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视线转换。
从一家人来到东京,水田、水田太太阿民和两人的女儿里子三口之家谈论门仓,他们谈论的是曾经门仓先生打开门的探身,这时电影里的人物视线全部涌向的是主角高仓健饰演的门仓先生身上,在经过相亲一事之后,由于门仓太太的加入,视线就由她发生往阿民身上的转移,观众借由婚姻中的女性妄想了柏拉图之爱的情敌阿民。门仓太太处处点拨,说自己无法和他们打成一片,此时女儿里子也观察起母亲阿民和门仓先生之间的“精神恋爱”的线索。在这个时候,阿民和门仓在众人目光的“撮合”之下,两人产生了互为视点的确认。
影片到这,都如同画面风格所要传递的,朦胧的诗意的情义。
水田的应酬生活开始之后,门仓和阿民都意识到了水田的变化,他们的视线回到了水田的身上。
这个段落有一场理发店的过场戏,我十分喜欢。俯拍的镜头,躺着的门仓的视线是侧着仰视水田的,他看到了水田的火柴盒(应酬),这个场景颇为有趣,因为类似的“美容”场景大多被运用到女性关系的戏份上,但这里用在义气的战友之间贴切又巧妙。
里子“私奔”之后,夫妻俩寻到旅馆住下,满脸焦急又不想大张旗鼓的打听,遮遮掩掩,反被接待的旅馆老板误会,这个老板在接待的过程中一直打量观察这夫妻两人,一场戏,一个脸部表情的特写,这是降旗康男成熟导演的技巧,运用特约演员就达到突出的效果。这场戏留有后手,门仓到来的时候,老板急匆匆的为水田报信,原来在那一番打量与观察中,老板误会夫妻俩是私奔的情侣,而迟来的门仓则是捉奸的丈夫。借由旁人的视线,将视线全部打乱,三人笑作一团,他们的表演也真诚动人,在“混乱”的关系之下全然不见私情,而是情义的互通。
这一场戏的结点是当水田邀请门仓一起住下时,给的是阿民的脸部特写,她的视线正看向门仓,这和在家中的她有时的低头是不同的。电影行至此处,视点就很纯粹的集中阿民的身上,这也是这部电影女性主义的表达很生动的一点。水田和门仓的一夜大醉之后,阿民一个人坐在桌前把玩着零食,她分别弹向了左右的两位男子,又将一粒丢向空中接入口中。这是一种对女性意识的关照,也成就了后一场热情的“三人行”画面。
接下来因为出轨时间门仓和水田吵架,视线也被阻断。门仓独自在一个白天上门,阿民在家穿着丈夫的西装哼着小曲舞蹈,像不像点石斋画报中大量的窗内的女性形象,她们正打探这外部的世界,这一幕化作了门仓的观察,这里的剪辑转场也很厉害,表面上是利用门仓口中哼着相同的曲调转入下一场门仓家中,实际上是利用门仓在自己家中望向窗外的视线做的衔接,上一镜是窗框中的阿民,他口中说“危ない”,是一次对情感的确认,有趣又涌动。
可惜,在艺伎酒馆,水田和门仓绝交,这场绝交戏的最后,门仓战于前进,水田在后景中原本走了出去后又折返而回,在虚焦的后景中他望了门仓一眼才又走,门仓回头望,只剩下一顶礼帽。这又是一个照顾到视线(关系的确定和变化)的镜头设计。
情感上的高潮戏来自于里子和门仓的见面,这场戏的对白写得十分精彩。里子有一个叙述,先说了父亲打她耳光的经历,然后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别人回答不了对吧”,她又点破父母和门仓三人之间的关系,“大家都不愿意说真话这么活着”,“说谎就跟咖啡一样”,最后她问门仓先生是不是喜欢妈妈阿民。这一大段对白既富含着多层含义的内容,又对于自己的情感经历(被拒绝但仍旧约会)的感叹,又提出了对于情感的思考,同时非常符合这么一样多愁善感的少女形象,说话感性跳跃。
门仓没有直接回答里子的问题,先是询问了里子的相亲对象石川从警局出来后的情况,里子答石川说先暂时分开吧对大家比较好,此时门仓才顺着这句对话,回答了上一个问题——“想见面的时候忍着,也算是爱情的一种吧”。
讨论不止于此,里子重新吟诵了那首和石川结缘的诗“巷子里下着大雨,我的心也在下雨”,门仓更是将主题更上一层,“人生就是这样,有时也有不得不放弃的时候”,高仓健在这个镜头中,仰头喝酒,泪水就在眼眶,完全就是影帝瞬间。他又接着感叹,“人生啊,可是美好的东西”。
门仓说完向里子告别,推开咖啡厅的门,看到了军队路过。
这场戏以静制动,是整部电影掀到高潮的华章,从小女儿的情感思愁到男人的人生感叹,又到国家和战争的背景,依靠表演和对白,以及最后的视线设计完成。
