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极了爱情的导演,为什么拍不出好片》 《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我发现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然而制片方就好像八辈子没见过钱一样,赶紧写个ppt捞个策划费,哄小孩一样搞个烂片。 一个不立志拍好片的导演,永远赚不到钱。一个不坚决成为顶级写手的人,永远就只是烂笔头。 导演不知道爱情电影怎么拍,麻烦如看下隔壁韩国人搞的《假如爱有天意》,看下《薄荷糖》。我就拿薄荷糖说吧,这部电影拍的是初恋,但我看的差点流泪,以至于看了两遍。 因为我不单单看到了一个人的青涩、稚嫩和纯情,还看到了饱经世事后的沧桑无奈,疯狂与世俗,尘土与痛苦。 更是体察了真情像水流一样,灌注了一个人的一生。主角在最后,一口咬着薄荷糖,一边流下的眼泪,就是我想流下的眼泪。剧情中每一处踏踏实实的尴尬,就是我能感觉的每一寸生活。 或许初恋就是这样纯粹、干净又让人放不下但始终放下的东西,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是在漫长枯燥乏味,运气不好还不好过的生活里的一种甜。一种沉默无语又似乎有前言万语的难耐。 但是国产剧,老给我一种发育不完全,永远大儿童一样的感觉。合着漫长的生活,一个人就永远像是纸片中的想象一样不会改变,而且这个人还丝毫不与社会的现实面触碰。就像是云中锦书不挨尘土,幻想飘逸实则空无一物。 千万别说是审查的锅。 一个不想着牛逼的写手,连烂笔头都算不上。 像《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这样的ppt电影,简直拿着好题材,当废材,还拱不了火。 也别耐观众。观众并没有审美,全靠艺术家瞎几把造。不然李白失去价值,杜甫只剩哀叹,连关汉卿,都羞红了脸。 要处理好这个题材,你要看这个题材的矛盾点到底在哪里。 男孩、女孩在大学这样的环境因为互相促进,互相吸引,从友谊走向感情的升华。 这对于男孩、女孩来说都是人生重要的一课,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渡。 一、 怎么由对人的欣赏走向一种关系的建立。一开始以朋友关系走向深爱,会不会引发彼此对关系的质疑? (所以要显示这份心底里的质疑,场景我都想好了,无数暧昧的眼神、挑逗的语言、难以抑制的激动表情,以及被抑制的痛苦(相爱的强烈感情无法以“合法”方式完全表达,这其实是夹杂痛苦的,也是压抑的,时刻面临自我冲突)) 当然,电影在这方面有通过一些情节来做表达,但我认为演员的感觉就像是他们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初恋的那种,由朋友逐步到恋人未满,极其微妙的躁动感。我看不到他们彼此深刻的激情,和难以抑制的渴望。 二、走向深爱的关系为什么无法建立? “我们……像极……爱情”这部电影,一来就设定是男主方面的困境更大。电影通过把想象具体化的方式,即设定一个“富二代”人物,在各方面碾压男主。使男主在关键处,无法鼓起勇气“表白”而使得剧情全面庸俗化。而最后为了实现所谓“伴娘”誓言,搞了莫名其妙的承诺兑现。真让我无语。咋?人物深刻的变化呢,那种经由失败爱情而让人成熟的深刻体验呢? 艺术,What is 艺术? 我感觉制片方导演或编剧可能压根没有经历过一场成功到死心塌地,而失败到心痛万分的爱情,以至于他们也无法通过既有生活经验,发挥高度的艺术想象力,缔造一种审美体验。 他们更像是拿着工具书,按程序知识劳动的砖瓦匠,虽然这也很厉害,但这玩意,很难深入地感动人。 