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丽柠
小时候,去乡下玩,亲戚家有条大黄狗,不是什么名贵品种,就是那种农村看家护院的黄皮狗。大黄狗尽忠职守,对陌生人一律严防死守,没有人能逃得过它的怒吼。
我被身型跟我差不多的大黄吓死了。我越跑它越追。院子里经常上演人狗大战,亲戚们就在院墙根儿底下的背荫处站成一溜儿,边欣赏“表演”边捂着嘴乐。他们想不出,大黄怎么那么爱招惹我?
从乡下回来,我既害怕又沮丧,大病了一场。那年,我七岁。
长大以后,尽管我知道猫狗是陪伴型动物,最容易与人相处。但我仍然怕得要命,觉得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它们的朋友。
但是,看了电影《小Q》,我对人与狗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了解与认识。电影讲述的是导盲犬小Q与盲人李宝庭共同生活,相依相伴的感人故事。
导盲犬与普通的家养宠物不同,是一种工作狗,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和选拔,才能走上工作岗位。经过训练的导盲犬,可以带领盲人出行。它们会佩戴项圈、导盲牵引,也熟悉很多口令,在遇到障碍时,可以充分保证主人的安全。
片中的小Q是只拉布拉多狗,在出生之后,先送到自愿者家按照规定进行科学饲养。然后,再去参加导盲犬考试。在我国,多是用金毛猎犬和拉布拉多狗做为导盲犬。一则是因为他们体型适中,适合主人牵引。但我觉得更重的是,它们性情温和。小Q在寄养家庭里,与小姑娘陈芷乔玩得不亦乐乎。爱玩是狗狗们的天性吧?这么说来,导盲犬能够听从主人的指令,更是难能可贵。
顺便说下,扮演幼年陈芷乔的小演员与电视剧《知否知否》扮演小明兰的是同一个人。小Q通过导盲犬考试,要与小芷乔分开去盲人配对工作那场戏,真是催泪。泪珠顺着小姑娘的脸刷刷地流下来,令人动容。人与动物相处,和人与人相处一样,都是日久生情。
片中任达华扮演的李宝庭,本是个才华横溢,技术高明的蛋糕师。可天意弄人,宝庭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被医生宣告不久将会失明。随着视线越来越模糊,宝庭的心情越来越差。如何面对黑暗的世界?恐怕是宝庭余生都难以面对的事情。
小Q的到来,对宝庭来讲,既是福音又是困惑。福音是他可以与小Q一起出行去蛋糕店里工作,困惑是关于一条狗能改变他的人生这件事情,他要说服自己好久。小Q与宝庭便是从“相爱相杀”开始了共同的生活。但如果他们配对不成功的话,小Q要被领回去,再找主人。因此,片中宝庭将小Q赶出家门,令它在雨夜无家可归的时候,观众们都为他俩的命运捏了一把汗。可怜的小Q作为一只工作犬,在滂沱的大雨里躲在面包车下避雨,仰望主人亮着微光的房间窗户。这恐怕就是我们说的“人狗未了情”。小Q认准了宝庭,他们配对是缘。
电影中,小Q与宝庭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工作与雇主。它像个沉默的朋友,用忠诚、勇敢和爱唤醒了绝望中的宝庭。我们终于知道,导盲犬,是可以帮助人类生存,守护人类生命,拯救人类心灵的动物。宝庭与小Q从陌生敌视到相濡以沫的细节,无需多说。大家去看电影,就知道了。然而,人与狗之间的相濡以沫,会令观众想到很多很多。能引起情感共鸣,是这部电影的特色。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看电影的观众都要哭湿至少一张纸巾?
