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刚刚看了《最佳敌人》这部电影。闲来无事,聊聊感想。先说一下我的身份背景。我是一个东北三线城市的失业宅男,眼界不广,评论难免谬误。这部电影很精彩,但是,必须是很了解美国社会文化的人才能品味出佳处。我是失业的,大把时间空闲,读了很多关于美国的书。我对美国社会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人会说,你是一个中国人,了解那么多美国的情况干啥?原因无他,只是无聊。我并不哈美。不像是某些“香蕉人”黄皮白心。也不像是某些“圣母那啥”,极度崇尚美式文化。 闲话少叙,书归正文。这部电影塑造了很多鲜活的人物。我只谈谈男主角。根据片中的人设,我简称他为“白老大”。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1970年代的美国南方城市。那时候,美国还在越南打仗。肯尼迪总统被刺,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被暗杀,政治上的反动势力正猖獗呢!美国南方各州向来以歧视黑人著名。故事的发生地——达尔顿,拥有美国的著名学府“杜克大学”。就是这所大学在2019年禁止校内的中国留学生说中文。这个反华事件闹得挺大。也说明了该地的种族主义之猖獗。白老大生于斯,长于斯,参加3k党就很正常了。白老大是个经营小加油站的小业主,有家庭,有子女。他珍惜家庭,是个顾家的好男人。每天繁忙的工作结束以后,他的娱乐就是和几个朋友去廉价的酒吧喝啤酒。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美国南方“穷苦白人”。他最以为傲的就是,他是当地3K党的老大。这就是叫他“白老大”的原因。3K党就是强调白人至上。历史上该组织曾经残酷迫害黑人和有色人种。白老大还是很嚣张的。整天和党内“骑士”们玩枪。有喜欢黑鬼的年轻女人,这些“十字军”骑士开车去她家疯狂枪击。有黑人反抗白人房东,白老大带小弟们去镇场子,威慑黑人。可是,您再自觉得身份尊贵,血统优良,也得赚钱过日子。看了一句话:在美国,阶级差别远大于肤色差别。此话千真万确!白老大也要过老百姓的日子。他的一个儿子在学校被老师歧视。因为学习没有跟上,人家老师直接叫他回家跟他爹卖油去。说白了,就是看扁你一辈子没有出息。白老大也火了。想让孩子去富人聚居的郊区的私立学校读书。媳妇一句“钱呢”,白老大顿时没词。我就纳闷,您一个社团的老大,怎么这么潦倒?要钱,没有。人脉呢?种族主义的议员和黑心资本家都用过你和你手下的众兄弟。现在,你有困难,要你自个解决。没义气!!!还有,孩子学校的老师也根本没有把你这个老大放在眼里。要知道,3K党就是靠恐怖暴力树立威权的。一个小小的老师都不当回事,威权何在?就这样,干脆别在江湖混了。太丢人了。后来的事更让人无语。白老大有个弱智儿子。在疗养院,一个人住着还行。结果,院方为了增加效益,就给他加了个室友。那个病人病情很重,给孩子吓得不轻。孩子是爹妈的心头肉。白老大这个急呀!差点把医院砸了。人家护士也讲理。住单间?行呀!拿钱。75美元一周,马上安排。白老大把衣服兜翻了个底朝上,兜里的仨瓜两枣根本不够!挺大个老爷们就是凑不够钱。一分钱憋倒英雄好汉!白老大没钱丢尽了人。这事让黑人大妈知道了。人家不计前嫌,开车去了。这黑大妈人缘挺广,竟然给办成了。我就感慨,交朋友就该交这样的!有难处,人家就来真格的。白老大的那些朋友没一个帮忙的。平时在一起吃吃喝喝,吹牛潇洒,有事就躲。酒肉朋友交不长。随着剧情的发展,白老大的动摇越来越明显。帮中兄弟一看不妙,想出来一个大招。一个晚上,3K党会堂外停了台豪华轿车。身穿名牌西装的3K党全国总领袖出现了。按照3K党的规矩,总领袖被称为“龙头”。我是看书知道的,别问我什么书。这位龙头老大乃是白老大的老大!看来犹如政客高官的龙头大哥庄重其事地颁发给白老大一张奖状。在全场的欢呼声中,白老大领了这张奖状。只有奖状,纯粹的精神鼓励!白老大的表情很木然!!浅浅的笑容一闪而逝。要是我,都要骂街了。美国是个金钱至上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一切都是为了钱。白老大出生入死,为了社团孝尽犬马之劳。结果就一张废纸打发了。后面,他背叛3K党,其来有自。最后,他离开了3K党,更让人感到人情纸薄!!