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青春不是大篷车
很多人总是觉得,台湾电影要么离我们太远,像《阵头》和《总铺师》,讲的都是那旮旯的事。要么就是太轻,下至小清新,上到《看见台湾》,对水深火热吸足雾霾的大陆民众来说,台片说的,简直是轻描淡写,小打小闹。
但这部《不能说的夏天》,它讲了一个大学校园里的性侵故事,完全就是内地现状的正在进行时。电影正撞上厦门大学吴春明事件,绝非偶然巧合,而是老天有眼。厦大事件七月份事发,拖了足足三个月,才给出一个不痛不痒的开除党籍处罚,简直是遭人唾骂。同样的事情,无非证明了类似案件在大学校园里时常发生。联系到吴春明常年作案,以及校方、学生和利益关联者的袒护,周围人噤若寒蝉。受害者申冤不成,需要冒着社会白眼,甚至反遭部分网友落井下石,实乃当代华人世界之怪现状。
《不能说的夏天》,本名《寒蝉》,取的就是这一层意思。
作为处子作,王维明选择了批判现实的电影题材,准确说来,它更像一则社会新闻,那倒跟《阜阳六百里》的邓勇星有点相似。王维明跟邓勇星一样,都从成功的广告圈跨入相对陌生的电影圈,但在上世纪90年代,王维明已经在杨德昌电影里担任过演员。《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他是眷村217的二把手,吃了Honey一记耳光。《独立时代》则是男一号,小明。《独立时代》有这么一句台词:最容易逃避责任的办法,就是装得跟别人一模一样。显然,面对《不能说的夏天》,我们不免要想当然,那么远的事情,又跟我们没关系,女学生还认为自己爱上了教授,当然可以置之不理。但事实并非如此。
王维明显然不是想着颠覆小清新,不是想在绿色里面,加入血色与黑色。在大学性侵事件以外,他穿插了学运失败者和美丽湾运动,试图辐射到整个台湾社会。因为失败挫折,李教授把压抑痛苦发泄到了女学生身上,自甘堕落。因为无法阻止事情变坏,所有人都选择了习惯性逃避,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怎么努力,那也回不去了。正是这样的心理定势,以至于有些人会屈服于体制和权威,同流合污。
就像女学生会天真地以为,也许教授是喜欢上了自己,再不然,她也感觉自己爱上了对方。问题就出在这里,本是正常的男欢女爱,但发生在这么不对等的师生位置上,不免是有蹊跷的。《不能说的夏天》告诉所有人,这是犯法的。
《不能说的夏天》在剪切时,采用了片段式的跳跃行进,章节之间,不会有太多交代,尽量的去冲突化,辅以大量的景物空镜头,碧海绿树。哪怕是在法庭上,导演也没有想要把矛头完全指向李教授,至于受害者,其实也没有刻意去渲染她的痛苦。比如出现割腕自杀,也是非常突然,乃至于律师的到来跟接手,都是需要观众自行脑补。
由于故事太过平缓,以至于当木宏吼出那句:你们台北人都是这样讲话的吗?全场才迎来了一个笑点。按照朋友们的标记,这好像是“炮友”作为电影台词,第一次出现在了内地大银幕上。木宏这个角色并不是废的存在,回顾他的出场,除了跟女主角建立起联系,更充当了人物对比。涉世较浅的白白,一到寝室房间,就要他进去吹冷气,结果,他善意地打开了窗户。与之相反,李教授到了房间,关上门立马兽性大发。不得不说,凭借良好的台词功力,戴立忍演起老流氓,实在老练,得心应手。如果女演员的台词也有他的功力,那么,无论法庭戏,还是整个电影的感染力,无疑都会更上一层楼——而不是目前的“揭露一个事件”。
不知道编导出于什么考虑,李教授并没有被绳之以法,他以较为体面的方式,倒在了花园当中。或许,当他在法庭上公然撒谎,这个人的正面形象已经坍塌,无论他有什么理由借口。然而,字幕打出来的说明,更像是黑色幽默,也让人想起了厦大事件爆发后,有人一手炮制的学生联名信,声援吴春明,说他为人师表。
即便电影故事发生在台湾,然而,两岸毕竟都是传统的中国社会。在校园性侵事件中,无论受害者有何等勇气,世人经常要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一个巴掌拍不响,也许是她们自己勾引老师,更不用说,整个社会提前把天平倒下了权威一方。在老师的资源、地位和声望面前,在许多人不顾一切维护的学校形象面前,受害女学生,简直是弱势中的弱势。不说学术,她们连青春都被践踏在地,有什么伤害损害,比她们来得还大?
