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一导演的最新作品《北斋》,一部聚集了一众日本影坛实力演员的传记片:是枝裕和导演御用演员阿部宽,饰演著名出版人茑屋书店重三郎,戛纳影帝柳乐优弥、前卫舞蹈艺术家田中泯,分别主演不同时期的葛饰北斋,为观众揭秘这位天才「画狂老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近期,《北斋》即将在海南、上海、杭州展映,欢迎所在城市的观众前来观影,走近这位影响了印象派的日本浮世绘大师。
Hugo首先为大家导赏这部影片——
1
「春朗」还是「画狂老人」?
葛饰北斋原名时太郎,在1779年以第一位师傅所赐的名字「春朗」出版第一批版画。在他艺术生涯后期,他以「画狂老人」自居。
葛饰北斋的各个名号往往与其创作风格的转变相关,后世亦以此分辨他的不同创作时期。
北斋一生改号频繁多达30回,使用的号有「春朗」「群马亭」「北斋」「宗理」「可侯」「辰斋」「辰政」「百琳」「画狂人」「雷斗」「戴斗」「不染居」「锦袋舎」「为一」「画狂人」「九々蜃」「雷辰」「画狂老人」「天狗堂热铁」「镜里庵梅年」「月痴老人」「卍」「是和斋」「三浦屋八右卫门」「百姓八右卫门」「土持仁三郎」「鱼佛」「穿山甲」等。
北斋是北极星的意思,影片讨论了这个名号的含义,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2
北斋的富士山情结
北斋钟情于象征日本的富士山,富士山在古代文献中亦被称为不二、不尽或是富慈。影片中,我们可以多次看到富士山对北斋的影响。
他最有名的作品系列是《富岳三十六景》,当初计划按照题名只画36幅,但后来因广受欢迎,又加画了10幅。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赤富士」「黑富士」。
3
插画师北斋与中国的缘分
北斋也是一位插画家。他为当时的黄表纸和洒落本(读本)创作插图,但常常因为没有按照作者的要求来设计,发生冲突。
《近世怪谈霜夜之星》《椿说弓张月》等作品的出版使「葛饰北斋」这一名字与作者曲亭马琴一起闻名天下。
北斋还十分喜爱中国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为了把中国小说介绍到日本,他在创作浮世绘的同时,还亲自为中国小说绘制了大量插图,印成《绘本西游记》《新编水浒画传》等。
北斋语录:
「我自6岁起便喜欢描画四周的事物。」
「说实在的,我70岁之前所画过的东西都不怎么样,也不值得一提。我想,我还得继续努力,才能在100岁的时候画出一些比较了不起的东西。」
「我多么希望自己还能再多活五年,这样子我才有时间尝试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
4
江户时代下的浮世绘
影片设定在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即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时期。在江户幕府时期,征夷大将军是实际上的政权控制者,号称日本国大君,日本天皇朝廷不过是被幕府架空的象征性元首。
浮世绘是十七至十九世纪在日本盛行的艺术,意指「绘画浮世的作品」,浮世绘画师以木刻版画描绘流行的题材,例如歌舞伎演员、相扑手、美女与风景名胜。北斋的师傅胜川春章正是浮世绘的名匠。
然而,日本的武士阶层非常反对浮世绘,他们认为这些市井的描绘和香艳的场景,低俗且不合正道。不时的突袭检查让北斋等创作者陷入窘境。
此外,日本正受到锁国政策影响,禁止外国人入境以及日本人离境,文化交流受限,但北斋仍借助偷运入境的法国及荷兰雕刻作品,探索其他画风。
北斋的木刻版画作品开始加入西方的阴影、着色以及透视技巧,革新了浮世绘的风格。
5
北斋的狂热崇拜者:莫奈和德加
北斋去世后,他的作品才有机会传到西方。1853年,黑船事件结束了日本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开启了日本浮世绘作品的海外传播。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印象派画家对浮世绘的激赏。
印象派画家普遍喜欢鲜艳的色彩,关注日常作物,体察细节。其实他们吸收了日本美学特质,包括不对称的构图,鸟瞰视角、加长的画幅等。有的画家侧重单一的装饰图案,除了线条与色彩等抽象元素外,几乎清空了所有元素。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是北斋的狂热崇拜者。据不完全统计,莫奈共收藏了250幅日本版画,其中北斋的作品达23幅,挂满了他家的整面墙壁。有人猜测,莫奈创作《睡莲》的灵感正是来自北斋对花卉的关注。
从绘画到生活,北斋给与莫奈的影响是方方面面。他的妻子身穿和服,他的花园更是按照日式版画直接建模,其中包括北斋特色的弧形桥与竹子。
另一位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他的作品与北斋也有共性,他们都关注女性在个人生活中的状态,作为绘画的主题。
为了满足大家对浮世绘这门艺术的好奇,影片还呈现了浮世绘的制作过程,揭秘了创作者的灵感来源,欢迎大家来影院一睹为快。
参考文章:
1. 《关于葛饰北斋的十大要点》CHRISTIES
//www.christies.com/features/10-things-to-know-about-Hokusai-9742-3.aspx?sc_lang=zh-CN