他的朋友们都离开了他。只有他店里打工的小伙计表示了对他的忠诚。在香港,古惑仔换字头转堂口是很正常的。每一转会,都会带走一批小弟。白老大竟然没有一个小弟跟随。即然这样,还不如金盆洗手,退出江湖。我认为白老大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点妄议。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个江湖,不论古今,不论中外,无外乎人情!那些白人主义者人情淡薄,失败是必然的!!!反观对方,人心一致,团结紧密。尤其是,很多黑人精英参与其中,更是如虎添翼。那些黑人精英,很多读过大学,工作体面,都是人上人。白老大及时转投阵线,弃暗投明,真是识时务的俊杰!日后,他果然也进入办公室当上白领,摆脱了服务行业的蓝领生活。至于四处演讲,更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人一旦走上了更高的层面,眼界就会更加开阔。他出息了,家里的孩子们也会有更好的人生选择。反观他的3K党朋友们,一辈子都会窝在那个小地方,过着穷苦白人的生活。每当被生活所折磨,就拿白人至上主义来自嗨一下。人生的选择,真的很重要!!!
这几年美国电影中出现了不少关于黑人平权、直击种族问题的作品,但和以前那种强调两个族群对抗、对更大范围内的种族歧视现象进行控诉的作品不太一样,新阶段的这一批电影似乎找到了一种新的叙事策略,即尽可能远离宏大的历史叙事,转而从个体角度去呈现黑人和白人共处的景象,这当中包含了一段从敌视到和解的过程,这种新的叙述显然和当下美国社会对于种族歧视零容忍的现实是分不开的。刚刚过去的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绿皮书》收获了最佳影片这一重量级奖项,再往前看,斯派克李的《黑色党徒》在戛纳拿下了陪审团大奖,可见所谓新的黑人电影不光在美国,在整个西方世界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新潮流。
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艺术和政治一直难解难分,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
今天我想和大家讨论一部电影,按我刚刚我说法,这部电影也是一部新的关于种族议题的电影,它的名字叫做《最佳敌人》。
影片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时间是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南部一个社区内,黑人社群和白人社群就黑人学生和白人学生能不能在同一所学校内读书这一议题展开了一场严肃的研讨会。影片的两位主角:C.P是白人社群的民意领袖,同时也是3K党的地方领导人,Ann Atwater则是黑人平权组织的领导人,两位暴烈、坚定的组织捍卫者不得不在这场研讨会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相处与交流,慢慢的,他们之间的仇视被冲淡、化解,起码在个体层面上,最终他们消除了关于肤色的偏见和歧视。
这样的故事可能会让我们想起《绿皮书》,人物的设置、故事发展的逻辑都有相似之处,不过相比起《绿皮书》结尾喜剧性的“白人黑人拥抱时刻”,《最佳敌人》的结尾多少有些灰暗与苦涩,CP完成了自我的转变,他被感召、摆脱了思想的局限性,但同时也被白人社群放逐,他从极右派白人领袖的位置上被赶了下来,影片的结尾处是好莱坞惯用的“情感补偿时刻”,他成为了“黑人的朋友”,收获了另一个温暖的集体。从这个角度看,《最佳敌人》似乎没有解决掉真正的问题,即更大范围内的种族对立的现实难题,不过我们也可以把这部影片的结语理解为:改变终究会发生,一种行之有效的对话模式的建立是和解的开端。
