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三岛由纪夫传

    剧情片美国1985

    主演:绪形拳  坂东八十助  佐藤浩市  泽田研二  永岛敏行  万田久子  大谷直子  

    导演:保罗·施拉德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三岛由纪夫传 剧照 NO.1三岛由纪夫传 剧照 NO.2三岛由纪夫传 剧照 NO.3三岛由纪夫传 剧照 NO.4三岛由纪夫传 剧照 NO.5三岛由纪夫传 剧照 NO.6三岛由纪夫传 剧照 NO.13三岛由纪夫传 剧照 NO.14三岛由纪夫传 剧照 NO.15三岛由纪夫传 剧照 NO.16三岛由纪夫传 剧照 NO.17三岛由纪夫传 剧照 NO.18三岛由纪夫传 剧照 NO.19三岛由纪夫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3:09

    详细剧情

      1970年,为强迫军队听其发表的劝说军人恢复日本昔日荣誉和“纯洁”的讲话,日本右翼作家三岛由纪夫将真下将军扣留为人质。但他的讲话却遭到军人们的嘲笑,愤怒的三岛由纪夫回到屋中后剖腹自杀。影片以四个部分展现了三岛由纪夫的生平:(1)对真理和美女的看法;(2)艺术观点;(3)军事方面的活动;(4)剑和笔的统一。

     长篇影评

     1 ) 作为三岛半个粉丝的我看得真是如坐针毡

    M+ / 本片在前三节用某种类似于舞台剧的形式搬演了三岛的三部作品的片段,来分别表示三岛人生和创作中的三个面向。我看过其中两部,正期待着本片能启发一些新的理解。但看完却发现很多地方被一种猎奇化、简单化和通俗化的解读带过了。并且很多地方对于片段的选择和处理也让人看得一头雾水,甚至比原作小说还难读。

    比如第一段《金阁寺》,本人觉得是一部讨论美的非常概念化的作品。小说本身已经很有门槛,但只要不深究那些形而上的东西,基本的故事还是能看懂的。但到了影片里,连主角的形象和动机都已经完全无法理解了。感觉选取的几个片段都以某种猎奇的视角望向沟口,人物都还没有树立起来就开始了行动,让最后的放火变得实在是莫名其妙。

    第二部《镜子之家》则完全走向了猎奇,但问题是男主的肉体也不美啊……你要真想拍三岛对于肉体和死亡的话题,完全可以从《萨德伯爵的夫人》或者《潮骚》入手。而且这里对于三岛健身的讨论也非常迷幻,明明已经引用了《太阳与铁》之中的部分论述,却还是完全不顾三岛出游的前后逻辑,和他想要把肉体和文字都当作某种艺术作品来对待的态度。而是拿着三岛同性恋的话题大做文章,搞得好像是为了当好gay才去撸铁的,这感觉已经变成三岛黑了吧?

    第三段真的是我最想喷的一段,因为《奔马》这部作品我非常喜欢,甚至可能是丰饶之海四部曲里最喜欢的一部。主角勋肉体和精神上的纯粹尤其让我感动,因为感觉这有可能是我某些个人性格缺陷的一剂良药。但导演在这里做了一个让我完全无法理解的决定,他复用了第一段里演《金阁寺》里沟口的演员来演勋。这两个人物有任何的共通之处吗?怎么可能有人能同时演好这两个角色呢?最后的结果就是两边都不挨着。金阁寺里的沟口应该是相貌丑陋的,奔马虽然也说勋不算英俊,但起码练习剑道所带来的那种杀伐决断之气和口吃的沟口就完全不是一类人。我当时看到的时候真的是眼前一黑的程度了。

    所以我感觉本片最明显的问题就是选角,诚然绪形拳先生作为日本最伟大的男演员之一(我无比喜爱他在《复仇在我》之中疯魔的表演),但和三岛的形象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主要是没有了三岛那种贵族气质,以至于上来第一场戏,在豪华的西洋别墅中穿着晨袍喝茶的戏,就显得格格不入。另外就是体型方面,虽然已经有在锻炼了,但距离三岛健美的身材还是相差甚远,特别是cos圣巴斯蒂安的那个场景。

