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为了选举。
原帖链接://baijiahao.baidu.com/s?id=1599097710523440494&wfr=spider&for=pc
1970年,美国策动朗诺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建立所谓“高棉共和国”。与此同时,美国出动军队入侵和轰炸柬埔寨领土,而时任总统尼克松(选前承诺结束越南战争)也因为把越南战争扩大到柬埔寨而饱受批评。
美国在越南是“北炸南打”,地面战的目标是剿灭南越游击队。因为南越游击队的战斗力不足以抗衡美军,所以北越正规军不断渗透进南越打游击战。美军在越南的主要对手就是渗透进来的北越正规军。
因为害怕越南北方邻国的直接介入,所以美国没有直接派兵进攻北越,这就导致无法真正消灭北越军的美军陷进了“战争泥潭”。尼克松上台之后想要“体面”地结束越南战争,就要切断北越向南越渗透的通道,逼南越让步。
北越和南越的分界线只有几十公里并且美军在此有重兵把守,北越军是很难通过十七度线直接渗透进南越的。当时北越军主要是通过老挝和柬埔寨的领土进入南越,这条战略通道就是著名的“中央走廊(胡志明小道)”。
“中央走廊”的大部分都在柬埔寨境内,出口位于柬埔寨和南越的边境。而当时西哈努克亲王为了不让弱小的柬埔寨卷入邻国的战火之中,只得保持中立,既不允许美军进入柬埔寨,也不对通过“中央走廊”的北越军提供支持。
尼克松上台后决定切断“中央走廊”。但守中立的西哈努克亲王让美国没有进入柬埔寨的理由,便扶植朗诺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而朗诺上台后便与越南开战,将西哈努克亲王苦心维持的和平毁于一旦,将柬埔寨卷入了战火。
让尼克松没有想到的是,将战争扩大到柬埔寨并没有让美军切断“中央走廊”,反而让美国更加陷入军事和道德的不利局面之中。而美国扶植的朗诺政权腐败无能,在柬埔寨大失人心,直接导致后来红色高棉的上台。
最近在柬埔寨旅 (隔) 行 (离), 参观了包括Killing Field的几个重要景点, 所以想着借着机会看一下相关的电影. 关于柬埔寨广为人知的电影似乎只有这么一部, 与这个国家悠久的历史并不相称.
1. 情节方面4/5星. 由于主要是记述作者自己的经历, 那么就不能期许能够通过一个小女孩的眼睛来展现什么大背景, 所以通篇白描的记述也就不奇怪了, 事实上, 个人感觉大背景是需要观众自己补充和代入的. 至于有些帖子提到小女孩的行为转变没有体现出来, 个人在观影过程中感觉并不是如此. 扣掉的1分来自于以下两点:
- 不甚明了的标题. 如果不熟悉作者的经历 (比如至少阅读Wikipedia中作者Loung Ung的词条), 很难理解"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的意义.
- 外界对这部电影的批评. 从Wikipedia中作者Loung Ung的词条看, 很多有类似经历的人对作者的经历持怀疑态度, 认为作品中想象的部分太多.
2. 画面方面5/5分. 有很多个人很喜欢的俯拍镜头以及细节, 比如下面几个印象深刻的画面:
下面抛出来两个rhetorical question
1. 红色高棉从组成看并不是表面上的草莽政权 (从电影的细节看, 至少存在一些士兵能说不错的法语, 证明至少有这么一部分人受过一定的教育), 实际上, 其头目Khieu Samphan在法国接受了从本科 (B.Sc.) 和博士 (Ph.D. in Economics) 的教育, 那么是什么导致其在夺取政权出现这种盲目冒进的政策?
2. 从国家主权的角度看, 消灭红色高棉政权的越南人是入侵和占领者 (主观上的恶意), 推翻红色高棉只是入侵的副产品 (客观上的好结果), 那么如何理解这种主客观的对立 (作为参考, 下图是笔者所摄, 似乎是为了纪念越南所造成的推翻红色高棉的结果)?