于是又回到了一种经典的电影批评模式,如果《最佳敌人》是在宣扬推介一种民主化的、美国式的研讨会机制,这又是一套政治意识形态话语,《最佳敌人》的主流性、现实性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在形式、论调上,《最佳敌人》不是一部令人惊喜的电影,但这部影片依然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即两位主演的表现。男主角山姆.洛克威尔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位演员,演技精湛的演员有不少,选片品味极佳的演员不多,山姆.洛克威尔参演的一系列影片都显示出了他不俗的电影品味,如果说早期的《月光之盒》、《割草叔叔》到后来的《绿里奇迹》、《火柴人》让我们意识到他是一位演技出色的演员的话,后来在一系列电影中的表现就可以说是令人过目难忘了,《神枪手之死》、《月球》、《七个神经病》、《三块广告牌》都留下了他精彩的演出,这些电影都属于非常成功的小成本艺术电影,山姆洛克威尔的选片品味之高可见一斑。而女主演塔拉吉.P.汉森更是颠覆了自己以往的银幕形象,她饰演的Ann Atwater扮相土气、行为不拘小节,走路的姿态怪异,但这副奇特的外形下有着善良、内省的灵魂,汉森把这种对比出来的戏剧性掌控的恰到好处。
总之,《最佳敌人》是一部规整、并无新意的电影,它作为一种新电影的基本形态是有现实意义的,如果你用心去看,应该还是能看出一些普世性的道德劝解:去宽容、去帮助别人,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无趣的斗争那会是多么地美好。
这是个新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和以前看过的许多影片一样,讲的是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
时间是1971年。叙述了黑人民权活动家艾沃特和三K党会长艾利斯的斗争。艾沃特是位单身母亲,艾利斯是个加油站老板。本来他们的生活可以平安无事互不相扰的。可就是因为当时美国南方的种族主义传统的影响下,在美国《民权法》公布7年后,他们之间仍然互相仇视,延续着各类种族纷争。影片中描述了一所黑人学校被大火焚毁后,为了让黑人孩子继续完成学业,计划将他们分配到其它学校。这个方案却遭到白人们的反对。于是为了解决这个分歧,召开了为期两周的双边会议,在这个会议上,艾沃特和艾利斯为了各自群体的利益,在斗争,在讨论,同时也在互相交流和理解。最终的胜利者是人性。
种族歧视是个很老的问题了。可是却频频出现在近年来的许多场合,影片公司也乐此不疲的拍了不少此类题材的电影。由此推测,种族问题在美国仍然十分严重,对于许多美国白人来说,这始终是一个过不去的坎儿。
就人的本能看,对于和自己不同的族类,向来就有一种天生的不安和警惕。然而人类毕竟是一种理性的生物,经过上万年的进化之后,现代人类应该早已摈弃了那些野蛮和原始的思维,现代社会也从信仰、道德和法律诸方面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可奇怪的是,就是这个在法国启蒙运动影响下,号称以自由、平等、民主立国的美利坚,居然还有那么多的人鄙视有色人种,自得于自己的白皮肤。实在是令人费解。
实际上,貌似“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产生先进的思想和行动。盲目的和非理性的反人类狂热或明或暗植根于这些“先进”民族之中。产生了歌德和马克思的德意志民族在二战中杀害了几百万的犹太人,自诩为礼仪之邦温文尔雅的大和民族也曾有过血腥的南京大屠杀。美国也好不到哪儿去,美洲最早的主人印第安人现在被迫在“保留地”中挣扎,任其自生自灭。影片中,一个白人女孩仅仅是爱上了一个黑人男孩,住宅便遭到三K党乱枪扫射。这哪里还有一丝文明社会的痕迹?所以啊,真的不能相信政客们胡言乱语,嘴上讲人类平等,实际上却是非我族类尽可诛之。更不能盲目的崇拜美国社会表面上的先进和文明。好在美国社会是勤于思考和反省的,虽然这个过程长了点。和许多落后国家一样,美国的公众们在整体上要实现现代文明理念,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影片中,艾沃特和艾利斯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艾沃特拿出《圣经》,对艾利斯说:“我用这个来替我说话。”
艾利斯:“我也有《圣经》。”
艾沃特:“你读过吗?”
艾利斯:“我当然读过,还每周去做礼拜。”
艾沃特:“那么,你应该知道。”
艾利斯:“知道什么?”
