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亲爱的,别拿猥琐来衬托~
去掉临近片尾的那首煽下无数人眼泪的歌曲,前半部就像一个花里胡哨的烟雾弹,那是青春吗?还是成年人把猥琐当有趣的意淫?
用力过度的猥琐,些微拙劣的模仿痕迹。
哪一代的青春不是那样呢?
男生们打架,坏小子们对着漂亮又胆小的女生耍流氓,他们有的赢了有的输了,被扒了裤子,学会了抽烟,在日复一日的荒废与社会的打磨中失去光彩。有的富了有的穷了,梦想与现实一朝就拉开了差距。
抛开那些歌王歌星的坐标点不算,抛开那些油漆过的阴暗不算,灰头土脸的碎片不算,还有什么特别的呢?
导演把粗俗化成搞笑,把肤浅化成玩笑,功力不浅,却让人觉得青春被拍成这样真是悲恸难鸣。
村上春树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我也愿意相信,再多眼泪青春终究是美好的,再多挫折梦想终究是美好的。理想主义是会受到尊重的。
但,亲爱的,别拿猥琐来衬托~
(2020年加更:可能是自己在豆瓣上最有争议的影评吧,仅代表若干年前的自己,看了网友那么多批评,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当时太年轻,对三观要求太片面,但也就是那时候的水平啦!)
2 ) “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只会越来越珍贵”
套用最后那句话的缩写版做标题,因为想说的实在太多了。
相当推荐。
42分钟,不长。我在最后的音乐中哭了。
无关时代背景带来的色彩,我们总要历经一段类似的青春躁动期。
在社会和父母的高压下,走着平凡的路,上学、混、考试。花大把时间学那些有的没的,聪明清纯乖巧的女生总那么受欢迎。
为喜欢的人不断磨练各种才艺筹码,后来又因为得不到在乎的人的赏识而冲动地赌气放弃,再后来发现自己真的喜欢就开始标榜自我:你们丫算个B。
喜欢别人的时候,喜欢传很多很多字条、发很多很多短信、秀很多很多有的没的她不一定喜欢的才艺。还会跟她说,我喜欢帕格尼尼和梵高,或者我打篮球踢足球都很棒,或者我是个rocker啊我是个dancer。
永远不想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结果、伤害了别人和自己了没有。
有的时候我们折腾别人,有的时候被人折腾。打闹不分轻重,想不到伤害和受伤。
有的时候,我们又变成了神,本能良心地去帮助和鼓励。
仗义永远是朋友的代名词。球赛的加油声总是很大。为了一点以后都记不起来的小事也能打群架。
哥们有难,第一时间带着板儿砖冲过去。或者姐们堕胎,不惜背负当时的巨额债务也要减少她受到的伤害。
姐们的眼泪,无论多无理取闹都抱着她哭,都认同她的道理,都盲目纵容她。
蠢蠢欲动的情欲,被压抑在人手相传的小黄书、小黄碟里。每个男生都想把手伸进女生的胸罩里面。每个女生都有着和小男友的所谓的难言之隐,和姐们谈论的时候都不好意思的够呛,总想带着拼命解释的语气。
每一次,感觉自己要发光了,感觉自信心爆棚了,情境就突然会变得操蛋,总有些操蛋的细节。然后真相就是那么的操蛋,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拽那么酷那么天下无敌。
自我最后还是被无情抛弃了。
然后突然,就这么默默地被迫长大了。
做着一份与自己想象中相去甚远的工作。不管年薪是五千还是五千万,一定都和一开始的想象截然不同。
逐年上涨的CPI,逐年上涨的房价,恒年不变的工资。
逐年上升的升学率,伴随同样上升的失业率。
要适当装孙子,也要适当装爷爷,就是不爱装自己。
然后有一天,心中的偶像和标尺也坍塌了,现实的压力也开始咆哮了。
然后有一天,曾经一块折腾的人,开始变得不认识起来了。
然后有一天,你还是跟最初那个爱你你却不爱的人走在一起了。
然后有一天,你曾经最爱也曾经在雨中向你回头的女孩现在在别人的床上呻吟。
可是有一天,也许当我们学会了默默接受了平凡和麻木,学会了冷眼目睹生活扭曲变形、卑俗不堪的时候,却发现年少时期默默关上的幕布又渐渐拉开了。于是当梦想照进现实,又何必管那个幕布又会在什么时候默默地关起来。
我还记得那个想当守林员的律师。职场上指点江山的恢弘气势,职场下优质生活的优雅品味,可是她只想隐居深山,做一名守林员。于是她终于可以做了,她也哭了。
我们在找东西的时候,总是认真地找了好久都找不到,于是放弃,开始说服自己去过还算有点小意思但是没有那个东西的生活,可是偶尔有一天它就突然自己冒出来了,于是欣喜若狂,不管它碎没碎、变得操不操蛋了。这个时候冒出来的那个东西,和经典一样,随着岁月,变得更加弥足珍贵了。
前提是,你总需要前面那个心急如焚、不断努力找东西的过程,以致这个东西最后冒出来了,才会引起你的注意,让你更加珍惜。前提是,你需要真正的梦想。
