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电影表达一个人的真实想法是很困难的,制造氛围让演员最大的自由发挥,才是最好的表演。看多了洪尚秀,总觉得是关于一个女人的故事,没有情节,顺水推舟的发展,通过闲聊照顾一下空旷的场景,在散漫中,让观众去意会、填充。这大概是因为过于抽象,所需要的互动吧,在他的电影里,吸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志,男人女人都很享用烟草给与的自信。这也就是韩国的风格,不拘于环境,不拍成风光片,而是靠实实在在的街巷,那种烟火气,拉近观众,看在这样真实的环境中,人们无聊的打发时间的方式,跟你我一样。但咏鹅,却又增加了许多幽默因素,两位演员的自然表演,几乎很生活,在慵懒散漫的片子主题下,有些新颖,因为明星的加盟,也因为影片潜在的张力,人物关系在变化,也很有故事可看,期待姐弟恋的实现?期待群山故事的继续发展?一对儿,变成2对儿恋人,一切都有可能。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最佳,意犹未尽。在仅仅两个小时的片中,我并没有觉得枯燥,反而希望在进行下去,其实生活是多变的,永远不停歇,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正因为如此,再慢散的生活中,才有慎重、才有期待、才有可能,它所倡导的是慢节奏,在现实中,它是不可或缺的却又真的很难得的体验。
我喜歡拍攝手法
寧靜之美
造詣頗高
人物塑造不算高
曲折離奇
個人傾向主義
離婚的女人 新歡舊愛?
失憶的中年男子
疲憊的少女
懦弱的詩人?
肆無忌憚的父親?
健忘的店員
唯一可圈可點的就是
電信拍出了 寧靜的美麗
當然不算高級
好我這口
一部個人主義的電影
比如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
導演沒想著讓你看明白
透過影片了解韓國文化還是不錯的
好吃不如饺子,好玩不如...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表姐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一部片,表姐期待太久了。
因为一个女人。
文素丽。
她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女演员之一——
不是长相,而是演技。
从十几年前一部《绿洲》,让观众误以为请来了真的脑瘫病人,
到最近演个配角都有一群粉丝嗷嗷叫着专门来看她,
这中间,磨的就是演技。
之前大热的十九禁《小姐》,她演的姨母风头完全盖过金敏喜。
尤其是在朗读会上那段惊艳四座的表演,绝了!
这次新片一出,表姐立马扑过去尝了个鲜。
怎么形容呢?
嗯...回味无穷。
Ode to the Goose
故事表面看,很简单。
就是一男一女到一个叫群山的地方旅行。
可这么简单的故事,却很有嚼劲。
这对男女,什么关系?
亲情?恋情?还是...
奸情?
单从细节琢磨,好像都有那么点意思。
可我敢说,就算开场一个小时,你也猜不到这俩人到底什么情况。
是导演张律水平太次,故事没讲好?
恰恰相反,他活儿太好了。
哎,不是,是他讲故事的手段太高明了。
片子里,剧情发生的地点依次是:首尔——群山——首尔。
三块拼图,一旦合起来,故事的脉络瞬间清晰,
但也...四平八稳,特别没劲。
导演故意把拼图彻底打碎重组。
先群山,再首尔,又回到群山。
第一时间把高潮亮给你,同时又让你摸不到头脑。
嗯,这是勾着你往下看呐。
不过这点玩法就称高明?
无非就是非线性叙事而已。
前几年洪尚秀的《自由之丘》,用的同样是打乱结构这一招。
加濑亮和文素丽在里面舒服极了
但若论高下,表姐斗胆投《咏鹅》一票。
再斗胆说一句,这可能是近几年玩结构玩的最好的一部片子。
你问谁给我的勇气?
就是导演张律。
这一招,不那么容易。玩不好,容易散。
比起其他片子,《咏鹅》更像是导演打的一次太极。
黑与白,因与果。刚与柔,是与非。
就像阴阳鱼的鱼头交鱼尾,前后有回应,有解释。
一个圆满的闭环。
看完后,满足之余,还平添了一股命运的无常感...
今个咱们就庖丁解牛,好好捋捋这部片子。
故事一开始,男主允儿和女主颂贤已经人在群山。
开场一段在小饭馆里的戏,就够你琢磨半天的。
饭刚下肚,女人上来就是一句:
“我们要不要找个地方睡一觉?”
嗯?果然温饱思淫欲。一上来就搞腐化?
下一秒,男人回了一句:
“那也可以啊,姐姐。”
哎?等等,姐姐?
