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合伙人与雕爷牛腩
一、
下午我去中关村找人谈事。
从海淀黄庄站走出来,沿着丹棱街到善缘街再到海淀北一街,几乎所有的路牌广告和户外道旗都被各种出国教育和英语培训占据。虽然这是中关村户外平面的一贯传统,但在前几年至少还有些板卡厂商来抢抢风头,而今它们都销声匿迹,仿佛这里从来都是租界边缘。
房子和移民是绝对的两大热门话题,房子能改变财富的增值状态,而出国似乎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通常意义上是指让财富更好更快地增值。当它们的热度上升到疯狂的时候,通常只能说明一点:生存在这里的人们对未来没有什么希望。因此他们寄希望于改变,哪怕只是可能的改变。
为希望投资的总是大多数人,哪怕白骨累累。用希望的概念吸引人们投资的人,他们才不管什么白骨累累。
二、
今年的电影消费达到了史上前所未有的热度,在我看来,这是口红经济的前兆。在这种时候,总会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希望”题材来凑份子,比如中国合伙人。
我丝毫也不怀疑这部片子是带着最大的恶意来面对市场的,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能消费的人很多,能认真消费的人很少。屌丝永远是大多数,那么如何让屌丝意识到你对他们好?
答案是给他们洗脑。洗得越干净,屌丝就越感激涕零。一碗浓汤宝,即使有大口浓痰混在里面,照样会有人为此鼓掌。
比如中国合伙人里刻意忽略的一些事情:从没有阶级到阶级固化,从财富均衡到财富极化,以及一些短暂出现但绝不会再有的财富积累空白期。我不否认这是发展中必然出现的情况,但是为何不能把这些事情直白地说出来,反而要用大量的鸡精来掩饰身上洗不掉的血腥味。
佟大为撒向天花板的钞票和刻着邓超名字的实验室铜牌,是这部片子里唯一没有遮掩真实意图的两个镜头。前者告诉所有观众要有钱,后者告诉观众为什么要有钱?因为你给别人钱时就能羞辱别人,正如别人给你钱时就能羞辱你。
而对买票入场的观众来说,他们掏出钱换来响亮的羞辱,还在影片结束时为之鼓掌。
这他妈的才是商业的最高境界。
三、
阿芙精油。孟醒开创了化妆品市场中的一个新品类,这是一个壮举。其方式方法也是洗脑,用无孔不入的媒体传播洗脑。一个例子是从2009年到现在,百度、天涯及大型网络社区中所有关于阿芙的负面体验都会在短期内迅速蒸发,这就是所谓“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你也没有表达的权利”。
这一套很奏效。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能消费的人太多,能认真消费的人太少。屌丝永远是大多数,那么如何让屌丝意识到你对他们好?
孟醒认为自己找到了一瓶商业万金油,所以他开始干雕爷牛腩。阿芙精油给他带来的最宝贵经验是:当消费过程中最大的体验与满足感来自于购买主体之外的多重附加值时,主体价值会被淡化甚至归零。
这在现实中也有例可循,比如学区房。屌丝没有太多钱,掏出一笔钱来是希望能够借此换得微薄的尊重,这就是他们的寄托所在。吃一碗牛腩换取同桌人的注目礼,买一所学区房告诉自己后三十年望子成龙扬眉吐气。
其实不过是一场短暂而漫长的羞辱。
所以雕爷牛腩的后两个字可以换成任何食品,甚至可以改名叫做雕爷浓痰,这对消费者毫无影响。
因为大部分去吃的屌丝,在投机者心目中根本不值得被尊重。
四、
投机是少数人的盛宴,但注定要大多数人为之买单。这就像革命,所有参与者都以为自己能够进入改变一切和获得一切的行列,但历史证明那是妄想。
陈可辛是投机者,孟醒也是投机者。看电影和吃牛腩的,是被投机者的消费基础。这个世界的希望和寄托,要用钞票去换来。30元的电影票或98元的套餐,足够买下一个人的后半生么?
