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推荐,但它也不算太差。如果你也是小镇青年,不妨看看,说不定你会乐意为这份情怀买单。 ”
一开始我也觉得它是一部索然无味的烂片。当时我读高中,正是水深火热的时候。
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是在上京读了两年大学之后。我在拍摄地衡阳长大,从小住在苗圃(也就是电影中女主角住处附近),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仿佛是在看自己的生活。看到小城一隅的变迁,看到在这座城市长大的孩子们,看到一些摔碎了的梦想,看到自己。
来北京读书已经快两年,虽然学校离皇城甚远,但还是乐意坐几个小时的地铁进城,只为逛个胡同。前天看了《十七岁的单车》,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看过的第几部有着浓浓京味儿的电影。刚看完第二天,我又大老远地跑进城串胡同。当时已是黄昏,大爷大妈们骑着自行车接孙子放学回家,不远处胡同里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我愣愣地,突然心里冒出一个想法,这些胡同里长大的孩子们在看京味儿电影时,心里是怎么一种感觉呢?大概和我是不一样的吧。我不管再怎么喜欢,我的确是没有体验过这种生活,也无法感同身受。
然后我忽然想起了这部电影,这部在我的家乡这座不起眼的小城拍的电影。顺其自然地把它翻出来又看了一遍。这一次再看,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我终于跳出了在小城度过青春期的那个自己。我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导演的私心,就像那个下午在胡同里听见孩子们打闹时心里一闪而过的羡慕甚至是嫉妒一样。这部片的导演也是衡阳人,铁一中毕业,后来去了中央戏剧学院读书。她对于电影里的这种生活一定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体验的。她渴望将它表现出来。
我也是美术生,虽然自己没有所谓狗血的青春,但身边的某一些同学确实是有的,而且大有人在。现实永远比电影精彩,电影毫不夸张地表现出了他们的生活。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和我的一个小学同学惊人得相似。一样的家庭环境,一样的成长历程,一样的痛苦叛逆迷惘找不到出口,甚至是一样的结局——她们最后都放弃了特别好的学校,只因为想陪在母亲身边。
不知道导演在拍这部电影时是否和我一样,想起了同学聚会上的那些同学们。当年那个混在社会上风生水起的小流氓,毕了业后为了混口饭吃老老实实找了个安稳工作,白班起早贪黑夜班日夜颠倒。席间频频对我们几个还在外地读大学的同学说,多读书好啊,真的,你看我现在有什么用。我突然有点心酸,出生于这个连几个像样的酒吧迪厅游戏厅都没有的小城,谁都指望着高考考出去就能改变命运。可是最后,有多少人像女主角一样不得不放弃远走高飞的念头,留下来,直到老去。而考出去的,又有几个能在大城市翻滚的洪流中生存下去呢。野鸡想飞上枝头变凤凰,本身没有凤凰种,空有才华又有何用,说不定,才华都没有呢。
虽然对于这个电影有私心,但我最终还是没有给它四颗星。电影在拍摄上确实是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而且于我而言,这部电影唤起的我的记忆是远远大于我的观影感受的,我的感受已经在电影之外了,观影其实也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
还是那句话,并不推荐,因为这部电影说不上有多好。但如果你也是小镇青年,不妨看看,说不定你会乐意为这份情怀买单。
记得那年春天,和男闺蜜从电影院出来,他皱着眉头,呲着大牙,哭笑不得地对我说:“这片名不是骗人吗?哪里甜蜜了?" 我没有回话,当然也没有告诉他,观影途中我曾几次无声落泪。 走过一条长长的阴暗走廊,再走到嘈杂陈旧的中厅,这家影院小而旧,票价只有万达的三分之二,适合我们这样的学生。 我并不排斥小而旧的东西,这让我回忆起我的童年。就像这部片子里陈旧的珠帘,款式老旧的台灯,女主角朴素的白背心,都能唤起我内心里某个温柔的小角落。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部电影被许多人诟病狗血、俗套,我却沉浸在窦唯的配乐里,联想到了自己的十八岁,联想到和女主留着同款短发,有着同款倔强的自己,联想到我也曾经对像夏虹(女二)那样的女生产生过一种似有若无的迷恋。有人说这是出柜之作,但我认为不是。只是一个女生对温柔的向往,对女人味的渴望。 那是班上一个口碑不太好的漂亮女生,曾经有段时间我们是同桌。她有着小鹿般的眼睛,甜美迷人的酒窝,和及腰的长发。她喜欢躲在厕所抽烟,深吸一口,然后以无比享受的表情吐出一个个烟圈,仰起头,露出天鹅般的脖颈和近乎完美的侧脸。第一次觉得女生抽烟也那么美。她会穿小裙子,露背装,高跟鞋,这在高中生里面是很叛逆的,但是她不在乎。我很欣赏她这种不在乎,在一群没有表情的做题机器里,格外耀眼。 有一次,她和我并肩走在一起,我穿着肥大的运动服,不太合身的校服裤,一双黑不溜秋款式了老旧的皮鞋。