我们常说,电影经常是高于现实的,但有时候,电影也与现实同步。具体于这一次,我们更希望,现实也能像电影那样,令主人公得以听见夏天的蝉鸣,重新感受到生命的热情。【http://yule.sohu.com/20141024/n405404906.shtml 搜狐娱乐】
2 )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大多数人是从社会的角度去看待这部影片的吧,尽管它确实也是这样呈现的:从作为背景存在的都更事件、台北学运、美丽湾事件,到作为电影主体的校园性侵事件,都旨在表现的弱势群体的“寒蝉”声微,却不能止的涵义。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来看这部电影,心情更为复杂。
电影塑造的女性群像都各自承受着伤痛:律师方安昱在职场上能干潇洒,在婚姻危机的面前却是无力而脆弱的模样;她的学姐林律师,面临丈夫的背叛却要勉力挽回名誉及家庭的完整;白白的母亲,则是作为“外室”的无爱进而冰冷的形象。
但是,最痛苦的莫过于作为核心人物的白白——追求独立就意味着与母亲关系的僵化,涉世未深就遭遇教授李仁昉的性侵,进而演化成复杂的暗黑“畸恋”。从必须保守“不能说的秘密”到被误会而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对一个封闭内心不自信的少女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精神创伤。
这种创伤,是“PTSD症候群”、“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这样的术语难以形容的,所以导演才会不吝用血色来表现伤害的残酷性。郭采洁的柔弱形象在这个时候显示出了巨大的说服力。当你看到一个瘦小的女生躬起身体,惊惶地看着流满了血的手腕,喃喃地说“这是怎么了”,眼角淌下泪滴的时候,谁都有一种我见犹怜的心痛。
电影用了相当的笔墨来描述白白的内向与天真。她不知道该怎么跟陌生人说话,但是木宏帮她拎箱子进房间,她居然傻乎乎地就关上门请他吹冷气。她对教授,也因为他谈吐的潇洒而有意乱情迷的瞬间。在被凌辱后,她不知求助,反而被教授的言语所迷惑,发展成畸形的情人关系。
正是因为白白的内向,情节才得以推动,因为遭遇性侵者众,但唯独因为白白的痛苦分外强烈,事件才演化得一发不可收拾。也正是因为女孩的天真,施暴与迷惑者才更加不可原谅。
其实,不同于大陆校园性侵案件里的猥琐男主角,台湾的导演王维明有意识地令”禽兽“教授显得风采洒然,戴立忍尤其擅长呈现这种魅力:博学、幽默、优雅。
不能否认白白对他有仰慕之情,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改变性侵这种行径的恶劣性质。痞子蔡曾经有一部小说,写一个胖胖的、不是很有魅力的女生暗恋新竹某高科技园的高富帅,后被强暴。女生并没有因为这是自己喜欢的人而感到幸福,而是强烈的被凌辱感。强制性行为,对女性来说,带来的只能是身心的创伤。即便白白与教授发展成情人关系,每提到他的名字,她还是感到恐惧(医生语),并陷入无意识的自残。在法庭上,她一再强调,”第一次不是自愿的!“。
至于她幻想教授对她的喜爱,并误以为两人陷入爱情,作为成熟女人的方律师一眼看破,”这是一种幻觉“。敢在第一次与女学生私下相处时便借机强暴的教授,绝非偶然地、纯洁地爱慕少女,而是一个老于此道的”惯犯“。而借势权力的性,哪里有什么两情相悦!
其实,在此之前,影片便多有暗示。初入乐团,小玲告诉白白,”教授喜欢吹得烂的学生,吹得越烂他越喜欢“;教授约午饭,利亚表现得满不情愿。最后,果然也证明,她们也是遭遇性侵的对象。
所以,作为教授妻子的林律师才显得可悲。因为她执意要维护家庭的完整和丈夫的声誉,而不顾他背叛婚姻与伤害学生的事实。在法庭上,她咬定是白白”追求教授而不可得“。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在家庭面前失去自我,甚至失去理智,这与传统里盲从丈夫恨”小三“的家庭妇女,没有什么不同,这才是可悲之处。
不仅是教授的妻子,几乎所有人都在辱骂白白不知廉耻地破坏别人的家庭,甚至包括她自己的母亲,也要怀疑她”是不是你勾引教授“。性侵之恶,却要女性来承担骂名;被侮辱被损害,除非缄默不语,否则就要被怀疑被舆论加倍侮辱,似乎向来如此。这是这部电影,也是这个社会症结最暗黑无解之处。
在电影的最后,还可以有教授败诉身亡,妻子赴台北开始新生活,遭性侵的女学生们纷纷发声。但是,在真实的生活里呢?有多少”寒蝉“未敢言语,有多少伤害含糊过去?
