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猫样少女》,是在裴斗娜小姐的作品补全计划时期。由她的《云图》而起,到《道熙呀》,到《SENSE 8》,再到《猫样少女》。年轻的裴斗娜,有一双灵性的黑眼眸,和一头永远利落的短发。
电影很平淡,不像青春片,来得比想象中细碎专注,台词很少,配乐很少。21世纪初的首尔还叫汉城,电影胶片暗淡的颜色莫名迷人。第一次看,是刚进入大一的某一个失眠的夜晚。在上铺狭小的空间,捧着电脑,戴着耳机。看完后揉着麻木的腿,依然无法入睡。
后来,在一些大小电影榜单或推荐列表看见过的她的身影,但再未有机会点开她。
有时,在日常生活中,会突然回想起里面的某些镜头和对话。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那时已不太记得裴斗娜年轻的面容,但那五个女孩儿有时蹦蹦跳跳的样子会与记忆里的初高中生活重合。
真实不一定残忍,戏剧性也不一定虚假。
虽然叫《猫样少女》,或是《猫咪少女》,但那只叫Titi的猫却更像人,奔走又停驻。
时隔三年,感觉又转了回来。机缘巧合迈进李枖原作品补全计划期,惊讶原来这部电影,竟是早早相遇过了。
这三年,多少给了我审视这部电影的一些能力。再看一遍,电影仿佛有着暗暗的藤蔓,悄悄缠上了心脏,开始与血管共生了。而不再是某夜失眠的寄托。
开篇阳光里嬉闹的女孩儿,叽叽喳喳不停歇,演员们也真的是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带着少年气的泰熙和慧珠,甚至有点让人出戏——那真的是她们的青春时代啊。
镜头转向证券公司的慧珠,工作西装倒是显出她的精神来,瘦高的个子,还有着些许棱角的脸,有些稚嫩,有些清纯,浓眉又显出了些韧劲。
(后来看幕后采访,李枖原本是想去演智英的,但导演却坚持让她演慧珠。现在看来,真的没有错,每一个人物都选对了角色。)
智英的出场,背景总是伴随地铁公交的流转,或者是远在仁川的贫民区。她的苍白和沉默总是恰到好处,心里的隐言被倔强替代。连观众都难以对她心生亲近,只觉得陌生冰冷,总觉得她随时都在生气。可是她却捡回了那只猫。
泰熙的样子像是每个人的朋友中最热心的那一个,聚会是她联系,关系是她撮合,和每一个人关系都不错,却好像又失去了自己的重心。她有自己的想法,却仍然住在家里,在家里的汗蒸房打工。
双胞胎飞流和温柞总是很热闹,而且跑来跑去时,连朋友们都分不清谁是姐姐谁是妹妹。开篇有短暂提到过她们的家庭,貌似是华裔的后代,妈妈却在日本。姐妹俩按通外祖父母的门铃,熟悉的中文传来。可是俩人并未被外祖父母接受,但对此似乎也不难受或生气,也许是与家里人分隔久了,习惯了。俩人吵吵闹闹的在街边卖着小玩意儿,倒也有点意思。
初见印象便是如此。
故事的发展并未如阳光姐妹淘。并不是喜剧,更像毕业后每个人的纪录片合集。
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高兴的事,也没有悲剧扩散的浓厚悲痛。不禁要问,路要怎么走,才会有人一直陪着你?
答案不尽相同,有人渴望爱,有人渴望万象更新,有人渴望自由,有人渴望生存。
朋友不会陪伴一生,对象不会,家人也不会。有时人更像猫,是独行侠,暂时以某地为家,不久又觉外界宽广,要离开,要分别。
正如泰熙和一直喜欢的诗人的对话。
诗人:“你也要走了。”
泰熙:“你总是把人分成要走的和留下的。”
诗人:“那你喜欢我吗?”