其实是够的。只要这投机之汤的味道够浓,哪怕沉淀到最底是腐烂的血肉也无所谓。
而品尝着汤底的人,就在电影最后的名单里。
五、
黄晓明满分。
2 ) 祝你们假梦成真
万幸的是,影片结束时观众并未起立鼓掌。否则,这将比片中因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人民群众朝“新梦想”英语学校砸砖头,叫他们“卖国贼”更令人绝望。
我很惊讶陈可辛会拍《中国合伙人》,就像当年惊讶张艺谋会拍《三枪》。两位大师相同之处都是贴,张为了人情给赵本山贴脸,拍《三枪》相当于说段酒桌前的客套话;陈更恶劣,为了票房给“中国成功学”贴尊严,拍《中合》相当于当着众人面说假话。
“假话”流窜在《中合》的各个角落。
前半段还好,前半段讲青春。青春真管用,可以填塞无数漏洞。包括黄晓明强吻得肺炎的杜鹃时,她说:为什么是你,黄晓明回:为什么不能是我。这两句真美,但是假。假在杜鹃这样胸中世界强大到不在意自己胸型的姑娘,根本不会因为一句“为什么不能是我”就放弃掉她的人生。有观众拧:所以她最后离开黄晓明了呀。不是,我是说杜鹃一开始就不会答应黄晓明。一开始就答应黄晓明的姑娘,就不该是杜鹃。这个姑娘之所以是杜鹃,只因为一个理由:镜头美感。为了美感而忽略事实,这就叫假。
可惜,绝大部分男人都追过自己配不上的姑娘(或小伙),有些也像黄晓明一样,追过跟自己不在同一个世界的姑娘(或小伙),所以他们不认为这是假话。通用“有志者事竟成”,或说“有志者事竟成一会”这个理念,就能利用观众胸中的欲望轻松地弄假成真,看到陈可辛说假话的本事了吗。尤其“新梦想“成立之后,整部电影就开始假话连篇。
首先是邓超这个角色。假就假在,邓超从始至终都是极端个人主义者,不会因为任何事改变。他在书里夹的写给自己,却被黄晓明误认为是激励他的话:你以后会让我妒忌的,这句是真的;为自己的股份变少而大闹会议,这也是真的;包括他第二次去美国时被出租车司机耍,被前台小姐敷衍,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并为此想要借黄晓明公司上市来“假公济私”,这些都是真的,是一个极端个人主义者的标志。但是,他在佟大为的婚礼上说出那句分道扬镳的话:我曾经认为自己重要,(也只是)曾经。这句话就是假的,其作用在于,为兄弟三人再次聚首埋下伏笔,把本不可能修复的矛盾伪装成可以解决的误会。如果这句话是真的,前边对邓超性格的塑造就是假的了,这就暴露了这种塑造的真实目的:戏剧冲突。为了戏剧冲突而忽略事实,这更是假。
但这些假,怎么都假不过这部电影传递的价值观。很多人看完《中合》都愿意拿它跟大卫•芬奇的《社交网络》作对比,来评判中国成功学和美国成功学的区别。其实这样的对比并不公平,因为《中合》的价值观是假的,而《社网》相对来说更现实——后者提到了“代价”,有代价才有成功学。
这也是观众看完电影后并没有鼓掌甚至起立,我所感到欣慰的原因。大家只是把它当个乐,怀念一下拼命努力过的青春,或曾经有过的兄弟情义也就足够了。因为大多数离青春越来越远的人,都越来越能意识到代价意味着什么。代价不是闹着玩的,也不是想尽办法就能避免的。
《中合》假就假在把这份极具重要性的,严重程度相当于跟魔鬼签订契约的“代价”一语带过。以一种轻松的语气调侃道:他(功成名就的黄晓明)现在用换灯泡,代替了性生活呦——好像这他妈根本不是个事,没有性生活,换灯泡就行了。或者代价就只是没有性生活这么一个。而《社网》中的马克•扎克伯格到最后,虽然赢了生意上的谈判,却在某种意义上输了生活中一切。这种代价是真实的,在人生中根本不能忽略,表现在电影中起码可以提升好几个档次。陈可辛又不蠢,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影片最后,陈可辛用幻灯片的模式给观众介绍了几位代表着“梦想成真”的中国大咖,他要敢表现代价,就得罪了这些活着的人。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主要原因还是票房——为了票房,陈可辛对那些只愿花不到一百块,就想着说不定能激发出动力完成梦想的观众,说了一句祝你们假梦成真。
