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尽
  • 非凡
  • 闪电
  • 猜你喜欢

     剧照

    六福客栈 剧照 NO.1六福客栈 剧照 NO.2六福客栈 剧照 NO.3六福客栈 剧照 NO.4六福客栈 剧照 NO.5六福客栈 剧照 NO.6六福客栈 剧照 NO.13六福客栈 剧照 NO.14六福客栈 剧照 NO.15六福客栈 剧照 NO.16六福客栈 剧照 NO.17六福客栈 剧照 NO.18六福客栈 剧照 NO.19六福客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3:08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格拉迪(英格丽·褒曼 Ingrid Bergman 饰)是一名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在排除了千难万险之后,她终于得到了参加传教团的资格,千里迢迢的来到中国传教。格拉迪的大本营是六福客栈,此时正值战争时期,物资极度紧缺,处处危机四伏,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格拉迪依然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中国传教期间,格拉迪邂逅了名为林(尤尔根斯·库尔特 Curd Jürgens 饰)的国民党情报官,两人在乱世之中坠入了情网,林觉得此地太危险不宜久留,一直都在劝说格拉迪返回英国,被后者拒绝了。格拉迪接手了50名孤儿,她决定护送这些孩子们前往西安。

     长篇影评

     1 ) 从艾伟德的事迹,对信仰力量的一点理解与感慨

    我不信宗教,但信仰的力量是不可轻视。 其实在每个成功的“神迹”故事背后,是有很多没有求得“神迹”出现而牺牲的故事没有留下记载的。比如电影《教会》(1986),《沉默》(2016),里耶稣会的残酷受难。 信仰不一定能让信仰者的个人付出就能得到福报,但坚定的信仰会让人前仆后继,那那么多次的失败后,如果信仰依然坚定不怕牺牲,总会有一个后继者会成功,也就是说希望是在不断提升,信仰的光芒确实随着受难是会越来越亮的。这才是信仰的力量所在,它是集体的奇迹,是社会的奇迹!不管有没有神,不可轻视人的前仆后继的精神力量。 也所以艾伟德出身下层,传教的资格比那些神学院出身的上层背景的人要困难的多。但她也更亲民,更适应困难环境,更容易和底层的潜在信教资源打通联系,终于重现基督教历史初年的那种传教精神。 历史上出身底层的传教士其路途自然要比上层出身的传教士困难的多,牺牲也更普遍,但一旦成功,那就是圣徒级别!成就与名声也更大。因为最广大的信徒也是底层,他们最渴求福音,也最容易理解与认同那些朴素的宗教践行者的伟大,而不是奥古斯丁式的理论家。

     2 ) 华人演员大多是祥和、平和的表情

    你有做二等女仆的经验吗?

    我感受到了上帝要我去中国。

    第六种幸福是什么?

    喜欢听故事的中国人。

    只有一位真神就是造化。

    如果上帝需要我留在中国,那我就留下。

    推广禁止裹足。

    感化手拿斧子乱砍人的狱中暴徒。

    给山贼处理伤口,要求他们8周不抢不杀。

    计划好的生活是封闭的生活,或许它可以被忍耐,但是不能用来生活。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

