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两部应该一起看
这部应该和另一部德国女导演拍的28分钟短片参照下看。
另一部是1967年的《S.C.U.M.宣言》,德国电影,对瓦莱丽·索拉纳斯1967年的同名宣言进行了解读。当男性主导的世界事件的新闻图像在电视屏幕上闪烁时,Delphine Seyrig传播了Valerie Solanas作为优秀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反弗洛伊德的观点,不是女人都有“阳具崇拜”,恰恰相反,她认为男性才是残缺和人类,都有“阴道崇拜”,她在大街上出售自己的论文,新发现和宣言。她的关于男性的论文——根据宣言,男性在生物学上是不完整的,并且受到阴道嫉妒的驱使。
比起她来,安迪沃霍尔不过是个乖宝宝和甜心而已
2 ) 精彩瞬间
维米莉刺杀安迪·沃荷的时候,尽管她持枪许久,竟然没有一个男人看她一眼,于是她向沃菏,也向她所痛恨的男权社会射出自己仇恨的子弹。
维米莉·苏莲娜,射杀了美国著名前卫艺术家安迪?沃荷的女人。她有着悲惨的童年,13岁开始性行为,后来在教养院里成为同性恋,而后开始大学生涯。她在女权、同性恋等问题上思想激进,对性爱满不在乎,可以毫无羞耻地在街头乞讨、卖淫。
1966年,维米莉偶然遇到安迪·沃荷的摄制组在拍摄电影,于是兴起创作剧本的愿望。对于创作剧本,维米莉有很多的意念可以倾诉,倾诉她对男人的极端反感,倾诉女权的被压迫,倾诉自己的内心痛苦和压抑。于是,她的第一个剧本《摸屁股》问世了,她给安迪送去了剧本,但除了得到安迪的几句敷衍似的夸奖就没了下文。
奥林匹亚出版社的法国出版商在路上遇到维米莉向他讨钱、卖淫,出于好奇,他和维米莉攀谈起来,然后决定为维米莉出一本小说。维米莉继续和安迪来往,安迪也安排她试镜,但始终没有开拍她的作品。
1967年秋天,维米莉拿着写好的小说《泡沫声明》来找出版商,出版商自己也有债务危机,只给了维米莉一张下月支付的支票,但最后支票还是泡了汤。维米莉来找安迪替她出版,安迪被她的执著和攻击性吓倒了,对她避而不见。可能是出于对街头乞讨和卖淫生活的熟悉,维米莉开始自己印刷,自己在街头贩卖《泡沫声明》。在印刷厂,维米莉结识了印传单的马克,她跟着马克学会了用枪,顺手还拿走了他的一支手枪。
维米莉的书籍影响了当时的美国妇女运动,电视台找维米莉来出镜座谈,但电视台主持人的出言不逊惹恼了维米莉,大闹了电视台演播室。维米莉把所有受到的不公,都归咎于安迪,认为安迪偷了她的剧本,疯狂的她被同居室友赶出公寓。
维米莉先来找安迪,但安迪已经换了办公室,又去找出版商,出版商也不在,维米莉来到安迪的新办公室楼下等着安迪。
跟着毫无察觉的安迪来到办公室,维米莉拿出枪来,安迪等人还是不知不觉,维米莉终于按捺不住,向安迪?沃荷连开数枪,又杀了办公室里的另一个男人,直到枪里没了子弹,才放过最后一人。
安迪遇刺后一直没有康复,1987年死于外科手术,维米莉被判3年徒刑,她的《泡沫声明》多次再版,成为女权主义经典作品。
刺杀安迪·沃荷,几乎是美国近代通俗艺术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对于安迪?沃荷这位在通俗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影片没有太多的正面描绘,而是把视线集中在刺杀他的维米莉身上,而且着重表现这次刺杀的内在动机,把维米莉这个女性主义先驱人物推到前台。
维米莉并不是多么自觉的女性主义先驱,她的反抗更多的是来自于她的个人经历,也正是因为这种情绪性反抗是来自深层次的冲动,才使得它冲击力更强也更猛烈。维米莉身为一个大学生,在街头乞讨、卖淫,本身就是对体制的反叛,而她的《泡沫声明》也成了她作为一名女性的反抗声明。
安迪·沃荷作为一名被社会认可的艺术家,尽管他有同性恋倾向,尽管他的作品已经被认为是极端前卫,但他还是男权社会的“宠儿”,他对艺术、对社会的观点——至少是在男女社会关系方面,还是一个保守分子。维米莉的刺杀事件,是对男权社会所谓最前卫观念的一次冲击、一次反抗,一次毁灭与自毁。尽管这不是一起“事先张扬”的刺杀事件,但影片还是把它作为一个女权意识崛起的象征来加以描绘。尽管我们对这起事件的因果还无法彻底了解,但影片所描绘出的女性主义先驱形象还是值得我们抱以12分的同情和敬意的。
为什么要射杀Andy Warhol,这个20世纪的波普主义的大师?他的梦露悬挂在世界的每一角落,迷醉的双眼泛滥着波普文化的死亡气息;他那银灰色的高跟鞋在Jameson 的阐释下,成为Van Gogh农鞋的后现代对应物,预示着没有深度没有家园的物之生成;他的帝国大厦挑战着每一双凝视的双眼,直到帝国大厦自身转变为物自体,残酷地将寻求意义的光线打回每一个瞳孔;他黄色糜烂的香蕉悬挂在地下丝绒那张臭名昭著的专辑封面上,期待着来日资本主义工业对它的回眸。但问题仍然是,为什么射杀Andy Warhol?