跟着是两镜闲笔,看似是背景所用,其实又恰如其分的表达了原著向田邦子渗透在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降旗康男真是很好的捕捉到了。第一镜是门仓太太在客厅缝补衣物,后景中有一盏红梅图案的台灯,第二镜是阿民在家中烫头,窗外是一颗红梅树,你看,女性意识的独立对照。
影片的最后,水田要升职去爪哇,门仓知道后来登门,原本不再往来的水田和门仓和解。一家三口的视线像开头一样又回到了门仓的身上,透过屋中(水田)、玄关(里子)和跑出门外迎接门仓的阿民这样的空间关系完成,最后门仓鼓励里子去追石川,电影透过这样的一组人物的视线直面的批判了残酷的战争。
这是我喜欢这个电影的理由,利用视线的变化,展现了复杂温柔的情与义,在这个特殊的战争背景下,歌颂了生命本身(阿民说在那样的一个雪夜她出嫁了和宣战的呼应)。
8.5/10
呜呜,我求求你们在一起吧!
“我不愿看到阿民哭。”
最喜欢阿民穿着白色西装,戴着帽子在玄关跳舞,然后门仓静静地在门口看着笑着,阿民发现被门仓看到了自己的小玩闹之后,二人嘻嘻哈哈的笑。
其实四人里每个人都对这段感情心照不宣:水田非常清楚,但他将之称为“对自己妻子的尊重”...也许是一次次在欺瞒自己吧,也许是自己其实也并不那么爱妻子,也许是对于门仓各方面的依赖... 门仓的妻子吃醋得点明了很多次,默默承受着很多(她最惨了呜呜)。
我想想,阿民如果和门仓结婚,那么水田和门仓可能就无法继续做好朋友,门仓的妻子最惨,本来就没有爱情,现在连经济支持也没有了(不过每月寄生活费🉑️)。但如果想这么干,还是可以的吧。毕竟强扭的瓜不甜,人生苦短,与其这段感情里受累,不如一起开始新生活。
里子的故事用图表示吧!“这一夜可能是她的一生。”
btw结尾柔软的话语,自己去听最好了!
这几天五一节休息,未出门。连续看了高仓健的几部电影。其中《远山的呼唤》个人觉得最好。
看这一部呢,也是冲着高仓健去的。
谈谈个人的感觉吧。
1、这个故事,发生在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到1937年底日本占领南京期间的东京。也就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而已。
不过,从电影看当时的东京,可谓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啊!没有穷人,没有苦难,只有为战争胜利而摇旗呐喊、从满革命乐观主义的满街的百姓。东京的百姓真的活得很好吗?如果当时的东京真是这个样子,我只能说,咱们中国活该人家日本欺负!!!
看看咱们中国当时的大城市,随便一个,比如北京,比如上海,哪个城市没有流浪要饭、卖儿卖女,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穷人!!!
但从史料看,日本当时的底层老百姓也很苦啊。但电影里没有表现。当然,这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哈。这部电影的主体是讲的一个有钱的资本家和一个企业中层经理老婆之间玩暧昧的故事。
2、故事讲得是两家人。男主 门仓 (高仓健)是一个发战争财的老板。好朋友水田是一个另一个企业的中层干部。俩人是在中国当兵时候结下的友谊。20年的友谊。不过,门仓喜欢水田的老婆阿民。这个情况呢,女主阿民心里清楚,她跟门仓俩人都互相喜欢对方。关键是身边所有人都知道:门仓的老婆知道,水田知道,水田的女儿里子也知道。关键还在于,水田居然不吃醋!!!
门仓的老婆好像有点吃醋,但好像也无所谓!!!而门仓的女儿里子,居然还主动撮合自己老妈和门仓叔叔!这是一种什么关系???太复杂了哈。。咱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做朋友妻不可欺啊。。。门仓和阿民居然能够弄得大家都知道他们互相喜欢,还不吃醋,实在不容易。搞不懂这里面的关系哈。尤其是每次门仓帮助水田都说是为了水田的老婆阿民。拜托,如果我是水田,只怕要气死!!!我身边可是没这种人哈。。。当然,有钱人估计玩法不一样。比如像门仓这样的大老板。前面送给水田5000元,说是一大笔钱,后来居然出了好几万给一个妓女赎身!!且真的自己把那个妓女包下来,自己享受了!!!而这个妓女居然是水田喜欢的女人!这只有有钱人才能弄出这一出哈。。为了朋友的老婆,不惜得罪自己的老婆。且这事情,最后门仓的老婆闹了一下后,居然后面跟没事一样了!!!
