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哈利.波特7》:枪战精彩,童话结束
做为一个并不死忠的原著读者,虽然买过全套,《哈利波特》也只记得住前四本的内容,后面几本,唯二记得的重点情节:就是邓布利多死了,以及斯内普跟煎鱼一样反来反去的上演着KING OF无间道。
这点导致了我看《哈利波特7:上》的电影时,经常对屏幕展现一种夕阳红追忆逝水年华的痴呆状态,时不时觉得这个场景似乎在书里看过。这种“相逢犹疑是梦中”的观赏状态,感觉就跟试图赤手空拳去深山一边痛打熊瞎子一边挖野人参差不离。
看完之后的感受就剩几点:这片子应该改名叫《赫敏.格兰杰和两个无用跟班》,或者叫《重新认识家养小精灵华丽的战斗技巧及深不可测的战斗能力》,情节的飞快发展让我脑子相当吃力,就像是脚瘸了车撞毁了肋骨断了还得继续徒步参加F1赛事,奋力奔跑着追赶其它参赛的人,而前面是舒马赫在开车。
导致我不得不边看边低声问旁边的人:“这个情节怎么回事?”“赫敏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个人是谁?”……好吧,也许它是一部面向忠实FANS的作品,但能让好歹知道点情节的人如此云里雾里,我觉得不是我脑子太浆糊的原因。
对于哈里在这集里面的表情,我多次产生了跟罗恩一样的感受,“你到底要干咩”以及“你到底在做咩”。而事先被高调宣扬讨论的吻戏和裸戏,只能让人直觉反应“呸哟,呸一呸…………”
另外屏幕上闪现各人物大特写的时候,总是有种眼睛被刺痛的感觉,心底全是邻居家可爱小孩长成了屠夫的悲凉感。好吧,演员的灵魂不在脸,问题是演技也没啥出彩的啊……所以三大主角里多放点赦敏的就行,其它两个人还是用远景吧,能用背影更好……
在情节糊里糊涂的时候,就指望至少能看到惊叹的特效了,不过这点似乎也差强人意,只有众人共同起飞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至于其它的么……委实记不得有什么出彩的处理。主角们数次逃窜及交火,经常让我有一种在看西部牛仔枪战片,角色纷纷拔枪四射的错觉。……可能不是错觉。
或许他们已经做得相当不错。只是这部片子是整个世界都承载着魔法的《哈利.波特》
我还记得最初看到这本原作和电影系列时的感受,那种纯粹的阅读和观赏喜悦能让自己憋足了气涨红了脸拍掌。而现今我瘫在椅子上,看着屏幕上的伏地魔高举着魔杖,天空电闪雷鸣,画外音应该配“赐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心里剩下的唯一念头是如果我要看这电影的下集,回去得先补补原著才行。
下一集特效应该会更华丽,话题可能更夺眼,男主角的无敌光环会更闪亮。
只是我看着额头上有闪电印记的小男孩,终于还是变成了美国式的英雄。
枪战或许更精彩,而童话早已结束。
2 ) 1/2的终结。
终于盼来了《哈7》,虽然早就过了追星的年龄,但我想对于更多人来说,《哈利波特》无非是一场华丽的魔法之梦。
有些后悔首映后没有及时写下感受,最深刻的记忆是当影院的光源瞬间熄灭时,心头顿时万分雀跃,这场关于魔法的终结之旅终于起航。
影片和原著出入并不很大,但很多盼望的情节却在电影中草草了事甚至被直接忽略,140分钟的影片浓缩了太多的内容却又加入了太多的“意外”,备受争议的镜头无非是哈利和赫敏的裸露戏,虽然在看之前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不得说,无论从哪方面看,这个镜头都加的毫无水准。伏地魔的噩梦困扰了哈利十年,也困扰了哈迷十年,可喜的是这个噩梦般的魔鬼终于不再活在人们口中,在《哈7》里,明显增加的伏地魔的戏份竟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魔鬼果然还是要活在想象中。
海德薇的死是个令人失望的部分,我甚至没有在哈利的心中看到悲伤,这与原著是十分不符的。不得不提的是,多比的戏是个绝妙的亮点,家养小精灵的形象在这一部中被无限放大,赚足哈迷眼泪的同时,一幕幕温馨的小画面令这部越来越黑暗的影片充满了温暖的战斗力。
再说演员,赫敏的角色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艾玛的演绎越来越成熟,但在这部中,不得不提的却是罗恩,这个一直以来躲在赫敏身后的胆小男孩,终于在《哈7》中变得强大,毁掉魂器的一幕无遗是罗恩的重头戏,遗憾的是场景的衔接太过刻意,人物内心的情感表露太过单薄,但这些并没有令罗恩迷们失望,在恐怖遍布的魔法世界,内心的强大这是多么难得,何况是前六部中见到蜘蛛都会做恶梦的罗恩。
还是不要太强调影片的盲点,原著永远都完美得天衣无缝,影片每一部分的起承转合都很完整,这令两个半小时的故事仍然能够做到分秒刺激着观众的神经,虽然在一些心理戏上情节显得过于缓慢,但是这又怎样。
期待明年七月,阿瓦达索命,永别伏地魔。
3 ) 有关段子,有关麻瓜(很剧透!!)