    此外,还有一个很难以理解的地方,就是本片给一个不熟悉三岛的观众,到底会留下一个什么印象呢?个人理解的三岛不是一个完全隐入作品背后的传统作家,相反他自己的一切,乃至于最后的死,都被三岛用和他创作艺术作品同样的态度来艺术化形式化了。你可以说他有表演欲,但毫无疑问这就是三岛由纪夫。我抱着对导演是如何理解三岛的好奇来看本片,可是看完我不但没能收获任何更深刻的理解,反而觉得三岛的作品和他这个人都有某种难以理解甚至滑稽可笑的地方(影院里多次笑场可见一斑)。那你怎么让观众看完对这个作家产生更进一步的兴趣,从而想要去读一读他的作品呢?我感觉一个艺术家传记电影拍成这样,那毫无疑问就已经是失败的了。

    最后提一句,我觉得Philips Glass的音乐和三岛的艺术风格也是不兼容的。三岛虽然笔法华丽,但从来不絮叨。特别是《晓寺》中的印度之行,感觉在极尽描摹之余又不给人繁复杂多之感,实在是高级的文字。但Glass的极简风格给人的感觉就非常的絮叨,而且本片里配乐的比重还不小。虽然不是那种难听得不堪入耳的,但感觉还是差那么一点。毕竟日本有那么多不错的音乐家,随便找一个合作感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2 ) 《三岛由纪夫传》:优美之躯,泣血之魂

    《三岛由纪夫传》:优美之躯,泣血之魂

    喜欢三岛的书由来已久,记得当初在宁波,工作困顿,竟潦落到替公司去催债务。坐公车的时候便带着三岛的书,“丰饶之海”中的一本《天人五衰》,有些难读,内容枯燥,语言不知是翻译缘故还是原本如此,读来艰涩,一知半解中就放弃了。倒记得书中的海与现实中的海、堤坝、灯塔有种呼应,那道温暖的记忆仍留藏心间。离开宁波时,从图书馆借来的三册书其中便有三岛的书,一直留存在自己的书架上。

    直到多年后,收到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金阁寺》,似乎对他的文字更为吸引了。那种多维度的视角与美学观点让我心动不已,尤其作为他最初的创作,里面包含了极大隐喻——这对于初涉文坛的人来说,其手法受到太多欧洲作家的影响,但不得不说是一种冒险性极大的工程。

    买来的碟名字就叫《三岛由纪夫传》,虽然此前也买过上海书店出版社的《美与暴烈》,只看了个开头,却未看完。血淋淋的剖腹砍头已让我吃惊不小。小时候对作家们的死隐约有知,长大后对他们的死亡渐渐明晰起来,了解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后才恍然大悟。三岛的死早就在我出生前就已存在,却直待我长大成人,才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它的“真实”。

    除影片以外,另外附赠制作团队的采访和三岛生平采访。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家神情中略带自傲并操一口流利的英语,实在不可思议。影像留住了他的身影,如他违抗时间想将肉体永存的信念一样,隔着时空,我清晰见到了他。有别于青少年时期的羞涩,热衷于健身的他显得壮实而自信。

    始初我以为买来的碟是关于回忆三岛生平的纪录片,谁知竟是电影——这对我来说是失望还是惊喜,无从说清。影片从其带领几名“盾会”成员前往将军府邸实施计划——目的似乎很明确,便是拥护天皇,推翻现行政府,其行为实属极端右翼军国主义分子,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思想深受西方影响的作家,却是如此崇尚武士道文化,迷恋剖腹与繁文褥节。全片以三岛生前最后一天的行程作为贯穿始末的纵线,横向插入他从小到大一些片段,以黑白影像呈现,颇衬显出个人精神世界的寂寥、苍白以及单调的色调。从小被祖母带离母亲身边,管教严厉,赋予他既高贵又落寞的童年生活,神经质的祖母对其的调教既培养了他胸壑间的高雅气宇,又使其养成独具一格的审美观念。他读了大量藏书,被塞巴斯蒂安殉难图上的壮美男体所吸引,12岁年纪即创作出令成人赞叹不已的《鲜花盛开时的森林》。影片中之所以提到两位女性,祖母和母亲,无非是强调在他成长过程中的性格形成的因素。这与他后来极端迷恋男性肉体的癖好有很大关联——对于美,他永远是一个热衷的追随者,在《金阁寺》里,美作为一种建筑体的隐喻而存在,美是让人物存在缺陷与危机感的事物。影片撷取四部小说作为穿插,使得该片叙述形式上更为丰满,且具有表现主义的特点。导演施拉德是马丁西科塞斯的好搭档,向来集编剧与导演为一身,他对三岛的自杀行为表现出莫大的兴趣。既采用叙事线性的纪录手法,又用舞台形式颇为浓烈的表现主义来突现作品的艺术性,的确让人为之眼前一亮,对三岛早中晚期的作品风格也有大致了解。很期待看到对《禁色》这部小说的呈现,可惜没有见到,据说导演正有此意,可三岛的遗孀不允。三岛作为在日本国内很受欢迎的作家及右翼分子拥趸的代表,很多人排斥他的同性恋行为并不予承认——这也是该片当时参加东京电影节受抵制的重要原因。