通过宝庭轻生时,面对疾驶的汽车,小Q不顾生命危险地推开宝庭;或是小Q陪宝庭外出被偷狗贼抓走时,宝庭豁出命来也要找到小Q的剧情,我们不禁要问,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是为了对方可以不顾一切的?而这样的情感,却发生在一个盲人与一只导盲犬之间。这只能说明,在爱面前,生灵之间没有界限。
如果说狗只是一种温良的动物,那么导盲犬就是坠入人间的天使,自带治愈特质。当导盲犬成为人类的眼睛时,盲人朋友们虽然眼前是黑色,但是心里却装着斑斓的世界。盲人歌手萧煌奇天簌般的歌声在电影中响起,“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导盲犬真是人类的最佳伙伴。
可人类啊,太容易高高在上了,因而忽略了身边的生灵。宝庭最初拒绝接受小Q,除了心情不好,也是人类自负在作祟。众生平等,每一条狗或是一只猫都有它们自己的人生,也担负着来到世界的使命。小Q的使命就是挽救宝庭,给他生的勇气,让他延长自己的生命之光。是小Q教会了宝庭和我们,重新审视人与人、人与狗、人与动物、人与世间万物的关系。只有我们彼此之间,温柔相待,才能抵达最好的爱。
人狗情未了,世间爱不完,这是《小Q》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谢绝转载
女友:被《小Q》感动的姑娘都容易遇到渣男
我:《小Q》没拍好的原因,在老舅的《野狼disco》里。
昨天晚上,本着对任达华的支持,我和女友去看了刚上映的《小Q》。
《小Q》还是挺催泪的,整场都能听见有人用面巾纸的声音,当然包括我女友,刚散场,女友擦着眼睛对我说:“被《小Q》打动的稀里哗啦的姑娘都容易遇到渣男。”
我擦,心里暗想我也太冤了,看个宠物片也能……但我还是克制地说道“你是个例外,你只会遇到我,不会遇到渣男。”
她:“呸!你也好不到哪去!”
我:“虽然你素来对电影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但是这……也太过了吧,看个人与狗的感情片,居然能想到渣男!你男朋友可真不容易当啊。”
“切,你应该庆幸,你这水平能找到这么聪明的女朋友。”女友一脸嫌弃。
我:“那你到说说,这导盲犬跟渣男有什么关系。”
她:“《小Q》是根据日本小说《再见了,可鲁》改编的,而同是这本小说改编的日本电影《导盲犬小Q》,就比任达华这版好多了。同样都是动情、感人,使人落泪,你知道《小Q》差在哪吗?”
我:“日版的《导盲犬小Q》我记得啊,主演是小林薰,演《深夜食堂》那个。日版的平和、舒缓,看似平平淡淡的琐碎日常,却给人深深的触动。看那个小Q应该是零几年的事了,我现在还记得,多半是因为它太感人了吧。任达华这版小Q呢,开场的情绪就非常激烈,从头到尾催泪不止,怕是比日版的还催泪,但看完了总觉余味不足,怎么说呢,哭是哭了,但就算没日版的那个感觉。”
我想了一下继续到:“同样都是日本IP,同样都是小林薰主演,同样都是香港人拍,是不是跟《深夜食堂》一样犯了不接地气的毛病?”
她:“不对,同样是感人,任达华版《小Q》与日版《导盲犬小Q》的核心区别在于,任版是情节催泪,日版是故事感人。不断推拉情绪,用情节催泪而不是用平淡却真诚的故事去打动人,这是它的核心症结。”
我:“这有很大区别吗?最后不都是感动了,落泪了。”
她:“区别很大啊,
日版的《导盲犬小Q》像是一个年岁不大却面带风霜的成熟姐姐,微笑着轻声细语的跟你说‘人生可真是不容易啊,但也要好好过下去呢’,
而任达华版的《小Q》则像一个初入社会的青年故意用成人的语气悲伤的说‘生活太不容易了’然后又说‘但是我挺过来啦’。
对于前者,你知道那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而后者你会觉得他只不过是未经世事罢了。你懂了没有?”
我皱着眉头没说话。
她:“你想象一下两个场景:
场景一
在昏黄的灯光下,一个头发凌乱的男人,喝着酒,平静的跟你说:
“没事的时候,我会望向白驼山,我清楚记得有一个女人在那边等我,其实醉生梦死,只不过是她跟我开的一个玩笑,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忘记,反而记得越清楚,我曾听人说过,当你不再拥有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让自己不要忘记。”
视频:
场景二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个满面春风的小伙非常夸张的给你唱了一首歌表白:
“我爱你 i love u,love u,love u,love u,love u,love u,i love u
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你你你我爱你你你你”
曲用的是《威廉退尔序曲》 ,词全是他自己编的,热情饱满、还边跳边唱,情绪丰富,才华四溢,让人惊叹不已。
视频:
你清楚,他们两个都是真爱,不是巧言令色,但是你觉得他们哪个爱的深一些呢,多年之后,你又会因为爱记住哪个呢?“
