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看了预告期待至今,年初拿到资源一直未看很怕失望,今天终于看了。 能看出来删减了很多 预告片的一些画面也没出现 脏话多到看到了翻译组的绞尽脑汁。 最开始真的看到了Viggo的诚意,一些私人回忆搬上了大银幕,但真实的就显得没那么有趣了,只是平铺直叙打鸭子玩蛇,没看到其它的作用。Viggo也很勇敢,把与父亲相处的崩溃无奈敢于如此赤裸的呈现,这个脏话连篇毫无素质 一无是处的父亲每时每刻都让我想到“父母皆货骇”小组。 惊喜的看到了一些客串,墨镜导演的bking老男人形象、妹妹是真爱至上里我最意难平的角色(这么多年过去了啊 她的皱纹让我入戏很多)。父亲的形象又让人觉得很迷惑世界上真的有这种人吗 又让人觉得老年人有时就是这样。不时插入的一些风景切片让人觉得这很Viggo,作为处女作,剪辑手法和画面构思真的蛮酷的 也很自然。那段爆发我真是哭美了,那种隐忍后无奈的爆发,与全片忽隐忽现钢琴的相映,太绝了。 对与父母关系的探讨往往是我们一生的命题,父亲撞v下马的那一刻我觉得既诧异又真实,parent总给我们留下很多伤痕与烟尘。最让我共情的是我在和父亲相处时也总是不断flashback那些我小的时候我觉得一定不会原谅他们的片段。父亲在回忆中突然被海浪拍醒 在夕阳中在潮汐翻涌时走向大海那段太冲击到我了。 最后就是我最想说的 Viggo作为我最喜欢的男明星之一,对他我总是多一份宽容与respect(f 他太tm性感了),在看指环王的时候谁能不对人皇上头,他具备了我喜欢的一切男性形象,温柔勇敢坚定宽容又有点笨笨的(在b站看一个视频吹了10min人皇真是让人神清气爽)。以及谁没有磕过人皇和叶子呢,甚至我觉得他们真的曾经心悦于彼此 但有很多无可奈何。这部有点自传意义的电影是不是一种设想的道路,如果当年他们真的在一起了会怎么样,他们会有一个带花园的小院,有共同抚养的女儿……好刀啊。整片就像viggo吐一口烟 像viggo一声缓慢的叹息 以上
V叔Falling一刷明显不过瘾,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缘故,换做十年以前可能根本没法静下心来回味这种人生迟暮的味道,回忆片段穿插有些碎,但是细节很多,略分享一二。
之前看到有人说不理解最后是怎么与那个说话不能再难听和谁关系都很恶劣的爹和解的,这大概就像是美丽国的控枪问题,小Viggo天赋异禀第一次摸枪就打下了一只野鸭,但是长大后在一次绝佳的猎鹿机会中却自愿放弃了开枪,当时他爹破天荒的表示了理解。
影片设立了两种坐标:地理横坐标从东北部的纽约州农场横跨整个北美大陆直到西南加州的阳光海滩;时间纵坐标从古巴导弹危机延绵祖孙三代直到第一位黑人总统走马上任——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及人生节点上总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可能是因为19年出行我同时到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地方,从自由奔放活力四射的西海岸旧金山、硅谷、好莱坞,穿越荒无人烟的内华达州、死亡之谷、大峡谷、纪念碑谷、拱门国家公园,一路北上到达野性而广袤的黄石公园——虽已入夏,仍有大片覆雪之地。。。。。。
美国北部农场文化即意味着象征着男权的强硬、固执和坚韧,和高科技概念层出不穷的西海岸截然相反,直至今日这里的生活依然离不开马匹和猎枪,美剧黄石yellowstone可以感受一下
所以在政治立场(选票)和性取向等问题上两代人间的矛盾是尖锐而鲜明的,影片最后老爹独自回到农场并以一种带有强烈个人意识的方式为生命画上了句号,与此同时在大陆的另一端V叔激情舌吻了我朝猛1(虽然只有非常短的一个镜头)
每个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年龄阅历不同,自然会有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和不一样的选择,影片无关乎于做出统一的评判,而只是对于我之所以为我的回忆以及各自的坚持——控枪说到底是一种强权,而尊重选择的权力以及能够阅读、理解并且接受普遍存在的差异性才是更终极的人生感悟?
