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陪路过的陌生人聊天,得到了一美元的报酬。那个时代一美元是什么概念,伍迪甚至涂起广告牌准备靠这个营生,可妻子的话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邻居一家架着老旧的汽车,后备堆满了家具和杂物,他们准备搬往加利福尼亚,说杰西女士病倒之后,就不断有人离开这里,他们也一样。临走之前还不忘跟伍迪说他可以拿走屋里所有可以用的东西。
伍迪通过言语引导,让杰西女士终于喝下了一口水,站在门外,他说了一句“did it”;镇里的吉姆问伍迪自己的脑子是不是有病,整天想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还整天画个不停,伍迪送了他很多画笔和油墨,说你很正常,继续画吧。
那时候乐队演唱还没有话筒,牛仔们演唱基本靠吼。
沙尘暴到来,整个德州都笼罩在风尘之中,街道上有女人的叫喊声和小孩的哭声。伍迪一家人围坐在渗入不少沙尘的室内,弹着吉他唱着歌。
伍迪坐在从一辆老旧汽车掉落下来的一把椅子上,蒙着一层黄沙,他在公路旁吹起了口琴。
Keep walking,keep talking,walking and talking.
餐厅的广东人老板。上世纪三十年代。
伍迪喜欢红色和黑色。
Don't fall in love with musician or poet.
永远不要背叛你的内心和理想,自由只是资本家的游戏。
第一个爬上火车顶的人被打死了,第二次伍迪背着吉他爬了上去。
This Land is your Land, this land is my Land.
由洛奇纪录片并维基知晓此为斯坦尼康首度亮相,特来欣赏。电影味道对劲且舒适,“基本盘”营运真实,所缺憾者在于对待张力极点、对待韵味、对待表意升华的处理,相比《逍遥骑士》有此不足。影片内容上,感叹个体觉醒先于群体觉醒的悲剧特质,感叹为之奔赴的勇气与代价,感叹盗火者永垂不朽。再说一说玛丽。当个体安全、家庭安稳与社会健康形成某种对立面,我们很难批评这对夫妻各自的抉择乃至于批评其人。人类呀,对完美、完全的执念似乎从未减轻过,对待人物、对待事情、对待世界,诉求永不魇足。这是欲念的表现么,是文化的导向吗,还是人性的出场设定?
摄影、音乐都相当出色,美中不足是节奏太缓慢。
感动。一个真正有个性的人。不尴尬的人。音乐在这里比文学和政治更加有力,光芒万丈。
一部有核心有重点言之有物的非一般传记片。PS:原来听了多年的This Land Is Your Land最早是他的歌。
本片的写实风格和情调是我喜欢并且认可的,本片的摄影和音乐是相当的出色,看的版本也是蓝光版本所以可以欣赏到本片优美的画面和独特的情调。但不得不说本片的节奏实在是太慢了,以至于看完电影后我觉得仿佛过去了一天。这是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影片主人公的形象实在不太喜欢,不过音乐人我基本都搞不懂
“赌博是我的天性,流浪是我的人生亮出你的底牌来对付我吧!最终我会赢下这该死的游戏!”--伍迪·盖瑟瑞
这部电影最大的缺点其实应该是无头有尾。前面对于主角介绍和故事并不足,很淡。从德州到加州的部分故事就精彩,最后一个小时,主角才在加州立足。到了最后结局主角为了理想而离开加州,加上后续字幕的结局介绍主角后面一生,配上主角的歌曲逆转了整部电影前期的缺点才觉得这部电影值得一看。有人把它跟阿甘后传做比较,我感觉两部电影两种不同风格,没有可比性。但感觉这电影更真实一些。
大萧条时期催生了大量优秀电影与书籍的作者。伍迪奔波流浪了一世,亲历见证了苦难,并从中汲取了灵感。在我眼里,这不啻为一场逆行的西进,且艰苦卓绝而又孤身一人。太多类纪实的场景与画面,偏灰暗的色调让人抓狂,莫名的冲动在体内激荡,急欲破壳而出却又找不到出口。伍迪的歌声响起,这股骚动顿时得到了抚慰。而这或许就是美国民谣长盛不衰的群众基础。伍迪并不完美,也没少干操蛋的事,这份真实也正是影片的动人之处。
一看到David Carradine那张脸,就会想起比尔跟他自慰窒息而死的结局……
30年代大萧条后的美国,大量底层人民为了生活来到加州,在这个背景下,伍迪·格斯开启了他的音乐之路,可以说阿什贝将民谣这种来自“民间的叛逆”的音乐呈现出它最原本的样子,火车是去往梦想的希望,而结尾同样是火车却带着理想离开,伍迪来自于底层,他知道自己所有的天赋都是因为那些被歧视、被剥削、被侵犯的经历,而没有了这些记忆与抗争,音乐本身也就没有了意义,在路上的流浪之旅还折射出自由的价值,伍迪想要成为好丈夫和好父亲,但终归只有孤独是唯一的依靠,全片笼罩着金黄的光晕,大量细碎和看似没有叙事价值的片段,都是这部传记电影脱颖而出的地方,它努力地讲述了一个天真地固执、矛盾、平凡又伟大的人,这也是阿什贝许多电影中主角的特点,成功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以疯子般的态度、孩童般的眼镜来看破现实的荒诞与无奈,然后消失在云端
伍迪·盖瑟瑞传记片。完美的音乐和摄影,为了自由和理想,搭上头也不回的列车⋯⋯(男主竟然是“杀死比尔”的比尔,帅cry,他要是是我们这一代的,现在很多男星应该很难红。。。
公路、劳作、光影,都是人间烟火。
太长了~ 拖沓、没重点、流水账~ 看到最后10分钟也没有结束的意思略崩溃~ 然后影片就匆忙结束了.......
这部电影是伍迪·格斯的优秀传记,他是美国最伟大的民谣歌手之一。他在上世纪30年代离开了自己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家,去找工作,发现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苦难和力量
首部斯坦尼康,韦克斯勒掌镜,不过技术倒不是重点,新好莱坞的独有气质绝非靠技术就能解决的,去比照青年林肯或愤怒的葡萄来看都会很有趣,该是阿什比最好的一部了
看了一半 先给满分
很纪实朴素的乡村歌手传记片,伍迪生性自由,了解美国工人阶级的困难并愿意为工人们歌唱,这很让人敬佩。可能就是非凡的人往往有着糟糕的家庭关系,也致使妻子孩子离他而去,也许有的人的一生就是孤独的,将自己奉献给他人,奉献给这个社会。
Woody Guthrie的传记片,很平实,不用煽情。
男主角没拿起吉他、吹起口琴之前,我以为这是又一部《愤怒的葡萄》,后来才知道它讲的是音乐家的自由意志。一个表演者为什么样的人奉献自己的艺术,去过什么样的生活,既关乎本能,也关乎选择。
鲍勃·迪伦在写给伍迪·格斯里的《Song to Wondy》中唱到:并没有许多人做到你曾做的那些事,我想去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自豪的说:我也曾跋山涉水历经艰险。看完此片,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迪伦将伍迪视为他的精神偶像,阿甘不代表美国精神,伍迪·格斯里才是。时代的前夜,迪伦没有做到的事情,伍迪·格斯里都一一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