她呢,却是青春洋溢,扎着高马尾,蕾丝裙,裸色丝袜,小高跟鞋。我想走在她旁边,又不想走在她旁边。想的原因是她身上若有若无的香气很好闻,不想的原因是这样衬托得我更丑了。但很快我又释然了,这样走在一起,才显得她更美不是吗?我喜欢她的美,也希望她的美被全世界都看到。 高考结束后的某一天,我在理发店遇到了她。 她问我晚上去不去邻市一起吃饭,唱KTV,蹦迪。 我说我只有二十块钱,还要剪头发。 她说没关系,有人请客。 假小子的我当然不懂得漂亮女生的众星捧月,还傻傻地问,为什么要请客?是有人考上重点本科了吗? 她笑得花枝乱颤:没有啦,他们几个男生早都不读书了,他们社会上混的,有钱!你和我一起去吗?还有另一个姐妹一会过来。 作为从未收到过男生邀请的同为十八岁的我,脑子半天没转过弯来:那花别人的钱,还是不好吧? 她好像听到了全世界最好笑的笑话,酒窝更深更甜了:哪有男生邀请女生出去还让女生花钱的道理呀?我出去玩,就从没花过钱。 说完她甩甩头发,那时候她已经烫了个大波浪,兼具妩媚和青春。她锁骨上也有个纹身,是一只蓝色的蝴蝶,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呼之欲出。 我看着她长长的睫毛和红润的嘴唇,再看看镜子里自己鸡窝一样的男士女发和发黄的脸,还是摇头拒绝了。因为我根本不相信有人会请我吃饭,对啊,从小到大,都没有过。 那天晚上我梦见了她。梦见自己触碰到了她雪白的肌肤,是那样滑,那样香。我梦见她在我面前抽着烟,长长的睫毛垂下来,烟雾里她的大波浪书写着一种早熟的风情。 第二天在家附近的早餐店,我听别的同学说,她前晚在邻市差点被人侵犯了,还报了警。 事情已经过去很久,如今我也已经蓄上长发,再看到留着波浪卷风情万种的抽烟女人已经毫无感觉,但我依然会经常想起那天她在理发店的笑,和那天晚上如此真实的梦。 路边的橱窗映出了我的影子,也是长发披肩,裙裾飞扬。十八岁之前,我是没有性别的模糊动物。花了几年时间,才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女人,至少是外貌上的女人。
我想,甜蜜的另一种解释,也许就是对未来有期待吧,现在没有的,将来会有。
"喂,发什么呆呀?"男闺蜜说,"我们去吃必胜客火锅吧?" "必胜客有火锅?你确定?" "有啊,我带你去。" 走到一家火锅店门口,男闺蜜停了下来,冲我一扬下巴,喏,就是这儿啦。 我从左至右读出了那店名——"思必客"。 他也有点囧,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咳,记错了。没事,有火锅吃就行,哈哈。" 涮着火锅,我忽然对他说:"其实,这个电影还是挺甜蜜的。期待,不管最后会不会落空,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甜蜜。" "哈哈,还在想电影呢?赶紧吃吧,电影你请的,吃饭我请!"他说。
女导演处女作,不做过分要求。宁可不成熟,不能没味道。这一点尚可。
什么烂厂啊,浪费时间!
作为处女长片来说完成度很高啊。这两天看了些女导演女编剧的作品难免让我想起前年写的一个剧本,少女题材这是要卷土重来啊。
化妆道具什么的巨差,云朵在月亮背后穿梭……
有点狗血,有点残缺。
剧情概括起来是这样的:女一爱上了被老妈男友搞大了肚子的女二,爱着女一的男一是女一同父异母的哥哥,后来男一为了女二进了监狱。。。。
我是铁一中毕业的
2013.08.04:这是《甜蜜18岁》吗?这个“18岁”的青春故事并不“甜蜜”吧?我只能表示,有被片名欺骗的感觉。—— 2016.08.22:当初看《甜蜜18岁》的时候还没喜欢上窦唯,如今真没想到窦唯还为这片子制作过音乐。电影不喜欢,配乐还不错。—— 2021.10.14:因为窦唯的配乐,也因为据说片中有同性情节(我已然记不起了),就来重看一下。电影就拍摄制作而言比我印象中的好一些,然而琐碎庸俗的剧情编排倒是如印象中那般不太给力。「-不相信你问她。-她说你是她女朋友?…… -她每天都在这里等我下班,我俩对男人都不感兴趣。」→ 起初还怀疑是这段台词被误解了?后来看何那梦到与夏虹在海边牵手奔跑等情节,感觉她对夏虹确实产生了特别的情愫。
人物交集那么多,没一条好好讲的,欲言又止的情感,支离破碎的爱情,小城的甜蜜忧伤。
女孩的成长历程……整片节奏很稳,有些自己的味道,作为新导演处女作已经不错啦!
0.5 哈哈哈哈哈哈哈 如果国内女导演都是这种12岁疼痛的阶段的话, 那我也确实不想替女性说点什么了.
挥之不去的记忆,以为永远都无法抹去,因此选择离开。
湘江、湘土、湘剧都还算是恰到的,而演员和台词则基本都是空降的。
各种俗到死的桥段,拉拉、娘泡、狗血恋、破碎家庭,不过想想,也许是挺符合内地女演员的精神世界……
2.5,不能再多。糟糕,第一次想从电影院逃走。
这么说,十八岁的成长可是一点也不甜蜜呀
仿佛一下子便跳过了许多年。
差一分给台词念白
看的很压抑…残酷青春么?额…大概是我的18岁太平常了,没有共鸣啊!表示还是喜欢台湾小清新啊!女导很年轻,很有想法,电影展示出来的和导演想要表达的,以及观众理解的都会有偏差。个人偏好简单的人物关系,剧情张力大点的电影,这片子不太对口味。不过风景的画面很美!音乐也好听。
所以呢?每一条线你都没好好地讲,让我情何以堪?所以呢?何那母亲最后开了俏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