除非你把那些隐秘的,常人不易察觉的深刻而又强烈的冲突直白地表现出来。观众其实真的不知道他们会被什么撼动,永远也不要尝试臣服于观众的审美。 我小学老师说,你得搞精神刺激法。你得去刺激他们。 所以男孩、女孩,这场无法向前推进的恋爱,到底该怎么表达? 如果自己不够厉害,那为什么不借鉴下如《薄荷糖》这样的优秀作品呢。 如果像《我们……像极了爱情》只是围绕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来讲故事,整体必然地只能庸俗化。你可以尝试跳开,跳到广阔的社会层面,描写一下男孩子是怎么在996的公司里奋斗,而社会现实又怎么锤炼一个人,又怎样让一个小镇做题家无能为力。而男孩又会怎样变化? 大可不必把男孩表现得“低龄化”,大学本来就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关键期。这个阶段该有的理想主义冲动与“早熟化”理智是不是可以并存? 只有了解中国社会的人,才明白,为啥有“早熟化理智”这样的概念。而一个人,又怎甘愿臣服于命运,放弃爱情? (这,不就是冲突吗?这不就是艺术吗。请看莎士比亚、粱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等爱情故事,无一不是有一种力量迫使他们放弃爱情,他们却以某种方式践行了理想主义。事实上,虽然每个人生活中都有足够理智的选择,但你去问他们每个人,又没有几个人真的甘心。) 电影纠结于男孩是否“表白”是真的很幼稚的表现手法,无非就是想借此表现男孩的“自卑”和“回避”。但真正的问题是。即使表白了,确立关系了,两个人就一定能在一起吗? 要表现男孩的自卑、迟疑,大可以用更激烈的方式。在初恋的强烈感情中,一个既理想主义又早熟化理智的青年人,完全有可能陷入更扭曲的情感中。这种扭曲,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爱的人,为什么表现不出来呢? 要展示男孩的反应,则可以完全展示这个男孩的成长经历,书写这个男孩慢慢到男人的变化,把他面对爱情的迟疑、激动与痛苦,通过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事件,加以表达,于是一个庸俗的爱情ppt变成一个影响人一生的美丽境遇。 这样一部电影的浓度就变了,其中的主调是人生的变化,青春、爱情与理想的强烈冲突。一个男孩到男人的蜕变之旅。而不是傻不拉叽地要实现什么莫名其妙的穿着婚纱看别人结婚的誓言,我真的会yue好吧。
好像这几年看过的爱情片都是悲剧。没有好的结局成为日常。但我还是很难从美好的过程中走出来。
明明互相喜欢,却不可以在一起。每次都是差那么一点,总是能阴差阳错的分开。
从高晓楠对许一说我也在意你的时候开始,美好的事物开始发生。但是总是差了那么点火候。如果在测速仪前许一不拖泥带水的抱了上去,高晓楠肯定也不会拒绝。爱藏在眼睛里,是能看出来的。其实高晓楠看许一的眼神和看别人是不一样的,虽然许一是个傻子,还怂。许一的勇敢总是能用在不该用到的地方,而需要真正的勇敢时满是遗憾。
怎么会不心痛呢,在楼道里说气话,其实是舍不得吧。如果不在意许一,也不会临走给远在香港的许一打电话,就是想得到许一的挽留,在车厢里流泪的高晓楠真的很让人心疼,一个人承受了太多。
从许一上车拦人到租房,一切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虽然现实很难,但是两个人肯定可以努力走下去,只不过许一真的太怂了,可能这是大部分人的一个缩影吧。
测速仪前,车站前,伊甸园床上,楼道里,停电的新房里,如果许一敢迈出那一步,就不会有最后穿婚纱的傻伴娘。
