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叔这回事
英格丽小姐最近在博客上提到了《成长教育》,她在最后附言道:“男主角有点像leslie,女主角很像小水,很诡异”
个么谁不希望有一个很像自己的女主角和一个有点像Leslie的男主角谈恋爱啦,出于纯粹的虚荣心我立刻去看了这部电影。
Carey Mulligan其实已经25岁了,但在片子里演一个17岁的女学生,抿嘴笑的样子倒也是天真与羞涩兼具,她这次还拿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了。至于像不像我,我也说不好,看官可以自行鉴定,但是明显女主角比我年轻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要强,英格丽不说那个话我也就当一般片子去看了,但她既然说了我一边看片不免就时时比较,自然是挫败得不得了。
不过Peter Sarsgaard哪里像Leslie了啦,松垮垮的肚腩遮都遮不住,另一部《鱼缸》也是讲已婚大叔隐瞒婚史勾引萝莉的故事,Michael Fassbender的身材明显要好得多,一出场就是裸着上半身穿一条低腰牛仔裤,镜头简直离不开腰线。
但大叔的魅力到底也不在身材上,《成长教育》里的大叔带17岁的小萝莉去听歌剧参加拍卖会还去巴黎旅行,轻松获得了一个成年女人奋斗一生都难以企及的人生;他还很体贴,萝莉说要暂时保持处女身,他说那我看一眼就好,她就真的拉下睡衣给他看,他也就真的只看了一眼,然后帮她穿好衣服;即使是骗子,那至少也是花心思的——他甚至去见她父母,连她父母一起骗进,一家人都以为招了个金龟婿。努力学习考进牛津也不过就是为了得到这种生活,那现在已经有人给她准备好现成的一切,以前那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呢?萝莉的爸爸想了想说,如果你不够聪明的话,他也不会喜欢你,是吧,反正到目的地就行了,谁管你怎么过去的呢。
廖一梅写:“年轻的时候偏爱年长的男人,觉得同龄的男孩简单无趣,而跟比自己年长很多的男人交往,便觉得自己聪慧、成熟,占有了更多的岁月和经历,向人生伸出了更长的触角,有了更深的理解。长大以后,知道岁月和经历每个人都会有,积年累月,只嫌太多,这才体会到年长男人的心态,当年你以为自己聪慧、成熟,其实他看见的只是年少活力,他们的赞美其实是对生命的谄媚。”不过英格丽又说,“不但成名要趁早,受骗也要趁早。”看来这种事情也总要深入过了才能真的看穿舍弃,不然还是会像英格丽一样发出“简直想回到17岁也有运气遇到这样的人”。
大叔和萝莉的组合之所以能发生,总有很大一部分是虚荣心的原因。当《成长教育》的小萝莉和同班同学说他要带我去巴黎,在课上晃着订婚戒指,包括把一瓶Chanel No.5放在女老师讲台上,心里总是颇得意的,不仅赢过自己的同龄人,还赢过大叔的同龄人。不仅如此,还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可能性,和人生普遍的可能性,这种惊奇也会被误当做爱。就像《卑微的神灵》(即《微物之神》)里说的,“她或者过于年轻,以至于无法理解,她充分肯定的自己对于查科的爱,实际上是对于自我的一种模糊的、畏怯的发现。”
大叔也有虚荣心,不仅是“对生命的谄媚”,还因为可以清楚看见自己是怎样轻而易举地在一个年轻的生命上施加影响的,就像亨利勋爵对道连·格雷的做过的那样。他享受她的惊奇、她的崇拜、她的感激,饶有兴致地看她进入一个力所不逮的世界却尽量不动声色、不想现出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他很温柔地看着她,一副爱不够的样子,魔法一样实现少女的所有梦想——他大概当自己是半个上帝哦,朋友帮帮忙好哇。
结果结局还是最老套的,如此glamorous的大叔是结过婚的,老婆在家里领着孩子看一个又一个的小姑娘找上门来又哭着离去,大叔还好意思说我会帮她离婚的。萝莉死心了,于其是因为亲眼看到他的妻儿,不如说是看到就算自己和他真的在一起了,以后也不过是变成面前这个黄脸婆的样子。总会有更年轻、更漂亮、更聪明的小萝莉出现的,萝莉虽然喜欢加缪,也没打算做挥剑斩桃花、春风吹又生的女版西西弗。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丢人的反而是大叔,《成长教育》里的大叔喝了一瓶酒,最后还是怂怂地开车溜了,《鱼缸》里的大叔还要吓人,刚刚干好小姑娘马上就说对不起我越界了,提起裤子就跑。英格丽说:“在大叔和萝莉的故事里赢家总是后者。如果萝莉还没赢,那是故事还么结束。要知道时间是站在她这一边的。”全中。