(已发表,请勿转载)
3 ) 中国的合伙人
这部电影我还是很喜欢的,有搞笑也有一点人生道理,很多人可以互相陪伴诱惑最艰难的岁月,却很难熬过富贵的日子。
毕竟每个人的价值观和只是库存量不一样,钱多了事业好了,想法就多了,想法多了心思就多了,很难说谁对谁错,只能说人生本来就是这样。
也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就是不要和自己的兄弟做生意,很可能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何况只是朋友。
4 ) 不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个月里,两部以青春为起点的片子连接上映,这实在是件有趣的事。
一个是男导演,一个是女导演。女导演耿耿于怀的是青春未尽的梦,男导演想的则是,该做的梦都做成了,只是,梦还是那个梦嘛?殊途同归的,是那句少年时就很喜欢的歌词:“寻遍了却偏失去,未盼却在手”。人生有什么事,比费劲心力争取,到头来终如所愿,却未趁我心,更值得悲哀呐?
抛开那些追求年代质感细节的移情代入,相较而言,还是男性视角的思考,让我更有感触。即使不能提供全部的答案,但是提供一种思索的可能,这也是一部有价值电影存在的基础。
《中国合伙人》故事的蓝本不言而喻,从剧作上来说,它通过抽丝剥茧的细节设置,还原了一个成功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终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简而言之:鸡血加鸡贼,无限约等于鸡犬升天。过程的确很有意思,细想想有点儿没意思,但再琢磨,就是这个意思。
这么做好不好,对不对,这两个问题就没有办法,获得一个统一的答案。
我觉得世界人生最大的无趣在于,我们不认同别人认可的标准,却又渴望别人的认可,爱情如是、事业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们渴望脱俗,后者是我们又未能免俗。当我们在对方的标准里做不到最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怀疑自己的标准是否牢靠。所以,一辈子,我们都在征服对方和劝服自己之间不停徘徊纠结,大部分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生。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那么渴望坚持自我,又那么渴望他人的承认,而后者本身就是对前者最大的否定。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用继承某种屈辱、不用承担某种压力,不用奋力站起来证明我们能站起来,能想躺着就躺着,只因为我们真的喜欢躺着。
最后想说,成冬青诠释的成功,充满了某种实用主义的得意。而王阳诠释的幸福,则有自欺欺人的妥协。这种的态度,充满了某种无奈,也或者,才是我们每个人寻找答案的开始。
胡乱写了这些,再胡乱写个结尾。
风往哪里吹,树就往哪里倒
正青春,我们以为我们是风,青春后,我们才知道我们是草。
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5 ) 别叫醒我,请让我继续傻逼又土鳖的做梦
电影散场的时候,山寨漫评人半叉叉一直处于非常愤慨的叨逼叨状态:太恶心了!找回尊严的方式就得是有钱了买个实验室吗?!你看好莱坞电影怎么主旋律怎么假大虚空,也从来没拍过这么恶心人的价值观!