2. Jason Farago.Hokusai and the wave that swept the world. BBC.
//www.bbc.com/culture/article/20150409-the-wave-that-swept-the-world
3. 维基百科:葛饰北斋、江户时代
4. 图源: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北斋》
看了故事之后,更加能够理解日本的浮世绘,也更能够理解北斋,理解绘画,理解生命。
第一章
耕书堂主人茑屋重三郎是一位非常有眼光,也有魄力的书商。当时处于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背景下,日本人民喜爱“风俗画”(华丽的浮世绘)受到了日本政府的打压,理由是“娱乐是堕落之源”,其实真正的理由是夹着风俗画插页的那些倡导自由的书籍。当时一名出色的画家,也是重三郎最欣赏的喜多川歌麿,用重三郎的话说,即便是经过(幕府官兵)践踏,画中的仕女依然风韵未减。他也乐观,因为幕府清扫了他的店,也就意味着他成为数一数二有影响力的书商了。而且,他对艺术的见解也眼光也“发掘”了不少新文化人才,培养了江户第一的画家和剧作家。而且也是著名画家东洲斋写乐的发现者、葛饰北斋的塑造者。
重三郎也舍得投资,像歌麿之所以能够画出仕女的神韵和美态,既在于当时有妓女可以作为画家的模特,也在于他敢于花大价钱找来美得有特色的妓女给歌麿当模特。换言之,歌麿是他“供出来”的第一画家。也正因为替歌麿找模特,发现了山猴子——葛饰北斋,因为他对画画的热情,不像歌麿画模特同时也陷入色欲之中,北斋竟然画了整整一个晚上最终却没有碰妓女。
所以,作为铺垫人物,歌麿作为风俗画大师,他的特点就是沉迷美色而展现美色。至于东洲斋写乐原来是买书的“顾客”,但重三郎的店员发现了他的作品后,就拿来给老板看。重三郎立马就决定把他的画全部买下来。用店员的话说:写乐精通享乐之道,把享乐的精髓都画出来了。写乐用戏谑的方式来展现歌剧的情景。具体地说就是用夸张的动作和“细小的瞳仁,边角锋利张扬的眼线,曲张勾结的眉毛”来展现人物内在的心理。既有外在鲜明的特色,又有内在丰富的表达。北斋虽然羡慕其成功,惊叹其画作;但当面却很不屑,认为那根本就不是画。
北斋一开始就有与众不同之处,不仅热爱绘画,而且作为名家胜川春章的得意弟子(老师让他用胜川春朗的名号作画),又偷学了狩野派,没有死守门户之见。个性也张扬,因为师兄擅自改动了他的画,就揍了师兄;听到重三郎要培养他时,他立马就以“我不是那种听命行事”的人拒绝了,尽管他当时的境况相当窘迫(真有只知绘画之乐,而能够忍受生活之艰难的儒家风采)。
不过北斋也有他的“缺憾”,这些也阻碍了他的成功。
首先,是歌麿指出的,他不喝酒吃肉,像个和尚,绘画求真却画不出神韵。也就是说,北斋仅仅是“外师造化”,追求形象的真实,像复制现实,不是艺术创作。
其次,他绘画的动机不纯,他是出于功利心,好胜心画画的。画出画拿给重三郎,第一句就问:是不是比歌麿好。重三郎问他为什么要画画,他说是要改变自己“出身底层”的命运。当北斋质疑写乐的作品时,重三郎强调了写乐无师自通的真相,而写乐也当场告诉北斋,自己是“享受画画的乐趣,拿起笔来,不知不觉就画了出来”。所以,重三郎要北斋找到绘画的乐趣。的确,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名利而绘画和为了乐趣而绘画,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