历史永远是残酷的。看完这部片子,我们能否拍得出我们藏在历史中的那段记忆呢。第一次的泪点是父亲要去修桥了。母亲崩溃的哭泣,孩子似乎也似懂非懂的看着父亲哭泣。那一段,拍得极好。阳光光芒中的父亲,依旧微笑着,在七彩斑斓的光圈中,似乎是那么美好。但那就是对于父亲最后的记忆了。消失在一片森林中的父亲不会再回来的父亲。
他们是幸运的。他们活下来了。几个兄弟姐妹最后也都团聚在了一起。最小留在妈妈身边的妹妹,结局是如何大家都知道了。
曾经去到金边,一个人冒着危险,坐当地人的摩托车,穿过一片又一片的荒野,来到了这个屠杀场。一进去就感到煞气极重。硕大的地方,一片死寂。没有人在里面嬉戏,是沉默。对历史的沉默,对人性罪恶的沉默,对逝去者哀悼的沉默。什么叫被鲜血染红的土地,那就是。地上至今还有遗留的衣物、骨头、牙齿。血与肉都融进这片大地中了。电影可能没有演出那一段记忆残忍的地方。因为太血腥太反人类了。一座塔里堆满的是头盖骨。说不定踩的那片土地下面还埋有尸体。我不相信什么共同理想。人性的美好之处就是不一样,但是却包容彼此。那才是世界大同。说教、潜移默化、洗脑、强迫,背后都是利益。我看的应该是删减版的。现实中的红色高棉集中营残忍百倍。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他们会把生下来的婴儿在一颗大树下,抓着婴儿的腿把他们的头撞击大树,活活把婴儿摔死。大树上仿佛依稀还有婴儿的血迹。
残忍的历史被写下,不是为了仇恨,也不是为了清算,是为了反省与进步。当我们看到这些残忍的历史,会感到恐惧,感到愤怒,从而发自内心的去避免再次发生悲剧。掩耳盗铃也只有捂住耳朵的那个人最后的结局最惨痛吧。
中秋佳节时,观影ANGELINA JOLIE导演的电影” 他们先杀了我父亲:一个柬埔寨女儿的回忆录”,这是一个柬埔寨家庭如何在红色高棉统治下求生的悲惨故事,影毕之后,颇多感慨,不吐不快。
影片始终跟着一个七岁的柬埔寨小女孩视角推进,一个五个子女的七口之家,1975年的金边,在美国人逃走,金边沦陷于红色高棉之后,新政权驱赶老百姓离开城市,到乡村去接受再教育。 一个家庭被迫逃难和强迫劳动为主线,它的真实历史背景中,几百万家庭被迫从城市转移到乡村,被新政权奴役,进行强迫劳动和军事化教育。 电影中,纪录了离乡背井的悲惨,亲友嫌弃的世态炎凉,革命同志们的残酷无情,难得作品对这些残酷的苦难表达得不动声色,并不煽情,充分尊重了这段历史,还有死难的两百万柬埔寨老百姓,符合对悲剧的审美。印象特别深,很有人情味的场景有这么几个: 小女孩的父亲是朗诺政权的军官,在红色高棉的统治下,属于没有生存权的群体,在劳动营中,父亲被发现真实身份之后,他意识到生命走到尽头,他平静地和家人告别,默默地拥抱妻子,孩子们,那个最后的拥抱是一个长镜头,孩子们在余生中会不断地重温这个拥抱的力量,让他们坚持住,活下去,记住一辈子。在暴政之下,出身就带着罪与罚,反革命是遗传的,会株连到孩子。很快地,母亲和孩子们再次告别,让他们逃出劳动营,向四个不同方向分别逃走,假称是孤儿,以此求生。在战斗中,难民们狂奔逃生,红色高棉解放军埋设的地雷在树林里被踩响,四散的肢体……,惨烈和残酷,在银幕之外都能感觉得到寒意。还好,留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五兄弟姐妹都活过了战乱,最终,他们团圆了,温暖的结尾。 以前曾经看过一部美国记者视角的红色高棉治理下柬埔寨大屠杀的”KILLING FIELD“,少儿不宜,血腥的味道非常可怕。艺术作品对于真实发生过的事实的揭露,不过点到为止,实际不及其万一,真实的历史,还要更加可怕几个数量级。六七十年代生人中,可能经历过也有兴趣了解这段历史。六七十年代共运高涨,输出革命蔚然成风。红色高棉取得政权的过程,离不开邻国的大力支持。然而,其生于赤而胜于黑,其反人性的邪恶本质和红色恐怖,令人发指,早已红得发黑。在屠戮人民的效率方面,红色高棉创造了人类历史的纪录,它们的无情和残忍是空前的。波尔布特甚至超过了斯大林,在执政四年的时间里,红色高棉屠杀了整个国家1/4的人口。