我冷静的翻了他一个白眼,答:好莱坞电影没有这种恶心人的价值观,大概是因为美国没穷人吧。
声音有点大,十点钟方向一个面相猥琐屁股硕大的屌丝男回头看了我俩一眼,呵呵笑着走了。
一直觉得香港电影圈里,陈可辛是一个相当神奇的导演。在他所执导的电影里,时常能看到牛逼的剧本、强大的演员,甚至是还算优质的服道化。但是导演在哪里?不见了。他好像总能给自己滴上一滴神奇的隐形药水,悄悄的消失在他的电影世界里,无影无踪。他深知这点,所以接受采访称“我不算是一个风格化的导演”。看得我扑哧一声,对他自称导演这件事又想翻白眼。
可是,他又多么的狡黠。他的电影经常展露出一种严密计算过的商人气质:哪一句台词是泪点;什么时候应该出现笑点;男女主角应该怎么相遇;明星的大腿要露到哪个位置才刚好撩拨又不至于失礼。他的电影里从来没有灵光一现的神来之笔,或者一气呵成的华彩段落,只有一个一个、一段一段、在无数电影电视剧里被反复论证过成功的俗套桥段被拼接、被叠加、被理智谨慎的套用在一起。他是如此熟悉观众的心理又如此愿意为观众的需求而屈膝买单,这也让他至今尚未过时。要放在挨踢界,陈可辛至少是个平均线以上的产品经理;放在电影界,他确实也算得上是个有廉耻的电影监制。他深知这点,所以接受采访称“比起当导演,我更爱当监制。”
这就像在《中国合伙人》里,在前半截用美国梦给电影披一件貌似自由浪漫的外衣,又在后半截用中国梦给当朝以及那些困守中国的人抛出一个抚慰的媚眼;在梦想和尊严的口号下,让偷教材、占工厂这样的恶行变成了英雄行为,让名利至上的成功学显得不那么可恶,道德和法律变得面目模糊。最可恶的是,在《中国合伙人》里,成功竟被陈可辛美化得好像真的只要努力就能唾手可得似的;好像目前的中国,就真的存在“中国梦”这样的玩意儿似的。
如此这般的处理,聪明、无耻、政治正确。甚至可以说太政治正确了,别说港台导演,就算加上内地导演拍的电影,再从上世纪算起,这20年来也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像《中国合伙人》这么政治正确过。
你看,瞎扯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表示我也并非完全不懂得半叉叉生气的点。但我还得说,我当然不喜欢陈可辛,可是这不妨碍《中国合伙人》真的是部好看的片子。
第一次被打动是教主饰演的成东青在废工厂里的第一堂课,忽然停电,黑暗里的学生齐刷刷的亮起了手电筒;而落泪则是在新希望与EES的谈判桌上,成东青麻溜利落的背诵法律条款。那一刻,成东青的模样与无数个我的同学、我的朋友、我的亲人的模样重合;他们打着手电筒在黑暗中背诵英语词典的样子、他们躲在饭堂角落干噎2毛钱馒头的样子、他们同时打着三份工在深夜依然掐着胳膊强迫自己做模拟试题的样子,凝固成同一个昂扬向上的姿态,让我热泪盈眶。
而我曾见过的这些苦苦拼搏的人们,无一不是为了更好的钱景。在漆黑的夜里,困得神志不清却还要勉强自己看书写字,能支撑着自己熬下去的不过就是那份虚无缥缈一句话:“等以后啊,我要……”要什么?无非是古旧戏曲本子里写的,才子佳人衣锦还乡,当年白眼自己的村人全都变换成了卑躬屈膝的模样。
真是老土、虚荣又浅薄。可是嘲笑这种梦想虚荣浅薄的人,你是否能提供比“有钱了”更简单、直接、有力的满足他们的代替梦想?
