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咫尺天涯1993

    爱情片其它1993

    主演:奥托·山德尔  布鲁诺·冈茨  娜塔莎·金斯基  威廉·达福  吕迪格·福格勒  

    导演:维姆·文德斯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咫尺天涯1993 剧照 NO.1咫尺天涯1993 剧照 NO.2咫尺天涯1993 剧照 NO.3咫尺天涯1993 剧照 NO.4咫尺天涯1993 剧照 NO.5咫尺天涯1993 剧照 NO.6咫尺天涯1993 剧照 NO.13咫尺天涯1993 剧照 NO.14咫尺天涯1993 剧照 NO.15咫尺天涯1993 剧照 NO.16咫尺天涯1993 剧照 NO.17咫尺天涯1993 剧照 NO.18咫尺天涯1993 剧照 NO.19咫尺天涯199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1:45

    详细剧情

      天使戴米爾為愛情變成了凡人,與瑪麗亞結婚、生了女兒朵瑞娜、開了一家披薩店與家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另一位與戴米爾一起的天使卡西爾這回與一名女天使拉斐爾一起傾聽人類的心聲。卡西爾覺得人類似乎很少思索到生命的本質,每日忙忙碌碌卻不知真正的目的何在?於是卡西爾漸漸升起了想幫助人類的慾望。  卡西爾看見名叫瑞莎的女孩不小心從高樓墜下,卡西爾大叫,就在瞬間卡西爾正巧救了女孩,但也變成了凡人。但上帝送他的一副盔甲很快就被人以障眼法的騙術 騙走,甚至被警察誤為歹徒而抓入看守所,所幸戴米爾來保釋他。卡西爾第一次嚐到人間美食、咖啡、乾爽的衣服,但沒多久又被引誘喝了白蘭地,於是逐漸陷入自 我麻醉的泥淖中,甚至為了喝酒還以槍搶了小商店。  卡西爾還記得戰爭時期一名叫安東的小孩隨父親逃到美國,雖然成為走私商人,但還不忘回來找他 失散的姊姊漢娜。卡西爾有心助安東‧貝克爾走回正途,遂藉一次搶劫中認識貝克爾,並在貝克爾被對手帕茲克陷害前救了他。貝克爾為了感激他,遂答應將百分之 五的股權讓給卡西爾,但卡西爾在機場的地下水道中發現貝克爾不只盜拷光碟,甚至走私槍火,於是不接受這份報酬而離去。  雖然如此,卡西爾還是引 導照顧漢娜長大的克納德帶著漢娜與女兒瑞莎與貝克爾相認,但也暗中請瑪麗亞與特技團的同事以空中飛人的絕技搬走了藏在地下水道的槍械。卡西爾以為他終於完 成幫助人類的心願,但另一名守護天使卻告訴他,整艘船又被歹徒帕茲克攔劫挾持。心焦如焚的卡西爾趕到船塢,以彈跳的方式像天使般躍下,從容地救了瑞莎,但 卡西爾卻在蠅索上遭受帕茲克以槍擊斃。  事實上卡西爾是接到上帝召回天使的旨意,由他的守護天使拉斐爾迎他回去。戴米爾與雜技團的伙伴制伏了帕茲克三名歹徒後,抱著卡西爾的屍體不勝唏噓。雖然貝克爾終於與姐姐漢娜相認,但人類的事情似乎像永遠潺潺而流的河水一樣永不歇止。

     长篇影评

     1 ) 观影随笔。

    2022.8.12,百丽宫电影展,广州天盈广场,还和瓜西出来逛了一下。

    相似的手法,不同的创作背景,诞生了两部截然相反的作品。这次的观影不止一点失望,比看《柏林苍穹下》还要难受,这次我都不能用没在大荧幕看的理由安慰自己。除了开头的,接近2个半小时片场的影片,剩下的内动都像是由同名角色饰演的故事拼凑而成,又冗长又乏味,节奏是断层的,角色在里面的行为没有动机,前后找不到逻辑,卡尔好多行为我都没办法理解,哪怕我是提前看了简介才进去的。故事里的人物像是被强行串联,最后汇成一起,从小失散的兄妹,抢匪天使,马戏团一伙,最后居然还能一起呆在船上,是够离谱的。

    角色莫名的英语德语混讲,正如电影像是欧洲文艺片中塞进了违和的好莱坞喜剧和动作元素,也好似威廉达福的角色,违和得不知道是天使还是凡人,处处捣乱,最后结局吊威亚救人牺牲,就像是梅姨的死,没有氛围的铺垫,牺牲时内心毫无波澜,死后到时由念了一大段对白。

    想了想,两部作品更大的区别,是天使的戏份被削减后,天使这个角色意义不明了,原本讨论天使的内心挣扎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在一旁碎碎念,天使像是被简单概念化成角落里的隐形人,没了前作为爱决心落入凡尘的灵魂。看完唯一记住,还是娜塔莎金斯基,她的美再次触动我的心灵,她的声音抚慰着我的灵魂,让我还能坐在座位上,没有和隔壁大哥一样跑了。

     2 ) 平凡人值得被记住

    2023's SIFF@大光明

    最接近“诗”一样的电影,也是本届电影节我看的里最耐人寻味,值得好好思考的电影。不仅仅每一句台词有浓浓的哲理性而富有诗意的排比,并且剧情中几个家庭被历史推演变化更值得审视万千。

    尤其那段在旧车厢里老者回忆起儿时的点滴日常,如同每个平凡人一样,越不经意的细枝末节越能拨动某根记忆细胞的琴弦,了然欲动不堪...此刻,千人影院内满座寂静,眼前黑白胶片缓缓滚动...

