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Boys and girls, Don't Cry
同性恋与性别错乱者的区别估计连当事人都会分不清,更不用说带有偏见的外人了。举个例子,若某女A喜欢某女B,很可能有好几种情况:1、A是Les,以一个女性的视角喜欢同样做为一个女性的B;2、A是Les,但是和B有T、P之分;3、A在心理上不是les,她是自认为自己是男性(性别错乱)而去喜欢做为女性的B……这些分类和人心的复杂程度相比算是最理想化的,况且以精密的逻辑分类并不能达到皆大欢喜的完美境界,当事人除了受到环境的恐吓之外,还受到由来自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不认同感造成的迷惘。大而化之的所谓同志电影大多以猎奇心态窥伺这一团体的隐秘生活,少数严肃的思考大多停留在“为同志求生存”等口号上。而深入的探究人类内心奥秘的行为则常常被浅尝则止,人类像鸵鸟一样不愿看到自己的本心,并创造某套道德规范强迫他人不去碰触这个心理禁区。
我一直在想女主人公(一位性别错乱者,在众人面前假装男性)在暴露了自己的女性身份后,为什么会被男性强奸甚至杀害。由于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排除了编剧戏剧性的因素,只能从我们自身——人类——找原因。之所以把对象扩大为人类,是我认为这是心理层面的问题,而不是社会层面的,仅仅用“歧视”来解释显得单薄而力不从心。
人类总是有一种“强者的压迫虚荣”心理。例如,总体来说,人类对于老鼠是一个强者,所谓强,必是两方比较的结果,若只有一方,便无从比较。所以对于强者来说,他在乎的是弱者的表现,只有弱者表现得垂头丧气,他才能感受到最大程度的快感。所以在平时,如果老鼠表现得畏畏缩缩,我们便心安理得地视为正常;如果哪只大老鼠敢大摇大摆地从我们面前走过,我们便会感到震惊甚至愤怒!因为我们做为强者,弱者的无所谓态度甚至逍遥自得便是对我们最大的侮辱!其实对于老鼠来说,这才是它们最本真的生活状态啊!
片中的女主人公就是一个敢正视自己内心的而大摇大摆的老鼠!这是我所赞赏的生活态度,她坚决否认自己是同性恋尽管她喜欢一个女孩子,这是因为她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生活方式,她也对自己有清醒而坚决的认识,她大胆而奔放地承认自己在内心是男性。这无疑触怒了强者,大胆奔放决不是弱者应有的表现,这是对强者的侮辱,并最终招来杀生之祸。性取向少数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心理上和历史上的弱者。所以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必须畏畏缩缩地活着;对大部分人来说,容忍他们并不难,理解他们也不难,因为“容忍”和“理解”只需要一个正常人的同情心;对大部分人来说,最困难的是摆脱强者的姿态,还原人类内心最纯洁的情感平等,真正地把另一人的幸福当作应得的幸福,不管他是怎样地幸福着的。
可以说女主角对于生活的态度是超前的,她看到了人类幸福的实现方式,她以最本真的情感活着,所以注定她不见容于这个还未进化完整的残缺社会。最后她被强奸并杀害,是强者的一次丧心病狂的报复,他们再也无法忍受弱者可以活得这样潇洒了。他们强大,但必失败。如果说对女同姓恋者的强奸是比谋杀更骇人听闻的犯罪,那么对女性别错乱者的强奸则是对人类最大的否定。强者的报复行动本身便已经否定了他们自身存在的合法性。
博客:
http://www.mtime.com/my/Lyeast/ 2 ) 别碰别人的断背山
这个发生在1993年的真实故事曾被拍摄成纪录片《The Brandon Teena Story》,并于1998年金马国际影展做过放映。一个想做男人的女人,其易性癖身份在无法得到社会认同的前提下,故事自然不可避免的走向悲剧,真正的凶手正是当地所谓遵纪守法的“良民”。
然而偏见是无所不在的。金伯利•皮尔斯在纪录片《影片未分级》中提到,《男孩不哭》之所以被评为NC-17,除了暴力和强奸镜头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兰娜的性高潮时间太长了。在一个主要是由男人制作和导演电影的国度里,性场面的中心通常倾向于男性,或者说,他们(我想不只是MPAA)认为电影不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女人的高潮上。这个扯淡理由让人怀疑评审的阴暗心理。《断背山》创造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句型,走唯美的抒情路线,并没有太多尖锐的情感与现实世界的交锋。《男孩不哭》则告诉我们:丫吃饱了撑的,别碰别人的断背山!
