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痛并幸福着
下载《围城》是2年前,因为钱钟书,可是大概知道是关于婚姻问题,所以下载后一直没有看,今天第一次耐着性子看的时候发现版本错误,此围城非彼围城,但很开心有机会偶遇它,我很喜欢。
一直对黑色,悲剧电影感兴趣,因为可能内心也很叛逆孤独吧,所以当这样的作品呈现眼前时立刻不能自拔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孩子的一切思想又来源于家庭,看到他们的生活,我是幸福的,但又不幸的。没有理解,挨打,强奸,生活本来可以那么美好,可是家长的一切恶习却让纯洁的孩子承受太多,如果我是不幸家庭中的一个,或许我早就离开了家,宁愿选择未知恐惧的世界也不会留恋每天能够预想的冷漠结局。何灵杰真的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我只能这么说,母亲精神有障碍,父亲嗜赌又暴力,班上的同学没一个正常的,弟弟又是那种状况,在爸爸打弟弟的那场戏中,他是如此痛苦如此挣扎,但是还是忍受了,没有任何暴力想法滋生,开场邻居家挟持事件和后来厕所女同学欺负男生事件对我们来说是那么可怕和难忘,但是他是冷漠的,完全的冷漠,在教室如此氛围下他居然还可以那么坦然地看书。我很佩服他适应环境的能力,他有的只有不满,决无其他不良思想滋生。而弟弟作为懦弱被欺负的代表是极端善良和可怜的,但是这样的他没有获得任何的关爱,无论是爸爸,还是哥哥,他的生活被一切人一切事破灭得一塌糊涂,但他还是希望保持善良,无论是后来4p事件还是后来让他强奸女主角姐姐事件他都是一个旁观者,有他不愿参与的同情心和善意,也可能说是一种面对同样的欺压时的恐惧吧,毕竟自己就是这样走到这个不被人爱的团伙中的。他或许也爱这样一个坏事干尽的团队吧,因为他们给了他爱,自尊和存在,在这里他是有用的,是一个真正的个体,即使大家的爱还是那么放肆那么畸形,或者谈不上爱,但至少在这里大家都是被需要的,是自由的,是存在的。很喜欢女主角,她很自由,很奔放,很理解大家的需求,有时很霸道,但一直都够勇气承担和保护自己的人,她也善良和爱过,在被爸爸强奸之前,从她的撒娇和无知可以看出本来她也可以成为幸福中的一名行者,但强奸,怀孕,生孩子彻底剥夺了她幸福的权利,她开始暴戾,开始不满一切,生活的一切像玩物,想骂就骂,像偷就偷,只要知道自己还是存在的,虽然一切看起来糟透了,但是她还是无法摆脱人性的良知面,她爱自己的孩子,爱那个坐牢的男人,她是有爱的。而矛盾点又似乎永远存在,在这样一个无望世界中她又是如此绝望,在姐姐讯问她给孩子吃了什么时,她很懒散地说了一句“反正他迟早会知道的”这样的话,她也是绝望的,看不到真正的幸福源头,没有信心给予孩子幸福。团伙中所有的孩子是够义气,够勇敢,够缺少爱,同时又是如此无知,他们会分赃不均时有怨言,所有他们没有真正的爱,只有暂时的情感寄托和释放,也是玩乐主义者,而根源也是一样,他们没有信心找到爱,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他们没有理由相信混乱的世界。他们是可悲的。黑社会头目,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但我记得他玩乐中的专一和宽容,在杂乱的世界中没有人真的会追究孩子问题,这也从来都不是问题,他可能只知道那个女人够ok就好,他的一句“你以为我真的只是为了那点东西吗?(毒品),我想知道到底是谁杀了她”时,我哭了,因为即使这样也有真男人的出现,真爱的诞生。他很帅,真正意义上的帅。在知道是姐姐杀了妹妹,但是了解实情后,他放了姐姐,他手下的那句“你也还不快走?”让我再次感动,我的世界中他们应该都是黑色的,不分青红皂白就杀,可是出现了正义,出现了理解,我投降了。