所以回头想想我居然看了一部步枪协会的软广。。。
秋意渐深,行将落幕,只有到那时才会知道落叶的归处——直译Falling必然很难同时包含这层语义。
怎么说呢,感觉是很维果的一部电影,很多镜头会让我想到他的摄影作品,尤其是雪后的农场,想到了Winter Songs 电影平静又藏着冲突,场景间过渡得很巧妙也很美,像大雪后的狩猎场,白茫茫一片,弹壳和血迹安静地埋在下面 父子两人最终冲突爆发的那一段戏非常的绝,猛烈爆发的愤怒和不甘最终化作眼泪,对比之下第二天早晨,恬静祥和得像没有事发生过,浴缸里漏到楼下的水,碎掉的咖啡杯,父亲坐在桌边玩自己的填字游戏,坏脾气的他这天早晨一反常态地宽容又安静,John帮着他想单词,眼眶湿润但还是微笑着 包括John后来回到加州,看到女儿拿着父亲给的怀表,出门寻找自己的伴侣,一言不发先是落泪,其中的感情无言又细腻
Falling有一版宣传图是小Vig抱着鸭子,他爸爸带着他打鸭子的故事在电影上映之前他就有讲过,当时只觉得好可爱啊童年趣事这样,结合这部电影再看这个故事心情复杂,打鸭子是童年与父亲有关的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那时候父母还没什么争吵,一家三口还很温馨,细品有点感伤有点释怀
维果说自己是用心写了这个故事的,电影看完觉得这个故事像是和父亲,或者是和过去的自己和解,也可能没有,有的东西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淡去,但未必能原谅,谁知道呢
看完有点难受,感觉是在维果的故事里咀嚼自己的创伤
My fking god Viggo Mortensen you such a sensitive genius
(三星当然是低了,但四星实在还没到,so...)
偶尔会迫不及待希望自己老去,看这部片的时候就是其中之一,希望自己快进到成熟、智慧的年纪,有勇气面对创伤,从自己都感觉不到了的长久阴影中彻底解脱。
v是幸运的,有机会以这样的方式治愈自己。得不到的感谢和得不到的道歉这种母题有许多人拍,这么私人的调调如果不是因为v可能根本无缘与大众见面,甚至无缘被制作和拍摄出来。并不是说片子不够好,只是说有v的这层光环更容易脱颖而出。
毕竟大家都在说很有v的风格,那不认识他的人会觉得是什么风格呢?
