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冥王星时刻

    剧情片大陆2018

    主演:王学兵  刘丹  曾美慧孜  易平  易大千  李心然  母其弥雅  

    导演:章明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1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2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3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4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5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6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13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14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15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16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17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18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19冥王星时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3:08

    详细剧情

      导演王准前往著名演员高丽的拍摄现场探班,尽管与高丽已经分居,但王准仍希望高丽尽快确认为自己新片拍摄的档期,高丽却反过来讽刺王准剧本遥遥无期。  带着现实的压力,王准结伴丁宏敏、白金铂和度春一行四人,来到湖北深山采风,为拍摄一部关于当地丧歌《黑暗传》的剧情电影做前期的勘景和素材搜集。丁宏敏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她带着年轻的男演员白金铂随行。度春是电影学院大三的学生,也是王准的粉丝。  尽管有当地向导老罗带队,四人却仍在深山中迷路。行住的艰难,使四人的心理备受煎熬,亲疏关系发生了变化,致使他们渐渐模糊了此行的目的。山林中的遭遇,与上海都市的现实犹如梦幻般的呼应,王准内心的黑暗和茫然也显露无遗。他们在暴风雨中偶遇质朴的山民、执着的村妇春苔,并终于聆听到年迈歌师在葬礼上夜唱丧歌《黑暗传》。第二天,王准在凌晨的山谷醒来,这似乎是他一直在追寻的光明。

     长篇影评

     1 ) 章明:人的欲望是一道无解题

    作为中国大陆“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章明一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他的作品和他的为人一样,神秘、低调,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电影市场和不断膨胀的产业面前,他的存在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又是那么地不可或缺。

    暌违五年,章明带着他的新片《冥王星时刻》(2018)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中来。此前,影片入围了今年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双周”单元,并宣布定档今年的12月7日。很难想象,这个早已在世界范围内收获了无数赞誉和肯定的作者导演,《冥王星时刻》竟是他在国内首部大范围公映的作品,而这距离他拍出长片处女作《巫山云雨》(1996),已经过去了22年。

    《巫山云雨》(1996)日版海报

    这种局面或多或少地展现出艺术片作者在面临整个市场时的尴尬处境。事实上,章明导演一直都认为自己的作品具有非常强烈的中国现实意味。相比“第五代”学院派导演热衷的宏大叙事与作品中展现出的历史民族性,“第六代”导演则在有意无意地规避这种特点。在他们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是对于当下急剧发展的中国社会中普通百姓以及边缘人群的形象塑造。这种对于现实人物的情感素描,在章明导演的作品中是一以贯之的。他想要知道,在脱离了宏大的政治背景和时代语境的创作约束之后,这些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想的究竟是什么。

    一、现实的欲望纠葛

    观看章明导演的作品,时常让我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陌生感”。这种“似曾相识”是来自于导演对于现实的细腻展现,而陌生感其实是建立在这种真实的基础上,建立在导演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思考之上的。在导演看来,如果选择人尽皆知的熟悉对象,那么便无法跨越每个独立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巨大鸿沟。这便是导演在创作中所构思的——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陌生感。

    当我们站在现在的时间点去欣赏《巫山云雨》这部影片,仍然能看出其中闪现的与众不同的时代性和导演在探索影像空间所流露出的先锋意味。这部诞生于20多年前的作品,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误读和忽视——人们或是因为这个极具撩拨挑逗意味的片名、或是DVD盒上那个“欲盖弥彰”的封面进来,却因为“生涩难懂”而感到被欺骗,继而愤然离去。

    《巫山云雨》DVD封面

    事实上,这部影片的出现是极具历史意义的,它呈现了一种最为平凡而普通的现实欲望,同时在这种隐而未现的神秘氛围里,展现出了一种“被期望的”情感——正如影片的英文名“In Expectation”,这种“期待”所体现的维度是各方面的。

    翻涌湍急的江水、层峦叠嶂的青山、江上轰隆驶过的汽船、还有县城崎岖交汇的小路,在影片中,整个地理环境,不仅作为故事的诞生基础给整部影片带来强烈的空间质感,同时也展现出了多层次的社会结构。县城同时作为过去乡村的发展结果和未来城市的雏形,章明导演打破了传统“城市—乡村”的二元范式,重新构建了县城的话语空间,在这种封闭的空间和文化体系中,不断刻画着改革开放以来,长期被历史、政治、社会等宏大议题所遮蔽的普通人的现实情感。而这种影响,在他的新作《冥王星时刻》中,仍然有所展现。

    《巫山云雨》中的情感流露和欲望展现是隐藏在表层之下的波涛暗涌,你很难说得清这种湿漉漉的质感是因为所处的空间环境,还是人与人之间忽远忽近的关系所致。信号员麦强孤零零地生活在三峡峡区的信号台上,陪伴他的是江上汹涌的波浪。“仙客来”旅店的服务员陈青,独自带着儿子生活在逼仄狭窄的房间里,倒在墙上的影子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烦闷与孤独。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却因为一起意外被卷入在一起,观众们跟随着镜头,去探寻深埋在平静下的人物内心的焦灼和悸动。

    更重要的是,镜头掠过的画在建筑上的水位线,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观众:这一切都即将被长江所淹没。所有诞生在这里的难以名状的心事,都将会被翻滚的江水席卷。环境的暗示无形之中赋予了整个故事巨大的压力,一切似乎都处在“一如往常”和“将要喷薄而出”的边缘,因而它展现出了一种来自原始欲望的呼唤和内心深处的状态。

    二、梦境的时空勾连

    《巫山云雨》 并不是章明的作品里唯一一次出现巫山这个地方。作为导演的家乡,他对于这个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和情感。因而他在作品中多次将故事背景放到了这里,除了展现小城生活的人生百态,也通过影像勾连起不同作品和不同时空之间的呼应关系。

    在导演接下来的两部作品《秘语十七小时》(2001)和《结果》(2006)里,章明进一步放大了这种人际关系难以言说的暧昧和朦胧感,并且糅合进了类型元素,让整个故事在铺陈情感时,不忘悬念的设置。《秘语十七小时》讲述了一群好友来到巫山游玩,一张“爱你到死”的匿名纸条却像一颗小小的烟雾弹搅动了所有人的心事,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所有的戏剧张力和冲突都围绕着这六个人展开,观众们唯一需要做的便是跟随着导演所营造的氛围,一步步陷入其中,静观其变。暧昧如同漂浮的幽魂,氤氲在潮湿的欲望中,巫山犹在,不见“云雨”。章明运用类型片的思路谱出了一首《巫山云雨》的变奏曲。

    《秘语十七小时》(2001)

    到了《结果》,导演将故事的背景搬到了中国的北海。在那里,完全陌生的两男两女因为一个共同的男人相遇相识,而整部影片事实上又几无什么戏剧张力可言。两段看似重复的情节,却因为视角的切换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在这里,章明仍然是按照悬疑片的路子去安排影片的结构,但是却抽离了故事的戏剧性,影片所呈现的是一种形式上的现代感,而非古典叙事的手法。观众们在被赋予了对故事的期待后,到头来却发现所有的谜语都没有答案,这种让观众希望落空的观感,是导演一直以来擅长的“小把戏”。

    《结果》还有另外一个片名《怀孕》,很显然后者显得更加直白,却失去了前者带来的文字美感。《秘语十七小时》和《结果》中,都有着导演对于现实和虚幻的对立呈现,同时也继续着导演本人自然神秘主义风格的书写。

    《结果》(2006)

    在观看这几部影片时,总是能感受到一种冥冥之中的相似性。这种观感是自早期的“巫山三部曲”一直延续至今的,这些跨越二十几年的作品,在影像上达成了一种梦幻般的串连和呼应。明明是不同的时空,却又好像发生着相似的故事。明明是不同的人物,却又像是在写同一个人。

    《秘语十七小时》诞生于《巫山云雨》的五年之后,因为《巫山云雨》中极其作者化的表达让他这五年内很难找到投资,之后也一直如此。到了《秘语十七小时》,章明有一个片商和他共同合作,因而他的创作状态是和前作完全不同的。据说在一开始,他拍了一部恐怖惊悚片,但是因为没办法过审,所以不得不大刀阔斧地进行删减,导致看起来整个叙事上似乎缺乏一定的连贯和完整性。但即便是现在,我们仍然能够发现导演在创作时所坚持的那些作者性风格。而《结果》的诞生又是在《秘语十七小时》的五年之后了。

    三、从批判社会到反思自我

    《新娘》(2009)是章明更加独立的一部作品,按照导演的话说,完全是朋友出资,几个人在一起的“即兴之作”,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导演最具批判意味的作品。四个平庸的中年男人,各自承担着生活的不幸,几个人以给丧妻的老齐找女人结婚为由,想制造年轻新娘的“意外死亡”来骗取保险费。相比之前的作品,这部影片在故事性上要丰富许多,纪实的镜头呈现和粗糙的生活质感也让影片变得更有灵气,也更加真实可感。

