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让我很有共鸣。
我也是一位助理,在一家电商公司的视频部门当影视摄影助理。做的事情很琐碎,清洗东西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拍辅食类的产品用到的一堆锅碗瓢鹏、模拍时宝宝用过的奶瓶、还有它弄脏的衣物。除此之外,还涉及到搬重物——每次模拍外拍都有一堆摄影器材还有道具产品需要带。模拍的时候还需要帮着一起哄宝宝,以调动宝宝的最佳状态。
习惯了服从,习惯了说“好的”,不知道拒绝两个字怎么写。被制片训、被策划凶、被主摄嚷嚷,是公司里食物链最底层一般的存在。很辛苦很卑微,每天也是很晚才回到家,累到对男朋友胡乱发脾气,而且,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落日了。
之所以还没有离开,是想在这家公司混个资历,毕竟之前那么辛苦都坚持下来了,总不能干了一年多出来还是个助理吧?
工作里,最常出现的事情是:你做着很多不属于你职责份内的事情。
制片忙,你就得跑腿去拿定好的一群人的午餐;导演渴了,你就噗嗤噗嗤跑去搬瓶装水;美术忙不过来,你就得帮忙置景收拾;经纪人不在,你就得跟外模沟通。对了,拍摄里会用到的道具的采购也是你。助理就是担任这么多琐碎工作的一个存在。
《助理》的预告,其实有些误导别人了,从预告来看似乎是一个惊悚片,但是本片看下来,倒是颇有“去戏剧化”的特点,哪怕全片中最为激烈的冲突,也不过是简和HR的一段对话而已,不过尽管剧情是如此平缓地流动,我们依旧能在一个个镜头的延伸之中和女主感同身受,并在那些重要的剧情节点上体味影片所蕴含的复杂情绪,可谓“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它做得比我预期得要好,没有如我所想那样只成为一张控诉韦恩斯坦的大字报,电影展现了女性在职场中所受到的无形压迫以及迫不得已的沉默。 所以,这样的电影绝对有必要拍出来,更有必要被世人看到,很多人已经在平日的生活中习惯了缄口不言,习惯了沉默并接受那些正在发生的不公允,那么如若连电影都不能为这些人发声的话,她们内心的控诉又能向何处宣泄呢?
在六一儿童节这天看完这部片。 说句实话,一开始看这片,我觉得完全就是在刻画着职场底层社畜的工作日常。女主是一名助理,每天重复着枯燥无味繁琐无聊的工作,打印老板的日程表打印公司资料、点外卖拿外卖、接待来客、清洁办公室卫生、拿快递拆快递。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忙到忘了家人的生日。 后来查了资料发现这部片是根据电影公司的大boss韦恩斯坦性侵娱乐圈多名女性的新闻而进行改编的。又觉得这片有点内味~ 影片没有像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那样去复制事件。 而是通过女主作为那位邪恶大boss的助理,在知道上司的所作所为后,为避免更多新人遭受伤害而所做的挣扎来完成整部电影的制作的。全片台词很少,大多数镜头都是日常女主的工作行为。灰色的色调+大量女主枯燥工作的镜头+极少的台词,给了全片一种极度压抑的情感基调。 甚至我觉得影片所表现出来的抑郁成分要高于公司高层性侵下属这个主题表达的成分。后者其实在影片中一直以一些侧面的信息来表达,可能不了解影片社会背景的还会get不到。 比如,公司新招的一个女助理,一来就安排去住在酒店。
再比如,女主去向hr部门述说,却被hr怼回去——“你不是他的菜”
影片在隐晦地透漏出公司上上下下都知道大boss的恶行,就是没人敢言。
另一方面,女主的工作何尝不是现在社会上职场社畜的现状,工作内容重复性高且枯燥,对自己的发展没有丝毫帮助,同时还要忍受着同事的欺压,工作上处处谨慎小心,生怕哪里犯了错,全天候神经紧绷,被上级骂完还得小心翼翼地回复信息道歉和表忠心。 全片看完下来还是很让人很难受的,是那种平静的难受,是那种你所处周遭的高压环境压得你快没法喘息又给你留有一丝空间挣扎,给你希望又不会让你触碰到希望。 愿普天之下的社畜终有扬眉吐气之日, 愿职场无pua。
9月在特柳赖德电影节最初上映,1月将在北美上映。本片基本上就是与《爆炸新闻》(Bombshell)一样,是一部米兔运动后诞生的电影,旨在讲述以前从未被曝光、但早应该被曝光的娱乐业内幕。只是它的风格与角度都与《Bombshell》大不同。低调、格局小,没大明星,甚至没有提到主要针对的人物名字,主角也不是直接受害者,而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整个事件和这个有毒的环境,却很有效地展示出了为何这类办公室性侵或权利压榨可以风行多年却不为人知。
在2017年我们看到了关于韦恩斯坦的报道时,受害者的描述中常常提到被他的助理带到酒店,或有时有助理安排约见,甚至有助理在场。在读Ronan Farrow 关于韦恩斯坦的书籍《 Catch and Kill》时也会多次读到他的助理。在《Bombshell》中,也会看到福斯老板Roger Ailes也有一个助理,帮忙给他带姑娘去办公室,并关门。。。你会不会纳闷,这些助理应该都知道老板的勾当,但为何她们不讲出来,为何她们不辞职而是选择配合?她们本身是否也被。。。?
