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害虫》这部电影里导演用自己的风格讲述了一个苦闷的故事,通常而言,讲好一个故事,可以设置一个激烈的矛盾冲突再配上煽情的音乐、忧郁的画面,甚至是一段激烈的争吵,这样就会令人记忆深刻了。 导演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沉默,电影中一半多的时间是没有任何对话,没有配乐,只有女主幸子冷漠的脸和坚毅的眼神。虽然导演在尽量避免任何多余的对话和配乐,却尤其的放大了背景音,例如风的声音,远处过车的声音,在这巨大的外景音的挟裹下,更突显幸子那一个人的淡薄与柔弱,更多的时候是幸子的一个眼神往往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其实我对导演盐田不算喜欢,在他另一部电影《金丝雀》里,感觉他过于做作,而且太讨巧,直到看到这部《害虫》恰巧击中了心灵。其实看电影讲究一个心情和外部环境,我一直觉得持续的台风过境和连绵的阴雨加深了我对电影的感受。 在电影中导演借幸子说出了“人类都是恶毒的”这一事实,至少对于幸子周围的人来说都是,而她又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害虫”呢? 幸子周围的人都是哪些呢?敏感的单身母亲,有企图的中年大叔,在背后传播流言蜚语的同学,甚至母亲新认识的男朋友都企图强暴她。 幸子也曾遇到好人,喜欢的少年,但少年很穷,所以一直以犯罪的方式弄钱,后来被打死在废弃的荒地里;好朋友夏子,一直对她很友善,所以她被夏子感动了,但后来因为一个男生的感情问题,夏子出于嫉妒,把她差点被强暴的消息传播出去,幸子再一次离开了校园。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对她精神支持的老师,但由于流言,老师辞职去了遥远的北方。幸子最终决定找老师,各种舟车劳顿之后到了北方,在约好的餐厅却迟迟等不到老师的现身,老师的车在路上坏了,正焦急着,老师终于蹭了一辆车赶过去,而幸子被“恶人”给骗走了,恶人的车和老师的车擦肩而过,幸子似乎有所感觉的回头和疑惑,但还是向着前方走了,既然青春是悲惨的,那么何不跟着恶人走了呢?
和日本相比,突然感觉中国的青春(憋在校园里苦闷的刷题)虽然无聊但却温暖,至少不会有那种漂泊感吧。
欢迎关注微 信公号:麦田影剧
盐田明彦的《害虫》是我在18年最喜欢的电影,它隔着遥远的时空向我印证了在阅读《人间失格》时体验到的私人感受的真实性与共通性。
它展现了一个人深陷“家庭-人际-社会”戕害机制泥沼中被攫住喉舌,又因自身懦弱而无力自救,最终被流放至社会边缘沦为“害虫”的悲剧过程。与太宰治作为作家带有自省意识在私人回忆叙述中沉沦于眼望自我堕向无可救药深渊中表现出的心不由己的精神阳痿有着本质不同的是,《害虫》中的少女幸子对幸福抱有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的单纯幻想,但对世界的认识又深受局限,于是当种种不幸发生在她身上时,她只能遵循着“动物/昆虫”应激的本能作出逃避或自残,渐渐养成本质上为懦弱的“习性”,当她面临男友稍显过界的质问时下意识地做出自保的退让,这种超龄成长的故作成熟显示出了一种卑微灵魂撑起巨大脆弱外壳却不住颤巍随时坍塌的悲剧美感。
“懦弱的人连幸福都害怕”,这句来自常被人指责为“无病呻吟”的《人间失格》的告白,恰恰为《害虫》作出了最精妙的注解,并且两者交汇道出了“无病”背后真切的痛感。
宫崎葵和苍井优都生于1985年,一起出演盐田明彦的《害虫》(2001),16岁的年纪,演绎13岁的中一女生,两人都不愧是演技派,宫崎葵的生冷与苍井优的倔强,构成了影片独特的静默质感。即便整体如此的沉静,没什么配乐,她们也让影片暗藏玄机中有了极为凛冽的透彻体现。
相较于宫崎葵的处女作《人造天堂》(2000),《害虫》可谓她的独角戏,苍井优只是一个最为重要的默默关注者,俨然她的守护神,但后来起了变化,犹如一阵飓风而过,一把大火,终结了两人最为真纯的情谊。
盐田明彦在《害虫》中创作了一种难以言明的稀有镜语,寥寥几句对白,话外音用幸子写信的“字幕”取代,长镜头的远景,让摇曳的芦花,与孱弱的北菊幸子(宫崎葵饰)相比照。片中的她有一种早熟的慧质,总是瞪大那双清澈的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染成黄头发的母亲因不堪心理重负,在她小学毕业前割腕自杀未遂,这让她倍受打击,母亲对她几乎不管不顾。