世事如此,爱人如此。
姜昕唱:早就决定好了,做个做梦的人。
她还唱:有阳光到达的地方,就有生生不息的向往。
最后的音乐:
那是我日夜思念深深爱着的人啊
到底我该如何表达
他会接受我吗
也许永远都不会跟他说出那句话
注定我要浪迹天涯
怎么能有牵挂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
是不是应该放弃
花开花落又是一季
春天啊你在哪里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
只剩下麻木的我
没有了当年的热血
看看满天飘零的花朵
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
有谁会记得这世界他来过
转眼过去 多年时间
多少离合悲欢
曾经志在四方少年
羡慕南飞的雁
各自奔前程的身影
匆匆渐行渐远
未来在哪里平凡
啊 谁给我答案
那时陪伴我的人啊
你们如今在何方
我曾经爱过的人啊
现在是什么模样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
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任岁月风干理想 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抬头仰望这漫天星河
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
这里的故事
你是否还记得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
改变了我们模样
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
我有过梦想
如果有明天
祝福你
亲爱的
我想再谈一次穿着校服的恋爱,操蛋的、毫无技巧、肆意伤害,总要试图隐藏无法无天的性欲。一起吃肮脏的小吃,一起淋雨然后发烧,一起放肆、不管其他。没有人喜欢你性感,只会喜欢你学习好,喜欢你懂得欣赏他那点操蛋才华和虚无梦想,喜欢你给他带吃的,喜欢你陪他聊天陪他玩。
我想总有一天,哪怕几十年后,哪怕在我往生之后,我会仍旧懵懂的穿越迷雾,看到内心一直坚持的珍贵的向往。
我爱你,便努力离开,离开不代表不再爱。总有一天,会有个人用我的方式牵我的手。
假如,有天意。假如,历尽沧桑仍保持赤子。
希望我们都不放弃也不急切追求。我们需要在折腾之后妥协,再在妥协之后不灭曙光。
总有一天,我还会听到你弹着破吉他唱那首Yellow Submarine。
3 ) 少拿猥琐当有趣
转自 捉刀人 :
http://i.mtime.com/zhuodaoren/blog/5147197/这几天一直有人向我推荐《老男孩》,大有不看这部电影就OUT了的架式,今天不胜其烦找来看了一下。看完之后我不得不遗憾地说:神马玩艺儿!
伪B级片的低劣作品
一提《老男孩》,所有人都会提到“低成本”三个字,仿佛只要对《老男孩》略有微辞就是看不起低成本,进而攻击论者的拜金主义balabala,在这里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老男孩》是低成本吗?第二,低成本是借口吗?
先说第一个问题,11度青春系列电影的幕后金主是谁?中影大佬韩三平!就算你没见过韩三平大爷,但你起码《见过大爷》吧?11度青春系列每部都有几十万的投资,这对于低成本电影来说,已经是不错的条件了。宁浩的《疯狂的石头》投资一共才300万,就做出一部质量上乘的长片。而《老男孩》的片长不过40分钟;宁浩当年的《绿草地》更惨,才20万!也就是说,一部《老男孩》的投资能拍好几部《绿草地》,可这二者的品质有可比性吗?
再说第二个问题。其实一说到“低成本”,真正的影迷有另一个更装B的称呼:B级片,专门用来形容那些低成本低预算的电影。而在B级片里往往能出精品,在这里我随便一划拉就能给你划拉出一堆电影来:山姆·雷米的《鬼玩人》系列,特别是第一部;彼德·杰克逊的《宇宙怪客》和《群尸玩过界》;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的《杀手悲歌》……全是一些成本低到近乎可以忽略的电影,我向来对B级片情有独钟,如果没有上面这些电影,以上三位导演就拍不出日后的《蜘蛛侠》、《指环王》和《罪恶之城》。
当然,我无法用这些牛B的导演来强压《老男孩》,但以小博大的例子也不胜枚举,第一个成功的例子当数《女巫布莱尔》,屎一样的片子,但硬是炒出数亿美元的票房;《消防员》投资50万美元,靠口碑拿到了接近3000万的票房;而去年获得票房神话的《灵动:鬼影实录》,全美票房过亿,成本多少?说出来吓死你:一万零五千美金!折合成人民币,能拍十分之一部左右的《老男孩》!