    There is a time to be born. a time to die. a time to kill.....a time to keep silent.How do you cry when you have no eyes?a time to speak.Bird's-eye view. soldiers fleeing. a time to love. they seem to flee from each other.

    我只想说We are nothing, You are, for us everything.

     3 ) Harmonia's necklace...

    I had read about this movie in a book, got interested in it and researched it on line, but that's when I found out that there’s ZERO resources with this movie in it ,not even on YOUTUBE, but luckly a guy uploaded it online on baidu without any chinese captions; Lucky me.

    Now, I think the movie IS fairly great, and I want to discuss two pieces of the storyline which reminded me of some classic literature stuff which seemed to symbolize something from my point of view.First,I want to talk about that GUN;It seemed to be ''simply one of the BILLIONS of the movie props they act with'' but the more I thought about it the more suspicious this ''innocent prop'' seemed to be. Let me explain: The first time it appeared in this movie was when a teenager wanted to use it to shoot his stepdad, right? But remember that even if your stepdad IS every bit as tyrannical as he is but he is still your stepdad, AKA your father in law.Thus making it KINSLAYING, which is something that will end you up in Dante's hell.''By the way'' and later Cassiel took away that very gun as his ''first good deed'' but later on he used that same gun to rob a store. (And get himself a fake passport.)

    Now, there is a famous theme in the Greek Mythology, Harmonia's necklace, with Harmonia, the daughter of Aphrodite and Ares marrying a greek hero Cadmus, and Aphrodite's LEGAL husband,Hephaestus forges her a necklace with a curse on it as his wedding gift. well__Harmonia and Cadmus were turned to snakes,Jocasta hanged herself,Eriphyle got killed by her own son__ I wonder what will happen if that pre-mentioned gun got passed on to SOMEONE ELSE__

    Also,Thomas C.Foster once said that all stories are basically the same.So let me just say that I completely agree with him; some stories ARE the same if you strip them deep down into the bones. Nineteen Eighty Four and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do share a few of the MAIN themes, and Diary of A Wimpy Kid also got ripoffed for about five to six times. So let's face it:THE REASON WHY FEW GOOD BOOKS EXIST TODAY IS BASICALLY BECAUSE OF HOW MOST OF US CAN'T EVEN FIND OUR OWN WAY OF STORYTELLING, OUR STORIES KEEP BUMPING INTO EACH OTHER! (Sorry, I have gone too far about how every story shares a parallel to other stories.)

    So which story may we find after we got rid of the location of this movie, the minor characters, the minor themes and stuff like that? Faust. Let me explain. Faust, as we all know, is about a guy who treaded his soul to a devil, Mephistopheles, in exchange for some sort of youth stuff. He later fell in love with a girl named Gretchen, but since he treaded his soul to the devil she died in jail. Then in the end of the book he got saved by god for some reason. While in Far Away, So Near___Well, I still am struggling to find out about what does Emit Flesti symbolize in the movie but HE tricked Cassiel into drinking brandy (Even though I don’t understand about how Cassiel had been living for BILLIONS of years without knowing what a brandy is__) and HE’S the one who keeps hurting him even after how Raphaella keeps begging him to let Cassiel go__Anyways, both stories have one guy (specifically a man of god.) getting tricked into leading some sort of corrupt life ,(Cassiel actually started BEGGING in order to buy wine, how ridiculous.) and then stuffs happen in order for them to redeem themselves in order for them to go to heaven, even though part of Faust’s redemption might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his last word__which they(at least Cassiel did) usually grasp at. Then in the end the go to heaven. Also, the beginning of Faust starts when Mephistopheles makes a deal with god about how he will win Faust over, and god’s like “I don’t care what you do to him since a true christian will always come around one way or another.” While in Far Away, So Near Raphaella seldom reproaches Flesti for misleading Cassiel, while god just watches over everyone and the only thing we know is that god exits in the movie. So I guess that’s something both stories have in common. Also when Faust finally died in Faust among the bunch of angels who greeted him was Gretchen. While in Far Away, So Close__

    Well, of course Raphaella didn’t do any wrong stuff enough to get her to be a member of the “repenting ladies” crowd but this is one thing both of the stories have in common.