《成长教育》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叫《午后之恋》,萝莉是Audrey Hepburn,大叔是Gary Cooper,两部片子实在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个女主角都是学生妹,都学大提琴,男主角都是懂浪漫有情调的绅士。不过运气是《午后之恋》的大叔没结婚,萝莉又恰好有个做侦探的父亲,她碰巧知道了自己要面对的是怎样一个情场浪子。大叔也都是在快要深陷的时候企图抽身逃掉,赫本就跟着火车追呀追,终于在最后一刻被拉上了火车修成正果。
看起来这似乎纯粹是个运气问题,只是在最后一刻有的人上了车,有的人没有,一切都在大叔的一转念。但后来想想,赫本胜出也是有道理的,她自始至终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抱着必输的心态去赌的。《成长教育》的萝莉则要大叔为她负责,甚至蠢到为了结婚连学都退了,完全不留后路的样子,大概输在太自信。我想人渣在老男人中的比例应该和人渣在男人中的比例是一样的,和人渣在人的比例中也是一样的,总有踩着狗屎的时候,这完全是概率问题,跟摸彩似的。差劲的赌徒呢就是《成长教育》里这种以为稳赚不赔全部压上,终于血本无归的,到底还是小孩子;好一点的算准自己能承受多少再下注,赢了自然好,输了也能承担,这种能为自己负责的已经是成年人心智了;不过最厉害的赌徒还是没有胜负心的赌徒,为了赌而赌,为了爱而爱,但这样的人要么是圣人,要么就是人渣——大叔就没有胜负心,不强求,萝莉反而会被这种洒脱迷惑,乖乖上钩。
《成长教育》的编剧是Nick Hornby,他太了解中年男人的心态,从《极度狂热》到《失恋排行榜》,他都重复着一个真理——男人不会长大,他们只会长胖。同时他还是温柔的,所有的故事都皆大欢喜,大叔狼狈逃走,萝莉考进牛津,简直是励志片。《午后之恋》的编剧是Billy Wilder,他当然懂男人是怎么样的,不过他更懂女人想看什么,所以给了个happy ending。这个结局聪明在电影结束在赫本被库珀拉上火车,深情拥吻时,好像这就是一切了。但是电影会结束,人生还是要继续下去,赫本有多大的几率不变成黄脸婆,大叔有多大几率从此收心?库珀也太老了些,等到萝莉性欲最盛的年龄,大叔的身体机能却漏洞百出,她大概也会后悔自己当初干嘛要追那辆火车。
最后再引一段英格丽的,“很喜欢她的同学男友,那个日后可能会写出书的人,不过萝莉爸爸讲写出名著的人不如认识名作家的人。人家小男孩多么知道进退,小小年纪就如此谦让隐忍。日后不知道可以长成怎样宽厚的胸怀。”这个角色我也很喜欢——大叔可能有一万块,给了萝莉一千块;小男孩只有十块钱,全给她了,只是萝莉都焦急地要成长,只贪恋台面上亮出来的。萝莉爸妈问小男孩说你接下去准备干什么,小男孩说我想休学一年,四处看看。他那么年轻,就深得晃膀子精髓,萝莉还是太世俗,直接奔向偶像剧的大叔男主角(还是个结了婚的老骗子),却错过了一个“刀锋”式的好青年。
2 ) 起码,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悲剧
昨夜深夜开始看《成长教育》,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其一,这部电影的叙事非常平静,自信而有底气,波澜不惊,
故事平而不淡,在平静无波的叙述中,你感觉到有异样的东西,
你在等待重重的一击,这种焦虑渐渐累积,加强,直至爆发。
其二,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这是一个聪明而独立的女孩,
电影跳脱了年幼无知少女被社会油滑成功男欺骗的俗套,虽然故事本身的层面是俗套,
但是它塑造了一个独立,有头脑的女孩。她享受艺术,爵士,向往巴黎,厌恶乏味和无聊,
但是她能掌控自己。她拥有的不仅仅是无辜的天真,还有一份少女的自持,和对自己的珍视。