北斋因为生活窘迫,画途不顺利,又被“无师自通”的后辈教训,所以惶惑失落之间,颠簸流离倒在了海边,他可能一心求死扑向大海,却被海浪扔回沙滩。清醒起来之后的他,用自己是十根手指,在沙滩上“抓”出海浪。他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内心想画的”(不是世俗喜欢看的,比如美女或者夸张、另类的造型),然后他就拿着自己的新作给重三郎。重三郎当场就买下他的画出版,北斋终于破茧成蝶。
所以,说北斋的成功,其实就是长期训练出来的“熟练的绘画技巧”,加上对自然的“真实追求”,再加上“自己内心想画”的个人选材所展现出来的风格。北斋取名北斋(源自北极星),就是因为“唯一一颗不动的行星”。而重三郎也因为北斋的成功而喜悦,拿出自己珍藏的世界地图,告诉北斋,在上面江户不过一颗米粒。而且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到全世界各地去,看画买画,证明自己的眼光:看画跟文字、语言没有关系,有意思的东西,谁看了都会觉得有意思。画,是能改变世界的。(绘画是超越语言的,直观,直指内心的)
后来,北斋为剧作家画插画,因为想象力丰富而且能够根据作者创作出有趣的画面来,这让作者也更为努力创作,不想让北斋的画风头盖过自己的文字。而也因为这样的相互促进,北斋遇到了柳亭种彦,创作了大量的“魔幻题材”。
到了晚年,北斋的创作不仅更加自信、倔强,而且也能够发现美,用绘画改变世界!
当他走在街上,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把街上人们的正常行动都打乱了,他立马对眼前的人物进行了速写,其内容就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骏州江尻》。
但也可能因为长期的勤劳创作,加上在风中高度集中注意力紧张的创作,导致了他突然中风。但是即便中风影响了他的双手,他还是继续下来。正如柳亭种彦因为武士出身,从事文学创作“有辱门风”,被幕府杀害。之前种彦就犹豫,北斋的女儿也为之担忧,但北斋说:他只是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倾注于笔下,而又恰好打动了人心,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
当他已经到了90岁的时候,因为要躲避幕府的残害,跑到了乡下。他对自己的学生鸿山说:我想画画,我眼中浮现出了一些话,我要将这些话留在这个世间。
葛饰北斋的创作,题材丰富(有花鸟虫鱼,有人物,有风景,有社会场景,有鬼怪异兽),风格多变(有写实也有想象魔幻;有细腻的工笔也有粗犷的写意),而且富有创意(比如画一条鱼从水中穿过,画墨龙见首不见尾)。2022/2/14
《葛饰北斋:为画痴狂》
因为先入为主的关系,所以这部纪录片反而成了上面传记片的补充。
葛饰北斋作为日本,乃至全世界著名画家,他的人生印记应该说早被研究得透彻,所以作为传记片尽管进行了充分的艺术加工,但也必定基于充分的资料搜集和考证研究。但是作为纪录片,这里有一些细节估计是直接来自“资料”,但反而不怎么真实。
首先是,葛饰北斋为什么能够成功,传记片里是经历了一番挫折和思考,才破茧而出。而纪录片中却讲得更加浪漫,富有传奇色彩:他效仿北极星及宇宙中心的化身,在妙见的庇护之下,他追求自己的艺术。当葛饰北斋开始他的艺术家职业生涯时,他还不能按照自己想象的那样画画,他来到妙见寺,足足祈祷了21天,祈祷自己能够变成伟大的浮世绘画家。在第21天,他回家的路上,夜已漆黑,葛饰北斋被闪电吓到,他跌倒进一片稻田。在此之后,他思若泉涌,正式成为一名杰出的画家。