无论梦想是否有高下雅俗之别,结果是否有失败成功之分,但在这过程中,每一个人为心中目标所付出的汗水、泪水和热血,那些为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姿态而显露出来的作为一个人的勃勃生气,理应得到理解和尊重。
你自有你的高贵冷艳,他亦有他的低端下流。在失败之前,别叫醒我,请让我继续傻逼又土鳖的做梦。
6 ) 从未经历,却有共鸣
在影片的末尾,闪过了许多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还有张朝阳、王石、杨澜,甚至还有老干妈(=。=)到这里,眼眶终究还是湿润了,这并非某种强烈的感动或者悲伤,而是一种很奇特的共鸣。
我生于90前,与电影中表述的那段青春有着不短的时间差,那样的装扮,那样的校园,那样的图书馆,一切都是如此陌生。
大学四年修新闻,如愿成为了校园里“游手好闲”排行榜前几位的人群,部分不甘如此的同学们开始筹备起了出国考研,而我从未想去美国,自然也从未碰过托福、GRE。闲来无事在背单词地苦逼室友旁看着小说,空时去图书馆在一堆啃书人中间翻着《国家地理》,实习、打工,算是我的大学日常。
至于新东方,那更是毫无交集,即便当时在那里读英语真的算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同窗好友最大的爱好也是时不时拿那些新东方人气老师们的笑话作为谈资,“学渣”如何依旧自由自在,更不用说心存“共同”“理想”的伙伴了,创业二字离自己实在太远,我码我的字,你上你的班,来去自在,两袖清风。
以上是我能回忆起的大学时光,和电影里表达的热血澎湃,截然相反。
可让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致青春》的岁月看似离我的校园生活更接近,但它并没有让我有所感触,反而是这部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合伙人》,反而是没有在我的青春里呆过的陈可辛,把故事说进了心坎里。
它好像是一针鸡血,开始让我有些心生羡慕,原来自己的大学生活,少了那么多的情怀与拼搏。虽不后悔,但心向往之。
若青春重来,一切是否会变得不一样?若从现在开始,人生是否会换一种面貌和轨道?
说回看片的那天,放映罢了,前前后后响了三遍掌声,观众纷纷与陈可辛导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从50后到90后,居然个个都能从电影里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的影子。一个老伯激动地说:我儿子当年在美国就是这么的苦啊!被开除了,然后一个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里打个电话……一个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说,电影里的那一首首有关青春的歌曲,实在是勾起了校园的回忆……我说,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深深地撼动了我,具体记不得了,大致是: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
吴君如调侃陈可辛,她说这部电影完全没进步,水准一下回到二十年前,但在我看来,这次的回归,有笑有泪,令人欣喜。
即便你没有经历过着一切,但依然会为这三个男人的梦想叫好;即便三个合伙人的英语发音实在是很”屌丝“,但依旧不会阻碍荷尔蒙的迸发;即便有《致青春》在前,看完《合伙人》后还是觉得,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因为,青春不是帅哥美女的专属,不是一代人的专属,青春,属于每个人,哪怕你是个二愣子,哪怕你是个纯屌丝,哪怕,我就是不爱背单词。
科班好底子+令人尊敬的勤奋+好人缘,十年后黄晓明会是内地男演员的领军,像李奥纳多那样从奶油小生磨练成表演大师,秒掉一票散发着棺材味儿话剧腔的陈道明王学圻们
陈可辛永远做得到不过不失 节奏感把握得一如既往 演员也用得很妙 黄晓明确实飚了回演技 从木讷农村青年到英培独裁者 再到谈判桌上的力挽狂澜 不变的其实一直不变 仿佛在看新东方俞敏洪的纪录片 从大学梦 到英语梦 接着美国梦 最后是中国梦 梦想一个一个成真 又一个一个褪色 回头看时 重要的无非是 爱过
黄晓明遇到好的剧本演出来还是很让人入戏的,而且让人觉得有一种魅力,琅琊榜2如此,中国合伙人亦是如此
又名中国好基友。邓超在米国混不下去以后回来上台演讲时的“装成功人士范”真是神还原,新鲜生猛的现实城市题材,赞新锐编剧们。
黄晓明证明闹太套只是个误会的反戈一击。
被同伴视作偶像的海归将他在海外的挫败一一展露人前;丁香花一样的姑娘拿了绿卡背弃了誓言;不羁浪子娶得贤妻告别他曾臆想的与众不同的生活…还有教主,锃光瓦亮的大背头时时刻刻让我想起我爸年轻时。人家已经那么努力学英语演好戏了你们就别黑他了。
鉴定好导演的标准是他能否让黄晓明变影帝,陈可辛做到了。
“当我们的额头爬满皱纹,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让它们也爬在心里。” 老歌全部配的恰到好处,感染剧情,好几首催人泪下;一对比,《致青春》的确要再降一星;也的确是陈可辛《甜蜜蜜》后的作品里拍的更好、更让人共鸣的作品,结尾影院响起了久违的掌声。角色内外,黄教主都很励志。
7/10 主流的、安全的励志电影,《武侠》之后陈可辛迈向妥协的第一部作品。
黄晓明目前为止最好的电影吧,男的应该更有共鸣。但音乐铺得太满,留点白不更好?视点转换有些生硬凌乱,几个剪辑点选择很费解,前半节奏太快,好多次感情还没酝酿好就用音乐生逼着煽情,手段有点低劣。后半有点社交网络感觉,晓明最后的英文独白挺煽情,算是个泪点。最后的幻灯是要闹哪样?