    有趣的是,如此具有张力的故事,在形式上仍然是一种“去戏剧化”的生活流的情节呈现。章明导演在这部影片里注入了他独特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并不依赖夸张戏谑的转折和变化,而是根植于现实生活,在经年累月的积累和感受中达到的一种对于人物性格的描摹和塑造。而它的终点是对于丑陋人性的嘲弄和批判,但是观众却很难对人物产生憎恶,剩下的只有无奈和叹惋。

    《新娘》(2009)

    在章明导演从影的这些年里,很多时候都需要依靠和政府或是官方部门合作,拍摄相应的“命题作文”或是主旋律电影,才能筹到自己下一部作品的资金。但即便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约束,导演仍然能在规定和压力之下,找到属于自己的个人表达。《郎在对门唱山歌》(2011)、《她们的名字叫红》(2012)、《9号女神》(2013)等其实就是这样的“命题作文”。

    《郎在对门唱山歌》相比之前的作品有着更加高度自觉的语言体系,手持跟拍长镜头充分地展示了古城环境的空间特质,同时也带出了整个故事所具备的年代感。古朴的石板小路、萦绕耳畔的山歌、还有古城人民生活的质朴纯粹,地方特色和文化展现尽收眼底。即便是前后两段稍显割裂的叙事,仍然难以掩盖住这种小城爱情故事的轻巧劲道。在这部片中,导演仍然保留着对于县城青年的遐想与思考,同时通过镜头的跟拍,巧妙地勾勒出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县城人际关系网。选择公务员子女还是选择音乐系老师?选择北京的打拼还是选择县城歌剧团的安逸。在理想面前,这些问题更像是一个个填空题困扰着女主角。而正如导演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感情的问题、现实的问题、未来的问题,这些都没有具体的答案。

    《郎在对门唱山歌》(2011)

    《她们的名字叫红》,导演再次将背景放到了他的老家巫山,通过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讲述了他和两个女孩之间发生的故事,并向观众们展现了他眼中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因为有巫山县人民政府的资金支持,这次的故事显得非常通俗且不乏幽默。仍然是两段式的结构,仍然有对于县城青年的爱恨纠缠,虽然后半段的平行剪辑失去了一丝地理空间的回味感,但西方的思维与东方的土壤相互碰撞闪烁出别样的火花,在人物的失意中又流露出无尽的诗意。

    《她们的名字叫红》(2012)

    这次的新作《冥王星时刻》从对社会的批判更多地转向导演对自己的批判。影片讲述了年轻导演王准,为了筹备他的新片《黑暗传》,带着他的几位剧组成员来到湖北的深山丛林里勘景采风,在那里虽然有向导的陪同,但他们还是迷了路。他们不知道这部电影能不能拍成,也不知道这趟路的终点在哪里,只有在旅途中经受着身心疲惫的多重考验。兜兜转转,他们将自己内心的迷茫无解和脆弱孤独暴露在这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在黑暗里面对自己的欲望,在一线光明中寻找生命的答案。

    这部影片所要探讨的,仍然是导演一直以来所关注的,人与人之间的欲望纠葛,以及情感的失语和勾连。在片中,剧组里的女学生与导演曾有过一段对话。学生问:“你为什么一定要拍《黑暗传》?”导演答道:“因为我一直处在黑暗中。”学生这时说:“我好像从来没有看懂过你的电影。看你的电影,总感觉很孤独。”

    章明借角色之口说出了长期以来埋藏在自己心里的感受。正如开头那段都市戏里,男女演员在一起时,房间电视上播放的是章明导演之前的作品《结果》。导演似乎是借王准的视角,反思自己这么多年的经历,对于艺术、人物状态和情感关系的理解。那种散漫的、混沌的、漂泊的思绪,其实是基于人物的心理状态自然发生的欲望情愫。

    开放的山林在这里反而成为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角色身处其中,那种对于接下来旅途的不可知性,人物之间的、人物与自然环境的、人物与自我内心的多方面的冲突,在导演看似漫不经心的镜头下,展现出更为丰富的自然性。

    《冥王星时刻》(2018)入围今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

    《冥王星时刻》在很多时候和《新娘》形成了一种跨越十年的文本呼应。曾美慧孜所饰演的生活在山区里的寡妇春苔,对来自城里的王准产生了难以言说的情愫,而在《新娘》里,老齐从乡下娶回的媳妇名字就叫春苔。片尾的葬礼上,导演王准终于听到了《黑暗传》——这首歌早在《新娘》的结尾时就已经出现了,当老齐和他的三个朋友来到年轻新娘的老家,葬礼上唱的就是这首歌。而且,《冥王星时刻》最开始的名字就是《黑暗传》,导演称这个想法在脑海中构思了十年,如果我们往前推十年,恰好是《新娘》这部片诞生的时候。这种做法还出现在导演的其他作品里,不同影片之间的相互呼应和回望,构建起一个庞大的梦境时空,彰显了独一无二的章明特质。

    影片的结尾处,一群人登上了一个小山丘,看到了遥远处的都市灯火,似乎是给所有人的黑暗处境指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但是他们能走下去吗?一切仍不得而知。这或许就是导演本人所要追求的——即便当一些概念被具体外化了之后,落脚点仍然是无形的情感传递,正如欲望,正如人性,正如死亡。在他的镜头下,生活可以是无聊的、无序的、无缘的,人物的关系也可以是说不清道不明、却又暗流涌动的。导演所追求的这种“无解之解”,或许就是他对于很多问题的答案吧。


    注:之前在看完《冥王星时刻》后曾写过一篇相关稿子发在“看电影看到死”公众号上,这次做了一些功课,在那篇文章的基础上保留了少量对于本片的观点,并大量丰富了自己对于章明过往作品的解读,扩充成了一篇人物稿,发布于“奇遇电影”。发表有修改,这篇是自己的原稿,现发上豆瓣和大家讨论。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 ) 章明导演亲自点赞:《冥王星时刻》前瞻局部拉片

    微博上导演为文章点赞

    今年6月,法国《电影手册》发表了对戛纳选片的评价,其中提到华语电影时:

    手册称,《江湖儿女》中赵涛旅程是对贾樟柯电影世界的一场盛大巡游;备受期待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则被批评为是一场做作的灾难——令人窒息憋闷的美术造型展览;相比之下,更加克制、通透和奇特的《冥王星时刻》则重新发现了章明这位贾樟柯同时代电影人。(以上段落引自深焦)

    贾樟柯的《江湖儿女》鱼丽也发起了点映场。我认为《江湖儿女》反应了贾樟柯导演较之以往更层次的“影像理论”探索,虽然在粘合形式与内容时有些想法/观念并没有做得不露痕迹,以至于影片前后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割裂感。但是必须赞赏贾樟柯导演在《江湖儿女》里做的多层次的巡礼式——“抽象进入式”尝试,这实际上是非常宏大的结构,而且也独具创新性,不难看出贾樟柯的野心。这让观众在赵涛的带领下,以巴舍拉的时间体验模式(“此刻”是在“前经验”和“后经验”共同作用下的“永恒时刻”)逐渐进入贾樟柯自己创立的影像宇宙。所以《手册》评价是“一场盛大巡礼”合情合理。

    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虽然手册评价不高,但是对于我来说也是非常期待。有趣的是鱼丽两年前的第一场活动就是毕赣的《路边野餐》,当时毕赣还与鱼丽观众进行了简单的微信沟通,令我们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带着一股蛮劲的“才华形导演”刮目相看。虽然影片质感一般,但是调性足够,同时个人觉得最有趣的是毕赣对“影像时间”的理解,他以自己的技巧(或许是得益于对塔可夫斯基的理解),在较短篇幅的影像里制造了:“过往时间” ,“现时时间”和“期待/幻想时间”的多层次影像,并且出乎意料的粘合在同一个线性空间里,才华侧漏。

    那么,章明导演!不夸张的说,国产影像个人前三:费穆《小城之春》;贾樟柯《三峡好人》;章明《巫山云雨》,对章明的喜爱可见一斑。

    前面对贾樟柯和毕赣的评价里都提到了“影像时间”,以时间的角度,个人强推章明!如果说毕赣以自己的才华建立了影像的诗意,但由于经验的欠缺导致影像质感有些混乱;如果说贾樟柯囿于自己的影像理论,以至于自然天性的才华部分被掩盖(《小武》没有这个问题); 那么章明导演就是才华与经验的结合体,以这个角度来说,章明是个人翘楚。六年前看的《巫山云雨》,至今还记得他在处理时间段落的出色手法:以“期待时间”先行,“现时时间”与“期待时间”的交叉剪辑,运动与静止的节奏碰撞,配合声音与手持摄影机建立的影像迷蒙感,影像达到了一种非常难得一见的诗意情境。这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太妙了!这是令人大开眼见的诗意!类似于马拉美开创的象征主义在影像里的表达,而由于马拉美的文字还会追加一个文本转化成影像的过程,章明的“直接影像”导致的诗意直接具备了赤裸的影像魅力。这是私人最爱的华语电影时刻之一!