    导演强调的是死亡,因此以死亡这一天作为线索,作品内容以舞台性质呈现,用色彩浓艳且灯影布置的精致取胜。“金阁寺”是一座木制模型,光可鉴人的木地板成了池塘,群峰叠翠与碧荷完全成了布景上的画作。《镜子之家》则用浮世绘的屏风作为隔断,《奔马》里的监狱铁栅和血色残阳颇似百老汇舞台布景,虽然《假面的自白》没有作明确的呈现,而是通过黑白影像即反映个人成长经历来表现的,实际上,这部自传性质的小说本来就是反映三岛自身,导演不作明示,故意消除了艺术上的手法,却借助书中的文字来替作三岛说话。这种界限的模糊不知是否“狡狯”之举。为军国主义思想所影响的三岛自少年时代便一心想战死沙场,却在体检时故意装病,当多年以后,他的绝大多数少年时代的朋友战死,他却苟活于世,生的压抑和那种不能为国效忠的苦恼深深困扰着他。向死的心如向日葵般,在太阳旗的召唤下烈烈尖叫。三岛最后的“谋反”和策划修改宪法的举动完全像他笔下的《奔马》,不同的是,他无法完成如书里所述,瞑目之前见到旭日东升。在影片花絮中,对他生前友人的采访里可见,人们对其的死并不表示太大忧伤,因他们早就从他此前的话语中听出端倪,并对他的死当作是艺术形式的表现。这让我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死”是人生的终极点,对于死亡大多数人惊恐不安,而三岛却可以将之当作自己创作的一部分。

    全片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美》、《艺术活动》、《行动》、《笔与剑的统一》,单说这最后一部分。日本民族的人性中的“优雅”与“残酷”并存的品格是众所周知的,三岛由纪夫的创作虽说并不完全师承川端康成,有其独特的结构与建筑的美学特点,然而究其总体还是美的,然而所创作的人物却各个有其人性的缺陷,甚至丑陋、伪善的一面。其最后的自杀,确实证明了“笔”与“剑”的融合,却终究有点荒诞,一个追崇古文化的现代文人,死在自己的剑下,用一种极端方式向天皇谢罪。试想,一个人确定要死,还精心策划死的优美,是何等荒诞之事。这与他追求完美的性格不得不有所关联。

    就像《金阁寺》中,“美”成为一种压抑自由的累赘,当战争也无法将之毁灭时,只好通由人为的破坏。这巨大的隐喻,像是一道符咒降在三岛身上。演员绪形拳在外形上与三岛相去甚远,却抓住了一些特质,比如他的敏感、脆弱、高傲,倒是年轻时候的几个小演员颇为形似。片中虽然穿插多部作品,且都有不同演员饰演男主角,但他们的灵魂都是三岛的。肉体是优美的,而灵魂在泣血。

     3 ) 兩種強度化“生”的策略

    86/100,三島的破腹自殺是文學史乃至是人類精神史上一個重要的案例和事件,對於那種具有極致至上的靈肉一體的充滿強度以及無比和諧的美感的不懈渴望被影片展現得淋漓盡致,沒想到有一些瞬間(盾會成立發佈會“精神性的獻身于純粹的軍隊”以及最後超現實開飛機主觀鏡頭以及自衛隊演講自殺)居然會為那種純粹和對於強度的渴望所觸動,想起原來極其嚴肅,對這個時代抱有極大痛恨和唾棄以及鄙視的自己,更與如今一些感受具有相似性。突然更能在感性層面理解綠教和各種極右思潮的回暖,在沒有精神,人被孤立化,原子化,吃著垃圾一樣的文化工業消費品,不得不麻木與沉淪,被資本主義高度異化的現代社會裏,在這種某種程度上已經來到其邏輯極點的無望的社會里,虛無和意義感的喪失很容易讓人想找到有強度的精神性的抓手,比起像垃圾一般活著,也許在三島和一些綠教自爆者的例子裏,他們欣賞死亡與毀滅更勝過這行屍走肉般的生,這條道路是最容易煽動大多數人的,對於死的崇拜來召喚生的強度。

