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斯科塞斯呈现:波兰电影杰作 第二辑
导演:耶尔齐·卡瓦莱罗维奇 编剧:塔德乌什·孔维茨基、伯莱斯劳·普鲁斯 主演:耶日·泽尔尼克、维斯瓦娃·马祖尔凯维奇 获1966年 入围第1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金棕榈奖 1967年 提名:第39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外语片
本片是一部严肃认真的史诗巨作,根据波兰小说家波莱斯瓦夫·普鲁斯(Bolesław Prus)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
叙述了古埃及的风俗人情、祭司集团与拉美西斯十三世法老之间的斗争。
在王国的东部,亚述帝国正在迅速向外扩张,直接威胁着腓尼基和以色列。与此同时,法老拉美西斯第十二世必须听藏在权力宝座背后的大祭司长的指挥。这些太阳神阿蒙的崇拜者和冥王奥西里斯的捍卫者为了成为王位继承人争风吃醋。
然而,年轻、鲁莽的王子拉美西斯十 三世(Jerzy Zelnik饰演)王位继承人和军队最高统帅,看到了解决亚述帝国侵略问题的办法,在公开对抗亚述前摆平祭司集团,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展开一场较量。 这对当时波兰社会有很大现实意义。
本片同时也是一部极具水准的古装大片的楷模。是投资最大的欧洲电影之一。和欧洲电影界的风格截然不同,好莱坞拍了许多与此主题相近的电影,但都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法老》不像《埃及艳后》 、《宾虚》那样壮丽辉煌的史诗片。或许《法老王》并不具备令人震撼的效果,但是它有着更重要的智慧。
本片先后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埃及拍摄,包括吉萨金字塔,阿蒙神庙遗址,国王谷及卢克索周边,其中一些地方镜头已经被阿斯旺水坝的水所淹没。唯一能和娱乐沾边的就是该片中非常写实的古埃及风情,年轻英俊的法老王身上层出不穷的配饰……
素材来源于网络
盛佳蓝光标注152分钟版本
六十年代的大片,内容肯定有影射现实社会的成分,虽然对当时的波兰社会不太了解,但改革,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应该总也不会过时。 开头的老哥在沙漠队伍中的奔跑,跑了好久,感觉就是马拉松…… 影片开端就把年轻王子与祭司的矛盾展现了出来,很直接。片子中有好多祭司,感觉有点脸盲,最后只能通过高矮和穿不穿上衣来区分。抛开祭司队伍鱼龙混杂的纯洁性不谈,年轻王子接受君权神授本身,就说明他不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他想要夺走祭司的权,感觉本身就是想走独裁的路,把老爹留下的顾命大臣完全推向对立面,只听从自以为是亲信的小人之言,自然刚愎自用。 年轻王子虽有为民造福只心,但根本并不了解国家机关运行的法则,祭司的意义,不懂得制衡之术,这样一个人继承大业还是挺出戏的。一味蛮干,妇人之仁,有妞必泡…… 印象深刻的内容:宗教对人的控制,也就是日蚀那段;迷宫宝藏迷宫的窒息感,感觉火焰分分钟耗尽氧气;雄壮的金字塔,神庙,这些场景,战争场面,以及权贵身边的女人;圣甲壳虫;法老的坐姿有点呆……
“在权力的游戏中,你要记得即使最微不足道的棋子也有他人的工具他自己的野心,不会甘当。”
这是权力的游戏里小指头对珊莎耳提面命的告诫。也是《法老》这部电影里导演的设定。
年轻的拉美西斯十三世不想步他的父亲和祖父的后尘,受祭司集团的摆布,一心想着开疆拓土,不惜管腓尼基商人借贷也要招募利比亚雇佣兵扩军。