    也许今年话语电影能跟章明抗衡的只看娄烨了吧。


    下面开始进入拉片正题:前瞻《冥王星时刻》——局部拉片

    章明建立诗意的技巧在我看来类似于帕索里尼对诗意的理解,也即“自由间接引语”的建立。

    下面通过对豆瓣发布的《冥王星时刻》的局部影像片段,我试图前瞻解析,来一窥章明行云流水的导演手法中蕴藏的技巧。

    “冥王星时刻”指处于半明半暗的时刻,我想这能表现电影主人公的心境,甚至影片里主要人物他们每个人都会某种程度处在这种晦暗、进退失据的时刻。”——章明
    冥王星时刻 片段(视频)

    不难发现,影片宣发在给影片定海报的时候,在海报上都保留了黑白与色彩的块面区分,直接对应了导演所提及的“半明半暗时刻”。

    而这个“半明半暗时刻”,至少对于短片来说,至少呈现了三种指向层次:

    其一,影片内容里出现了个人目击“野人”的指涉,但是这种指涉实际上在影像里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也就是摄影机并没有通过影像画面性“见证”野人的存在,于是人们在慌忙之中都去取摄影机,试图通过机械影像去见证野人的“生存证据”。

    对于“生存证据”,常来鱼丽的观众应该了解,我们通过对《没有图像的西吉斯蒙》的解构主义及后现代解读,提及了索绪尔的语言学结构里的“指示符号”和“象似符号”,其中“象似符号”里有个“生存证据”。也就是在现代,只有影像能证明物体的存在。那么短片在这里,实际上呈现了第一个层次的明暗时刻:即可见与不可见(被影像记录与不被记录),即:存在与否的质疑。短片甚至在第二天对“大便”的错位从属关系来消解“话语权力”,以此来加强影像的“生存证据”的权利——影像是自带权利的。在影像空间里,乃至在现代,影像权力(被拍摄——机械记录)远大于个人经验(目击者的经验)。

    其二,对于海报本身的这种黑白与色彩关系,在后现代哲学里把这两种数字抽象技巧区分了抽象层次,也即对于数码影像来说,黑白影像的抽象层次更接近现实,而色彩因为经过了更多的色彩编码,于是离现实反而更远,于是抽象的层次要更深。

    那么这里结合影片片段,实际上为影像呈现了第二层次的“明暗时刻”,即抽象层次的区分(现实与幻想的区分)。

    影片内容简介:

    导演王准(王学兵饰)一行四人来到湖北深山采风,为拍摄一部关于当地丧歌《黑暗传》的剧情电影做前期的勘景和素材搜集。《黑暗传》是葬礼上传唱的古老丧歌,描述天地起源和人类发端。此民俗至今在中国西南深山罕有地保留,也因此《黑暗传》成为一种“活态史诗”。章明导演对此表示,“故事里的主人公陷入困境,就像身处黑暗混沌找不到答案的古人。不幸的是,他们已经缺乏古人的力量,甚至与山里人相比,亦显得贫乏黯然。电影试图呈现的,是他们逃脱灰暗命运的行动和想象:这本身亦如灰暗中的摸索。”

    影片内容显然涉及了生与死,涉及了“野人”与“文明人”。不难看出,对于森林这种自然空间来说,森林环境对于“野人”来说是“环境”,野人属于森林;而城市里来的被城市文明滋养的文明人,森林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是“外在的物体”,文明人不属于森林。这种空间关系的辩证,也便引出了人物主体(摄制组)在森林空间内的困境。

    而《黑暗传》呢,它就像灵媒,是介于明与暗之间的,介于可见与不可见之间,这是一种中间质。那么这里通过影片片段的镜头语言,影片里也呈现了这种角色属性的“中间质”——也即易平扮演的“老罗”。

    值得一提的是,易平与王学兵之类的专业演员不同,他是素人演员,也即,以角色真实属性来说,对于电影,他的人物本身也是一种抽象影像与真实的“中间质”。

    其三,承接上面所提及的“中间质”,观看短片不难看出角色服饰引出的人物场域的区分,老罗的服饰显然是最显眼的(其中目击野人的人物的服饰也很显眼),导演以一种色彩关系(及调度)来区分了这个群体。群体显然被分成了两部分,也即:真正的“文明人”(素色服饰) vs 对“野人”有极大热情的老罗及野人的目击者(鲜艳服饰)。这是第三层次的“明暗时刻”。

    之前提到了色彩的抽象层次大于黑白,那么很显然,身着鲜艳色彩服饰的两个角色更象征性接近抽象的“野人”。(被质疑存在与否的前提下)

    接下来开始正式拉片:

    镜头:1-1

    镜头:1-2

    短片第一个十几秒的长镜头,是长焦镜头呈现的导演(王学兵扮演)与女同事在卿卿我我,这是一个穿越树枝的偷窥镜头,远景里出现了小木屋的虚焦(代表这是一个空间内的空间)。看到这里,我们会疑惑这到底是谁的视角?接着两个人物相继发现了偷窥视角的所有者,人物开始面相摄影机。

    长镜头具有邀请观众与角色共同在场/经历的属性,也即共同经历影像时间——影像时间与现实时间的重合,这是一种沉浸邀请。沉浸之后的反身:与角色一起偷窥的观众突然被发现,这是影像的原始权力的反身。

    这里要格外注意的是,两个角色在发现偷窥者的同时,角色也发现了观众。这种发现,实际上只直接穿透到影像之外的。那么这个镜头,实际上已经为短片建立了“反身性”,因为这是“导演和演员”共同看到了观众.

    镜头:2

    反景镜头,拍摄偷窥者,也即角色老罗,第2个镜头与第1个镜头有很大差别。首先是镜头虽然依旧是长焦镜头(长焦将人物突到前景),但是人物显然更贴近画面“物质性介质”,加上人物依旧是直视摄影机,而这个镜头因为顺接上个镜头(沉浸邀请)——表面的蒙太奇前进式结构,加上短切,在观影感受上,第二个镜头在第一个镜头的基础上具备更大的威力。同时观众被更直接的发现了。

    其次,色彩的对比也开始建立了,也即偷窥者老罗的服饰是更具抽象化的明亮色,而被偷窥者的服饰接近灰暗,那么,影像开始分出阵营。

    再者,正反打的反景镜头实际上呈现了一个四方空间,也即镜头的转换直接驳斥了戏剧的三面墙空间,森林环境空间直接被封闭了,那么人物的处境也变得更微妙。

    镜头:3

    接着镜头进入室内,睡觉的两个人被目击野人的同事的惊呼声惊醒了。那么声音是来自室外的,也即通过音桥的作用,影片开始把室内和室外空间联系到了一起,上两个正反景镜头建立的室外森林封闭四方空间显然就与这个室内空间产生了关联,而且室内空间并没有呈现正反景镜头,也就是说,这个室内空间显然是在第一个和第二个镜头呈现的封闭空间内的(放大危机)。那么,野人的出现产生的危机感就直接延续到了室内。于是同事被惊醒的动机就成立了。

    镜头:4-1

    镜头:4-2

    镜头紧接着切到外景向内景的镜位,最先起反应的老罗和野人的目击者,两人相继冲进小木屋。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行为直接把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通过行为联系到了一起(区别于上个镜头的音桥),这次是上一个音桥的加强,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直接被运动联系性加强,空间的从属位置也显露无疑。

    那么我们在接下来的镜头里会发现,老罗也好,目击者也好,都是穿着鲜艳的衣服的,而他们在这个镜头中也包揽了相对剧烈的运动(色彩反差彰显运动)。

    而从运动关系上讲,老罗显然是主动的,目击者是被动的,那么影像里人物的运动层次关系便渐渐建立了。

    导演及同事(象征性)处于中景。

    镜头:5

    镜头:6-1

    镜头:6-2

    影像继续加强老罗的地位(运动与色彩共同建立),在拿到相机后(前面提及的“存在证据”的见证设备),老罗迅速冲出室内空间,往摄影机前跑(强烈色彩对比下的纵深运动凸显运动感)。