在这部电影里,女性是正向的,所以电影才会有温柔的和解,让方安昱重获幸福的家庭生活,让她与王老师之间的友情复苏,让林律师挣脱家庭的噩梦去台北重新开始,让白白和妈妈达成谅解。在我看来,这就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身处弱势的女性如何为自己争取,争取公义,争取独立,在争取事业的同时争取幸福。这种争取是倔强的,好像白白说”谢谢你没有跟他们和解“,又好像方安昱在法庭上愤怒的姿态;但是,它的内里又是柔软而温暖的,因为女性之间彼此的关爱,就好像这部主题阴郁的片子,用的却满是暖色调。但是,正如现实中,李仁昉的原型未曾获罪一样,有的时候我们离公义,离完美的生活都还那么遥远。还有多少未达成在等待我们去争取,在争取的路上又要历经多少孤独与不理解,多少破碎与眼泪。
3 ) 一个叫兽的政治创伤
为了抚慰我被那脑残的五分钟伤害的心灵,我做了更多的功课之后,决定去看这部名字同样偶像剧般可疑的“不能说的夏天”。就像五分钟里再不济还可以看看张孝全一样,这部电影里我关注的是戴立忍蜀黍,没想到的是,竟然还有不少的收获和心得。(当然也可能是期望值压得很低了)
在一部对的电影里,一切都是对了的。
演员表演方面,除了一贯欣赏的戴蜀黍,我第一次觉得郭采洁和贾静雯是很有演技的。特别是贾,徐若瑄相比之下也就是中规中矩普普通通了,因为贾静雯体现出来的完全是一个中年妇人的状态,无论是平平凡凡的生活场景,还是平静之下的暗流涌动。一个年少成名的偶像的转型是很不容易的,女演员就更难,或许这意味着她已经不再适合去演小姑娘了,但是并不遗憾,她已经进入到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
这也是一部台东风光片,值得赞扬的是,风景并没有成为软广、浮夸的装饰或小清新,每一次的出现都恰到好处地滋养观众的眼睛,或是跟剧情配合,譬如郭采洁坐在防波堤的画面,构图精美,又是在表现角色的精神状态。并且,越是唯美的风景,貌似静好的岁月,其下掩盖着的令人噤声的罪恶,不是更加恐怖吗?
在故事上,显然这是一部一不小心就紧扣了时事的电影。无论在伦理还是法律上,权力地位不平等的师生之间的任何“浪漫”关系都是不正当的,这没什么好说的。即使像电影这样故意做出很大让步、使人物情感更复杂的虚构——白白陷入迷惘、转为主动甚至去爱李教授——也不行,即使当教授的帅成戴立忍那样也不行,何况厦大、川大那些猪头,照照镜子吧,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当然电影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同样是这个“苍天有眼”的结局——叫兽就这么被心脏病了结了?现实中这场官司赢的概率大概微乎其微,但电影替天行道的想象性和解未免就落入了主流商业片的俗套。而且我不理解的是,叫兽死掉就算了?女主为什么也要二次割腕啊?若要表现舌头根子底下压死人,可以放在前面官司进行中啊,这都要大获全胜了为什么要去死?更难以理解的是,木宏那么好的小伙子也要出车祸,然后三个人同一时刻进了同一家医院——尼玛这是雷雨式的大结局主角死光光的惊天动地大悲剧的节奏吗?另外,两名女律师的法庭戏也全部流于浮夸,令人遗憾。贾静雯在医院第一次会见白白、见学妹徐若瑄、甚至在家中面对丈夫,那种痛苦的隐忍表现得都十分深刻,偏偏到法庭上开始撒泼,这不科学。
政治,这一点也是令人无法忽视的元素。戴立忍饰演的李教授这个角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深度,而不简单是一脸饥渴状的大色狼。(色狼总是有成因的,这需要去理解,但并不构成为色狼开脱的理由)李教授曾是个热衷参与政治(可能是野百合?但是时间不太对得上)的青年,但政治上没混出什么名堂,又架不住一心追求岁月静好的老婆的软磨硬泡,转而在小地方当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匠。于是他的挫败感、他的不甘心、他的失望委屈和压抑,全部转为在女学生中实现性的掠取和征服。
与李教授隐晦的前史相对位的,是被摆在明处的美丽湾运动和另一起抗议拆迁(大埔?)的事件,两位女律师亦都卷入其中。美丽湾事件最后算是取得了胜利,但木宏妈妈说:即使把那些现代化的度假村拆掉又怎么样呢?美丽湾再也变不回杉原湾了。这或许是个有点令人失望的结局,但换个角度不也是个达到预期、令人满意的结果吗?木宏也参与了政治,但无论成功失败,他不会是另一个李教授,他只是表达他的诉求,争取他的利益,而已。我们还可以看到,徐若瑄是怎样替政府出谋划策,贾静雯又是怎样支持原住民但又基于策略性的考虑来劝说他们的——并且她还说不服那个从台北远道而来支援革命的小青年,可见抗议者内部仍然有各自矛盾的声音。在今天,政治运动无论表面如何激烈,都已然被纳入一个理性的游戏规则下,靠的是你进我退的实用性策略,讲究商谈和妥协;而不是高举理想,头破血流,再在多年以后玩味悲情。这是法治社会进步的结果。李教授那一代人的理想、青春和热血,所有的宏大叙事都已经过时了。搞政治不再有那么高的理想、那么多的危险、那么大的代价以及那么深刻的成就或失落。