我:”我懂了,张国荣虽然没说一个爱字,但我能听出来,他句句都诉说着爱,那让我感觉他是个有故事的人。而张学友虽然满口都是爱,但我清楚那可能只是少年初识情滋味的骚动。张国荣打动我的是他背后的故事,张学友打动我的是他夸张但才华横溢的表演。“
她:”对了,这就是这两版小Q的区别,一个用故事打动人,一个用情节催泪。丰富的情感需要含蓄的表达才能深刻,激烈的爆发需要意外的出现(意味着不能多用)才能震撼,任达华版的小Q,像一个未经风霜的少年,不懂得克制 ,情绪推拉一波接一波 ,情感全部外露,而当一切都呈现在表面时,美就没了,余味也没了。”
我:“我知道哈,克制很重要,就像宝石老舅《野狼disco》唱的那样‘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不能搭讪,搭讪你就破功了,老弟。’哈哈哈哈哈哈。”
她:“更重要的是,张学友打动人的情节是真才华,但任达华小Q那些打动人的情节实在是太刻意虚假了。“
我:”这个我看出来了,比如陈芷乔追车送狗玩具那段,明明可以打电话,非要追车。任达华要去美国,小Q追着跑那段,明知道告别不易,还非要把小Q带出来,关在笼子里或者房间里不好吗。还有任达华重生情节那个(一般影视作品主角自杀未遂情节代表着‘重生’),太不合理。,盲人是看不见的,他在整个穿越马路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与车辆的身体接触,只靠听觉他能感受到多大威胁,当然,也可以说他通过听觉感到了危险,但这种程度的危险足以让他重生吗?整个电影里太多不合理的刻意煽情了。“
她:”这就跟恋爱一样,一个姑娘真的被这个人的”故事“打动了,自然有长久的基础,那是关于生活的,关于世界的,关于未来的。但如果只是被一时一刻的浪漫”情节“征服了,那自是没有长久的基础,毕竟浪漫的事天天都做,就不是浪漫了。那些惊天动地求爱的要比平平淡淡表白的更容易分开。“
我:”哈,这个我在知乎上看到过:表白是吹响胜利的号角,而不是发起进攻的冲锋号。“
她:”是啊,爱情可以轰轰烈烈,但不会张牙舞爪。所以啊,那些被这版小Q真心打动的姑娘是容易遇人不淑的。“
我不屑:”那你不是也哭了。“
她争辩道:”我……我那是单纯的喜欢小狗,被小Q戳中泪点罢了,识得唔识得噶?你这样的人怎么也有女朋友,上帝真是不公平。“
我假装深沉道:” 上帝要是公平的,那岂不是太无聊了,就是不公平,世界才有了故事,人类才有了电影,男人和女人才能在一起啊。 “
这篇评论,很可能会沉,那些哭的稀里哗啦的姑娘大概会点反对吧。
最后,公众号:流年取次花间
《友情之上》我们也看了,女友的看法在这里
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讨厌自己的经历吧!
不同的是,有的人辗转反侧后最终还是走了出来,回头再看当时的自己,不免觉得可怜又可笑;而有的人却永远没有回头再看的机会了。幸运的是,《小Q》中的男主角、任达华饰演的李先生是前一种人,而帮他走出人生困境的,不是身边的至爱亲朋,也不是他钟爱一生的事业,而是一只素昧平生的导盲犬。
其实关于人和狗的这个题材,就算没有看过原著,相信很多人闭上眼,也都能猜得出讲得是怎样一个故事,在这种已经有了先入为主观念的情况下,如何还能呈现出新意给观众,在感动之余还能有不一样的收获,或许才是本片面临的最大挑战。
其实说到狗和人的关系,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会是“忠诚”二字。从日本那个红遍全球,后来还被好莱坞翻拍的催泪弹“忠犬八公的故事”就不难看出,“忠诚”似乎已经成为人类对于狗狗们最大的褒赏。如果只是因为它对自己忠诚,才喊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这样的口号,说到底是不是有那么一点伪善呢?
而这部《小Q》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就是它没有走“忠诚”这条居高临下的老路。当然并不是说片中的这条导盲犬小Q不忠诚,而是说这个特质并非片子的主轴,与其说小Q和男主角李先生是狗与主人的关系,不如说他们更像是互相陪伴的朋友,甚至是相濡以沫的家人。
作为香港甜品届的旗帜性人物,李先生一直以来都强调五官对于甜品师都同样重要,然而就是这样在乎五官的一个人却在中年不幸失明,这让一身傲气的李先生一时间难以承受,脾气也突然变得乖张而暴戾,甚至还有了轻生的念头。就当周围所有人对他束手无策时,导盲犬小Q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对于这条陌生“狗”的到来,李先生起初不但是排斥的,甚至还充满了敌意。
但最终,小Q用自己的爱心与专业,慢慢打破了李先生心中高高竖起的围墙。为什么会提到“专业”呢?这正是本片给我的另一个重要的启示。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培养导盲犬需要经过这么复杂的程序,需要这么多人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为了保证残障人士的安全,专业的培训机构对每一个细节的要求都是近乎严苛的,而小Q正是经过这样层层考验的佼佼者,你说能不专业吗?
