是不是一种亵渎,因为时间很容易把故人带入一个记忆的荒野,在哪里风化成尘土,能留下一个印记,不管是因为什么,多少算是一种慰藉吧。至少这样来看,她还是一个印象深远,可以作为文化符号的一个人物。

    与其说这部片反映的是Frida的艺术成就,不如说是对她感情生涯的一个刻画,艺术在这里反而更像是一个介质,每一幅画讲的一个故事,让那些作品纷纷生动了起来,也串成了Frida的一生。她从画里走下来,每一幅画就像是一次浴火重生。她重生了这么多次,灵魂也被反复修补了这么多次,所以在她最后离开的时候,才会留下那样的话吧。

    I hope the exit is joyful, and I hope never to return. 但愿离去是幸,但愿永不回归。

     3 ) 情感故事

    弗里达(salma hayek 饰)是墨西哥著名的女画家,18岁之前她是一个快乐活泼的少女,跟其他人一样,享受着爱情的甜蜜。然而18岁的车祸让她遭遇重创,死里逃生的她从此跟病痛伴随一生。原来的小情人也离她而去。躺在病床18个月的她整日与画为伴,她的画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活力与激情。那时候她也真正开始考虑卖画养活自己,她前去请求画家里维拉指导自己的画,对方激赏她的天分。他们也从师生转变成一生的伴侣,他们结婚了。婚后他们经历了墨西哥最动荡的革命时期,他们狂热地追随着共产主义的脚步,甚至当托洛斯基被斯大林逐出苏联后,他们不畏风险地予以热情接待。弗里达与托洛斯基朦胧的爱恋,以及她的女同性恋情结让她的感情史一样绚烂。

     4 ) 永不归来的佛里达

    “但愿离去是幸。但愿永不归来。”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洛
      
    整部影片始终沉浸在墨西哥奔放哀伤的音乐和色彩浓重的景色中。庭院里悠闲散步的孔雀,沙地里翠绿结实的仙人掌,黑发里绽放出的红色花朵,摇弋生姿的白色裙摆……
      
    这样浓妆艳抹的美,几乎让我遗忘掉那些不幸。那些支离破碎肢体和乳白色的眼泪。那个瘦小的连眉女子映在我脑海里的,影片结束眼里依然都是她的笑,穿上男装飒爽英姿的笑,沉浸在怀孕只喜里的笑,宽容丈夫与姐妹偷情的笑,与女歌手调情不羁的笑,tango舞曲里摇弋着裙摆的笑……

    这样的魅力,无论男女都将无一幸免的被她征服。
      
    不幸的是十八岁时佛里达遭遇了一场改变她一生的车祸。这场车祸使她的脊柱三处断开,股盖骨和肋骨完全被打碎,骨盆三处破裂,大腿十一处骨折,右脚被完全压扁。公共汽车上一根断裂的钢金扶手从她的身体穿刺而入从阴道刺出,让她几乎失去生育能力。繁琐痛苦的手术在她的有生之年里持续反复的进行。奇迹般活了下来的她,躺在床上就像是一幅美丽的人骨拼图。厚厚的白色石膏紧紧地包裹着她的整个身体,可想而知的疼痛里,她依然执起画笔在钢铁的束胸上画满蝴蝶。
      
    但命运总会将人引向别处,身体恢复不久后的佛里达再次遇见壁画家迪戈·里维拉,他们迅速坠入爱河,并在不久后结为夫妻。来自传统墨西哥家族的佛里达家族为她举办了传统盛大的婚礼,浪荡子里维拉也收心归家做了好丈夫。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孩子,但因为佛里达过于虚弱的身体而流产。事后她坚持向医生要来那个装着她未成形婴儿的玻璃罐,并将他画进画里,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的佛里达开始陷入无法控制的灰暗情绪。炽热的爱里,她与里维拉激烈的彼此伤害着,原谅着。直到1954年7月13日弗里达在科伊奥坎的蓝屋与世长辞前,里维拉都不曾真正的离开过她。
      