    但毫無疑問,在總體性邏輯召喚下的這種方式是危險的,我們需要另一種替代方式,就是重新理解生命,而不是輕易滑入“生—死”的二元對立中,“生”不是給定的,而是需要去創造的。這條路不好普及,但才是真正的正道,唯一能夠持續的可能。

    毫無疑問,三島用自殺兌現了他的生存信條與美學,但那種對於和諧與統一的極致唯美主義的追求同樣是極為危險的逃逸。誠然,面對被資本馴化的日本正如如今面對被資本無孔不入侵蝕的人類文明,那種生而為精神之美,為刀與筆的統一,靈與肉強度糾纏中的和諧固然會讓觀者感到震撼,但也因為其運動太劇烈,速度太快,且服務於一種抽象的unity而不可避免地滑向悲劇,讓人只能慨嘆和唏噓。斯賓諾莎,德勒茲吧……

    Btw,電影的美學和配樂是真的絕,大為respect Philip Glass!每一次都讓人記憶深刻。

     4 ) 三岛由纪夫,性与死亡,Schrader的完美「室中人」

    Schrader的《三岛由纪夫传》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传记电影,而是一本关于性意识的电影。

    观影前我对三岛了解甚少,仅仅停留在一些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层面,对个人生平实际更是一无所知。因此这篇影评也会侧重影片本身的观感和传达的信息,而非介绍背景资料或者评价本片对真实事迹的还原度,剧透成分较少。

    与一般顺叙或者倒叙+闪回的传记片结构很不同的是,《三岛》意外采用了一种triptych式的三条叙事穿插的叙事。光这一点并不算上绝妙,毕竟Virginia Woolf的biofilm《The hours》也是类似格式,但在《三岛》中,除了传统的过去/现在的分割,第三条线完全由对于三岛本人的小说作品的戏剧性演绎所组成。

    对于偏爱亮丽色彩的人来说,这第三条叙事线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金阁寺》、《镜子之家》、《奔马》,每一段都是史诗级别的mise-en-scène,每一段都各自风格鲜明却被统一的日式美学紧紧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纯美国制片团队,通过光怪陆离的镜头,构图,色彩,道具和makeup把日本的一大文化元素 —— Ero-guro (エログロ,即"Erotic & Grotesque (and nonsensical)“/「情色与荒诞」) 和东亚美在荧幕前发挥到极致真的非常非常牛逼。另外,我原本会以为这类日系美学片和stereotypical东亚音乐结合最佳,此片却以Philip Glass的film score贯穿倒也效果出奇地好。

    Act 1 - Golden Pavilion
    Act 2 - Kyoko's House
    Act 3 - Runaway Horses

    此外,《三岛》所用的将三段叙事融为一体的手法极其巧妙。在这三条叙事线之间(过去,现在与小说作品),如何将基于三岛作品演绎的第三段纳入到影片整体中是一个难点。首先作为背景这里需要提到贯穿Paul Schrader所著的很多剧本的一个重要主题:主人公masculinity意识的塑成和发展。对此,"Man in a room”是在多部Schrader参与电影反复出现的motif。

    我援引Schrader本人对「室中人」概念的解释:

    A man dressing and preparing himself to go out and do battle for his goals.

    举个例子,在同样是Schrader为Scorsese所写剧本的《出租车司机》一片中,一个最经典的场景为Travis在计谋刺杀前在自己公寓中对着镜子欣赏自己连续抽出手枪射击,陷于自己的masculinity无法自拔并幻想即将到来的climax和此行将为自己带来的荣耀;类似的「室中人」场景也出现与《Raging Bull》,《American Gigolo》等影片中。

    ...Placing a man in a room is to force that man to deal with his body and with his soul in a world that’s falling apart—to its most logical end.