而这也告诉我们,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中,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更应该为那些弱势群体和残障人士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他们有勇气有机会可以活下来并重返社会,一个社会进步与否不能只看强者如何生存,而更要去看弱者是否同样得到了关爱。这就让我想起了一个冷笑话,有人说:看,这些地方怎么这么多残疾人?另一个人回答:不是因为这里残疾人多,而是这里对残疾人充满了关怀。
从这一点来讲,《小Q》还是起到了这样一个公益的作用的,相信很多中国朋友和我一样,此前都并不知道导盲犬究竟是怎么训练出来的,看了电影之后更多了几分对相关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家庭的尊敬,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多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着想,那么就先从不占用盲道开始吧!是啊,导盲犬尚能给人以如此大的关爱,那人与人之间呢?在忙碌着各自的生活和工作时,是否忽略了周围那些熟悉和陌生的人呢,多一句问候和关爱有时候就能融化心中的坚冰,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李先生一样,把身上的戾气转化为笑容,你会发现一切都没有那么糟。
之所以说小Q和李先生更像是亲人而非主仆,很重要的一点是李先生同样也为小Q付出了许多,这一点恐怕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从按时按点给它喂食,到规定次数带它排便,再到带它去公园玩耍。你看,不知不觉李先生也回报给了小Q很多,而这或许才是他能走出困境的另一个关键,因为他再一次感受到了被需要,感受到了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自己必须坚强必须勇敢活下去,久而久之才形成了这种互相依靠彼此关爱的默契。
而人如果只是一味的索取,是无法感受到真正的爱与快乐的,也失去了陪伴的意义。片中最感人的一点,就是年迈多病的小Q依然在等着李先生归来,而李先生手术完成后便立刻回来陪小Q走完了最后一程。这不是相濡以沫又是什么呢?如果你只说是“忠诚”,恐怕是对他们之间深厚情感的一种亵渎。比起那个复杂的成人世界,小Q的这份亲情更单纯也更持久。而这份亲情的“平等”,还体现在了另一个精妙的设计上,那就是片中有多次以小Q的视角看世界的镜头,足以看得出导演的用心。
除了颠覆了传统的人狗关系之外,本片另一大看点就是任达华的表演了。见识过他在警匪片中的行侠仗义,也领略过他在《岁月神偷》中的温厚淳良,而这一部中的人物形象则是完全耳目一新的。原本一个盲人应该是让人同情的,然而一开始这位李先生却让人有一点点距离感,然后变得让人讨厌甚至遭人怨恨。可当小Q带领我们开始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才开始有一点理解、同情甚至是喜欢上这个人了,任达华的表演丰富了这个角色的层次,让我们完成了一次从讨厌到理解的转变。
无独有偶,和片中的李先生一样,戏外的任达华也遭遇了一次意外。就在七月份《小Q》原本的上映日前夕,任达华在一次活动中被歹徒刺伤,而电影也被推迟到了九月份重新上映,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任达华在休养两周后,为了《小Q》的宣传而复出并立即投入到了路演当中,行程在断断续续中进行,而他的右手不能出汗,需要定期回香港找医生换药——从戏里到戏外,他都不断在和命运做着斗争。
除了为我们科普了导盲犬的成长经历之外,本片还探讨了另一个敏感的社会性话题,那就是“吃狗肉”,在我印象中应该是这个话题很少被触及,有也只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而这一次却花了很大的篇幅来为我们展示偷狗贼的邪恶,再加上影片本身的主角就是一条通人性的狗,效果出来自然是非常震撼的。
