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并不适合很多人看的电影
唐泽寿明主演的杉原千畝,这个片子对我来说观影体验很特别,一部讲日本人的片子,导演是美裔日本人,制作协助的人也大都是非日本人,对白也大都是英文。影院里还有专门跑来看的外国人。这片子之前我刚看了斯皮尔伯格的间谍桥,老斯太会讲故事,看这片会觉得故事稍微有点沉闷,缺乏戏剧性。不过看完了倒让我对杉原千畝这个人的人生产生很大兴趣,回去就跑去查资料。查了倒觉得这个故事其实讲的挺客观的,杉原这个人其实是当时日本的精英阶级,他这个出身来历的人算得上可以改变国家的人了,然而杉原千畝除了帮了几千个犹太人,干了点谍报工作,战时自己在欧洲活的安稳避免了战乱伤害以外,而作为外交官的他在历史上一无所成,被骂了几十年只有最后犹太人给他翻案。难怪评价是“不是好外交官算是个好人”。
其实这个片子我觉得看了很虚无,要承认一个大家都以为是的正确很容易,要说一个没有人理会的错误很难,而且人也无法抗拒自己的立场,杉原为了日本失去了他作为人的本性和理想,曾经写论文陈述苏联必然会成为世界重大的力量希望进行和苏联的外交工作,曾经不顾一切反对和俄罗斯女子结婚的,曾经认为可以改变世界的青年已经消失,唯一聊以慰藉的只有他所拯救的那些犹太人的性命,日本战败的消息传来他回头遥望,爱和理想全都烟消云散,只剩个平庸的老头,静默的消磨自己的人生。
倒是他的前妻,那个美丽的俄罗斯女子,孤独而美丽的步入繁华街道茫茫人海的镜头,令我难以忘怀。
2 ) 一部真实的电影
日本电影在人性处理方面,总是很到位,《杉原千亩》是一部典型的日本电影,很终于传统电影语言的制作。欧洲电影大都还在如此坚守。中国电影现在都很少有这样的精致作品了,一味模仿好莱坞甚至韩国,一副东施效颦的模样,不伦不类。查到豆瓣电影转载有一篇2009年的文章,在《辛德勒的名单》影评里(
//movie.douban.com/subject/1295124/discussion/11652500/),文章很客观介绍了杉原千亩的情况,尤其是美国学者对杉原千亩真实历史的修正。电影处理的很客观,例如杉原千亩救助人数,就采用了学者修正的2139人,而不是其亲友的6000人甚至上万人的说法,救助犹太人的原动力也处理的很客观真实。唐泽寿明的出演也是可圈可点,很内敛。由于摄影者的审美及处理,电影画面很美,不是那种选到了奇异景点的旖旎或是光怪陆离的美工,一个很普通的景色,都能拍到美丽,这才是功底。有人常常喜欢讲日韩,其实日本人和韩国人相去甚远,虽然都曾经受中国儒家浸淫多年。日韩电影更不可在一个层面上比较,以限制级的影片来讲,韩片绝大多数只是三级片,而日片更多的是情色片,很唯美很揭示人性。
3 ) 一个好人 ---- 杉原千亩
“无论车轮怎样转动,我们只要做到无怨无悔就好。“
“我的事业也许就此断送。然而,如果不这么做,我就背叛了良心。”
---- 《杉原千亩》
“不受欢迎的人”、“不合格的外交官”、“一个好人”、“日本的辛德勒”、“国际义人”、“具有勇气做出人道行为的外交官”。。。以二战期间恶劣的国际环境和政治立场来看,不论最后是采信日本外务省2139人的数字还是以色列政府在其纪念碑上镌刻的6000人的总数,杉原千亩可真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家伙呢!(杉原千亩在战后因“滥发签证”被日本政府解职,生活窘困,后被以色列政府所正名,1986年因心脏病去世,1991年日本外务省正式向其遗孀杉原幸子夫人谢罪。)
<图片1>
4 ) 日本人原来也有正义感
想搞成史诗,但细节渲染不足,用了2个半小时也没烘托出演职员表中几张真人照片所能实现的震撼感,颇为失败。我感觉导演想要反映的是杉原千亩在事业上为坚持正确(而不仅是正义,因为他毕竟全心全意地为日本战争机器服务,不断搜集欧洲情报)而遭受的压力,而他的主要功绩则是用签证拯救了许多遭受迫害,无路可逃的犹太人
主基调是人道主义,谴责纳粹的杀戮,抨击苏联的凶暴,赞颂日本领事为犹太人发签证,拯救生命的义举,不过对日本自身的事件却极为含混,只是强调“对日本发展有利”,至于他们为了“发展”都干了些什么,只字不提。编导看起来似乎知道法西斯是人类公敌,是恶魔,但对日本自身的法西斯毫无触及,在不得不触及之时,尽量使用中性的笔法来塑造日本政府和日本军队的形象,杉原也始终是忠心耿耿的爱国者,既不喊天皇万岁,也不谈武运长久,只看客观分析,让人感到日本无非是个被卷入了二战的一般国家,大部分的问题是纳粹德国和苏联引发的,日本看起来真的跟正常国家没什么两样。我看导演是西方人,不知是不是他有意为之,但如果实在要拍摄这样一部赞颂和平与人道的电影的话,把日本自身摘干净可不是个好办法。外交官固然不应该为所有的战争罪行负责,但作为情报人员,杉原很难说没有任何罪责。他发签证是因为恻隐之心,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义感。
我想起中国在欧的外交官也曾在二战前夜为大批犹太难民发放前往中国的签证。在这条战线上,中国的电影界也应该做出有力的贡献,作为对和稀泥日本同行的回应。
