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尽
  • 非凡
  • 闪电
  • 猜你喜欢

     剧照

    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 剧照 NO.1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 剧照 NO.2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 剧照 NO.3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 剧照 NO.4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 剧照 NO.5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 剧照 NO.6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 剧照 NO.13
    更新时间:2024-04-13 01:39

    详细剧情

      法国导演情侣组合斯特劳布-于伊耶与1991年将索福克勒斯的希腊悲剧《安提戈涅》搬上银幕,文本上采用了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的著名翻译,版本上则依照布莱希特40年代的改编,拍摄地点是西西里岛上塞杰斯塔的一座古罗马剧院遗址,拍摄时阳光明媚。影片背后文本的多层厚度赋予了本片以极强的现时性:就在拍摄当年的夏天,美军对伊拉克发起了第一轮进攻。这是一部关于教育公民不服从的作品。

     长篇影评

     1 ) 古典与现代之间

    两千多年来,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安提戈涅》不断被重新演绎和解读,其衍生作品数量繁多。本片使用的剧本,并不是索福克勒斯的原版,而是德国作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在荷尔德林的德译本基础上改编的。这一版本基本保留了原剧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但在主旨和一些细节上与索福克勒斯的原剧差异较大。本文将从电影与原剧的异同入手,发掘影片中古典与现代两方面的元素,将影片的现代解读与其背后的古典基础相联系,并阐释这种改编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一、古典的戏剧形式

    在戏剧形式上,导演致力于还原希腊悲剧上演的场景,让电影展现出类似话剧的效果。影片在西西里小镇Segesta的希腊剧场遗址拍摄,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剧场呈半圆形,演员都站在中间较低处表演,周围的观众席逐级升高,这正是古希腊剧场的典型建筑形式。

    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在剧场内上演,没有地点、布景的切换,只有镜头角度的移动。剧场建在山上,场边有通往山下的台阶,人物从这里下场,很快就在镜头中消失。他们在场下的行为,都是由上场的其他人物(如报信人)转述的。除了歌队,在镜头中同时出现的最多只有三个人物,这符合古希腊悲剧最多只能用三个演员的惯例。自始至终,影片表现情节的方式都只有台词、表情和简单的动作,没有任何宏大的场面、精致的特效,这种朴素凝重的风格,与影片的内容非常契合,也与古希腊的表演形式相似。

    在造型和道具上,也能看出导演的细致用心。演员的服装和发型都是希腊式的,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古希腊绘画、雕塑中找到类似的形象,并从艺术史的角度加以分析。举一个细节为例,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的发型不同,前者是盘起来的,后者是散开的。古希腊艺术中,年轻未婚的女性都是散开头发的;盘起长发的女性,要么已婚,要么是女神。对安提戈涅而言,这两种隐喻都可以适用,因为她既是海蒙的未婚妻,又是虔敬的神律维护者。剧中的道具不多,必要的陶罐、剑、杖等造型都相当简洁,给人以古风的联想。

    二、布莱希特的现代改编

    影片的台词与布莱希特改编的剧本几乎完全相同。这一版本大幅削减了原作中宗教性的内容,将故事世俗化,突出反抗暴君、制止战争的政治内涵。安提戈涅为自己辩护的重点,不再是神律高于国王的法令,而更多强调战争即将带来的悲惨后果;克瑞翁不再像原作那样不断宣讲城邦法的重要性,把自己表现为秩序的维护者,而是被描绘成一个权力膨胀、利欲熏心的暴君。

    故事的主线和原剧相同,仍然是安提戈涅违反克瑞翁的禁葬令埋葬哥哥,双方各执一词,发生冲突,最后都家破人亡。从影片开头交代的战争原因开始,本片与原剧的差异已经显露出来:原剧的战争原因是兄弟争夺王位,波吕涅刻斯攻打忒拜城,此时克瑞翁是城邦的保卫者,进行的是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本片中,战争是克瑞翁为抢夺阿尔戈斯的矿产资源自己挑起的,他驱使两兄弟去打仗,波吕涅刻斯因为当了逃兵而被禁葬,此时克瑞翁进行的是对外侵略的战争,在国内也压迫了对战争不满的人。

    这一版本强调的主题,如片中的守兵所说,是“自身崇高者与位高权重者”的冲突 ,也就是人道与强权的冲突。原剧中,克瑞翁说两兄弟一个攻打城邦,另一个保卫城邦,安提戈涅并未反对,而是将话题从世俗政治转向宗教价值,“冥王依然要求举行葬礼” 。而在影片中,安提戈涅大声疾呼“为了国家和为了你是不同的”,“祖国不只是土地房屋,不是一个人挥汗如雨的地方,不是那座无助地看着大火烧来的房屋,不是他卑躬屈膝的地方,他不会把那里称为祖国” 。当克瑞翁试图强调国家秩序的神圣性时,安提戈涅的回答是“或许它来自神,但我更想要人道的东西” 。