    接着女同事也取上摄影机(运动影像的记录设备,更深层次的“存在确认”)跟着老罗往外跑。

    镜头:7

    接着切到室内,编剧(角色)的反应,这是被惊吓后的第一次正面质疑,编剧显然会怀疑目击者的眼睛,怀疑野人的存在。

    这也是对前面两人取机械摄影设备去记录(见证)的加强,也就是没有被影像记录的客体,“存在证据”也是不被确定的,于是大家都会怀疑,这里编剧更是正面斥责。

    同时这个镜头所体现的时间关系也不能省略,因为被惊醒的编剧的惊醒过程并没有落到实处,这样的斥责就让编剧的情绪落到实处了。

    镜头:8

    导演被(象征性)留在中景。中景对于导演来说是一个象征性位置,通过中景区分出前景和后景,借着导演的影像创作者位置,显然区分了被创造的影像世界 和 现实世界(观众世界)。

    也就是说,影像里的出现的导演角色的角色属性往往是自带反身性的。

    镜头:9(开始第二时间段),-1

    镜头:10,-2

    镜头:11,-3

    镜头:12,-4

    镜头:13(音桥),-5

    镜头:14,-6

    镜头:15,-7

    接下来是一组正反打镜头,注意影像呈现的空间关系,首先这里延续了第1个和第2个镜头的正反景关系,依旧呈现了四面封闭空间。其次,影像以这种正反打镜头再次确立了穿橙色衣服的老罗的位置,显然他的坐标性是与其他摄制组同事对立的,他一个人被调度孤零零设置在了群体的反面。于是这个角色对于影像的特殊性就建立了。接下来的镜头调度更是直接以老罗为轴心。

    而老罗位置所在的空间与小屋空间周围聚集的同事(视觉上,以上-2和-4镜头呈现了两组全景)声音上粘合是通过-5镜头的音桥来建立的。老罗说:发现了野人的粪便。而画面并没有给讲话的人,是给了小屋空间周围角色的反应(于是空间继续被声音粘合)。

    那么,音桥第二次出现,与第一次出现的相似点呢?显然都是对野人存在的确认。毋庸置疑,以老罗的行为来说,他显然是最渴望见证野人存在与否的人,甚至超过直接的目击者。

    而他也继续用相机来见证野人存在的证据——“粪便”,来加强前面提到的母题。

    最后,影像以粪便的归属的闹剧来表明群众的立场,通过嬉笑再一次否认野人的存在。反景镜头里微愠的老罗被单独孤立起来,影像在暗示老罗的立场的与其他同事的不同的同时,也通过一组蒙太奇前进与后退的景别变化关系消融了这场对野人存在与否的怀疑。

    镜头:16-1(第三段时间)

    镜头:16-2

    镜头:16-3

    镜头:16-4

    接着影像进入第三个时间,一行人在经过野人的闹剧后,开始继续跋涉。经过前面两个时间线的调度设定,显然老罗的坐标性被绝对性加强了,于是老罗开始承担调度的“轴心”了。接下来这些镜头都是非常有趣的以老罗的角色坐标性和服装色彩性为轴心的镜头。而片段的真正闪光点也产生了!

    这是一个长镜头,很显然,首先身着橙色衣服的老罗走向画面纵深,接着所有人都跟着他往纵深走。这里观众很明显能看出导演的险恶用心,也即在设定野人存在与否的封闭的,不安定的空间的同时,人物依旧被某种动力控制,继续往危险的封闭的空间走,这样显然人物的处境就更加微妙了。

    而这个镜头里,老罗显然成了绝对的轴心。其他同事仿佛是围绕着老罗旋转的(老罗就像一个恒星,同事类似于行星,这也暗示了老罗立场的坚定——这里我有个大胆的猜想,我认为老罗就是象征性的冥王星,也就是他的坐标性是等同于《黑暗传》的,也就是他是中间质的象征):首先是老罗走在最前面引导同事往纵深运动,接着老罗因为要系鞋带停止了纵深运动,人物却依着惯性继续往纵深行走。于是老罗成了前景与后景的界限,也就是前面的不安定的封闭的空间被老罗庞大的身躯(橙色)给堵住了。而老罗的位置也成了界定真实空间与虚构空间的界限。导演的险恶用心可见一斑。

    接着象征性的导演和编剧开始聊剧本(剧本天生带着虚构特质——抽象),这个时刻,影像开始建立声音纵深,老罗的喘气声音开始出现在声音场域的前景,而导演和编剧的聊天开始出现在声音场域的纵深处。微息的放大,再一次确认了老罗所处的决定性地位。而其他摄制组的同事的处境的危机再一次被加强。

    为什么说这是"危机空间”呢?

    因为,从这一刻开始,影像的视角忽然变成“他者”了!也就是,前面虽然在区分立场,但是摄影机的位置都给予了影像内的人物主体,也就是摄影机是人物的视线顺接。而从这一刻开始,摄影机位显然已经不属于任何影像内部的人物(主体)了!也就是“他者”忽然出现了!

    这个他者的认定也显得层次丰富。首先,视角可以是赋予观众的,观众已经被被迫邀请进入更内部的森林空间了,于是观众将和角色一起承担风险。这里对观众的邀请实际上就建立了帕索里尼认同的诗意电影逻辑,也即“自由间接引语”的形成。也就是说,摄影机的自主性显然是强迫观众去看了,与其说摄影机是代表观众的,不如说观众是被迫被摄影机控制的。那么摄影机显然代表的是影像书写者的立场。也即是,摄影机的自主意识(看起来)觉醒了,那么,帕索里尼界定的诗意影像成立了。导演的险恶用心也加强了!

    其次,既然是他者视点,那为什么不能是野人的呢?为什么不是危机的视点呢?或者为什么不是陌生环境的视点呢?也正是因为视角的开放,人物群体的危机感变得更强烈了!

    镜头:17

    镜头:18

    镜头:19

    最后,影像继续正反打,这是几个轴线对称的正反景镜头,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角色们被封闭到纵深空间的同时,摄影机的角度开始切换了,之前是从外部往内部看,接下来变成了内部往外部看。

    那么,随着摄影机机位的变化,朋友们,观众所在的坐标一瞬间被置入了危险空间。也即是,前面确立的纵深处的空间是危险的,而这种正反景的切换,忽然观众位置变成了(被置换入)危机空间的内部(前面界定的纵深处)!

    那么,通过这个短片,导演的影像技巧便显露无疑了!!!

     3 ) 中国最具神秘气质的导演,非他莫属

    在中国大陆第六代导演中,章明似乎是一个“异类”,他的影片气质神秘、低调,正如同他本人那样,似乎一直以来都被电影市场和媒体观众所遗忘。但与此同时,他无疑是中国电影不可或缺的一个存在。

    章明导演在平遥电影展

    暌违五年,章明带着他的新片《冥王星时刻》重新回到观众们的视野中。难得的是,影片成功入围了今年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双周”单元。不同于戛纳主竞赛的嫡系操作,导演双周则一直是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它的先锋性和创新性也使其备受赞誉,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而严格的标准。

    事实上,这正是章明导演异于主流之处,同时也是他游离于整个第六代创作思潮的特点所在。他并不热衷于聚焦宏大的历史社会议题,也无意于将镜头对准边缘化群体。

    他所关注的,往往是每个平凡的普通人最为日常的生活片段,以及个体情感在彼此相处过程中,摩擦出的难以言说的欲望纠缠与暧昧情绪。

    在《冥王星时刻》里,导演又一次以他那深沉而神秘的手笔,展现出极具东方主义色彩的自然景观,而这种刻画在他的作品里似乎是一以贯之的。

    从早期的《巫山云雨》《秘语十七小时》《结果》,再到最新的这部《冥王星时刻》,无论是水雾氤氲的三峡风貌,还是人迹罕至的海边乡镇,导演镜头下所展现的地理景观几乎都带上了独属于他自己的烙印。而这种远离都市的创作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导演镜头下的人物塑造,充满了潮湿、朦胧、欲言又止的孤独和漂流之感。

    《巫山云雨》

    《秘语十七小时》

    影片《冥王星时刻》主要讲述了年轻导演王准,为了筹备他的新片《黑暗传》,来到湖北的深山密林勘景采风,随行的分别是他的制片人、年轻的男演员,以及电影学院的女学生。然而,尽管有向导老罗的陪同,但最终他们还是在深山里迷了路。

    王学兵饰演王准导演

    他们不知道这部电影能不能拍成,也不知道这趟路的终点在哪里,却在旅途中经受了身体和心理的多重考验。兜兜转转,他们将自己内心的迷茫与脆弱,暴露在这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在黑暗里,他们面对着自己的欲望,在一线光明中,寻找着生命的答案。

    在这部影片中,很难说章明导演是否将自己多年以来的困惑,投射在了饰演导演的男主身上;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部影片所要探讨的,仍然是导演一直以来所关注的,人与人之间的欲望纠葛,以及情感的失语和勾连。

    影片中,女学生与导演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学生问:“你为什么一定要拍《黑暗传》?”导演回答:“因为我一直处在黑暗中。”学生接着说:“我好像从来没有看懂过你的电影;看你的电影,总感觉很孤独。”