但是政治,无论是作为重要的历史、重大的创伤还是平凡的日常,它与生活始终紧密相连。贾静雯不喜欢丈夫搞政治,认为:什么都是虚的,只有家庭才是真实的,是自己的。真的是这样吗?他们远离了政治活动,但政治的伤疤不正是这个家庭中丈夫堕落、妻子痛苦的根源吗?贾静雯身为律师的日常工作,不也跟政治打交道吗?有人说这些政治背景是噱头或者增加一点现实感的装饰,我不这么认为。天朝的电影里是不能有政治的,以至于对于那些鬼鬼祟祟地打个擦边球的影片,你甚至得先仔细辨别下是噱头还是影片内在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对于台湾电影这根本不是问题,噱头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你去台湾旅游随手拍个街景说不定都拍到竞选广告,在这种政治不是禁忌反而被嫌太多太浮夸太爆炸的地方,电影里出现一点还奇怪?政治就是日常,这很正常,这一点适用于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或地区。
在看这部电影时,在理解李教授的青年时代时,我还忍不住想起《女朋友,男朋友》,不知道是不是野百合一代老得足以谈谈过去了,电影中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对这段历史的反思。按照我天朝成王败寇的历史观,在大的历史潮流上,民主运动是成功了的,胜利了的。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幻灭、失落和不甘?民主不过是另一套虚伪的游戏而世界也没有变得更好?(当然中国考虑这种问题属于太监操心别人性生活)李教授这种没爬上去的把魔爪伸向了女学生,王心仁这种爬上去的变成了自己年轻时讨厌的那种人,陈忠良和林美宝则发现“自由”二字是多么的暧昧不明,无论在政治、在个体还是在感情。由此我倒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政治在台湾电影中的表述,尤其是政治是如何与日常生活或简单粗暴或拐弯抹角地联结起来的。
PS:美丽湾抗议的一段戏非常有现实意义:很显然,一个有文化、有民主思想、有斗争策略的大学生,一个来自台北市的县外势力,在煽动善良淳朴、不明真相的原住民跟政府作对!而且,他们在抗议现场居然吃!烧!烤!还留下了满地垃圾。这就是低素质,这就是违法,这就是影响他人正常生活,这就是闹分裂,赶紧把他们抓起来。
4 ) 装睡的人
屈原的诗歌借男女情事隐喻正值意见,实在是再妙不过的手段,这二者同样的敏感、微妙、只可意会。感谢他老人家给我们留下的光荣传统。接下来的话,是我脑洞大开,失去理智下的呓语。
李教授曾经是一个像白白一样的反抗者,中正纪念广场上的热血青年和在美丽湾抗议的木宏都是一样的真心实意。可当他在掌握权力后,很快的堕落成了自己曾倾尽全力反抗的对象。他是独裁者的化身,拥有无法抵抗的力量,决定着你的命运,对你为所欲为,调教洗脑,而你对此几乎无能为力。
白白是第一只在雨天嘶鸣的蝉,她首先是一个被害人,然后是一个被裹挟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患者,最后在王老师方律师木宏的帮助下,清醒的成为一个坚定地反抗者,我们姑且称这一过程为转化。 转化是艰难而痛苦的 。白白的经历预示了所有先行者的命运:几乎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满满的恶意,少人认同,众叛亲离,太多人愿意以被害者有罪的逻辑来捅上一刀又一刀。他们的命运大多数是悲剧的,只有足够强大并幸运的人才能够坚持下来并且告诉自己:世界是错的,我是对的。他们是改变世界的火种,没有那第一声在雨天的蝉声,雨就不会停。
林律师是既得利益者的代表,她与李教授是极为亲密的利益相关体,为了维护家庭的完整,催眠自己相信独裁者的谎言,并愿为维护他付出伤己伤人的代价。同时希望反抗者们与独裁者停战和解,好好过日子(注意她在美丽湾事件中的意见)。