泰熙:“有的人离开,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喜欢你。”
那群少女也是如此。
双胞胎的故事,导演并未给予过多说明。她们像是热闹的小狗,有聚会就参与。父母不在身旁,似乎是靠小生意为生。这些年大家怎么都分不清两人,更像是在告诉我们,她们是一体的,互相依靠,两幅身体容纳的是一个思想。没有圆滑世故,却也不再是天真幼稚了。
两人坐在房间里看关于野猫的纪录片时,不知是飞流还是温柞说,如果哪天穷途末路了,到时候我说不定会像野猫一样饥不择食吃了你。对方说,你吃呀。两人嬉笑着打闹。像是个隐喻。她们的世界没有家庭的笼罩,而是独独立立一个人。
导演着墨较多的是泰熙、慧珠和智英三个人,毕业后这段友情的矛盾与演变都围绕着她们来展开。撇去演员的原因不说,我根本无法说这三个人哪一个更有趣、更值得同情或夸赞。她们平凡得让人甚至忘记这是一部虚构的电影。
慧珠似乎是最早步入社会的那一个,毕业于仁川最好的职校,进入首尔的证券公司,工作稳定,有爱着自己的男朋友,渐渐明白社会的规则与暗涌。她直爽独立又略显高傲,工作兢兢业业,却看不出对其有什么热爱。
她像是我一些身边憧憬北上广深的女孩儿,想去大城市闯荡,想改变,很努力。对于自卑又倔强的智英,她是当做好朋友的。很多细节,像暗纹藏在电影的角落里,可是她的改变,或者真实社会对她的改变,让这段友情渐渐淡去了。
回头想想,慧珠是自私,却又是合理的自私,属于成人的自私。工作太忙,午休抽不出时间见智英,把男朋友当做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想让朋友们来首尔玩而不是一个人回仁川,没地方养猫干脆把猫还给了智英。
这里看来像是在为慧珠辩解什么,不过想来,她真的在弥补或妥协。工作真的很忙,因而没有预约的见面迟到了,她有歉意才带了法棍去见等了很久的智英。她无法完全回应男朋友的感情,而选择那种处理方式。她与朋友们妥协了,似乎是先回了仁川,又和大家一起去了首尔。关于猫,即使搬进了新房,工作朝九晚五也确实是没法照顾的。对于过去事也是既往不咎,智英没还的钱也就罢了。
慧珠明白,也正如她自己对泰熙(也许是泰熙)说的:
“你还没尝过工作的艰辛,不是想象那么容易的。我20年来的最大错误就是,想都没想就进了职校,虽然它是仁川最好的,可是没人在乎。但我没什么遗憾的。一旦人们发现了你的缺点,就会一直盯着你。你永远都要小心点,只要放松一下,就完蛋了。”
她应该是最快长大的那一个,最快融进社会的那一个,又也许是陷入人海最平凡的那一个。说实在,我羡慕慧珠。她知道模糊的方向在哪里,即使她似乎也缺少远见。被组长说怎么不像别的女孩去读夜大,总不能永远做杂务时偷偷躲起来哭,而后一人去玩跳舞机发泄。但影片最后,她的聚餐却是和另外的同事朋友,不管怎样,她走出了过去。
唯一有些戏剧性的故事发生在智英身上。身世若放在韩剧里,可以算是悲惨女主角了。可导演郑在恩似乎并没有将戏剧性的怜悯给予她,连朋友和社会的关心都显露得微不足道。又幸好,因为这一点,观众恰好能冷静的看待这个角色,而不是一味的怜悯同情。智英很少笑,除了片头回忆的画面和慧珠生日聚会的合照里有过笑意。她平常看起来总是闷闷不乐,独来独往,我不由得联想到家庭的变故和经济问题,可似乎问题又不是全在那儿。
她的过往观众一无所知,只是伴随她的年迈祖父母和快要坍塌的破旧小屋说明了一些事实。当泰熙问她的织物设计进展如何时,她搪塞着说还好,而关于未来的话题,她甚至和慧珠说想出国学习设计。梦想是好的,可是似乎对智英是天方夜谭。
经济拮据,她向朋友们借钱,却很少还过,可又并非补贴家用而是新买了个手机。面对快要坍塌的小屋,她也只是打电话催房东,甚至还为了追Titi踩在了房顶上。
慧珠几次放下面子想缓和矛盾,想与她和好,却被她冷冷回绝。面对祖父母,她多是脾气暴躁,以命令式的口吻说话。之后的事故,拒绝配合的智英虽然可怜,却怎么都无法让我理解她的心境。也许是绝望,从影片一开始就伴随着她了;也许是悲伤过度,让智英的心墙又高了一尺厚了一寸。
她本应是一只独行又柔软的猫,却固执顽硬变成了不知去向的边缘人。
泰熙,温和善良,老实天真。她的稚气似乎是最多的,有庞大的家族和家族的生意,可以说不用担心金钱和工作。然而,她并不属于那个家,思维助她飞到更远的地方去了,她既没有抛下过去,也没有完全寄托于现在。泰熙是活在未来的人。
她的稚气与温柔,却因为香烟有了些社会的痞气,或者说勇气。
影片里有很多隐藏密码的对话。
泰熙弟弟:“泰熙,爸爸让你去买夜宵。”
泰熙:“我不想去,你去。”
弟:“我在看书复习。”
泰熙:“去问大哥去。”
弟:“不行,他在帮他孩子洗澡。”
泰熙:“妈妈呢?”
