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秋天是色彩丰富的,虽没有夏天那般多姿多彩,但是胜在有内涵,呈现了多种滋味。而多种滋味的杂糅,似乎是小津的电影带给我的最大感受。 这部电影是小津的倒数第二部电影。其中所呈现的多声部的合唱,在一个家庭的屋檐下,就这样错落有致的呈现了。 小津与编剧野田高梧总是边喝酒边讨论着剧本。喝酒时的微醺,更可以觉出人生的戏谑的乐趣吧。于是,两个人总是边喝边写的剧本,总是带着些许的调侃与快乐。在小津的电影里,我们常看到的那些玩笑,温文尔雅,令人莞尔一笑。是平淡生活里令人放松的一刻。一场电影看下来,常记得小津的主人公们互相打趣与相视一笑,仿佛看到两个老伙计对酌侃剧本时的愉快。 到了人生的秋天,就没有那么一本正经了,既然什么都曾经历过,也不妨看开一点。而所瞩目的,却也不过是家长里短那点事。像小津说的,我是卖豆腐的,只会做豆腐。 而能把平凡平淡的生活嚼出醇厚味道的,却也是这样一种不懈的耕耘。 小津与母亲同住,终身未婚。女人多半喜欢唠唠家长里短,也许是受母亲影响,儿子也把视野投注于自己熟识的这一块。又或者,小津的未婚不能不说是母亲的一件心事,于是家庭变成了这位导演不能绕开的一个话题。 在小津的电影里,如这一部《小早川家之秋》,常有人情冷暖,但是决没有声嘶力竭与歇斯底里。酒屋老板去会情人发病病故,情人的女儿只是感叹没拿到手“父亲”应允的貂皮,便忙着去跟外国大兵约会去了。酒屋老板的妹妹,在他第一次发病时,看他稍好就急着走。而对于父亲偷着跟旧情人约会,大女儿也很不客气的斥责父亲,父亲也只有赔笑不承认。 不过是这么一回事吧。可是看的时候,电影不会让你觉得很有负担或是很有感触,但是回味起来却是无比真实与清醒冷静。小津老老实实的,也不会用轰然而起的音乐或是大特写,他总是让一切平平淡淡呈现,没有什么戏剧化的剧烈的冲突,但是看过后却让人有一种淡淡的苦味。 这种苦味,却是隐藏在日本人程式化极强,极有礼貌的表面的背后。 见过三四月间樱花的盛放,与迅即的凋零,这样的民族一定明白无常。也懂得美与不美总是相谐相生。阴与阳、光明与黑暗,所以在家庭的小情小调中,何不来一二个不谐和的音符,奏一曲无常的歌。 豆腐,这最家常的样物。虽不宏大,却与永恒同在。它渗入日常。日本人离不开豆腐,就如离不开生活,懂得豆腐的清淡与回味,才懂得真正的日本人。能把这一真相加以呈现,还有什么更值得做的呢。 自然,真相只属于每一个个体。小津有他的,我们各自有各自的。如果是深以为是,恐怕是他极钻研于“豆腐”,而令人无话可说,只有点头。这之后,当然也可以过鲍鱼的活法,原无可厚非。 而豆腐,要尝出它的滋味,也绝非易事。每天过生活,谁不觉得日子的平淡平凡。小津却敢于向这里寻找值得记录的题材。一部部,看似雷同,却令人看之而不厌。每回必正襟端坐,平心静气,等待一回盛宴。盛宴并不是只有大鱼大肉,青菜豆腐偶尝也别有风味,只是要做好却不易。小津就一心一意的烹着这“小鲜”,令人明白,没有绝对的宏大,凡用了心,即使渺小也可以宏大。 