    佛里达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被禁忌在各种铁质、皮质、石膏质的紧身胸衣里。钻心的疼痛迫使她开始依赖吗啡止痛,1953年因为右脚的坏疽而不得不从膝盖以下被截肢。就是在这样煎熬里,她留下了两百多副作品,画里有支离破碎的肢体,外露的心脏,刺中的鹿,未成形的婴儿,缠满藤脉的身体,子宫及沾满献血的床,除此之外画里紧紧握住的手和窗外晾晒着的小裙子却也让人开到些许美好和憧憬。

    弥留之际的她对迪戈·里维拉说:
    我死后请你将我火化,不要土葬,因为我已经躺的太久了。

     5 ) Negro Pero Cariñoso

    [纯quote] 由于是为了paper看的片, 满腹感想也罢, 写完paper肯定是恶心到不想再提了, 但不记点什么又不舒心, 于是摘quote] ------------------------------------------------------ In Russia, everyone is fucking like rabbit. [引我摘quotes的第一句. LOL] Is fidelity that important to you? (停顿) Loyalty is important to me. Can you be loyal? To you? Yes. Always. [诶] It's like an marriage of elephant and dove. [Frida母亲对两人结合有腹诽] Thank you. For what? For making a fat, old, crazy Communist a happy man. [新婚夜] I've given more affection in a handshake. [搞完模特后的解释] All the greatest painters are communist pigs, too. [不解释 XD] I would think how I hate her. You do enough damage to one another, you begin to think that way. Well, then she gets sick and...I tend her garden. [老爹真情流露] He doesn't have the balls. [说诺顿小开呢呢呢呢] At the end of the day, we can endure much more than we think we can. [不解释] That's practically a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 [风雨后二次求婚. Frida罗列自己种种糟糕境况后得到的回应] If you let me have this tequila, I promise not to drink at my funeral. [女王范] ---------- I hope the exit is joyful and I hope never to return. 真想有只猴子陪着一起晾衣服什么的阿.

     6 ) 怒放如画——[弗里达]

