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国对法国的崇拜与恐惧
恐怖的170分钟的时长,看昏过去我n次,其间除了出片尾字幕的时候一点音乐都没有。我想大家都有我这样的体会:看没有配乐的电影特别累啊~~
坦白说我不明白导演要表达什么,要不是坚持着一个学子的拳拳之心,我根本捱不下去。还有我再次验证了美国人的可怜,他们总是给看不懂的法国片很高的分数,给看得懂的较低的分数,这是被剥夺了艺术话语权之后最直接的一个现象。
剧情还算容易了解,不过难以窥测导演的意图,我唯一能理解的是:如果你对罪恶的存在耿耿于怀,那让自己成为罪恶的一部分会是个解脱的途径。
太艰涩了,我转了一段导演自己的说法,供你们参考,导演Jacques Rivette,新浪潮的大师级人物(原文来自网易的扬米巴 ):访谈最初发表在1998年3月25日的Les Inrockuptibles上。访谈者Frédéric Bonnaud,为Les Inrockuptibles周刊的影评人。其时雅克·里维特正在拍摄《秘密的隐谋》,桑德琳娜·博耐是影片的女主角,所以访谈中在谈及他人的作品时,会多次回到这部影片和这个演员上。
导演自述:
我想我喜欢许多导演,至少我我在努力这样做,我关注所有伟大的导演,对一些不那么伟大的导演也很感兴趣。我看了大量的电影,我不愿错过任何一部。戈达尔也看得非常多,但他并不总是能够坚持到终场。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电影会糟糕到让我提前退场。也许有些人对这一事实感觉奇怪,很多电影工作者都声称他们从不看别人的影片,这让我觉得很古怪。人人都知道,小说家阅读别人的小说;画家去看展览,从前辈大师的作品中汲取营养;音乐家也要聆听前人或同代人的音乐。但为什么电影工作者——或有此雄心的人——多看电影会让人觉得奇怪呢?看一些年轻导演的电影,你会觉得电影史对他们来说起始于1980年代。如果多看些影片,他们的作品说不定会更好点。所谓看得太多会有受到影响的危险,是十足的白痴理论。事实上,正是因为看得太少,才会有被影响的危险。看得多了,就能够选择你希望被其影响的影片。有时候这样的选择也许不是有意识的,但生命中总有一些事物远比我们自身更有力,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如果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希区柯克、罗西里尼或雷诺阿的影响,也许会更好些。如果我的什么东西有希区柯克的影子,我觉得很高兴。科克托曾说过:“模仿吧,个人的东西终将浮现出来”。总是要试着这样做啊。 Europa 51 (Roberto Rossellini, 1952) 我每执导一部影片时,从《巴黎属于我们》(Paris nous appartient,1961)到《圣女贞德》(1994),总会回忆起当年我们初次看到《欧洲51年》时所经历的震撼。另外,我想Sandrine Bonnaire(桑德琳娜·博耐)确实是褒曼那种类型的女演员。她可以轻易地融入希区柯克和罗西里尼的影片,就像她进入了皮亚拉和瓦尔达的影片。 Le Samourai (Jean-Pierre Melville, 1967) 我对广为流传的所谓坏孩子神话毫无兴趣,觉得那基本上就是虚张声势。但就是最近我很偶然地在电视上看了一眼《影子部队?》(L'Armée des ombres 1969),我被震住了。现在我不得不把梅尔维尔的全部影片从头再看一遍,我确确实实是低估了他。我们的共同之处是我们都喜爱同一时期的美国电影——但方式不同。50年代末有段时间我们住在一起,有天晚上我们驾着他的汽车在巴黎的大街上游荡,他喋喋不休地说了两个小时,简直太迷人了。他的确想做我们的“教父”,想有自己的门徒:这真是一个极大的误会。 The Secret Beyond the Door (Fritz Lang, 1948) 《秘密的阴谋》(Secret Défense 1997)的海报使让我们想起了朗格。在拍摄过程中,我偶尔会对自己说,这部影片几乎不可能与朗格的片子的相似,在每拍一个镜头时,我都从没有想到他或要去模仿他。但在剪辑影片时——这也是我真正开始看影片的时刻,我发现希区柯克指导了我的剧本写作(这一点我早意识到了),而朗格则引导了我们的拍摄——尤其是他的最后一部影片。