波尔布特据说是M主席最忠实的学生,曾经多次来北京学习游击战理论,实践起来更激进,更彻底,更无情,试图通过跃进跨越工业化阶段,直接进入共产主义,方法则是通过消灭阶级,消灭反动派,消灭知识分子阶层,消灭文化,消灭宗教,这里不是指监禁,是从肉体上加以消灭- 正如习惯发明各种术语使得反人性的行为看起来比较人道和大义凛然的布尔什维克。当然,这种灭绝人性的政权是没有生命力的,众叛亲离,即使得到了邻国的大力支持,最终,连刚结束越战的越南都看不下去了,一举击溃红色高棉,推翻了这个残暴的政权。游击战又打了好多年才彻底灭了红色高棉,四十年来屹立不倒的柬埔寨首相洪森当年也是红色高棉的高级指挥官,无法忍受组织暴虐残忍的统治才弃暗投明的。 这是一部挺好的反战作品,原著作者翁琅的自传体小说改编,亲历者翁琅就是剧中的小女孩,JULIE的女性知识分子视角也为她的作品带来了不少温暖的亮色。无论如何,相信本片是有文化价值的,它帮助更多人了解了四十多年前的那段历史,不应该忘记那段地狱般的历史,才能更加珍惜和平和自由。
可能是受到ISIS的启发,湾湾的一些团体斩首活人不敢,便开始斩首常公的头像,并循着某个不知名西人的说法挟洋自重地把常公列为有史以来世界最大杀人魔王之一。岛民易狭隘,这是典型的例子。这些团体的关注点和常公在大陆的作为无关,基本上就是聚焦于二二八和之后的绿岛为代表的白色恐怖,就常公王朝在对岸镇压的那些他自以为而对象不这么认为的同胞数量来说,这种定性除了意识形态需要之外就是一种没见识的表现。常公这才哪到哪就被称为杀人魔王了?这些没见识的湾湾喷子这么定位的时候想过朱加什维利同志和桑洛沙同志的历史地位吗!这根本不是Sometimes naive,简直就是Always naive!所以,意识形态的为我所用倾向是不分颜色的,无论红色、蓝色还是绿色。颜色如此,称谓也一样,很多称谓都和意识形态及背后的政治考量密切相关。92之前,南朝鲜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伪政府,之后它就变成韩国了。在对立面,朝鲜更多的时候被叫做北韩。蔡英文一会儿中国一会儿中国大陆的称谓能让关心两岸关系的人拼命从中解读出政策的变化方向,而被西方敌对势力广为传布的红色高棉的称呼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我们是以柬共或者民柬来称呼的。
直到今天,西方人还是喜欢红色高棉这个称谓,朱莉这个经常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在第三世界国家践行国际主义精神的女明星在她导演的新片《他们先杀了我的父亲:一个柬埔寨女儿的回忆录》中就是这么干的。我所崇敬的哈耶克和阿隆都有很多左派朋友,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相当深刻地指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现象,那就是历史上那些最恶心、最恐怖、最血腥的事情往往是一些好人干的,这些人至少有着比一般人不知高到哪里去的个人道德修为,然后正是这些好人而不是那些坏人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灾难更多的罪恶。从这个意义来说,常公也就是个坏人层次,年轻时不吸不赌不嫖对爱犬都经常散发出圣母般关怀的希特勒才是真正的好人,尽管六百万犹太人的生命价值抵不过他的一条狗。波尔布特死后估计也进入了为这种历史好人建的宗祠。
雅科夫列夫这个叛徒说过,斯大林杀的共产党人比全世界所有法西斯独裁者杀死的加起来的还多。斯大林在杀人方面确实偏爱自己的同事和同志,波尔布特也有这种偏好,但是他兴趣更广,杀伐的对象大大地扩展到了他治下的民众,尽管学术界对具体数字有争议,但一个被普遍被接受的数字是二百万,柬埔寨其时人口的四分之一。布尔布特这个称得上真正杀人魔王的一号大哥尽管是在法国接受的信仰洗礼,但思想上和行为上却得到了斯大林同志的真传。