下午和朋友去看了哈7,我应该是忠实的哈迷——哦对——我是可以这么说,要知道,对一件事情说忠实的崇拜应该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对于哈利波特,我觉得我可以这么形容自己,不仅仅是书、电影、正版碟,还有各种原单周边,比如我就在淘宝上代沟过哈利波特的魔杖,装模作样念一些咒语,买过限量的活点地图,买过金色飞贼,买过时间转换器,买过各种勋章图标等等,就差没有买巫师服了。一开始说这些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想充分证明,我的确热爱这部作品。
和我同去的朋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非哈迷,没有看过书,没有看过电影,这次是自己也无聊于是陪着我去。于是有了两个段子:
段子一:在刚进电影院,他对我说,你知道么,网上都说这次有激情戏啊,1分钟呢,超期待。我一个白眼,你就知道激情,谁和谁的啊?他大声说:哈利和波特啊!我三条黑线,又问:谁的?他很执着地说:哈利和波特啊!结果笑岔气一群人……
段子二:在电影进行到后半部分,当哈利看到守护神鹿的时候,他悄悄对我说,哎呀,这是国师吧!我惊讶地问:国师?是什么?他说,是啊,《通天帝国》里的国师代表不就是一头鹿么?我又三条黑线,是不是一会儿李冰冰就出来了。他吧唧嘴,那敢情好啊!
段子三:这是在网上看到的。《哈利波特七》电影结局:最后伏地魔被哈里的华裔同学张秋(对,她又出现了)发明的一种不知名咒语打败。秋的咒语来自于麻瓜汉语:“fu di mo ni ting hao wo ba shi li gang” !
[插入1,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对哈利那么有感情,却又对电影评头论足,而不是踏踏实实写写自己的那中情愫呢。我觉得我还没到时候,没有到可以完整抒发自己情感的时候,或许当我们看完下部,在明年暑假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的告别。]
说回正题,其实对于这部电影,我应该不是能够完全非常公正地评断的,你肯定明白,对于对一件事情非常忠实的守候和期待,往往是不理智的。所以在看待作品上,总是刻意地躲避缺点,然后将优点无限放大,这么多年的期盼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感觉,这种感觉和自己有关,也许正如很多人所说的,青春期的时候我们将自己的感情太多的赋予一些事物,比如一首歌、一个偶像、一部电影等等。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很多人对整个贯穿自己青春期的哈利波特情有独钟,因为它实在太过漫长。
废话少说了,来说几点我认为可以和大家分享的,无关好坏,只是自己的感觉:
1关于电影的开头
我认为电影的开头很不错,从开篇就给整部电影奠定了一个大环境基础,那就是忍痛、分离、悲伤、折磨。与亲人分别的痛楚、与心爱的魔法世界的分离、亲密战友逝去的悲伤、黑魔法对魔法界的折磨,在最开始就被埋下了一个大的基调。分别从哈利家、罗恩家、赫敏家的一点情节上,给予了我们提示。值得一提的是赫敏家,原著中对于她给家人施魔法去掉记忆只是人物的口述,这边还原成了情节,没有想到。
2关于七个哈利 你不知道的还有很多
