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无意义。
1、花子最后画着眼影的眼角被无限放大,又停滞,身后是昨夜被烧毁的贫民窟,不再有喧闹和纷争,只有灰烬,最后离开,奔向不知名的远方。这个场景和大岛渚这十年间拍的所有电影一样,都在诉说着一个主题:一切都将趋于毁灭。有人将这种思想归因于此起彼伏的无政府主义和存在主义,的确如此,但大岛渚在看清这一切之后,他走得更为荒远。
2、片名为《太阳的墓场》,日本和太阳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象征关系,而墓场这两个字,又在说明着他对于这个国家并不存有太多的希望,正如片中那个痴傻的老人反复游说诸人,我们的任务就是恢复大日本帝国,但已经无人去理会他,对于社会来说,美日和约的签订早已经和过去的社会划上了绝对的句号,这个国家也并非他们理想的国家,当人心丧失或者疏离的时候,墓场,也就自然而然的到了。
3、说是安保运动的延续,但基本上已经不再有强烈和激动的游行与各种运动,这时候所有参与这场运动的学生多数已经变得绝望,也正因绝望所以很多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或是因为少不经事,或是因为无奈,但总之运动色彩的淡出与人生存困境的加强,也在说明着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不会好。
2 ) 日本的死亡
缺失信仰后的人类将会灭亡。
时代背景:二战结束,日本被美国与苏联制裁。天皇将要推出日本的历史舞台。
新生代的孩子们慢慢成长。他们生长在贫民窟。
日本已经被美国的资本主义剥削成为具有资本主义初期的剥削与压迫。
而二战后的日本,千疮百孔,加之苏联与美国的制裁。
共产主义兴起的学运。资本主义初期的剥削与压迫。
而这一切对于贫民窟。那些对生活无望的人们来说毫无希望。
日本黑社会开始形成,贫民窟的孩子为了生存大大杀杀。
那些中年人看不到希望,也为了生存去卖卖血。
当一切只为了生存的时候,也是该灭亡的时候
3 ) 那时的流氓,还没有染头发
那时的流氓,还没有染头发,看起来还很正派。
打打杀杀,杀死野合的男女,夺其钱财。
“我是一个宇宙人”
“你今天又偷吃我的饭了”
那个红衣男死前如一条挣扎的鱼
“泪水是我唯一的行伴”
“你什么都不是”“至少我活下来了”
那个残酷的女人,鼓动农民起来暴打那些黑帮分子。
据说与学运有关,可我看不出来。
大阪城郊贫民窟里一些无恶不作的年轻打手们分帮结派经营起地下经济:卖血浆、组织卖淫、把穷人的身份贩卖给非法移民……一个女孩在帮派之间穿梭游走,目睹并操控着身边的人一个个走向死亡……之前看过《青春残酷物语》,对大岛渚的黑色与暴力的色调有所准备,但这部看下来感觉还是要更黑色一些。无恶不作的黑帮由一群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充满荷尔蒙的年轻男孩构成,再配上一群比Scola的《丑陋的罗马人》里Nino Manfredi演的那个老爹还要不堪的中老年氓众……导演对社会的绝望程度可想而知(临近结尾处酒馆里给出的一张张可憎的人脸特写,绝望出天际……)。另外,大岛渚很会近距离拍临死前挣扎着的年轻躯体——或者就叫做“充满着荷尔蒙的准尸体”好了。片中好几处这种画面都相当让人着迷,仿佛可以看到他们死前的某种快感……
想到大岛渚采访黑泽明时,黑泽明说有些电影如果当时没做出来,就失去它的意义了,对此大岛渚点头称是。斗争一定是当下的直接的,影像是时代发臭下水道的证辞,大岛渚还是猛的
大岛渚早期的这部片子没有太多技术的成分,稍显混乱的剧情中涌动着绝望与不安,结合当时的学运背景来看,导演确实投射进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并借由底层人民群像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结尾火车呼啸而过,镜头横甩进贫民窟给了每个人一个特写,无力感瞬间爆棚。
爱国情调的痕迹太露骨了些,偶尔觉得有些做作
有力的暴力表现决不在于动作如何夸张化,行暴之前不同的特写:恐惧,不安。和行暴之后的对比:好奇,无表情。不同人不同梯段的表情表现的暴力更有力而持久。