    不管你什么打算,我爱你。只要我活着,我会一直爱你。

    救苦救难的普通人。

    我的戒律就是,要爱集体中的每一个人。

    这些华人演员大多信主,所以都是祥和、平和的表情,没有猥琐和狡诈,没有忧虑。

     3 ) 爱驱使世人前进

    现实版《出埃及记》、《一个都不能少》。不敢相信一位身高不足1.5、体重不足40公斤的女士,如何带领100个孩子,爬山涉水,缺衣少食,穿越敌人控制区,全体平安到达安全区。唯一的解释,是爱,是上帝的眷顾。当军队认为孩子们断然无法穿过敌占区决定不再等候时,这时画外音孩子们的歌声响起,由远及近,全城沸腾,可以想见当日在场人们触动心灵的震撼。何为爱,我们都爱主,因主先爱我!感谢葛女士,非亲非故为爱而来;感谢天主,赐福中国,眷顾中国!葛女士出身贫寒,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身高体重可以推测出贫困导致发育不良,初期申请成为传教士都被机构认为不符合条件。但正是因为爱的驱动,她居然可以三个月不休息一先令一先令的积攒,最后凑齐40英镑,乘坐穿越西伯利亚火车,远赴哈尔滨再转马车前往山西,沿途没有说英语的人,一个小妇人到遥远的不确定的东方,最后加入中国籍,对于劝她离开回国的所有人说“我是中国人”“上帝派我照顾孩子们”,最后成为全城欢呼迎接的胜利者,其完成对信仰的自我证明,是每个身处逆境的人可以吸取学习的榜样。

     4 ) 《六福客栈》给我的启示

    曾在报上看到有关外交部解密文件的报道,其中有一文件是关于抵制电影《六福客栈》的,认为这是部辱华电影,因此要求驻外机构组织华侨不要参与出演。据报道,这项工作做得很好,不少接到电影邀约的华侨纷纷拒绝。不过这部电影却也终于拍成,饰演主角是大名鼎鼎的英格丽.褒曼。

      不久前,我看了这部电影。说实话,在我仅有的电影常识中,根本就不知道这部电影,如果让我挑选好莱坞电影,我怎么也不会去选之部电影,之所以会去看完全是因为那篇报道。但是我被这部电影感动了!

      这部电影描述的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英国的女佣,自愿到中国当传教士,当然从身份到资历她都是不够格的,但她通过努力,一边学习一边筹钱,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北方一个贫穷小镇开始了传教生涯。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日军侵占当地,她带领几十名因贫困战争失去父母的孩子逃离该地,爬山涉水,历经艰辛辗转到后方。这本来应该是一个传颂的故事,就像当年宣传的白求恩,柯棣华,现在歌颂的拉贝一样,但是这个故事却湮没了多年。

      是的,这是一部西方视角的影片,在影片中几位主要华人基本上是清末民初的打扮,那位县长长袍马褂,瓜皮帽山羊胡子,而且形象都显得很委琐,那位厨师缩头缩脑,像个油滑之徒,尽管影片中也表现了他们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表现最好的一个男主角却不是个真正华人,而是个混血儿。而女主人公则有教主的感觉,不仅自己能干,办起客栈,还是县长的重要倚仗,她解决县里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她出面,监狱的暴动也能平息,最主要的是她的爱心,收养孩子,保护孩子,特别在跋涉路途中省下食物给孩子吃,虽然中间也表现了国人为了孩子不被日军发现,把敌人引跑,最后牺牲了自己生命的镜头。最后的镜头是,当筋疲力尽的孩子簇拥着她到达我方城市时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完成了她的形象塑造。但是我以为这还不是影片受抵制的全部原因,还有是她的身份,一个传教士,尽管她深爱着中国,49年后她到了台湾并长眠在那里。

      我对电影中某些表现是不满的,原因上面说了,用西方视角反映中国,因为文化不同,中国很多东西无法真实展现,对华人的认识他们也只停留在清末民初时,所以才会如此描写。但是我被电影表现出来的爱心所感动,一位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让中国的孩子逃脱日军的魔爪,她能不顾危险保护他们抵达到安全区,这一切都是缘于爱心。首先是爱中国,从她不愿离开中国就可以证明,其次才能爱上中国的孩子。在这一点上她没有任何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而是一颗母亲般的心。在影片最后,她和孩子们受到欢迎时,我的眼泪也止不住了。这是整部电影中我唯一的一次感动,但是没有前面的铺垫,情绪的积累,是无法达到这个效果的,可见编导的功力。我曾说过,作为一个人物片,片断总为主题服务,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有强烈的倾向性,如此强的理念传播是很难打动观众的。但是这部影片却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它的政治理念成功地包裹在人性里面了。