刨去v的光环,我会说全片的感觉就像一杯凉白开,偶尔被电热壶加热一下下,并且在晾了一个半小时之后猛撒了一把生石灰。
如果不是因为他,很多人尤其我自己可能永远不会看这么一部片子,就算看也坚持不到戏剧高潮。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也是影迷的幸运。
片名"falling"在我眼里没有特别宏大和厚重的意义。有人把它上升到父权的陨落,也有道理;但我的视角是从父亲这个角色的内部出发,认为这种falling指的是老头子卸下防御解开心结撒手离去。这个故事太私人了,并没有上升到群体高度。又或者说,这个故事太深刻了,它说的是灵魂的事,岂止父权这一点。
封面是一大亮点,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意味无穷。拒绝是防御的标志,看似越强烈凶悍的攻击背后,越有可能是千疮百孔的脆弱。“我不想跟你争吵,不想把自己拉到你这个水平”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彻底的破坏反而是直面创伤,真正开始重建。v自己八成没能和父亲走到重建这一步,而2017年v爹已经去世,也许其中遗憾就是这部电影的动力源吧。他说很意外与母亲40多年没说过话的父亲竟然来参加了她的葬礼,也许那时候他突然发现父亲心里也有无人知晓的创伤与爱……不过我又知道什么,都是瞎猜。
最近看到一个说法很喜欢, “长期以来,我都觉得生活——真正的生活似乎即将开始。可是总会遇到某种障碍,如得先完成一些事情。没做完的工作,要奉献的时间,该付的债等等,之后生活才会开始。最后我醒悟过来,这些障碍本身就是我的生活。” ( "For a long time it had seemed to me that life was about to begin-real life. But there was always some obstacle in the way, something to be gotten through firest, some unfinished business, time still to be served, a debt to be paid. Then life would begin. At last it dawned on me that these obstacles were my life." --Alfred Souza)想必心伤也不例外。不觉得v脸上总有一种忧郁和内敛气质吗?通过这部片,我猜影迷终于能触碰到使v成为v的那些东西其中一小部分。
外人眼中顽固、老朽、暴躁、恐同、把爱和好意推开的父亲,尽力与他相处的儿子。看起来是一个纠结、熟悉和让人鼻酸的故事。 维果也是该片编剧&主演,影片聚焦”一个儿子与老去的父亲的关系,是一个私人的故事”:John与自己的同性伴侣Eric和养女Monica一起生活在南加州,一次,他退休了的农民父亲Willis(兰斯·亨利克森)找上门来,要跟儿子住一段时间,父亲那更为传统、家庭化的世界与儿子的世界产生了碰撞。
“我常用的借口是一切都是抽象的,这样,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而如果你不喜欢那是因为你不明白。”—— V.M
我对Viggo Mortensen的印象时常在变。往往是随着又看了一个他接受过的采访,上过的节目,或是他自己的一些照片也好影片也罢之类的作品,我就会感到“诶?这还是我上次看到的那个人吗?感觉完全不一样啊。”
《指环王》宣传期间的一些访谈大多平平无奇,谈加入剧组的经历,谈角色的塑造,谈跟剧组其他人员之间不同寻常的拍摄经历建立起来的情谊,夸导演夸剧组夸粉丝的热情,完全是一个普通欧美演员宣传期间的套路(不是贬义)罢了。唯一感到有点不同寻常的是其他人对他表现出的各种溢美之词,说他会摄影会画画,带了个相机全程拍拍拍,是个艺术家。用粉丝夸张的话说,全组人都恨不得成了他的迷弟。
然后看他上脱口秀,说奥斯卡颁奖那天自己在家招待亲戚,全家人都围在电视机前看颁奖,自己躲在屋子里睡觉。说自己家里不仅没有一台电视机,到了今天2017年都还在用摩托罗拉的翻盖手机,主持人扣熊惊讶:“这根本是石器时代的东西吧”。
会说七种语言,无压力自动转换,出国宣传面对记者连翻译都不用。拍出的照片抽象又具体,模糊又清晰。我不懂得欣赏摄影作品,只觉得看起来颇为意识流,又偏偏是生活中常见的景色物品。就连Orlando Bloom一张正在戴隐形眼镜准备拍戏的日常照,都被他拍的好像模特写真。
《指环王》之后听说有一大堆剧本排队等着他看,却只挑“十年后自己还愿意看的故事”。演过了中古时代冷兵器时期不洗头脏兮兮的人皇英雄,也能把头发梳的油光锃亮西装领带斯文败类。
说话的态度永远温柔,语调不紧不慢,声音不高不低,一副娓娓道来的做梦状态。即使是在聊最平常琐碎的小事,那说话的状态也仿佛是在吟诗。
Viggo这个人,有时候觉得他就是稀松平常的美国好莱坞演员,对这个行业和圈子里的游戏规则心知肚明,也能遵守的进退有度。有时候又觉得他超然物外,既不关心除了自我真正的感受之外的一切,也丝毫没有想要对你说教的欲望。一切规则和节奏在他那里都自成一套体系,有自己的步调,永远显示出恰到好处的掌控力。
如果他是朋友,你都会不自觉的对他感到信赖。《柯南秀》里主持人说,你是不是什么都会?你一定能做到不用火柴就能生火吧?如果在野外的话我觉得我肯定活不下来,但你准行。如果他是家长,绝对是能做到跟孩子当朋友的类型。把儿子当best pal,让他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也尊重他的意见。大多数时候,他还是那个让人憧憬的遥远的偶像。自从一起演过《指环王》,Orlando Bloom这二十年来就喋喋不休的念叨自己有多么崇拜他仰慕他对自己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
然后到了2020年,他拍了一个叫Falling的电影。自己写剧本,自己导演,自己当主演,自己做音乐。
这个人到底还有什么不会的?