方大状是非常了解游戏规则的人,拥有强大的执行力与意志力,更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他们可以随时转换身份,今天是既得利益者的代理人,明天是反抗者的代理人。社会需要这种人,他们可以如此轻易的开始或结束一场战斗,并能给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谈判条件,他们是润滑剂,是稳定剂。可惜的是,表面风光的他们,对自己后院的那一把火无能为力,只好视而不见。
王木宏是未成熟而坚定的反抗者们的代表。他单纯幼稚,又不了解规则,在这个游戏里是战斗力只有五的废物。可他代表着某种希望,是一颗能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如果他能够经历那么大的磨难后存活下来,他就会成为王老师。
王老师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级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她是木宏与方大状的混合体。了解游戏规则,意志坚强,手段高超。幼稚的反抗者们经历了自我阉割之后就会成长为这种强大的中流砥柱,这是一个大侠般的人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愿意与可争取的力量结成联盟,而又决不妥协。如果没有王女侠,李教授的统治将会永远继续下去。
白白妈、小玲、利亚是被裹挟者的代表,是转化成功之前的白白。小玲和利亚更是成为依附李教授而生存的人,她们通过身体交换得到音乐深造的机会,习惯这种生存方式,无法改变。他们深陷入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中无法自拔。自觉或不自觉的维护独裁者,甚至成为帮凶。他们无法面对自己曾经的伤痛,没有反抗的勇气,外部的世界太可怕,只有装作沉睡,试图再做一个美梦。可他们是真正决定一切的关键,真正强大的力量,一旦他们醒过来,世界将会改变。
一些同学和大众是不明真相者的代表,他们没有意识到独裁者的真实面目。仍然喜爱他,乃至崇拜他。
人到齐了,他们开始碰撞。
李的出场已经是独裁者的形象,上课时“你们不是不可替代”的下马威更强调了他绝对权力掌握者的身份。
“听说李教授喜欢演奏不好的女生”(独裁者喜欢欺凌弱小)。
白白没有父亲,从小缺乏男性偶像与保护者。本身又是一个文艺女青年,道貌岸然而又具有音乐家气质的李很有吸引力。
李教授是高明的职业强奸犯,注意他在以兽性情欲的后入式犯案的时候说的洗脑词:“你其实很漂亮”“我会帮助你,让你留在乐团”“我会让你的音乐充满想象力”“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它知道你想要什么”“我会保护你”。这几句话水平极高,其中既有威逼利诱,又有交换条件,更给了受害人以虚幻的安全感,为她留足了一线希望。李是一个好猎人,白白是一个好猎物。陷入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她很快开始装睡。
圣诞节木宏的表白是唤醒她的第一声,无意识自残代表着白白反抗意识的觉醒。一个人伤害自己的原因,要么是想惩罚自己,要么是想要唤起他人注意。白白二者皆有,一方面,惩罚自己自欺欺人,无法追求真正的幸福;另一方面,以伤害自己的方式吸引外部力量的拯救。她成功了,王老师第一时间以一个拯救者的身份出现了。
木宏打李教授的这一场戏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反抗者的幼稚与无力,也看到了不明真相者对独裁者的维护。
方大状以一则小小的新闻成功的勾起了白白身为女人嫉妒和不甘的微妙心理。这是唤醒她的第二声。她开始怀疑自己那被自我催眠出的爱情是否真的能够实现。
李教授拒绝了自荐枕席的白白,这是唤醒她的第三声。独裁者的虚弱与恐惧让白白看到了反抗成功的希望。
方大状和林律师之间的交流极有默契。在战斗开始之前,她们已经在为了彼此代理人的利益进行和谈。这两个人不会要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林律师对白白的攻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独裁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白白取代自己的地位。最好的方法就是付出一部分利益,让她自动退出。
李教授和林律师在床上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独裁者离开既得利益者的支持后会有多么虚弱惶恐。独裁者与既得利益者需要彼此支持,一家三口才是真的,不是么?