陈可辛肯定是最聪明的中国导演不二话,又有节操又有市场,站着挣钱,而且思路极清爽,极用功。哦,应该是半蹲,最后为了政治正确让教主怒斥美帝,一下膝盖就软了。不过话说回来,在我一米六这么矮的视线里能看到的中国导演就很少了,半蹲已然鹤立鸡群。
新东方的创始人当年就是高富帅(北大教授,海龟投资家神马的。。。纯然不是现在的普通吊丝,吊丝切勿YY)
在当下,这几乎可以算是一部【正常的】好电影了。虽然有各种问题,但这已经不容易了。我们的故事,最后还是得我们来讲。(最后旁白的讲述者悄然转换为佟大为饰演的王阳,不是bug,而是导演已经无法处理成冬青这个角色的逻辑了,只好耍赖了。)
西雅图的产前版;致青春的基友版;新东方的教学案例;美国梦的一记耳光。
可以跟致青春参照,都是讲青春与现实。不过少女青春是一场场恋爱;男人的青春是事业、梦想与哥们友情。这片大卖成功学,各种激情与梦想之类的关键词,而讲到最后还是越活越孤独的事。旁白多不是问题,问题是旁白叙述者不统一,这个比较讨厌。结尾的处理也太理想,但算国内难得质量尚可的励志片,三星半
三姑夫证明青春、梦想都是不会逝去的,三点一线的人物关系权衡的很好,尤其“打乒乓”一段的平行剪辑与镜像关系最具代表。不过影片对三姑夫来说也像遥控器,一直按快进(发展过快,削弱了故事延展与情感张力),只有三个频道(强化主体,弱化附体)及无休止的旁白与音乐(记叙大于展示)。
电影里佟大为说:真正的感情是安安静静的,自己会来,不折腾。邓超说:人在无奈之下所做的决定,往往是正确的。黄晓明说:如果皱纹不能避免爬上你的额头,那么至少不能让皱纹爬上心头。「中国合伙人」这么励志热血正能量的电影实在太适合我这种大学崇拜俞敏洪上新东方成瘾如今在创业的有志青年观看了!
除了风声,这是目前我觉得唯一一部看着黄晓明表演不觉得尴尬的影片。三个主演性格鲜明,且真实。校园里的爱情表现的不错。故事很励志,很中国梦。还有就是感叹,中国的学生就是这么厉害!
虽然导演说不是新东方的故事,但怎么看都是新东方的故事。作为一个曾经的新东方学员,俺想知道老俞会不会要求每位新东方员工都去电影院看个十来遍,然后凭电影存根发奖金= =音画结合得非常好,打光也很舒服,前半部分笑点足,后半部分有现实的无奈也有励志的情愫,俺觉得是近年的现代剧中最出彩的一部
曾经有多少国人把梦想寄托在英语之上,《合伙人》捕捉到的不是一段青春,而是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