艾沃特:“同一个上帝,创造了你我。”
说的真好!不仅是从信仰上,也是从人类发展史上,一针见血的驳斥了种族歧视的思想。无论你是什么肤色,无论你出生在何地,无论你信仰什么,无论你的出身是高贵还是低贱,你和所有人一样,都是一样的人。都应该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美国的种族问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黑人群体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由此产生了许多问题,不守规矩、素质低,犯罪率高等等。许多白人便产生了这样的偏见,认为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品质。由此肤色便成为了他们低人一等的标志。实际上,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自然应该用社会的方式来解决。如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的机会。肤色代表不了什么,马丁路德金是黑人,耶稣是犹太人,而雅利安人种里则有希特勒这样的魔鬼。我喜欢的电影演员中也有丹泽尔华盛顿这样的优秀的艺人。和种族主义相比,我更喜欢“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理念。
影片中有两个细节。一是会议主持人约艾沃特和艾利斯共进午餐。艾利斯进餐厅后,为了显示自己的优越,故意不去看餐桌旁等待他的两个黑人,在各个桌子旁装模作样的巡走一番,最后在旁边的一张桌子坐下,眼睛游移不定的看着别处。这举动恰恰说明了他内心的彷徨和尴尬。
二是白人议员得知卓伯列开的五金店里雇佣了黑人之后,指使警察以消防不合格为由,关闭了他的店。以前我始终闹不清楚什么叫“非关税壁垒”,看到这里才明白,就是明的不行脚下使绊,看来这一套,美国人玩的要老道的多啊!
山姆·洛克威尔饰演的艾利斯非常好,每一个举止,甚至每一个眼神都反映出他的内心活动。赞一个!
本人评分:7.0。
从不曾放下偏见。 这是整部电影最大的败笔。 我们先看看电影里黑人当时生活的状态。 年轻的黑人女孩成了单身妈妈,带着孩子讨生活,结果被房东拒之门外。
黑人小孩在烟雾没还没散尽,成人都忍不住要咳嗽的地方坚持上课,力争赶上其他学生进度。
虽然导演拍得很烂,但不重要。我们按剧情来讲,凡有一点良心的人看到这两幕肯定或多或少有些感触。 但
很奇怪
这是一部讲白人改变对黑人偏见的电影。但男主改变自己偏见的原因却和黑人基本上没什么关系。
男主幡然醒悟的原因不是因为黑人,而是围绕着白人进行的,自己精神方面欠佳的孩子,白人越南老兵。电影中男主因为这两点幡然醒悟。
要知道电影里男主可是对着一个手无寸铁的白人小女孩的房子扫射的,结果因为自己人关了越南老兵的店就叛变了。因为女主帮了他儿子换病房,四十多年的信仰,朋友,事业,北卡3k的主席,通通不要了。 先不说中间哲学家来都理不清的逻辑问题,以导演编辑讲故事的思路来看。男主之所以不歧视黑人,不是意识到了黑人和白人一样,都是上帝创造的人,而是因为队友太不给力,而有的黑人能给自己的世界带来便利。
真tmd高高在上,施舍一般的尊重。 拜托,我看完除了感觉男主是个傻子以外就光看到了白人中心论。这部电影透出无比的自大,真的是全世界都围着男主个人转。
男主因为白人仇恨黑人,又因为白人选择不抵触黑人,我们最后还得称赞男主,你真好,你不是种族主义者。
男主不知道他们3k党之前的做法给女主黑人们带来了多少伤害,看不到黑人的不容易,而且完全没能理解对方的世界。
女主和其他黑人还得时时刻刻捧着他,虽然你是3k党头目,整天做的事是迫害黑人,但你依然是我们兄弟,我依然帮助你。这是人吗,这是奴才都不如吧!