影片的英文名字翻译成汉语是“不受欢迎的人”——一个典型的外交术语。之所以不受欢迎,是因为杉原千亩搞了苏联的情报,老大哥很不爽,禁止他入境。但日本对待历史问题暧昧含混的态度也足以让这个国家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一个惧怕面对真实的国度,是很怯懦的一群人。
好奇怪的感觉,虽然是主旋律,但我相信这是真实的人性。
你是个糟糕的外交官,只能算是个好人。看唐泽叔秀语言技能
题材不错,但剧情拍得很一般,还是斯皮尔伯格适合拍这种类型的。
义人的所作所为会被历史记住的
終戦70年 戦争の歴史は変わらないが その時代に心純粋な外交官がいた事実も変わらない
这片分数有些低了 估计又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副作用 客观的看 任何国家民族都有好人当然也会有坏人 就事论事 不应该一棍子打死 这个外交官 当时来讲 很不容易了
眼泪停不下来
感谢唐泽桑带来这么好的片子 要不这种题材肯定是完全不会去看的 一直感慨唐泽桑的演技 什么都能驾驭住 然后就是片子本身的反思 二战真的大家都是受难者。
二战前夕,中华民国驻奥地利使馆的领事也给犹太人签发大量签证到第三国。可惜中华民国已经属于一个被遗忘的国度,于大陆现政权来说这是吃力不讨好的历史事迹,课本没有提及更不用说拍纪录片或电影了,可惜!
这部电影打破了日本电影不管什么国家的故事所有国家的人都自动转日语的设定 主演英文很不错诶。。。
看来电影里变年轻比变老贵多了 7.1/10
从历史意义来讲,这部片子还真是差劲的可以,不过,把故事从历史中剥离出来,确实是好故事。但是故事并没有讲好,主旋律风在片子里面乱吹,唐泽寿明的演技十分的干巴,虽然不赖但是看着总是感觉失了点血肉。滨田岳的发迹线可真是惊人啊。而且中国在二战中救过那么多犹太人为什么就没人拍呢?
“不受欢迎的人”、“不合格的外交官”、“一个好人”、“日本的辛德勒”、“国际义人”、“具有勇气做出人道行为的外交官”......以二战期间恶劣的国际环境和政治立场来看,不论最后是采信日本外务省2139人的数字还是以色列政府在其纪念碑上镌刻的6000人的总数,杉原千亩可真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家伙呢!(杉原千亩在战后因“滥发签证”被日本政府解职,生活窘困,后被以色列政府所正名,1986年因心脏病去世,1991年日本外务省正式向其遗孀杉原幸子夫人谢罪。)“无论车轮怎样转动,我们只要做到无怨无悔就好。““我的事业也许就此断送。然而,如果不这么做,我就背叛了良心。”
節奏拖沓,而且有美化人物嫌疑。
人这一辈子真正做对了一件事情就不枉活了,尤其是救人于危难的事,就像本片男主,用签证救了2千多人。然而本片确实失败的,一件事拖拖拉拉2个多小时,时间横跨了二战全程,还画蛇添足的增加了对侵略失败的“思考”,好似不对美国开战小日本就会胜利似的,实在恶心。这样的主旋律堪比国内神剧,无节操!
故事、节奏、画面各种稀烂,群演也毫不走心,以至于几乎没从电影中感受到历史原型的伟大善举,唐泽寿明也救不回来。
感谢唐泽桑带来这么好的片子 要不这种题材肯定是完全不会去看的 一直感慨唐泽桑的演技 什么都能驾驭住 然后就是片子本身的反思 二战真的大家都是受难者
看日本黑德国和苏联,然后推出一个所谓的拯救犹太英雄,实在是有种莫名的疑惑感。首先是外交官救人救得太轻而易举,其次是对男主的刻意拔高,最后都直接预言战争走向和结果了,这电影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撇开政治宣传,整个故事讲得也算是四平八稳,演员的表现也都在情理中,情感氛围处理得不错
在大历史漩涡中,善恶美丑都会涌现,为了政治利益残酷制造事端的关东军,为了活着开枪屠杀平民的小德国兵,为了内心的平静做出违反工作纪律的杉原千亩,等等。战争中,人性是最复杂的!
人家拉贝还是纳粹党员呢,还不照样救中国人,这要是德国拍了个拉贝的电影,讲他在南京大屠杀里的义举,然后一群犹太人看了,评论说,“这肯定是洗白”、“有美化之嫌”、“他们为什么不在电影里讲纳粹屠犹罪行”,中国人又怎么看?铭记罪恶使人警省,铭记善行使人怀有希望,这两者并非互斥,人既有普世的原则、道德、良知,同样也会受到所属国家、立场的影响,没必要因立场就否定人家好的一面。我国也有辛德勒式人物,你有本事也拍电影纪念嘛。wiki关于Sempo的资料里有一段挺有意思:他从满洲国辞职是因为抗议日人施予华人的不公正对待。不知是否属实。据估他所签发给波兰犹太人和立陶宛犹太人的visas在6000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家庭签证。最后,电影哪里“抹黑”苏联和德国了?贵德和毛子干的事还需要人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