他遇到的犹太情妇虽然生性善良,不问政治,却仍然不忘自己的种族,不惜给儿子起本族名字,承继以色列的血脉,被大祭司利用,失宠于法老。
腓尼基商人虽然囿于商人贪婪的本性,却不甘自己的国家成为埃及和亚述两个强权下的牺牲品,利用年轻法老和祭司集团的矛盾巧妙挑拨离间,引导祸水东流,搅黄祭司集团和亚述人的密约。
被腓尼基人献给法老的伊南娜神庙的女祭司卡顿,虽然任务是引诱君王亲腓尼基反亚述,但她在促成法老对犹太情妇的失宠后,就和狂恋自己的希腊奴隶私奔逃离,反而落入祭司集团手中。
与拉美西斯面容相似的希腊奴隶,似乎是本剧中最可悲的走投无路的棋子,先是卡顿的附庸跟班,逃跑后又受祭司集团操控成为刺杀法老的替罪羊,即使他最后没有被拉美西斯掐死,被杀人灭口的命运也是注定的。
那个从普塔神庙叛逃的祭司,正是因为不甘自己的才华被刻板的祭司神庙制度埋没,将大祭司与亚述人的密约内容告诉法老,但也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也想染指祭司神庙的巨额财富,被梅费尔祭祀发现服毒自尽。
本剧还有一些配角,在这个故事里一样扮演者身不由己却不得不反复背叛的角色:比如那个利比亚佣兵将领因为大祭司裁撤利比亚佣兵被逼反叛;比如那个嫁给法老宠臣图特摩斯的贵妇,却在法老流放犹太情妇和被卡顿背叛后趁虚而入和君王暗通款曲;比如影片开篇那个观测甲壳虫挡住行军道路的军官,在法老和大祭司之间效力,最后却从背后给了图特摩斯致命一击。
这部电影,也许也是这部小说,真正的主题就是深深的宿命,新王朝到了积重难返的时刻,历代开疆拓土的法老给年轻的拉美西斯带来挥之不去的压力和虚妄的野心,但他的父亲和朝臣们知道如今的埃及国力衰落,自保尚且吃力,谈何与来自幼发拉底的新兴强权争权夺霸。
腐化保守的祭司集团只知道因循守旧,对外委曲求全,对内愚弄百姓。尽管埃及确实无力与亚述对抗,但他们自身也无动力主动革新,扩军备战,反而专注抑制王权借着对外战争崛起,从而摆脱他们的控制。
既然年轻的法老是主人公,似乎一个年轻君王锐意进取,摆脱神权制度的操控是时代进步之举。但是随着影片中主人公性格的展开,我们才发现拉美西斯这样做只是为了自己的荣光,就如他站在大金字塔下和臣下的对话一样,他也并不是真的关注自己臣民的死活。
影片里唯一一个清醒和正义的角色,其实是那个负责看守历代神庙财富的祭司潘图尔。他出身农家,深知百姓疾苦,虽然身为祭司一员,他却能做到不偏不倚。他一方面尽职尽责告诉拉美西斯神庙财富的位置,一面也抓住机会苦谏年轻气盛的君主,放下他不顾民生的称霸野望,多去关心自己的人民。这才是一个心怀社稷的圣人,只可惜他这样的角色,注定既无法影响自己君主的命运,也无法改变祭司集团继续剥削愚弄百姓的现实。
真正在故事里几乎操控一切的是大祭司赫霍尔,他能布下天罗地网,不动声色的操纵各色人等为己所用,拦截拉美西斯一次次的夺权进攻,稳扎稳打,笑到了最后。尤其本剧临到结尾的那一场日蚀大戏,算准了时间,利用法老驱使暴民进攻神庙的时机,演了一出天人交战,顿时瓦解了法老苦心积累的人望。
关于这部影片拍摄的背景,我不知道是否涉及当年波兰共产党政府和波兰天主教会的冲突,但这三小时一部波兰人拍摄的3000年前古埃及史诗剧所展现的权谋和策略,足以完胜同时期好莱坞的埃及艳后了。
六十年代的大片,内容肯定有影射现实社会的成分,虽然对当时的波兰社会不太了解,但改革,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应该总也不会过时。 开头的老哥在沙漠队伍中的奔跑,跑了好久,感觉就是马拉松…… 影片开端就把年轻王子与宗教祭司的矛盾展现了出来,很直接。片子中有好多祭司,感觉有点脸盲,最后只能通过高矮和穿不穿上衣来区分。抛开祭司队伍鱼龙混杂的纯洁性不谈,年轻王子接受君权神授本身,就说明他不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他想要夺走祭司的权,感觉本身就是想走独裁的路,把老爹留下的顾命大臣完全推向对立面,只听从自以为是亲信的小人之言,自然刚愎自用。 年轻王子虽有为民造福只心,但根本并不了解国家机关运行的法则,祭司的意义,不懂得制衡之术,这样一个人继承大业还是挺出戏的。一味蛮干,妇人之仁,有妞必泡…… 印象深刻的内容:宗教对人的控制,也就是日蚀那段;迷宫宝藏迷宫的窒息感,感觉火焰分分钟耗尽氧气;雄壮的金字塔,神庙,这些场景,战争场面,以及权贵身边的女人;圣甲壳虫;法老的坐姿有点呆……