合着人家这是姐弟俩出门办事吧。
可还没等你为自己的低级趣味不好意思时,女人的下一个动作又开始暧昧了...
只见她轻轻把手覆在男人眼前,眼波一转,又说了一句:
“要不我们在这里呆几天?”
这又是什么意思?
一个邀请,一个准许,或者更直白点,
一次勾引?
短短几秒钟,一个场景都没动,疑问已经在我们心里打了好几个滚。
再下一秒,小饭馆老板娘开他们的玩笑,两个人又能笑得一脸坦然:
“我们不是那样的关系。”
可一出门,男人就问女人:“你喜欢白天做,还是晚上做?”
更吊诡的还在后面。
民宿门口,镜头突然切到监控画面——
老板跟女儿,正死死地盯着门口这对男女,细细打量着...
开场还不到5分钟,导演就把炸弹埋进了这个小院。
接下来,就是划亮火柴,点着引线,
看着火星子一点点爬向那个芯。
我们不妨来个倒计时。
5。
民宿房间,一段对话。
男人:“闭上眼睛,让我摸摸。”
女人推开手,来了一句:“这样不妥。”
没有推搡,也没有厮打,就这么两句话,矛盾立住了——
一个有情,一个无意。
4。
民宿老板和女人一起吃面条,男人负气不来。
女人看似随意地给老板夹了一筷子菜,老板侧头看了她一眼。
没有情话,也没有床戏,可故事又深入了一层——
对上一个无意,对眼前这个有情。
3。
老板的自闭症女儿端了一碗面放在男人房间。
关上门没有离开,听着门那边男人吸溜吸溜吃面的声音。
没有表白,没有甜言蜜语,可意思很明白了——
她对你无意,我对你有情。
2。
老板的暗房里,女人把头往对方肩上轻轻一靠。
对男人的彻底背叛。
1。
老板女儿把男人的手放在自己锁骨上。
这一幕刚好被出门回来的女人撞见。
boom!炸药爆炸。
四个人胶着的关系被炸成了碎片,可留给我们的疑问还是那么多。
这对男女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个眼见自己的父亲失手害死母亲后自闭的女儿,平时谁都不见,为什么偏偏认准了男主允儿?
这家由日本人在韩国开的民宿,怎么最不欢迎的,就是日本人?
看了一个小时,脑子里堆满了问号。
这时导演才不疾不徐地出了电影名字,也开始一点点地解谜。
后半段谜题的答案,表姐就不在这里剧透了。
但我可以提示一下题眼——命。
别误会,咱们不搞那些封建迷信。我想说的,是因果。
过去种下的因,未来结下的果。
乍一听神神叨叨,什么意思?
用表姐很喜欢的一段话解释,大概就是: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 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做出选择的那一天,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陶杰《杀鹌鹑的少女》
都说逝者如斯。
可过去的时间——小到一次闪念、一个冲动,总会作用在你身上。
如果允儿不是遇到颂贤时一个冲动,就不会来群山。
不来群山,就不会遇到跟自己同样丧母的老板女儿,彼此救赎。
不来群山,颂贤也不会从失败的感情里走出来;
心已经死去的民宿老板也不会知道原来自己还可以去爱人。
整部电影,就像是一场回忆。
站在当下唏嘘感慨,多亏当初那一个闪念,一次冲动。
犹如轻轻弯腰扳动道轨,人生从此驶入了不同的方向。
片子的结尾,导演又一次安排在了群山。
最后一个场景,是允儿和颂贤坐着大巴第一次从首尔来到群山。
彼时两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
太阳升起来了,光照在他们脸上。
沮丧的两个人还不知道,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们会遇到一些人,这些人会给他们答案。
如果可以给这个场景命名的话,表姐想叫它“希望”。
世界上哪有“逃离”这一说啊。
逃离只是用一些困难交换另一些困难。
我更喜欢的,是王家卫那句说烂了的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那些让你如鲠在喉的,辗转反侧的,抓心挠肝的糟心事,
永远不会自行消磨掉。
可只要你一心求解,生活总会给你答案。
不是在此处,就是在彼处。
不是在此时,就是在彼时。
这也是为什么表姐喜欢这部片子的原因。
丧逼就丧逼,迷失就迷失,
但只要咬紧牙关活下去,总会有希望的。
不是吗?