而且,纪录片没有像传记片那样,为了强调其创作经历而重视其“反封建”,被幕府不容的一面;却故意忽略了葛饰北斋不仅受到将军的接见,还富有“宣传才华”,懂得制造话题,引人注意:45岁时被幕府将军征召,而且现场作画:他拿了这么大一张纸(艺术评论家张开自己的双手),展开,带了一壶蓝色墨水,把这么长的纸都刷上蓝墨水,人们就坐在那里。幕府将军就坐在那里想,这究竟要画什么呢?接着,他打开一个篮子,拿出一只公鸡,把公鸡的爪子沾进红色墨水里,然后扑通把公鸡扔到画上,公鸡就沿着蓝色的墨带漫步,然后他说画完了,这就是“龙田川上飘落的秋叶”。是古典绘画的一个著名题材。那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著名画家谷文晁说:看得我手心不住地出汗。葛饰北斋有一种直觉,懂得如何吸引公众注意力,可能是因为他的作品是要出售的,必须吸引人。
另外,纪录片也借助几位研究葛饰北斋的专家,对其创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尤其是《凯风快晴》。纪录片不仅肯定他的创意和不断学习进步的创作历程。指出他在自己的画中融入了西洋的“透视法”,而且也会有很多创作的细腻心思,比如用放大设备,发现了:我发现了一条像擦线一样的东西,这些云朵上面的线条被切割得相当顺畅,然而底部边缘却一贯地有刮擦痕迹,他在画笔之外,又使用了粗糙的树叶,他把它当作一种砂纸来使用,去作画。瞧它,线条就不清晰了,它造成了某种伪装,不可能是别的东西,效果多么让人惊叹。因为不是这样的话,它就显得太呆板了。简单地说就是线条有细致有粗狂,让云显得更通灵。
当年我在巴塞尔拜访一位瑞士收藏家沃尔特博士,他说有一幅收藏品给我们看,但我得为它道歉,因为它已经严重褪色了。我明白他的意思,因为天空的颜色变得非常浅,山的颜色也不一样,它是一种迥然不同的色调,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效果,与我看过的数百幅图画都不一样。但是,接着我看图画,注意到围绕着山顶有一点蓝色的半影,然后我意识到这幅画一定是从特殊墨染和雕刻的木板上印制而成的。因为它是故意的,它不是偶然的,所以,我看的更仔细了。然后我意识到,关于这幅画,完全没有任何偶然。那才是《凯风快晴》这幅画中世界上最初的原型。那是葛饰北斋所见的,也是他打算让人看到的。印刷各种季节是非常困难的事儿,而且出版商人也不是非常小心谨慎。他们只是把它们用机器制作出来。所以人人一份,在他一生中及死后,它都非常地流行。它实际上展现的只是黎明前光线的质感。它就像一个上天的启示。
我过去常常认为山底的这些小树状图案都是由一个木块印制而成,实际上,它们由三个不同的木块所印刷,分别印染着些许不同的蓝色。这样就造成整个森林栩栩如生的质感,特别不凡,你把它当作一个不朽而抽象的设计,实际上,那里有更多的微妙。上面这里,沿着富士山坡,你看到这些三角形的暗绿色小阴影了吗?但清楚的是,这些阴影全部都非常仔细地计算过,栩栩如生,它几乎就像,这些树在隐约闪烁。
最后,纪录片还展示了对葛饰北斋的创作思想及人生观的一些总结:在《富乐百景》卷一的尾部,有点像一封小自传,这是葛饰北斋在回顾他已经70岁中期的职业生涯,而且主要都是在鄙视它:从六岁来世,我就渴望临摹各种形态的事物;从50岁左右,我的绘画就经常出版;但直到70岁,我的画没有丝毫值得关注的地方。在73岁,我有点儿能够看透植物和树木的生长、鸟类的构造还有动物、昆虫和鱼类的构造。因此,当我到80岁,我希望取得不断进步。到90岁,能够进一步看清潜藏在事物底下的规律。(和数学一样,发现自然的真相,并且加以描述。)所以,到100岁,我将会在艺术上到达一个神的境界。到110每一点,每一笔都会像活的一样。葛饰北斋说:你知道,我本人相当普通,但我已经画了很多画。但直到你看到,当我从此刻开始继续前进会发生什么,你才会阅有所获。