    But one thing they do NOT have in common is that Faust WAS tired with his current situation,(He was old, tired, and had to spend his days burying himself with books at the time.) while even though Cassiel did save that girl HIS downfall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his own STUPIDITY; first of all he couldn’t even recognize the same guy who stole his armor and nearly ended him up in jail,(Also he was tricked into gambling by the same guy and thought that gambling IS just some sort of fun maths game) he got drunk in a bus station causing a random woman to slap him in the face, then he tried to redeem himself by doing stuff like__Pouring drinks for__a bunch of__GAMBLERS (he’s a waiter at the time)__And he lack the ability to separate the nice people from the BAD guys, and then he’s basically playing the scapegoat without knowing it from start to finish__At least Peter Falk has the ability to sense the presence of angels while Cassiel lacks the ability to separate angels from FALLEN angels.

    But despite Cassiel’s flaws, at least he IS kind and loyal to his friends, and he does have the ability to mark his OWN salvation. And I do like the ending of the film; since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y shot Cassiel in the end at LEAST he’s not officially K.O. yet. And I don’t expect every films to end with a “ And They All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try imagine Orwell’s 1984 with a happy ending, then we will say,”oooh, it’s just a Disney film with R rated content’s.” OK, that’s it, the end.

    P.S: I know that you’re not supposed to judge a person by how he looks but__

     4 ) 只提名,未获奖。虽未及上作,但瑕不掩瑜。

    少了些诗意和深刻的氛围,几个片段依旧延续了流动的影象风格。

    嗯,天使纵身一跃,镜头飞向一个个工业制造工具里满目倦怠的现代人,耳语响起;把盔甲卖掉下注。下场艺术馆内面对展品,扭曲的时空和现实的交叠,不禁想起蒙克的图。结尾水上船只流动的风格,人该何去何从呢?是要满怀希望,还是继续压抑着上路吗?

    两个天使的性格实际上非常迥异,而这一部跟拉大这种差距,还加入了另两位角色。如果说上一步是对真善美和爱与存在意义的追问的话,那这部可以说是对成长罪恶和救赎的解答。

    呃服装也值得品味。从一开始的大衣到睡衣到便装到仿佛流浪者,而后西装。我仿佛看到了赫尔左格笔下的卡斯帕(忘记了)

    依旧很爱,困了。

     5 ) 《咫尺天涯》:天使的凡尘一跃

    文德斯的“天使系列”,《柏林苍穹下》(Der Himmel über Berlin,1987)和续集《咫尺天涯》(In weiter Ferne, so nah,1993),前者在1987年戛纳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奖,后者在时隔数年之后在1993年戛纳电影节上再获评委会大奖。

    这两部作品连同《德州巴黎》(Paris Texas,1984),标志着文德斯创作力的巅峰,同时也以两种决然不同的影调和姿态,向我们诠释着“爱”这个几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神秘、最宏大、最抽象的命题。

    在《柏林苍穹下》《咫尺天涯》两部作品中,文德斯非常巧妙地以“天使”这一形象将爱的主题具象化。《柏林苍穹下》里,两个天使丹米尔(布鲁诺·冈茨饰)和卡希尔(奥托·山德尔饰)每日倾听人们的心声,前者对一名人间的女子动了凡心,于是想要成为人类。

    《柏林苍穹下》剧照

    如果说影片的德语名“柏林苍穹下”只是从相对宽泛的意义上说明了故事的发生地以及作为一种意象和隐喻的“苍穹”,并以此带来一种俯视众生的宗教感和距离感,那么影片的英文名“欲望之翼”(Wings of Desire)从另一个层面很好地解释了剧情,即天使的欲望。《咫尺天涯》则主要针对另外一位天使卡希尔展开叙述,讲述他来到人间发生的种种故事。

    据文德斯自己所言,两部作品虽然间隔六年,但卡希尔的部分情节在《柏林苍穹下》拍摄期间就已经确定,主角山德尔也为之贡献良多,只是由于时间和资金的问题,文德斯只能选择在续集中加以呈现。

    《咫尺天涯》剧照

    虽然两部电影在情节和人物上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手法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延续性,但文德斯并不是简单地将一部电影的创意砍成两半,分成上下两集来制作,尤其考虑到两部作品制作年代表面接近,实则却被巨大的政治变革——柏林墙的倒塌——推向时代的两侧,处理着不同的社会和时代议题。

    以《咫尺天涯》而言,片中离散家人的团聚,甚至直接露脸的戈尔巴乔夫本人,无不影射着两德的统一,我们也能看到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合并之后带来的社会混乱,色情与暴力随处可见,人间充满欺诈与不负责任,并不如天使想象得那般美好。

    《柏林苍穹下》剧照

    而从《柏林苍穹下》看,柏林墙岿然不动,东西两德分裂带来的痛苦和压抑依旧暗藏在每个人心底;天使虽然倾听着每个人的心声,但却对人世间的苦痛漠不关心,二者相互叠加,也为电影奠定了忧郁、疏离、冷淡的基调。

    事实上,疏离感是文德斯中前期创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主题。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美国进行创作期间,文德斯都非常关注人与人之间异化,从早期《爱丽丝城市漫游记》(Alice in den Städten, 1974)当中的母子,到《错误的举动》(Falsche Bewegung, 1975)里的无来由聚拢又分别的陌生人,到《德州巴黎》里的夫妻关系,我们都能看到某种因交流受阻导致的忧郁和焦虑,一种莫名的氛围始终萦绕在文德斯的电影当中。