在混乱中可能唯一正常的人应该是姐姐了,我简直要疯了,因为突然发现深深喜欢上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色,因为他们面对困境或者说绝境都是那么坦然面对。她是心理最健康的一个,她没有把任何不幸加注给任何人,也没有让自己的不幸扩大蔓延,她很认真的过着自己的人生,抚养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爱,或许她没有任何想法想改变什么,但她确实做到了,在下一代中,她让不幸终结了,她很爱这个孩子,即使在妹妹说出“我要给你生个弟弟”来报复她时,她也没有对这个孩子存在任何可以滋生的坏思想,只是静静的关注着那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她很单纯,这才是真正的单纯!可是不幸就是不幸,在世界本可以开始美好的时候,她死了,孩子最后叫着“妈咪,你在哪里,”见证死亡,见证失去爱的时候下一代的悲剧又产生了,那个孩子再次失去了爱,失去了幸福的起点,他的世界注定了悲惨色彩,故事真是太伤感,但又太发人深省了。给予理解,给予爱,给予自由,放弃暴力,放弃一切低层次的文明吧。我们需要幸福,从父母做起,请从你我做起。
2 ) 他们是未来的主人翁,我们也曾是。
90后终于全面扑杀银幕
《迷幻公园》、《暹罗之爱》、《围.城》
……
互联网、拍照手机、嘻哈、迪厅、K粉
大大小小的正太、萝莉
骨感身体,尚在发育
芦苇一样鲜嫩,摇曳
弱不禁风,也不低头
缺乏力度的肢体
要夸张肆意的挥舞
加大荷尔蒙释放力度
地盘,马子,翘课,劈腿
一切业已萌萌欲动
每个年代的蛊惑仔都有自己的行头
挥霍是因为耗不尽的青春
一眼望不到边的前方
多动是因为无聊、压抑
性、谎言、暴力永远都是一样的
鲜活刺激的命题
天水围的少年们
让我想起了,十年前
我的蛊惑仔同学们、朋友们
他们也为爱,吃醋,砍人
为出人头地,单挑、群架
山地车、摩托车、西瓜刀、打火机、随身听
蚂蚱一样乱窜的小县城
严打打不倒青春期
勒令退学勒不完
前仆后继的可爱跳蚤
去植物园谈恋爱,去城外偷甘蔗
他们永远坐在教学楼的二楼、三楼
栏杆上展示江湖记录
借着冬天的阳光晒晒昨夜的酒气
接来下。继续
鼻血在足球场、电子游戏室、录像厅狂飙
遥远的大西南
亚热带闷热的河谷小镇上
1995、1996年的天空
是他们和凤凰花一起燃烧的天空
90后是未来的主人翁,我们也曾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我的蛊惑仔同学们
今天在小县城里
认真上班工作着
大多数结婚了
婚纱和西装掩盖了香烟烙的结疤
西瓜刀换成了老婆递来的菜刀
90后是未来的主人翁,我们也曾是
我们都混老了
轮到他们上场PK
且看同学们投入表演
切勿当成笑谈
更不要轻易藐视
3 ) 作践到死
危机重重的少年时代 = 滥赌的父亲 + 麻木的母亲 + 自私的兄长 + 同学的欺负无度 + 拳头 + 混黑道的朋友
花季少女的夭折 = 兽性大发的父亲 + 抛夫弃女的母亲 + 懦弱的姐姐 + 乱伦的孩子 + 坐监的黑社会男友 + 吸毒的疯狂 + 姐姐的误杀
简言之,这就是围•城讲给我们的故事,学校、家庭、社会成了一个逃不出去的城,罪恶疯狂无度地上演。没有大牌聚首的阵容,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主义,没有山崩地裂的场面,没有唯美浪漫的柔情,有的就是一帮平凡而卑微的人被生活作践,又作践到死。有的人因为被甩操起菜刀,有的人无望跳楼自尽,有的人嗑药过量到死,有的人被人街头一棒子打死,当然,还有那个年幼的孩子乐乐,等待他的也无非是面目全非的生活,没有幻想没有温情。
本着无所谓的心情看了这部片子,看完就象心里下了一整夜的雨,透心凉,不知道这样无望的现实距离我们多远。
4 ) 谁杀了知更鸟?