七个哈利很搞笑,尤其是透明的胸罩让我觉得很有效果。在这一个情节当中就有一些笑料在了,双胞胎一如既往的搞怪,赫敏的出其不意,芙蓉同学的小小蔑视,都让在黑暗当中揪心的我们觉得还是很轻松的。不过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朋友转过头突然问我:为什么要变成七个哈利呢?把哈利变成他们其中一个人不就行了么?我一时语塞,又突然想到在拍摄电影时丹尼尔也问过类似的问题,导演说你去问罗琳女士。我回答朋友说:不这样后面就没有打斗,不精彩了。朋友撇撇嘴。我表示很汗……
[插入2,看到大家的回复,我表示很理解,不过踪丝什么的的所以不能使用魔法是重点理由,那他本人是不是可以喝变身水,不使用魔法是不是指使用魔杖呢。如果喝变身水不行,那么就用隐形衣吧,是不是更合适呢。如果隐形衣也会被魔法部发现,那么早在之前几部就被调查了。那可是死亡圣器之一啊。我依然觉得是为了有看点。]
3关于路上飙车 很激情但魔法不够
导演很用心地给哈利和海格加了在公路上飙车的情节,我觉得很有看点,但如果细细想一下,好像不符合疯眼汉的领导风格啊,不准骚扰麻瓜,何况还造成了交通大混乱,翻了几辆车,这可怎么办啊?而且海格骑着的不应该是魔法的摩托么,是否可以隐形什么的。我承认自己有点儿鸡蛋里挑骨头了。在电影中可爱的猫头鹰是为了救哈利才牺牲的,这个安排很合情合理,飞翔的夜骐、疯狂的食死徒,让看过原著的我依然为他们捏了一把汗。还有值得说的是在金妮和哈利接吻时,乔治的出现真的是又可爱又尴尬啊。
4关于惊悚镜头 很吓人
我承认我有两次被吓到,其实一开始那条蛇就小小惊吓了一次,不过还好的是之前看过预告片所以有所准备了。但是第二次在小天狼星家时幻象的邓布利多突然狰狞地扑过来还是惊吓了一下,然后就是在之后某些桥段上,导演的安排非常地细心,让人一次次提起心为他们担忧。导演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因为拍摄的需求对原著的改编和细节的琢磨远远胜于上一部,我觉得这也应该归功于将第七部拆分为上下集的结果之一吧。
5关于三角恋 很莫名
其实在原著当中,哈利对赫敏并没有在电影当中很暧昧的表现,尤其是那段跳舞的环节,我觉得真是刻意了一点,不知道为什么哈利就要邀请赫敏跳舞,然后还暧昧地表现在一起。其实在原著当中,哈利是对金妮念念不忘的,罗恩的离去也是责怪哈利能力不够,而导火线是他们两个谈话忽略了罗恩。但在电影当中,好似导火线成为了原因。我想也许是导演觉得三个人共处如此久,年轻的哈利对赫敏也应该有一定的好感,罗恩的吃醋也是理所应当。而在罗恩打开魂器后哈利和赫敏的激情戏,也正是说明其实哈利应该对赫敏也有了一点意思,只是看到罗恩吃醋得厉害于是收住了心。
[插入3,大家回复里也提到了这点,认为他们依然是友谊,跳舞也是苦中作乐,安排是为了照顾普通观众。我表示认同,大家怎么理解都算都合理。]
6关于激情戏的看点 不知畏
所谓电影当中的激情戏,就是罗恩准备砍掉魂器时那些虚幻的场景,激情戏在原著当中也是没有的。导演安排这个激情戏,可能是为了看点吧。之前在网上宣扬的1分钟激情戏,在电影院看到的只有一点拥吻镜头,可能是广电给剪掉了。朋友之后跟我说,不是说1分钟么?怎么还几十秒,吻得也不够啊。我说连上一开始说话1分钟。他惊讶地说,说话也算激情戏啊!我无语。到底是不是广电剪掉了,还是原版就是如此,还要待之后考证了。
7关于邓布利多的黑暗往事 没重点
在原著当中,曾经大量笔墨描写了邓布利多不为人知的一面,我个人就非常喜欢阅读这部分。可惜在电影当中这部分内容几乎没有着重渲染,只是在比尔的婚礼上透露了一些。其中就稍微暗示,我表示理解。不过正是因为在原著中在前半部分对邓布利多一生的还原,才使得哈利在寻找的道路和之后的决斗当中一直处于矛盾、激烈、愤怒和犹豫的情绪当中,在这一点上,电影倒是渲染地不够。
8关于讲述三兄弟的故事 有点儿变形金刚= =