我们不知道,她的父亲是死了,还是离婚了,或者去了哪儿,反正她是单亲家庭。我们更不知道这对母女的内心,她们到底在想什么。是的,她们一起从没沟通,只是出门和回来打声招呼,然后各干各的事。即便母亲明知女儿升中一后,整天逛荡没去上学,她也不责怪女儿一句,无视等同于漠视,这是亲情中最大的痛。或者说做母亲自己的事都处理不好,遑论如何教导女儿。
在家找不到安然喘息的出口,小小的幸子就只能在外面找,先是与小学老师绪方岛的交集,这当然是近乎父爱的心理依赖。
有关老师与幸子,影片也就几个小情节,一是听着音乐,老师给她如父那样的洗头擦头。再个就是片尾,走投无路的幸子晃悠几天后,终于打电话给已在发电厂工作的他,约在小茶室见面,飞雪纷纷,幸子面前摆放着一个红苹果,还是那个陌生货柜司机给她的。犹豫再三的老师还是来迟了,这时她已上了另一个主动跟她搭讪男人的小车,不知那男人是怎样的男人。这儿猜测那家伙的好坏都毫无意义,因为她的人生没有回路。
可以说,这个老师并没有充当好一个合格“父爱”的角色,如果硬说是恋情那也有点儿过,因为他们并无实质性的那个,幸子只是想有一个可以抚慰的肩膀靠靠,犹如她在浪迹少年隆失那儿所倚靠的。隆夫可以说是幸子最为亲近的少年,起初在图书馆出来被猥琐男跟踪,暗夜下踽踽独行的她正是被隆夫所救,一束红光射向那男人,让他逃之夭夭。自此,两人就走到了一起。
隆夫与精神脆弱的中年男人久藏一起,就住在一栋拼搭的破屋里。他们的生活来源,就靠隆夫撞车“碰瓷”,每每总会弄到点钱,以至于隆夫被另一帮烂仔打伤抢了钱,幸子为了他还想学着去撞车“碰瓷”,终没碰成,可怜的隆夫即被人所害。
永远忘不了隆夫跟她坐在那片枯黄的芦苇荡前,那一刻,幸子感到了异样的幸福感,她轻轻靠在他的肩上,但他慢慢起身走开了。原来这是一个靠不住的肩膀。他们都是这个世界的弃儿,相互取暖只是一个不可持续的方式。
隆夫与幸子也没有实质性的爱情,更像是兄妹关系。隆夫的离去,让伤心欲绝的幸子,再次失去了心里依赖,她的人生出口在哪。好在还有对她一直不离不弃的小夏(苍井优饰)。影片着墨甚多的是,小夏带着三个女同学,反反复复,一早就来到幸子的家,总是由小夏进去劝说她上学,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三个女同学终失去耐心,最后只有小夏依然如故。那天,听到幸子弹奏的钢琴声,小夏舒心不已,感觉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终于,小夏等来了幸子重新上学的这一天。小夏开心地看着幸子,微笑地跳着学生舞,并热力举荐幸子作为校方文艺演出的钢琴伴奏,更不要说上学放学主动地跟她在一起。这个世界,只有小夏的微笑是鲜亮的,晶灿灿的。
渐渐,有了微妙变化,以前对小夏好感的男生花下猛然追起幸子,两人也的确好上了,这让小夏倍感沮丧和落寞。但小夏从未公开责怪过幸子。就在母亲男友德川胆大包天地在家欲强暴幸子时,正是小夏发现,才及时阻止了这起强暴事件。
这让小夏的母亲万分羞愧和自责,痛哭不已。问题是,幸子差点儿被强暴的事还是不胫而走,学生们风言风语,就像上次幸子跟老师关系的传言那样。无法忍受的幸子再次离开了学校。她能去哪。她遇到了街头踢罐子的久藏。
不声不哈的幸子,居然唆使弱智的久藏跟她一起偷汽油,再一瓶瓶装满。两人半夜悄悄来到小夏屋前,一瓶瓶燃烧弹就这样扔了出去。熊熊火光,让她感到了害怕。她扔下了久藏,跑到一辆货车上,陌生的男司机给了她一个苹果。那个司机对她做过什么,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她想见绪方岛老师。就这样,最后还没见着,她同样上了一个陌生男人的车走了。
片中,幸子遇到了三个至关重要的人,一个是年龄悬殊的男老师绪方岛,一个是浪迹少年隆夫,一个是女同学小夏。仔细一想,这对于幸子来说皆非平等的关系,男老师可能的确想关爱她,但碍于师生及现实因素,交往迅即戛然而止,他只能辞了老师职位去一家发电厂打工。
自此,幸子只能写信给老师倾诉内心的苦衷。她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她总是学着盲人那样用手摩挲着书,好像她就是现实中的盲人,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她最爱看与金鱼有关的书,从中了解一种叫博鱼的鱼,喜欢互相打斗。