这份珍视让她俨然是不可侵犯的,我最欣赏两人初夜的那一场戏,她一旦发觉不对,立刻要求停下,
男主角潜在的男孩心态跳出来,居然要用一只香蕉给她破处,女孩笑着拒绝了,
她从这里掌握了两人关系的主动权,她拿香蕉开玩笑,她拒绝叫米妮,她要求得到自己该有的对待:
第一次的温柔,珍贵,还有自己已然是一个成年女人的自觉。
其三,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主题和讨论,时至今日,这仍旧是一个问题:
女孩子为什么要读书?是为了所谓的独立,还是为了嫁得更好,更贵?
读了大学,变得优秀,进入社会,独当一面,也未必幸福,
为什么我们不拿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来学习其他的东西,比如挑选男人?
中午我和玛花纤体的人们讨论这部电影,她们请我来为品牌做小小的示范,
女人依然在为这个问题烦恼,争论,找不到满意的答案。
但是我自以为得到了我内心的答案,那就是,学习让我们有尊严。
财富不是唯一的权威,所有的财富都在内心忌惮知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懂。
是的,也许学习,变得强大也只是形成了我们的悲剧,但是我们仍旧变得可以选择:
起码,我们选择独自承受悲剧,或者和另外一个人走进悲剧。
我们还谈到了“剩女”,我从来不同情剩女,我欣赏她们,
没有女人真的嫁不出去,只要你肯放低自己,但是你不肯,情愿孤独。
她们有能力孤独,这是了不起的。
其四,我和玛花的女孩有了一个共同的感受:
我们都觉得电影的底牌是一个败笔。男人是有妇之夫,这个事情变得无可选择了。
最好的讨论应该是女孩是可以选择的,她的最终选择才会变得更有力量。
其五,我喜欢这部电影对每个人物的描写,哪怕是只有一两场戏的小人物。
我欣赏对女孩爸爸的描写,最后爸爸给女孩送饼干时说的那些话让我潸然泪下。
还有电影中的其他几个女性角色,代表女人的其他可能:
没有权力,暗中有主见却无奈的妈妈,孤独而真诚的女老师,
愚蠢,天真而善良的海伦,她是一只快乐的花瓶,以及男主角的妻子。
我喜欢女人之间的关系,她们真切体谅,感同身受,没有嫉妒和
最好的剧作是准确而微妙,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人物描写是准确的。
最后说说我的强烈感受:女主角长得好像故事啊!!!!
那种少女的甜蜜的脸颊,真的很像~~~~
3 ) 生活没有捷径
珍妮犯的错误,很多17岁的少女都会犯的吧,只要她们也能够在青春躁动期遇见一个温柔多金、帅气体贴的大叔,只是,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艳遇罢了,或者说,没有拥有这个艳遇的资本罢了。
人都是免不了俗的。学习很枯燥,为生活打拼很枯燥,将来生孩子教育孩子又是重复我们年轻时的生活也很枯燥……可是,这就是生活,没有这个枯燥的过程,你永远成为不了生活的宠儿。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想走的路,没有捷径。
4 ) 年轻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做爱
年轻的时候,不明白为何大部分女孩都喜欢老男人,而不是同龄如我一样的青头仔,现在我明白了,青春期的男女都是虚荣的,开始有了自尊心和追求一点点物质的享受,而老男人们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两样。而她们很容易误以为这就是爱,这就是迟早要经历的现实生活。事实上,这远不是爱,现实生活有更多的起伏曲折,付出和回报,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感,真正的爱情。
年轻时,谁不曾有过被人横刀夺爱的经历?我大学时有个哥们,四年失恋三次,每一次女友都是被“社会人士”领走的。即便是在我毕业后若干年,去中大蹭MBA课,美丽的灯火阑珊的中大校园一角,停满了各种名车,眼见着一个个长腿长发的妹子钻进去,车子一溜烟开走了。不用说那都是些高帅富。当时,身无分文,怀抱天下的我,不免愤世嫉俗,不由得在中大湖边吟诗一首:一世流流长,难免见到美女爱SB,难免见到鲜花插牛粪,难免见到好白菜被猪拱....