3、另外,还有几个点,我也是不理解。吐槽一下哈。
①刚开始,水田一家三口来到东京。进门时候,是用钥匙开门的,这也就是说,家里没人哈。可是,一家人进门后,就开始门仓、门仓叔叔的叫。说是要给门仓一个惊喜。明明家里没人啊,搞什么惊喜!!水田一家这个低智商,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啊。为啥水田的老婆和女儿都喜欢门仓,且公开在水田面前说出来?因为水田智商低;老婆跟朋友玩暧昧,水田为啥不吃醋?因为他智商低。其实,后面电影里的所有不合理,都可以用水田智商低来解释哈。当然,门仓很喜欢阿民,为啥不表白呢?因为门仓知道,水田一家的智商都低的可爱啊!
②里子出走后,水田两口子到修善寺附近的宾馆找人,人没找到,就打算在那里入住。17岁的大姑娘不见了,就这么安心住在那里吗?就算住下了,估计也是干啥都没心思啊!还有心去泡澡?当别人误会他两口子是私奔,门仓是来抓奸的后,三个人居然笑得那么开心。女儿不见了,这个时候,无论如何是笑不出来的哈。
③门仓知道了里子的下落,难道不应该第一时间打电话到修善寺那个旅馆去通报消息吗?那不是要快很多吗?为啥要开车去呢,那个地方,从地图上看,离东京市区很远呢!!不要告诉我门仓不晓得那个旅馆的电话号码哈。他可是当地的大老板呢,这点关系都没有吗?
④水田自从到了东京后,还有很多应酬,尤其是经常到那个妓女家去。而门仓作为一个老板,居然没什么应酬,几乎天天有事没事就往门仓家里跑。。。他这个生意是如何做的啊!!
⑤门仓的老婆,要我看,很可怜啊。。。似乎就是天天在家蹲着。明明知道门仓对阿民有意思,居然也没有任何的措施。还鼓励门仓天天到阿民家去。
⑥门仓自己有老婆,却喜欢好友水田的老婆,这个无论如何都是不道德的吧。。至少对自己的老婆不尊重哈。。从剧情看,门仓对他老婆似乎一点感情都没有。
⑦日本的军人齐步走不整齐哈,甩手不一致哦。【这个不算吐槽哈,就是好玩】
⑧最后,给1星,把这个分数拉一下好了。【当然,景色很美好啊。不过,作为一个中国人,实在没法欣赏1937年的日本首都的美景!】
==============================================
水田参军前与19岁的阿民有了夫妻关系。
水田与门仓是陆军战友,退伍后是兄弟情深。
门仓开金属加工厂发战争财,有钱任性,喜欢水田的老婆阿民。
门仓和自己的老婆无孩子,却替水田18岁的女儿里子张罗终身大事,介绍东京大学生与她相亲。
水田认为高攀不起(需要大笔的嫁妆,阶级不同,门户不对),拒绝女儿与那个大学生交往。
水田经常拉门仓去歌舞场所吃花酒,水田恋上了一个歌姬。
门仓不愿意看到阿民由于贫困忧愁伤心的样子,给了水田5000元作为其女的嫁妆费用。
里子发现了门仓喜欢自己的妈妈。
门仓发现了水田恋上那个歌姬,害怕阿民的心灵受到伤害,就花了3万元为那个歌姬赎身,然后金屋藏娇,独享美人!
门仓的老婆发现老公养小三!拉上水田协助捉奸成功大闹一场!
18岁的里子与大学生感情升温,大学生应征入伍,风雪之夜前来告别,门仓支持里子对大学生献身!
这也暗示了水田与阿民的前事(往事)再现!
剧终!