本片还有让我非常喜欢的一点就是结尾了,当音乐响起以为一切故事都已经结束时,却意想不到的等来了一个MV式的超长彩蛋,为前面很多剧情做了补充解释,一切看似平常到让人忽略的地方却来了惊人反转,这个让人会心一笑的设计可以说是本片又一个意外之喜了。
(原载于《电影》杂志与“电影杂志 MOVIE”公众号。导演采访→《罗永昌:拍这部电影,一定得是爱狗人士》)
罗仲谦是爱狗的。
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在晚上看关于忠犬的卡通,会“哭得很惨烈”。
差不多在那段时间,他家里已经开始养狗。第一只是自己送上门来的,中国人觉得自来狗会带来好运,他们也就留着养了起来。
对于它,罗仲谦有许多深刻的印象。
比方说,它生了小狗,小狗在家里拉了便便,它就会趁着大家没留神,把这些便便吃掉。“旁人觉得很脏,但在我们看来,是因为它不想弄脏主人的地方,所以偷偷地吃。”
等它老了,知道日子不久了,也不想麻烦主人,自己找个地方就躲了起来。罗仲谦很是想念,至今仍觉遗憾,因为那时候没有道别的机会,不像现在,当宠物犬病入膏肓,主人还能在医院陪它安乐走完最后一程。
难怪问他对电影《小Q》哪一段感触最深,他会说,“分离的描写我比较喜欢,我觉得小狗在街上远离主人的画面,设置得好美丽。”
导演罗永昌说过,《小Q》所有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是爱狗人士。
他看过罗仲谦之前的电影,觉得形象阳光,很适合演绎导盲犬训练员Simon这个角色。
一见面就问他,“有没有什么养狗经验?”得先确认他对狗的感情和对狗的耐性。
其实罗仲谦早已习惯跟狗相处。这些年来,他在家里总有狗的陪伴,来来去去五只,如今还有三只健在。
耐性更是不缺。他笑称自从饰演了《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女儿国》的沙僧,“整个人对拍摄的态度,变得非常非常非常耐心”,因为那时候每天需要化妆6小时,拍摄4小时,再卸妆1小时,连上洗手间都有困难。
“所以我现在拍戏,只要能被看到样子,没关系,你要怎么弄,要我怎么等,我都觉得是很幸福的事情。”
后来罗仲谦把剧本带回家,一读,“哇,眼泪就掉下来,然后给我老婆(杨怡)看,她的眼泪也掉下来。”
导盲犬始终在忠心耿耿地守护,“我们人类可以得到永远的爱,还有忠诚,(它)好像伴侣一样。”
他决定参演,而导演罗永昌对他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去香港导盲犬协会进行训练。
于是从去年八月开始,一直到十月电影开拍,罗仲谦一周会去三天,从上午11点到下午4点,严格遵照训练员的上班时间,学习如何去照顾、引导、使用导盲犬。
导盲犬的训练一般要持续一两年。在他去的那段时间里,当批导盲犬差不多毕业了。他参与了最后至关重要而且难度系数极高的训练环节,包括模仿视障人士运用导盲犬,以及指引他们跟导盲犬相处。
在这个过程中,协会为剧组提供的多只导盲犬,都跟他培养了默契与信任的良好关系,包括任达华与梁咏琪要去打交道的导盲犬布丁。他感叹,“这个品种很温顺,很相信人,只要你付出真心的话,它们很快就会感受到。”
与此同时,他会跟寄养家庭接触。对方把养在家中的导盲犬带过来“上学”,协会就去考察小狗在寄养家庭里学懂了什么,跟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变得紧密,会否对人有信心,有安全感,这都是学习其他技能的基础。
一路参与下来,罗仲谦对导盲犬有了比同组演员更多的理解。
“我每一天去现场,他们搞不定导盲犬的时候,就会‘谦啊谦啊谦’地叫……而且他们觉得我不是演出来的,我本来就是训练员,不是演员,所以最后我觉得,原来演这个角色,最好是参与这个角色的工作。
俨然半个导盲犬专家的罗仲谦还分享了不少常识,比如对导盲犬下指令,通常是用英语,“它们对英语的敏感度比较高一点,好奇怪哦,哈哈。”
导盲犬还有一个“大小便的神器”。经过训练的导盲犬,会往系在身后的袋子里排便,方便主人处理。不过雄性导盲犬在小便时不太适用。