嗯,这些全都不重要,反正导演让男主因为*不知道因为什么反正以正常人的想法都不能理解*的理由,去选择支持自己仇视了四十年左右的敌人,放弃了自己半辈子的信仰和生活。
啊,看,我白男是多么的无私伟大。
什么🐶玩意! 男女主整部电影都没有走近对方世界,到结果又变成了惺惺相惜,成了一辈子好朋友。
导演整部电影全都是前朝腐朽习气,还想恰种族题材的钱。 全剧最可笑的是3k党的日常活动不是打劫射杀黑人,而是迫害白人女孩,威胁白人老兵。导演是不是觉得把3k党放在洗衣机转一转就能洗白了。 脑子怕不是被3k党扫射了。
给大家看看现实中的c.p说的一段话。 “我曾经以为安阿特沃特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卑鄙的黑人女性。 …但是,你知道,她和我有一天在一起一两个小时,然后我们聊了起来。她正在努力帮助她的人民,就像我正在努力帮助我的人民一样。” 这才叫误解对方,认识对方,理解对方,放下偏见,成为朋友。
两人一辈子为人权问题而奋斗。这才是真正的最佳敌人。
总结一下:不喜欢政治正确,也不讨厌。不关心政治,不关心人权。
讨厌拿政治正确和人权恰烂钱,把观众当脑残。
2星还是看在我塔姐的份上,不是塔姐根本不会看这么一部节奏拖沓,剧情扯淡的电影。
STXfilms拿下塔拉吉·P·汉森和山姆洛·克威尔主演新片《最佳敌人》(The Best of Enemies)的北美发行权,Babou Ceesay(《侠盗一号》)、安妮·海切(《危险机密》)、韦斯·本特利(《美国恐怖故事》)、布鲁斯·麦克吉尔(《妙女神探》)、小约翰·加拉赫、尼克·西塞等参演。制片人罗宾·比塞尔(《饥饿游戏》《琼斯的自由国度》)首执导筒,并根据Osha Gray Davidson所著书籍改编剧本。 汉森饰演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民权活动家Ann Atwater,与3K党领导者C.P. Ellis(洛克威尔)进行了为时10年的斗争,直到1971年,两人同意共同主持一个为期两周的社区会议,以应对法院命令的学校废除种族隔离法令。这场会议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我越來越愛看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發生在真實世界,我能夠聯繫,「Connect到」,尤其是歷史事件,可以見到人類文明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
種族融合就是一個例子。即使到了美國今天,大家仍在喊Black lives matter。白人至上主義似乎仍然盛行,在Donald Trump上台後更甚囂塵上。誰知道如果1971 Durham 沒有發生過這件事,今天是否更糟糕?
也許有部份是電影的渲染,不過在一個小社區,不同政見、種族坐在一起討論一個跨世代,但又每日切身影響各人的歷史問題,能夠大致理性討論,嘗試理解對方的觀點,在echo chambers 不斷放大的今天,非常難能可貴。
裏面體現的公民參與力量很大。外來的唯一參與者就是辦Charrette 的Riddick,其餘的都是本地居民積極參與發言討論最後自決,這個empowerment 在今天的香港有其形式,但落實得不好。說到此,作為香港公民,我應該更積極表達意見,例如施政報告的意見書。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不是你想要甚麼就有甚麼,不是你參與別人就要滿足,而是和而不同。在過程中,意見要表達,要被紀錄。
這部電影很適合在中國沒有投過票,在社區、城市、國家層面沒有盡過公民義務和權利的人看,看看一個比較成熟的民主社會,是如何自下而上鼓勵和促進公民參與的
又是一部以六七十年代种族隔离的力作,白人至上主义者"大战"黑人平权者。相较于《绿皮书》,我更喜欢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比前者更为丰富。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一个民主参政比较理想的状态、公权力的滥用、"黑社会"形式的压迫等等。不过主观感觉电影把这段故事美化了不少,有点儿泡沫。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点还是人的意识形态及其观点一旦确定,也就是屁股坐定了,即便经过再多的辩论也很难改变。
很多历史的必然,也有很多偶然。
情感细腻合理,节奏张弛有度,推荐
75/100 或许片中对种族问题的阐释已经满足不了当代对电影中更复杂立体的种族问题的理解需要了,但影片仍然很好的抓住了解决关系问题的几个关键点“交流”、“换位思考”和“互助”,而且用能激发情绪的情节传递出来,Henson真的棒。
CP这种3K党死硬分子的立场转变有点不合情理的突然。不过说到争取权益与平等,必须要坚定响亮发出自己的声音,绝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感化对方上。
人只要不走极端就还有回旋的余地,走极端就只能起到发泄作用,解决不了问题。
北卡州杜汉,杜克大学所在的城市,如果不看电影,早已觉得3K党不复存在,马丁路德金后南方学校会马上取消隔离。事实上,却有点洗刷三观。还要感叹,美国电影里那么多还原了真实故事。而中国的电影中却很少能如此的还原真实故事。我相信,中国得感人故事绝不比美国少。
拒绝改变拒绝进步的白人就是懦夫
头一次不是靠口音认出 Nick Searcy,表扬自己
很不错的传记类影片,有感触有收获,虽然有不足但瑕不掩瑜。
有点过于工整,但依然好看,cp撕掉他3k党党员证的瞬间我也忍不住热泪盈眶。消除隔阂与偏见的方式永远是接触和沟通。美国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是灯塔就是依靠这些看似琐碎,但极富成效的民主实践,一步步走到现在。即便对3k党或者黑豹党这些极端组织的成员,为国家服役奔赴战场,关爱弱势平权也是打动人心的故事。真的太羡慕了。
肉眼可见的 好莱坞现在只制作两种电影 超级英雄 和 黑白大战 拥有全球最佳电影资源的影人们 你们有趣的灵魂在哪里???啊 在哪里?!