80岁的自画像,像兴致勃勃地跟画外的什么东西在打手势,而且,看起来在同时和人说话。然后,自画像上的文字,是他在道歉。因为没有画出出版商人想要的。他说,他已经寄出一些40岁时画的旧图。
他一直在体验生活,一直在尝试创新。他就是感觉到,他与生命具有一种联系。他工作一生,活得很久,是说,他只是在工作。不是吗?那是他所做的全部。2022/2/15
每次看完都是累了困了。加之此片确实过长,分两气看完的,且在病中。
看的目的是对浮世绘的好奇。希望通过此片了解一下。初步达到了目的。信息量并不大,也不难理解。
非专家的好处就是可以直给,错了应该,对了牛x。男主角真的是二,给人感觉并不好。反而是阿部宽在压场。年轻北斋整个就是抓不住,吊儿郎当加中二,不帅不酷没特点没个性。需要指出的是,青年和中年没有任何区别,都当爹的人了,依然小镇青年气质。就算狂癫也不是这个表现。
老年确实可圈可点,特别是在风中中风那段,像真中了一样。日本文化就是如此吗,让一个七十多的中风老人独自野外旅行,还表现出很担心的样子,也不怕走着走着就走了?
种彦死的那段拍的很血腥但刺激,这是不是有点日本特色了?北斋也画出了一幅旗鼓相当的作品。幕府的压迫影片一直讲但也没讲的丰富,只有这一幕杀戮才让人印象深刻。
日本片子不要寄太大的希望,有新鲜感就好,知足常乐。不要主旋律,不要快节奏,发挥风景片情感片优势,拍的好看就不会有人嫌拖沓了,看来还是没太捋顺,赶工了。
对于浮世绘为啥有这么大的影响的问题依然没有找到更细的答案。
富嶽三十六景 之 神奈川冲浪里 葛飾北斎 1800 年左右
葛饰北斋(1760-1849)的这幅《神奈川冲浪里》,我在不同场合的装饰物,不同的印刷品,甚至在一个马克杯上,都见过它的影子,简直就是世人眼中的日本绘画代表作。
据说连梵高(van Gogh,1853-1890)的《星空》,也受到这幅浮世绘的影响。
The Starry Night Vincent van Gogh Saint Rémy, June 1889 星空 梵高 法国圣雷米,1889 年 6 月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藏 //www.moma.org/collection/works/79802
梵高画《星空》的时候,脑海里有没有出现过这《浪》,大概只有梵高自己才知道,得闲我再去翻翻梵高书信集,看看他有没有提及到。但梵高是个浮世绘的粉丝,这是肯定的。
江户百景 之 龟户梅屋铺 歌川广重 1857 36.7cm × 26.2 cm 日本东京都江户东京博物馆藏版
开花的梅园 梵高 巴黎,1887 年 10-11 月 画布油画 55.6×46.8 厘米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藏 vangoghmuseum.nl/en/collection/s0115V1962
北斋无偿地让商家捞着捞不完的钱,也激发着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
譬如以极简风格著称的马来西亚插画师林行瑞(Lim Heng Swee):
30 Minimal Illustrations#2
2020 三十幅 极简 插画 之二¹ //www.boredpanda.com/minimal-cat-illustrations-lim-heng-swee/
又譬如加拿大的摄影师杰夫·沃尔(Jeff Wall,1946- ):
ASuddenGust of Wind (after Hokusai's Travelers caught in a sudden breeze at Ejiri, 1831) 一阵 突然 刮起 的 风(致敬 北斋作品 富嶽三十六景 之骏州江尻,1831)¹ 1993