头一回接触到这个“不得了”的袋子,罗仲谦兴冲冲地拿回去给自己的爱犬试用。但贵宾犬体型太小,完全用不上,只好作罢。
言谈之中能感觉到,他喜欢演Simon这个角色,喜欢当导盲犬训练员,非常愿意为这个角色额外付出更多心血。
他说了句心底话,“不像20年前的香港,我们这一代,相比上一辈,机会比较少。”但也没有必要自怨自艾,“我会把握住机会,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都好,必须要尝试。”
固有的危机感是一份养料,养得人谦逊,认真,积极,更养得人饱含难能可贵的真挚与豁达。从来没有见过一位演员,会在碰面之时先来一个鞠躬。看他站直,握手,那个灿烂的笑容几乎让人问心有愧。
问什么问题,他都一脸诚挚,说得开心了,就称兄道弟似地拍一下你膝盖。娱乐圈待了那么多年,也不想披挂任何城府似的。
聊起导盲犬在国内的情况,他说得头头是道。
导盲犬对引领视障人士生活、出行、扩大社交圈的作用毋庸赘言,亲密关系的培养也给他们带来弥足珍贵的心理慰藉。
早在1819年,维也纳就有了世界上第一个导盲犬训练机构。但要到一个世纪后,导盲犬才得到人们更多重视,德国还建立了第一所导盲犬学校。多年发展下来,导盲犬已经越来越普及。
但在中国,导盲犬事业起步较晚。
要到2006年5月,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才正式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导盲犬培训基地,从此以后,国人才有机会使用本土培训的导盲犬。
2011年1月,香港导盲犬协会有限公司也成立了。6月,协会注册为一所慈善机构。次年,香港导盲犬服务中心成立。
近年来,国内这些机构不仅在谋求发展,还积极地跟国际导盲犬联盟(IGDF)、美国纽约导盲犬协会、美国Guiding Eyes for the Blind、澳大利亚昆士兰导盲犬学校等机构进行合作。
但这只不过是个开头,须知导盲犬上岗之路,非常艰难。
首先,要选品种。拉布拉多犬与金毛寻回犬是中国优先选用的品种,因为它们不仅有合宜的体型,而且性情相对温顺。其次,要选血统。前辈的健康、智力与脾性,都是影响后代成为导盲犬的重要因素。
出生两个月之后,小狗会被送到寄养家庭,在正面鼓励的方法中学习礼仪,适应与人亲密相处的内外环境,以及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等等。
再过10-16个月,它们会进入训练中心,参与为时半年到10个月的训练。层层筛选后,大约能有15%-30%的狗通过最终测试,成为导盲犬。
此后,它们会与视障人士进行为时一个月的配对,成功的话,指导员还会对这一组合进行长久的跟踪与指导。
整个过程费时耗力,培养一只导盲犬,花费从12到22万元不等。不过供给视障人士使用,则是完全免费的。
“我觉得这个发展是刚开始起步。”本土导盲犬机构目前仍然少得可怜,导盲犬的数量更是无法满足需求,很多人都在排队申领,但哪怕轮上十年,也未必等到。
以香港为例,能供使用的导盲犬不足50只,可有需求的人士却高达16万。内地的比例更糟糕,100万名视障人士里未必能有1位配得上导盲犬。距离国际导盲犬联盟评估的100:1的理想比例,还差得极远。
至于相关法律法规与基础设施,更不足以为导盲犬亮起绿灯,而且越下沉,越艰难。
罗仲谦补充说,以香港为例,街上见过导盲犬的人还不足 5%。
再说了,很多爱狗人士也未必知道,当导盲犬穿上导盲鞍,就表示进入工作状态。这时候,任何外人都应当做到“不呼唤、不抚摸、不喂食”。“道理很简单,导盲犬是视障人士的眼睛,你不会动别人的眼睛吧?”
教育与见识的不足,反过来又对导盲犬事业的推广产生了负面的阻碍。
这次在《小Q》路演过程中,罗仲谦就亲眼见到许多导盲犬被拒的事情,包括中国第一个使用导盲犬的连勤,上高铁时就被家长投诉,结果只能跟乘警坐一起。这是很不合理的,“搭车时,不会把眼睛放在地下再上去吧?”
但美好的事情也是有的。在大连,他就参加了一个视障人士的婚礼。“很感动,为什么呢?因为那天没有特别多的来宾,但所有的来宾都是导盲犬。他们两个走在一起已经不容易,对不对?”