    《德州巴黎》WCL独家正版蓝光特别纪念版海报,设计by黄妍

    这一点无疑也在《柏林苍穹下》里很好地反映出来,片中几乎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每个角色都在自说自话,真正倾听的只有默不作声的天使。

    拍摄过程也是如此,文德斯将独白或者对白交给演员,他们只是在表演思考的状态,整部影片直到后期剪辑都形如一部默片。为了强化这种疏离氛围,文德斯还有意在大部分时间选用黑白色调。

    《柏林苍穹下》剧照

    如果说疏离和焦虑是文德斯创作的一个阶段,那么在下一个阶段中,这种莫名的现代性焦虑已经开始逐渐有了它的另一个名字,即科技和宗教意义上的“末世”

    末日在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的法斯宾德的作品里也有涉及,尤其是在巨作《柏林亚历山大广场》(Berlin Alexanderplatz, 1980)中,法斯宾德用了整整一集来渲染启示录情状。

    《直到世界尽头》剧照

    与之不同,文德斯意图通过科幻对这个问题加以类型化:其1991年的作品《直到世界尽头》(Bis ans Ende der Welt,1991)便是一个即将在1999年发生的近未来故事,一颗印度的核子卫星即将坠地,地球上一片恐慌,视之为世界末日的到临。

    在现实世界,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部署在即,冷战已经进入最后尾声,全球对末日的恐慌日益加深。文德斯走遍世界各地,从尼斯、巴黎、柏林、里斯本、莫斯科,到北京、东京,再到旧金山、悉尼,最后到达澳洲中部,给整个世界做了一份最后的“影像遗书”,也对记忆和影像(尽管模糊)保有最深沉痛切的希望。

    《直到世界尽头》剧照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影片上映仅三个月之后,超级大国苏联便宣告解体,全世界面临的核威胁瞬间清除,《咫尺天涯》所面临的不再是人类身体被消灭、种群被灭绝的物理性危机,而是二战之后又一轮深刻的、全新的巨大道德和精神危机。

    社会道德沦丧,贫富差距扩大,堕入凡尘的天使卡希尔不仅仅要开始学习生活,更要接受无法生存下去的悲惨现实,他不得不沉溺在酒精里,直到有人为他提供了一份服务性质的工作,被纳入到资本主义的体系当中。

    《柏林苍穹下》剧照

    某种程度上说,此时的卡希尔已经不再是《柏林苍穹下》里那个纯真无邪的符号性存在,也无法再走丹米尔的老路,成为一个快乐的披萨制作者;他只能遍尝痛苦滋味,成为一个希望融入德意志社会的底层人,成为东德的代言人。

    当然,无论如何时移势易,天使的爱之欲望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甚至还在不断深化——丹米尔堕入凡尘时或许只是为了一个深爱的女性(Eros),卡希尔则是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并最终发展成一种更加广阔、深沉的对于人类的爱(Agape)。

    《柏林苍穹下》剧照

    这很难不让人想到塔可夫斯基的宗教牺牲情结,而这种爱的内在含义的转换和递进,也使得两部作品拥有了更为丰厚的、超越时代的价值。

    随着冷战进入最终阶段及至最后的结束,文德斯不仅敏锐地观察到了德国社会的精神危机,更看到其背后的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而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德斯也接受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邀请前往美国拍摄影片,这不仅促使他对于资本主义对德国的影响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他对好莱坞电影制作模式产生了切身的理解。

    《寻找小津》剧照

    这些问题在他的电影里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公路之王》(Im Lauf der Zeit, 1976)里是随处可见的可口可乐广告牌,《寻找小津》(Tokyo-Ga, 1985)里是精美的食物复制品和霓虹灯,《德州巴黎》里是大峡谷和永远无法团聚的美式家庭,《事物的状态》(Der Stand der Dinge, 1982)里则是文德斯试图以摄影机枪毙(shoot)好莱坞电影制作方式。

    《事物的状态》剧照

    在《咫尺天涯》里,我们进一步看到资本主义是如何通过走私的方式来到德国本土,以性与暴力沾染柏林墙倒塌前后的一代德国人。

    天使卡希尔在片中有一个意味深长的举动:他用纳粹分子拍摄的胶片作为引信,引爆了潜藏在机场正下方仓库里的色情盗版碟和部分军火,这显然意味着文德斯希望将现代历史上引发“德意志悲剧”的一切付之一炬,让这个民族浴火重生。

    《咫尺天涯》剧照

    影片不止在这个层面上完成欧洲电影与美国文化的冲撞,也在类型的意义上加以实现:黑帮是好莱坞电影尤其是新好莱坞电影当中的经典要素,文德斯在《咫尺天涯》里显然故意地去类型化(甚至明确而言,反《教父》):没有火并,没有枪战,没有阴谋,没有反攻,观众对类型的一切期待全部落空,有的只是一个上下翻飞的“空中飞人”。