感谢上影节!终于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么小众的,百度词条上都找不到的电影。
我从头到尾都感到我在看Viggo本人的故事,虽然我知道他不是同性恋,没有妹妹而是两个弟弟,也没有女儿而是一个儿子。但是点点滴滴都是他从记忆里翻出来的,关于他自己关于和父母的事情。比如开头那个打野鸭子的片段,几乎和他讲过的小时候的经历一模一样。比如玩蛇的细节,Viggo小时候在门上看过一条漂亮的小蛇,然后把它打晕了跑去拿给父亲看。再比如影片里的父亲带着John骑马的场景,Viggo几岁的年纪在阿根廷就学会了骑马,所以拍《指环王》的骑马戏份他都游刃有余。
这真是一个好私人的影片。或许正如短评中有一位所说,所有的导演第一个故事都是拍自己。
片中的父亲Willis无疑是个混蛋,从年轻到老。但不知道为啥居然娶了两个好老婆。在他儿女的回忆里,他的第二任妻子Jill也是个善良的人,对继子女很好,也在最后时刻悉心照顾公婆。渣男这运气还真是没法说。他对妻子很暴躁,对孩子敷衍冷漠,成日骂骂咧咧口出恶言,肆意的伤害关心他的家人。但即使是这样,从儿子的角度来看,回忆中无疑不乏温情的时刻:父母感情尚好的时候,对他也是呵护备至。
影片的最后我也很难说父子俩是否和解了,但他们都不再勉强对方,回归了自己熟悉而舒服的生活,或在现代而温热的加州,或在传统而寒冷的乡下农场。
父母离婚以后,11岁的Viggo本人跟着母亲回了美国。他的父母很多年都不再说话,很快就有了新的伴侣。看完电影我一度怀疑Viggo是不是有什么father issue。明明是在参加完母亲葬礼后构思出来的故事,却写了个父亲的事情。他高中毕业以后跑到丹麦去打了一年工(他父亲是丹麦人)才回来美国念大学,再学表演。
片里的John和Willis有没有和解我不知道,但是Viggo,大概是在找个途径跟自己和解吧。
影片全场满座。虽然我是自己一个人去看的,但我莫名有一种这一场的观众也不全是为了凑个电影节的热闹来买的票。结束的时候观众席一共响起了三次掌声,一次在影片放完的时候,一次在字幕中出现了Viggo本人负责了音乐部分的时候,最后一次出现在全部字幕结束的时候:是的,绝大多数观众安静的坐到全部字幕放映完毕才起身离开。在导演special thanks的名单出现的时候不知道哪个姑娘眼尖喊了一声“诶Peter Jackson”,会心一笑。
陌生的场合下感到一些共鸣的情怀感觉真是太棒了,在这个有点温热的六月雨夜。
影片唯一我想吐槽的地方是片名的翻译。这跟“陨落”有啥关系?但我也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译才合适。Viggo解释过,Fall在英语里是秋天,万物生命结束前的最后一段时间。另外也有falling from grace, falling in love的含义。大概是映射父亲的病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吧。
以下完全是我本人的一些私心感想,与影片无关。