1月31日将上映的这部《助理》就是从这个角度首次把韦恩斯坦周围的人搬上银幕,那些就在他办公室门外工作的人都是些什么人,每天都做什么,又怎么看待他的行为,都在本片中一一呈现。
然而影片没有出现韦恩斯坦这个人,也没有提到,每个助理接起电话,都是说this is..还没说出是谁的办公室就被对方打断。但影片没开始多久,观众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个办公室的领导是谁。不仅因为各位助理对白中透露的电影相关内容,也包括他的所作所为在新闻中被披露过,就连到洛杉矶给女明星安排去的酒店The Peninsula Beverly Hills也在片中提到,他经常勾引女明星去酒店的戛纳电影节也在片中有体现。一个场景中,甚至他在见一个女明星时,搭讪的话就是:“你去过法国吗?” 当然,我们每次都是只听到声音,但门就关上了。。。
影片的核心是一个新来的女助理,她毕业于高校,有着很强的野心,希望能成为制片人,她的父母也为她有这份工作自豪。影片不紧不慢地呈现了女助理一天的工作,从凌晨离家到夜晚回家,虽然琐碎,但却真实地反应出了底层助理的辛苦和整个大环境的潜规则。然而她每天起早贪黑,甚至兼做清洁工作,办公室里却没有一个人尊重和感激她的付出,几乎没有一个人正眼看她。影片也首次展示了一个好莱坞公司初级助理工作的辛苦。
这其实不是新闻,在很多年前,就有过相关的书籍,专门讲好莱坞助理生存指南!大部分的助理无论男女刚开始都非常低微,做的大部分工作与制片完全无关,就是复印、接电话、端茶倒水、帮老板买午餐、订机票、报销、拿干洗的衣服。。。这些我做实习的时候也做过的。只不过,既然很多大导演、大制片也是这样起步的,很多年轻人也都任劳任怨。
本片中的女助理做这些倒没有怨言,只是她慢慢发现,不断有年轻漂亮的女孩进出办公室或被安排去酒店,她还要帮忙应付老板的老婆发来的质问。甚至公司上下都知道老板的行为,不仅没抱怨,反而跟着一起调侃那些女孩,对此习以为常,甚至不少会帮他安排女孩,打点一切。
因为女孩也是新去作助理,就像观众一样,对一切不熟悉也充满好奇,带着观众一起逐渐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里面的乌烟瘴气地让她多次窒息。但如果去找HR,就是被威胁,大好前途可能尽毁。临走还要被HR说:“别担心,你不是他的菜。”作为安慰。
最有趣的是,韦恩斯坦每次批评她后,她都需要写书面信道歉。而韦恩斯坦也会夸她是聪明人。仿佛好色的老板也有理智的时候,美女虽然多,但总要找一个是真的干活儿的,而且还要识大体顾大局。而这个有着优秀学业背景且急于成功、从小城市来纽约的女孩正好符合要求。
本片是米兔运动后,编导采访了多位韦恩斯坦助理写成的。我个人觉得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大大满足了观众对韦恩斯坦的好奇心。毕竟,直接从受害者角度出发,往往被认为偏颇,不如从他最亲近的旁人角度出发,更加客观。而女助理虽然一切看在眼中,却只能沉默,片中大量的时间都是没有对白的,只有复印机的声音,电话铃声,正是显示了为何我们等了这么久才听到事情真相的原因:无数这样追求事业的小人物作为个体,都因理想而放弃了原则,不得不向权势低头。。。直到一个又一个人挺身而出。