在他们这个谱系上,为善上不大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在作恶上却经常能做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月半清洗了延安和莫斯科的战友,二月半清除了前朝的重臣,三月半则直接上了炮决和毒剂,就因为一句不要辜负哥。这些好人们在历史炼金术的道路上自以为发现了哲人石,他们不断地锤炼着治下的民众,相信他们会成为信仰选中的第一批子民,最终会率先撞线,抵达那人间天堂的彼岸。然而,荷尔德林在一百多年前就预测过这种追求的结局:“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荷尔德林终归只是个诗人,伟人们的视角就要宽广得多,举目皆是历史大势。“历史上是要书你我的”一类迟来的劝喻并不能拖延奔向历史终局的步伐,在这一狂奔中,随风而去的只是数字。
对于柬埔寨人民来说,红色高棉全面统治的那近四年时间绝对是炼狱级别的。反讽的是,就如朱莉片中所展示的,炼狱的解除来自邻近颜色相同国家的入侵。对于这种因为经费赞助也好思想指导也罢纠缠不清的党际关系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导致的冲突,沈志华先生在不同的著述中有过深刻的分析。这些论述中最精彩的恐怕就是这一句:“两国交好,就好到不分你我,大家以兄弟相称,高尚到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掩盖了一切分歧和矛盾;两国交恶,就恶到你死我活,以至抛弃国际交往的起码原则和惯例,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无奈》下册,745页)这部片子对罪恶的表现严格说来是不及格的,但是其平静的叙述也展现了极权的暴虐和人民的苦难,尤其是从一个小女孩儿的视角出发就显得力量更为强大。片中展现安卡成员在传统乐器的辅助下跳起激昂的红色高棉版忠字舞的时候,历史显现出了它惊人的相似。只是,我不知道,在老了都还一头乌黑靓丽头发的江青同志从一个上海滩二流影星蜕变成赤色文艺女沙皇之后一边让八亿尧舜看着八个样板戏一边猫在17号楼品评着那些腐朽堕落的资本主义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糟粕的时候,农谢是不是也在干着同样的勾当。当然,历史常常相似不意味着现实也是如此,本来打算看完这部展示了不少战争场面但是基调仍是反战的电影之后也看一部国产版的,但最终传来的却是噩耗。
安吉丽娜朱莉是天赋型的导演,《他们先杀了我的父亲》是一部高于历史的艺术影片,虽然里面用了一些隐晦寓意的镜头,但是不影响整个片子的高质量。
全片以柬埔寨小女孩的角度叙述,镜头准确传达出有那么点懵懂和又有那么点清楚的小孩视角。父母被杀害的镜头安排在小女孩的梦境中,有点噩梦的感觉所以增加了恐怖感,说起恐怖感我觉得这是形容赤柬统治时期的最准确的词,以及当时人民突然对社会形态转变及动荡的无力和不知如何捱过的漫长绝望感,安吉丽娜朱莉把这两种感觉很清晰地拍出来了,并且一点都不哗众取宠,都是扎根于小女孩当时的视角与感受。
豆瓣评分只有7.5,我给8分。小女孩在爸爸被带走(枪决)以及与妈妈永别时,都没哭,但是却在感觉姐姐也死了的那一刹那哭了,我想那一刻她脑海里想的一定是“从此,我在世界上真的只是孤身一人了”。
比较切合原著的小格局孩童视角,通过小女孩的所见所历让观众得以感受到红色高棉极权对于家庭的摧残和个人的荼毒,主观化的情绪性镜头很多,碎片化的细节共同搭建起了残暴政权下个人生活的剧变,人物基本以符号化形式出现,在感染力、紧张感、情绪化营造方面略差强人意。(71)
很沉重,这不只是发生在柬埔寨的故事。
“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
在柬埔寨出差,之前也了解过红色高棉,还去过杀人场,印象很深刻,所以看到电影院上映马上就一个人买票去看了。结果坐在两边的柬埔寨年轻情侣们全程都在搂搂抱抱说说笑笑,还大嚼爆米花。