Orlando Bloom曾经说过他想成为Viggo,是的他已经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太多次他的憧憬和崇拜了,不管是应景也好真心也罢。但我不得不说一句,他成不了的。不是说谁好谁不好的问题,他俩我都特喜欢。实在是,太不一样的人了。我宁愿将Orlando称之为一个“幸福的小傻瓜”,心思轻松性格跳脱,年少的时候就是个闹腾的孩子,搞的身上这也受伤那也受伤。这样的个性也很难说不是个福气。跑到伦敦念戏剧学校,一毕业就是事业巅峰,年纪轻轻红遍全球,名利双收。结婚离婚谈恋爱然后儿女双全。不是说他没有烦恼,而是他的烦恼和幸福看起来都太凡人了,或者说他对待挫折的心态/方式太豁达了。而Viggo含蓄而内敛。高中毕业不声不响跑到丹麦去开大卡车,当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收入的演员,不用智能电话不用社交网络,搬到欧洲去一住好长时间。外界的因素看起来都影响不到他,多数为自己的内心和思想亦步亦趋,饱受折磨。于是他写诗他拍照他画画他作曲他还给自己拍电影。凡人看不懂他的喜悦和悲伤,只觉得他酷他不同凡响,只能努力意会,小心猜测。
幸福的小傻瓜和痛苦的艺术家,你能说那个更好呢?
绵延一百分钟的矛盾、龃龉、恶浊、腌臜在片末吵架中由两位主角的殿堂级表演对抗升抬至巅峰,然而因为懒所以没找字幕的我脑子里只剩了老爷子字正腔圆的大喊:滚!滚!滚!!!这是一部[看之前没什么预期,看了十分钟后:yep,这就是V叔会导的片子]的片子。这种感觉随着镜头蔓延不断更新,在最后雪地星空和爱人哈出的白气里生长到了极致。他太优秀了。但前期家庭戏里,许是由于[台词天一拳地一脚宛如人工智障但表演从头到尾像高处的水会流下来般自然]的老爷子衬托,V的肢体语言总显得有点突出而刻意。不过他还是太优秀啦,处女作能做到形与意兼备软硬件俱佳,还要啥自行车呀。PS:反正同样是华裔,V男朋友(不!是老公!)的性别可以不要卡那么死嘛,我能为了你开始喜欢小孩,真的⁄(⁄⁄•⁄ω⁄•⁄⁄)⁄
Viggo这么热爱小众文艺片,国内的粉丝真的好难在大银幕看到他的片。感谢上影节!全片我都感觉我在看他本人。虽然我知道他并没有一个妹妹,也不是同性恋,有一个儿子而不是女儿。父亲看起来就是个混蛋,不知道为什么竟然娶了两个好老婆。也许他曾带给两任妻子痛苦,但从儿子的视角看来,也不乏温情的时光。没有成功的打到鹿那里,父亲明显有点失望,但最终还是安慰了儿子。我其实没太看明白儿子最终是否真的与父亲和解了。但我觉得Viggo写了这个故事拍了这个片大概是想达成跟自己的和解吧。全片观影体验令我感动,结束的时候大家都有鼓掌,并且一直安静的坐到字幕结束。掌声总共三次,包括字幕显示连音乐部分也是V自己负责的。他怎么可以会这么多事情!最后的特别感谢部分,不知道哪个姑娘眼尖叫了一声“诶Peter Jackson”^ ^
大概就是你想到的样子,那些冲突,那些情感链接。
又是一部越看越喜欢的片 有过极其难搞的家人的 大概都深感共鸣 最深的伤口往往都是很亲的人给的 有些感情你深恶痛绝却又因长在灵魂深处而无法一刀两断 只能来来回回地互揭伤疤 能努力保持交流的 都是内心坚定又勇敢的人/V把回忆里的景色拍的真美啊 是生活里也很敏锐的人才有的视角/V和老爷子演技在线 吵架那场戏 真从没看过V如此爆炸过 当场吓哭/是个缓慢而深情的故事 留白很多 想寻求故事性快感的人怕是要大失所望 但 如果安安静静感受 总会在某些瞬间想起自己曾有的类似体会 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某些感受别人也曾有过 我不是一个人在struggle 感谢VM拍了这部电影 看惯了最后总会给一个大团圆或解决办法的主流电影 这部留下问题的电影 让我重新思考电影该有的样子 而且这部的真实之处就在于有些问题就是没有答案