所以说,别跟我提低成本,同样的钱甚至更少的钱,有无数的先例摆在这里。B级片的精髓在于好钢用在刀刃上,说到这里我再举两个例子:西班牙的两部低成本电影《超时空罪恶》和《死亡录像》,看完这两部电影再回来跟我讨论低成本。
如果你实在懒到不愿意看这两部电影来作对比,那我推荐台湾几个中学生拍的短片《蓝天情圣团》,我已经把水准降到中学生了,别逼我拿小学生的作品来PK!
梦想不是借口
《老男孩》的导演和主演是筷子兄弟,想当年我还混猫扑的时候就看过这哥俩的《男艺伎回忆录》,说真的,蠢爸爸小星的“叫兽”系列是我的菜,但筷子兄弟当年在猫扑的两部成名作我吐啊吐啊还是不习惯,那种矫情与猥琐,我实在是扛不住。这也就是为什么N多人向我推荐《老男孩》我却无动于衷的原因。
最后我还是看了,否则就没有这篇影评了,但是,我遗憾地发现,好几年过去了,这兄弟俩一点长进都没有!电影里所有的演员,一个个在镜头前比谁更恶心猥琐,我可以接受煽情,但我无法接受矫情;我可以赞赏粗糙,但无法赞赏粗劣;我可以对恶趣味津津乐道,但我无法忍受拿肉麻当有趣的恶心;我可以原谅导演请不起专业演员,但故事往死里作,往猥琐里拍就不是专业不专业的问题了;我甚至理解成这是筷子兄弟刻意为之的猥琐,但这种挑战观影趣味的作法,我实在无法苟同。我不明白网上那帮狂赞《老男孩》的人是怎么忍住这种猥琐的,我个人认为:如果一部电影的表演方式让人无法入戏,那还叫电影吗?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不是这个间离法啊,老大!
电影就是电影,无论你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和意境,你首先得给我一部电影,然后作为观众,我自然会对这部电影有所触动,然而长期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看到电影就像看课文一样归纳中心思想,然后像说“第三自然段表达了”一样告诉别人:“这部电影讲了”什么什么……有人告诉我这部电影里有房价、有杰克逊、有青春、有梦想……废话,这些恨不得学《山楂树之恋》拿PPT打出字幕来的主题要看不出,这种浮在电影上方五厘米的思想要闻不出,不如买碗米线吊死!但问题是:这种主题先行,强行把一些概念往观众脑子里砸的作法,跟主旋律电影里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有区别吗?《盗梦空间》里卖萌的囧瑟夫同学说的好:“强行植入想法是做不到的!”
在我看来,《老男孩》的创意还是有的,但刻意为之的猥琐却把整部电影整得如同一块臭豆腐。而令我齿冷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捧着臭豆腐当香饽饽的网民们。我不想说《老男孩》是鉴定SB的试金石,我只想对你们说:“对于新兴导演来说,怕的不是棒杀,是捧杀!”
4 ) 老男孩和胖老婆
感慨的太多,不说别的,就说说这部电影里,我看着最幸福的人。
胖女孩,第一次出场,无疑是我们的笑料。
第二次出场,相信很多人,特别是男人定是不胜唏嘘,生活的悲哀啊!妥协了啊!
我却是在胖女人假寐着睁开眼,开始感动的。她知道丈夫心动了,知道丈夫辗转难眠地想着那个年轻时破碎过的梦。她发着雷动的让人生厌的呼噜,而正因如此,男人可以在镜子前,放纵地扭动不再年轻的身体。她没有和丈夫推心置腹地鼓励,可是她的心里,一直都在支持,她是善良的。
和年轻时爱慕过的男孩结了婚。生活维艰,可还是亲手翻过了暂停营业的牌子,漫不经心地扫地、织毛衣,心里是无比的欢乐吧。爱他什么呢?不就是那股傻傻的热血!镜头切换,好好打扮过的胖妻子,举着闪闪发光的牌子。
在年华逝去后,谁还在依旧为你摇旗呐喊?