    在很多桥段里,独处的经历使Schrader笔下的人物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直面自己的恐惧和弱点,在孤独中成长,预演 (rehearse),在众人所看不见的角落里完善自己的人格和masculinity,为最终的climatic action做准备。 作为一个儿时时常被bully的作家,三岛由纪夫是Schrader的完美室中人形象。影片中三岛的终极追求在于「知行合一」: The pure reconciliation of words/art and action。在三岛看来,世间唯有「死亡」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而永久保留美的*唯一方式*则是在美的至高点死去。

    划重点:影片中所提到的三篇作品对应了现实中三岛由纪夫本人masculinity逐渐觉醒的一生,最终高潮处切腹自尽:

    1. 早期作品《金阁寺》—— 朦胧性意识的启蒙。对于自我残疾的厌恶;向往sex却因胆小错过破处机会;小说主角被金阁寺的美深深打动,却最终烧毁金阁寺以保存她的完美。我援引原著:

    一方面,人类容易毁灭的形象反而浮现永生的幻想,而金阁坚固的美反而露出毁灭的可能性。
    死的天空十分明亮,犹如生的天空一样。

    2. 中期作品《镜子之家》—— Masculinity的发展和显现。镜中的phallic androgyny;性与死亡的dichotomy和困惑;body-building;纵欲的主人公和暧昧的桃色光影;Sedo-masochism的性体验和汉尼拔式祭祀。援引原著:

    但在那两个女人的眼睛里,显然欲望渐渐增添了光焰,开始膨胀起来。那已不是一条单纯的项链,而是对她们关于生活的所有梦想,她们理应拥有的身材匀称的美丽,还有对寒碜的钱包所进行的一种罗曼蒂克的抵抗……不光如此,它还是那种能将人拽入到与自杀、投水的欲望相类似的东西中的力量的总和。

    3. 后期作品《奔马》—— 极端Masculinity和自我意识。狂热的政治理想;20人好汉帮;为国捐躯恢复帝制的极端右翼暗杀;夕阳下的切腹自我毁灭。

    4. 平稳巧妙过度到现实中三岛的生命最后一天,在军队面前激扬陈词,masculinity达到巅峰,切腹自尽实现武士道精神purist的最终「知行合一」大和谐,夕阳,全片终结...

    因此,集生死、雌雄、美丑与一身的三岛由纪夫就是Schrader的终极完美「室中人」。

     5 ) 并无答案…

    故事:不太一样的传记电影,反传统,通过四个章节记录了三岛的精神世界,并通过艺术化处理,将三岛的行动和写作分割,再次揉杂在一起,反应出一个立体的三岛由纪夫。这并不是一部客观的传记电影,反而通过模糊分割赋予了三岛生平一种传奇,自恋,才华,独特与一体的氛围。 三岛的35部小说,25部戏剧,200个短篇组成了三岛的里世界。他,作为一个作家,是忠实于写作的。写作带他走出了青春期的混沌,释放了他的自卑和强烈的荷尔蒙。三岛的青春期是个柔软的结巴男孩,对女孩和美有种天然的敬畏感,以至于让他在女孩面前显得腼腆内向,丢掉了男子气概,后来这种对美的认知,在凛冽的青春期和处子般的欲念里变成了一种毁灭性的美学认知,美丽的金阁寺毁灭,将释放三岛的自由。可他一直在尽力将文字和行动分开,这仿佛成为他一辈子的命题。青春期的他,始终坚信文字优先于身体。 太喜欢片子中对矛盾的描述了,比如梦想征战沙场,却在体检时咳血,所谓身体是真实的,大抵如此。他矛盾自己为什么没有应召入伍,可实际上他是怕的,正如他小时候的怯懦一样。 对三岛创作过程的描述也着实有趣:我把每件事引入我的意识进行提取,我不停的计算,直到坐下进行写作。这一段发生在火烧金阁寺后。 而那段美好的镜子戏,引出了同性恋倾向的三岛,以及他那种透彻心扉的在最美好的时候自杀的倾向。接下来是三岛对身体健康和性倾向的探索,那样一个阶段凝结了他作为不同演员的面具人生,SM,帮母亲还贷款,妖艳之美的人生阶段。因为演员,母亲,戏中演员替过程换使得他这段绚丽的人生阶段变得虚虚实实。 作家的终极是什么?是才华的终结吗?还是一种作家和行为上的拧巴,作家总是陷入造假,而行为往往不能造假,往往可以塑造真实的三岛。他在那个时候,需要直面自己四十岁无法在最美年龄死去的事实,所以,他开始转向了笔和剑的融合。 三岛真的可以为信念而死,这也是一种作家到行动主义者的过渡吧。可这种鲜血喷洒的自杀背后,让人会联想三岛这个喜欢面具,操笔善骗,柔弱怯懦的男人真的可以为了信念自杀吗?相比于躲在文字背后的龌龊,那最后的被绑架,剖腹是不是一种轻易回归的计算呢? 并没有答案……可这就是三岛由纪夫矛盾拧巴的地方,他的矛盾拧巴不正是文学养料和他那令人着迷的部分吗?