当我渐渐的长大,才知道人世的苦,也才明了爱情是多么奢侈的事,所以,如果你还在高中时,还在大学时,或者刚刚工作时,有姑娘爱你,也就是说你们像倪震说周慧敏一样,“识于微时”,你要懂得珍惜,因为这种爱很无知,很单纯,无功利性。而且她暂时还不知道她在爱一个SB,或者明知是SB仍然爱。对于姑娘们而言,强烈建议你们都去观摩一下这部《少女失乐园》。
十几二十的男青年们,无论普通,二B,还是文艺,都是清一色的纯SB,扮相非主流,自高自大自以为是,愤世嫉俗加脑残,吃饭时,不懂得帮女孩儿拉椅子(当然,路边摊也没椅子可拉),行街时不会打遮阳伞,未经沉重现实的洗礼,不懂女孩儿心思,不会体谅人,必要时,不会低眉顺眼,不懂低声下气。好吧,也许并非人人如此,你们个个都是泡妞高手,我说的是我自己。
这时候,你被老男人横刀夺爱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自然现象,千万不要忧伤,也不要抱怨,读一读食指的诗:相信未来。未来你也会变成老男人。
老男人曾经沧海,万花丛中穿过,知书识礼,善解人意,往往还很多金,你不懂的这些他全都懂,你涉世未深,他老于江湖,那点儿少女心事,那点儿物质虚荣,他全都洞悉于心。自然句句都说到你心坎上,让人觉得安全,体贴,成熟,就像父亲。
《少女失乐园》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当电影结尾处,女孩儿的旁白:经过刻苦努力,我考入大学,并且有了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友,我们打工攒够路费,一起游了巴黎,我真喜欢巴黎,好像我第一次到来那样!
我心里热乎乎,眼神湿漉漉。这真是一部好电影。
一个豆蔻文艺少女,成长在阶层分明的大英帝国,父母都是普通人,拼命把她弄到知名女校,一心想她读大学,嫁个有钱人,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大多数女孩儿一样,青春期的她在学业压力下变得叛逆,觉得所学拉丁文数学神马的统统无用,而文学和艺术才应该是人生的主题,法语才是时间最好听的语言,巴黎则是梦想中的文艺天堂。
而就在这时,一名老男人出现了,自古老男人爱萝莉,面对这么一个诱人的大萝莉,这名老男人展开凌厉攻势,迅速捕获芳心。
这个老男人可不是那种有俩臭钱猥琐下流的麻甩佬,不是那种iPhone4S手机里装着《 爱情买卖》《香水有毒》,坐在奔驰车里听小芳的土肥圆。他有品位,有修养,风度翩翩,口甜舌滑,从事文化艺术事业,出入都是高级沙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而女孩儿追求的也不是神马Prada,香奈儿之类俗物,人家是想欣赏世界名画,到处听音乐会,在巴黎街头买一本毛边本原版作者签名本旧书。
想想看吧,今天你还在课间附庸风雅和同学讨论马奈高更,明天你就能在拍卖会上亲口出价拍下它们,据为己有,这是种什么感觉?