老师的关系不能持续,只有在隆夫那,她才能放松身心,跟他在破屋和小码头之间游荡,但就在两人约定明天10点见面一起去远方时,隆夫不幸被害了。在幸子看来,这段是她最美好的情感,这个兄长般的男人却被害虫所害,这给她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
影片高格的是,幸子始终是沉静的,无言的。看到这里,我才明白影片为何叫《害虫》,这可能是一个双关语,破坏幸子幸福的人,都是害虫,再一层,幸子自己最终也变成了害虫,如同博鱼相互撕咬的生态环境。如果说老师与幸子是有代差的那种,隆夫又属于难以弥合的边缘体,那唯有小夏才是最阳光、最现实,也最可能带她走上正轨的那个女生,但因为幸子抢了她的“男生”,小夏才出卖了她,搞得学生们都知道她差点被强暴的事。
这是不是说这就是小夏对幸子的报复,倒不见得,毕竟她们都处于青春期的初端,一切尚属于人生的浑沌阶段,难以理性的介定和辨识是非好坏,更遑论结果,更多的是一时的冲动。所以,与其责怪小夏,不如说这是她们心性的使然,如同最终冲动的幸子扔燃烧弹一样,都说明她们都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因而,对于孩子的求全责备都是无益的。
在影片中,无论是家庭、校方还是社会,都是缺失的三方,没有关爱的成长,注定充满风险,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我讶异的是,影片的整体通感极为明晰和冷静,毫不做作拖沓,凡事恰好,点到为止,甚至有让人没缓过味之感,但这种恍惚正符合一个只有13岁女孩的萌动状态,对于一切都是懵懂的。
我想,日语中的“害虫”,与中文的害虫,应有所区别,也就是说中文的“害虫”,等同于蛀虫和害群之马,日语中的可能轻点,但都是不好的。记得幸子给老师写过这样的一句话:‘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夜空中没有星星没有月亮,周围只有垃圾。”甚至她天真地说过:“去老师不知道的地方,如果我扔下老师走的话,老师会寂寞吗。”这是多么天真可爱的心情。
想想,幸子只是想有一个可以倾诉简单心事的人,有一个可以做朋友的好人,但她总是事与愿违,越想得到,结果都是失去。这是她的错吗,当然不是。如果说有错,那只能说,她的母亲失去了关爱的动能,学校则制造了麻木不仁,社会的关爱等同于无。这就是一个令人“害虫”般的绝望现实,让她只能亦步亦趋地去抓救命稻草那样,结果她就像被命运摆布的木偶,只能随波逐流,飘到哪算到哪了。
2018.9.21
这部片差不多是十年前看的,当年看的时候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经历了足够多的人生能够体会导演想表达的本意。当时看的时候差不多是云里雾里,完全不知所云。
现在因为想看年轻的宫崎葵 想看稚嫩的苍井优,所以又细细看了一遍。才发现原来里面有这么多演员大牌在跑龙套。也终于明白了片里的意思。
看了前几名的影评感觉都有些过度解读。
它只是在描述导演想表达的晦涩又无法融入世界的孤僻青春。而00年代恰好是日本该类电影的火爆期。代表就是莉莉周和蓝色青春了。
这部片拍的相当内向,内向的如同日本人本身的民族性格一样。压抑又含蓄。
早年丧父加上敏感脆弱的母亲这样配置的家庭,让宫崎葵厌烦了学校里的流言蜚语。
也是因为她有别于同龄人更冷静,早熟。从她冷静的看着母亲醉酒崩溃,被陌生大叔跟踪时虽然内心恐惧但却没有慌张,能和对她表白的男生轻松接吻,以及对阿哲看她裙底风光的淡定就能看出来,她对这些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她应该是嫌弃学校环境的,那不停骚扰询问她生理期的男生,幼稚的男生们和学校老师的对比。导致她最开始就将自己的兴趣放在了老师身上。老师是她前进探索世界,获得同类的同谋者,对年长者的依赖。她闭眼寻书的习惯就是从老师家开始的吧,也代表着她不追求有目的的探寻,只喜欢随性的偶然巧合。
但是老师的缺席让她彻底丧失了留在学校的理由。开始了她在学校之外游荡的日子。
同她一样在校外游荡的小混混阿哲是在片里让她笑的最灿烂的人,因为她由心里开心自己在校外获得了第二个同类者。校园之外,世界规则之外除她以外的第二个同龄游荡者。
只是在她发现碰瓷撞车的风险,以及阿哲房间里的尸体出现时,
她才意识到阿哲这个世界的风险,这也不是她该踏足的领域。即使冷静,理性,她也会感到害怕。感到失控。