     6 ) 经典未遂

    某天,你的邻居,一个外表傲娇、内心鬼畜的沉迷耽美同人文创作怪叔叔,在码完了他的一本长篇后。突然告诉你他决定不当写手,改作恐怖分子了。他的计划是:劫持北京—卫=戍+=司令,号召军队起义,推翻现政府,意图恢复有着光辉的耽美传统的满清政权。功成名就之时,再和自己的情人—一个正太小弱攻一起共赴黄泉。对这样一个大叔,你要说什么?我觉得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好心的提醒他:“醒醒吧,阿宅!”以上就是我对《三岛由纪夫》这部所谓的“文艺记录片”的剧情概括。
        我没想到除了《建国大爷》这样的神片之外,竟然还会有导演根本不考虑演员形象选角,还一选就是男一号。除了名声和三岛由纪夫有类似之处,我不知道续形拳哪里还具备出演三岛的条件。续形拳是个好演员这我不否认,可他的形象是不是他亲民了点,演个老实巴交的乡下农民他可以本色出演,可是要全是三岛这样一个“邪恶的天才”是不是就有点太温吞了些?总不能因为周星驰的演技好就让他去演终结者吧。
        整部片子从头到尾,续形拳所饰演的“三岛由纪夫”就是一个把爱洒向全世界的邻家大叔形象,三岛由纪夫从生到死的几个小时,在这部片子里,就好像一个叔叔送完上中学的女儿回家路上顺便打了瓶酱油这么家常,家常到他所有的关于生死的纠葛被简化成自插时几秒钟的蒙太奇。我一直认为,三岛自刃前的遗言:“别让我痛苦太久。”其力量不亚于两千多年前同样坦然走向死亡的那个哲人的那句:“分别的时候到了,我走向死,你们活,究竟哪个好,只有神知道。”我以为,要表现这样像刀锋一样锐利的句子,非平铺直叙可以为之。更不是像片子里那样,将之前几个故事里的人物之死之毁灭回放以代替三岛之死。要知道,对于三岛来说,他一直很清楚他和作品里人物的区别,即使在他已经准备赴死的时候,他也是清醒的,影片这样做,无疑大大弱化了对三岛行为的再诠释。
        有了以上想法之后,我专门去查找了这个导演的个人资料,我真心想看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导演把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好的演员拍的如此之二。结果,这个导演竟是《出租车司机》的编剧!原来编剧和导演还真是隔行如隔山,能写出好的剧本并不意味着能拍出好的电影。这部片子的剧情设计其实非常精巧,在昆丁之前,还真没什么人能想到把电影拍成小说一样分节又内在连贯的。这部片子以三岛自杀的那天为线索,串起了四个部分:美——金阁寺、艺术——镜子之家、行动——逃跑屋、剑与笔的融合。在各个分段落里,又以三岛的人生经历和他笔下的人物之间的交互来营造一种亦真亦幻的效果,这种“生活的舞台感”即通过戏中戏、以舞台人物的命运来投射回主人公内心体验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在最后一个段落中,前3章中戏中戏的主人公的命运在现实中三岛的身上交汇,他由一个作者成为了一个人物,最终完成了他的既定命运——毁灭。这样的设计本身就体现了这个导演创造经典的野心和可能性,如果这他能更了解一点三岛其人,真正通过这样的设计来深入一个伟大作家的毁灭,我觉得这部片子其实是有机会成为经典的。

     短评

    我觉得施拉德在胶片上探索影像的无限可能性,此片非常先锋实验,形式上极尽华丽之能事,分章节叙事,黑白和彩色穿插,两重时空交叉剪辑,舞台剧质感的美术设计。施拉德不愧是编剧出身,在玩形式的同时,也兼顾到了人物塑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敢爱敢恨的三岛,不像有些电影,只玩形式,内容单薄。