对安吉丽娜朱莉刮目相看了。非常克制的一个片子,完全从小姑娘的视角拍摄,把那种恐怖给拍了出来。这种荒唐的极权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差不多,把人当奴隶,打着共产、理想、人人平等的口号行着比奴隶社会更残酷的统治。统一思想、着装、集中营般一起劳动,培养儿童的仇恨,尚武,制造恐怖。
2.5 典型美国人手下的“第三世界电影”,通篇展示苦难却无深度挖掘。题材分。
题材抓人,看得揪心,会有其他“不合时宜”联想,如果配合重温《别认为我忘了:柬埔寨失去的摇滚乐》等纪录片,俨然冷水浇心,更压抑和难受;演员选得不错,手法有些保守笨拙,导致亮点不多,算是安吉丽娜·朱莉导演最有野心和坚守人道主义立场的一部,四星鼓励。
事前听说这片儿收获了不少好评,但个人观感,朱莉的导演能力依然没办法被证明。电影几乎是在重现书里的细节,却几乎没有任何导演个人的表达在其中,无论是情感还是镜头语言,都显得乏善可陈,故事平庸如流水账,浪费了一个本来可以拍出时代底蕴的不错题材,红色高棉的独裁统治显得意味深长,三星鼓励
先不说朱莉电影拍的怎么样,倒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真历史了……
过多以朱莉的视角为主,偏离了人性泯灭和战争残酷的写实感,更多的是流水账式的贩卖悲情和堆砌式的求生之路,满屏女孩的面部大特写,充满哀怨无助以及复杂的情感诉求,但也夹杂了浓浓的刻意感和成人世界里的故作高明,于现实于真实是割裂的两种境界,摄影美到窒息,可泛滥的文艺情感只能沦为历史的附庸
居然不是豆瓣第一個標記看過的。。。晚上才剛剛在首映禮上看的。。。安吉麗娜朱莉出場了沒多久講了話就走了,VIP席還是不夠近啊。看完之後覺得挺沉重的,雖然說現在柬埔寨的情況已比之前好很多,但是依然很糟讓人覺得難過。Life goes on.
小女孩的演技隨著劇情推進沒那麼生硬了。不過,片子中的俯視鏡頭、無人機航拍和搖臂是不是用得過頭呢?飾演小女孩父親的Phoeung Kompheak在2014年的法國片《Le temps des aveux》中演過一個會操法語、萬惡之中有那麼一點良心的赤柬兵長。
( ‘-ωก̀ )
给五星是因为刚从柬埔寨回来,这个题材值得用五星来对待
手法单一,节奏冗长,个人文艺抒情情怀过重,完全撑不起如此厚重的题材。
已经成功于世的白人女子,不耽于享乐,关怀悲悯这世上的苦难,值得尊敬。
孩子的眼睛在记录,不仅记录着劳役、疾病和屠杀,还记录着那些成年人不会留意的角落,角落里独花绽放、群鸟齐飞、心爱的红裙子像垃圾一样被“安卡”丢掉。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可梦中的柬埔寨离他们的现实太远。其实仔细想想,由红色政权统治过的国家,历史总是相似的。
68/100 尽管没有拍出红色高棉政权万分之一的邪恶,但是本片的调度、摄影至少体现出安吉丽娜朱莉作为导演的实力。或许因为当年5岁的主角Loung带着模糊的记忆在叙述这一切(以及去白人视点化),所以故事偏柔弱,缺乏直捣人心的情节,对于这个题材来说有点可惜。
不仅电影里的小女孩不懂眼前发生的一切,哪怕站在上帝视角读过这段历史的我也不懂为什么会发生这无法理喻一切。全片最血腥的场景是最后孩子们埋下的地雷,炸死的不是敌人而是本国无辜逃难的百姓……ps:人民公社是为了打散“家庭”这个概念, 他们一家人在人民公社是不可能呆在一起的
对上世纪七十年代红色高棉带来的死亡三百万人口的人类大灾难,以前只在《投奔怒海》和《杀戮战场》少数影片中再现过,网上看到这部拍摄于2017年的电影就下载了观看。看后才知道,导演是美国著名女演员安吉丽娜朱莉,改编自当时只有7-10岁的柬埔寨受难女孩的回忆录。由于全片以小孩子眼光描述,显得单薄了些;但是导演及摄制组在场面组织、环境服装、摄影光色等方面,努力恢复再现那时的真实状态,还是下了大功夫。对于我们这些听说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有这些回忆录和影视再现,本身就是弥足珍贵,也就不愿多去责备它的单薄与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