我也随时准备着,让北斋来激发我的灵感。
最近出了一部北斋的传记剧情片,就叫《北斋》(HOKUSAI,2020)。
观影史 211115|北斋(HOKUSAI,2020)
第彡只眼睛看字画
我生性好奇,童年时喜欢画画,只可惜是糊涂乱画的那种。少年时又喜欢上玩无线电,大学毕业从事科技行业,就一直都忽略了传统文化。幸而爱美之心时常蠢蠢欲动,有空就跑博物館。曾慕名远赴西欧,因无缘一睹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壁画创世纪而懊恼不已,却得祖宗庇佑,喜得一子,出世三日,即为我指路,去认识菩提祖師。菩师教我返朴归真,说:“木缺一点才完美,所以我叫林才松。”又说,“被扔掉的那一点,有人偏要捡起来,变木为术,这样的人必败无疑。”我如梦初醒,菩师妙语常萦绕耳边,教我用平常心,故能常遇心动之作。略记如下,不论名望。
金農佛像圖軸 思茵小妹妹的画 西方三聖圖 三岁大川的画 曾鯨畫葛一龍 那道光 猜猜画龄 梵高写书法
¹依照科学家林才松独创之“西亚图同步思维”的翻译练习。
葛饰北斋可谓浮世绘三杰中的集大成者。不光是源于他的画,还源于这个人桀骜不驯的艺术家性格。也恰恰是这种穷且高傲的性格,成就了他在艺术上不断突破的原始动机。电影里没有强化,其实北斋还要养家,有好几个孩子。但是他依然那么倔强。片中的写乐与葛麻吕都是塑造得非常好,很有个性和人物特点。但就当是的情况来说,那些在鸟屋签约的画家,无不是受困于生计的。所以总的来说,歌麻吕和写乐都算是风俗画。人物画得确实好。又传神又细。
但是北斋与他们不同,北斋总是敢于逆潮流而动。而且北斋的不同是来自于一部分西方油画的影响。到了老年,才是北斋艺术的高峰,《富岳三十六景》将西画的构图和空间意识与传统浮世绘技法做到了完美融合。所以到因为北斋,浮世绘就此产生了一个转折点。这些画也影响了接下来的三杰之一歌川广重。了不起的是,达到了人生的高点之后,70多岁的北斋精力还集中在艺术突破和改变上。他认为他还能再进阶。直到死之前,他还想再借5年寿命,想尝试再突破一下。临死前他说:“假如再给我5年,我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了。”想想真的是厉害,约等于他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突破自己过去70年艺术成果。只可惜,北斋没有借到那5年。但这句话,让我们这些搞美术的,都情何以堪。
刚去看完一个关于浮世绘的展,一下子就跟这部电影串起来了。因为看过这部电影,让我对展览的作品突然就更有感触了。在展览中再看《神奈川冲浪里》的时候,我一直在回想葛饰北斋看到巨浪的画面。
毫无疑问,电影中老年段真的太精彩了,当然也跟人物本身的经历有关,毕竟历史上葛饰北斋最好的作品也基本出现在老年段。可以说前半段的电影是在靠引入其他浮世绘名家来铺设一个百花齐放的浮世绘时代,而后半段才开始专注于在压制文艺的社会现实下已经葛饰北斋这位艺术家究竟是如何讲所见所闻还有自己的生命刻进画里的。在老年段里,葛饰北斋对底层人民的关注、对自然的探索、对艺术的执着都跟他的几部经典的作品做了很好的连接与呈现。柳亭种彦这个角色真的是很棒,因为有这个角色,最后这个结尾才能被推向极致。
要说有什么遗憾,可能就是电影真的还挺长的,而青年段的节奏明显跟老年段有些脱节,不如老年段的戏剧冲突那么明显。个人觉得可能压缩一些前半故事的片长,并且不要用不同章节来划分,试想一下,用类似回忆式的插叙去将年轻段浮世绘大师们的群像带出来,可能会更容易让观众一开始就抓得住重点。
编剧很大胆,演员演技棒。愈往后走愈发能走进影片,走进导演和编剧想传达出的北斋。心潮愈发澎湃。
剪预告的那个家伙给我出来!去剪正片!