    《咫尺天涯》剧照

    影片结尾,卡希尔用一种极其浪漫、优雅的方式完成了一场困难的解救,虽然这场解救的代价是付出自己的生命。这很难不让人想起德国导演E.A.杜邦(Ewald André Dupont)1925年的名作《杂耍班》(Varieté),同样的飞人,不同的意味,文德斯以自己的方式,以对德国电影传统的回归,完成了对全球电影美国化趋势的反叛。

    正是在这个角度上,《柏林苍穹下》和《咫尺天涯》共同见证了某种创作上的“回归”:从美国到德国的回归,同时也是创作班底的回归。

    《柏林苍穹下》剧照

    事实上,文德斯在两部影片中的班底都是多年以来合作的对象,《柏林苍穹下》尤其见证了伟大电影作者维姆·文德斯和伟大文学作者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之间无懈可击的配合,其水准堪比贝拉·塔尔与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在《撒旦探戈》(Sátántangó, 1994)《都灵之马》(A torinói ló, 2011)等作品中的惊人协作,而这些亲密无间的合作也一再向我们展示,影像与文学之间若离若离、相互补充的特点,理解他们之间的合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本体论,更好地理解文学和影像之间的深刻关系。

    其实早在这部影片之前,二人已是多年的合作伙伴和好友,相互之间有着十分深刻的默契,其共同作品包括由汉德克编剧、文德斯执导的影片《三张美国唱片》(Drei Amerikanische LP's, 1969)《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Die Angst des Tormanns beim Elfmeter, 1972)和《错误的举动》,此外还有汉德克导演、文德斯制片的影片《左撇子女人》(Die linkshändige Frau, 1978)等。

    《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剧照

    这些作品大都在国内以至国际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帮助二人在电影和文学界建立起极高声誉。《柏林苍穹下》创意之初,文德斯便找到汉德克寻求帮助,但后者在听完前者的讲述之后深觉自己力有不逮,于是予以回绝。

    但没过多久,汉德克还是竭尽全力给文德斯送去了大量的独白和对白,这些素材最终都出现在成片当中。应该说,彼得·汉德克的文本创作很大程度上为影片赋予了诗意的氛围,也给文德斯的影像创作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巨大启发。

    另一方面,彼得·汉德克也从影片创意之初就给文德斯带去了去中心化叙事的倾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故事,每个人的出场都是自足的,每段话都是一个人存在的表征,当把他们的独白和行动连缀起来,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后现代式的、唱诗班式的效果。

    《彼得·汉德克:我在森林,也许迟到...》剧照

    正如彼得·汉德克自己所说,“梦境、画面和独白正是我的天性”,而文德斯自己也承认,如果没有汉德克,他根本无法想象这部影片的成形。

    当然,作为导演的文德斯极其天才地运用画外音和音乐等多种声音构成的声音系统和黑白二色构成的色彩系统将这种叙事“众声孤独”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这一点也绝对不容忽视。

    除了编剧彼得·汉德克之外,片中饰演天使丹米尔的布鲁诺·甘茨与文德斯在剧场合作也有20年的历史。甘茨是德国邵宾纳剧院著名的戏剧演员,也是伊夫兰指环 (Iffland-Ring)的持有者,这枚指环只有“德语戏剧界最重要且最有价值的演员”可以佩戴。

    甘茨不仅带来了自己精湛的演技,也为文德斯介绍了另一位天使的扮演者、同是剧场出身的奥托·山德尔,为《咫尺天涯》的拍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柏林苍穹下》剧照

    《柏林苍穹下》的摄影指导、法国元老级摄影师亨利·阿勒康(Henri Alekan)也与文德斯有过合作,其最重要的作品包括《美女与野兽》《罗马假日》等等,而他拍摄这部影片时已经78岁高龄。阿勒康主张在拍摄过程中使用创造性方法,而非在后期添加特效,比如用复杂的镜面系统让天使翅膀出现和消失,引入了天才的布光制造无影效果。

    于他而言,后期胶片特效是一种理性的科学,而片场特效则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其区别就像“一场录制的音乐会和身临其境的剧场音乐会”。正因如此,观看《柏林苍穹下》本身就是一场古典的、魔术般的体验,同时也是对失传已久技艺的盛大招魂仪式。

    《柏林苍穹下》剧照

    《咫尺天涯》虽未延续同一个摄影指导,但其摄影师于尔根·俞格斯(Jürgen Jürges)也不遑多让:他为德国新电影拍摄了大量作品,尤其是法斯宾德,包括他最好的作品《恐惧吞噬灵魂》(Angst essen Seele auf, 1974),而他最近的作品是极富争议的《列夫·朗道》(DAU)系列。

    《柏林苍穹下》片尾,文德斯将这部影片献给所有“落入人间的天使,尤其是小津安二郎、弗朗索瓦·特吕弗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柏林苍穹下》剧照

    维姆·文德斯以两部影片告诉我们,天使般的旁观是索然无味的,创作者必须亲身聆听人间的疾苦,亲身感受世人的苦难,必以人的欲望之眼观察五彩世界,也要以善良的天使之心去行仁义之事。