影片成功地渲染了一种恐怖气氛,整个电影的颜色灰暗,死气沉沉,在沉默之外的对白中则多为对人的侮辱和贬低,成功营造了一个有毒环境,似乎没有一个好人。片中也常常可以听到韦恩斯坦对下属的大喊大叫及用难听的话贬低下属,这种口头上的暴力也是他的标志性特色之一。虽然没有任何暴力内容,但女助理显然被周围的环境搞得惶恐,经常看到她吞口水,不敢看周围的人。
看完本片,大家定会觉得安海瑟薇在当年的《穿Prada的女魔头》里出演的女助理那简直是太幸福了。
不过,本片的呈现方式在大众眼中可能会偶尔无聊,缺乏商业吸引力,毕竟看着她打扫房间、洗盘子和复印很久确实会觉得没有《Bombshell》那种快节奏、戏剧性的叙事方式有趣,所以才退出颁奖季而在1月上映。但影片里讲述的一切真的不容错过。话说就算找大明星,像《Bombshell》那样拍都依然可能备受争议,这类性侵电影目前其实很艰难,但又很重要。 主要原因是事情才发生不久,但相信未来类似的电影会越来越多,也希望角度不同,可以有更为犀利和尖锐的视角。
比较真实的一部电影。女主角秀丽文雅,聪明能干,在大公司工作,毕业于出色的大学,且GPA非常高,父母温柔理解。从这样的背景看,她或许也应当出身于社会的中等阶层。她在任何人眼里都应当是“社会精英”一样的存在,并被期待拥有光明的未来。可是现实却是她在办公室里做“最低微”的工作,不断打杂:取快递,做奶昔,接电话,打印文件,清扫垃圾。琐碎的工作一眼看不到头,进进出出的同事当她是空气,老板任用她也仅仅因为她肯干但认为理所应当,做对事的时候当她不存在,做错事或心情不好就会骂她撒气——这一切与人们所想象的“精英”、“体面”相去甚远。可是她所能做的只是“能忍则忍”,因为整个公司体制都在为老板的利益服务,没有人会care她,且她是可有可无的,毕竟有400个常青藤学生正在竞争这个职位——虽然新来的没有任何经验的女同事靠着姿色就很快上位了。而更残酷的是,她可能永远也实现不了自己想当制片人的梦想。当然,女主幸运在同事和前辈似乎还比较照顾和支持她。 整部电影仅仅是展现了助理的一天,除了“投诉被拦下”的小高潮以外,基本没有任何剧情设计,凸现出无聊和无意义感,恰如她的每一天。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工作都是重复性的,这部电影关注了普罗大众的生活,更是男性包围下女性工作人员的生活(看办公室男女比例即知),虽然没有任何精神上的所谓“升华”,但只是展现,就是一种“看见”。而被展现和“看见”,则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当中人们的“自我和解”。因此五星。
电影最后留了个“微光”,主角的父亲说:“工作刚开始都会有些压力大的。”以后会更好吗?或许会的。
正规大学毕业,做的是招聘职位结果刚进公司就要给老板端茶倒水——是我
上级要雇佣一个漂亮却毫无经验的女孩子,让她在公司等到晚上八点才面试,觉得这个做法不专业所以没有配合,被他大骂一顿——是我
开会的时候被领导“提点”,以下是他的原话:“你以为你长得漂亮吗?你不就是有点气质我才让你进公司吗?” —— 是我
公司很正规,规模很大,工资不低,刚出校园没敢辞职只能继续忍着——是我
做招聘的我也知道,短期换工作是大忌,特别是在有声望的公司做不到两个月就辞职,你很难跟新的雇主解释,甚至也不会给你机会解释。
所以针对一切“她辞职不就好了”的言论,我只想说…… 即使你的资金足够支撑你辞职,但你怎么知道下一个公司就没有性骚扰呢?