至少对Valerie Solanas来说,他也许是她所要挑战的一切。“他完全控制了我的生活。”这是Valerie Solanas给警方和我们的一个射杀大师的理由。所以,如果我们能以她为中心,那么,《I Shot Andy Warhol》必定是一份女性主义的挑战宣言,是导演Mary Harron事隔三十年之后对风起云涌的60年代的回眸,而其中却不带任何一丝的怀旧和伤感;当制片公司说服她将这本意为记录片的原始资料改造成故事片,适当的虚构并没有成为其刻意挑衅的规避障碍,在将Valerie遗臭万年的SCUM Manifesto、她的心理分析档案、与当年的众多琐碎之事的不断拼帖中,导演不但还原了60年代纽约的混乱景象和知识分子及艺术家心境,而且以一种新历史主义的方法隐性地对其分析、解构和重建。
在这样一种解读路径中,我们发现了Andy Warhol及其所建立的Factory的矛盾意义,即他以个人的迷醉和怪异行径颠覆了艺术生产的传统含义,但正因为这种新艺术生产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复刻了资本主义文化大生产的后现代逻辑,从而无法在根本上将其连根拔起。这个能容纳LSD、地下丝绒毒品音乐、同姓恋和易装癖的文化工厂,无法容纳一个极端的女性主义者,因为对她的吸纳可能意味着对Warhol所标志的新资本主义父权文化的颠覆性挑战。但是,问题的最大困境仍在于,Valerie,这个以卖淫和乞讨为生的波西米亚人也不是革命的最终答案。SCUM Manifesto最终还是成为了女性主义的经典文本,Valerie的恶心、粗暴和撕裂一切的狂野气质最终还是成为人们一次又一次偷窥她的理由,这本 30年后仍在不断重印发行的低贱文本,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巨大的虹吸能力,它将一次又一次的反抗转化为其本身的逻辑,从中提取新的恶力。当Valerie 在影片的最后在精神病院乞求Warhol的原谅时,我们愕然发现,这次先锋之旅还是以大和解做了一个尴尬的结局。
音乐片对展现戏中戏情趣
电影《I Shot Andy Warhol》描写了女权主义者Valerie Solanas 于1968年6月3日闯入普普大师Andy Warhol办公室中,意图谋杀他的一事。这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为了表达对六十年代怪象的讽刺,邀集许多现代歌手演唱有十年代时期的代表性歌曲,如女歌手Jewel诠释的迷幻乐Sunshine Superman。而耐人寻味的是当Valerie 置身于Andy在工厂 (Factory) 里华靡、疏离远峻的宴会上,当时Valerie遇见了Andy的乐团Velvet Underground,是邀80年代的迷幻乐团Yo La Tengo饰演,并演唱一首象征当时 Valerie因生活现实困窘的无奈低调心境,如果暸解迷幻音乐发展的话,便可以了解后辈的迷幻乐团藉此向前辈致敬 (Hommage) 之意。而当年也算是此事件关系者之一的John Cale (Velvet Underground团员),写的一首演奏曲,以弦乐急促,紧绷生至高点的情绪,曲折复杂地诉说出Valerie当时拿枪瞄准Andy时的心情。这便是影像无法全然道出的遗憾,此使音乐便发挥了弦外之音的作用。如今由John Cale作乐仿真当年谋杀朋友的凶手之心情,的确是这部电影最吊诡之处。
1928年出生于美国的安迪·华荷是捷克人的后裔,一个享乐主义者,20世纪波普艺术的最著名代表人物,他“歪曲或包装”过毛泽东,玛丽莲·梦露,UV乐队,可口可乐,美元和Channel五号,尤其是他对UV从内容到形式的设计,令这个乐队成了音乐史上唯一可以媲美“披头士”的奇迹,而UV自此就没有停止过他们对这个世界及其文化的影响。安迪·华荷的名言是“与其看他们写的书,不如看他们怎么选内衣。”他摄制《帝国大厦》时,已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流行设计名手;之前,1963年,他和他的助手一起摄制了他的第一部影片《泰山詹妮重聚首》(Tarzan and Jane Regained);1966年夏,他的《夏寺女郎》Chelsea Girls)公映,这是第一部在商业院线得到公映的地下电影;1968年3月,他遭遇枪击,凶手是他的随行人员,一个极右分子,幸运的是,他在医院里躺了两个月后活了下来,而这次遭遇也成就了一部著名的影片,即《我杀安迪·华荷》(I Shot Andy Warhol,1996年)。