    或许,这是章明借角色之口道出了长期以来埋藏在自己心里的感受。正如他的电影并非以故事性著称,情节上也经常会有难以解释的事件或桥段。而这种对于戏剧冲突的弱化,却反而加强了人物关系的连接,一切的一切都是依托于现实和自然。他所要传递的,是角色的精神状态,那种溢出于情节线索之外的,人物的游离和情绪的自发呈现。

    其实在章明导演的早期作品中,这种独特的作者性就已经有所体现了。那种散漫、混沌、漂泊的思绪,基于人物的心理状态,经常会让观众感到摸不着头绪。然而镜头下暗含的,却是波涛汹涌的欲望纠葛。

    在《冥王星时刻》中,导演在片头和片尾分别安排了一场上海都市戏和山村葬礼戏。开头的上海都市与之后的山野旅途,在风格上会显得有些断裂,但很难说这是否就是角色睡着时做的梦。而结尾那场葬礼,又让这趟“寻找《黑暗传》”的旅途有了一个看似结束的终点,然而几段人物关系是否也自然而然地迎来了一个终点,导演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开放的山林在这里反而成为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角色身处其中,那种对接下来旅途的不可知性,人物之间的、人物与自然环境的、人物与自我内心的多方面的冲突,在导演看似漫不经心的镜头下,往往展现出更深层的情绪张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开头那段都市戏,男女演员在一起时,房间电视上播放的是章明早前的作品《结果》。在如今各种“导演宇宙”都已经被提烂的情况下,章明导演通过这种方式,让过去的自己和现在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的勾连,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做法。再联想到片中导演借角色之口发出的疑问,这种主观情感投射便更为显著了。

    电影《结果》

    其实,早在《秘语十七小时》里,他就让角色们回归到曾经《巫山云雨》中的那座巫山,来了一次新人的“故地重游”。而在《冥王星时刻》中的处理,大概也是导演本人对于影片结构的一种遥相呼应吧。而《结果》中的前后两段,与《冥王星时刻》中都市和山林的场景切换,在风格上其实也是一脉相承的。

    讨论章明,很难不将他与韩国导演洪常秀进行比较,两个人的电影都充满了强烈的个人特点,并且都热衷于描绘男女两性在面对感情、欲望、生活时所呈现的种种反应。对话场景是尴尬的、自由的,又是轻松的、充满生活化的。

    就是在这些不经意间,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语言的交换和时间的流淌,达到某种细腻而自然的统一展示。

    韩国导演洪尚秀

    同时,在章明导演的影片中,也不乏对于符号化元素的展现。水,一直都是导演善用的一大元素。水象征欲望,也预示着张力。因此,在章明的影片中经常能看到下雨的场景,因为只有在雨中,人物的内心状态才会展现得更为淋漓尽致,那种无处安放的欲望以及敏感脆弱的内心,也能够更为清晰地凸显出来。

    此外,民俗化的内容呈现、乡野城镇的风貌展示、自然神秘的空间景观,这些都是导演一直以来所描绘的主题。

    影片结尾处,当一群人登上一个小山丘,看到了遥远处的都市灯火,似乎是给所有人的黑暗处境指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但是他们能走下去吗?一切仍不得而知。

    这或许便是导演本人所要追求的——即便当一些概念被具体外化了之后,落脚点仍然是无形的情感传递,正如欲望,正如死亡。在他的镜头下,生活或许是无聊的、无序的、无缘的,人物关系也可能说不清道不明。但导演所追求的正是这种“无解之解”,也是他对很多问题的答案。

    章 明 导 演 独 家 专 访

    采 访 | 陆 支 羽

    看死君:章明导演好,您这部电影为何会采用《冥王星时刻》这个片名?有何寓意?

    章明:我也不知道我怎么想到这个名字的,可能跟我那段时间的混乱性有关,我就觉得当时那个心情,搞不清楚未来是光亮还是黑暗。那段时间我特别低落,也没有电影可拍。当时《黑暗传》这个片名被否定之后,我就要另外再想一个名字。

    所以,《冥王星时刻》这个片名,正如我当时的心情,那个时刻就是冥王星时刻,其实是这样来的。但是后来,我在电影里面有一些视觉化的呈现,比如说他们在抵达葬礼的时候,也刚好是那个时刻,就是鉴于黑暗和光明之间的那个时刻。还有他们在山顶上看见城市灯火的时刻,同样也是一个冥王星时刻。

    其实我本来是想,整个电影都做成看不见是白天还是黑夜的感觉,就是鉴于明暗之间。但是后来又发现,那样做的话要很长的周期。因为你每天只能在两个时间段拍,要么是“天亮了,但太阳还没出来”,要么是“太阳落山了,天还没黑”,只有这两个时间,要不最多就只能在阴天拍。

    这样的话,每天可利用的时间就很少,周期会变得无限地长,可能会需要一百天,但是我们的资金,我们的周期不允许。而且摄影灯光,觉得他们这样做也很难。所以这还是比较现实的事情,没法按我想的那么极端的方式呈现。

    看死君:从当年的《巫山云雨》到如今的《冥王星时刻》,您的电影作品总是有一种神秘的气质,而且这次还以寻找神秘的《黑暗传》为线索。这么多年来,您是如何维持这种创作风格的稳定性?

    章明:这其实是别人总结,我自己没有这么自觉,绝对没有这种主观性,说我要保持一个什么样的风格。我觉得还是我这个人自己流露出来的东西,我没有去理性地总结这个事情,都是人家的说法。但这样说可能也没错,我也不觉得它是褒义或者贬义,我觉得它是中性的。说你的电影有神秘性,也不一定是好事情,但肯定不是坏事情。

    看死君:《冥王星时刻》是你距今投资最大的一部,跟以往的创作相比有何不同?

    章明:剧组大了,周期也要长些,钱就多在这些地方。而且转场多了,其实也更为艰苦。因为人一多,你操心的事情就多了,互相之间的问题、矛盾很多,你要去协调。你作为导演要去管这些事情,而这都会影响你的创作状态。

    尤其是,比如说我们录音部门有个助理,他的兴趣是拣石头,而且他还不愿意加班,每天按八小时,你时间过一小时,他就不愿意干。那就很麻烦,他马上拣石头去了,去拣那些奇怪的石头,然后快递回去。他干工作就没那么有劲,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我们经常会临时改计划,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说葬礼,突然听说某个地方有葬礼,我们就得赶快去拍那个葬礼。就是影片中的那个葬礼,它其实是真实的,并不是我们组织的,而是真正的一个葬礼,我们跟家属打好招呼,然后就把演员放进去。这就必须赶着别人的时间来拍。但最后那个唱《黑暗传》的葬礼是我们自己组织的,拍了两三天。

    看死君:您的《冥王星时刻》入围了今年戛纳的导演双周单元。相比以往参加国际电影节,这次感受有何不同?对当下看似更多元、却也更少涌现佳作的艺术电影市场怎么看?

    章明:就是资本的介入比过去更强烈了,大家想要的更多。人一旦受到诱惑,就很难自主的,这其实是很正常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比如说给我一个亿要拍东西,我能不能抗拒这种诱惑,我觉得我很怀疑自己。

    当然,这还要看具体的条件,我基本上还是有一个创作的自由度。我个人特别厌恶,比如说制片方,所有的东西他都给弄好。他可能是出于好心,但我觉得这是违反创作规律的。就像我曾经想拍一个电视剧,找我合同一签,剧本也给写好了,但拍了十天我就撤了,因为他把我的人全部都开除了。摄影、美术、灯光,本来都是我自己找的长期合作的人,我自己信任的人,全部开除,都换成了他们的人。那我觉得,这种事情我绝对没法干了,那我就撤。

    看死君:影史上有不少导演以创作困境为题材拍过电影,比如费里尼的《八部半》、科恩兄弟的《巴顿芬克》等。对您而言,《冥王星时刻》中的创作困境,跟您自身的导演生涯有没有什么样的联系?

    章明:拍这部电影时,我并没有想到《八部半》这些电影,但是我拍完之后,剪辑的时候,我倒是想起科波拉导演的《现代启示录》了。同样是一个小队,他们是沿江而上,我们是沿山路而上,我觉得某种意义上或许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现代启示录》是在战争过程中沿江而上,最终回到非常原始的部落。

    而我这个也是最原始的,因为是走到底了嘛,再走下去已经没有路了,因为最终又回到了城市。这就是我剪片子的时候的想法,想起来跟《现代启示录》倒是有点相似,尤其是整个回溯的过程,有相似之处。但最终呈现出来的还是完全不一样的电影,他们是完成一个任务,我这个可能是在找一个解脱之路。

    看死君:为什么会选择王学兵来饰演男主角?他的导演身份似乎与每个角色都有一定的暧昧,能具体聊聊吗?

