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买了一本很珍贵的资料专著:《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1970年5月演出本)》,精装本,是一本演出解析资料合集,一共684页,人民出版社,1970年12月第1版北京第1次印刷。这本书是样板戏中的革命现代舞剧作品《红色娘子军》的演出资料最完整的集合著作,为的是整理和推广样板戏创作的先进经验、方便地方剧团和爱好者学习演出该作品。书中内容包括:剧本、剧照、舞蹈场记、舞台美术;其中舞台美术包括:化妆造型、人物造型、场景设计图、舞台平面图、布景制作图、道具设计图、道具制作图、灯光设计图、舞台效果。
今天就在这部电影的影评区分享一下这本专著里的道具设计图,出自书本的第603-618页。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舞剧《红色娘子军》里的“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是作品的灵魂与核心思想,是对恩格斯的一段话的提炼和概括,原话是恩格斯给《共产党宣言》写的《1888年英文版序》里的:
“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但很无耻的是,中央芭蕾舞团最近演出的舞剧《红色娘子军》把这句话改成了“组织纪律”,阉割掉了作品的核心。据观众说,最近几年复排的样板戏京剧《智取威虎山》和舞剧《沂蒙颂》也从人物身世、主要剧情里删掉了原作里深刻的阶级矛盾内容,足见修正药业的无害化神像塑造是多么反动和卖命。
话不多说,继续看后面的内容。
本文的道具设计图的分享就此结束。
『2021年6月11日 今日观影:1970年革命现代舞剧彩色电影《红色娘子军》』
这是我所看完的第三部革命样板戏电影,前面两部分别是同年拍摄的革命现代舞剧彩色电影《白毛女》、革命现代京剧彩色电影《红灯记》。 《红色娘子军》的影视化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1957年,作家梁信从广州来到海南体验生活,他见到了闻名全国的红色娘子军连的老战士,他以海南军区编写的《琼崖纵队军史》为凭据,结合自己在海南的采访,于1958年6月完成电影文学剧本《琼岛英雄花》的初稿,后来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改编成了彩色故事片,轰动全国。1962年,《大众电影》第一届电影百花奖在京举行,故事片《红色娘子军》一举获得了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谢晋)、最佳女演员奖(饰演女主角吴琼花的祝希娟)、最佳男配角奖(饰演反派南霸天的陈强);1964年的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上,《红色娘子军》获得万隆奖,饰演反派南霸天的陈强获得最佳男演员奖。 不久,中央芭蕾舞剧团将这部电影改编为革命现代舞剧,将民族舞(比如海南的黎族舞等)、京剧武打的动作音乐技巧与西方芭蕾舞融合,将民族乐(笛、三弦、锣鼓等)与西洋交响乐融合,它是实现了中国革命现代舞台作品的洋为中用的早期成果。舞剧于1964年9月首次公演,大获成功。1967年这部舞剧被评入“八大样板戏”(出名的样板戏至少有22个,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小剧目,当然,文哥时期的文艺作品还有很多其他形式,样板戏只是一小部分)。文哥时期又对这部作品的多方面进行了多次修改,于1970年拍摄成彩色舞台艺术片。 1970年版本的《红色娘子军》经过千锤百炼,更上一层楼。既严肃又活泼,既有集体力量又有个体魅力(如娘子军党代表洪常青的主题音乐、女主角吴清华的主题音乐,女战士捉弄炊事老班长的舞蹈),还诞生了《万泉河水清又清》这样的即便与当下政治完全相反、但今天仍被海南作为本土正宗宣传曲传唱播放的经典歌曲。演员的舞台形象塑造和表现能力震慑人心,不管是常见的芭蕾动作还是高难度的单人、双人舞技巧,都展现得令人惊叹。中西结合的交响乐使氛围渲染、人物魅力更进一步地迸发出来,形成了活泼与严肃、精细与磅礴交相辉映的动人效果。 和舞剧版《白毛女》一样,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是多年来都没有被逾越的中国现代舞剧的巅峰之作。