      像电影中主人公这样的人还有许多,如司徒雷登等,如果能客观地记载报道传播,实在是促进东西方交流的好材料,让西方更好地认识中国,也让国人更好地了解历史。

    2009-06-06

     5 ) 有如神迹

    褒曼大美女还演过这种神片,演员的黄金时代,唯一瑕疵就是与真人不符。真人是“小妇人”,褒曼那是大洋马。附一张真人照片,来自维基百科。 全片画面、色彩、道具、场景无一不精,小县城街道还原的几无破绽。 阳城到现在还是一个县,六福客栈旧址也还在。 我导航了一下,从阳城直线步行到西安现在需要100小时,历史上步行和各种交通工具她们走了一个月+,其间还渡过了黄河。 中条山,那可是国军折损了十万人的地方,100个孩子就这么步行穿越了,神迹,绝对的神迹。电影里看到黄河就戛然而止,实际上看看地图就明白,那也就一半路。 好莱坞果然还是擅长大烟大火的,片中那点儿轰炸场面做的诚不欺我。 好几个荒野场景特别像中土世界,感觉再不快跑半兽人就杀来了… 我是真没看过周彩琴这么年轻的状态,感觉她一直是老太太。男主的眼影过分了啊,那个中国翻译的戏真好。

     6 ) 我考證過的背景資料

    我這個電影迷小時候就聽過關於《六福客棧》(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 這部禁片的故事,我隱約記得這是 20 世紀福斯公司想來台灣取景的電影,在 1950 年代被蔣政府認定劇本辱華,即使由我喜歡的 Ingrid Bergman (1915~1982) 主演 ....................

    http://miklosrozsa.blogspot.tw/2012/04/1958.html

     短评

    去第三世界国家找落差什么的!居高临下的视角看的人很不舒服!

    4分钟前
  • 花二刀
  • 较差
  • 来自英国的传教士格拉蒂丝艾伟德女士,在山西阳城即将被日军屠城前夕,带领近百名孤儿几经辗转,跋山涉水,行程超过一千里,最终安全抵达陕西扶风,没有丢下一个孩子,我们国家的历史课本里却连她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她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这则动人的事迹被好莱坞改编成本片“六福客栈”,从史实角度我们自当向艾伟德女士致敬,而从电影角度上是完全不及格的片子,西方视角居高临下,异国恋情与身份认同困境等枝枝蔓蔓的叙事线与表意都影响了作为人物传记电影的严肃感与统一性,失实的背景信息与滑稽可笑的自以为是也很难使中国人入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那些宗教性意味浓厚的戏份,是真实发生过的。

    8分钟前
  • Mamacita117
  • 较差
  • 此片的定义不是一部传教电影,是一部传记故事。虽然外国人想象中的中国有些别扭,但是英格丽褒曼的演技实在太棒了,完全弥补电影的不足。是她把艾伟德演活了。感谢主,片中她将100多儿童救出杨城,事实中一定比电影更加艰难,经历得困难不是我们能想象的,正是让我看到神的带领,能有真实的奇迹。

    11分钟前
  • etfhs
  • 力荐
  • 往大了说,堪称中国版的特蕾莎嬷嬷,往小了说,是宗教信仰的普世价值。这样的人和事值得像拉贝,辛德勒,何凤山一样大书特书,而不是由于种种原因藏在历史的角落。正如:我不敢肯定天堂什么样,但我知道,当我们死后,上帝会审判我们。他不会问,“在你一生中做了多少好事?”相反,他会问,“在你所做的事里,倾注了多少爱?”

    1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 7/10。影片的拍摄意图与当时的女权浪潮有关,英国没有给予一个女性受教育的权力,只能提供女仆的工作,甚至需要偷书了解中国,中国这样封闭、落后的东方则赋予了西方女性英雄般的转变:既是学汉语讲圣经故事的传道人,检查妇女放足的专员,也是战争中的保护者,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社会空间,结尾忍饥受饿地带领孤儿浩浩荡荡进入西安,军民夹道欢迎,等候约定的爵士认同了女人的力量。好莱坞对艾韦德形象的重塑高尚又真切,她盲目的热情没有带给人压迫感或精神病的印象,对其罗曼史进行了极大的扩展,深受混血身份困扰的林和资格被否认的艾韦德达成了灵魂之交,穿越俄国、去安全区的艰难险阻被好莱坞的造梦机器如奇迹般化解,只剩下列车上查护照的士兵、敌机和小部队的侦察提供适度的意外困难,拉骡队进栈、说服暴动囚犯和治疗土匪等经历安排颇感混乱。