在这部片中,他到观众引向一个方向,随后又非常残忍而生硬地将观众推向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另外,这部影片能有朗格式的一面,也要归功于桑德琳娜身上的吸引力。 The Night of the Hunter (Charles Laughton, 1955) 电影史中最为诱人的一幕。你还能说什么呢?这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业余电影。你说《秘密的隐谋》是一部侦探片也没什么不对,这是一部没有警察的侦探片。我无力在影片中表现法国警察,我觉得他们100%地不上镜。 Vertigo (Alfred Hitchcock, 1958) 我们在制作《秘密的阴谋》是当然会想到这部影片,用一种戏剧化的说法,我们的片子是倒转了的《晕眩》。将Laure Marsac的角色分解为Véronique/Ludivine两个人物,就解决了所有的剧情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也使我们得以避免警察审讯的场景。在剪辑时,我被Walser与Laurence Olivier在《蝴蝶梦》中和Cary Grant在《疑影》中所饰演的角色之间的“家族类似”惊呆了,他们共同的来源是《呼啸山庄》中的希夫克利夫,这就又使我们回到了Tourneur,他的I Walked with a Zombie (1943)就是翻拍自《简爱》。我永远不会从希区柯克的全部作品中只选取一部影片——虽然《秘密的阴谋》确实也可以叫做Family Plot (1976)。但如果不得不选一部的话,我将选择《丑闻》(1946),因为褒曼。在这部片中你可以看到褒曼与希区柯克之间虚构的爱恋关系,格兰特的存在使之更加清晰。最后的情节可能是电影史中最完美的,三分钟内解决了一切问题——爱情故事、家庭故事以及间谍故事,只是几个优美庄严、令人难忘的镜头。 Mouchette (Robert Bresson, 1966) 桑德琳娜和我第一次谈到我们的影片时,我还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此时我们想到了贝尔纳诺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但后者太俄国化了,没有可能。但有些东西确实非常象贝尔纳诺的——首先就是这个女演员。于是我给他讲了两部我记得很清楚的贝尔纳诺的小说:《罪行》,这是完全不能电影化的。而《恶梦》是一部贝尔纳诺一直放在抽屉里没有发表的小说,讲了一个为了他人而犯罪的人的故事。在这篇小说中,谋杀者的旅程被描述得比桑德琳娜在《秘密的阴谋》中的旅程更为冗长而细致。 Under the Sun of Satan (Maurice Pialat, 1987) 皮亚拉是一个伟大的电影工作者——当然并不完美,但谁能够做到完美呢?追根溯源的话,是他在A nos amours (1983)中激发了桑德琳娜的表演才能。在Written On the Wind (1956),出现了那个著名的楼梯,这是一个真正的角色,恰如《秘密的阴谋》中的楼梯一样。我选择那栋房子作为拍摄现场正是因为那架楼梯,我想正是在那里,所有的戏剧性片断聚合起来,并解决各自的问题。 Happy Together (哇噻王家卫哦!我读到这里忍不住高亮一下,呵呵!) 我很喜欢它,不过我仍旧认为最棒的亚洲导演还是来自日本,尽管现在亚洲电影看似全面繁荣,尤其是来自中国的那些导演。我觉得他们有能力、人也聪明,但可能有一点能力过强、聪明过头。例如,侯孝贤就特别让我受刺激,尽管我喜欢他最初出现在巴黎的那两部电影,我觉得他的影片完全都是斧凿痕迹,而且有点令人反感(disagreeable),但却十分的政治正确。最近的那部《再见南国》很成系统,几乎差点让我对他重新开始感兴趣了,但即使这样,我仍旧觉得这部影片是个花样(trick)。侯孝贤和卡梅隆,一个问题。至于王家卫,我有时喜欢有时讨厌,但《春光》却非常的打动我。在这部影片中,他是一个伟大的导演,他冒了风险。《重庆森林》是他最大的成功,但那却是在拍摄《东邪西毒》的间歇中拍出来的小东西。不过事实却常常这样,就说Jane Campion好了,《钢琴课》是她四部电影里最次的,反之《The Portrait of a Lady》却十分棒,但大家却都不喜欢后者。北野武也是一样,《花火》是他在法国放过的三部电影里最次的。但这就是这一行里的游戏规则,毕竟,Renoir最大的成功是《大幻灭》。 