有人说,青春中,有一些遗憾的错过,男孩光顾着低头伤心女孩的无动于衷,而错过了她的回首。可是,即便有了那个目光的交接,又如何呢?生活是一条不绝的长河,而那随着阳光渐暖,而蒸发了的水珠,我们会在时光里遗忘了它们最初的模样,甚至觉得它们都是一模一样的...
看着别人的爱情,我们会感慨,我怎么没有遇到那么好的男人!可是自己呢,是不是多好的女人了?生活有时候是一种镜面的展示,你拥有了什么,和你是什么样的息息相关。胖女人,就好像是不完美的自己,我的牙齿不好看让我没法好好笑,我一脸黝黑像个农民工,我不够聪明学习总是落后等等等等,可是那个身体里不渝的一份情谊却可以抵得过最严苛的考验,那就是时间。
那一声,老公~接着!多暖气啊。
5 ) 感动背后的隐藏元素
受推荐后看了片子,果真是一水儿的感动,遂也做起推广,一时间友人皆唏嘘。撇开如此煽情不表,回味影片时却发现本片除缅怀80后的青春之外,似另有深意,试分析一二。
影片中最令人深恶痛绝的恐怕就是两位主角的同学——包小白了。是不是很熟悉?无论从字音还是字形,都不禁让人联想起此先的包小柏来。同样是选秀,同样是否定票,这一成功的映射既把筷子组合最后感人泪下的歌曲与曾轶可富有灵性的音乐隐约归并于受欢迎的一类,又暗示包小柏对于yiko的评价完全出于嫉妒,后者的离开是因为黑幕,导演用自己的方式力挺偶像。
或许仅从一个名字推出上述结论还略显武断,然而本片中的另一个人设也直指这个观点。最支持筷子组合的是谁?无疑是王小帅的妻子郝芳。细观此女,无论神态形容,都与高晓松相差无几。犹记同学少年,王小帅初入舞林时所赠的那盒磁带,更是在暗示从出道之日起,晓松老师便给予了yiko无限的关心与帮助。影片中小帅和郝芳终结连理,将yiko迷们那期盼yiko与晓松老师惺惺相惜的愿望实体化,不必再多生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综上所述,导演用一对80后追逐梦想的故事包裹起自己对yiko无尽的喜爱,让那些在黑曾轶可的群众中占绝大多数的80后们切肤地感受到他所经历的痛苦与失落,一洗yiko在80后心中的形象。此中真意,不可不查。
6 ) 只属于自己的,最好的青春
年近中年的王小帅和肖大宝坐在校园的操场边上张望,远处有男生在踢球,明眸皓齿的制服学生妹走过塑胶跑道,伴着画外音里的朗朗书声,这让人哭笑不得,甚至啼笑皆非的大龄青年怀春短剧(是怀念青春的意思),才稍稍开始让人心生怅惘。
和许多观众一样,临近结尾的歌伴舞,加上闪回里切换着老同学们昔日的年少轻狂和如今的劳碌庸常,我终于坐在电脑前面泣不成声。其实这就是比我再大一些的人怀念自己傻不愣登的青春的戏码,自己的经历和他们有百分之八十缺乏共振, 毕竟我上中学的时候早就不流行麦克杰克逊了。可究竟是什么让许多人像剧中的昔日校花一样,一边看着筷子兄弟的表演一边涕泪横流呢。
一代又一代的少年,被时代的浪潮裹挟而来,如同无坚不摧的火车,助动燃料是少年特有的自以为是和万丈豪情。所谓时尚,总是变化得特别快,王小帅和肖大宝他们念书时的各种时髦拉风,在我们眼里落伍得叫人简直目不忍视——而要不了多久更年轻的学生们也会嘲笑我们土气到惨不忍睹。但剥开流行的发型和时装、追逐的明星和偶像、不同时期的少年们各具时代特色的理想等各种各样的外壳,青春的故事,其实都差不多——男生们打球跳舞弹吉他,就为了吸引心仪的她;欺负人,被人欺负;想当老大,想做明星,在异性面前稍微失态一点就觉得天都要塌了,等等等等。 是的,只要给一束追光灯,或者一阵在当事人听来山呼海啸,但实际上有可能只是稀稀拉拉的掌声,就觉得世界在我脚下,未来在我手心,给一个支点,就将无所不能。
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也无一幸免地又在浪潮的冲刷下失了棱角,面目模糊。春风得意的校园偶像也好,愁云惨淡的受气包也罢,脱掉校服,他们都会在岁月的蹉跎和为生计的奔忙中,成为油腻的中年人,在夜市摆摊,举着剪刀为客人理发,提着公文包挤进地铁和公车,在客户面前点头哈腰,在上司跟前忍气吞声;如刀岁月削掉他们的额发,挫上深浅不一的皱纹;备受仰慕的校花也好,无人问津的胖妞也罢,统统嫁做人妇,说不清谁比谁更幸福。