    章明:那会儿,我找了一圈45到50岁这个年龄段的男演员,我发现很难找,就是我想象的那种具有所谓导演气质的男演员,还是太少。最后我发现,王学兵相对来讲比较适合这个角色,尽管跟我最初的设想还是有距离,但他在表演上都尽可能地都在往这个角色身上靠,包括他的状态,说话的语气,还有他的发型。我也并不会强制性地非要按照自己原来的思想,所以还是按照演员的情况来。

    至于说,他与每个角色之间的那种若即若离,与其说是暧昧关系,不如说是那种“不能完成的关系”,也注定没有办法完成的关系。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暧昧,这没有问题。我个人更倾向于说它是一种不可完成的关系。

    非常典型的,就是他跟那个村妇,他们之间便是不可能完成的关系。虽然我们都能够理解,他们两个人心里在想什么,但显然他们是不在一个空间里面的,只是刚好有了那个机会,让他们交集在一起。然后男主角想进入她的空间,便夜宿在她家。村妇第二天醒来想进入他的空间,就又跑过去。但是实际上,这终究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实际上,我很多电影,都是在讲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看死君:您曾说“拍什么电影,都是一个妥协的过程”,这次的《冥王星时刻》您争取了多少,又妥协了多少,有留下什么样的遗憾吗?

    章明:这个数据很难量化,比如说我自己希望未来也许会有个更长的版本。也许会比目前这个差不多要长四五十分钟。那样能更完整、更充分些。

    看死君:影片中有场戏,女摄影师拿着摄影机对着王学兵转一圈说,我的电影拍完了。然后王学兵回应他,你可以当导演了。为何设置这样一场戏?

    章明:其实他们是互相在调侃,互相在防备,或者互相在试探。因为想要越过那种不可能的界限,就是很困难。

    本来我是想,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冥王星时刻,每个人都有灰暗的那一面,拿不到台面上来说的那一面,或者不好意思公开说出来的那一面,互相都在试探。对不对,你可以发现他们两个人有前世,他们又不好意思打破这个界限,每个人的关系都是这样的。就是她跟那个导演的关系,导演跟那个小女孩的关系,然后女制片人跟她的男演员之间的关系,都是这样的。

    看死君:为何选择刘丹饰演的女主角?她这个制片人角色需要多方协调很多事情,但在这趟采风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章明:刘丹是因为,我看过她以前演的很多电影,我觉得她演戏很不错。我觉得在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的女生里面,我比较认可的那种感觉还比较少见,但她的形象各方面我觉得也挺适合演这个角色。

    她让我觉得,很像那么回事情。我特别在乎电影在这些细节上的真实性,就是这个人物的装束,发型,以及所有的那些细节。我希望观众能信服,就是很相信这个事情,我比较在乎这个东西。很多电影我看不下去,是因为我一看就觉得不可信,让我看不下去。因为那些细节让我难以入戏。所以我对自己是这么要求,就是审美洁癖。

    看死君:影片中有一场戏让我印象很深,就是王学兵跟摄像师两人在对谈时,然后突然下起了雨,好像有一种梦境感,随即雨又停了。

    章明:那是即兴的。因为那场戏我们拍了好几次,有一次是因为突然出大太阳,光线又不行了,就换到另外一个时间段去拍。拍的时候,突然下雨了,那我就想,或许可以变成有点超越的场景。我觉得在某一刻,这就是电影的表情,它就是那样的一个状态,一个电影化的表现。

    看死君:女演员曾美慧孜今年凭借《三个丈夫》提名金马奖影后,正好她也在《冥王星时刻》中有参演,而且这个角色很有意思。为何会设计这样一条略带情欲气息的副线?她身上有什么样的特质吸引你?

    章明:最初的想法,就是他会遇到这么个人,遇到一个在深山里面的村妇,这是最初设想,对方究竟会干什么,其实我都没有想好,到拍的时候,都没有真正想好。但是最终变成那个样子,也有些偶然因素。比如那盆洗脚水,是因为当时道具不小心搞翻了,我就有了一点灵感,我说干脆就这样拍,让水会滴下来。这个不是事先设想好的。

    那天晚上,本来可以12点前收工,因为这么一改变,就变成了第二天早上才收工。就是搞了一通宵,虽然我比较反对拍通宵。但是那个时候没办法,就拍了一个通宵把那场戏拍完了。

    然后还有一个通宵是在山上小木屋,那个我一直拍的不满意,后来我觉得那场戏要重拍,就是那个采药人老夏和王学兵聊天的戏,我就让他们重新说,让他们即兴说,只是给他规定了一个范围,于是他就谈怎么认识他老婆的。最后拍出来的效果还蛮好,这也是即兴的灵感。

    看死君:影片中有大量的雨景。下雨的戏是怎么拍的?

    章明:都是消防车上去的,特别困难。那个消防车总是下了两分钟的雨就没有了,又要去很远的地方蓄水,那个地方又不能调头,我们就专门挖了一个坑,让消防车再调头回去。消防车也很笨重,开回去,等半天,再来下雨。不过,很多下雨的戏我都剪掉了,现在保留的很少了,但其实我拍了很多下雨的戏。

    看死君:影片结尾落点于山林下的一片城镇灯火,有车水马龙声,为何选择以此作为结尾?

    章明:原来上海部分是在最后的,在目前的这个结尾以后,就是上海的片场,但是现在上海剪短以后,就放到前面去了,那一场就变成结尾了。这样的结尾让大家看起来有点希望。如果上海放到后面会变得特别绝望,其实我自己倒是想拍一个绝望的电影。

    看死君:影片中提到的野人,可能会有影迷想到《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当时这个设定,是因为跟神农架这个地区的野人传说有关系吗?

    章明:神农架这个地方,包括我们老家,跟神农架是交界的嘛,一直都有红毛野人的传说,我们小的时候,一直在听,大人吓唬你的事情,都会讲这个事情,说你要怕红人,你晚上睡觉的时候,两个竹铜戴在手上,红人过来拉你,它就主动拉掉,它就抓不住你,因为小时候就听这个传说,就是后来神农架一直把野人当成他旅游的卖点,就是一直他的传统。说那个东西很自然,就是这样的。

    看死君:您后续还有什么新片计划?会和哪些演员合作?

    章明:我马上年底之前准备拍《热汤》。故事主要发生在上海一带,主要在上海,就是拍一个写实的电影。这个项目算是我和华东师大联合发起的一个项目。

    按电影局的立项分类是都市情感类,演员现在在找,还没有敲定,但依然是一个低成本的电影,所以不会有什么大的明星进来。有四对男女,但主要的一对,男的是搞人工智能的,就是一个很当下的事情。但最初剧本没通过,后来完全重新写,现在终于审查立项通过了。

    作者| 无念;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采访| 陆支羽;编辑| 骑屋顶少年

     4 ) 我们的冥王星时代

    看完了很舒服,不堵。写什么呢?憋了两天。下午监考反刍了下电影情节,原本淹没的情绪被监考的无聊硬生生逼出来了。 这是一部不像电影的电影,连导演章明都说只是根据自己在神农架与巫山的一次采风经历拍摄的。这类题材就如王学兵所饰演的王准所拍的一样,属于艺术片中的小众电影,不敢贬谑,最近这种小众电影火的很,毕赣就是例子。 内容很简单,情节不复杂,演员里面就认识一个王学兵,中年男人发福了,油腻的很。从高峰聂远王学兵那次打群架后,就没见过他,高峰最近又进去了,聂远拍个《延禧攻略》算是翻了身,王学兵主要是吸毒的问题。其他演员都不熟,一开始露脸露屁股的演员好像是一脱成名的干露露,很适合她,里面演度春的挺有气质,挺像江疏影,仔细瞧,不是。总体来说,可看,心静的时候可以看,但未必愿意看,看了也未必看的懂。 冥王星离地球很远,发出的光很微弱,最亮的时候就像我们黎明天刚蒙蒙亮的样子。度春对导演感兴趣,打开机器围着王准转了一圈,老罗说,你拍的这大家看不懂噻。度春说,对,就是要让大家看不懂,导演拍的大家也看不懂。嗯,这电影确实不好懂,只能神会,神神叨叨的领会。每个人都像那颗冥王星,王准对“黑暗传”的采风,对剧本的纠结;丁制片对资金的筹集,电影拍摄前途的未知;小白对角色的渴望,从对导演转向制片的殷勤;度春对孤独的认知,对野人一天一夜的独自探寻,他们都在寻找出路。唯有老罗是清醒的,渴了喝水,饿了吃饭,谎话连篇还能骗的大家团团转,没办法噻,大家都在想自己何时能发光,往前走和回头路都要耗费一样的时间,那就往前走嘛,最起码往前走是新鲜的,有希望。 人人都像冥王星,这是一个冥王星的时代,但我更想去月球的背面,那里很黑很暗很孤独看不到光,但是那里更安静、干净、那是一片完全宁静的地区,那里能捕捉到宇宙深处的微弱电磁信号,更能捕捉到波动的人心。