哪怕……最后真的抢亲了,我也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唉,真的是意难平啊,无数次给了希望又让人失望。无数次已经开始憧憬他俩的美好生活,无奈开始反转。可能这就是大部分人的缩影,是现实吧。挺好看的,七七@漆昱辰Duebass 也是真的好看!挺不错的,值得一看。
《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6.5/10 清新不油腻,值得一看。
国产青春爱情电影这次迎来了一些新面孔,女主角是凭借颜值转行的网红七七,男主角是《五个扑水的少年》里追公交车跑掉拖鞋的冷酷男孩李孝谦。两人在合适的年龄,用恰当的气质完成了对角色的诠释。
爱情故事无非就是那几种开场,这部选择了久别重逢,改了名字丢掉过往的霸气学姐,和灰头土脸复读一年的怂蛋学弟,嗯,这个组合挺少见。在普通爱情故事里,那个最终娶了女主角的前男友才是男主,我们的许一只能是个苦情男配。
两个成年人之间还不就是像影片开头主角们重逢时那样,平行奔跑在各自人生轨迹上,追逐各自的目标,很难有相交的一天。编导系男主角为了拍“情绪人像”的作业,选择追赶这个飞奔在街头的陌生女孩,这才产生了交集。她追他,他追她。他永远在奔跑,有时是追赶,有时是奔赴,也有时是逃避。
惊喜地看到爱情电影里这样真正女强男弱的组合,女生到哪里都是闪闪发光,优秀毕业生、后劲十足的职场新人,就是情感上犯了难。男主角交不出房租的时候她可以毫不犹豫地拿出钱,甚至靠着自己租下了两人梦想的“能看到真正阳光”的出租屋。钱倒是可以自己挣,但谈恋爱不能只跟自己谈。
雨夜从旧的出租屋跑到新家那场戏最为精彩,突然的停电把两人困在当下,霓虹灯从窗外照进来,她一开口几乎要把两人的距离拉近为零。可惜这个男生兜里的280全用来买红酒了,连去酒店开一间房过夜的钱也掏不出来。电力恢复的一刹那,白炽灯把他的窘迫照得干干净净。
创作者们想通了一件事,那就是观众不一定非要看甜甜的恋爱,我们更愿意看动人的故事,和真实的情感。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已经是超越及格线的作品。
与生俱来的稚嫩青涩成就了角色,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年轻演员的短板。两位氛围感演员是绝对撑不起那场楼道吵架戏的,白墙、死亡顶光、有限的活动空间,加上角色们没来由的怒火、立不住脚的行为动机、尴尬庸俗的台词,先前的那一点灵气消失全无。在这样的外部条件制约下,可能再有演技的演员也都会被限制住发挥空间。这场重头戏原本是绝佳的记忆点,如今只成了扣分项。
强行文艺加进来的木心、香椿和毛姆,多少有些累赘;煽情卖惨的康师傅泡面也大可不必,这些豆瓣上找来的痛疼文学完全可以能省则省。不是所有故事都以幸福收尾,生活里也没那么多童话。青春是淋不完的大雨,和那个错过的人;现实是兜兜转转回到最初的选择,一路同行过一段时间的人只能是有缘无份。
女主虽然家世不好,但由于颜值高,Mate Value(MV)多数时候是大于男主的,因此身边从没断过人。两人唯一的匹配窗口,是男主刚毕业时的MV巅峰,而女主此时位于MV谷底。遗憾在于,男主没有顺势推进两人关系,错过了时机。等到女主走出MV谷底,男主的MV也不再具有优势,女主自然会渐渐被更高MV的异性吸引。 影片中的女主堪称绿茶婊的代表,借着争吵将帮扶自己走出低谷的男主从生活中删除,几个月后便与MV更高的异性结婚,甚至还给男主发请柬?这是出于什么动机呢?炫耀,叙旧,还是就图个份子钱?跟去年的《你的婚礼》一样,为自始至终只喜欢女主一人的男主感到不值!
曾经问一个男性朋友,如果你给不了你喜欢的女孩好的生活,你会和她在一起吗?