文/表姐
(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张律导演,我差点就把您当做另一个洪尚秀了。
您看啊。一对男女,旅行、喝酒,中间再穿插别的男女,没什么情节,您更是将影片讲到一半再回去,最后收尾在他们刚开始旅行,您是更懒了。
我想来想去,男女啊对话啊情调上的你来我往,都不过是您采取的一种轻灵的形式,包裹在你欲诉说的主题之外,让它看着不那么沉重晦涩。很多文学作品都是这样,比如我曾经奉为圣经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轻与重”怎么只是一个肉麻的情爱故事呢?失恋之后,带着这本书搭上火车的我当时是怎样想的?还不如来一瓶烧酒解千愁。
说到喝酒,你毕竟不是洪尚秀的对手。所以,你谈到了喝茶。洪导的男女主喝点小酒之后要么酒后吐真言,要么取得男女朋友的重大突破,你这酒还真是风度。您让一个女人独酌还哇哇哭了,我喜欢这样感性不失理性的女主,我想您是尊重女性的。
我觉得两男两女是一个固定模式,像是一种电影构架练习。虽然有这样一个爱情的设定。我看不出这个片中谁是爱谁的。影片介绍说,男主爱女主,我看不太出来。但是我喜欢女主谁都不爱,不论男主还是民宿老板。女主不属于任何人,她属于未来。人类是爱好逸出的动物。在男女主的逸出之外,还要再度逸出。他们都要无限地拥抱未来,即使男主单方面爱着女主。这也是对于情爱故事的超越。男主并不只是陪伴爱慕的对象来到一个新的城市。他回到母亲的出生地。从这里,导演撕开浪漫表皮,男主带着一个不确定的女性来开启一段他自己尚不明确的旅程。名义是外出,实际是回归。俗世中的男女,但凡想发生点什么,谁会回去母亲出生并在那里自杀的地方。这或许是男主“诗人”的一面。他并不想速食他喜欢的女子。他甚至还想要灵魂的亲近,以这样一种奇特的方式。
正是因为这逸出的画风,当影片从中段跳回男女主首尔相遇的起点时,你会觉得略狗血。女主又是咖啡馆怼小三又是喝醉卧倒前夫怀,全无她在群山的飘逸灵动。她成了影片的“笑果”担当。以笑治笑,男主“咏鹅”一首。这是张导胜洪导之处:洪导喝醉了,依然在红尘中翻滚,无一刻得解脱;张导喝醉了,又是吟诗又是起舞,男女之事全无挂碍。你当他是文化底蕴,当他历史尘埃,我只当他稚气真诚。女主即使不喜欢他,也不会讨厌他。
男主有没有和女主灵魂相近并不知道,却实际地和女二一度非常接近。暧昧的导演没有告诉你他们发生了什么,只是那个沉默的女孩终于轻开尊口了。他们有可能是灵魂上最为接近的,他们同样有着家族伤痕,缺席的母亲,拧巴的父子关系,却不可能真正成为恋人。这本该是诗人的收获,不止于女人、漫游,即使灵魂的,也未必是以爱之名。或者,更广义的爱,同情,理解,共情。或者,他领会了风的授意。
这里面的文素利叫人惊艳。她原来是活泼的。是那个会用矿泉水瓶敲人背的姑娘啊。韩国女性离异后可以跟异性撞肩膀打招呼吗?可见女性的系统比手机先进。
虽然我从小就会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虽然我平时也无病呻吟地写两首小诗,虽然我也经常吹嘘我对某件事情看得很透,但是这次我真得坦白,这电影要表达什么深层次的东西,我真是没搞懂。
浅薄的我谈不了韩国与朝鲜族的问题(片中多次涉及),也不了解韩国的大诗人。我只想谈下女主为何自始至终没让男主睡。
我也是看到结尾,才发现这电影的剪辑不是按照正常的故事发展顺序。以一小时十七分夜景《咏鹅》这首诗的出现为分界点,本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分界点以后的情节是先发生的,影片结尾两小时左右男女主才到群山,正好接上整个影片的开头。这样看影片一小时十七分之前才是故事真正的结尾。发生了什么?