     5 ) 院线团 | 在潮湿密林中,坠入「冥王星时刻」

    1996年,《巫山云雨》在第一届釜山电影节上映并荣获新浪潮奖。二十二年后的今天,以「重回巫山」为注脚,《冥王星时刻》以仅0.1%的排片比例上映。这是章明的作品第一次登陆商业院线。这部「语焉不详」的作品注定没有办法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成功,但却同样值得你去发掘另一种电影的可能性。

    本期风影院线,我们邀请到15位影迷,一起来聊聊这部《冥王星时刻》。评分从3.5到10分不等,从这种两极分化中似乎足以见得这部作者风格浓郁的作品中蕴藏着的丰富性。


    综合评分:6.9

    迦南

    10分

    看得舒服是最重要的,想了想很久没给五星了,那就给它五星吧。忽明忽暗的焰火,神秘一如遥远的冥王星,无影无形无脸面,是平静镜头下暗潮涌动的情感,是永远不会出现在镜头中的野人,曾美慧孜就是电影之中触不可及的冥王星。

    把噗

    8.0分

    大陆可没有更厉害的导演了。

    冰山的阴影

    8.0分

    (其实是7.9)导演本应洞悉观众看不到的东西,然而导演盲了。不止导演盲了,所有被文明社会的生活模式所蒙蔽的角色都盲了,因此他们向往野人,向往冥王星,向往黑暗书,向往自杀——这是唯一能告解他们困惑的答案。

    第七大陆

    8.0分

    是一段「寻而不得」,是一段「不知寻什么」,是一段「寻到却幻灭」,是一段「寻了也白寻」。这是每个人的至暗时刻,章明献给自我和创作的情歌

    欢乐分裂

    8.0分

    失重的两段式视为逆向结构亦可,或者视之为导演在创作困境的一个梦亦无不可。根植于东方山林民俗传说的神秘主义,深具章明式的标识元素——氤氲,迷蒙,暧昧的欲望交错,生死界限的探触,以及与自己作品的互文。在冥王星时刻的半明半昧里,《黑暗歌》揭示的宇宙大爆炸前的混沌,恰是每个人不可言明心事的映照,在长夜告罄的时分随着「灵山」的幻灭,迎来又一个漂浮的日子。

    寒枝雀静

    7.5分

    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像是把「耽延」的时间状态做了一次样本采集,并忠实地发掘这一状态本身随着情境推移的自我具象化。这样想来毫无野心的叙事本身已经是莫大的野心。长镜头里的视角变换像是把日常生活「孵化」出了致密的结构,每一处都在经营着自如而躁动的分寸。

    晚不安

    7.5分

    明白赛人说的「性感」是什么意思了,整部电影有一种浮动的情欲,这种情欲与暴雨与泥泞与曲折的山路进行相互作用,在影像和现实空间中肆意弥散。这是《冥王星时刻》的神秘之处,完全区别于新导演们的伪阿彼察邦风格。

    内核及男女尬聊的形式相当洪尚秀,但绝无半点模仿或致敬的痕迹。章明完全有自己的一套处理方式,又很聪明地(无可避免地)给人物赋予剧组勘景的任务,艺术工作者之间的哲学交流变得顺理成章。

    当我以为它要变成一部无聊的消耗体力和精力的「登山电影」时,曾美慧孜出场了。空气中欲望的浓度在那一刻达到峰值,她的服装、动作乃至呼吸里都是戏。伸手接水是最高级的情色段落,而这居然是现场即兴发挥的。曾小姐拿影后是迟早的事,她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比春夏更强大、更鲜活、更有包容性的存在。只几个镜头就让观众确信她已经融化在角色里。

    天马星

    7.0分

    非典型公路片,章明导演一贯的神秘主义,但这一次却带点幽默甚至自嘲,去解构一个导演的状态,或许就如同片名:一年只闪耀一次的冥王星时刻就是一个导演蛰伏黑暗中所期待的光明。

    芋丸君

    7.0分

    借鉴《灵山》+《野人》。以符号系统和叙事结构的戏仿失效为代价,再造了人与自然的状态容器,抒情和行动都沉淀在客体中。没有雾,一切都在雾中凝转穿行。

    二十二岛主

    6.5分

    章明的大型艺术秀,一如既往地将东方的神秘与性感展现在观众面前,当中还夹杂了独立电影人所处的创作与生存困境。看的过程很累,似乎想让观众对于影片中的求索过程感同身受,但可能会适得其反。

    汪金卫

    6.5分

    既是关于电影筹备采风的公路片,也关于一个男人和四个女人的关系。有自然有神秘,有社会有人性,也有民俗和情欲。导演在《郎在》中的长镜头运用让人印象深刻,本片长镜头没那么炫技花哨,多次起到视角转换的作用。这在国产片中非常罕见。既非上帝视角也非单一视角,而是不停变换,几乎所有主配角的主观视听都有呈现。使得剧情层次更加丰富,观感有点玄妙。曾美惠孜虽戏份不多,但表现足够亮眼。声音的多声道设计有点过。部分台词蛮尴尬。

    qw0aszx

    6.0分

    曾美慧孜的出现拯救了这部电影。

    凹凸

    5.0分

    曾美慧孜是我见过唯一一个穿着土气的玫红色都如此美丽的人类。

    杨清宇

    5.0分

    洪尚秀电影里的尬聊或许是有意为之,这里恐怕真的是导演台词写得太差。每年都有一些作者导演拍出自己的《八部半》,而章明导演的创作焦虑则到了病入膏肓绝非一部电影能治愈的程度。

    一个发差评不想让人知道的人

    3.5分

    章明的中年矫情症候群,无谓的创作困境。

    神秘主义的氛围一直没做起来,流于言传身教,自然环境白搭掉了,拍地那么辛苦做甚?

    全片唯一华彩就是曾美极炸。她拯救了这部电影。

    近期华语片评分速览

    《阿飞正传》8.3分 《狄仁杰3》7.7分

    《米花之味》7.6分 《狗十三》7.6分

    《阿拉姜色》7.4分 《暴裂无声》7.1分

    《影》7.0分

    《冥王星时刻》6.9分

    《我不是药神》6.8分

    《大世界》6.5分 《江湖儿女》6.4分

    《邪不压正》6.2分 《唐人街探案2》6.2分

    《宝贝儿》6.2分 《动物世界》5.9分

    《你好,之华》5.8分 《后来的我们》4.5分

     6 ) 为什么从“环境”到了“语镜”?

    到底发生了什么?章明电影中环境的情感效用急剧削减,是他自己有意选择的结果,还是某种外界作用使然?对于前者,除了通过询问创作者并从他口中获取答案之外,别无其它途径;倒是对后者,我们可以做出某种分析。

    相较于数码来说,胶片在创造暧昧感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胶片的颗粒、色调引至的是一种情感体验,不同粗糙度的颗粒、不同程度的色调带来了不同强度的情感体验。对于数码来说,照片引至的是一种浅层直白的信息。

    很少能对一张数码照片进行直接体验,除非照片里的信息提供了可以体验的空间。但对于胶片来说,即便照片中没有任何可供体验的情节,它仅仅通过自身独特的质感(颗粒、色调…)也能令观看者获致一种情感上的感受。

    照片是这样,影像更是如此。影像的运动加倍放大了数码与胶片仅从质感上引发的情感强度的区别,因为如果静态的照片已经印发了情感体验,那么当影像动起来,前后画面所具有的作用、时长等则将这种体验指数化升级。

    同时,胶片相较于数码,在将环境摄录下来的过程中,显得更加有用。原本中性的环境在转换成胶片后很可能莫名参入某种情感元素。而对于数码镜头来说,即便里面具有主观的东西,那也只是在感知上具有的一种疏离感。

    如果说胶片更长于进行环境语汇的建构,更利于传达环境的情感效用,那么数码摄影则更有利于建构不同的空间。正如我们早已分析过的,相较于空间形塑于一位莫名观察者的感知上,环境则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再加入情感。

    这样便能在某种程度上对章明电影中“环境”的功用所发生的转变作出说明。章明的《巫山云雨》乃是胶片拍摄的作品,里面巫山氤氲的水汽渗透着一层暧昧的情欲,这是胶片摄影自然而然能在画面中捕捉并呈现出的优势。

    而在《冥王星时刻》中,摄影转而换用了数码完成,画面不再浸透着直接的情感体验,反而是摄影机镜头内在地安置入一位观察者,他透射出中性的感知目光。章明于是借助于角色间视角转换来完成原初“环境”起到的功用。