        原本想打上的题目是“怒放如花”,谁知一错手,就成了“画”。再一转念,这个错却是颇有些意味的、无心而又明明更加合适这个电影的。
        对于frida自身而言,她是个一辈子都只属于墨西哥的女子。即使她可以如世界上所有人一般穿上雪白的婚纱,她却更愿意以墨绿连衣裙配上鲜红的披肩。那一刻她的出场,与其说是大胆的色彩搭配而艳惊四座,毋宁说是那种自信的民族风让一切格调品位之说黯然失色。
        真的。我从未见过一个女人,可以有着如此光华万丈、强大盛重、落拓不羁的气质。在她面前,连那个素以风流著称的墨西哥画家迭戈,都是要自叹弗如的。当这个女人拖着车祸后遗症留下的尚带瘸跛的腿,如男人般大口喝酒,与风情万种的女主人共舞一段tango的时刻,当她们旁若无人互递秋波肆意亲吻的时刻,世界上的一切秩序都宣告破碎。也正是从那时起,迭戈看着frida的眼神有了全然不同。
        他是她作画的启蒙导师,当年正是她偷眼看着他与模特亲热而萌发的蠢蠢欲动。他们可以成为师徒、益友、同志,他们互相崇敬互相尊重,如果仅是到此为止,对他们互相来说或许是件再好不过的事;偏偏最后,他们要成为爱人。于是迭戈的风流注定会伤透frida的心,而frida与托洛斯基富有争议的交往也并没让迭戈好受多少。
        但是,我仍然固执地坚信,就如同frida对迭戈毫无疑问的深情挚爱一般,无论迭戈在身体上有过多少次的背叛,他的心底都只有frida一个人的名字。这个并非绝色的女人,她才情四溢,胸无遮拦,她天赋高于他人、包括迭戈自己的地方,正在于能将生命里所有的伤、痛、梦、惊、惧幻化成笔下色泽浓烈的图画。在她一生中几乎所有的肖像绘中,并没有循规蹈矩的素描,多的是横空出世的意象。她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色彩的驾驭,对于艺术的体解,都培植于民族性的根深蒂固中。我们一直习惯于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frida身上,正是有了真实的存在意义。
        对于电影而言,最出色的表达在于两处——色彩与音乐。
        色彩的表现恰如frida的画一般绚丽夺目,耀眼明亮。一个只活了四十多年且几乎终身都在为病疾之苦所缠绵的艺术家,对于她本身而言是最大的不幸;然而又正是这种语言难以形容其万一的疼痛,焕发出她前所未有的魅力。所以生命短暂的悲剧在电影里几乎体验不到,连frida最后的火化都是带上了诗意效果的。而当她与迭戈来到美国的场景,又颇有些意味地用了黑白线条的漫画进行勾勒,一方面是对她与丈夫人生低谷期的暗喻,另一面则点出了外界夸张轰动、自己却苦闷压抑的对比效果。
        南美的水土效应诞生了一大批世界上最好的雪茄、咖啡,也应运产生了节奏明晰激情火暴的音乐和舞蹈。可以想见,在frida的一生之中,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是她身为墨西哥人所特有的才情与张扬,让她仍能在欧洲、美国这样的大国贵族圈里高昂着她的头颅,接受着旁人的顶礼膜拜。从拿起画笔的那刻起,她就热衷于蝴蝶,而她的整个生命史,也正如蝴蝶般破茧而出,即使短暂不过一瞬,却华丽得教人不可逼视。在她面前,即使是身份高贵如皇储,品位独到如香奈尔,怕是也要自喟多有不如的。
        这世界的任何一介女子,都该在frida身上找寻到值得学习、哪怕仅是借鉴之处。她于命运,从不唯诺低头,甚至于在不能起身之际,仍会将自己打扮得如女皇般出现在自己的画展上。她于爱情,向来直接而不畏缩,她以鲜活之力作出的画及坦荡怒放之姿赢得了迭戈最后的坚贞。在她最终只能成为轮椅上的人时,迭戈半跪于地,再度向她求婚,并不离不弃陪伴至终。她于民族,始终固守自己的血统,哪怕外界予出何等诱惑,她却不为所动只求归国,她明晓自己的根脉是终身无法割舍的。这个女人,简直如同墨西哥的阳光般,定要在最光亮的时刻充分燃烧自己,容不下一丝一毫的保留。
        当一段生命缕化为一阵烟云,frida却大泼墨地完成了无人能挑剔的一副画卷。她的音容不老,留世人以谨记。

     短评

    红色与它的补色,浓烈,俗艳,野性。囊括自然界内所有原始性的个体,激情又矛盾。放荡生活,龙舌兰宴会席间可以高歌粗鄙的歌曲。男人或者女人任何美丽的事物都值得你去爱。大跳探戈,狂暴的时候最美。其细节的真实性给人以强大的冲击力和紧张感。原生的特质,蕴涵着文明人所不可能具有的力量和勇气。

    4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 电影就像拉丁美洲的狂放风情画,在激情的弗拉明哥配乐中感受着超现实的魔幻气息。Frida,像蝴蝶一样一次次撕开自己的蛹的左派女性,对她来说生命就是一团爱恨浓烈的火。但愿永不归来,但愿离去是幸。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 迭戈不停搞女人包括妻子的亲姐姐;迭戈冒风险将流亡的托洛斯基安置到岳父家,托却搞了他妻子;男性就是这样的,性是性,爱是爱,不含糊;而女人却不同,女人将性与爱视为一体且对男人报以同样的期待,于是纷争不断。

    11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 最后一幅火焰中的葬床美极了。西班牙语的音乐、和从不畏惧行动的主人公使影片充满活力。和卡蜜儿的故事相比,弗里达更果敢、勇猛、豁达,她虽也有悲情、但终究跳脱于此。托洛茨基在影片中也有所展现,使此片更具传奇性。共产主义革命激情与独立女性生命疼痛铸就的画作,是本片节奏和色彩的来源。