3 ) 这不是同性恋电影
严格说来,这并不是同性恋电影。
这是除了抗日题材(如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之外最让我撕心裂肺通常入骨的电影~~~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承认我曾经看过。
尊重本我从来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易性癖。
强暴戏太惨烈,作为女性,我看得同时有深切的屈辱感——这感觉比什么都难受。让我在一刹那间明白,受凌辱之后采取的包括自杀在内的极端做法,并不仅仅是男权社会的要求,而是被凌辱方对这世界丑恶一面的泣血抵御。
——更何况,被强暴的是一个在性上不能被“进入”的人。(我想杀人了!)
(同样的强暴镜头,在某影片里也出现了,而且时间极长,作为女性的我,体会到了凌迟一样的感受——我关掉了DVD,仿佛终于受刑结束,死掉了。)
易性癖;出身社会底层;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对自己和对外部世界同样懵懵懂懂;愣头愣脑地奔突生活;生活圈子乱七八糟;缺乏生存技能所以缺乏经济实力——以上只占一条,都不会活的很好,主人公把以上这些全都占了……
唯一让人感到安慰的,是她的女朋友,对她是有爱的。唯一温暖的地方这是。
多年之后女主角希拉里·斯万克出演《百万宝贝》,我也只在侧面打探一下剧情啊什么的,并没有看,对她仍然心存阴影。当然也是对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心存阴影。
我们所拼命汲取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要那么被动。真是悲剧。
4 ) cry for you
没听说过那个叫Take It Like a Man的名字。很喜欢为大家所熟悉的这个名字:Boys don`t cry。
很久以前看过这部影片的介绍,初中的时候。现在想起来真的很久了,可是还是依稀对一些画面感到熟悉,比如John和Tom将Brandon拖到荒郊野外强奸,比如在监狱的时候Lura和Brandon隔着铁栏杆四手紧握,以及印象中的黑色。
很多时候这部片子被称为同志片,可是我却不太认同,就如同Brandon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一样。他只是以一个男性的角度去喜欢Lura而已,而即使到后来,Lura爱着Brandon的原因也不是因为他叫Teena,Lura只是爱Brandon,爱这个人而已。
Hilary的第一个镜头出来的时候我没有反映出来这是一个女儿生,不仅仅是因为短发,更多是由于脸部的线条,以及其从头到尾表现出来的一种男性的状态。
于是影片的前半断大多数是在看Hilary的男性化的不羁,大气,坚强又有点逞强,自信却又矛盾的恐慌,纯真,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对爱情的向往。因此前半断是震撼的,也是平静的。
当Brandon必须承认自己叫Teena的时候,我开始真正进入状态。
John和Tom在卫生间将Brandon的裤子扒下来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了Brandon言行举止中所流露出来的无助,而这之后又坚强得开始逞强。
直到事发。
Brandon满身是伤得坐在警察局,警察毫无感情的询问在强暴的过程中的动作,画面在事发过程和事后的警察询问之间不断切换。于是看到了在John面前的Brandon的眼泪,他在祈求,他开始真的无助,这是他心中的一道软肋,这个时候的他有多脆弱,他蜷缩在地上,裸着上身,颤抖。 可是之后坐在车上他必须放下那些,然后说,It`s OK,it`s all my foult.
很心疼在医院的时候医生剪下她的裹胸布,问她是不是被强奸的时候她的无助与委屈。
在回答警察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她含糊不清的说:我的阴道。嘴唇发抖,这个时候一行眼泪从她的眼眶中流下来,此时没有配乐,没有任何的杂音,整个世界都仿佛安静了。
我开始找纸巾。
后来。后来Lura还是陪伴着Brandon,后来Brandon仍然怀有美好的梦想。
最后那一枪来得很快,很干脆,不需要慢镜头的死亡,更显突然。
很喜欢第二天Lura在阳光中醒来的画面,生活还是美好的,尽管Brandon死去了,可是梦想还在。
于是Lura独自架车,掠过一个个城镇,伴随着那首《The bluest eyes in Texas》。
Hilary的这个小金人实致名归。如果不提醒自己,真的很容易将其认做男儿身了,更加硬朗的线条,斯斯分明的肌肉,还有那种眼神。
5 ) The Bluest Eyes in Texas 1999
1999年,我上高一。曾经喜欢过一个女孩。后来她和我喜欢的一个男孩在一起了。这一年我在电视上看到了男孩不哭的预告片。我不记得是不是那个时候就听过了这首歌。我只记得看到的是一个雨夜,受伤的“男孩”蜷缩着半裸的身子,短的绝望的头发,还有泪水。我开始寻找这部电影,直到现在。我和我喜欢过的那个女孩和那个男孩都已经失去联系,但是我仍记得有一个天晴得让人心痛的夏日午后,女孩奔跑着,回过头对我微笑,露出了可爱的小虎牙,任长发在狂烈的风中飞舞。我不知道这个情节是否真的在现实中发生过,但是它仿佛慢镜头般,一遍遍的在我脑中重放,定格,我闭上眼睛,似乎还能闻到浓烈的海风和大太阳的味道。好像老电影般温暖而陈旧。