    《咫尺天涯》剧照

    最重要的是,文德斯本人正是此道的践行者——从柏林墙这边到那边,从德国出发返回德国,他以自己的亲身经验,完美诠释了天使的凡尘一跃。


    作者:圆首的秘书

    ©《咫尺天涯》(In weiter Ferne, so nah,1993) 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版权方

     6 ) 电影分享026丨咫尺天涯丨苏联最后一位总统——戈尔巴乔夫的电影首秀

    咫尺天涯,1993年,德国电影,导演维姆·文德斯。

    咫尺天涯,这是我看过的第三部文德斯的电影。几部电影看下来的感觉,就是电影画面实在是优美的不像话,每一部电影都可以详细推敲,每一次观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触动。电影中常常出现诗意且闲散的表达,人们总是不停的嘟囔,有的在抱怨生活,也有的是在思考生活的本质。从我有限的文德斯观影感来看,感觉总是电影的前半部分优雅、闲散,后半部分开始集中叙事。观众的情绪被积攒已久,终于随着色彩、剧情的快速变动得到表达。

    电影中印象最深刻的点

    一是戈尔巴乔夫的出演。这部电影是戈尔巴乔夫的电影首秀,出演的内容也是自己演自己,从而开启了数十年如一日的演戏生涯。他或许是世界上戏路最窄的演员,没有之一。

    二是娜塔莎·金斯基是真的美啊,片中天使的角色就像是量身定做,仿佛天使就该如此这般,哪怕是黑白片也挡不住的美。

    三是电影中开头和结尾的长镜头,简直和柏林苍穹下一脉相传,场景宏大又富含哲思。

    四是电影里面的台词。无论是天使之间的对话,还是每个人的唠叨,都充满了想法,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我看了之后表示:好想照着这一段拍一段啊,台词真是写的太好了。

    一点自己的想法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依旧是诗意的表达和散文化的影像。一方面,说是诗,是因为它的思想相当深刻,可以做出多种不一样的理解;另一方面,当影像变得散文化,就会觉得整个电影没有重点,观影者难免会觉得沉闷、无趣。

    从故事上说,这部电影是柏林苍穹下的续篇,依旧保持着天使的视角和色彩的切换。这部电影依旧掺杂了对历史的自省、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对人存在的思考、对政治的独白。比如影片中,用纳粹的胶带,点燃盗版影片,运走武器等剧情,都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反应。

    一如柏林苍穹下,这部电影展现了东西德合并后的混乱场景,毒品与色情影片并存,混乱与秩序共生,每个人都在思考生活的意义。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放心观看。)

    在达米尔来到人间之后,他的好友卡西尔依旧在柏林四处徘徊,聆听着每一位人的心事。时间过去好几年,达米尔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卡西尔依旧在人间流浪,却慢慢的开始变得关注起人类。

    卡西尔是个善良的人,为了救意外坠楼的小女孩,卡西尔来到了人间,他的世界开始变得有了色彩。卡西尔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共进晚餐,也可以去酒吧喝的烂醉。

    刚成为人的他,被堕落天使骗走了自己的盔甲,并被堕落天使处处针对,生活过得十分不如意。如果说达米尔追求爱情,体验到了生活的甜,卡西尔就是追求善良,生活却让他遍体鳞伤。

    在歌手的鼓励下,卡西尔决定要做个好人,不能浑浑噩噩。就这样,他成为了一个美国人的助手。这位美国人也在寻找自己的亲妹妹。

    后来,在卡西尔的帮助下,美国人和自己的妹妹重聚——原来就是自己救下的女孩的母亲。美国人也在卡西尔的帮助下,摆脱了涉黑产业。但是,代价却是卡西尔的生命。

    卡西尔的善良带着他来到了人间,他却在人间尝尽世间冷暖,历尽千帆后,依旧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善意,最后和自己、和自己的朋友、和生活和解,完成了对自己、对大家的救赎,也才真正明白,生命的重量。

     短评

    看之前没做功课,但是第一个镜头似乎就暗示了与《柏林苍穹下》的关系,很多镜头设计得很有意思,杂技和人性的善是好看的一部分,还糅合了一些哲学与宗教的元素,还有幽默风趣的一面,结局略显仓促,但也算是完结了,天使到人间一游。

    10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推荐
  • 作為《柏林蒼穹下》之一續作,《咫尺天涯》的台詞和拍攝手法仍高度詩意,延承了極強的文學性。不同處是《咫尺天涯》在情節上加入了美國因素,在拍攝手法上亦部分借鑑了美式通俗劇的典型形式,以處理柏林牆倒塌後柏林的全新社會狀況和心態,例如以托尼·貝克爾家庭為代表的分離家族的重建。2022年7月29日19:30於百麗宮天環巨幕廳,“直到世界盡頭:文德斯電影回顧展”場次乙。2021年秋張慧瑜“影視文化與批評”課贈DVD。

    11分钟前
  • Bork
  • 推荐
  • 两部皆资料馆胶片。但比之于第一部更为惊叹。第一部的冗长(主要是马戏团肉体看不下去)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堕入凡尘的迷茫与找寻。维姆文德斯的天使没有品尝过人间的滋味,而是枝裕和《下一站天国》的天使都是受尽人生的幽灵。多么有趣哇。