第二章过度到第三章太突兀了,刚刚娶妻生子就步入年迈,刚刚接受人物愤世嫉俗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的个性,一下就人生尝遍、轻舟已过万重山,割裂感严重。前面太着墨喜多川歌磨和东洲斋写乐,后面又突出表现柳亭种彦对抗幕府,使得传记主角北斋很失色,仅记住了他年少的狂和老年的癫。全片最帅玉木宏,瑛太发福严重,脖子都粗了。
编导的这一章二章三章四章说中规中矩都算是称赞,这样写法的剧本简直是僵化。想说浪费演员,然而柳乐优弥突然不会演戏了似的,田中泯也舞台感太强——这种剧本和调度也的确是在浪费演员。整体还不如宫崎葵那部北斋的女儿。
很多作画时刻的艺术展现力非常棒,但是在剧情上又很稀疏,北斋的狂与静在四章里来回跳转,其实这部片与其说是葛饰北斋传记片,更像是江户时期的一段风情画。演员都很不错,最后柳乐与田中两人同时作画拍得真好看啊。
@日本新片展 阿部宽演的茑屋老师说要把书店开到大洋彼岸去的时候真把昏昏欲睡的我乐到了,主创们真应该来杭州瞅瞅,看看自己的片子为什么和这个书店一样的华而不实。
HIIFF中视二号厅葛饰北斋传记片喜欢结尾的海浪声🌊
标记想看一年了,终于看到好快乐啊。日本电影最妙的地方是能给人力量,两次把画翻出来都有震撼到我,字面意思,心真的跟着颤动了一下。跟《炫目之影》一个主题,不同境界,都喜欢。我也要努力创作了!!
#日本新片展2020# 没有那么差,有的点还挺戳我。本质是日本的文化输出电影,伯乐茑屋重三郎的理想——让整个世界都能欣赏、喜欢浮世绘,不正是让葛饰北斋实现了吗?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什么都写才是流水账,现在呈现的效果恰好是选取了北斋较为重要的几个阶段或者转折。题外话,幕府时代对印刷物的管制,使北斋终其一生没能等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去做什么”的时代,再看现在,历史大概一直没有进步。
叙事比较流于表面,另外就是女儿跟宫崎葵比起来过于像村姑了
极具表现力、感染力,艺术性强、傲骨铮铮的电影,并非线性常规理解上的传记片,而是片段式地呈现北斋人生及对其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节点,部分段落风格化、舞台化;是以北斋为重点的江户时期画卷,也是超越时代的艺术家们创作宣言,“总有一天能不用听他们的,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要活着看到这一天”,第三第四章看得泪眼汤汤,伯乐的心愿,一生的报答和践行,风餐露宿,绘就眼中的大自然与底层人的世界,艺术的翅膀永远在路上飞翔;更可贵的是个中禁锢压抑情绪的表现不是宣泄式的而是用比如特别的北斋蓝的滂沱大雨等方式决绝又强烈地表现出来;摄影布光考究,明暗光影迷人,荡漾开的波纹光影配合海浪创作,结尾震撼有力,潮来潮往,有些东西一个大浪就能抹去,而真正的艺术什么都不能阻隔,滚动演职员表重回主题音乐时又忍不住抹泪 | 日影新片展
——“还是没变。我都要 90 岁了,看到的却始终是一样的光景。” ——“会变的。终有一天。” ——“我眼中浮现出了一些话。我要将这些话留在这世间。” 星尘自家制作,至少画面很美。而且大公司就是好呀,城桧吏的柳乐优弥(?)甚至让我有一丝恍惚。
我还没放弃和这个世界拼命
卖点十足但平庸至极啊,与龙泽马琴因创作争吵、与喜多川歌磨和东洲斋写乐同框是最大惊喜。为影帝和在读的《浮世绘女儿》来看,分为出道、成名、七十岁中风后画出传世之作几个段落
老年部分好过青年部分。配角中玉木宏尤为印象深刻,芋生悠也还不错,两人的“对手戏”很有张力(。
北斋心中的巨浪,“这种日子也要画画吗?这种日子更要画。”/ 前半部是年少的摸索,后半部才展现北斋的精魂,老当益壮,泼墨挥洒,眼里看到的,一定说出来。/ 香艳妩媚的色道,浮世绘的雕刻和制作,观赏性极佳。
其实除了北斋,东洲斋写乐与喜多川歌麿都有出现,也是惊喜。因为之前看过《北斋漫画》以及《写乐》,其实可以对比着看。
啊 是不喜欢的男演员!为什么是柳乐优弥演北斋啊!!就是一暴躁男青年,还有没啥交代就突然变强的日式套路
果然逢到出这个人的片,不是纪念出生就是纪念死。
田中泯令我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