Face/Off (John Woo, 1997) 我憎恶它,而且我觉得《英雄本色》也一样糟糕。愚蠢,低劣,令人厌恶。我看了《Broken Arrow》倒不觉得有那么糟糕,但那不过是一部studio film,他只不过是在完成自己的合同罢了。我觉得《变脸》 disgusting,physically revolting,而且色情。 Taste of Cherry (Abbas Kiarostami, 1997) 阿巴斯的作品始终非常漂亮,但发现它的喜悦现在却已经不再有了。我希望他能够走出自己的宇宙,我想看到他拿出一些更令人吃惊的东西来,相信一定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天哪,我真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 On Connaît la Chanson (Alain Resnais, 1997) 极少数人是无可争议的伟大导演,雷奈就是其中之一,这有时候会成为他的负担。但这部影片接近完美,为我带来了一场充实的体验。可我认为雷奈最伟大的作品仍然一方面是《广岛之恋》(1959)和《穆里埃尔》(1963),一边是《生死恋》(1986)和《吸烟/不吸烟》(1993)。 Funny Games (Michael Haneke, 1997) “(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天大的耻辱,完全就是一坨屎!我喜欢他的第一部作品,《The Seventh Continent》,很喜欢,但之后的电影越来越不喜欢。而到这部影片实在是太恶劣了,不是吴宇森的那种恶劣,但他们两个人还真登对,他们应该结婚。而我永远不会想要见他们生出来的孩子!这比我已经相当讨厌的库布里克的《发条橙》还要差,不是因为电影上的原因,而是道德上的。我记得当《发条橙》刚出来的时候,雅克-德米(Jacques Demy)大受刺激,把他活活看哭了。库布里克是一个机器、一个变种人、火星人。他没有任何的人情可言。不过当这台机器拍摄其它机器的时候却又很棒,比如《2001》。” Ossos (Pedro Costa, 1997) 我认为这部电影非常棒,我觉得Costa真正伟大。影片优美而强有力,尽管我花了很大功夫才搞清楚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像Casa de lava (1994)一样,每新看一次,就有新的谜题展露出来。 The End of Violence (Wim Wenders, 1997) 非常令人感动,尽管到半程处情节就开始在原地打转,最后的结尾也有点酸腐味。文德斯的剧本总出问题。他需要再次与真正的作家合作。Alice in the Cities (1974)与Wrong Move (1975)是极好的电影,《德州巴黎》(1984)也时,我相信他的下一部影片也会如此的。 Live Flesh (Pedro Almodóvar, 1997) 这是阿莫多瓦最优美的电影之一,非常好。我喜欢他的所有作品,他比人们所意识到的要更加神秘。他从不耍弄观众。他身上也有着柯克托的影子,那就是他处理幻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方式。 记住希区柯克的格言是非常必要的:要尽可能地使坏人显得有趣。但我渴望着看到夏布洛的下一部影片,特别是因为桑德琳娜就在其中。 Altman的《霓裳风暴》(1994)失败了,但他至少一路坚持到底,最终覆盖了此前虚无一片的最低点。也许在开始拍摄时,他就已经意识到了时装节是多么地无趣,甚至在此之前我确信他已经了解了一切。他并不是一个水平均衡的导演,但他充满激情。基于同样的原因,我也要捍卫开始导演生涯的伊斯特伍德。我喜欢他所有的电影,甚至那部所有人都想忘掉的、有着荒谬的猴子场景的搞笑“家庭”影片——这也是他作品整体的一部分。在法国我们总会原谅几乎所有事情,但对Altman,他每制作一部新片就是一次新的冒险,我们却什么也不原谅。Eastwood 或Altman的电影只属于他们自己,你只能去喜欢它们。 The Fifth Element (Luc Besson, 1997) 我不讨厌它,但我更喜欢《La Femme Nikita》和《杀手leon》多一些,我迫不及待的地想要看到他的《圣女贞德》。鉴于至今为止还没有有关“贞德”的电影赚到过钱,包括我们自己的,我想看看他是不是会把高蒙公司从拍《第五元素》赚到的钱又全都输回去。