    16分钟前
  • 杨多荤
  • 力荐
  • #维姆文德斯电影回顾展# 你看不见我,你以为我远在天涯,其实我近在咫尺。我们是信使,在暗处观察世界,也用另一种身份感受生活。初入人世,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一时误入歧途并不至于人生无望,只要内心向善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依旧可以发光。

    17分钟前
  • AlanX
  • 推荐
  • 【直到世界尽头】回顾展。避开了《柏林苍穹下》,反而觉得《咫尺天涯》美得更加动人心魄。相比前者,后者的童话性质来得更纯粹,爱的客体不再拥有姓名,而是所有、全部。只是这大爱似乎又与背后对于德国国民性精神危机的忧心忡忡有些许矛盾:调用好莱坞式类型元素最后又刻意逆反观众心理,难言文德斯对于美国文化复杂的心态;用纳粹产权下的胶片点燃走私录像带和军火,也是其用最浪漫最决绝的方式向德国近现代悲剧的告别。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文本,放置于一,天使的牺牲是否只意味着无暇的脸庞上一行热泪?

    21分钟前
  • Aloysha
  • 推荐
  • 没有了柏林苍穹下的神韵,东西德统一后也只是多了更多的混乱,前边天使视角和摄影上的亮点还有一些,但后边威廉达福出现后多了好莱坞类型片的尝试更娱乐化了,几个上部主角也沦为客串。资料馆胶片版。

    26分钟前
  • seabisuit
  • 还行
  • #2022文德斯影展深圳站#柏林苍穹下的续集,连看真的是妙极。命运是一本摊开的书,时间到底是什么,是你踏入的那条河流。投身于生活之中,投身于罪恶之中 投身于谎言,欺骗,伤害,投身于时间之中。我们是时间的创造者、谋杀者和受害者。和上一部组成了虚与实、入世与出世、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完美映照,看完甚至觉得只看柏林苍穹是不完整的,因为入世并不是目的,像悉达多那样,踏入生活的河流并再度抽离,将苦难和绝望具象再抽象,才是完整的旅途。结尾太棒了,天使是传递爱的信使,重要的是我是你是我们每一个人。我想不到比这个更浪漫的结尾了,远航的船载着所有人,轻盈地托住了所有立意。@深圳bc

    29分钟前
  • 艾栗子
  • 力荐
  • 《咫尺天涯》与其说是前作《柏林苍穹下》的续集,倒不如说是更独立的作品。虽然《咫尺天涯》延续了前作的设定(杂糅超现实主义元素的现实主义叙事,以天使的视角连接起了德国的当下和她那段带着伤痕的历史),一样有文德斯所关注的“时间”母题,但二者的美学表达还是挺不同的。我个人觉得这部片的对白深度就不如前作——毕竟这次汉德克没有参与编剧——但在画面上却有更好的表达。比如片中有个我很喜欢的场景似乎也是整部片剧情高度浓缩的象征:墙上挂着马克斯·贝克曼的画作,镜头反打,我们看到了凝视着画作的手表叔啊不卡西欧,他不由自主地摆出一副蒙克《呐喊》的姿势,接着表叔的脸、脖子、身子在扭曲,画作在旋转,直到表叔倒地。

    31分钟前
  • Galois
  • 力荐
  • we are messengers,not message.天使是爱,是灵魂的关照,人类需要救赎只能靠自心,天使就在心中。一如既往的wim wenders ,经典的哲思,诗意的灵魂。

    32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 其实是《柏林苍穹下》的续集,一部稍显冗长的作品。这一部的剧情感觉复杂一些,不过影片缺乏有机的粘合力,主题上与前作也有不同,表达的是天使在确认自我后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风格更自由轻松,整部作品属于轻量级。P.S. 上集有Nick Cave,这集则是Lou Reed出来客串一把。

    34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 75/100 不那么值得被拍出来的续集,太想与《柏林苍穹下》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映照(几乎像是犯了近十年各商业ip重启续集的各种臭毛病),以及太沉溺于满足文德斯对美式冒险类型片的迷恋了(又是美国电影对他的负面影响)。但仍然,比较认真地研究了天使下凡和墙倒塌的后续,部分像是相对轻盈的“个人柏林文化生活史”,试图捕捉五年多时间以来城市生活和政治气候等方面在墙倒前后的变化,以及历史在当代的遗留问题。卡西尔的角色身上带有“拉扎罗式的圣愚”,在现代浮世人潮和不可逆的时间洪流之中仍能让人非常心疼,而达福那个角色更神秘,同时带有撒旦和时间命运本体的意味。接近结尾与Peter Falk一起的偷盗部分再现了文德斯对电影本体作用的反复强调和《直到世界尽头》里旅程终点重聚、庆祝的气氛,如果电影能想办法提前结束就好了。@武汉百美汇