他丝毫没有犹豫:不会。
《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电影里,女主角高晓楠曾说:爱情是一种懂了也做不好的事情。但这道课题每个人又都必须给出自己的答案,这部电影或许给出了一个答题方向。
01青春最好的模样是努力向前,爱情也是
“你一直是我的榜样,虽然你执意要回老家,我很遗憾,但我相信,无论你在哪,都一定能变得越来越好。”
在电影院里,听着这段话,险些要掉下泪来。
好的关系,一定是让人向前的。
尽管最后没有在一起,
但那段自己向前走的日子,以后的日子里想起来就觉得闪闪发光。
在大学最初的日子,因为高晓楠,许一从浑浑噩噩的日子脱离出来,成为了那个向目标奔跑的人;在大学毕业之后,因为许一,高晓楠从打算对生活缴械投降中站了起来,去追寻那个曾经的梦想。
在那段的日子里,我助你一程,你帮我一段,而后我们都变成更好的自己。
现在的我们都习惯柴米油盐,谈谈生活八卦,说说车子房子,为了一日三餐奔波劳累,少谈梦想。有人希望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何其美好的事情。
02喜欢总是带着一点卑微
那年刚入大学的时候,许一仰望着晓楠的优秀,大学毕业时晓楠看着许一的高飞,而后工作后晓楠又在工作崭露头角……
配不上。
似乎,在这段关系里,我们之间没有一个节奏点是刚刚好,我觉得你很好,而我也不错。
曾经问一个男性朋友,如果你给不了你喜欢的女孩好的生活,你会和她在一起吗?
他丝毫没有犹豫:不会。他给出了和许一近乎一致的话,我会等我能对她负责的时候再跟她表白。
我又问他:可是女孩想跟你在一起并不是因为要好的生活,等你觉得可以给她好的生活的时候,可能她已经成为别人的人了。
他苦笑一下:可能这是男女性之间的差异,你可能不懂,如果真的这样,我希望她过得好。
是啊,爱情本来就是一个懂了,也不一定做得好的事情。
03爱情之外,还有我们自己
许一对于高晓楠来说,是春天。两人最初遇见是春天,在后来的相遇里,在她苦涩的生活中,撕开一条口子,将阳光照进来,如春天万物生长般,似乎自己又可以向上生长了。
而高晓楠对许一来说,是酒心巧克力。醇厚苦甘的外壳下,包裹着烈性的酒。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能陷入到爱情的悲欢离合中去,但剥离掉爱情的部分,晓楠这个人本身就让人不得不爱。
在遭遇一系列家庭变故之后,晓楠还是那个又勇敢又飒的女孩,理性,独立,让人心疼。
在电影里,许一和高晓楠之间有三次酒心巧克力的故事。第一次因为酒心巧克力,俩人相识;第二次,在高晓楠20岁生日的时候,无论味道是否还和过去一样,但许一都送来了20岁的第一缕阳光;第三次,是高晓楠灰心丧心准备回老家的时候,许一送来了重新振作的勇气。
那些年,一起骑单车路过的街道很美;一起在树上看过的夕阳很美;一起淋过的雨很美……而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的,是那个下雨天,在小摊前吃粉的画面。黑色的夜幕,昏黄的灯光,氤氲的热气,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画面饱满而温暖,犹如在讲述一段普通得再普通的日常生活。
这是一部娓娓道来的电影,温润如水,徐徐展开,让人不知不觉走入其中。因为我们都明白,我们的生活本就没有那么多“戏剧化”,在现实的生活里,我们回忆起来的总是那些琐碎得不能再琐碎的瞬间。