就这样,一幕幕的绝少动作的场景,一个个面带微笑、神态平和的人物,为这豆腐一缕缕加添着滋味,并以一生的作品,组成一个豆腐宴,无论怎样尝,都是貌不惊人,却令人百般回味。在回味中,才发觉险给他骗了。以为他平淡,以为他冲和,却其实他的激烈都在不动声色中,他一直冷眼旁观,微微抿酒,笑而不语。 两个老朋友在对酌中写剧本,也是度人生。其实细看小津,你知道他是懂人生。如朱熹说“格物致知”,如王阳明说“心外无物”,一件事,但凡你着了心,它便无大小,它便是一切。 所以小津的电影,原应是给人反复思量的。
像是秋日和姊妹篇。
一处小津笔触之韵是:二姐面对父亲旧情史无法释怀,转变的契机便是父亲本以为不治的大病痊愈。管他以前如何,人能健在遍最好。
长老离开,小早川家免不了要疏松了,可是成员们也都可以多有些宽松。小女儿是也没有了到札幌追爱的后顾之忧,二女儿遍可操持遗产自行运作,长女也能对于是否再嫁相机做主。只不过家族企业是免不了被合并的命运了,或许在小津看来这也不算事坏事一件。
至于处理已经确定的离开的缓急轻重,小津也有定夺,于是遣笠智众下场,看着火葬场那飘烟的红烟囱,只是淡淡一句:“要是一个老年人离开没什么大不了的,要是走的是一个年轻人就可惜了。”
小津自始至终都在讲两代人之间的故事,但如此时生涯晚期,也大概自知天数将终,确都在强调两代人此一时彼一时,不必互相追认互相拉扯,到好像是在小津固有的淡泊中,多了一丝对于那些年轻生命所占据的大好时光的不服气。当然也可能是观者狭隘,倒总是感觉晚期小津有些张口结舌,讲什么都费劲,想要严厉些,又怕语气太重。有时甚至颐指气使,大概觉得辛苦而来的老一辈刚赶上好一些的时辰,时光却不给面子,生命也要匆匆收场了,反倒是这些不劳而获的后生仔坐享其成。不公啊,不公,但是有什么用呢,谁到最后不是火葬场烟囱里的青烟一缕呢?所以相比同时期成濑的宽心画饼、殷殷希望,小津对于晚辈没更少些好脸色,甚至是有些不耐烦的样子。
当然这样一种消极痛苦的根源,大约还是和两个问题过不去:自己的过去和子女的将来。二者并置就有了一层参照的意味,于是口吻上就多了说教之感,小津自己也道并不喜欢如此,只是逃不开这样的心理,总觉得时间催促,要在尚且能开口的时日多说些,也不管他有用没用了。 于是《小早川家之秋》便就这样絮絮叨叨啰哩啰嗦地吐出来了。不想还是跟不上这个年代的急匆匆不等人,结果是既没有给自己的过去一个名义,也没有给小孩们的将来落个恰如其分。
日本人的生死观大概是简单的,所谓物哀便是樱花落地一瞬,火化成烟一缕。当然不会有这么多哭天抢地, 只是面对那突如其来的一分之前缓慢滑落的过程, 想要完全处之泰然必定是会困惑的,因为人们总是或多或少的会有一种迟钝的预感,尤其是死亡这种大事。
而在这个社会中,是断不会有一丝片刻闲下来去好好捋捋这诸问题的,也就成了小早川家这样子,在一种冥冥预感中稀里糊涂地仓皇和消遣着。一闪神功夫,人走了,许久,后劲儿才上来。人就这么变成了烟,来不及想什么就没了,倒也算是免去了一些必然的不快慰了。但是小津可是要把这一系列拍摄如实的,他怎么可能不错愕彷徨?他怎么可能不心跳?