    13分钟前
  • xīn
  • 力荐
  • 太棒了,我爱这个女人

    16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
  • 她房间里居然还有毛泽东画像=。=

    20分钟前
  • Janis
  • 还行
  • 美化了弗里达的一生 其实她要疯得多了

    21分钟前
  • 青衿
  • 还行
  • “她的作品讽刺而柔和,坚硬如钢铁,脆弱如蝶翼,欢欣如醇酒,悲伤如苦难。”她的一生都被艺术、苦难、性、政治、情感所占据,但愿离去是幸。出色的后现代摄影、美工与特技,和弗里达那些惊心动魄的画作一样美。

    2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 完美之作。炽热的一生

    27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 弗里达就是最艳红的那朵花,根部可以被捣毁,但那种由衷的原初的绚烂,可以盛放到极致。那么多那么大的苦难与孤绝,全被她别出心裁地封印在画作上。她是凌然于时代的存在,对画画,对生活,对美,对爱,念念不忘,又云淡风轻。电影把那种繁花怒放的形态与过渡表现得极好,每个演员都如此有神。

    31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 关上一扇门,或许在某处又会打开一扇新的门。可谁又想到新的门在岁月的流逝中又一次被关上了。但是她却热烈而努力得活着,爱着,并不长的几十年生命里好像一直在燃烧着。离开的时候,她应该是幸福的。她等到了画展,等回了她崇拜又爱了一生的男人,即使不能行走,她却能够告别痛苦,真正飞起来了。

    33分钟前
  • 偏时差
  • 力荐
  • 连眉的女人从中国的面相学上是刚强,执拗。弗里达和潘玉良在我的艺术长廊中是成双入对的存在。她们令人咋舌的经历和对女性身体的笔触总令我慨叹在风云诡谲的时代,天才也是出双入对,相映成趣。不可避免,天才的女性总要在爱情中不断的换血,好像上天把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做了一套雷同的规划。

    3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 声色之盛宴,唯独与艺术无关。

    37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 Frida Kahlo:“我画自画像,因为我经常是孤独的,因为我是自己最了解的人。”

    42分钟前
  • minhe
  • 力荐
  • 今天才知道,海耶克在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遭到Weinstein性騷擾,拒絕後,被強行要求加全裸女同戲。全劇組不知情,看到海耶克突然要求拍裸戲都震驚了。此後,由於合同在身,海耶克拿不到任何主角和好作品被報復。曾感嘆她的Frida是曇花一現,現在才知道或許我們誤會了多少「曇花一現」的女演員呢?

    47分钟前
  • 小能七九西
  • 力荐
  • “婚姻至多是一种幸福的错觉,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对之后的互相折磨一无所知。但是当两个人意识到这些后,仍然义无反顾地彼此面对并投入婚姻,我就不认为这是保守和妄想的,我认为这是激进、勇敢且极度浪漫的。”

    51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 同病:我生命中的两次事故,一个是车祸,另一个是认识了你。

    52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 非常拉美式的人生,想起马尔克斯,略萨和科塔萨尔,风格诡谲,情绪激烈。弗里达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女儿,非虚构的拉美大陆都在她眼睛上。

    57分钟前
  • 胡如隐
  • 力荐
  • 动人之处在于,Chavela Vargas年轻时候曾与Frida Kahlo有过一段情,而Frida已逝,Chavela已经暮年的时候,她又出现在她的传记片中为她唱歌。

    1小时前
  • 卫析
  • 推荐
  • 她的人生一点都不惨好吗,别把她写的那么惨,她爽的不要不要的!和灵魂伴侣结婚,从内到外搞所有迷人的女人,连他妈出个轨都和享誉世界的革命家出,痛和爽都是渗入骨髓的,谁不爱她!她简直是幸福死的!

    1小时前
  • 平平无奇小天菜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