    与神的地位一起被淡化的,是命运不可阻挡的威力。影片中,安提戈涅让长老不要谈命运,应该“谈那个让无辜的我去赴死的人(克瑞翁),为他编织一个命运”,说克瑞翁的战争最终会毁灭城邦。忒瑞西阿斯的到来,也不再是因为什么预兆,而是因为“增长的不和与下层沸腾的反抗” 。原剧中,克瑞翁听到预言中自己家族悲惨的命运,害怕众神的报应,就认识到了神律不可违反,赶去埋波吕涅刻斯、救安提戈涅。而在本片中,忒瑞西阿斯和长老都谴责战争,描绘其可怕的后果,甚至戳穿克瑞翁发动战争不过是为了抢夺资源,但他仍然执迷不悟,幻想着靠墨伽柔斯赢得战争。直到消息传来,军队因禁葬令和指挥官的暴虐发生内讧,墨伽柔斯在战乱中死去,阿尔戈斯人已经攻来,克瑞翁才幡然悔悟,去救海蒙和安提戈涅,试图保留他家族仅存的希望。这一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命运,而是克瑞翁自己的行为,他一意孤行、滥用暴力,才导致众叛亲离。

    影片特别强调人民反抗暴力的力量,这从长老的几次合唱歌中可见一斑:第一合唱歌的教训,从“人遵守城邦法和天条,就能使城邦繁荣昌盛”,变成了“残暴贪婪、压迫他人的人终将被推翻”;在第二合唱歌中,布莱希特编造了一个受到虐待的家庭被组织起来反抗加害者的故事,长老警告道“一个人被剥夺得一无所有就无所畏惧”;第五合唱歌中,在城邦即将覆灭之时,长老又强调“暴力需要奇迹,而仁爱只需要一点点智慧”,与安提戈涅的“我为爱而生,而不是为恨而生”遥相呼应 。

    索福克勒斯的原版和根据布莱希特剧本排演的电影版虽然都是悲剧,但两个版本令人悲痛之处大不相同。原剧之悲,悲在冲突的双方都有自己要维护的价值,神律最终胜利,毁灭的命运却仍然不可避免;影片之悲,则悲在安提戈涅预见到强权带来的毁灭,但强权没有被足够的力量阻止。

    影片最后的教训也与原作有所差异。如果说索福克勒斯还能让人等到“老来时小心谨慎”,布莱希特和导演的呼吁则更加刻不容缓:“时间短暂,厄运环绕,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让人不经思考地、轻易地生活,顺从罪恶,直到老年才变得明智。” 在所有演员都下场之后,伴随着战斗机的轰鸣声,屏幕上只留下白底黑字的一段话,那是布莱希特在1952年写下的:“人类对其痛苦的记忆惊人的短暂。他们对将要到来的痛苦的想象几乎更少。这种无动于衷是我们必须与之战斗的。因为人类被对抗那样一种人的战争所威胁——过去的都是可悲的尝试——如果那些公开备战者的手不被切断,战争就无疑会到来。” 这段文字再次警示观众,不能忘记战争的教训,而应呼唤和平,谨防下一次战争的到来,这是非常紧迫的需求。布莱希特改编《安提戈涅》是在1948年,写下这段文字是在1952年,影片的拍摄则是在1992年。无论哪一个时代,都被过去和未来的战争阴影所笼罩;无论是二战过后冷战随时可能成为热战的紧张局势,还是海湾战争中强权政治的花样翻新,都让艺术家将《安提戈涅》的故事与现实中的战争联系起来,将古典故事置于现代思维的改编之下,使之更有现实关怀的意义。

    三、改编的古典基础

    虽然布莱希特对剧本的改编、导演对这一改编版的使用,其主要目的都在于借古典故事传达他们各自时代的精神,但这种改编并不是完全脱离原作的。无论在原剧还是在影片中,安提戈涅与克瑞翁的对抗,都是弱势方对强势方的抗争,原剧中他们的力量对比也有文本依据,改编不过是将这一面放大。

    作为女性,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都在城邦中缺乏政治权利,这是古希腊历史的真实反映,在原剧中也有体现。例如,伊斯墨涅提醒安提戈涅 “我们生来是女人,斗不过男子……既然受压迫,我只好服从当权的人”,试图让安提戈涅放弃与克瑞翁的直接对抗;克瑞翁对安提戈涅抗争的反应是“没有一个女人管得了我” 。安提戈涅的女性身份,决定了她在城邦中的弱势立场,其抗争也就更加可贵。