我一直带着这个记忆去寻找这部电影,7年后的今天我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一声干脆利落的爆裂声,“男孩”倒在了地上,结束了一切的追寻和挣扎。深爱着他的女孩抱着他的尸体,沉沉的睡去。我不知道她早上醒来的时候,触到的是怎样的冰冷。歌声响起,镜头在黑夜的高速公路上飞驰。我在心里默默地留下一滴泪水。不是因为什么同不同性恋的问题,这些都是废话。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爱上我们不该爱的人,这和性别无关。我们会沉沦,陷溺在其中,那么的无望,但是我们仍然会默默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去祭奠这早殇的爱情。这时就会想起“男孩”为了讨女孩欢心,所作的种种,笑着,紧蹙眉头,逞能,故作潇洒,沉默,哭泣。一种微笑着流泪的快意。
害怕回忆那个情节,害怕那种疼痛到木然的表情,“男孩”多么希望自己是真正的男孩,但是却被别人粗暴的揭开最后的底线,自己的痛苦被众人注视,昭然若揭的惨烈。满脸血痕的“男孩”噙着泪水,低哑的沉吟,“How do you know that they raped me ?”不是因为他被强奸了,不是那种单纯的满怀仇恨的痛苦。是那种强烈的屈辱,倔强的一触即碎的自我保护。我知道这部电影是由真事儿改编的,连人名都是真的。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形容这种心里堵得慌的感觉,胸口隐秘的疼痛。
最后,女孩那声声嘶力竭的“No!”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结束了。The Bluest Eyes in Texas,温暖的民谣吉他,我已经老了7年,很多记忆从脑海中飞过,那些青春年少,女孩已经离去,也许已经安定,也许依然在路上。三月的北京,风还有些冷。我已经不再生活在当初那个海滨城市,在空气中流转的阳光和微风已经成为回忆,梦中会有一个铺着粉色瓷砖的楼梯,我把我和我的青春年少都留在了那里,还有点点阳光,落在地上,微微晃动。
6 ) 医学院学术女解惑——大家都理解错了,这并不是一部拉拉爱情影片,也没有讲述同性之爱!!!
高中时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男孩别哭(Boys Don‘t Cry)》时,我也以为这是一部讲述拉拉爱情的电影,对于片中女2号拉娜知道主角布兰顿/蒂娜身体性别为女性后,仍然和他/她在一起的决定,我一度天真地认为“因为爱情”、“爱情不分性别”。
但是,在医学院读了7年书之后,我终于明白,这是一部讲述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电影。
首先,性取向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一个人生而为异性恋,终生为异性恋,对于同性恋、双性恋者也是一样。这就是全世界医学界之所以将同性恋从“精神疾患、精神障碍”中剔除的原因。同时也是同志们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的基础与出发点。
换句话说,直的不会被掰弯(腐女们不要YY了),弯的也不可能被捋直了(家有同性恋儿女的父母们不要再执迷不悟了)。
虽然说了这么多关于同性恋的概念,但是这部电影却不是在讲述同性恋者的故事。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跨性别者——或者通俗地称为“变性人”——的故事。
以往,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将这类人的精神状态称为“性别识别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但是,今年,协会经过研究后,准备将“性别识别障碍”一词换成“性别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
顾名思义,就是一些儿童(没错,最小的跨性别者年仅2岁)或青少年、成年人肉体是一个性别,而精神上天生是另一个性别。
就像片中的布兰顿/蒂娜那样,他们厌恶自己的肉体性别,会把胸缠起来,或者穿着衣服洗澡,以免看到自己的身体,即性别焦虑(gender dysphoria)。因为他们精神上确实认定自己属于另一性别,而这种认定是在幼儿期就形成的(2-6岁)。
如果跨性别者的父母忽视或者拒绝正视这个问题,会使孩子们陷入悲惨的生活——他们会抑郁甚至有自杀倾向。而在家庭之外,跨性别者们会频繁遭到排斥及欺凌,生活在社会底层,远离主流社会,甚至被杀害。
就像片中所演的那样,布兰顿,作为一个男人,生活在女性的躯壳中已经是非常痛苦,他厌恶自己的女性身躯。不难想象,当他被拉娜的前男友那群人以一个“男性”的身份接受时,心中会产生多么强烈的感动与归属感!