看了刘国昌的电影《围•城》和漫画《17岁监禁杀人事件》,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当一个人处于不幸状态时,所有人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推她一把(两部里的受害者都是女性,我就用这个她了)。所有的压力、事件堆积在一起把她推下悬崖。那些推的人又再说:不关我事,不关我事……在只要一个人稍稍做些努力就可以挽回的情况下,往往怕受牵连,或者屈服于强势力,或者仅仅是怕麻烦,还是推了。
好吧,谁的事都不关,那么是谁杀了知更鸟(大误|||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突然想到了这句 觉得这语气很衬 不过意思就大误了 鹅妈妈的童话里这篇《谁杀了知更鸟?》说的是因果报应 但我不是说这个)?
那些形形色色的参与者们,或许有始作俑者,或许有眼见同情心生怜悯什么都不做不关我事者,却一个个的都在推卸责任。“不关我事”是逃避的咒语,只要说了这句就万事大吉,什么都没发生,什么都不知道。看着她掉下悬崖,有一副叹息怜悯悲愤的表情,可能还会说“她终于解脱了”。这些参与者们何异于杀人犯,不过是暴力和软暴力的区别罢了。
这世界并不真善美,残酷的现实没有尽头。
就好像众多的踩踏事件。你一旦摔倒被人踩在脚下,所有经过的人都会踩上一脚。你不会因为某个人踩的某一脚而死,但是最终你会被踩死。而且人群几乎以誓不踩死不罢休的信念往前冲着。
说回来故事,故事本身也并不是很绝望,受害者们都有人再为她们寻找真相,最后当然真相大白,因为要给我们看。(摊手)加害者们 基本上 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围•城》差不多是对等的报复,《17岁》里则只是法律程序上的惩罚(其实我觉得某种程度上 法律纵容了犯罪)。也可能因为是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未成年人吧。电影、漫画里,加害者至少都还受到惩罚。现实中,可能很多情况下,加害者可能还是生活的多姿多彩,该多好还多好。对被害者做的事情好像从来都没发生过。不过往往都是事情到了无法挽回的破坏程度,才会有人去注意它。那时一切已经晚了。人偏偏就是对这种重蹈覆辙乐此不疲。
5 ) 以纪实的名义猎奇
刘国昌在片名中加上了一个句点,虽然知道此举是为了把“围”与“城”分隔,使其分别对应“天水围”与“香港”,合起来后又有批判把那些边缘少年围在其中的社会现实之意,但仍感觉此举非常之矫情,更何况通片观赏下来,所谓对于“天水围”现实的批判,压根儿就不成立。
家住天水围的何灵杰,一日得知离家多年的弟弟俊杰被指谋杀,一批毒品也随之消失,灵杰因此开始受到当地童党的纠缠,为求自保,灵杰开始调查来龙去脉,通过不同人的讲述,他慢慢看清了童党的种种黑暗,及俊杰在其中遭遇的噩梦。[围。城]的叙事结构其实毫不新鲜,从一个人的死亡入手,通过多人的多角度回忆,拼接出死者的过往经历,死因在拨云见日中逐渐清晰。保罗·哈吉斯的[以拉谷],便是近期把此种叙事玩得最炉火纯青的一次。但相比[以拉谷]的抽丝剥茧,[围。城]中的真相其实根本无需多加探寻,可偏要经由三人的讲述才最终揭晓,实在有刻意追求格局的嫌疑;[以拉谷]中汤姆·李·琼斯因为丧子的悲哀及对现实的绝望,而产生了强大情感基座,反观刘国昌对于俩兄弟间关系的描写,却实在过于粗疏,加上饰演灵杰的邓德保魂不附体的表演,致使衔接剧情的情感线索苍白无力,最后俊杰对灵杰的一番剖白也来得着实莫名其妙;而[以拉谷]最为成功的,便是每靠近真相一步、所见愈是触目惊心的情绪推进,可惜[围。城]没有产生任何的递进感,而只是对童党的恶行及少年的不幸进行了层出不穷的铺陈。