本片最震惊的是男主就是唱宇宙战舰大和号的佐佐木功而且演的是个弱逼!后来读到佐藤庆说导演选角前二顺位是素人、唱歌的,当即笑喷。社会派大岛很左的不过太悲观要被我党批判的。
光芒万丈的「太阳」在大岛渚早期这部黑帮题材的作品里象征着恶劣与残酷的生存环境。日本民族主体性伴随着男人们「卖血」和女人们「卖身」而逐渐衰弱——世界打一开始就是邪恶的。为了将自己从这种想法中拯救出来,大岛渚就必须证明有什么东西不是邪恶的。从《爱与希望之街》就能看出,他想要与《太阳的墓场》划清界限抑或保持距离。所以可被解读为大岛渚视点的男女主人公则以对权力结构的「背叛」和随之而来的「死亡」最终从结尾的那场骚乱中逃脱了出来。
绝望!这个版本的大岛渚似乎还没能支持这么多角色,但至少动物世界这样的末日社群里面,花子这个角色接近完美。在大岛渚的电影里,只有性爱和死亡是最重要的,其他只是支柱—后半程大远景无声的辰夫之死震撼至极,超过了在其前后的每一场,让人意识到新浪潮美学真的存在。
日影史补遗;大岛渚补完。1、影片以炎加世子的女性角色为叙事核心,围绕大阪贫民区“釜崎”之中一干流氓团伙的暴力武斗事件展开群像描绘。标题的“太阳”一词并非指代一般认知中的太阳族青年,而是作为喻示日本民族精神衰亡的象征性表达。在此片中,大岛渚融汇纪实风格和文学浪漫气质的影像美学已初具雏形,从类黑社会式的帮派争执放大暴力层面,审视二战后底层民众对于国家遭受美国制裁的悲愤与不满(借花子父亲之口)。其激进、焦躁的情绪刻画结合混乱无序的社会境况都可解析为导演针对彼时学运局势的悲观瞻视,背景交复循环的木吉他配乐更添显了一道悲怆哀极的愁郁气息。2、静置摄影机的打斗远景&亲热-逃离的两次落日,以残阳作画布,工业建筑剪影分割场景。3、“我们就像陀螺,一旦停止就得倒下”。(8.5/10)
表演 很搞笑! 但 配乐 还不错~
在各种扭打的表象背后,在如此狂躁的状态和压抑的情绪背后,是导演严厉的质问:哪里会有更好的国家?哪里会有更好的明天?而我们看见的是什么? 是激进的煽动者混作一团,在大汗淋漓之后被黎明的光驱赶。被驱赶,四散,然后大家寻找着其他方式发泄精力,比如到“给年轻人爱与光明,下午时段每间房80日元”这样的地方去...而接下来更多的日子便是赤裸地迎接无疾而终,迎接所有事情都会成为过去的事实。曾经站在街头的人啊,如果此时还团结在一起的话,所能做的大概也只有相约走向太阳的墓场,然后在那儿埋葬自己的理想。
复国旧梦,时代噩梦;男男暧昧,血洒街头;一腔热血,还是注定面对现实。愤怒转化为迷茫与绝望,没有希望与光明的残酷青春,一切都不会结束。
难看,场面调度特别草率,感觉完全没有经过设计。剧情也是一泡污,混乱又没什么力度
山河曾如此可爱,河流曾如此可爱,大日本帝国能否辉煌不关我事,我只关心流浪者和贫民窟是否还会无止境的存续,别再抱怨太多的杀戮,我们就像陀螺,一旦停止就得倒下,至少我活了下来。【8】
随着吉他小调,帮派斗狠的刺激情节被还原为大阪贫民窟里最赤裸的样子。汗水,污垢,暴力和死亡,都是最不加修饰的,天守阁和太阳之下照印人们各自的疯癫
"he still has the soft part,so he has to be killed" 那个有着坚定眼神的女主角,两个对他极为重要的男人躺在火车轨上被碾过,shin最后回过头,笑着叹气放弃挣扎看了一些大岛渚的片子,似乎让我更加理解押井守的一些片子,例如"人狼"
没想日本也有过许三观,战后日本的贫民窟,感觉跟黑泽明的《火车狂》一样。片中还有基情涌动,沿用了《战场上的圣诞节》方式。舞倒是蛮帅气,有点金城武的感觉
现在我觉得,我和我的老师邵京之间的差距,好比岩井俊二、郭敬明与大岛渚、今村昌平之间的差距。
8.0 《青春残酷物语》里色彩鲜艳,而《太阳的墓场》画面肮脏,场景污秽,片中蛆虫们也是浑身灰土与汗液,虽然没有《猪与军舰》那样犀利的镜头与场面,但相较下今村昌平的画面都未免有过于华美之嫌。哪怕多次出现残阳落下的美景,也不过染上墓场的悲哀,大岛渚直白的质问之后,烧毁一切,朝阳才升了起来。
生命的无意义仿佛成了当时的整个世界的社会思潮 这些或多或少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所思考的东西痛苦而无解 但时间不会停止//我们总是在反复练习某件事 也不知道是为了让这件事变得有意义起来 还是单纯为了消耗自己的生命//大岛的尖锐有种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