庭审的过程是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各种势力粉墨登场。我们看到了他们真实的表现。这一过程极具戏剧化而又清晰。我就不多说了。
电影的结尾理所当然的残忍而团圆,独裁者被报应收走,垂死挣扎的既得利益者无能为力,方大状坚持到底义正言辞,正义得到了伸张。被裹挟的人质开始反抗。结果是光明的,雨停了,蝉在鸣。
导演希望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失败的革命。
如果李没有死,白白仍然会败诉,小玲和利亚不会站出来,在林律师的帮助下,李的独裁统治将会继续下去,方大状所能做的只是为白白争取到她的一部分权益。短暂的退隐后,独裁者会继续抬头。白白的自杀未遂和木宏的车祸,象征着反抗者将会面临的考验与严峻的现实。而满是垃圾的美丽湾和那件被收进箱子里的毛衣,更让人感觉希望中的绝望。
除了命运和时间,没人能真的打败独裁者。独裁者不下台,装睡的人还会继续装睡,清醒的人也只是白白清醒。孤军奋斗的反抗者的命运从战斗开始就注定了失败。除非,他们能叫醒更多装睡的人。
这电影的三个名字和某些角色都挺耐人寻味。
王老师和王木宏是像是导演王维鸣在人生不同阶段的自况。无论是青春热血还是老奸巨猾,永远是意志坚定的反抗者。
白慧华的名字似乎颇有深意:纯洁聪慧的中华人民。白白被白白干了一次又一次,还做着热恋的美梦。
电影在台湾名为“寒蝉效应”,是什么让人噤若寒蝉呢?
电影在内地名为:“不能说的夏天”,故事主线发生在十月十五之后,和夏天有什么关系。在我们国家,这么多年,只有那一个夏天是不能说的。
电影的英文名为“(sex)April”,让我们想起那家名为april的餐厅。“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哺育着丁香,在死去的土地里,混合着记忆和欲望,拨着沉闷的根芽,在一阵阵春风里”——艾略特《荒原》 所有的故事,都在这段诗句里。
鲁迅先生的铁屋子里,有熟睡的人,有清醒的人,原来还有一部分装睡的人。感谢所有的主创人员,让我看到了 A Chinese Film。也要谢谢木宏打开了窗户,让风自由的吹,蝉自由的鸣。
5 ) 蝉声虽响 奈何乱
文/梦里诗书
根据真实校园性侵事件改编,电影伊始实对《不能说的夏天》有着一同韩国《熔炉》那般的期待,但见其成片一面是剧情人物塑造的乏善可陈,另一面过多不恰当的旁枝末节,使人更难明其主线,《不能说的夏天》原名取意噤若寒蝉的《寒蝉》,只是这蝉声虽响,奈何凌乱。
这是部有着鲜明台湾气息的电影,固有的清新化运用在电影中是一种得体的柔美,这次的郭采洁也一改《小时代》中顾里那女强人的面貌,渴望独立却又性格软弱遭受性侵女孩白白的形象,亦然演绎的入目三分,风格与剧情在电影中做到了绝对的契合,但在剧情人物的塑造上电影却是苍白的,这种苍白感并非源于剧情的缺陷,相反白白如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般真的爱上了戴立忍饰演对其强暴的李教授,这是其有别于同类型电影的独到,也是其最能动人心弦的深思,电影人物剧情的苍白实在于导演渴望将每一位演员的人物塑造上都做到面面俱到,用一部电影的时长妄倾诉所有群像人物的故事,反而忽略了白白这一核心人物她的内心演化,电影在其深层次探寻上是缺失的,人物情感终还是浮于了表象。
《不能说的夏天》有着太过浓重的野心,却未能有其相称的能力,电影从一开始就并不仅仅只是希望给人以单一事件的感动,而是寄予呈现台湾整个社会的诟病,从开篇的拆迁事件,到台北学运运动的侧面穿插,在到美丽湾运动,这些与主线剧情实并未有绝对的必要性关联,而这些辅线的穿插还采用了跳跃性发展,这使电影在后半部分走向了迷失,对政府不公抗争的元素绝非不好,他们都能使电影如同蝉鸣般发出强大的声音,但过多且不合理的运用使这蝉声变的杂乱无序,未能给人以循序渐进的观感,使其本应是巨浪的剧情冲击化作了波澜不惊。
这是一部同《熔炉》极为相似的电影,在电影的最后,恶者都未能接受法律的严惩,只是前者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引发了整个韩国社会的反思,而《不能说的夏天》却甚还未能讲好一个故事,两者的差别自不言而喻。(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6 ) 电影《不能说的夏天》—— 叫醒装睡的那群人