    38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 [柏林苍穹下]续篇,1993戛纳评审团大奖。1.终于,另一位天使也体验了下凡成人的滋味,只是,跨越了咫尺天涯,却至终没能逃过迷失与堕落的命宿,一如倒塌的柏林墙也消弭不去的疮疤。2.娜塔莎·金斯基演的女天使拉斐尔至为惊艳,比及[德州巴黎]更添一抹历经沧桑的美,而全片最动人一幕便是在卡西尔唤起老者童年记忆后,拉斐尔俯身倾听与回应他的灵魂。3.威廉·达福饰演的堕落天使亦正亦邪,不断念叨着关于时间的哲思,永恒难解的谜题呵。4.英法意德俄语轮转,剧中人却似超越了语言的鸿沟,自如沟通,英德混合的句子真是奇妙的存在。5.卡西尔倾听戈尔巴乔夫真人俄语思索,确为亮点。6.Lou Reed音乐会,又见文德斯对摇滚的痴狂。7.轮船上摇移过所有人的后拉长镜头,直至圈出收尾。8.我们不是信息,我们是使者 | 我像往常一样寻找,什么也没找到。(9.0/10)

    4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 昨晚看的,2017-8-8,从开头的镜头就是牛逼。果然是和《柏林苍穹下》一脉相承。尤其看完《战狼2》后,更发觉这是佳片了!天使爱人类,即便看到人类世界如此龌龊黑暗,仍愿意为了人类牺牲自己。比戈达尔容易看懂多了。140分钟不觉长。散场时开始下大暴风雨。中国电影资料馆小西天店1号厅。2019-6-15 小西天二刷 文德斯电影回顾 数字版应是 更喜欢这部了 落在地上和我们更贴近 也因为和柏林苍穹下的剧情串起来了而结局更令人心痛 但有些地方还是不太懂比如威廉达福为什么人类天使都能联通还不放过卡西尔以及最后牺牲那一下子有什么用 喜欢原名 观众约六七成 散场前面区域又因为屏摄还是什么的嗷嗷起来了

    46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推荐
  • 数梦的字幕真是垃圾。这什么大乱炖……配乐诗朗诵插入蹩脚剧情混乱类型和明星打酱油是吗,感觉到后面编剧已经放手了,但是蠢的地方都还比较可爱(看到达福和法尔克还是蛮高兴的)。达福这角色纯粹是来泡卡西奥的吧,不拐上床很难收场。@ SZBC文德斯影展

    47分钟前
  • Virgil
  • 还行
  • 竟是《柏林苍穹下》的续集,前一半延续了风格,后一半突然变成了柏林犯罪团伙厮杀片。角色有一点多,比如我真的没看懂威廉达福是干啥的?当然,那种“天使变为凡人后会是感情最细腻敏感的那一种,因为他们再也听不到别人的思想”以及“没有爱生活的意义在哪里”的感觉,真的很好啊...

    4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 哇真的好神奇,《柏林苍穹下》和《直到世界尽头》的混合体,是德国与美国文化出人意料的嫁接,实际上也是前者的进一步深化:如果说1987年柏林墙倒塌还是一个梦想,1993年的文德斯则面临更加实际和迫切的社会重组和混乱:色情和暴力需要毁灭,分离的家庭需要重建,胶片是爆炸的引信也是时间的媒介。甘茨义无反顾前往世俗人间去爱,山德尔则不仅要学习生活,更要进一步选择塔科夫斯基式的牺牲。彩色的人间并不十分美好,黑白的世界又过于寡淡,正因如此,我们必以人的目光观察,也要以天使的身躯行为。

    51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 没想到与《柏林》类型如此不同,虽然故事和叙事方式上一脉相承,却是个有趣的喜剧片。《柏林》中两个天使里,就觉得卡希尔是比较严肃冷静的那个,代表一种理性对应冈茨的悲悯浪漫主义。结果这次意外退休竟然充满欢乐。大概是全球化最甜美的尾巴了。威廉达福那一弩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好心疼啊。

    54分钟前
  • cassetteman
  • 推荐
  • 是这几天看的文德斯中最通俗的一部,后半部融合了好莱坞元素,照顾观众了(全场甚至有共同笑点),但牺牲了整体美学。还是很喜欢,一个战后浮士德的改写,天使变成人类,和上部的纯粹感受生活/爱不同,他也会堕落,但这也是游历人间的一部分。威廉达福扮演着靡菲斯特的角色,他观察、引诱,在必要时刻拨动时钟,促成了卡西奥作为人类的死亡和天使的新生。天使游历的价值在于证明爱的可行性,时间、记忆,通过人与人间的共同情感留存。这正是后现代社会需要的。全片最爱场景:卡西奥靠着老人回顾他的一生,一切时间碎片都有了价值。

    55分钟前
  • symore
  • 推荐
  • 你以為很遠其實很近,你以為很複雜其實很簡單,你以為咫尺天涯,但卻相差甚遠.天使易作,人難當啊!

    60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 2022.7.30 尽管不是先看“柏林苍穹下”,但一点也不妨碍这一次大银幕重温。天使永远都是天使,你永远可以看到他们眼中的光芒。

    1小时前
  • vivi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