同学们都还制服眼镜,背着沉重的书包日复一日时,她却提早实现了自己梦想中的生活。所以,她决定跟定这个男人。
这部电影最好看之处就是真实,少女和父母的对话,和校长老师的对话,正是那个年纪无知少女的心声:
她对妈妈说,你日复一日洗衣做饭打扫房间,生活有什么意义?我不想过和你一样的人生。
她对老师说,就算我上了大学又能如何?毕业后还不是像你一样,教这无聊的课程,批改一堆无聊的作文。
她对校长说:人生应该是灿烂的,精彩的,不是像现在的校园生活这样刻板,枯燥,压抑人的自由。
最真实的场景是,当他的父母见过这个男人,被他捧的团团转之后,考较了他的家底儿之后,女儿提出退学不读大学的想法时,父母竟然欢欣的应允了。
父亲说,花这么多钱让你学小提琴,让你上名校,就是希望最后你能嫁个有钱人,现在你已经实现了,这个人又对你不错,还读牛津剑桥干嘛?
后来她绮梦破碎,逐渐认识到老男人的虚伪,浅薄,但她已经退学,不知不觉中也习惯了锦衣玉食,决定包容他,直到她发现他居然已婚,而且已经用同样的手法,骗了不止一个萝莉,她才全面崩溃。
接下来的故事,足以彰显电影的名字《an Education》,这种education,不仅仅指她经历的情感教育,她所受的教育,让她能够冷静下来,认真思索自己的浮华一梦。退学时,她自信满满,趾高气扬,批判教育制度,批判学校规条,嘲讽校长。现在她放低身段,去请求原谅。
当她终于鼓起勇气,敲开英文老师的家门,她看到一个单身中学女老师的家,一间小小的公寓针织地毯,书架,钢琴,墙上的明信片,质感强烈的木桌椅,简单得体,温馨简朴而格调高雅--这才是她所向往的文艺青年的家,而不是老男人那里的古堡高墙,别墅豪宅,挂满了半人高的深圳大芬村出品的世界名画。这时候她才知道,之前她对老师的指责多么浅薄无知。
艾玛.汤普森老师坐在桌前读书,看到她来还算是颇为欣慰的,这是她最喜欢的学生,总算教育之功没有白费。
后来的事,顺理成章来到了令我眼睛湿漉漉的一幕。
观看过程,最大的感触就是真实,伦敦那愁云惨雾的天气,人烟寥寥的街道和郊野,令这部电影色调和节奏都略显沉闷,但这就是真实的生活,片中少女的疑问想必许多人也曾有过。喜欢她的男孩儿那种拘谨,生涩,对于爱情毫无头绪也令人想起初恋时光。
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女孩准备已久,十六岁生日时,在巴黎像老男人献出自己的初夜,完事儿后,坐在床边面对塞纳河风景慨叹:原来电影小说诗歌里唧唧歪歪了几百年的事,这么短暂,简单啊,没啥意思。这说明,少女爱的只是虚荣的浪漫,and,那个男人,真的老了,有点儿不行了。
《少女失乐园》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似乎要告诉我们,在爱情中,代沟这个东西还是存在的。最好去和自己的同龄人谈恋爱。它还告诉大家,爱情其实是试错的过程,人可能会迷失在一段虚幻的故事中,以为就是爱情本身。没关系,只要放得下,肯认错,可以重头再来,并最终获得真爱。
之所以强烈建议大家都去看看这部电影,尤其是女孩儿,是因为“女友不是处女 ”这种帖子已经是各大论坛月经贴的中国,试错的成本过高。
很可能到最后没有这么一个阳光明媚的结局。可以想象的结局,终于少女上了大学,有了和自己年纪相仿的男友,二人存钱同游巴黎,一夜风流之后,男孩儿跑到窗边,狠狠抽一口烟,愁眉深锁的问床上的女孩儿:那个人是谁?对不起,我不能接受非处女.....
还有就是,总有一天,我也会变成老男人,我可不想变成一个欺骗无知萝莉的金鱼佬,麻甩佬。
5 ) 牛津vs巴黎
An Education这部电影的题材本来很好,可惜却被拍得不知所谓了。
上牛津是美丽聪慧的Jenny 原本的梦想,当成熟富有的David和浪漫奢华的生活一起出现,曾经学业上的勤奋努力和优异成绩变得好像都毫无意义了。可惜电影老套结局,骗子现形,无知少女迷途知返。
导演和编剧到底想展现什么呢?有钱男人的不可靠?女性自立的重要?