一直以来,台湾电影给大多数观众的总体印象是不错的,细数近几年在内地公映的影片,从取得不俗票房和口碑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开始,到后来的歌舞片《天台爱情》、商业大片《痞子英雄》等,但定位总是脱离不了偶像派小清新。有一些质量上乘的台湾电影却在内地遭遇了票房滑铁卢,史诗级的战争片《赛德克巴莱》,励志的《逆光飞翔》使得口碑与票房成反比。同样在今年10月24日内地、台湾同步上映的《不能说的夏天》,影片把视角聚焦到了社会热点话题上——校园性侵。这是一部主题沉重的电影,同时也会是让观众忽略的一部电影,从目前票房和影院的排片反应来看,已经湮没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档期。
从主创阵容看,导演王维明是台湾已故名导杨德昌的弟子,本片是他的第一部长片,也请来了金牌监制徐小明护航,演员阵容上,郭采洁饰演的受害女学生白白,较为内敛爆发式的表演,内心戏张弛有度可收可放。比起她之前演的偶像剧角色,是她演技的又一次飞跃;戴立忍饰演的李教授,年轻时曾是台北政治学运的一份子,却因为家庭的原因到隐忍到了台东乡下成为一个不得志的大学教授,转换承接着整个故事的推进发展,他也凭借此片获得金马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把这个本该让人尊敬的知识分子,实际却是让人恨得牙痒痒的老流氓刻画得入木三分。徐若瑄、贾静雯作为原告和被告的代理律师,同时也都是面临着有家庭问题的女性,复杂纠结的人性矛盾和冲突贯穿于始终。还有年轻新人演员黄远饰演单纯、善良又始终倾心于白白的大学生木宏,一众优秀的演员出色的演绎各自的角色,使得影片饱满张力十足。
本片一些细节的处理耐人寻味,一开始白白到台东大学里听到的蝉鸣声的惊叹,对应着影片结尾处她安静的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着同样蝉鸣声。影片中李教授要求白白关上办公室的门,对比着白白和木宏到新宿舍白白关上门后,木宏迟疑了一下,却打开了窗户。另外,本片的戏剧冲突最高点在于白白起诉李教授的几场庭审戏上,控辩双方律师和原告,三个女人的戏串起了剧情的高潮,与其他一些庭审戏略有差别的是,本片并没有用较为凌厉的快镜头切换式的剪辑来增加庭审的紧张感,而是像客观第三方用镜头默默的记录着这样的几场庭审,给观众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思考 —— 都像是坐在旁听席上“沉默”不能发声的人。还有影片的临近结尾末也带来一个小小的反转,李教授并没有像大家道德指向所期待的那样被审判,而木宏和白白那纯纯的爱也没有得以让人会心一笑。似乎人生就该是命运多舛或者是充满意外,这种半开放式的结局,除了让这类社会敏感话题带给人更多的思考外,一定程度上让电影主题得以升华,更透露出了对当今社会属性结构上男女性之间的地位的不平等而带来的反思。
By the way,这部电影内地和台湾上映的片名不一样,在台湾的片名叫做《寒蝉效应》,不知道是不是内地发行商想要讨巧观众的心态,正如之前所说的观众对台湾电影的呆板印象一样,《不能说的夏天》这个片名会给观众一种纯爱小清新电影的错觉,不如《寒蝉效应》那么震撼有力。尤其是这种社会话题性的电影,如果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大家广泛参与讨论,让话题发酵能够对改变社会起到积极的正能量作用,正如影片里的一句台词:“每个人都在逃,差别只是自己知不知道而已。”也许“校园性侵”这个敏感词已经不再陌生敏感,也许你我他都会是直接或者间接受害者。为反抗不公呐喊,为社会的聚焦关注而发声,为保护弱势群体而呼吁,叫醒装睡的那群人。
值得肯定的题材,导演野心不小,性侵案件下多人物的描写,对学运的侧面刻画。拍法老派了些,剪辑也略随意,有些不合时宜的嗲气。贾静雯真是很久没见了。
你们台北人都是这样讲话的吗?作为电影台词,“炮友”第一次出现在内地大银幕?大学性侵事件以外,穿插了学运失败者和美丽湾运动,试图辐射到整个台湾社会。不断跳跃的剪切,令电影显得波澜不惊。戴立忍演老流氓演得很老练,如果女演员的台词功底更强点就好了。联系厦大的青春大篷车,加一星