年轻法老为争夺更多权力和财富,不惜以各种方式与大祭司进行明争暗斗,结果反被暗算。影片画面调动异常宏伟壮丽,金字塔、迷宫、神庙这些建筑让人觉得十分神圣庄严;结尾处的日食场景十分震撼。
7.预算颇高的宫斗寓言故事,视觉效果不得了(同修女一个摄影),还可以看看西方人眼中的埃及人是什么样的。从形式风格上来看,这是一种同好莱坞一样,欧洲也在与电视业抗争而祭出史诗巨制的表现。 另外,60s的影片还可以粗暴的分成两类,一类是受到法国新浪潮影响的,另一类就像本片这样根本看不出新浪潮存在的。
脸盲跟不上故事发展关键人物和情节(平常真的不脸盲但这些祭司都穿的差不多白布和光头,名字也很难记)努力理解这种磅礴的史诗感。资料馆的清晰度很好
#202209资料馆# 给十颗星都不过分,这样的旷世巨作为什么被埋没了!剧情和场面调度非常棒,艺术设计和画面简直绝美!日食蓝色-灰色-蓝色的变化,祭司迷宫里行走的两段绝对是可以名垂青史的镜头~
波兰人在中东沙漠里用苏联大兵做群演拍的《沙丘》。
场景还行,化妆不行,女人头发太假,男人脑袋和身子俩色
开场从甲虫(屎壳郎?)到叩首的手下那颗脑袋的剪接真妙,几可媲美同为“沙漠电影”的《阿拉伯的劳伦斯》那著名的一剪。
7-2-2009 2:00pm space museum
沙丹个byd给大家吹懵了,票卖完了满满当当坐一堂,结果散场时都没几个人鼓掌。我奶奶坐着轮椅跨栏都比他运镜灵活。
迄今为止,看过的古埃及故事影片中的最佳,看完还不过瘾,立刻买了下周六的票,去二刷。
虽说年代比较久远,但化妆技术也不至于那么差吧?
法老
一切似曾相识。2022.9.17电影资料馆 耶尔齐百年纪念专题
9/17@小西天 导演卡瓦莱罗维奇诞辰百年纪念展。4- 一次失败叛逆与伟大探索,人神交战老辣胜,行将朽灭的拉美西斯(十三世伪,二世建筑遗存真)。小成本大制作看技术挑战,日蚀照明很神想看原理(11排3座疯狂屏摄这段分心- -)。dcp没修(?)但质量出奇地好,的确算得上desert film之翘楚。p.s. 政治上虽割裂但苏联官兵参与群演。
视觉呈现有多美,政治斗争就有多低级
中国电影资料馆卡瓦莱罗维奇诞辰100年展映。一部“反《埃及艳后》”的史诗气质电影,就是有点无聊。
波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Bolesław Prus同名小说改编,描述古埃及第二十王朝,外有亚述压境,内有祭司专权,拉美西斯十三世与他们之间的争斗。算不上壮丽辉煌的史诗电影,但重点在对波兰社会现实的影射和场景氛围的展现。PS:关于古埃及君权与神权的争斗,最容易联想起的还是阿肯那顿。
#卡瓦莱罗维奇诞辰100周年# 1966戛纳主竞赛入围+1967奥斯卡外语片提名。这片也太神了!作为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波兰居然拍了个古代埃及题材……(搞不好也是为了回应大爆款《埃及艳后》吧)。视觉上极其惊艳,大场面和长镜头都有不少出挑的设计,美术能够完成到这个程度也是让人叹为观止。政治隐喻什么的不重要!看视觉就已经是神作了!!!
150分钟版。富有富拍法,穷有穷拍法:导演舍弃了好莱坞惯用的大鸟瞰大远景,通过特写、小空间与POV式镜头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震撼。视听语言一流,但故事上并无新意= =
开篇屎壳郎令我大感奇妙,然后很快就睡了,睡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