这段历程,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做义工,让社会上更多人能够了解导盲犬。
“我知道可能有一些人还是不理解,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大家愿意多欢迎,少拒绝。我们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将来问题一定会改善。”
影片《小Q》当中的狗狗除了刚出生时萌的让人心化,大部分时候都沉稳安静到让人心疼,只因为它是导盲犬,它要经过专业训练,它要帮助主人出行、生活。
男主人公是一位顶级厨师,患疾病失明,不能接受现实,暴脾气,借酒消愁,甚至想到轻生。导盲犬小Q的出现,帮助他打开心灵,重回工作生活轨道。可以说,小Q给了男主人公新生。
导盲犬,没有宠物狗的活泼,没有警犬的神勇,但它们却是盲人最信赖的伙伴,它们是盲人的眼睛。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导盲犬,服务盲人,走出房门,感受这个多彩世界,也希望社会给予盲人、导盲犬更多宽容与便利。
和爸妈一起在电影频道看的,剧情二星,另外一星致敬剧组对导盲犬和视障人士这一群体的关注,一星给片尾采访有导盲犬的视障人群的花絮。
残障人士的世界的确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因此在很多设计上并不能顾及他们。去年1月20日寒假回家,高铁邻座是一位盲人朋友,是位很开朗的人,同他聊天的确缓解了疫情不明朗带来的担忧。他在北京玉渊潭附近的一家按摩店工作,家在湖南。春天时会和同事一起去公园看樱花,他可以免票,而同事作为陪同人员也可免一人的票。聊天时他对各品牌手机的视障服务系统设计了如指掌(似乎是小米最佳),给我演示了如何通过敲打和语音使用(的确挺专门的设计,屏幕全程不会亮,但能用很快的速度读语音)。总之他真的很能快乐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在高铁上他点的高铁外卖;我们加了微信好友,有时也能看到他外出游玩的视频(他拍摄都是高举手机,原地转圈,把自己周围的一圈景象拍下来)。
但他的生活的确有诸多不便。在高铁上他找不到盒饭的开口,我帮他打开了盖子。他以为自己点的盒饭是混成一盒式的,但实际上是分区式的,隔成不同的小块放不同种类的菜,很妨碍他夹菜。下高铁时,我和周围的乘客不断提示他出口的方向;但他没找到自己的行李(之前没想到他应该带着行李箱,毕竟他有一个大背包,不然应该叫乘务员帮忙,大家下次乘公共交通遇到这种情况一定呼叫乘务员),很大声地呼唤乘务员很久才找到行李下车。残障人士坐高铁是有登记的,那天的确乘务员有疏忽,等那位朋友下车后才来问我这里是不是有位盲人。
7月左右看到他回北京的视频,今年他也回家过年了。希望新的一年里他能少些磕碰,多些暖意,继续开心地奔走。
梁咏琪吃了仙丹吗?还这么年轻!
15岁的时候看小Q 和现在看小Q 一样看到落泪 越是这样简单真挚的情感往往越直击人心 在自由和陪伴面前 狗子选择了陪伴主人 不离不弃死心塌地 给予爱最后也得到了爱 情感是相互作用的 哪怕是一座冰川 也有被照耀融化的时刻
看着挺尬的,没什么深度,感动吗?一点也不
国版的让人惊喜,盲人多了内心世界的描写,轻生被小Q拯救的场景设计好棒;多了小q看世界的黑白视角;最后的30m换成了盲人送别小Q,电影的基调完全是为了小Q,没有盲人的葬礼,有的是家人送别小Q,好想养一只拉布拉多。
为了支持任达华,特别去看了点映,完全超出了预期,影片拍得十分连贯让人感动,任达华的表演又增色不少,他遛狗经常去的那个公园在哪里啊?下次去香港想去逛一逛。好喜欢片尾那个带有答疑性质MV式的彩蛋哦。罗仲谦好可口,郭晋安我差一点没有认出来。
看了这么多宠物狗电影,最让人感慨的还是忠犬八公。
狗比人老的快
与日版相比,做了很大的改动。立意有了突破,也很好哭。使用的技巧是“人设”的强烈反差,盲人极度的冷与小Q极度的暖来回碰撞,总会有触动人心的一刻。盲人接受小Q,同时也是接受那个内心灰暗,封闭起来的自我。突破之处在于,这段人犬羁绊不再局限在狗的忠诚,人与犬有了平等的情感关系。很喜欢影片为其情感关系的重新定义:搭档。因为,他们的生命合二为一了。任达华可以凭借在此片的表演拿个金像奖影帝。
本来并没有打算看这部电影,但是白天听闻任达华被捅了一刀,立马买票去支持一下这部片。果然,看不得狗狗为主角的电影,轻易一个情节就会被狗狗感动得潸然泪下。当然影片中任达华的演技也非常好,一如既往!