当然拿保罗·哈吉斯的标准来衡量刘国昌,不免有点强人所难,而且客观来讲,[围。城]的叙事在华语电影中已算是合格以上的水准,但问题在于编导对于电影的态度。刘国昌通片镜头精美、色调凄清,有时甚至加了迷幻的电子乐进行调剂,一切都摆明了他绝非要拍一部纪录片,但镜头之下,看不出其对镜下人物有任何怜惜,对冰冷现实有任何的愤怒,从而无法让观众产生任何的代入感,呈现出的效果更像是在对边缘少年生活的猎奇,部分情节若再失控一点的话,已经快接近[古惑仔]了。而且刘国昌把所有校园暴力、自杀嗜毒、失学失业等现实都归为家庭的失常,但影片中对于家庭的刻画流于浮光掠影,有时甚至有为剧情而刻意激化矛盾之感,于是这个所谓的根源也就摇摇晃晃站不住脚。
当初天下影画找到刘国昌,希望他拍一部关于现如今童党的电影,刘国昌遂开始搜集资料,才有了这么一个故事,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刘国昌并非真的对天水围及童党有话要说,而只是为了拍一部好看的电影。也难怪有影评人称它是“野生动物纪录片”,也难怪电影在香港地区上映之后,招致骂声一片,因为它离“纪实”二字已经很远了。
原文刊于《看电影》
6 ) 大作风范,细节现人心
本来是无聊之至,想找部谍战片来看着过眼瘾,但实在挑不出好的——十分相信豆瓣的评价,对于那种评论里说到“脑残”的剧我都弃了。结果发现除了看过两遍的《黎明之前》就无剧可看。只好,只好转向其它。最后找到了原作改编剧《围城》。
这是一本我特别欣赏的书,虽然只读过两遍,但我相信以后必然会一读再读。钱钟书的语言智慧只会随着读者的年龄阅历的丰富更具韵味。
选择这部剧主要是因为主演陈道明。很高兴,他没有让我失望,甚至让我感到惊喜,甚至让我觉得想感谢他——他的演绎把那个在我幼年脑海里空虚不真实的方鸿渐的形象变得很接地气,很实在,很多面性。
原作改编剧难以在剧情上创新——它不需要创新,原作已经写得足够好,足够经典,只要能最大程度地复现那种经典就已经了不得了。这部剧做到了。没有任何像现今乱片的雷人剧情,如果做不到的拍摄点——如远洋轮船,如老上海洋行,它就采用旧照片。虽然看起来有点粗糙,但至少符合时代背景,一点也不违和。
想特别表扬的是剧中对细节的处理,真的让大大咧咧的我都甚为感叹!比如方鸿渐在船上与苏文纨关于手绢对话时苏小姐的表情变化,各种不好意思、娇羞、却又忍不住热情关怀方先生的心情都写在脸上;比如方鸿渐回老家时在母校作关于梅毒和鸦片的演讲时众学生的开怀大笑——尤其是那个记录员女学生听到梅毒二字眼睛都快蹦出来的画面,太富感染力了!来方家提亲的乡绅要回女儿庚帖后,方家的仆人站到椅子上将大堂挂着的西洋钟调快一个小时——这个不经意的细节太有象征意义了!种种种种,难以一一列举。总之,这部剧的导演十分用心,编剧对原著的理解也极为透彻,我觉得即使钱老先生在世也会认可。
再次,这部剧的选角也很好,演员们初看并不出众——陈道明当然除外,他是极吸引眼球的——但看得愈多愈觉得他们演得很好很到位,甚至觉得非此人不可。