虽然面子上总还是要掩饰一下,于是摆脱老友笠智众扮淘米农夫来讲两句,可是那疲乏的心气儿便遮盖不住。万兵卫“我就这样去了?我就这样去了?”临走前重复二遍,这便成他了一辈子到头的最后的两句,脑子里那些幻灯片闪回的展现,连个组织语言的时机都没有。小津,大概是,绝对是感到了的。
所以啊,抒情还是抗衡不了,随风而逝。
一向悠哉自得的小津,终于在这一刻慌了手脚。
即使是这样的家庭片 小津用蒙太奇设置故事小悬念 小高潮的手法还是很高明
子女婚嫁与长辈丧葬一样,都是旧家瓦解的仪式。以往小津电影的结尾,是嫁女后的孤独,而本片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地以嫁女为副线,将死亡这一最恒久的孤独以最恬然平静的方式,安放到剧情的终点。但《小早川家之秋》看到最后并无感伤,反而生出羡慕。下午还与孙子(其实是女儿)捉迷藏,晚上在久别重逢的情人身旁溘然而逝,也不担心儿女,也不牵挂家业,无忧无虑,兴尽人返。人生有这样的结尾,复何憾恨呢。烟消火灭,无非春秋代序。
1。唯一一部东宝拍摄电影,舞台设定转向关西,不少非小津作品的新演员,性暗示与喜剧性的融合,叙事线多重等原因,让本片在小津作品中显得极为特殊。2日本房屋成为游戏的空间。3关键人物衫村春子如《麦秋》般依然成为作品基调的转折点。4 新珠三千代和司叶子到底哪个更好看的终极纠结…
4星半。笠智眾在片中几乎是一闪而过。
过年走亲戚的时节,看小津的电影挺合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些人物这些情节,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很多,甚至不乏较之更具戏剧性更狗血更给力的…但只有小津,能将这种个体的孤独私欲与家庭的温暖可贵,同时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太多的作品能较好地把握前者,却往往让后者流于煽情的虚假低廉
本来无一物
这样调调的片子没有导演再能拍出来了
8.8;那些空镜真是出神入化
8/10。看了小津3部作品,感觉人物刻画普遍不鲜明,景别始终保持在中景视距,善于用精美的空镜组合将日式家庭结构印在观众心中。故事千篇一律到烦躁的程度,这部还讲得稍乱,但不可否认,他是个手把手教你如何用文静端庄的构图、贴近真实的动作细节、恰如其分的机位设置和镜头长度化简朴为亲切的大师。
看似无常,实际却一切皆已注定。小早川家之秋,三重含义,其一是寡妇秋子的相亲再嫁故事,其二是遇到旧爱的公公随性生活的暮年,其三是小早川家族产业面临夕阳,可能需要兼并。葬礼带来典型的、凝重的向下式收尾,再嫁成荒、人老离去、产业艰难。所有人扰扰纷纷一生的奔波,片尾火葬场升起的一缕青烟。
人到底还是要化为一缕青烟入云端。
人物关系有点乱,支线有点多,但是明显看到小津的彩色片手熟了。后30分钟极好,笠智众和望月优子的酱油打得真破坏感觉……
父女三人的情事抉择,因父亲的生命之秋,在姐妹二人四组蹲身闲聊中一一了结,父亲的老如顽童,姐姐的淡定知足,妹妹的随心之选,均是小冿世事看透后的禅悟心照,底蕴则仍是平和之下的悲凉,感伤之外的豁达。
嫁儿媳和嫁女儿以及一个家族的相关。
小早川家之秋 The End of Summer
讲究
編劇的教科書,空鏡頭已經無懈可擊到入禪的境界了(一般鏡頭的構圖也無可挑剔),結尾笠智眾亂入有點畫蛇添足,以及這部的配樂應該是小津作品裏面最糟糕的一部吧
小津每拍过四次婚礼之后,就会去拍一次葬礼。这次轮到了酿酒屋的主人万兵卫。中村雁治郎的角色无论浮草还是小早川,都属于小津价值标杆笠智众的绝对相反,即使与那几位拿老板娘调笑的酒友大叔相比,也生生多出一个色胆。于师傅,或者命丧黄泉,或者戏班散伙,被小津剥夺了幸福结局——当然演绎的过程仍要维系在和缓温喜的调性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村雁治郎的两个角色都属于民间小企业主,而非小津电影传统男主通常所具有的那种大企业中高层主管的职业背景?影片结尾小早川家族酿酒作坊被大企业并购也被描绘成仿佛不幸中的万幸。这种“崇大”倾向是否为日本文化所独有?好莱坞等西方电影中,大企业往往是无良逐利、阴谋吞并、阻碍科技进步等资本原罪的代名词。(2017.03.02. )
构图和色彩都是看似不经意,然而却极具匠心,画面特别漂亮,可以想见在大银幕上得有多好看。虽以死亡结尾,家中各人的琐事也并未尘埃落定,但也跟小津其他很多片子一样,给人向往生活、感激琐碎之感。
特么的没有人讨厌小津的角色总是无时无刻的微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