玛丽.哈伦(Mary Harron)在女性导演中算是较为另类的,她最新的作品就是倍受争议的《美国精神病》了。《射杀安迪.霍尔》(I Shot Andy Warhol)与前者一样,也改编自真人真事。安迪.霍尔是美国波普艺术大师,他绘制的梦露画像成为"招贴派"的时代性标志,甚至在实验电影、先锋音乐方面他也有所建树。而影片的女主角维米莉.苏莲娜则是个激进女性主义者和同性恋者,拥有高学历却宁愿在街头行乞。维米莉对安迪.霍尔极为推崇,久而久之她认定对方控制了自己的思想。终于,维米莉闯入安迪.霍尔的办公室,开枪将他射伤……透过影像,我们可以看见导演玛丽.哈伦本人的意识与思考。
杀人动机和过程都被很表面地带过,女权思想也多以台词/朗读输出(被打动,“一种契合”,但单看文字或许效果更好)。如果说是想通过杀人动机来表现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受到的压迫,好像影片反而花了更多的篇幅把这一点聚焦于女主个人,不如纯粹些。另外这个剧情简介是不是写得有点太搞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30Q4NBKwF0
一开始还抱有期待,慢慢的就看不下去了。
实验+女权
摘自肯·丹西格:“本片暗示出名流与一个已经被她的家族历史和社会价值观彻底边缘化了的人物扯上关系。在瓦莱丽·索拉纳斯的个案中,名流既是迷人的也是不堪承受的。她渴望成名又畏惧成名。名流可以被视为权力,成名的渴望可以被阐释为对权力的渴望。在导演看来平庸不是一种没有权力的状态。相反,她认为安迪·沃霍尔和围绕他的追随者,包括媒体都是平庸、空洞的偶像,他们合力制造了一个关于物质财产和名声以及精神空虚的现代神话。玛丽·哈伦并不想把女主角描绘成输家,而是要把他们描绘成永远的局外人。在一个名流固恋的社会里,他们跟我们其他人一样,身在局外,却想窥探一下他们误以为自己需要的东西。”
幸好之前对朋克历史有点了解,否则真的有点不懂~
小姐,去读SCUM Manifesto.
瓦莱莉的反抗更多的是来自于她的个人经历,也正是因为这种情绪性反抗是来自深层次的冲动,才使得它冲击力更强也更猛烈。
andy warhol的扮演者实在是太像了!~
是不是神似我们古户绘梨花老师结尾那一声响是最灵的
太好了。同时,在安迪沃霍尔网络看展的第二天,是这部电影给了我一个新发现,或者说,是诸多电影累进式观看之后的一个跃升。
“女性被压抑得最深的欲望,不是性,而是杀戮”Valerie她做到了
直接点说,Andy Wahol的异军突起其实是主流社会的窥视。他反抗主流艺术但他绝不反抗市场!他知道如何吸引年轻人他创造的是艺术潮流,他甚至是时尚的符号。他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革命者。所以Valerie寄托于他的希望是一定会破灭的。我其实非常同情Valerie尽管我喜欢男人,我同情革命者一如我同情切格瓦拉。lil
这才算部合格的传记片吧 配乐也是相当抓耳 中段party太过迷人 至于她的女权为何无人倾听 也许只是因为她与走上街头游行的女性的差别 她们各自拥有不一样的勇气 (虽然觉得最后心理确实产生了问题) 但真的好佩服她的胆魄
安迪·沃霍尔对瓦莱丽的不作为代表了男性对女性的不作为,而不只是停留在著作权被侵犯被诈骗这件事上面(事件本身也是对女性的歧视和压榨)。
愤怒与反叛
片子就那样吧 自闭女权女兼SCUM唯一领袖对“工厂”和权威的一次反抗 查实相关资料后即知Harron对当时情况亦有不少臆断之处 海报的三重影是cos猫王剧照三重影 加了波普配色 很多媒体上提到安迪在自己被枪击幸免后拍了我枪杀了安迪沃霍尔 或者维米莉如何 都是以讹传讹 安迪住院无聊时只是在玩宝丽来而已
莉莉泰勒在九十年代初中期参演过若干高品质独立电影。交叉云裳夜瘾不告诉你亚利桑那梦……
演得很好
作为对安迪沃霍和女权并不感兴趣人文系艺术史学生这部电影真他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