男主要去女主开牙科医院的表姐那里看夜景,表姐和女主通了电话后让男主滚蛋。
男主去公园板凳睡觉,彻底凉了。
女主是男主的嫂嫂,和老公不和,男主作为爱慕者一直默默地在等机会。后面机会真的来了,女主离婚了,男主看到了希望,可是即使女主和老公离婚了,两个人之间的近密仍然远非男主所能企及。那天在酒馆两夫妻喝个烂醉还是搂搂抱抱卿卿我我,男主带着女主离开,女主直接告之甭想睡我,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不过故事似乎出现了转机,女主同意和男主去群山,而且还要在外过夜。男主暗爽太早,发现自己真是土羊土心魄,还是不给睡啊。于是男主就每天郁郁寡欢地房前屋后转悠,直到察觉并目击女主和爱玩摄影的民宿老板亲密勾肩,然后他也放纵了自己,把手指放在了老板女儿的胸前。
至于男主离开后,老板的女儿尾随着他,有没有被伤害,她自己作证说没有,反而救了她。从男主整体表现来看,他应该不是一个坏人。
他唯一的痛处,就是苦苦追了很久等了很久的女主,为何不给自己睡?甚至刚刚有些肌肤之亲就喊停说不合适,却和才认识的老板各种主动接触。
正好这几天逛论坛看到类似的帖子,什么男孩子说和女友相处三年,女友守身如玉,结果对方分手后没多久就有了新欢而且很快滚了床单,男孩子苦思不得其解,悲痛欲绝。
其实和本片的女主一样,一些女孩子确实是有关于何时上床的原则,但是具体是放在毕业后还是婚后还是哪个时间点,不必太过深究。女人二十三四以后,和男人相处很久了还说什么没准备好、时机不够成熟、对男人的考验等等应该都是托词,实际上就是还不够爱,因为情到深处,自然会奋不顾身。
本片中不能说女主对男主没有感觉,不然天天在一起还总买单是嫌钱多?男主独自离开群山后,她自知破镜难圆,还去一个人喝闷酒。酒馆老婆婆上来就问,“做了么?”女主哭而不答。
没那么爱,可心中还是有一点留恋和遗憾吧。
男主的名字听起来像“咏鹅”,他没有工作,喜欢写诗,“曲颈向天歌”地骄傲地自在地活着。
应该是不会回来了吧。
我们小时候学的第一首诗是什么来着?是《锄禾》还是《咏鹅》? 如果说电影的前半部分在进行社会批评的话,后半部分就是在自我解嘲。韩日关系里面掺杂着近代历史、现实政治和文化联结,抛开哪一个去作判断都不准确,在一国国内还要再加上各方的立场,就更复杂了。同样的胶片,对着不同的东西拍,就会有不同的事实被记录下来,随之吸引不同的观看者,进而唤起不同的回音,最后导致不同的结果。就像连演歌的起源各方都说法不一那样,历史总是任人装饰的,本来应是幸事一桩的同出一源,被人各取所需后只能天各一方,虽然都不乏举旗拥护者,却苦了只想好好谈恋爱的普通人。 为了在参与公共话题的时候不被当作外人,叙述者的身份(朝鲜族)在前半段被抛弃了,电影甚至专门为此安排了一场戏。但“以什么身份去批评”、“有什么资格去批评”这样的问题不可能被一直回避掉,所以后半段,身份又被捡了回来。作为副作用之一,“外人”这个标签也如期而至,结果就像在咖啡馆和小饭店里那样,尴尬成了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面对尴尬,大义凛然是会被消解掉的,所以就算电影打算回应关于身份的质疑,最后也只能始于被迫而终于自嘲。至于《咏鹅》,因为关乎于记忆,换句话说也就是关乎于自我认同,大概是这自嘲之中最严肃的部分了。 前后两段分别构建了两种人物关系,前一个是追求与被追求的三角循环,后一个则是“外来者”与“自己人”的二元对立。无论是哪一种,无论这些修辞的背后是社会实际还是个体处境,它们都指向现实。就像《咏鹅》一样,精心雕琢的语言之下,其实就是一副客观的景象:一只鹅的姿态。
时间是个伪命题,在同一空间中发生的“过去”和“现在”便摆脱了线性的束缚,张律对空间有着极致的影像体觉,他一直在最简单的表层之上做着最明显的时间把玩儿,然而在这之下,实质是对空间记忆和人物关系的反复拆解重建,在不同的缝隙里将弥漫于其中的丰富人文情感“驱散”出来,溢满整个银幕。乡愁,旧爱,思念,历史,其实都是发生在包绕角色的环境之中,不要试图用时间的流逝来假装和欺骗,曾经的空间化作幽魂,注视着现在正在此地发生的故事,我们对身旁一切的理解都近乎无知和幼稚,唯有被动的遭遇,周而复始。