比如苏小姐,第一眼我很不喜欢:齐耳发型太老气,白裙子裁剪守旧,在她身上穿不出一点活力。但后来,我发现其实她回到上海后反倒开始穿漂亮旗袍了。这应该是有道理的。在海船上,一个大家闺秀,一名正宗的女博士,是会洁身自好,矜持自爱,以保护自己,也以彰显自己的自重。而且这也可以与“熟肉铺子”鲍小姐形成鲜明对比。其实,她回到上海自家老宅后我发现她家里很有钱,家里的建筑很有品味。反正就像租界的一新贵。但她仍穿守旧的高领旗袍——而且还是长得拖地的!还出过国呢,却守旧得要命。实在符合人物个性。细看,她长得周正,并不显老。但她的齐耳头型和高领旗袍却把她衬得像三十五六的旧时贵太太。另外,她连笑都拘束着自己,不会像她表妹唐晓芙那样开怀。这样的女子,凭她有多少学问多厚的家底多庄重的举止,方鸿渐这样的性情中人(从他一开始就拒绝了那家说英语的老爷的女儿可看出他不看中钱财地位)是不可能喜欢上的,即使苏小姐屡次放低身段反过来向他献殷勤。
再比如赵辛楣,我只说一个场景:他第一次来到苏家,初见方鸿渐时那满脸的不高兴、瞧不起、看不顺眼。虽然他一声不吭,但他那高昂的肥脑袋,那斜睨的小眼睛,和那几乎要哧出声的不屑的圆鼻子显然已经在气势上压得方鸿渐自知不如了一大截。当然,方的手足无措也反衬了赵的气势。这是一场不用言语的较量,这是一幕有着话剧魅力的表情战,肢体语言引起的硝烟比话语更有通识的感染力!
再谈我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在看剧后比读书要深了一层,因为有导演、演员的演绎帮助我理解。虽然不再客观,但艺术理解总有主观成分,能自圆其说就成。
方鸿渐在我心中不再仅仅是痞,而也有了无奈与精神的挣扎。他不学无术也是因为他兴趣广泛;他与鲍小姐的露水之情更缘于后者的引诱;他对唐晓芙的喜欢不仅仅因为她的年轻美貌,同时也缘于她天然娇俏。 我以前认为苏纨文没骨气,喜欢着一个并不喜欢,而且已经看穿了的不争气的男人。现在我觉得情有可原:这么一个守规矩惯了的聪明女人,正是因为懂得太多,看得太清(她一开始就清楚了方的学历造假,但只是嘲讽,并不因之看低他),反倒被方的那种不羁、玩世不恭吸引。更何况剧中的方一表人才,又惯会讨女人欢喜,即使是女博士也难逃其惑。人心肉长,情感这东西,不会太么守规章。苏的心太老了,自己又没勇气年轻起来,因而反倒想找不守规矩的男人。他花心,她吃醋;他心里没她,她情里念他。他一直在追人,她始终把位置留给他。直到,直到,这种不理智不平衡的感情直到苏纨文最后真心累了,才退让,才最终委身并不中意的曹元朗。女人不能这样空为单恋耗着,最终还是得为柴米油盐的婚姻妥协。
()
很好
really crazy
今年看过最压抑的片
操
超級爛的編劇,要不是攝影和美指還挺好我就給兩星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1MjExNzI=.html,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yMDA1Mjg=.html
天水围
片中的倫理關係非常有趣
俊杰他哥是最大的孬逼
看得超压抑的
violence and crime。黃孝恩好萌啊。
社会批判犀利,表现手法也很棒
中国香港
天水,围城
这种电影一般靠阴沉的社会意义取胜,可是没想到这部电影悲观得那么彻底。
香港的青春太黑暗了吧····
一开始还挺好,后来就乱了套了,而且逻辑有问题,还需再铺垫~
不符合人之常情啊
天水围就是无人管的杂种
天水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