    5分钟前
  • 波尼奈奈
  • 推荐
  • 结束后在影院座椅上久久动弹不得。审美化的人生、审美化的身体、审美化的体验、审美化的性、审美化的创作、审美化的政论,审美化地生亦审美化地死,他的故事不可能有任何不够唯美或不够浪漫的讲法,正如其生命也不应以其他不够戏剧的方式终结,其死亡不应吸引更少的眼球或泼洒更稀的热血——是活成了电影本身吧,活在重叠的戏剧时空里,活在诗句之间,在精心设计的美术、剪辑和音乐里;能活成这样,就是把艺术与行动最完整地合二为一。他近乎天衣无缝地嵌入东方主义的视界里,他的肉体和灵魂即包藏了彻头彻尾的时空错乱,一个在任何语境下都被轻而易举浪漫化的他者,一种病理性的文化和美学符号,一支传说,一位角色。这是何等的悲哀和壮美!我的灵魂还在颤抖。

    6分钟前
  • 烤芬
  • 力荐
  • 虽然是美国人(《出租车司机》编剧)拍三岛由纪夫,虽然主演绪形拳外形和三岛有差距,但拍得真不错。居然拍出了强烈的日式写意风格。影片分四章展现其一生,以三岛切腹当天而起,用黑白画面闪回其童年至中年经历,用彩色画面穿插三岛三部小说影像化,最终以切腹而终。无惊艳之处但也中规中矩。配乐很棒

    11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 大量利用舞台艺术和当代艺术的排演来表现一个作家及其作品的关系,赞同这个方向。形式上的荒诞有其内在意义。趋向完美+爱与艺术+言行一致=自我毁灭,这个等式可以解释三岛由纪夫么?好像不够,更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他的纯粹性最后都落在了民族主义上头。

    16分钟前
  • 57
  • 推荐
  • 终于观摩了这部传说中的传记电影,惊讶此片竟由顶级电影艺术家联手制作,成片效果远在传闻之上。而今日来看,三岛介于堂吉诃德和日本战狼之间。年轻人对于三岛的喜爱,怕是出于对美和死的困惑。然而到头来,三岛给我的影响,仅止于发型。我已经不认为三岛是一流的作家,因为他们的灵魂中必须包括爱和忍耐,一种直面现实的诚恳和勇气。三岛的灵魂,当然具有明显的独特、病态、激烈,但我无法相信以其才智会真诚地相信武士道,那么最后也就沦为一种类似当代艺术的表演。电影没有如实重现切腹实况的丑恶,美之幻想的破灭比死更为残酷,这或许是唯一的不足。

    17分钟前
  • *******
  • 力荐
  • 只吐槽一点:幼年三岛都住在一楼,而不是二楼。片子好在如果是熟悉三岛作品和生平的人,就能知道里面没有一句话是没有特殊含义的。没有一句废话。其余的,就是此片很忠实于Henry Scott Stokes写的三岛的传记(此书有中文版,但是忘记名字了)。

    21分钟前
  • 无风
  • 推荐
  • 导演试图用《假面的自白》《镜子之家》《奔马》和《忧国》这四部作品从三岛对美的认识,身体的重塑,政治军事观及精神身体的统一四个方面(个人认为)来解析。但若作为一部传记来说未免太空泛,只能说是“个人简介”。但作为一部电影来说,无论是叙事、表意、音乐都做到极致。是颤抖着哭着看完的。

    26分钟前
  • 李奥洋
  • 力荐
  • 有趣,明明是作家传记片,却用大量影像(&舞台)再现了三部小说的场景,传记片的另一种可能。但是如果不了解三岛的作品,恐怕会看得一脸懵逼吧,真的是非常挑观众了。舞台感很美。瑰丽的色彩。打开门由黑白进入彩色。奔马与忧国切腹的无缝衔接。形式与结构令我极满足,但三岛人生最后一天真是没劲透了(现实中而非电影里)。捏着鼻子穿过对一切无能为力的人生,扯着嗓子呐喊却无一人愿意多听一句,笔与剑、艺术与行动统一在“死”字之上,美不过是巨大幻影,是虚无人生的虚假投影。他的人生也便是他最后写下的那几句中的,寂寥的极境。