在电影的最后,许一深深地鞠了一躬,或许是感谢你曾经出现过,或许只是关于我们的爱情故事的谢幕仪式,亦或者,只是感谢那段郁郁葱葱的日子。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遗憾是青春的另一个代名词。然而无论错过与否,都将成为放在心底里的温柔记忆。我们都能给别人讲爱情的大道理,但换做自己又是另外一回事,只是,希望我们都不做爱情里的“胆小鬼”,曾经努力过,比“我本可以”更让人释然。
影片散场出来,不由地盛赞女主好美好美,一起看片的人都因为男主总是胆小而错过人美性格好的女主而愤愤不平。
影片以一个蛮俗套的分离和重逢开场:小城里,大树下,有点怂怂的小男孩和有点酷酷的小女孩“不打不相识”,因为酒心巧克力产生误会留下遗憾。多年后,小男孩变成了学习编导摄影的“废柴”学弟许一,小女孩经历了一番家庭变故化名高晓楠,是许一同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姐。许一摄影课拍照片偶然碰到追车前男友的高晓楠,再次重逢的二人在各种跌跌撞撞的误会中解开当年的心结,从冤家到挚友,互相陪伴,感情也逐渐升温。但是二人都没有明示自己的好感,不敢触碰关系转变的那条线,保持着“像极了爱情”的朋友关系。于是遮遮掩掩之间又造成了更多的误会……
影片前半部分的校园戏很令我惊喜。这些年,大部分观众对国产青春片嗤之以鼻,甚至谈“国产爱情片”色变,神情语气中尽是讥讽和阴阳。的确,很多片子太不争气了,一边把青春里细腻的小心思无限放大成了不真实的戏剧冲突,一边又把复杂酸涩的内心世界无限简化成悬浮空洞的“疼痛”,为了疼痛而疼痛,创造出车祸堕胎暴力雨中分手绝症死亡出轨等等多种俗套戏码。在长名必烂片的国产青春片市场里,在“青春校园”从美好回忆集锦逐渐变成一个故事背景和空壳子的时候,在院线电影干不过某音小短剧的创作状况下,很久没有在大银幕看到过观感不油腻,轻松诙谐的校园生活切片了。似乎“看一些正常人谈一些正常的恋爱”成了观众的奢求。
但《像极了爱情》的前半段是能见一些编剧功力的(编剧刘同说灵感来自身边朋友的真实原型),甚至某些时刻让我找回了曾经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时轻松愉悦的体验。这种较为清新的观感来源于剧作和人物两个方面的讨喜。在剧作上,编剧很谨慎也很明白,现在的观众已经不再钟情于被虐恋撕扯,男女主的甜度也不能仅靠一些强行互动的工业糖精。于是在处理校园部分的剧情时,编剧用更加轻快的笔调来设计情节和男女主互动,导演和后期也选择更加快速的剪辑方式来尽力呈现出一种活泼悦动的气息。一些场景设计也能够看出编剧想要努力翻新青春片这块马上要僵硬坏死的盐碱地。个人最喜欢的是雨天小棚子里一起吃面的场景。
其次,在人物方面,曾经在《五个扑水的少年》中就有过不错表现的李孝谦,这次和许一这个角色的适配度极高,与女主角也产生了很奇妙的化学反应。在观众逐渐对某些挂着“偶像男主”头衔的丑男们耍帅撩妹这一套油腻行为过敏和厌弃之后,审美点转向了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真实或曰自然可爱的青春片男主角形象。李孝谦的外形和表演无疑都很符合这种取向——他的脸不是被定义的帅气,他也不会留爱豆同款发型,更不会用层层粉底把自己涂得比女主还白,他只是瘦瘦高高加上一些自然的帅气,臭屁时不会让观众觉得在装x,落寞时不会让观众觉得在卖惨,特别是笑起来很像儿时住在隔壁会在夏天喊你一起去小卖部买冰棍的小男生。