这是她开始决定重回校园的原因。回到她本应该在的地方。
写到这里就该谈一谈小优了,她是关心宫崎葵的。带着一种对边缘人的怜惜,她是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她拉回来的。但是造成她内心失衡的第一处便是校园祭的当日,本来处在校外不受欢迎的边缘人宫崎葵,一个晚上连收到2个男生的告白,并轻松和校草牵手。连把她叫走的男生也只是把她当成给宫崎葵传达告白的工具人。她以为自己是那个把宫崎葵拉回学校的人,结果她却成了宫崎葵的陪衬。
而宫崎葵在受到母亲男朋友的性侵时,她又重新获得了这种同情弱者的身份地位。
对比宫崎葵当时的冷漠表情,苍井优对宫母的责问反而衬托的比受害人本人更符合受害场景下的具有该有的反应的人。也能看出,宫崎葵对这种环境下的冷漠已经到了一个什么地步。
就放佛她自己 ,她自身的感情不在那里一样。这也是表现她与世界之间的隔阂时最精彩的一幕。
只是在她母亲知道自己的女儿差点被男朋友侵害坐在地上崩溃时,才在麻木与冷漠中表现出了一丝对母亲的心疼,对自己的委屈,对处境的无奈并夹杂着愤怒的动容。这份感情之复杂,从16岁的宫崎葵的眼睛里嘴巴轻轻瘪起的微表情上演出来,非常让我惊叹。
她才13岁(片中设定)她对一个这样脆弱不堪的母亲又能怎么办呢?该有的大人的样子应该是什么样呢,这样不幸悲惨的家庭环境下她比她的母亲更加理性,而理性和早熟造成的就是她与自己本身世界的割离,排斥环境与被环境排斥。而她的美貌铺垫上她的性格,给她带来的是更多麻烦。
和与阿哲在一起的时候相比,校园生活对于宫崎葵来说是怎样都无所谓的,这种安全但又无聊,对她毫不友善的环境,她表现的相当冷漠。和一个傻子大叔在一起玩都比和同龄人更快乐。更显现出她是边缘化的。当她穿上那件军绿色外套开始,也代表着她已彻底边缘同质化。
点题的那一句 人之初 性本恶,善是在非恶的状态下才存在
代表着她心里紧绷着的天秤已彻底放松,失去平衡,她已彻底向世界恶的一边倾斜。
因为善在她的世界里不曾存在,苍井优对她表现的善也不曾存在。
她开始炸青蛙。
(烧房子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在塔科夫斯基的电影里最为震撼。)
而在她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的放纵,自己作恶的后果时,她开始感到恐惧开始不停后退,
只剩下逃跑这一条路可走。(我也曾在年少时在马路上拦下一辆长途大卡车逃跑)
她在片中大部分时候表情时木讷的。也是她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代表着少女被世界推着滑下深渊。宫崎葵是在黑暗中接下这个苹果的。
影片结束前她上了一辆成熟女性的车,一个安全的,母性的容器。她放松的熟睡着,此时有光照在她的脸上。
影片最后,老师所处的地方下雪,而宫崎葵所处的地方是晴天,老师拿着一张纸焦急的打不通电话,宫崎葵找的地方不对,是老师一时半会去不了的地方。
也注定了宫崎葵会被小混混带走,也是宫崎葵摸索书架上时那份随机的偶然。也是她接受了被带走的命运的原因。
文笔不好,为当年看不懂的自己而写。记录下随想。
看过但没印象了
酷
好吧,我看不懂
甜蜜。忧愁。悲伤。
固定镜头,缓慢的节奏,特意放大的环境音,还好后半段比较戏剧化,突然出现的配乐,奇妙的魅力,真TM作者
......
除了那段激扬的鼓声,剩下孤独,残酷……
节奏慢毙了!太不适合现在的状态看了= =
青春啊,那麼好又那麼沒用。不如“無後為大”
看这类片子已经没感觉了。
日本电影基本上太跳跃,不看简介真的分不清啥是啥...初二看的,Mark一下
没看明白,连不成串。。。
好复杂……
看这片子我死了不少脑细胞...固定镜头,缓慢的节奏,特意放大的环境音,还好后半段比较戏剧化,突然出现的配乐,奇妙的魅力。结尾很离奇。“恶毒是人类的天性,如果想着为人类美好而战斗,不在邪恶的一方,那也许就是最不真实的世界了。” / 宫崎葵 获得了2001年国南特电影节影后
サチコ 嗯 孤獨女孩上路了
越走越远
初见宫崎葵。不够好,但我还是忍不住的偏爱它。青春是一场不计后果与伤痛义无返顾的逃离,一场纠缠而蔓延的残酷和绝望,请别遮住我的阳光。
不知所云
很不错```日本社会问题
15岁的小葵和小优嫩得可以挤出水来。挺压抑的一部,最后幸子和老师擦肩而过的时候,有种现实被狠狠粉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