爱一个人的最终目的是对方幸福,无论这种幸福是自己给予的,还是他人给予的。
门仓对阿民的爱,其感人处体现在它超越了简单的占有。门仓很清楚,因为地位上的悬殊,他与阿民势必无法缔结婚姻。
他愿意将自己心爱的女人让给好友水田,是因为他知道,水田为人靠谱、真诚,能够给予阿民必要的婚后幸福。
门仓之所以对水田一家照顾有加,原因也在于此:水田职位的提升,收入的增加,都能增进阿民的幸福。
当他知道阿民的女儿里子有合适的结婚对象,却拿不出礼金,他立刻慷慨解囊,阿民的孩子就像他的孩子一样。
当他发现水田沉迷于艺伎,疏离家庭,致使阿民心有担扰,他想到的办法是拿钱赎回艺伎,让她从水田的世界消失。
门仓的行事有着一个简单的出发点:让阿民幸福。这是他甘愿忍受得不到的痛苦,放手让与好友,并悉心照顾水田家的原因。
水田对此并不是不清楚。水田不仅知道阿民对门仓的爱远超过对自己的爱,他也明白门仓对自己的照顾更多是因为阿民。
水田也有嫉妒的时候,他无奈、屈辱,但他有什么办法?他的性格并非要强之人,更像一位实用主义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必须维系好自己与门仓的关系,同时,继续维持这段三角恋情的原样,对三个人都是最好的。
更像一个封建时代的故事。领主因为身处高位无法娶地位低下的艺伎为妻,于是让忠信的武士娶下艺伎,既为了防止艺伎被别人染指,同时也清楚武士将给予艺伎必要的幸福。
这是一种受现实所迫做出的稳妥选择,能让三人都保持在一定的幸福程度内。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如此。
就像门仓对里子说的“想见面的时候忍住,也算爱情的一种吧”。门仓把爱情里隐忍、克制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这是门仓让我们尊敬的原因:他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
不过在下一代,情况必须发生转变。当知道里子的男友要上战场,极有可能有去无回,门仓的态度很坚决:让里子去追男友,因为“这一夜可能就是她的一生。”
没有与阿民肌肤相亲,是门仓一生最大的遗憾。他不想在新一代的里子身上,这种遗憾还在延续。
人啊,有时就是这样。我们都对着自己,对着他人说谎。虽然可以用发乎情,止于礼去解释,却无法平复情感的暗自汹涌。不过,电影中的三人对此都心知肚明,并且互相保持着一种拿捏“得当”的距离和默契,倒也是换来了一个好平衡,未尝是坏事。/镜头在时间先后上暗藏着对称。于是,在对照和平衡中,情感关系里的相对就被细腻地展现出来了。喜欢这种隐匿,男男(朋友),女女(双方丈夫的妻子),男女(无疾而终),夫妻(已成定局),三人行(暗涌),下一代(女儿)的爱情。 可惜导演仍旧把故事拍得太过直白,在这点上,还是森田芳光的《其后》好得多。
极致的日式隐忍爱情,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的爱情最终化为一家四口的陪伴,但总觉得哪里有些刻意,女儿那条线相对差一些。三星半
和以往降旗康男电影中让高仓健归隐北方的冰天雪地里不同,这部发生在二战背景下的友情故事显得更加温暖,随着每次的分崩离析再到握手言和,男人之间的情谊被完美地体现了出来,而男主对女主产生的暗暗情愫又充满了东方式的含蓄,与之对照的年轻一辈的爱情则勇敢许多,算是各有各的好吧。
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感觉,克制,中国有句古话:发乎情,止乎礼,这才是东方文化的韵呀,任感情野蛮生长,来的猛烈,去的也迅速。另外片中的色调,景致十分美,非常适合雨天一杯茶,一条毛毯,渡过整个下午。
“想见面的时候忍着,这也是爱情的一种吧”。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她(他)是你寂寂长夜里的皎皎清辉,是俗世凋零里的葳蕤繁茂,你只能珍藏这种痛苦的甘美,隐忍放弃,人生如许无奈遗憾,也许每个人都怀念那个曾经不管不顾爱的少年。高仓健硬汉柔情,发乎情止乎礼的分寸感拿捏到位,富司纯子温婉含蓄,柔肠百结演绎出色。两人最终对于里子的鼓励,恍惚也是自己可以“任性”的青春再现。春花秋月,夏风冬雪,绝美的摄影画面与绵密细腻千回百转的情感互相映衬,情随境迁、情景交融。
其后姊妹篇无疑了