电影中又一个亮点就是在赫敏讲述三兄弟传说时候的动画小片,一开始我看到镜头转变还以为这个故事不在电影当中出现了。结果发现其实是转到了一个动画小片上,猛一看那个死神我真的以为变形金刚2里那个古老的飞机机器人(忘记叫什么了……),做的很不错很精良,也很有趣。一开始觉得会和电影整体基调有分离,后来才觉得其实融合的很好,因为魔法界嘛,他们的神话人物估计就是这个样子。
9关于长残问题 其实还好还好
之前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图片,都是在一些首映礼上三位演员的合影,大家纷纷表示罗恩和哈利真是越长越残了,赫敏是越来越美。我也是如此的看法。但其实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发现其实还好。哈利除了有点儿胖,然后一脸的胡子之外,其他倒是没有什么变化,尤其是我注意到他的眼神,依然和小时候一样,又坚定又犹豫,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茫然,我很感动他的眼神依然是如此。而罗恩,我觉得化妆师的妆面十分成功,一个憔悴的、深深的黑眼圈、蓬乱的头发、略微有点儿呆滞的神态真的是到了位,其实罗恩的演技真的不错,值得嘉奖。而赫敏,其实比起那些写真来说,这部的她依然延续着上一部的样子,虽然很美,但是还没有美到写真里那种如此动人的地步。所以,关于电影当中长残的问题,我表示还好。
10关于多比 很亮点很催泪
或许是导演觉得电影应该有点儿泪点,于是将多比的戏份给了许多,远远多过原著。事实上这点变法也非常好,在第二集出现的多比之后在电影当中再没有出现。这一次出现好似配音演员是不是换了。不过丝毫不影响他那种执着、正义、善良的特点,最后的两段话实在是太催泪了。“我是一个自由的小精灵。”“我很幸福有哈利波特朋友”。现场好多女孩子都泪奔了。
11 关于演技 都很不错
演技就不用说了,不管是谁,我觉得都将他们的演技发挥到了极点。哈利、罗恩和赫敏自然不用说,其他的配角也是可圈可点。服装也很不错,当卢娜的父亲出现的时候,我朋友指着荧幕问我,这人穿着什么,秋裤么?我又汗,但一看还确实挺像,将原著当中神神叨叨的男人形象烘托地很好。而其他的配角自然也不用说了,大家都很认可。值得一提的是纳威,我由衷表示他原来也长残了啊。
12 关于结尾 正中下怀
之前我总是在想,最后的结尾会在什么时候,之前看到有些提前看到影片的朋友提到了多比的死,非常感人。我觉得可能就会停在这里,但没有想到,结局会在伏地魔拿到老魔杖嚣张的时刻,停在了最为关键的一刻。这样也好,让大家意犹未尽,觉得故事其实还远远没有开始,而事实真是如此,故事还远远没有开始。
13 关于其他的关于
其他的不用多说了,我之前说过,作为哈利我没有办法非常公正地评论这部影片,但我觉得大家的反馈不会很差,已经可以看出导演和演员都已经尽力了。在看完电影的一刹那,我突然觉得,离着我第一次看哈利的书,第一次看电影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好多年,而在明年,这部伟大的作品就要划上完整的句号了。(而又有小道消息说,罗琳已经开始继续写哈利了,真的吗?)而在那个时候,我们是不是终于呼出一口气,我们的青春,真的就这么过完了。
哈利赤裸着身体已经有了一身的汗毛,罗恩的肌肉线条也已经十分明显,赫敏也愈发地有了女人味,曾经看到一家报纸专访丹尼尔,他说:我已经厌烦了扮演哈利,我想尝试更多的角色,我十分渴望摘掉眼镜丢掉魔杖,完全脱离这个世界,好好感受其他的人生。
那我们呢?什么时候可以真正的离开这个虚幻魔化世界,做一个被施了遗忘咒语一无所知的普通麻瓜?