好了,看了导演的话我多少明白了一点,他很多对电影的看法都正好和我相反,难怪我看他的电影觉得很困呢。但有一点极同意他:要多看电影,什么人拍的都可以拿来看,包括他的,呵呵~~~~
2 ) 法国时尚
法国人与时俱进的拿恐怖袭击这一不算热门的热门话题来拍摄这么一部反恐的电影
反恐不是重点
倒是人性,不管在哪个片子里,其实才是重点
谎言之躯里面也好,这里也罢,为了目的,为了所谓的国家的利益,牺牲特工是件正常不过的事情
只是谁都丢不掉人性的,站在那个碑前,为了之前的那一席刺心的话,可能会痛恨,会犹豫,会回绝,会想放弃……
只是我相信他仍会派出另外一个特工,或许就是主角本人……
国家,永远都是一个高尚的谎言
法国片其实都不错,只是看起来稍微有点累,毕竟英文的不需要一直盯着字幕看,可法语就一字都不能漏……
3 ) 这个是10周年纪念版么
4 ) 短评写不下
虽然是一部犯罪片,但大量对角色(尤其女主角)心理的描述和里维特式的长镜头还是让它最终变成一部典型的新浪潮风格的艺术电影。影片主要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秘密的暧昧关系在现实中的投影,像很多其它新浪潮电影一贯做的那样,刻意削弱了道德说教和某些理应被戏剧化处理的桥段(如枪杀、情战等)的戏剧性,而化为仅仅是叙述。这种叙述的力量最终让观者看到了更多电影本身的东西,而不是它“做”出来的面具。
不断重复的寻找答案
一些éléments rivettiens:秘密、陰謀和神秘大屋,空間內的移動…卻又有別於許多前作:根據人物如何建構récit(敘事)理解並介入所發生的一切,根據complot(陰謀)能否被轉化為com-plot(共同-情節),我們或許可以區分一種comédie rivettienne和一種tragédie rivettienne,前者那裡,人物奪回récit即對complot的重寫、重塑、閱讀和闡釋權,並在其上開啟共同的創造行為;而在後者那裡,不同人各自的récit被共同捲入事件之中卻相互擦肩而過,看似包羅一切卻實際互不滲透的récits匯入complot的晦暗之中。一者,我們進入大屋,探索那裡的每一個房間,並讓真理在那裡發生;而另一者則是,我們進入屋子,卻被告知,真理在別處
看完觉得自己好有耐心
里维特用镜头详尽地拍下西尔维漫长的复仇之路,她像是现代版的哈姆雷特,但现代的死亡注定不会像古典戏剧一般厚重。政治的密谋、爱情的密谋、日常的密谋拥有相同的结构,一个动机牵连出一系列动机,而角色们似乎只能在这条长长的链条上做无谓的挣扎。
好时尚的间谍片
法国片儿这么给力的很少啊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杀戮,唉~
奇怪,片名一样,也是法国的,但根本就不是98年的老片啊,是08年的,是讲恐怖分子的哎
支离破碎,扯淡而无聊
"One doesn't know what the body can do." ——Spinoza (20160527二刷)
法国反恐电影~~ 剧情谈不上什么有特点的东西~~不过因为具有法国式的风格,让电影呈现一种不同的感觉~~一种很散的感觉 还不错
喜欢女主角~
Sandrine était bonne bonne et bonne!!!
不看也罢
166.3
我不明白的是,為何Rivette電影裡的人物,總要被捲入無因無果的陰謀裡,走入大屋尋覓答案(Céline et Julie和Hurlevent),亦只有重覆再重覆,才能去除魔咒(36 vues 和L'amour fou),人物是如此執著瘋狂,真相就在眼前但一切總被拖延,是面對心魔歷程特別險阻? 還是我們總以為自己掌握著真相而行差踏錯
略有乏味
阴暗,悲剧却富有洁净的道德感,只有里维特可以做到,绿野在窗外等着我们,但屋内只有红色,瑟克和希区交相呼应,即便是喝一口水都承载了力量。
7.5/10。科学家女主对她父亲死因进行调查,但却卷入了各种谜团/风波/血案。影片运用舒适的音响、清冷精美的高水平摄影美术、丝滑优美的高水准运镜/场面调度、灵动而又充满神秘魅力的表演模式等营造了一种阴冷、优美、神秘(阴冷与神秘对应了文本上悬疑的复仇故事)的诗意气质。但影片叙事/影调很严肃且叙事节奏很缓慢平淡,与轻飘的表演气质很错位,扣2分。
有点犹豫,还是力荐。清冷的环境与吐丝剪茧的故事脉搏。好象女版的《罪与罚》,题材和性格是我的死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