电影版《阿哞》的伤感并不源自像咖啡一样略带苦涩的柏拉图式爱情观,而是它对待战争的态度。降旗康男过于工整的镜头完全捕捉不到向田邦子笔下那种绵缠而又克制的人际关系,因此只能拍成一些抒情的段落。透过二战的背景最终将高仓健这样饱受磨难的硬汉刻画成一个落寞、隐忍和包容的形象,那种从上一辈人的情感生活中发出的慨叹同时也蕴含了对于未来世界的担忧。真希望故事结尾缓缓落下的大雪能够覆盖和化解世间所有的宿怨深仇。
你说温馨,我说是日本特有“变态”的另一种形式。
以前的人,爱的总是更含蓄更隐忍更悠长。这种感情放在现在这个时代是不合时宜是三观不正的。但人是那么复杂的动物,感情又是人身上最复杂的东西。很多镜头都挺美的,高仓健特有的阳刚也很有男性魅力。但是作为中国人,看着镜头里大街上人潮涌动庆祝南京陷落,真是觉得愤怒。
“想见面的时候忍着,也算是爱情的一种吧。”
1. 看完只能说太厉害了,原著向田邦子厉害,想找书来看,导演也厉害,看了那么多这种感觉,这种题材,这些演员演绎的片子,你还是每每能够看到新意,被深深的吸引进去。2.像一个清澈的小河,虽然不会有大风大浪,但也是欢快的流动,有着自己的旋律,径自的演绎者。
想见面时忍着,也是爱情的一种吧。
《情义知多少》这个译名开始觉得很不吸引人也不像一般的日影风格,但是看完全片就明白了了,这个名字最贴合剧中的三对夫妻/情侣,大家心里对这份情义是明确的,却由于现实原因无法说出口,这是一种遗憾,但是将爱人放在心中也是一种幸福吧。
勉强及格。降旗康男的片子,在剧作上常有些古怪设置,比如《铁道员》的鬼故事之类,这片子也很怪,表面看上去,这是两个战友(也是两个家庭)在1938年这战云笼罩时代的影棚制庶民温情片,但奇怪的是高仓健几乎抛弃了自己家庭和友人家庭融为一体,还有他与好友妻子的精神恋爱(借当时年幼的真木藏人说出口,剧情还安排了多次这俩人被误认为夫妻),以及好友面对他出轨嫌疑时落井下石的写法,给这个故事增加了一份荒唐且诡异的氛围,当然我不理解这在主题上有什么动机或者审美上有什么日本民族性的取向。高仓健的演法很高级,请陌生人(扒手)吃饭后发现钱包丢失的“被算计了”的感叹,简直让人有模仿的冲动。从事军工业和国运绑定的高仓健、心心念念奔爪哇以求人生扳回一局的好友,再度提示人不过是附着时代的些微之物
3.5;中年版《其后》,细腻唯美的镜头风格,东方式静谧宁和的氤氲光影,阳光、雨水与植被的相互衬托,让这个关乎两代人情感选择的故事罩上一层诗意的光彩。日常的隐忍是一种爱,诀别时的奋不顾身是另一种,在战争阴影的覆盖下,一切选择都不再重要。
两男一女的情与义,像是日本版的《朱尔与吉姆》,但日式的隐忍与法式的洒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爱尽心、为友尽义的高仓健很难不成为男女通杀的男神,但其实,他也辜负了更加隐忍的贤良淑德的妻子。侵华的背景,悲观的情绪,也可见隐约的反思。
电影有昭和时代的滤镜,人物端庄秀丽,使得故事中的情感也清澈醇厚。人生总有相识未曾相遇的遗憾,无论是高仓健还是富司纯子,都用各自无懈可击的演绎表达两人之间有情但却无瑕的情义。该片的寓意在于把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拔高了,超越了背景1936年代,日本国民的狂热民族国家情感。高仓健饰演的门仓君把全部心思都只用在维系贫穷职员水田一家的幸福上,因为门仓要守护阿民的幸福,那是他的全部世界,不是家国梦,不是大和魂,怎不叫人潸然。作为配衬的水田家女儿跟进步青年义彦的悲歌爱情,则是作为一代人“将要经历”的战争伤痕直接表达出来。我觉得在看过许多日本反战的优秀电影里面,能超越情义知多少的还没有。
高仓健电影,三人行的故事,克制隐忍的感情。
友情,亲情,爱情💑——①晚(可能)就是女孩子的一生……高仓健继续演绎男人对爱的隐忍:想见面的时候忍着 也算是爱情一种吧!巷子里下着大雨,我的心❤也在下雨……真痛苦,所谓的人生就有不得不放弃的时候……
倒像是日本版的《小城之春》,在不加掩饰的二战背景下,以一种轻盈灵动的画面铺排开主角们的日常生活图景,谈情说爱、跳舞唱歌、出轨私奔,战争的背景在这样隐秘而浓烈的情感关系中变得无足轻重,仅仅在电影的最后,战争破坏了一家人原本的计划,也中断了小女儿炽热的青春恋爱,导演在此时达成了不着一字而尽显批判的反战主题,全片于此结束,意蕴悠长。“大胜利万岁?不,爪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