牛津对于Jenny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 结局时Jenny反省时说:“The life I want has no shortcut." 由此她重拾学业。可见牛津对于Jenny不过是通往她向往的巴黎式浪漫奢华生活的跳板。既然同样是跳板,那么如果她有机会通过婚姻得到一个更便捷的跳板,又何乐而不为?如果David可以娶Jenny,或者如果Jenny再有机会和另一个有钱人相爱结婚,那么牛津对于Jenny是否就毫无意义了呢?
由此电影回到了一个非常老套的话题:一个女人,到底是要“学得好干的好?”还是要“嫁得好?” 我们不能指望电影能给我们什么答案,可是好的电影应该把观众引向更深层面的思考。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灌输式的不能使人信服的答案。
我想真正的教育,会引导人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爱,找到自己乐于为之付出的事业,由此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 教育不是跳板,而是通向内心充实快乐的桥梁。一个女人可以通过婚姻获得安稳富裕的生活,可是唯有教育能给她认识和发掘自己的机会,给她更高层次的快乐。牛津不是通往巴黎的跳板,巴黎也不是通往牛津的障碍。牛津和巴黎都是女人生命中该拥有的风景。
ps: 喜欢片中那首法语歌 Sur Les Quais Du Vieux Paris
6 ) 你的人生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庸俗,一个是堕落
在我看来,An Education更像一部当代中国电影, 我甚至怀疑它是某位拿过先进工作者的高中班主任拍的。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即将面临高考的安妮是个漂亮的学习委员。成绩不错的她被老师和家长寄予厚望,第一志愿填的是北大。在家长看来,女儿如果能考上北大就能结识高干子弟、毕业后也可以找到体面的工作,成为一个中产阶级女白领。这是女儿的完美出路。
而在海量的黄冈密卷底下,16岁的安妮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引发了好学生安妮叛逆而深刻的质问:读书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找工作,找完工作找对象,找完对象生孩子,孩子长大也让他考大学,考完大学再找工作,找完工作又找对象,再生孩子······子子孙孙无穷溃也!难道我们的人生就是如此枯燥无聊吗?!这样人岂不是成为了一种工具、一个手段?!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
而就在好学生安妮三观动摇的时候,她遇到了人生中的大叔——戴维:有点钱、有点阅历、有点所谓的“品味”、有点小肚腩,同时又有迷人的坏笑。
自古大叔爱萝莉、萝莉同时爱大叔。我爱你青春年少懵懂可爱,你爱我温柔体贴成熟多金。你给我充满活力的少女胴体,我带你去古典音乐会上装逼。两人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很快就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现在,我们的女主人公想要退学嫁给大叔了。就在这时,电影出现了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情节:一向盼望安妮考上北大的父亲居然同意了安妮的愿望。他的逻辑是这样的:考北大说到底就是为了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而你现在不用考就已经能过上那样的生活了,何乐而不为呢?
倒是班主任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在安妮对教育制度的犀利吐槽下,老师也只能无语了“你自己也是清华毕业,结果不还是每天坐在办公室里修改无聊作业的女屌丝?”安妮气贯长虹摔门而出,善良的屌丝班主任在教室里抚摸着自己的伤口。
当然,故事肯定不会这样简单就结束:安妮无意中发现了戴维其实是个有妇之夫,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原来伦家是个把妹的骗纸,并不想真心和我结昏。于是少女之心,彻底碎了。
痛定思痛,安妮低头向班主任认错,复读了一年,最终考上了北大。女白领的光辉前景在向她招手。结局是美满的。
安妮最后的结案陈词发人深思:“我想要的东西没有捷径可以获得,一切都得靠我自己的努力。”
安妮的三观最终回到了她父母的水平,小市民的水平。不再有对体制的质疑,不再有对生命意义的拷问。她开始满足于一个小白领的美好前途。
于是,当年和老男人的糜烂生活被定性为了一个不会被记录在档的“ education”、一个完全负面的人生小插曲、一段不小心“堕落”“失足”的黑暗秘史。它只是扬州一梦,它只是人不轻狂枉少年,它只是当年很傻很天真。
而现在,伦家要浪子回头金不换了啦!