如何快速搞上心理失爱且结构失范的女人,告诉她“诚实的面对自己,不存在则活着没有意义”——《不能说的夏天》tips。话说,这种类型呢,长大了也就是贾静雯了。。
原本以为是小清新爱情片,结果是性侵+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无意识自残+法庭激辩+三个女人的救赎与被救赎,导演的处女作好有野心,只是人物太多格局太大背景太乱让片子看着重心总在换感觉散乱,但好在故事和画面都在期待之上。
三星半。“寒蝉效应”是一个新兴名词,更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它隐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入秋之后,夏天不能说的事情可以说了。也许是偶然,该片确实应了近期发生的大学性侵事件的景。强烈建议女生们去看这个电影,当然,教授们也应该去看。
7分。王维明处女作能量不小,在大量的性侵事件中,选择这样的案例来切入,具有辩证意味,避免了向某方过于倾斜。对牵扯的各方都有较均衡的交代,但手法风格可以更好。涉及的政治事件,也是它的目的之一,不单纯是背景。片子多少洗掉了点郭采洁身上那种顾里样。徐若瑄、贾静雯都见年月。
这是一个好题材,尤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在内地同样有相应对应。可惜讲故事的方法太平庸了,让这个事件散乱在他的野心当中(包括学运与美丽湾事件的提及),怎一个乱字,让片子失去了应有的力量。文艺腔与滔滔不绝的庭审也太违和了。出于题材,勉强3星吧
野心大,能力有限
因为女神@贾静雯 参演才去看到,女神40啦,的确也显老啦。叫兽性侵女学生这事儿现在已是见怪不怪了,但当真让人糟心。全片让我心里猛一爽的就是男生暴打叫兽那一段,解气!PS:郭采洁是飞机场呀!
真实案件肯定比影片更精彩和残酷,此等内容的影片能够上映果然就只有此等深度,浅尝而止,双方律师的交战太过温柔,实在无法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很是遗憾。郭采洁果然停留在了顾里的影子里。木宏结局怎样?倒是给个交代。事件如何能够跟美 丽 湾 事件更好的结合就更好了,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时代背景
题材是很好的题材,让人想到熔炉想到素媛甚至想到亲爱的。不过有些杂,复线太多,最后圆不回来了。导演监制和主演的态度太诚恳,第一次经历这么详尽有深度的主创见面会。贾静雯一定是在说那个自己。她好美。郭采洁这次躲过烂片女王了。她好瘦好小,人好赞。
极其糟糕的观影体验
遇上这种内心是个无边黑洞,只能靠操控女性来填充自身挫败感的男人,是女性的劫难,但亦是女性真正蜕变与独立的契机。只看你,够不够智慧,够不够坚强。熬过去 ,他就只是桩往事。「每個人都在逃,差別只是自己知不知道而已。」「您的判決將喚醒那些裝睡的人」「只有誠實的面對自己,存在才有意義。」
寒蝉效应:从《牯岭街》《独立时代》走出来的王维明延续了此前台湾电影新浪潮的能量。学运台北、美丽湾事件间隙的高校性侵案,案件外围当代中产困惑的笔触也挺难得。鲜有的直面当代台湾社会问题的维权控诉电影。反观对岸厦大对吴春明性侵事件的处理,真的是太打脸了。
第一次感受到徐若瑄的精湛演技。郭采洁没了女王气质,只是一个弱小的女生。戴立忍演技老辣,长得也像坏人。
女主真的不是从小受母亲虐待得斯德哥尔摩了吗……
郭采洁可塑性很强,一次几乎没有爆发机会的演出,演的依然十分可信(母女关系的辅线对理解人物很有帮助)。徐若瑄身上有我认识的某个女性的影子,如果她不总是眼泪汪汪,会更好。台普相当做作、矫情,个别情节、台词也是,但这些都不妨碍你理解《不能说的夏天》要说的核心:敢面对自己,你才真的存在。
郭采洁不能和戴立忍在一起是因为贾静雯也很漂亮~
和等一个人的咖啡相比,它简直太棒了
献给斗士,不管是台北学运、美丽湾事件,还是不断上演的高校性侵案,敢在银幕上直面已是可贵。为人之难在于遭受戕害后如何直面并反击,那些在噤若寒蝉时打破沉默的人,乃真勇者。片中几个非典型人物心理可惜未能深挖。看到戴立忍 和《圣诞玫瑰》的桂纶镁隔空对戏,感觉有情人缘分真是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