Viggo的导演首秀,看得出他的用心。片段式的拼接没有让电影显得生涩,反而能让观众在记忆的回闪之间自己寻味。最难得的是电影没有流俗的去寻求原谅与和解,毕竟真实的生活就是如此,有些人有些事,直到最后也寻不到答案。
成长创伤总与破碎的家庭关系并行,儿子的感情生活、父亲的病症人格在尴尬的重逢相撞;即使时光已悄悄欲盖弥彰那些时刻,也还是被无情地再次摊开:原谅,憎恨,亲情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除去《异形》和《罪恶黑名单》为数不多的客串,发现几乎对Lance Henriksen这个演员呈未知状态,被他的演绎感到爆炸、愤怒甚至想直接撕碎…看得相当过瘾。但比较挑剔的是片中有两场非常关键的戏(户外餐桌和父子两人在后段的嘶吼的部分)都长时间在固定空间里酝酿冲突并最终爆发,加之还有Laura Linney阿姨加持,某些时刻会更接近于一部戏剧;能看出很出色的调度和演员火花四射的互动,但也禁不住为这种和中心故事的脱节皱眉。【话虽如此,还是期待叔作为导演解锁更多作品】
SIFF打卡。三次掌声的氛围拉满。V掺了许多个人元素在内,mortensen笑死。片尾后面哪个姑娘眼尖看到感谢Peter Jackson。柯南伯格以奇怪的方式出现了。我不愿以同志这种简单的标签来描述它,而更愿意将其看作家人的牵绊,矛盾和解周而复始,自我拉扯。配乐,尤其是最后那个片尾曲,我好喜欢。画面绝美,坐在大海边看海鸥,片尾的日落,不愧是V。是我喜欢的情感叙述,但非线性叙述还是使节奏稍显混乱,作为他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已经很好了。以及,不是只有一部电影中的父亲会困在时间里。以及,去年上影节那天,也下着雨。
总觉得,看着会让有些人犯PTSD…情绪表达上有反复,看到后半程尤显乏力,加之不断闪回叙事,观感不免打了些许折扣。整体还算可以一看,V导有点意思…
在《内布拉斯加》《宝贝男孩》之后,这个爹真的不算什么了,特别是希安·拉博夫那个的宝贝老爹,那才叫真句连连,让人看了都PTSD。这个电影里的闪回部分就是浪费时间,这个老爹一出场,大家就知道男主角为什么是那样性格了,根本无需在回忆上用一半的力。现在的结果就是现在和过去两条线都很仓促,男主角的同志婚姻本来都是戏,现在成了没时间深挖的符号。倒是很喜欢维果·莫腾森的表演,这个角色被演的好温柔,肢体和神情的变化可以看到著名的方法派演技。
维果·莫腾森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故事有惊喜也有美中不足…这对相处不融洽的父子有时让我联想到《绿皮书》的双男主,然而父亲从始至终顽固暴躁的性格、粗言野语的行为等注定了后续这对父子没能像《绿皮书》那般逐渐和解… —— -你男朋友是哪种医生?-他是我丈夫,他不是医生,他是个护士,你知道的。—— -你是从日本哪个地方来的?…-我不是从日本来的……-他是中国人,他妈妈是夏威夷的。