4 ) 以此纪念Harry Potter里最纯净的生灵,Dobby⋯⋯
今天去看了哈7第一部,一口气看了两遍,之后的滋味,久久难以平抚,比前几天看Due Date时候看到哈7预告片的时候更加复杂。终于,走到这里了,只有一步,又是一个终结。
朋友说,这种感觉很奇妙,奇妙的就像许多年前第一次看哈利波特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走到最后的时候,是在美国。还离世界电影的心脏这么近,但是,要是在英国就更好了,好莱坞相比之下逊色了,不管怎么辉煌,它没抢到哈利波特的首映,我觉得,算是个跨世纪的遗憾吧,起码对我来说,是了,而且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只剩下一次首映的机会,我想我这辈子八成是没机会了。再说回当初,第一次看哈一的时候,大概还是是小学吧,好像还是学校组织的,屏幕内外都是小屁孩儿啊,如今全都不一样了,就像哈利三人组的故事早已离开了宏伟的霍格沃滋,我们都一路被命运追逐着,颠沛流离地迷失在路上,跑啊跑个不停⋯⋯一面接受被选中的宿命,一面挣脱。
有人常常会问我,拿各种系列跟Harry Potter比,问我哪个好,更喜欢哪个,我说不出专业的评论,我也说不出偏好,而对于HP,也许就像柯南一样,都是一种情结,是成长记忆的延续。错过了,总欠缺那么点儿完整。我们曾经无数的争辩,兴奋的讨论,笑着哭着幻想着,都是与它牵连的记忆,这是什么也替代不了的。
对于哈7电影版,我已经做好了崩溃的准备,面对一部墓志铭似的死亡大全,加上前面已然有两个重量级牺牲的铺垫,和久违了近三年的故事,我本以为自己应该足够坚挺,却全然跟当年第一次看到书时的反应无异,只为一个生灵的离去,我的情绪还是全线崩溃了,那时几天没有再拿起书的勇气。罗琳很不会描写死亡与悲壮,但多比的死却成功地突破了我的感情防线,只为这一个哈利波特系列里最纯净的灵魂,我哭得不能自已。
这是一场完整的死亡,完整得容不得我们怀疑。
多比就躺在哈利的怀里,依旧心怀着感激。它安静地离去,面带微笑。卢娜合上了它的眼睛,这样它可以安心地睡去,多比说,“这里真美。”而它就永远地睡在这里。
这是一场悲壮的死亡,悲壮在我们找不出接受它的理由。
我曾尝试无数次说服自己,却依旧接受不了这样残忍的设定。这样一个美好干净的灵魂,应另死亡在面对它是都自惭形秽。
我可以容忍邓不利多和斯内普的死,他们的伟大被描绘得仿佛他们的死亡就像另一个伟大的神话。我可以接受小天狼星、路平、穆迪,甚至如果有的话,哈利、赫敏、罗恩等等等的死,因为面对向命运的抗争,接收这场战斗,他们必须接收死亡。
而多比,它不应该死。从第一次出场,它的每一次付出只出于善良。
为了一次在哈利看来也许是微不足道的鼓励,它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不是出于服从,甚至不仅是感激,多比没有主人,多比要来解救它的朋友。
多比算是一个思想解放甚至前卫的小精灵,看似弱小,却有着强大的灵魂。而不仅于此,你可以在这样一个小生灵的身体里找到无数接近于美好的词汇,勇敢,真诚,乐观,无私⋯⋯
我没有办法在哈利的世界找到另一个如多比般纯洁的灵魂,而幸福本应摆在面前,偏偏美好越是触手可及,越是将失去之时。于是罗琳就这样赤裸裸地在我们面前敲碎一个个美好,告诉我们这些应该长大的孩子们赶紧醒醒,世界本就是不完美的,美好如卢平夫妇般恩爱,如双胞胎完美的组合,如小天狼星带给哈利的片刻的亲情与温暖,如邓不利多好似不可战胜的神话⋯⋯都一一幻灭了,不完美造就了遗憾,而遗憾让人铭记,作家常用的伎俩,而多比的死,我无法原谅。
哈7电影的第一部就选择在这里结束了,茫茫的芦草,干干净净的天地,埋葬了干净的灵魂,它会上天堂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个天使。哈利解放了多比,也许,是多比解放了我们的心。
多比是一只自由的小精灵,它穿上了鞋子,选择了自己的路。
5 ) 十年的光球
十年前我在新华书店看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记错的话那时卖十九块五,用我仅有的二十块钱买的,并且绝对是偶然,因为当时“这本书从上到下没有吸引我的地方”。即使是现在看来,我想到这十九块五时,仍然觉得那是我花钱花得最值的一次,很大程度上说,这次购买改变了我今后的生活。