毕业还不到半年,在格子间里只过了几个月复读机一样的生活,我已经开始担心和自己那张没心没肺的笑脸渐行渐远了。和自己一起成长的朋友们各奔天涯。通讯技术如此便捷,地域上的距离不至于把我们彻底分隔,但生活境遇的大相径庭,总有一天会在我们之间筑起越来越深的隔阂。各自过着复读机般的生活,面无表情的我们还能想起穿着制服的自己吗,明明愣头青一样,还以为只要自己愿意,命运的咽喉就掐在我们手心。
看完短剧,联想到自己初入社会无措和彷徨,再看自己父母辈,终于也有了一些设身处地的酸楚——谁没有过光芒万丈的理想,他们也曾血气方刚,在时代浪潮里横冲直撞,只是挥来挥去的生活大锤,把他们砸成八面玲珑的螺丝钉,拧进轰隆作响的社会机器,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变得庸庸碌碌。待到有朝一日习惯了面无表情地生活,过去的愿望连祭奠一下都无从下手——或者说不敢再想起。岁月如刀,曾经的少年在生活的历练中披荆斩棘,滚出一身伤,等伤口结痂成坚硬的盔甲,我们也终将变得本分认命。让人担心的是,若有一天,早已无力逐梦的自己看到那些沉渣泛起的梦想,会产生多少不合时宜的感伤。
青春如江河奔流而不回头,世界不会记得谁曾经年轻过,唯有铭记只属于自己的,最好的青春。
弄个加长版放影院播吧
每个中年废柴都曾是满怀梦想的青葱少年。妈的,把我看哭了。
让人不胜嘘嘘的片子 主题无敌 音乐无敌 他的才情同样来自于对荒诞的把握 对元素的运用 和对节奏的控制 要是北影出来的家伙们都有这个基准水平 中国电影何至于落到满地烂片的境地?如果以短片为标准来衡量 5星 但作为完整作品的话 还是略嫌单薄仓促 仍有提升的空间
作为一个短片,技术上无可指摘,内涵上怀旧伤感,表演上准确到位,肖央同志是个人才
你哭了么
时间是怎么样爬过了我皮肤,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周日的早上,吃着老婆烙的葱油饼,喝着豆浆,我开始还是大笑,进而就哭得稀里哗啦了!对不起,梦想!
我晕 这个肖央。。。我06年考北影的时候他在一个阴暗的小旅馆房间里给我辅导过。。。(PS:片子拍得技术很过硬 但是顶着韩大爷出品的名号 这一点就不足为奇了 我不知道别人 反正我的青春不是这样的 再说了80后才多大啊就开始缅怀青春了?)
那么多梦想,到最后都化成了现实的墙。“那时陪伴我的人那,你们如今在何方,我曾经爱过的人啊,现在是什么摸样。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摸样,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 感触是因为情怀和理想,这才是真正献给80后的电影,内牛满面。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那时陪伴我的人啊,你们如今在何方。我曾经爱过的人啊,现在是什么模样。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抬头仰望这漫天星河,那时陪伴我的那颗,你是否还记得?2遍
你TM去参加快乐大爷我支持你
拍的很好..
何必在这样的电影面前过分理智和清醒,不如就痛快留下那些眼泪,因为当你一直以为在雕刻生活,事实上是在被生活雕刻,我们说不出有多无奈;当你终将走出或已经走出那扇青春的大门,不管有多怀念,有些事也不会重来,我们毕竟是难过的。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差点哭了……太感动了……
“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生活永远在继续
你们的聪明之处就在捅到梦想这个软肋
操,没想到今年最让我笑中带泪的国产片居然部商业短片!
“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也许我们的这一生会极其平凡,但我们终究不能忘掉那些当初的梦想。虽然是一部短片,但却能看得出很用心,一点都没有马虎。故事三星半,音乐五星。★★★★
不是《老男孩》感动了你,是你自己感动了自己。
绝对一变相励志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