又一部白人和黑人化敌为友的故事。但电影表现的内容有点不能让我信服。我相信真实事件中,3K当主席确实因为这件事退出3K党了,但是电影展现的内容是不足的。让人以为只是黑人帮他解决了自己孩子的病房问题,他就被感化了一样。其实肯定还有其他原因,才能让他几十年的信仰彻底改变,但是电影没说。
1真的有无缘无故的恨,无缘无故也是有缘故的,就像他们自己说的,其实完全不了解对方。2被恨也就会用恨来回击。阿姨虽然颇具斗争精神,但是起初只懂说不懂听,正是这样的斗争方式大大阻碍了整个运动的顺利发展。3当你真的去了解彼此,你会发现再可恶的东西似乎也有一点可取之处,这一点可取之处可能就是打破坚冰的突破口。4战壕里是没有种族歧视的。5CP的转变,虽然阿姨用的是烂俗的让CP拿人的手短,但是3K党用的是恐吓,作为人,怎么选一目了然。6真正让CP心寒的是3K党对待同胞的方式,而且根本在于,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时候,你的这种隔离就是没有出路的,你守得住,你老婆守得住吗?你女儿守得住吗?你女婿守得住吗?7不过这种片总是把结尾拍成一群白人挫败,也难怪总被人说是强行政治正确。
好莱坞每年命题作文?现在除了超级英雄和种族题材还有啥?剧本没问题演员也很好表达也不差。但就是无趣。
片尾花絮放出了真实事件的主人公的采访片段,两位的风采不输给演员。
又一部现实意义极强的作品,设定十分新颖,叙事流畅。不过或许是表演水平问题,男主的转变较为简单、突兀,对其复杂的心理斗争刻画不够;另女主台词暗示男主的贫穷亦为资本主义体制所致,但并未明确表现男主意识到白人、黑人同为受害者,更需携手抗争的必要,把男主的转变简单归咎为对3K党行为的不齿与女主雪中送炭的感激,削弱了该片的思想性。
就算是被人骂nc粉我也要再吹一次Sam Rockwell的演技,太自然太舒服了!剧情方面,影片前30分钟十分沉闷,人物关系很杂乱,女主Taraji演技似乎游走在过火边缘,但之后电影就开始渐入佳境,之前的缺陷开始变得丰满,人物也变得柔和,其中男主的转变是整部电影最大的看点(我要再吹…),结局在圆满当中布下的境况反转的危险和隐喻也很现实,没有那么激烈的冲突但确实是值得重温的一段历史。
I vote "hell yes"。没什么亮点,流水账,公式电影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黑人从被叫黑鬼的命运到如今的黑命贵趋势,本质上还是被白人歧视着的,从政治正确PC大部分只针对黑人有效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白人尤其是老一辈上流社会统治阶级还是对黑人以及其他有色人种歧视到骨子里的。PC只是薄薄脆脆的一层纸,包裹着下面尽是歧视。包括近两年黑豹这种电影拍出来都有一大波黑人观众叫好捧得不亦乐乎的,可见不是每个黑人都是马丁路德金、shirley博士还有Ann等人,大部分人只是仰仗黑命贵的特权要挟白人的小毛小利罢了。从未意识到也从不屑于通过接受真正的高等教育来改变自身以及族裔的命运。就天天“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估计垄断了知识和权利的老白男们看他们就跟看智障一样看热闹。(想喝女主的sweet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