这十年来我尝试过写作一些气息古怪的小说,大多受到这部小说乃至后面几部的启发。或许五六年前,同样在某个课堂休息的时间里,很多人跟我一样拿着铅笔,嘴里念念有词,指着同桌说一句“昏昏倒地”;或者跨上一把值日用的扫帚,得意地蹦起来,神气活现。但是这些都过去了,庆幸那种奇妙的感觉从未离开过我的生活,包括我第一次见到对角巷呈现在电影屏幕中时,高兴得大喊大叫;看到哈利在对角巷见到光轮2000时,兴奋得好像它真的存在;梦见自己被分到了斯莱特林,死活不肯,但是分院帽说我有的是聪明,但是缺乏勇气。
事实上我看过的每一部哈利波特电影都给了满分,那根本是不需要理由的,那种感觉就好像在表达一种谢意,感谢我们的时代,让我们有机会看到魔法变成了眼前的景象,感谢这个时代的科技,让我们看到了魁地奇。或者这种感觉,只有那种从读者变成观众的人才有:把电影的好坏留给能够评断拍摄技巧的人去书写,电影只是把我们最熟悉的那些片段重现了,而且重现得真实可触。当很多人因为无法理解某些情节发生的原因而懊恼时,就让我们耐心地讲解给他们听,用一种特别骄傲、得意的姿态讲解给他们听,心里也觉得特别温暖。
有时候我也问自己,除了哈利波特,还有什么事情可以让自己坚持十年?
十年来,真是因为有了哈利波特的陪伴,无论是每一部新书的出版还是每一部电影的上映,从来都不会错过。我说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生活,因为从那时开始我才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可能天赋有限,我至今也不是一个写作的能手,但是对于我十年前的选择,选择写东西而不是唱歌跳舞画画,我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至少到现在,我从武汉来到北京,也是因为选择了和写作相关的工作。
于是每天奔波在北京拥挤的地下铁连起的写字楼和合租公寓,和无数心怀梦想和执念的年轻人拥挤在一起,吃饭加班,失落时给朋友或者家里人打个电话,或者坐到电影院里,正经八百地告诉自己,要像哈利波特那样,有勇气。
首映那天我们加班到了0点。那一天很不顺利,工作没有做好,和他人的联络也很糟糕,0点15分,我忽然收起东西,从公司一路狂奔到万达,只用了十分钟,但是我到那里时,所有的人都告诉我不能进去了,没有下一场,只有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再来:“不能看了,不能看了,不好意思。”我从电影院徘徊了很久才走出来,走到天桥上,忽然失声痛哭。
当我第二天终于坐在电影院最中间的位子等待电影的开场,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一种失而复得的愉快。电影不需我来评述,但绝对比前一部好,最难忘的是罗恩用灭灯器找到了哈利和赫敏的时候,他说到“出现了一个光球……那个光球就这样……进入了我的心里……”……
那是这三个朋友,真正长大的时刻。十年前他们在霍格沃茨阴暗的宿舍楼道里穿梭,无忧无虑,十年后的他们也要面对各种棘手的事件,好在他们总能庇护彼此、找到彼此。
就算我说自己重新经过那座流泪的天桥时忽然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也从来不觉得矫情,况且写这些东西也不为说明电影的好坏。当我看到这部电影也快要走到了终结、英国报纸纷纷制作类似“再见,霍格沃茨”这样的专题时,也不能幸免于不舍和怀念。只希望有朝一日那顶在梦里面把我分到斯莱特林的分院帽能够改变主意,把我分到格兰芬多。当我得到时,提醒我不要忘记曾经失去,而失去时,能够看到引路的光球。(媒体用稿)
6 ) 赞
利用周末,我一口气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看完。期待已久,是马爱农与马爱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那种拿在手中的厚实感与纸墨间的感觉,真是久违又亲切。