女主角漆昱辰也是如此。作为光线的新演员,她足够美,美得足够清丽,不是棱角分明的大美人,确是令人舒适的小美女。不管是开头红衣短发追车的造型还是后面工作后挽一个马尾辫的造型都很漂亮。此外她的故事线推动经历了最多的“巧合”,不管是差点被阔少骗,还是“被小三”无奈离校,又或是被电视台录取,靠巧合推动的剧情中,女主角的性格是不让人讨厌的。她不作不怨,勇敢地用言语和行动捍卫自己的朋友,进入电视台后发挥自己的特长后来者居上,她的性格中有犹豫软弱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坚持和坚强。
总结一下就是,清新自然——这正是青春片给予观众代入感的重要元素之一。当观众的审美需求由“产生幻想寄托”转向“寻求带入和体会”之后,选角的转向变得非常重要——这决定了影片的目的是为“粉丝”提供瑰丽幻想,还是为“观众”营造情感共鸣。
此外,“小镇青年”的人设在青春片中并不少见,但如果被设计成配角,往往成为陪衬主角的屌丝;被设计成主角,却又会变成又怂又多事经常无能狂怒莫名其妙觉得自己被看不起却也无所作为,通过种种扭曲的价值观和行为给观众添堵。但是《像极了爱情》里的许一,与其情感线并行的是其自我的成长线-受挫线-转变线。很多角色观众觉得扁平或是没有意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不到合理的人物转变。明白一点剧作的编剧都会给角色设计人物弧光,但仍旧被骂的根本原因在于弧光不合适——开挂太弱,否则又太平淡,低质量的二元对立设计让角色没了可信度,观众自然也不会相信故事本身的讲述。
在处理穷小子面对贫富差距这类剧情时,面对有钱的阔少情敌时,许一没有被塑造为一个旧式的仇富男,他一边暗戳戳地对阔少有着小嫉妒和不满,一边又能正视自己的处境和身份,用自己的方式爱护和保护女主,一颗真心跌跌撞撞暴雨里蹬车追宝马的段落固然有点刻意,但是对于塑造男主有点呆却又很执着的性格形象非常有效。和阿香一起“老师不让”“我是拍电影的”等等几处幻想的喜剧桥段也颇为有趣。喜剧化的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弱化和规避了真正引发冲突和矛盾的情绪,让主角博得了更多观众的好感。
之后说要到影片中第一个较大的剧情点是广告大赛。面对这个机会,许一开始不再废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拍摄了拒绝家暴的广告片而获奖,这也影响到了他之后的职业之路。这个情节点的设计就是有效的,通过这一情节,许一的性格得到了刻画(不管是前期的努力还是后期领奖时的小紧张)、高晓楠对许一的欣赏和喜欢程度加深、后期重要人物小源被引出,一举多得。
第三,配角cp(阿香x丽丽)的设计,虽然剧情线较为简单但是提升了互动的甜度,不仅让主线副线得到了一定的平衡,某种程度上优化了影片的节奏,增加了趣味性,更是成为男女主的对照组——“不敢开口的情感拉扯”vs“敢爱敢恨的直球甜蜜”。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男女主毕业之后的段落里,暴露了剧本篇幅安排不当和动力不足的问题。例如靠编剧和巧合推动剧情,同样的情绪一次次的堆叠等都让后半部分显得有些冗长,虽然弥补了所谓“职场相伴”的剧情需要,但重复性的、毫无进展的人物关系与相似性极强的一再退让和误会让观众觉得被温水煮青蛙,像是走进了几百集不结尾的八点档无聊肥皂剧。如果男女主进入职场的后半段剧情能够稍微控制或者削减,整体节奏会更加精炼顺畅,毕竟影片有将近两个小时的篇幅,虽然影片传递的情感现象可能是真实而普遍的,但观众仍然需要看下去的动力。
在我的概念里,这是一部拍给所有“感情胆小鬼”的影片。同行的朋友说这部片子不太适合七夕档期,可能看起来不够甜蜜,毕竟这是个牛郎织女都在团聚相会的日子,主角二人却总是含糊着错过。然而在楼道里那场戏——情绪马上要坦白和倾斜而出时,男主再次胆怯——之后,我才觉得男主角的形象真正立住了,我才确定这是一部在努力描摹情感关系的影片。这样的游移和胆怯是每一段感情中想要靠近但又缺乏自信的人生动的写照。“我不敢”“我害怕”“再等等”“万一 ta 不爱我”,这种情感的纠结和不断的退让反而是现实世界里最普遍最真实的。