1.首尾相衔的两段式(时间上)/三段式(空间上)环形叙事,恰似男主于屋内屋外(画外空间)来回逡巡的运动长镜头般轮回往复。2.故事由中间开始,由中间结束,与片中的男女关系及父子关系一道着力突出了一种悬空的暧昧感。3.以中日朝韩四国的纠葛历史来映衬孤独边缘的个体(以及中日游客),兴许,朝鲜族人的身份认同问题与分歧隔阂,终究如时而发作的牙痛般萦回不去。4.张律继续着迷于梦境与镜像,黑白照片中的海中孤岛(亦真亦幻)与其后的梦境及现实诡秘地缀连,一如在牙医诊室旁看窗外夜景的疯狂要求(之后该场景的空镜头与片名同时出现,是为两段分野)。5.以监视器屏幕作为镜子,反照出女性对陌生男性客体的凝视。6.私以为,前半段2男2女的错位角力与暧昧关系比后半段的尴尬日常更为有趣,而男主那段酒后[咏鹅]吟舞则尬出新境界。(8.5/10)
这幽默感可以的!时间的倒置、身份的错乱和人物情感的错综暧昧。以前执着固定长镜头的张律,这次还贡献出一个超漂亮的幽灵视角调度。
关于文化的往事和关于政治的现实凝结成同一块琥珀,困住了人物。东亚的性情和历史交织成一层层迷惘,深处的深令我们恐惧,于是处处未知的前半段几乎是恐怖片的拍法。咏鹅是人们试图与阴影对话的声音,因此关于咏鹅的表演是一种从日常情感贯彻到身份思辨的宗教仪式。
如何拍历史?历史是凝聚于人体,空间之中?散落在街头演讲,酒后醉言和诗歌当中?还是见于错置的结构?张律的策略有些摇摆。《咏鹅》这首近乎俳句的诗歌,只有能指,没有所指。在这种“空”里面似乎能找到东亚民族共栖的空间。朴海日贡献出了惊人的表演强度。不过他在剧中先天的“沉思者”身份显然是割断了他和他人的联系。
尽管如我这样的华语片忠实簇拥者也不得不承认,电影之中出现的汉语段落影像质感一下子落到网大级别,真得是很一言难尽。其余部分都是极好的。
给章明拍就好了。
把一个发生在首尔,而后群山,最后首尔的故事,用先群山,再首尔,又群山的顺序来讲述。故事从中间开始,向一头一尾延伸,结构之妙,令人一赞三叹。内容以男女关系为切入,引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父为实,母为虚),历史与当下的关系,乃至在韩朝鲜族人的身份焦虑等多重问题。观影如梦游,若虚若实,恍兮惚兮。
剧作拉扯得观赏性还算好看,但看的过程里没啥感觉。拿回溯的时间做人物的复杂性,不过由于人物过分庞杂的历史符号特征而没奏效,无法代入、共情。历史凝聚在人身上?当代人最大特征,往往是去历史化的。
群山中后部分真的有点拖沓,首尔部分又很絮叨。如果在剪辑上能有更多取舍,可能会是一部杰作。
6/10。摄影机的圆周运动、禁锢感的房屋构图和声画分离实验,意味着一种时空相遇上的重复(街头民权集会和反赤色份子的父亲,历史问题上的相遇),前半段中允英走入废弃空房的长镜头,镜头没有继续跟进允英而环摇整个房间向前推到窗前,允英才从窗户经过,而后允英站在庭院里往长廊凝视镜头的远景固定机位,这种诡异的视点象征日据时代的幽禁(日式旅馆的监控、老板怀旧地使用胶卷拍照,分别象征韩日身份间的警惕和留韩日本人的怀乡情),阳台上沉默不语的日本女孩象征无法言说的流亡身份,当允英和女孩从岛上返回后,女孩开口是否证明这是一场寻根之旅?允英嘴边常挂流亡日本的诗人尹东柱,醉酒后吟诵咏鹅的杂耍表演指涉他中韩民族身份的错位,群山是亡母故乡,善意款待的饭馆老板娘填补了母亲的位置,告诉允英“心在故乡就在“,化解了身在异乡的困惑。
張律式外部者視角的“觀光”電影(第一部分),劇本設定很大程度依據空間。第一個鏡頭裡的遊客朴海日仿佛是剛剛離開“慶州”造訪群山。全片過半才出標題,打破時間順序分為群山和首爾延禧洞兩個時空段落,群山的日本歷史與延禧洞的華僑痕跡,前半如《慶州》般的巡遊,後半則如《春夢》的探訪。唐詩、命理、夢境與寫真,再到更頻繁地被提出的朝鮮族和社會公平問題,張律用“日常”二字對記者們的提問一帶而過言指無意傳達社會訊息。韓藝璃白賢鎮李俊東鄭恩彩的客串好驚喜。‘영아’一語雙關既是小名又是詠鵝。這部看完後,突然似乎想明白了為什麼張老師會離開韓國,好像隱隱感覺到了某種界限。2018BIFF1005C1.