被歧视的社会环境下,女人要保住工作才能不被逼嫁人,要保住工作才能交得起房租、房贷,不靠家里不靠男人不靠色相,一切都很难。更难的是,家里、男人、老板都在向你伸出“橄榄枝”,说要养你,说你的存在就是一个附属品,说你的倔强只会伤害你自己。
“只要你听话我们就养你”,不知道有多少姐妹在这些糖衣炮弹的袭击下惨烈牺牲。她们的现在是幸福的。
我躲避了甜蜜的枪林弹雨,先是压抑的端茶倒水、迎合上级;后来加班加点,带团队。一个以事业为主的女人,要自己省吃俭用花钱买房子的女人,在世人眼里是不幸的。
但有了经济能力后的我,必然会是最幸福的。
攒够Fuck you money。
职场小白被霸凌的一天之美国社畜。
男主通片不给露脸,的确是女性电影一道独特风景,始于乔治库克的女人们,法式继承在八美图,中影最著名的大红灯笼……只是你再怎么老板老公禁面也需有足够的戏剧能量去撑住银幕,不妨回忆上述三部从希拉克劳馥到德纳芙于佩尔巩俐何赛飞总共出现过多少位女性领衔主演?本片一边禁面一边独角,批判男权同时连观众正常心理诉求也一并蔑视?尽管清纯女主有着与伊莫琴普茨几分神似的雅静美感颇为耐看,也很难抗住90分钟片长而不滑向无聊乏味。两星半……(ps其中一个男同事倒像是年轻版的哈维·韦恩斯坦。无意巧合还是有意藏讽?)
这才是当代后浪的真实写照~影片从各个角度很刻意地营造了单调、压抑的工作状态,包括毫无生机的环境和色调、哑剧+无配乐、大量特写等。虽然迎合了主题,但整体观感也因此过于枯燥乏味。唯一的小高潮也不痛不痒的,如果没有对韦恩斯坦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很有可能就变成了HR口中的女主在庸人自扰
辞职吧,太无聊了。其实面试的事后看看公司的装修风格是能够判断出很多东西的。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电影公司老板的女助理被PUA的一天。影片像《让娜·迪尔曼》,并无类型片起承转合高潮设定,也摒弃韦恩斯坦事件中那些吸睛抢眼的抓马狗血桥段。而是以平铺直叙的冷淡基调堆积一件件琐碎的日常工作,勾勒出令人窒息的职场氛围。以哈维·韦恩斯坦为原型的老板从未正面出现过,然而其强势的霸权淫威却通过电话、指令、员工谈话等形式无时无刻不笼罩在女主身上。她每天最早到最晚走,顶着助理的职位,却要一边做无数勤杂工的活,一边帮老板擦屁股受老板妻子的诘问,一边还要挨老板的骂。人力资源经理的为虎作伥、麻木不仁更堵死了监管投诉之门。这样表面光鲜实际如无底深渊的工作令人压抑无比且有苦难言。帕特里克·威尔森以未署名的方式短暂客串了一场戏。此外,片中出现的华人角色/国语台词是我看过的好莱坞电影中最自然,最不突兀的
3.8 建议改名《后浪》
小助理视角反映韦恩斯坦系工作环境阴暗面 不得不说妹子真的有点弱气 选错专业入错行的悲催 不小心开启了吐槽模式 对妹子每次都不能吃完面前的食物着实扶额了该司能不能少费点纸 助理妹子的职责范围到底是什么 真的要连保洁都管么最灰暗之处大概在于妹子五年后的轨迹也就是食物链上挪移到旁边两个小哥的位置提出问题是可贵的开始 但怎样才能更好促进职场光明平等的良性循环呢?