    因此章明电影中“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很可能并不是章明自己有意为之的,虽然他是大陆导演中极少数真正有美学自觉的导演之一;很可能是摄影器材发生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影像在感知方式上的建构,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短评

    导演说打翻水盆是意外 后面曾美慧孜在楼下接水的片段是即兴的表演 这姑娘太厉害了

    6分钟前
  • t0psh1t
  • 还行
  • 导演双周看了首映,印象最深的是电影里的女性角色各自极致。为男导演挡酒处理事物的女制片,年轻有思想可以与男导演交流的女摄影,肉体饱满且仰望男导演的村妇,分别像是男性向往的母性,青春与欲念。每一个都被男人需要着,却又都残缺着。

    11分钟前
  • 麦子
  • 推荐
  • 明白赛人说的“性感”是什么意思了,整部电影有一种浮动的情欲,这种情欲与暴雨与泥泞与曲折的山路进行相互作用,在影像和现实空间中肆意弥散。这是《冥王星时刻》的神秘之处,完全区别于新导演们的伪阿彼察邦风格。内核及男女尬聊的形式相当洪尚秀,但绝无半点模仿或致敬的痕迹。章明完全有自己的一套处理方式,又很聪明地(无可避免地)给人物赋予剧组勘景的任务,艺术工作者之间的哲学交流变得顺理成章。当我以为它要变成一部无聊的消耗体力和精力的“登山电影”时,曾美慧孜出场了。空气中欲望的浓度在那一刻达到峰值,她的服装、动作乃至呼吸里都是戏。伸手接水是最高级的情色段落,而这居然是现场即兴发挥的。曾小姐拿影后是迟早的事,她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比春夏更强大、更鲜活、更有包容性的存在。只几个镜头就让观众确信她已经融化在角色里。

    13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 平遥电影展 睡足一个钟…求求各位文艺片导演了,别再拍深山老林里的农村的奇怪的仪式了,把你自己感动哭的那些哲学思辩,我们压根没兴趣,更不要让演员用台词的形式说出来………拜托了

    16分钟前
  • Jue
  • 较差
  • 尬且自恋。

    20分钟前
  • toska
  • 较差
  • 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学院派的拿腔拿调,很希望主角说人话。

    22分钟前
  • 張子易
  • 较差
  • 传言需要失明才能应验,生命需要止语才能行走,道路需要涉水才能趟过,丧歌需要死亡才能演奏。据说往生的人若没有渡河,就会变成野人在丛林里出没。我们追寻一场死亡,等待一场大水,饮酒传递爱意,接水抚慰情欲。眼冒绿光,化身野人,燃起星火,在每个幽寂而孤独的时刻,我离地球很远,离冥王星很近。

    2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 上海这么偏远的地方,没去过

    31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 前半部分公路片部分看得有些困顿,但后半截真是精彩,女二号甚至比女一号更出彩。也有牛逼的长镜头以及山林野人的传说,村落很是迷人。建议精力充沛之时观看,不然容易撑不到后面。

    34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 年度最作者电影的国片。稳定风格、独有笔触、自我指涉,三部曲之一,多年积蓄的阶段性呈现。双重感知落下来,是艰难不堪现实世界与孤独迷茫精神之旅的交叠。噩梦之后,重回巫山,源泉还是黑暗之心?未完成的人物结构、不断移转的关注、微妙而强烈的情欲、丢失的闲笔、太日常的神秘和被包裹的私人情绪。

    37分钟前
  • bloom
  • 力荐
  • “也许拍着拍着就有灵感了。你这话听着让人感动”!一个导演把一个导演拍电影采风的过程拍成了电影,于是就有了这部《冥王星时刻》。现实与梦幻的交织,有诗意但不丰富,更多的还是神秘,复杂的人物关系,抖机灵一般让人会心一笑的台词,道出了电影拍摄中的诸多无奈,也指向了人生的思考。最喜欢夜宿小村寡妇家那一段,拍出了双方的暧昧与克制的精髓,捧水而睡,熄灭心中情欲的火。最后,但凡叫老罗的家伙,都挺可爱有趣的。

    42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 【C-】在试图表达之前,麻烦先说人话。当人物傻站在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编剧痕迹明显的台词时,那就什么观感都被破坏了。关于一个进入创作瓶颈,但还是要假装自己还有创作能力的导演的故事,看完后却发现,这就导演本人。王准看不到观众看不到的东西,章明也未必看见。《冥王星时刻》就和那首《黑暗传》一样无趣。

    43分钟前
  • 掉线
  • 较差
  • 丁制片开玩笑地说,三四十岁的我们有,二十岁的我们也有。可究竟什么样的才是男人想要的?越往山中走,他就越迷茫,却在这山林深处遇见情欲的激荡,粗粝且撩人。曾美慧孜即是肉欲的化身,袒露的胸脯,泛红的脸颊,无法克制的喘息,伴随着总是汗涔涔的呼吸,她是那一抹无法名状的渴望。

    44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 人物关系之微妙与暧昧恰如冥王星的地位一样尴尬,制片人拉的电影赞助和导演的剧本灵感就像乡政府的车一样永不到达。然而最让人意想不到和念念不忘的却是密林深处一个思春的小寡妇,伸手接你的洗脚水,和脸上泛起的一抹红,便让人无耻的硬了。曾美慧孜,看名字以为是个日本人,演得很性感,下次重拍《水浒传》,潘金莲的角色就是她了。

    47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 为什么在《秘语十七小时》中微妙的关系描绘和《郎在对门唱山歌》中的跟随长镜在此完全失效了呢?我觉得其一,人物的活动范围没有边界。章明的人物关系展开比较接近于荒诞派戏剧,为了让人物充分对撞,必定要设定一个边界,如《巫山云雨》中的瞭望站,《秘语》中的峡谷。其二,景深调度与视点镜头过分强调“观察”,而失却了在同一场景中发展多人关系的可能性,即无法通过某人物的视点去嘲讽他人,嘲讽是属于导演的。视点转换也过于频繁。其三,麦高芬《黑暗传》过于模糊,它可以是葬礼真唱,也可以是请人演唱,甚至还有很多变体。所以最后《黑暗传》出现的时候只是背景音乐和字幕而已,因为它的场面无法唤起回归感。纵向运动是一个阳性的运动,所以当后段镜头行进时,丁的角色几乎消失了。最后一镜纵向镜头借王的视角转侧向,最后停住,或许是变化的开始

    52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较差
  • 曾美慧孜可以用后背演戏

    54分钟前
  • Virgohi21
  • 还行
  • 王导演是孤独的,他有才华,可是没人懂他。度春是孤独的,她怀孕了,孩子的爸爸却一无所知。小白是孤独的,他是一个被忽略的存在,没有人在意他的意见。春苔是孤独的,她被“囚禁”在大山,和外界隔着一条鸿沟。正如冥王星也是孤独的,它是太阳系最外围的一颗行星,曾经还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大家庭。有人说,我们的一生会遇到过8263563人,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但最终,都会失散在人海。曾经我们相亲相爱,如今我们天各一方;曾经我们情同手足,如今我们形同陌路;曾经我们相见恨晚,如今我们有缘无分。

    55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 戛纳最差,之一,矫情的快尬死我了。

    58分钟前
  • Peter Cat
  • 较差
  • 是一部有趣的电影,不断行进中的身后跟拍,几次溘然梦醒,大叫有野人,甚至是天黑落雷雨,滚烫而来的情欲。导演不断撩拨观众的好奇心,你以为有故事发生,至少,总要发生点什么吧,结果在那趟采风之旅中,什么都没有发生。甘当后援、言语较量、心如死灰的女性角色,似乎构成了许多种电影观众。可是,那些过于书面文绉的感慨,却不能为电影要探讨的话题背书呀。刘丹和曾美慧孜身上,各有死火山与活火山🌋一般的情欲,很棒的女演员。然而,名为《黑暗传》的丧歌,包括那个洞穴,又让人联想到需要共情的四个春天。想穿过那些生命的黑夜,可不是简单操练,推衍几盘就行的呀。

    1小时前
  • 木卫二
  • 还行
  • 一个以机会主义为思想方针的知识分子剧组,闯入了一片以实用主义为行动纲领的乡野原始森林。初始的困惑在人物之间如接力棒般传递,带着无目的的试探,又如电筒一般忽明忽暗。直到点了烟淋了雨,像是一脚踏空坠入虫洞,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待再次回到现实社会,一切都混沌了,界限模糊了,黑白颠倒了。镜头内的人物出现了消失了,镜头外的声响减弱了放大了。王学兵饰演的导演从头至尾都搞不清楚想拍什么,也许一部电影中、一段关系中,我们最终看到的,其实根本不是导演、不是对方想让我们看到的。2018年快结束了,第一部华语五星我给《冥王星时刻》。

    1小时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