【HKAFF】如预期那般,东亚民族关系圈的太极高手张律,绝不会满足于简单的爱情小品。怅然的男女情感,仅仅是厚实文本最上面那一层。群山篇冲洗日韩历史(殖民建筑)记忆胶片,咏鹅篇素描旅韩朝族(示威平权)生存状态,可细嚼的,实在不少。(ps:油麻地奇妙夜小记,加到了张导的微信……)
这是真正的野心之作,想把整个东亚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纠葛尽收眼底,然而切入点又是那么小,每个人物的背景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到角色的性格、生存状态或他们之间的关系中,造成了一定的表达断裂。相比起来还是觉得春梦更佳。尽管如此,张律可能还是这个地区唯一有如此宽阔视野的导演,如果仅从题材上比,洪尚秀实在有些小家子气。
4.5 张律也终于迎来了自己随便拣点食材就开始做家常炒饭的阶段…小的巧思需要更有故事性的内在驱动
D+ / 某种程度上和《此房》一样存在着自我折叠的倾向。区别在于这一过程中自我消解的危险可能没有被创作者重视。假如前半段是以影像的空间将文本压抑为暗流,后半段便是溢出的文本让空间支离破碎。观众如朝菌不知晦朔,游历此番盈亏轮回。但回到原点却发觉作者在时间返程中试图叠化的阐释是褶皱甚至断裂的,因而不得不怀疑前往时间“中点”的旅程是否也只是真实的假像。
基本上同样是在陌生异域的游走,多半是男男女女的羁绊,大致上都是缓慢的调性,张律偏倾韩国文化圈后,电影中对国家,文化乃至族群杂糅形成的复调相比于洪尚秀始终如一的浪漫旋律平添了更多回味与悠长。本片语焉不详的因果链,打乱的非线性叙事,有意但无意的镜头和历史底蕴更蒸腾出遐想与况味。不敢说张律可与洪尚秀比肩,但绝对被低估和值得称赞。
【釜山电影节展映】此前因为懒并且不太看盗版,一直到现在才看张律作品。身世、家乡、父子、日本、咏鹅诗、朝鲜族、尹东柱等元素,在首尾呼应的倒叙剪辑下,构造出喜感、温暖又有内涵的表达。全场观众笑了很多次。看完方才恍然大悟,回味无穷,不禁莞尔。男女情感部分处理得有种洪尚秀的浓浓喜剧风。醉舞《咏鹅》,是否就是Young-Ah的所指呢?比较遗憾的是,朴海日的那句中文说得再标准一点就好了。(后来吃饭巧遇张律导演,咏鹅和Yong-Ah发音有意为之,解释朴海日是帅哥所以会被女孩奉承哈哈哈)
“让我摸一下”,进入民宿房间,短暂沉默后,男人说出了第一句话。几分钟前在饭馆,当她提议要不要找个民宿休息一下,男人还故意提高音量叫她“姐姐”,跟饭馆阿姨解释,我们只是普通朋友。在情欲面前,男人总是这样的,短暂的道德挣扎,便迅速攻势猛烈。前面的犹豫为后面的行为做道德安慰,房间内外,两种气概。
作为一对老爱被人放一块儿比较的导演,张律和洪尚秀的电影都喜欢从人物的“出游”讲起,《咏鹅》在气质上就与洪早期的《江原道之力》非常相像,而类似的出游当然也早在同样是朴海日主演的张律此前的《庆州》里预演,除此之外,容易给人造成联想的还有本片令人熟悉的结构上的小把戏,当然,把上述一系列电影放一起还会发现不少奇妙的共同点,但有一点,和张律此前所有影片一样,除了琐碎稀松的日常,《咏鹅》还出现了大量自觉或不自觉的人与人、人与历史以及民族身份议题,张律的特殊身份让这一系列议题变得有趣但深刻,甚至是独此一家的,如果能够将台词情节一一吃透,你会发现如果一定要做比较的话,张律的作品更具厚重感和焦虑感,也更具解读空间(但往往又难以一言以蔽之),说得更吊诡一些的话,某种程度上张律可能会让不少导演生出一种无言的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