影片的结尾,许一穿着伴娘的衣服,看着面前深爱的女孩穿着婚纱站在别人身边。他回忆起两人的过往,回忆起看日出的那个清晨。他说,“我一直在犹豫,我想找到好的光线和角度。但是那天的她,那天的我,随便怎么摁快门都会好看。”
很多处在感情关系模糊阶段的人都会问自己或是问对方的一句话是,“我们是什么关系?”“我是你的谁?”。无法向前迈进,或许是一方不够坚定,或许是一方心有旁骛,又或许是双方都不够勇敢。不管怎样,始终是像极了爱情,而不是爱情;始终是以朋友身份相会,再走向各自的人生。
如果你是和恋人一起观影,那么你可能会看到曾经暧昧期许多的甜蜜和酸涩,为彼此能够坦诚交心进而确定关系感到欣慰;如果你有一个暗恋着却不敢表白的crush,那么看过影片中男女主一次次的错过,想必你也会被带入一种情绪当中,至于这种情绪是害怕失去、是下定决心、亦或是彻底释然,那便因人而异不得而知了。
总之,勇敢一些吧,没有等来的“正确时刻”,只有相爱的“每个瞬间”。
整体上比较散,爱情片的人物动机、故事逻辑基本都是靠选角来实现的,还好这个片子做到了。
#青春悲情片#BE。如题,男女主在朋友以上、恋人以下徘徊。对我来说,电影里让我感触的是青春校园生活。我也还有一年的青春校园生活了。这些细节还是拍摄挺好的。而整部电影,就像是男主的悲情恋歌。明明有很多次机会,男主都太怂了。很多次事情,双方都可以解释好。可就是没有。结尾男主穿伴娘婚服,有一点点泪目了。
报看,我们的样子像极了大冤种
相爱相杀真的太虐了 明明都喜欢得那么明显了 还要好兄弟来相称真是太无聊了 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喜欢对方 这两人都那么明显了还住一起了拜托你们矫不矫情啊 特欣赏导演镜头下男主的那份自卑脆弱 在1801新房的那段毫发毕现 我也很难说出“应该积极向上一点 去争取配得上人家” 我只知道男女关系中那么怂注定没有出路。女主第一次见但好漂亮啊!前半段学校酒桌上那种彪悍也很讨喜。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 结局真让人难受。
我本来就是想看看娱乐娱乐,没想到直接情感代入了妈的。如果不是片子质量真的不顶,我说不定会手滑打五星。光线怎么搞的,就这么穷吗?控光、收音都搞得这么辣鸡。结尾还直接模仿《那些年》,敲定这个结尾的人怕不是脑子有大病?导演作为编导生拍编导生的大学生活真是没的说,我一个学编导的要看哭了。整天泡网吧不好好学习,偶尔奋起拍下片儿真的太真实了。还电视台工作,那声主任叫的我好像见到了自己主任...刘孝谦作为郑州老乡,真的太有少年感了!漆昱辰也挺好的,网红出身演成这样不容易。许一这个角色真的是太傻逼了,既怂且幼稚。其实两个人最终没有走到一起,是挺遗憾,都有责任。或者公允点说,缘分不够。许一丢下女朋友去闯事业就该做好分手准备。晓楠是让前男友进家就是不对。导演疯狂暗示自己拍过舌尖上的中国,好吧,我get了。
年纪大了看不得小年轻谈个恋爱磨磨叽叽~
6.5雨夜从旧的出租屋跑到新家那场戏最为精彩,突然的停电把两人困在当下,霓虹灯从窗外照进来,她一开口几乎要把两人的距离拉近为零。可惜这个男生兜里的280全用来买红酒了,连去酒店开一间房过夜的钱也掏不出来。电力恢复的一刹那,白炽灯把他的窘迫照得干干净净。