超出预期。整体的感情基调相当舒缓,却探讨了许多充满冲突性的主题。通过戏剧化的情节设置(恐同老爹的同性恋儿子、跨种族恋、母亲的死……),将男主父亲角色所代表的男性的自私、固执、偏见、刻板、欲望等不堪得以放大并展现,而影片中的男主如同viggo本人一样,选择着眼于情感,退后一步对其原谅。这种态度同很多细节(蛇、马、童年经历等)令人感到本片自传的痕迹太过明显,而虽然是viggo导演的处女作,但其画面的构图、配色、运镜、氛围渲染的手法已经相当成熟,能够极好地通过镜头表达极其细腻的情感,大银幕观看美到屏息。viggo的音乐和演技是大亮点,柯南伯格客串很惊喜,很好笑。感叹,viggo真是太温柔了。
果然是viggo会选择做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家庭对他的影响满溢到需要一部电影去反思。他从年轻的时候就是掌镜者,只不过这次是更宽的银幕和动态的影像映出他柔软的内心。往事到现今,画面从暖到冷,越是记忆深处越明亮,但童年打鸭子那一段反而让我看得难受,仅剩的有父母的快乐回忆。v和父亲的中间名都是peter,电影里父子的姓为peterson,很难说里面没有什么联系,他越放太多私人的感情在里面,一切就越危险。片尾字幕一点一点往上滚动,viggo thanks过分细腻温柔。
完全由平面意识构成的电影,标准的好莱坞情绪推进程序,人物的神态表情牵动摄影机完成所有叙事。关于家庭代际矛盾的展现也只是参杂了功利心的老生常谈,反复在同一层振幅平均的漩涡中来回打转。
看到柯南伯格我笑死
混蛋老了依旧是混蛋,混蛋得了老年痴呆依旧是混蛋,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这种人死了对大家都是解脱。老爷子的表演值得一座奥斯卡。
私心还是想为Viggo的debut再多加一星,这部电影有一种令人不安的真实,但又奇怪地美丽,的确像是他会拍出来的故事。混蛋也会忘不了生活里的温柔碎片,忘不了星光和大海。到最后总还是觉得动人,想起那些田野、天空、和一个抱着鸭子的小孩。而又写又导又演又作曲的Viggo让这尤其像部私人的家庭电影,像一声缓慢的叹息。
Viggo作为导演的debut,叙事缺乏必要的节奏,剧本编排和人物描写都有生涩之处。反哺之情与舐犊之恩,典型的父子和解美国式故事,丰满的表演撑起贫弱的框架,漂亮的摄影和音乐为核心不足的影像赋予诗意。构成旧时代父亲形象的阳刚之气在时代变迁的日落中陨落,父权威压的童年隐痛翻涌在中年人温和忍耐的表面之下。一套对女性、少数族裔与性少数群体的蔑称大全武装起被抛弃之人的脆弱男子气概,不过是渴望把爱人的余温圈禁在自己城墙之内的懦夫日暮途穷的回望。象征性过度饱和的老年父亲形象造成了闪回片段的表现匮乏,代际差异的群像又因篇幅不足略显脸谱化。首尾呼应的狩猎画面是父子关系神话的经典模型,但曾经分享的男性语言失落于新世界的歧途。结尾的爆发戏份是悲剧性的必然,悔悟太晚和解太迟,雪地中回光的旖旎,是男性对男性的温柔。
用连续不断的闪回串起来的电影,父子之间各种冲突和相互关心,很温馨,视听和表演非常扎实,Viggo Mortensen的品位很不错。看到一半David Cronenberg居然出场演了一个直肠科医师,也算是身体力行支持加拿大本土新导演了。
配乐竟然也是Viggo一手办的,他太性感了
无甚亮点的父子和解戏,角色设定(儿子的同志身份与老年痴呆的父亲)以及情节编排(父亲到访闯入生活)倒让人联想至某些日影,如果维果·莫腾森不是一开始就定好基调,我会认为删减一些闪回片段而更聚焦当下父亲与新生家庭间的关系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