弟:“她在打电话。”
泰熙:“我在想事情啊。”
弟:“那就是说你有空咯?所以说嘛,你是唯一闲着的人。”
相比忙着上班的慧珠,卖小玩意的飞流温柞姐妹,和亲人离去无人依靠的智英,她确实什么事都没有做。她做的,是思考朋友当今变成这样,如何安慰如何保持联系;是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当游牧民族,到各处去体验。
离家出走是年少时做的事了,稚气有时也是难得的勇气,喜欢上一个残疾诗人也需要勇气,与脱离自己世界的慧珠相处也需要勇气,接纳古怪的智英也需要勇气,找寻自我,更需要勇气。也许泰熙才是最成熟的那一个,或者说,是那只猫。
猫才有飘荡的生活,无尽的温柔,不灭的勇敢和深藏的天真。
回到“合”的开头。
泰熙说,有的人离开,并不意味他们不喜欢你了。
慧珠融进了新的圈子,也许要像他人一样开始读夜大,也许因为工作努力英语好会被提拔。泰熙离开了自己的家,也许要很久才会回来了,也许真的去了澳洲闯生活。智英走出了青少年看守所,也许真的和泰熙一起走了,又也许半路会回仁川。双胞胎收留了那只Titi,也许对小猫来说,这是最合适的住处了。
她们曾经是最好的朋友。并不意味她们现在不是朋友了。
离开与留下的界限很模糊的。
我想起了很多人。
你呢?
小的时候特别害怕猫,甚至有点讨厌,感觉他们的眼神特别犀利,没有狗狗楚楚可怜的神态。但人就是那么奇怪的物种,上了大学之后,我突然对小动物有了极大的兴趣,好朋友买了一只加菲猫,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与猫咪接触并一起亲密的生活了一周,从此竟然不可自拔的爱上了猫。
后来朋友又买了一只美短,没想到两只猫的性格完全不同,加菲异常高冷,小美短就像小公主一样极其黏人。他们性格和行动中竟闪烁着人性的不同面。看完这部电影,我发现这五个少女也同样代表着每一类性格的猫。导演并没有交代五个人为什么成为朋友,这本身就是难解的谜团,却解开了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曾有的伤痕:友谊为何会渐行渐远,为什么会突然如此讨厌你。
友情不比爱情简单易懂,它同样参杂着诚实、嫉妒和虚伪。可能没有人能都随便带着好朋友去自己家里,不论是炫耀还是自卑,那都是都一种未来被伤害的利器。当然,每个人不同的家庭环境一定程度上也早就了不同的性格。太熙的善良随和是基于她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她的烦恼在于无法在重男轻女且长幼尊卑的家庭环境里找到归属和自由感,所以她在抽烟里找到一种把控自我的感觉,在帮助残疾的诗人时体会自己的不一样。智英父母逝世,与祖父母生活在平民窟,那随时都会塌的房子说明了一切。她极度自卑敏感,才会更在乎自己的尊严,她不能接受朋友迟到,不能接受朋友以自我为中心,因为对她而言,这些表明了她低微、脆弱和不被重视的地位。慧珠聪明漂亮但情商不高,电影开始的细节里便交代了这个女孩不太幸福的家庭生活,有一个随叫随到的男友、疼惜自己的姐姐和一帮以她为中心的小团体,这些让她感受到被爱,多么缺爱的孩子才会希望时时都不孤独、时时都有爱啊。其实她很关心智英,但她说不出口,他们彼此缺少的不是友情的浓度,而是一直横亘在两人之间的生活距离。在学校里我们所忽视的一些差异极有可能演变成走入社会之后的分崩离析。