一直认为,看完电影和书之类的评论与观后感,都是对未看这电影一书的人的一种不便,你在津津乐道其中的妙处,却让将去看的人被迫接受你的观点。但,如你暂时不便去看书的话,可看看我的观感。
邓不利多校长的逝世,于第六集混血王子中就已注定,而在留给哈利,罗恩与赫敏的遗物中,却感觉你位伟大的巫师的无所不在。在第七集中,伏地魔已经染指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占领了魔法部,控制了半个魔法界,哈利与罗恩和赫敏逃亡在外。
比较忠实原著,节奏感较强,笑点不多但不错,魔法部那段太有喜感了!略有瑕疵,有些书本里没有的,本可以拍出来使影片更精彩的部分,就这么一笔带过了(比如:穆迪的牺牲),实在可惜。 我给4颗星吧。
火车被搜查时那个男孩儿说my father will hear about this,如果是字幕组一定会翻译成我爸是李刚吧……
没看过原著的人可能会被不少人名弄混淆。色调是越来越暗,整个电影就是无尽的奔跑,除了中间部分略有拖沓,上下部分节奏控制得很好。电影中零星出现的笑点总是能逗得整个影院哄堂大笑,特别是哈里与赫敏在帐篷那段舞蹈尤为打动人。Btw,死亡圣器的那段童话故事的皮影戏个人觉得十分有意思。★★★★
其实靠的还是强硬的原著。
把期待降到最低的结果总是会有惊喜,比第6部好看很多,故事和感情线都非常有血有肉的一部,虽然依旧是那么冗长、无高潮,但细节、情感都更细腻动人,意犹未尽。看到结尾处,真希望它不要结束,永远演下去……《哈利·波特》即将谢幕,等待(下)集上演时,我很难保证自己不会大哭一场……
中间忒长了……前后还行。。
如果不是最完美,也是最完整。当血染半身的罗恩用黑色的眼眶爆发出演技的光彩,当缱绻伤怀的赫敏跳着平凡简单的舞步面对贝拉的折磨,当哈利收起小天狼星的相框面对双亲的坟墓呢喃道:Merry christmas,当小精灵多比满噙泪水躺在“朋友”的怀中沉睡……这场成人礼,即使沉重也足够完满。
这一部拍的很好啊,比上一部要好很多,虽然是悲伤的基调但也有挺多笑点的。
这是该电影系列中情感最丰富的一部。其实此系列早不再是展示魔法炫耀特效的大片,只是到了这一部导演才成功平衡了叙事,情感和特效,使其成为拥有情感内核的优质剧情片。一直抱有错误期待的观众自然会失望,而在我心目中这是迄今最好,最忠实原著,也是个人最喜欢的一部,就算有缺陷也瑕不掩瑜了。
长大的哈利背负了好多好多的责任
他的成长过程将是引导我走上正确人生道路的风向标!
当哈利深情望着赫敏搂着她在帐篷里翩翩起舞时,当赫敏倚在哈利肩头用温柔的声音道圣诞快乐时,当哈利和赫敏赤裸相拥在冰河上贴身激吻时,我怒从心起!!导演你少拍点奸情戏会死会死啊!!!仍然给5星,为赫敏的颜。
一开始就给了个悲情的基调 看得难受但却很像看完 大概是看完书太久 很多情节都不记得了 这部比起之前的 大家的演技都大涨呀
爱说话致死的精灵扣一星;莫名其妙的烂舞蹈扣一星;至少半小时以上的树林风光片扣一星;演技烂又丑的男主扣一星;脑残的编剧扣一星。特效加半星星;赫敏的漂亮加半星星;提姆波顿的疯老婆好演技加一星
多比一生都在寻求尊重和平等,他在哈利身上得到了这些,并且愿意为哈利舍身犯险付出生命。
1.片长2小时13分钟(除片尾字幕); 2.基本忠实原著,主色调比较黑暗,不少惊悚画面, 带小孩看的注意 3.零星几个笑点都挺好笑的; 4.赫敏越来越标致了; 5.没读过原著的看来来可能理解有些费力.6.动作场面略欠火候; 7.哈利和赫敏的裸戏大亮
强烈要求哈7二合一!或者干脆7合3(指环王那么强大的构架也才3部)简直比电视剧还拖沓,很多场景情节完全可以简略的!交代剧情不是靠时间堆的啊~~~除非是太想起到旅游宣传作用了
请三兄弟角逐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这大概是今年我看过的电影里最悲情的开头了:赫敏在照片中的影像随着魔杖一点点消失,坐在车里心事重重的佩妮姨妈,已经白发苍苍的弗农姨夫,无论你是爱他们抑或是讨厌他们,诸多情绪,都随着AD的obliviate远去。
1.为什么不拍成连续剧?太多奇妙的细节都没表现出来。2.关于死亡圣器三兄弟的动画绝对是一个惊喜,出乎意料的好看。3.这位导演你是不是个瞎子啊,为什么对黑色那么偏爱,从TM凤凰社一直黑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