    原作中的克瑞翁,虽然声称自己代表城邦的利益和秩序,但也暴露出专制独裁的倾向,更像是古典意义上的“僭主”而非“立法者”。长老说“你有权力用任何法令来约束死者和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安提戈涅说“君王除了享受许多特权之外,还能为所欲为,言所欲言”,克瑞翁自己也说“凡是城邦所任命的人,人们必须对他事事顺从,不管事情大小,公正不公正” 。这些语句都反映出,无论克瑞翁发布的法令是否公正,忒拜人都必须服从;克瑞翁并不会受到更高权力的制裁,也不受到更高价值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这样的政体中,只有克瑞翁一个人统治,他虽然是合法继承而来,但他对权力的运用却可以不公正、不合法,而城邦中的人又都必须服从,即使有反对者,也都是“恐惧堵住了他们的嘴”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这样的政体显然是僭政而非王政;按照孟德斯鸠的说法,这是专制政体而不是君主制,因为支配它的原则是恐怖而非荣誉。

    索福克勒斯作为温和的民主派,是反对僭主制的,这在海蒙与克瑞翁的争论中体现得非常突出。克瑞翁认为“城邦归统治者所有”,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思治理”,儿子无论如何都不应反抗父亲;海蒙则针锋相对,提出“只属于一个人的城邦不算城邦”,克瑞翁践踏了众神的权利、做事不公正,他就要提出自己的建议 。海蒙对建议和协商的要求,正是民主精神的体现。经历过民主的黄金时期、也经历过三十僭主统治的索福克勒斯,对两种政体的特征都有着深刻的体会,而它们的冲突,又在此集中反映。

    原剧的核心情节,是一位弱势的女性为了尊重神的律法,反抗具有僭主性质的城邦统治者;影片中的她,则是用人道与和平的精神,反抗一场由专制暴君发动的侵略战争。强者拥有行之不义的权力,而弱者的武器是更高的精神价值,这是原剧和影片最大的共通之处。

    四、古典著作的现代意义

    1951年,布莱希特为他改编的《安提戈涅》创作了一首序诗,请求观众“在你们自己的心中搜寻,不久前是否有类似的事情” 。结合剧本中的种种暗示(如守兵称克瑞翁为“元首” ),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刚刚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联系本片拍摄的时代,这部影片又可以被视为对海湾战争的谴责与回应。来自古典希腊的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时代,激发了艺术家相似的感受,于是他们用不同的形式加以表达。

    古往今来,《安提戈涅》带来的解读和再创作不可胜数。家庭与国家、宗教与世俗、男性与女性、压迫与反抗,同一个故事被解读出不同的主题,古老的泉源不断映照出新的现实、流淌出新的思想,这或许就是古典作品常读常新的魅力所在,也是今天我们了解古代文明的意义所在。

    (根据2015年12月提交的影评修改)

     短评

    极简主义

    5分钟前
  • 鲁伯禽
  • 力荐
  • mubi斯特劳布夫妇回顾展。

    8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 看S-H的电影总是需要多倍的耐心,这部虽也是如此,但开场一轨前所未闻的 “Valkyrie” 变奏就把我吸引住了,当然,看阳光、大风笼罩下的人物也有趣;到最后听着角色念白,脑中也开始自动播放此曲,作品随之也触发了神奇的超验力,最后的声音更明确告诉我们这是属于当代的电影。

    13分钟前
  • TWY
  • 推荐
  • 21/8/20

    14分钟前
  • 2046小马
  • 还行
  • 我不認為你的法令有這麼大的效力,以致一個凡人就可以踐踏不成文的、永不失效的天條法律

    18分钟前
  • lsw
  • 推荐
  • 什么是保持社交距离?请看让-马里·斯特劳布夫妇的古典文本系列,演员站位一向按安全社交距离设定

    19分钟前
  • 只抓住6个
  • 推荐
  • MUBI\其实是布莱希特的安提戈涅。现代建筑清晰地出现在远景里。

    22分钟前
  • 折叠兔
  • 推荐
  • 7。也来趟安提戈涅这混水,简直是古希腊的再现

    24分钟前
  • Mannialanck
  • 推荐
  • 外景能拍出室内剧的感觉真是太佩服了。

    29分钟前
  • Evilly ☣
  • 力荐
  • 斯特劳布&于耶的布莱希特版荷尔德林译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本身在文本的层层厚度上就彰显着某种共时性,这点不仅体现在这个地处现代城市的古剧场遗址上,更是由演员的语言传递了出来。他们机械式却极富节奏感的念白特意维持了原文诗行的断句,把语言变成了身体,变成了空间。而女主角则是剧场里唯一各种越界的角色,质疑着所有的权力和空间关系。这是我看过的电影里运用布莱希特理论最为成功的例子。一篇极精妙的长文分析见 http://sensesofcinema.com/2019/jean-marie-straub-daniele-huillet/a-war-film-antigone-by-daniele-huillet-and-jean-marie-straub/。