我觉得导演很偏爱太熙,这个迷茫的少女最终能获得勇气,走向属于自己的生活,也许正是因为她从未停止思考。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些感情存在的意义,以及为什么会想要离开。
影片中有一段,电视里放着猫之间互相残杀的新闻,双胞胎姐妹饶有兴趣的看着画面,彼此开着吃人的玩笑。这个故事并不陌生,猫能显现出人性本质的一面,人究竟能残酷到何种地步。我们的可悲在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无法延续一段有裂痕的友谊;我们的残酷在于就此放弃,不愿意努力再弥补。
最后还是很喜欢太熙说的那句话:有的人离开你不代表不喜欢你。
突然如此想象,如果《涩谷24小时》里的Lisa去了韩国,《猫咪少女》中的太喜和智英去了日本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如果她们都没有出国的能力,又将如何呢?
是好看的啊
2014.12.21 22pm with asfun
被裴斗娜带着,走向天桥的段落真是惊心动魄。其余的,甚寡,寡甚。
我真没有多少的触动 人呀 肯定的有很多相同点才能成为朋友 这样的友情太年轻化 刚好我年轻的时候都没有这样的友情 无共鸣
现实与梦想的抗争..故事很不错,演技很自然,音乐很赞!很不错的影片!值得一看..
讲友谊讲爱情再之后是什么?裴斗娜果然就是很有灵气,只是这片子太文艺了,不适合我……
裴斗娜好灵
take care of my cat, IN MEMORY OF DAYS WITH Zouzou,
少女都很新鲜啊。个性、叛逆、独立、又不肯向命运认输的青春。
裴斗娜这气质,真的天生就是演员,而且是非常优秀的演员。到底是这些角色影响了她成为现在的自己,还是她本身具备这样的气质所以选了这般的剧本,她自己也说不清吧。
少女们的故事比一堆男人打打杀杀,争夺名利好看多了。裴斗娜像不像王菲?
很对味,也唤起不少在韩国的记忆。对结局的自我放逐(选择)深有同感,也许每一段旅程都像一场逃亡,但还好身边的朋友会是永远的支撑。很多细节很细腻,大概会在记忆里回荡很久。
三个女人一台戏,五个女人几台戏?
同样是女生之间的友情,比起《阳光姐妹淘》表达的主题显得更为成熟和现实。
结尾也太棒了! Tae-hee,一位爱抽烟讲义气的浪漫酷女孩,在看守所外戴着探照灯看书等好友出来,谁不想跟她做朋友呢。
郑在恩有一种很新现实主义的笔触,在青春的故事里,在镜头的开始、结尾、背景中都放置了这么多城市人民劳动的群像,女工、外籍劳工、棚户居民当然还有债券办公室里的白领,很自然地。五个少女的转型和命运全都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裴斗娜去棚屋中寻找朋友的一段小巷跟镜,令人想起了《大象》与《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不过为啥包装做的这么短信时代......
个人很喜欢这种味道的小清新电影 就是电影里一些细节的处理有点隐晦 第一眼看完会没法体会里面传达的意思 裴斗娜也好好看 这个发型真的炒鸡好看了 最后表白19岁的老原
看过有裴斗娜的第二部电影~
很喜欢片中的音乐!!电影色调灰暗一开始就看着沉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