写实的现实职场环境,从始至终未见上司,却不断从准备餐点、打扫、耳环诸多侧面细节中勾勒了老板霸道模样,而仅有水平和垂直的镜头代表了办公室内人情的冰冷尖锐,一面是男性主导的傲慢潜意识的大环境,另一面也是助理这一类人缺少支持者不敢发声的困境;因此,如今MeToo的意义所在便是如此
“2020年3月11日,韦恩斯坦被判入狱23年。3月23日,韦恩斯坦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单独隔离。” 看来,大亨这是要死于新冠了。
这姑娘每每犹犹豫豫欲言又止我真的……您到底想要啥。所谓社畜,要么狠要么忍,不是麻木无仁,而是你要明白,当你位低言微的时候,你所谓的仁义,只是“妇人之仁”而已。请你强大起来,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选一均可。
真实到令人窒息的漫长一天。不见身影的老板,那种压迫感却无处不在;不知姓名的助理,来自各处的压力又无处释放。而周围的大多数,一方面受到了这种PUA形式的剥削,另一方面也沦为沉默的帮凶,到最后其实还是权力和阶级问题。影片的节奏还蛮精准,看似机械的、无聊的重复日常,恰到好处地将人的原始形象异化,同时也营造出某种两难的困境,怀揣梦想的人到最后无非是被现实狠狠碾压。整部影片有一种可怕的沉稳感,任何一个有过职场经验的人恐怕都能从中有所共鸣,女性可能更甚,而恰恰这似乎又是个难以改善的无解题。我觉得这个时候指责女主角“社畜”的还不够彻底的肉糜视角是既蠢又坏。
7分,其实不错,思路也挺清晰。类似恐怖片的拍法,反派一直不出现,但他的压力以及时刻笼罩的恐怖感一直存在。让你更切身感受到,在这样的职场压力下的内心状态。不过,也是因为这种氛围的营造,让影片本身也非常枯燥和单调。当然,是故意这么做的。
Panorama 工作中种种困局过于真实,现实中即使老板不是Weinstein这种人渣,也能感受到仿佛被四面墙死死压住的恐惧,因为职场对女性的压迫多得是比性侵更为隐蔽和恶劣的形式。女主角对无力感的呈现非常到位。
#Berlinale20-14 三星半。与其说本片在情节设计上琐碎且波澜不惊,目的正是在营造出这种窒息般的工作日常,尤其对于女性而言。影片中折射出的整个行业体制都仿佛有毒,从老板恶劣的品性举止到(男)同事的微型压榨,到见怪不怪甚至反过来指责新人的中层,到无聊繁琐的助理工作消磨初入行年轻人的生命和热情。影片以小见大,不动声色中对从metoo出发遍及整个影视行业的不健康乱象进行了批判。
比bombshell拍me too拍的更好。他从未出现,他无所不在。看似安静克制的电影,表层下却是暗流汹涌,但影射的部分有时过于隐晦,故事的概念胜过内容。看完后同场有个人说this movie sucks, nothing happened. 另一个人说,that’s the point. 罪恶被隐藏,因为人们都假装无事发生。(居然看到帕翠的客串好惊喜
继Bombshell之后,Me too荧幕第二弹,从小助理视角看,焦虑也无力。就我而言,虽然大公司尊重员工,从来没这种顾虑,但也确实见过director助理怀胎九月还搬着一摞披萨盒。导演Q&A,1.从剧本到执行都很快,拍摄只用了19天。2.纪录片出身导演本人并不熟悉韦恩斯坦,剧本依靠了大量校园和entry level职员访谈。3.导演把成片给一个大制片人朋友看,制片人表示自己手下几名助理确实也情况相似,因此感到愧疚。
理念吊打Bombshell,最起码回溯那个连名字都不能提的人的时候,最不需要的就是另一种洗脑式的新闻,还原那个规训的气氛才是正途,片子除了有一些点处理的不好控制不到位,没有保持住全程的客观镜头外,甚至还有丝阿克曼的味道。。。
可见导演做了大量的reference reading,用十分苦工拍一分故事,让我们在1h27min20s里和女主一同度日如年,但是影像又非常attractive!#Indiewire 2021奥斯卡预测
冬夜里的所有人,这冬天不会结束
近三星。1.景别小,打光低,配乐少到可怜,人物对话大多少言尬场,把办公场景拍得十分阴暗,透不过气。大量俯拍镜头,寓意着女主被一股力量时刻注视着,加之老板这个人从头到尾都不出镜,给人的感觉就更压抑啦。这些都是恐怖惊悚类电影惯用的视听手法。2.用脚想,就知道在借韦恩斯坦性侵案,来说更广泛的女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