    31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 Andante lugubre - Allegrettorisoluto. 斯特劳布作品常出自某种公开安葬的目的,即:通过在其上覆盖尘土来指示尸体的位置.这用于遮蔽和揭露的土或化作地景,或表为层层堆叠的文本厚度,晚期的地层(1991/1948)必然优先于较早者(1803或公元前的那些).肃立的要求使得测绘学中唯有站位和角度――观众始终处于舞台边界上相当荒唐的不可能位置――是重要的,克瑞翁总是手掌向上的姿势和安提戈涅手向下对着大地的克制姿态表明双方之间绝不仅仅是流畅口音和粗鲁语调造就的"舌战":战争乃是一种基于区分的状态而非动作,正如内战[Stasis]与立场/竖立同根(*sta),影片正是以其全部场面调度证实着,一个几近静止的站姿或手势所能蕴含的最高的暴力.

    33分钟前
  • JeanChristophe
  • 力荐
  • 【MUBI】虽然知道故事梗概,但是没有读过原著(以及任何翻译),所以无法评析版本好坏。但是能看出本片对于古希腊悲剧形式上的尊重和推崇。开头女武神和结尾的直升机轰隆,不由得想起《现代启示录》。两者对于战争的表现形式,主题内核不尽相同,但又异曲同工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而这种反思,人-国家统领,人-国家机器之间的反思,在现代(2020)的政治格局下又显得极为必要。古人诚不欺我。

    36分钟前
  • Parker Li
  • 力荐
  • 重读中文版本。在一次文学读书会上和一些伙伴重新解读。阅读的方式不一样,个人阅读,共读,讨论……会带给我们对一个文本不同的阅读记忆。

    41分钟前
  • 林斌玉Bethany
  • 推荐
  • 大型诗歌朗诵会

    44分钟前
  • 假驴
  • 还行
  • 这一版是最枯燥的了 大型诗歌朗诵会 但德语版还是挺好听的

    48分钟前
  • BullshitArtist
  • 还行
  • MUBI | 1. Antigone:“(...) essa que ama somente com palavras, não amo (...) não morra pelo que não lhe diz respeito, não o tome para si.” 2. Brecht: “A memória da humanidade com o sofrimento suportado é surpreendentemente curta. Seu dom de empatia ao sofrimento do próximo é quase menor ainda. É esta insensibilidade que temos que combater.”

    51分钟前
  • yueuriecid
  • 推荐
  • 7.5/10。①耳熟能洋的安提戈涅的故事:俄狄浦斯王的女儿安提戈涅因执意安葬被现任国王宣布为反叛者的哥哥而被残忍处死,而现任国王也因为这个决定最终妻死自亡。②声音上是各种抑扬顿挫颇具音乐性的念白,画面上要么是各种剧情扮演要么是用法常规但颇有味道的空镜头。③施特劳布夫妇以大量原地不动(有时会肢体运动甚至移动)的角色表演(以及角色们克制的表演模式)塑造庄严感(正如故事本身的庄重悲剧感),以极简的置景和干净简约的摄影美术营造一种更纯粹的情绪感受与精神体验(同质于《词语》),并在这些形式的基础上以②所说的念白方式为影像提供最主要的情绪魅力与诗意。④影像上的情绪冲击力不够强(冲击力比《摩西与亚伦》轻)。

    54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 在1992年用固定机位拍一个几乎静止的电影,演员没有动作,台词郑重其事,本身可能也透着肃穆。

    58分钟前
  • 昆德拉密度美学
  • 还行
  • 重点所在:探索动作与无动作、极简形式与繁复文本、再现与间离之间等同的可能。一种关于言与不言的艺术,一幅严谨俭省的工艺画

    60分钟前
  • Shortcuts
  • 推荐
  • 真很有现代意义的故事,具有人格魅力的反叛女性形象,对于战争与专政的反思,对于情感和人性的追求。对文本的改编很合适。结尾引言和飞机轰鸣很让人警铃大作了。整体舞台剧即视感,镜头突兀固定,但取景地的古遗址,自然光线和山丘,甚至隐约可见的现代建筑,辅助了剧情和文本本身丰富并存的古韵和现代意义,演员抑扬顿挫的朗读很有韵律感,就是一直在看字幕太费劲了(mubi版为啥结尾有个戈达尔的小留言

    1小时前
  • 花露水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