低配版《那些年》,都是在讲女生比男生更快成熟的故事,都在结尾的婚礼闹了场抓马,都是一段徒劳无功的爱情。但可怕的是男女主演完全不来电,所以在不在一起都显得莫名其妙。不过大学城的景真的是大杀器,那些下不完的雨,一起嗦过的粉、撸过的串、压过的马路,点点滴滴都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对于在这个地方生活十多年的人来说难免手松。电影很假,但某一刻它让我想起了曾经的我们。
青春片的主题真的永远是遗憾吧,永远别扭,永远不在该勇敢的时候勇敢,然后永远热泪盈眶。(题外话,冲着在我们学校取景看的,我给景德楼和岳王亭路还有我最爱的樟树和图书馆100分。)
就这种矫情的片名都能出一个烂片序列了。赶紧打一仗吧,别TM疼痛呻吟了。
导演审美天赋吊打大多数导演。镜头美感,场景选择都很好。剧情其实比其他青春电影难拍,因为流水账白话。冲突小。观众容易不满意剧情和人物。但其实吧。拍的挺既有真实感又有艺术美感。结合的很好。不像大多数青春电影。要么假又做作。要么镜头丑。
故事看得我憋闷,尤其是男主怂的……真是太真实了……所以真实的我很憋闷。正常的情结、正常的演技,最终呈现出一部自然的电影。年轻的时候,尊严好像总是最重要的。总以为爱情可以挽回、还会有更合适的,却不知有时候最在意的尊严在人生中往往不值一晒……年纪大了,更愿意看些顺心的、高兴的……电影拍的不错,每一首插曲都好听,瞬间把我的情绪拉入人物。喜欢女主的演员和角色,演员演技自然,气质干净,角色坚强努力、不卑不亢,实在太优秀了。
可惜这个男生兜里的280全用来买红酒了,连去酒店开一间房过夜的钱也掏不出来。电力恢复的一刹那,白炽灯把他的窘迫照得干干净净。
深刻反映现实,只可惜被片名耽误了
“爱情”是什么?在我看,爱情是对沉闷、平庸、虚无的现实社会的反抗。所以爱情是可以超越民族、种族、敌我、年龄、阶级甚至性别的的存在。但在一部校园青春“爱情片”里充斥的居然是各种“现实主义盘算”,这让我感到很不舒服,就像一个油腻的中年渣男在为自己辩解说这全是社会的责任。既然不相信爱情,为什么要拍爱情片?爱情敌不过现实?那说的是被打败,而不是被吓破胆的逃跑。这其实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完成度高(导演、演员、摄影、美术……的技术努力)是否能挽救一部价值观存疑的电影呢?
先说分数,多一星是给七姐的。电影还可以,是出乎预料的可以,也能看出来导演在某些地方是有想法,导致了想法也有点多,也可能是编剧的主要原因,就是实在太冗长了,就差在拍点生老病死了,两个小时的be爱情片,我觉得大家还是会觉得累的。但比起光线的其他爱情片,这部电影好在从上到下(除了客串)都没有大牌,所以所有人都很努力吧。
天呐你俩都同居了还死按着不表白说是朋友,好像真的有那个性功能大病诶;最后的场景真的有被雷到。另外长沙地铁2016年才建好一条线,希望编剧不要坐时光机谢谢。也就男女主的脸和摄影能看吧,阿门。
七夕节看两部爱情片,be率100%,我看你们还是嫌结婚率太高了……
一想到这个暑假全是这种大陆鬼电影,完了,整个暑期全完了
严正声明:牵手拥抱开房同居却不在一起的那不叫好朋友,那叫装傻装蒜。导演所要营造的恋人未满始终建立在双方形影不离的明恋状态之下,而二人关系在男主为女主留在长沙时便已全然变味。剧作始终没能拿出任何像样的矛盾冲突来制造两人不在一起的客观理由,却依旧我行我素地以暧昧的姿态消费着好朋友的身份,而女主草率复合与男主硬闯婚礼则更是走回了青春伤痛的滥俗基调。友情可贵是没看出多少,倒是坐实了异性朋友都心怀鬼胎的观点,而这种把爱情与友情混为一谈、百无禁忌的行为,到了全世界异性朋友都要给它唱“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