    17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 出太行、翻王屋、渡黄河~从阳城到西安的27天480公里徒步之旅~

    22分钟前
  • weiwang
  • 力荐
  • 褒曼很强大。比较介意的是欠缺本土特色的配乐(高潮期间的交响真让人窒息)和对语言的处理。当所有本地人角色都在说英语时,已经无法区分女主角是在说中文还是真的所有中国人都被异化了。故事其实已经很平衡了,安排个混血比较狡猾。

    25分钟前
  • Nightwing
  • 还行
  • 2021年圣诞月,陆陆续续看完。感动于那个年代的虔诚和信念。

    26分钟前
  • ✟卡淡
  • 力荐
  • 英格丽.褒曼老了點比年輕時更有氣質。初進王鎮時被人高喊“洋鬼子”追趕的樣子太搞笑。喜歡女主樂觀勇敢,為了達成目標永不放棄的性格。不喜歡上校,凶巴巴的。可憐現實是葛拉蒂是終身未嫁,而且解放后想重新進入中國而被某party拒絕。

    27分钟前
  • 小黄兔
  • 推荐
  • 本来不抱太大期望,看完发现简直太棒了!唯一的缺点就是服装混乱失真,但是在那个年代,在制片方做出努力想要实地拍摄未果,在中国尚对外界封闭的时代,还能照顾到不少细节,真的相当棒了!县长决志那段褒曼的感情表演得太真实了!整个片子其实挺去宗教化的,凸显的是人而不是神。但是看的过程中依然为这个神迹哭得不行了,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啊,一百个孩子,一个不少,从阳城到西安,穿过日军封锁,缺衣少吃,怎么做到的啊!!!

    29分钟前
  • 狼PP
  • 推荐
  • 那个年代的外国人拍这样背景的传教士电影,除了村民的发音问题,布景和道具都很贴切,比现在一切手撕鬼子的雷剧好太多。

    31分钟前
  • 请叫我腹黑
  • 推荐
  • 原來Gladys Aylward葬在淡水美國基督教効力會基督書院,應去瞻仰。

    35分钟前
  • Février
  • 还行
  • 为了信仰 女神来到中国 取名仁爱

    40分钟前
  • 豆腐脑敢死队
  • 还行
  • 褒曼讲中文真是太萌啦。

    43分钟前
  • 鱼是鱼的鱼
  • 还行
  • 太过失实,在19世纪4了30年代的中国,山西省一个偏远的阳城县城,大到县老爷,小到村民,土匪,在押犯人,各个都是一口流利的英语(ー_ー)!!简直比列车上的老毛子还跳戏,对当年天津火车站的想象也挺西方,依托真人真事的西方上帝视角下的落后中国意淫。ps:感谢悬吧猪栏字幕组

    46分钟前
  • 云图
  • 还行
  • 英格丽褒曼啊!还有神奇的老太太!!看到一半就实在忍不住推荐给主内兄弟姐妹!!!

    50分钟前
  • 最后一代
  • 力荐
  • 外国人拍中国总是带有很多臆想成分,何况这还是抗日时期的故事。抛开诸多不切实际的细节,褒曼塑造的拯救中国儿童的英雄人物还是挺成功的~

    55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还行
  • 如果我说:不远万里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你一定会想到白求恩,但是有一个一米50的小女人......1970年1月3日艾薇德长眠主怀。葬于台北淡水基督学院内,碑文蒋介石手书“弘道遗爱”。她的头对着中国大陆山西阳城。仅仅悼念她是不够的,我们今天最大的罪恶是对她的遗忘。

    58分钟前
  • seattle
  • 力荐
  • very moving story,the extraordinary woman,who changed the old China.

    60分钟前
  • 大约在冬季
  • 力荐
  • 伟大的小妇人!有了信仰,人们就不仅仅为了眼前的小事儿而活。

    1小时前
  • Sabrina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