配音太廉价太出戏了,拍摄效果很网剧感,狗狗可爱,任达华演得还可以,整体观感不佳,结局拖了半个多小时。Gigi其实只是龙套了,对于她高开低走,没想到最后低到这么低的电影生涯😂😂😂算了算了。最后片尾的真实采访挺感人的。
因有期待,而略失望。原著书《再见了,可鲁》和日版电影《导盲犬小Q》都很喜欢且收藏多年,然而这版《小Q》的故事只是借用原来的框架,剧情方面则大幅度地篡改:没有「小Q为何能成为导盲犬」的交代,关于导盲犬的训练只是轻描淡写地略过(拍得好像什么狗都能成为导盲犬?)… 反而编排了各种过于戏剧化、刻意煽情的桥段,小女孩追车那段就挺尴尬,李宝庭自杀那段更是败笔(眼盲的他横穿过马路,差点撞到他的司机没留下半句话就走了、后面导致撞车,两个司机也安静地呆在车上,让他坐地上接电话),随后的狗贩戏也是看得想翻白眼…没想到使用了萧煌奇的《你是我的眼》,电影结束出字幕的采访反而更感动我。& 看完《小Q》后回去翻看《导盲犬小Q》的部分片段,最后小Q离世的段落又一次看得我眼眶湿润。
1.东拼西凑,特别后面太过于拖沓,强行催泪、煽情。2.李先生闯马路想自杀那段戏以及后面的狗贩子,黑人问号脸。3.李先生内心态度的转变也太生硬,看完后无感觉。
改编的可以跟日版的导盲犬小Q相媲美!真是感人,感谢狗狗陪伴视障人士!哭的稀里哗啦
走的是和《幸运是我》《我的妈呀》《黄金花》如出一辙的温情路数,商业属性不太强(注定无法大卖),这年头找个粤语版实在忒不容易了,而配音永远都是挡在港片跟大陆观众之间的一面墙,尤其是这类对演员声音表演要求比较高的电影,配音演员的情绪和节奏一旦跟不上就比较出戏,好在整体拍得算是中规中矩,放国产同类型片里完成度也还行。罗永昌跟了杜琪峰这么多年,结果最让人怀念的单飞片仍是那部《每当变幻时》。
虽然可以理解为什么改编得这么抓马,毕竟抓马国人爱抓马了,但前面看着简直感觉像小姑娘被卖给有钱暴躁瞎老头做填房……狗换成年轻女演员就真的是《遇见你之前》了吧。《你是我的眼》响起来的瞬间我当场爆笑,要不要这么严丝合缝……不过袁澧林实在太靓太灿烂了,快抓紧时间给我演部青春片啊!
片子质量最多三星,但映后听导演和梁咏琪谈到拍摄时对狗最大程度地呵护与尊重,以及主创为了科普导盲犬知识而在内地坚持了很多场路演,还是拉高了不少好感。看完一直在思考作为狗可以领悟到忠诚与责任那么复杂深刻的情感,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可能这才应该被称作“一条狗的使命”。煽情和刻意难免存在,但只要是狗片,再俗的泪点都哭得出来。
我朋友说,每个嘴硬说不喜欢狗的预备铲屎官最终都成了最爱狗的那个人。这在本片男主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一个沉湎于“失去”的中年男子,生活已经狗糟糕了,还要迎接他人的善意,我都想替他说出那句“我想一个人静静”,可是他终究是个好人,这种“好”,让人分不清是狗在照顾他,还是他在陪伴狗,一起走过温暖的一程路
由小说《再见了,可鲁》改编,原著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电影拍得太平庸了,甚至有点烂。影片一味追求煽情和感人,逻辑性、合理性却存在很大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自杀”那场戏。李宝庭想自杀,导致几辆汽车相撞。你以为司机会找他算账,或者他会赔钱,甚至被刑事拘留……结果直接就没后文了。横穿马路导致车祸,这是犯罪啊,居然就这么完了。你想自杀,你可以去跳楼,不要危害别人的生命。其次,他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同时也是让小Q陷入危险。西蒙那么爱狗,竟然不让小Q离开他,反而还要再给他一次机会。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李宝庭把小朋友的棒球藏起来;陈芷乔追着汽车跑纯粹是为了煽情而煽情,就不可以给西蒙打个电话吗?李宝儿眼睁睁看着小Q穷追不舍却无动于衷,你想把狗累死吗?尤其是李宝庭趴在地上找小Q那场戏,太尴尬了。
忘记是哪一年的金像奖说的那句话“唔系香港警察的cutting靓,系任达华的cutting靓。”讲真,不是任达华的身型靓,是狗狗的身型靓啊。
罗永昌还是适合这些温情的小品,华哥奉献了一流的演技,看到整个戏院的人泪流不止,隔壁女生哭完一包纸巾。故事虽然走的煽情催泪向,但是本土化改编做得很接地气,然而还是不忘黑一把狗肉节。袁澧林结尾度加了很多戏啊,《你是我的眼》还有《陪着你走》这两首歌不但带动剧情还增色不少,最后怀念一下我家的德牧,狗古头。番薯昌客串的老师傅,很欣慰看到他,钊锋,小巧,阿kind客串一把徒弟,算是大茄哩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