电影和舞剧的情节还有一些不一样
两次惊雷,一次是吴清华被打晕,一次是洪常青被捕,老天都为之不公
全程无台词,偶有字幕提醒,但演员的表情、动作加音乐却能激起喜怒哀乐不同的感情
吴清华受尽南霸天的折磨,她不会那么容易相信人,但是,南霸天对她,是拿起文明棍打下去,刽子手们是拿起皮鞭打下去,而洪常青对她,对拿出毛巾轻抚她手臂上的伤痕,是拿出银元给她做路费。不需要花言巧语,不同的行为让吴清华看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值得信任。
舞剧的唱词有所变化,“向前进,向前进,展示责任重,妇女冤仇深,共产主义真,党是领路人。奴隶要翻身,奴隶要翻身”,主题微微有些变化,强调领导者的伟大。
前些日子从网上得知,最后一位健在的红色娘子军卢业香于2014年4月19日在琼海病逝,不由心里一阵阵难过。我们这代人认识到娘子军连这个在国内革命战争中存在过的特殊群体,是从文革中那部著名的芭蕾舞剧开始的,又接触到同名京剧和文革前拍摄同名故事片,后来的改革版的电视剧就没看,因为它彻底颠复了历史留我们的忠实记忆,不看也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改编于同名电影,以震憾人心的悲壮情节,恢宏绚丽的场面,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海南岛的地域风情,赢得海内外观众的首肯。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派融为一体,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此剧就是在今天看来艺术水平极高。剧中那优美的旋律,生动的剧情,精湛的演技,至今还令人回味不已。此剧留世的影像资料,就是那部由北京电影影制片厂拍摄于1971年的芭蕾舞剧艺术片,主演;薜菁华,刘庆棠,吴静珠等。
文革后期,中国京剧团根据同名舞剧集体移植创作出了京剧《红色娘子军》,并于1972年5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著名青衣演员杜近芳在剧中饰演了吴清华,冯志孝饰洪常青、杜近芳饰吴清华、曲素英饰连长、李嘉林饰南霸天。阵营不弱,但艺术水准在样板戏阵营中不算很高,更不能与同名电影与芭蕾舞相比了。
文革结束后,我又有幸目睹了拍摄于1961年,由谢晋导演,祝希娟与王心刚主演的同名电影。不愧是大师手笔,当年在导演圈里还属小字辈的他出手不凡,凭此片荣获百花奖。
入夜,望着荧屏上那一张张不同造型却又极其生动的吴清华脸庞,不难发现,在这些不同的印烙的脸庞上却有着共同追求自身解放的的坚毅目光。她们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地踏上了追求以解放全人类为已任之信念的革命征途。
附 : 1931年,在中国共产党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即红色娘子军连)成立,王时香任指导员,庞琼花任连长。三个排中,冯增敏、庞学连、黄墩英任排长。后来队伍扩建,由庞学连和黄墩英分别担任扩建二连指导员和连长。一时间,红色娘子军威震琼岛。
1932年7月,大革命失败,国民党陈汉光旅三千多人“围剿”苏区,琼东革命形势急转直下。11月初,女子军被迫化整为零,疏散隐蔽。转移突围和疏散隐蔽中,女子军第一任连长庞琼花、一连连长冯敏增、一连指导员王时香、二连连长黄墩英、二连指导员庞学莲、二连二排排长王振梅等9人先后被捕,在海南琼山监狱关了两年后,国民党害怕共产党劫狱,将她们押送到广州国民党监狱。直到1938年,蒋介石被迫抗日,释放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及爱国人士,她们才恢复了自由。 1998年,调查健在的娘子军有47人,2002年,她们仅剩下15人,2006年时,还剩下12人。如今,2014年4月19日,最后一位健在的红色娘子军卢业香在琼海病逝。 庞琼花是电影《红色娘子军》女主人公吴琼花的原型之一。剧本作者梁信曾向外界披露,吴琼花的名字就是从她的名字衍化而来。据公开资料,庞琼花1930年参加红军,次年任乐会县(今琼海市)赤色女子军连连长,随后任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连长,率领全连战士配合红军主力作战,立下了不朽战功。1932年秋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入狱。1937年冬出狱。