同样不难想象,当他被欺凌强暴时,肉体上的痛苦有,但是被排斥、被当做变态所产生的心里痛苦更甚。
而警察对于强暴过程那些残忍的询问,对布兰顿这个男人的伤害其实不在强暴者之下。而由于这种伤害来自司法部门,可以说,是一种更为可怕的欺凌,因为这意味着作为跨性别者的布兰顿,被主流社会狠狠地推出了门外、踩在脚下。
而片中唯一的良知,拉娜及其母亲,对于布兰顿的接纳,不仅让人感动不已,同时也说明了主流社会中也有接纳跨性别者的呼声。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要用我所学的知识为跨性别者正名。跨性别者不是变态,也不是“异装癖”。在社会福利足够的欧美,跨性别者从幼儿期自我性别认知成型以后,父母就会帮助他们跨性别——包括阻断原本性别的青春期发育及进行荷尔蒙治疗,以及后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其实,跨性别者离我们真的不远,中国有舞蹈家金星,美国有老牌朋克乐队Against Me!的主唱格蕾丝——原来的汤姆·加贝尔。金星现在有丈夫、有孩子,而格蕾丝以前男性身份时的妻子支持他跨性别。就像上上个月奥巴马针对校园LGBT(拉拉、男同、双性恋者、跨性别者)欺凌现象做出演讲时所说的那样“最重要的是,做你自己,为你自己而活”。
对不起,Hilary Swank你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都好丑。
我高估了整部电影,却低估了斯万克
7/10。第一次亲密约会在枯燥劳动的工厂外,保释出狱时出门的光亮,布兰登被侵犯后藏身黑夜的木屋迎接曙光,这几次空间设置从封闭到开阔象征爱情的美好憧憬;男性身份为基础的人际关系能接受其情侣关系、参与男性竞赛(飙车),展露女性身份则触犯了性别秩序,结尾拉娜离开小镇实现了脱离男性社会的束缚。
或许这部影片再次提醒着一个事实:在那个清教徒开创的国度里,性,并不是不受禁忌的物质。影片的意义已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所承载的思维。
男人的愤怒是不是来自于他们意识到主体地位的危机感。
一直没看这片就是因为知道很虐,结果看完才发现真的很虐。悲剧源于男权的恐慌,尤其还是真实事件,则更有参照意义。希拉里·斯万克的短发很清爽。
做爱那段印象深刻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一个令人压抑的悲剧「男孩」别哭,无论是女生的你还是男生的你,我都觉得你很帅,你本来就很帅因为你的存在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因为你的存在威胁了他们的地位,所以他们要伤害你,你和你爱的人没有任何错,错的是他们,错的是扭曲的社会被这个社会吞噬的你,是世上最好的人啊
受伤的“男孩”蜷缩着半裸的身子,绝望的泪水顺着脸颊留下。错的不是你,而是这个世界。
一部关于爱的电影,一个真正爱你的女孩甚至不在乎你的性别,不在乎能否给她性爱……爱绝不是自私的
Hilary Swank 你就是个爷们。
看过不下两遍,当然不是自己买碟来看的,是电视播放的,情节有点压抑,最后还是个悲剧,然而'他'的敢于打破世俗眼光的精神却是永活在同志们的心中的.
Hilary和原型都很帅,可惜他们最后一个拿影后,一个被谋杀。
我强烈喜欢这部电影。也许每个女人都应该看。
這段話就是為你而說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爱上我们不该爱的人,这和性别无关。我们会沉沦,陷溺在其中,那么的无望,但是我们仍然会默默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去祭奠这早殇的爱情。 是那种强烈的屈辱,倔强的一触即碎的自我保护。爱真的需要那么多争议吗?那些自以为是的年代,那些自以为是的男权,那些
Hilary Swank因为这片子成为了影后,而我后来怎么看她都不像女人了。
【B-】题材非常好,电影却一般化了,尤其是剪辑差火候,很多地方完全能够非常震慑人心却没能拍出来,但希拉里斯万克演的是真真的好。另外我感到了导演对于直男癌们那深深地怨念……
看到那她说“就算你是只猴子,我也要保释你”,接着boy's don't cry一响起,眼泪就掉了下来。
brandon was not a homosexual,he is a guy.
看了会哭的电影,特别难受,根本不敢看第二遍.电影拍的特别棒.喜欢影片里的拉娜,因为她是真心喜欢改变自己性取向的布兰顿.并决心帮她变成真正的男孩儿.可是拉娜的两个好朋友太坏了.气极败坏的两个人做了件特别坏的事儿.他们是混蛋!结尾狠美~拉娜独自开车上路...阳光特别好!可是为什么两个相爱的女孩儿不可以在一起?她们真的不会伤害到别人.她们是拥有过真爱的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