    30分钟前
  • hellst
  • 力荐
  • 感情分。老美拍成这样实属不易,但绪形拳和三岛形象差距不是一点点啊,避开介错也是不能接受的……想念《丰饶之海》……

    33分钟前
  • Maryjanesue
  • 推荐
  • 1. 演员选的太差了,气质完全不符合。太武气了,没有三岛的英气,灵气,贵族气。最大的败笔,为什么不用坂本龙一?这就是欧美导演完全不能够理解亚洲文化。三岛泉下有知,也要气死。2.音乐很好。3. 如果不了解三岛及其作品,估计看起来很困难。4.舞台设计好。

    36分钟前
  • Sabrina
  • 还行
  • 保罗·施拉德作为一个美国人,对三岛由纪夫的解读依然没有超出“菊花与刀”的范围,倒是文学、舞台剧和最后行动三位一体的叙事方法有点意思。《金阁寺》是关于美丽,《镜子之家》是关于虚无,《忧国》是关于死亡,死亡是一场美丽的虚无。也许对三岛来说,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死在四十岁之前吧...

    4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 B+ / 起初嫌文本层次的设置太一板一眼程式化,之后反而觉得这种迟滞的钝感恰恰符合肃穆的精神仪式。作品改编虽然受限于四段式而略显潦草,但装置+舞台+实景虚实共生的形式感实在是韵致非常。私以为选角和表演比较失败,但是节奏感与剧本救了回来。施拉德一个美国人能拍到这个程度很厉害了。

    43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 8/10。极端之美的传记风格:黑色舞台背景+群体闭合居室+外景合成材料+路人旋转行走。有道具无墙景的妓院。流汗的胴体美。沙天一色的神社聚会。收尾于倒带式切腹高潮。奇特转场:从黑白健身房走进粉红灯澡堂。火烧金阁寺&划开画布行刺&蔷薇刑&忧国殉道。尽管拼贴叙事会使内容贫乏,但仍沉醉在光影魔力。

    44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 三岛少年时期隐晦的同性爱倾向提交太少,这无疑是其人生悲剧的根源之一。分篇的叙事模式,表现主义布景,现实和虚拟穿插,还有这位和三岛本人无论相貌还是气质完全背道而驰却爆发出惊人效果的绪形拳,一切和作家的人生一样,华美而扼腕

    45分钟前
  • Henrique Asano
  • 力荐
  • 影片有三部分四个章节组成。三部分:1、三岛的自传(过去,黑白),2、三岛的最后一天(现在),3、三岛的作品中的场景(虚构,舞台)。四个章节:1、美,2、艺术,3、行动,4、剑与笔之统一。如此繁复的结构,大致勾勒了三岛的一生。从“最后一天”的滑稽表现来看,影片对三岛剖腹基本是否定的。

    50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 做工精良,雕琢用心,绪形拳还是太高大太健壮,不太像三岛,最后时刻的发散倒叙,黑白与彩色交叉,舞台装置艺术与实拍结合,作品与现实的层层叠加,色彩、灯光、布景、摄影美轮美奂,感谢科波拉、卢卡斯出钱拍摄,

    5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 屁屁歪歪的讲不到重点,而且绪形拳和三岛的形象找不出更令人信服的共同点

    58分钟前
  • 香蕉屎⊙
  • 还行
  • 绝对杰出的一片!那些说什么音乐根本不衬三岛的朋友请注意:这是个美国电影.那些大骂导演误读三岛的人请注意:这是个美国电影.跨界的理解----西方对东方----电影对文学----在此已做到尽!保罗施拉德说这是他本人最爱的电影.唯一唯一不满意的大概是主角的气质不大对头,不过超一流的舞台美术完全赢回了这一点点失分.有点不明白,为什么涉及到日本的欧美电影的舞美水平都这么高呢?甚至包括艺伎回忆录...

    60分钟前
  • dinosaurs
  • 力荐
  • 还是看早了……不过一点儿都不亏。黑白色代表时间,虚实景表现现实和超现实交替,个人经历和小说人物并行,妙极!想理解武士道一要看叶隐,二要看三岛,再加上《忧国》,可以好好研究研究了!

    1小时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 非同一般的人和非同一般的美學特點,對三島的美學表現的很到位。

    1小时前
  • 死咗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