就这样,这部电影完成了它极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叙事。它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那就是:
你的人生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庸俗,一个是堕落。
没有超越。是的。没有超越的可能性。
如果你不接受庸俗的生活,那么你只能走向堕落的深渊,被老男人玩弄、被甩,最后身心俱伤。
所以,我好像看到了某位拿过先进工作者的高中班主任苦口婆心地说:孩子们,好好学习吧,不要叛逆、不要思考、不要质问,更不要试图超越。
请为当一个写字楼白领——奋斗不止!!!
成长教育这么道貌岸然,就比较无聊了。女主反复质问女老师和女校长,我现在明明嫁了这个喜欢的人,我就可以去高级的酒吧餐厅,听时髦的音乐,我为什么还要努力学习要去牛津?居然没有一个人能正面回答她。
"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你还不清楚自己要什么,那么就请去好好的读书”我想在靠着自己的本事供养的温馨的小屋欣赏唯美主义时期的画作,远比在挤满了世故自以为是的富人的拍卖行拍得这些名画,更加有意义。
姑娘们长点心吧!生活不是琼瑶,不是每一个成熟浪漫的帅大叔都叫费云帆。
试想了一下,如果最后David不是个有家有口的男人她还能够作出如此选择,才是真正的成长吧。
年少谁不轻狂。嗯摄影很好。女主挺赫本。
成功没有捷径。
还是像猪头
上了牛津又怎样,会读点拉丁文了又怎样?口中熟极而流地诵出风雅的诗句,不时请出这个画家那个作家,自以为不是俗骨凡胎,其实骨子里还不是一样的虚荣一样矫情?一样为着那点小趣味、小聪明沾沾自喜,追求着一样的东西?只不过年轻天真时一心以为可以靠男人,后来运气坏了点儿发现需要挽起袖子自己挣。
最奢侈不过是做梦的年纪遭遇一场华丽。可惜杯具了。如果生活不足够幸运到有捷径,就总得付出点什么,不是乖巧,那只能是代价了。// "The life I want, there's no shortcut." "I feel old, but not very wise."
人生无常。若David未婚,谁敢说Jenny的选择就是错误?在boring的世界里,我们大可不必争做道德审判长。Carey Mulligan演技不错,很耀眼,剖析到位。只是结尾有些草率。
【成长教育】是那么的浪漫,那么的奇妙有趣,这个故事没有丝毫伤痛,它只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成长,在课堂之外的地方。四星
珍爱生命,远离老男人...
前90分钟很好,最后十分钟有够垃圾.........
非常羡慕,青春浪费在同龄渣男身上真不如拿出来长长见识。我的三观也是越来越歪了。
差一点能成一个不错的教育片,我以为说的是怀疑人生,结果成了怀疑生人,导演很明显的想给一个大学有无用的论证,最后无非就成了大叔没有用那么大学就有用的单项选择,女主角不错,演技绝对在桑德拉布洛克之上,遇上好剧本前途无量
在消费知识产物时别嘲笑学知识的人
珍爱生命,远离已婚男人
十几岁的时候,大人告诉你要自重要守住贞操,或者告诉你不要打架不能耍流氓,又或者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火车站扛包,你信么?即便信了你又肯立刻改过自新照着他们的话做么?反倒是年轻时犯过错吃过亏的成年人,会一边看电影一边拍着大腿,我艹,当初真该看看这样的电影。所以这是一部成人教育片。
其实我也愿意用交往过的所有比我老的男人换一张剑桥大学古典文艺学offer
五星点不是给那些所谓的这部片子教育LOLI不要被有钱大叔把的言论。而是给一个女孩的成长。女孩喜欢成熟男人是必然的,无可厚非。仰慕阅历,仰慕成功,仰慕见识。何错之有。我并不认为何有钱的大叔谈恋爱或结婚就是走了shortcuts。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总之,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