早在1932年,庞琼花任娘子军连连长时,就被组织怀疑为“托派分子”,被撤职审查,改由冯增敏接任连长。庞琼花出狱后,没有了组织认领,便嫁与人妇。日本鬼子曾强迫其丈夫出任当地的维持会长,庞琼花夫妇不愿当汉奸,只好躲到山里种地生活。但国民党却上山围捕,将庞的丈夫活活打死。日本鬼子军官见庞琼花长得漂亮,要娶为太太,庞誓死不从,1942年被秘密杀害,年仅31岁。 刊载于《时代》画报的庞琼花被捕照片,这是目前所能查到已公开的最早庞琼花照片,拍于1934年,照片中,庞琼花穿浅色上服,短头发,双手被绑在背后,神态镇静。 王文宇是电影《红色娘子军》男主人公洪常青的原型之一。照片说明为“警卫旅旅长陈汉光审讯匪首王文宇情形”。照片中的王文宇一只脚绑着绷带,目光严峻,面对审问,显示出不屑神情。王文宇是红军第二独立师师长。娘子军成立时,他代表师部为娘子军授连旗,并曾直接指挥该连。1932年年底,王文宇腿部受伤被捕,于次年7月英勇就义。
几天前买了一本很珍贵的资料专著:《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1970年5月演出本)》,精装本,是一本演出解析资料合集,一共684页,人民出版社,1970年12月第1版北京第1次印刷。这本书是样板戏中的革命现代舞剧作品《红色娘子军》的演出资料最完整的集合著作,为的是整理和推广样板戏创作的先进经验、方便地方剧团和爱好者学习演出该作品。书中内容包括:剧本、剧照、舞蹈场记、舞台美术;其中舞台美术包括:化妆造型、人物造型、场景设计图、舞台平面图、布景制作图、道具设计图、道具制作图、灯光设计图、舞台效果。
本文要分享的是其中的道具制作图,不得不说样板戏真是太严谨了,推广起来,连每件道具的尺寸和材质都给读者标好了。
本文到此结束。
很多年前就听说过红色娘子军有芭蕾舞版,最近看了点关于舞蹈的小视频之后,突然想起这么一部舞剧,特意去找来看,资源还真不好找,找了半天才找到,幸亏有字幕提示这段舞蹈在表述什么,不然本狼这种外行真是睁眼瞎。看了半小时发现需要看看原版,了解剧情走向,又先去看了原版,片子也不咋地,远不如地道战地雷战之类的好看,百度了一下时代背景,是在三十年代初期,抗战还没开始的时候,有空再看点沙家浜之类的考考古。外行不敢乱打分,直接五星吧。
也就中国能排出这种四不像
历史的辩证法终会证明这是不朽的杰作!
舞蹈编排得极其精彩、节奏和调度都很漂亮,删去了谢晋版的许多情节支线,增加了很多群众(群舞)场面。
吴清华在黑沉沉的椰林里奋力一跃
之前听到“样板戏”总是带些不好的刻板印象,可这一部为其正名了。
一直特别惊叹群舞编舞者的造诣。如此革命的主题和如此古老的艺术,虽然是不正常的年代,确也是打着那个时代印记的经典。好期待现场的感觉~
文革真的是让中国电影一下回到解放前啊,样板戏电影不就是看舞蹈吗?没有艺术水平,忽视了电影的视听和艺术技术特性。
没想到芭蕾还能这样跳,国际歌那段真是神来之笔。首席跳得真好。
刘庆棠从这里走上政治舞台,浩亮就没那么光彩
“革命是最好的戏剧。”
超!
如果说《白毛女》剧情更胜一筹的话,这部就是彻彻底底靠舞蹈实力取胜的了,我作为一个外行都能看出其中的难度来,把芭蕾舞原本的小资产阶级脂粉气扫荡得丝毫不剩,灌输进革命的灵魂,让全世界为之倾目:原来芭蕾舞还可以这样!也难怪会产生大型革命舞剧《卡门》这样的衍生作品了。
薛菁华无愧于当年的芭蕾舞皇后之名,也许是电影的放大作用,让我觉得,就算放到今天她仍然能成为中国ballerina的佼佼者。一方面是对薛阿姨的钦佩,一方面也不免唏嘘,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年代,能让中国在各方面都倒退一大截。刘庆棠的舞段全是折子戏,不是切镜头就是特写。
开头触目惊心的鞭打到火刑都充满了cult片的味道。更可贵的是情节紧凑,道德标准明晰,讲述着个人的解放与失落的情愫,同时又充满了异域风情,水平真的相当的高啊!
那腿们……
众多版本中最爱这个
说实话,撇开意识形态的东西,这部舞剧的水平其实很高。
我真的要被雷死了 喂喂喂 你们的站姿 你们的手位 这明明上加了脚尖触地技巧的民族舞啊我去!不愧是国际芭蕾舞剧中的一朵奇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看得我想吐…liter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