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男人取得成功以后的结局是无法填补的空虚
电影《在某处》(Somewhere)中,男主角强尼的穿着很随意,T恤或者衬衣看着连断码的打折商品都算不上,只象从旧货店买的。来美国头几年我曾经迷惑过,打扮成这样的人往往很年轻,干着非常体面的工作,他们的履历里不可能包括贫穷,为什么穿旧衣服?好奇心驱使我以采访、阅读、Google等不同方式开展研究,最终获得了答案:原来这是美国最有品味的年轻人追求的时尚。如果花3美元从“救世军”或者Goodwill等二手廉价商店买到一件旧而不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T恤,他们将欣喜若狂。搭配上300美元一条的牛仔裤和200美元一双的运动鞋以后,他们自认为显得格外有个性,与一味追求名牌的俗人迥然不同。
从电影中无法识别强尼的牛仔裤或者运动鞋的牌子,观众能看到的是他开的汽车。《在某处》由强尼开着黑色法拉利跑车开场,他在洛杉矶周围的沙漠中兜了一圈又一圈。法拉利固然亮眼,但也架不住镜头长度超过两分钟。如果你觉得这个长镜头多少有些枯燥乏味,那就对了,导演索菲娅•科波拉通过这部喜剧表现的正是优越生活中极其无聊的一面。从电影给强尼的定位看,他应该算好莱坞一线明星。除了穿旧T恤衫、开顶级车显得超酷以外,他住的地方也不一般。强尼常年以好莱坞日落大道上的夏特蒙特旅馆(Chateau Marmont)为家,跟众多著名电影明星、摇滚歌手一样。《在某处》中有一个镜头,影星本尼西奥•德•托罗友情出场,扮演没名没姓的角色,他在夏特蒙特旅馆的电梯中遇到了强尼。
德•托罗问,“你住哪个房间?”
强尼回答,“59号房间。”
德•托罗说,“我在59号房间见过波诺。”他面无表情。波诺(Bono)是世界上最出名最活跃的摇滚歌手之一、U2乐队的主唱。
强尼也没什么表情,他说,“那很有意思。”
世界上能够让这帮人激动起来的事情已经不多。强尼有条件将钢管舞女雇到自己的房间内单独表演。这对孪生金发姐妹很卖力,她俩显然希望将钢管舞这种特殊艺术样式具有的感性充分体现出来,但强尼却在音乐和舞蹈中睡着。他不是没有性需求,他的问题在于性需求太容易得到满足,电影中主动向他敞开胸怀的大有人在。我用“敞开胸怀”没有任何隐喻意味,因为电影用的是直接了当的镜头。他能随意勾搭上漂亮姑娘,也能无聊到开着法拉利跑车追踪开着奔驰敞篷车的陌生女人,但正当前戏登上高峰时,他却无法阻止自己跌进梦乡。电影银幕上什么时候出现过比这更恶劣的伤害女人自尊的方式?所以毫不奇怪,强尼的手机上经常收到用Asshole、Hot Shit等恶言秽语咒骂他的短信。他的空虚还有没有办法填充?
这是索菲娅•科波拉的第四部作品。作为当今不多的“作者电影”的实践者,她的所有作品都是自编自导,都有一致的视角和艺术表现手法。比如,跟她几年前的作品《迷失在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一样,这部电影讲述演员的生活。索菲娅来自美国电影界的皇族,她的父亲、《教父》导演弗兰西斯•科波拉一度打算买下夏特蒙特旅馆。从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看出她对电影行业的熟悉程度。强尼的卫生间里摆着几种药,焦点清晰的是Propecia药盒。这种药用来应付跟雄性激素分泌有关的问题。也跟《迷失在东京》一样,《在某处》的核心场景为旅馆,电影的喜剧效果都包括在异国酒店的房间里看电视。前者是男主角看日本风格的晚间脱口秀,屏幕上的男主持打扮得花枝招展,说话极为闹腾夸张。后者是男主角看《老友记》(Friends),詹妮弗•安妮斯顿的英语台词消失,她说意大利语。演员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公关应酬,两部电影中的男主角都涉及到化妆、拍照片、回答记者弱智的提问等场景。
更重要的在于女主角,索菲娅•科波拉的每一部电影都塑造出让人不容易很快忘掉的女性形象。在所有这些熟悉以外,我仍然可以收获惊喜。她的第一部电影《处女之死》(The Virgin Suicides)的主角是正当花季的五个少女。第二部电影《迷失在东京》中,Scarlett Johansson扮演20多岁、刚刚结婚的少妇。第三部电影《绝代艳后》(Marie Antoinette)的主角虽说嫁给法王路易十六的时候才十多岁,但电影的重点在于她进入凡尔赛以后的宫廷生活,直到37岁被革命者处死为止。几部电影下来,编剧兼导演索菲娅自己已经由一个28岁的年轻人进化为近40岁的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曾经有过模糊的预期,她下一步电影的女主角应该面对避孕、避孕不慎导致怀孕、分娩、产后忧郁症、母乳喂养比婴儿奶粉好之类的主题,但出乎意料,《在某处》中,女主角是一个还没有进入青春期的小女孩。
她是强尼的女儿克里奥,我看过的电影中最有魅力的一个青春期前的女孩,能和她并列的只有《这个杀手不太冷》(The Professional)中的Natalie Portman。索菲娅用了很多恰到好处的手法来表现克里奥的魅力,她在冰面上舞蹈,她在泳池里潜水,她知道用iPhone记录下跟踪强尼的那帮狗仔队的汽车牌照。她熟悉明星的生活,也知道享受。在夏特蒙特旅馆,或者跟父亲一起到意大利旅行的时候,克里奥都会让侍应生将食物送到房间。她甚至还让他们将各种原材料送到房间,然后亲自动手为强尼和他的朋友烹制火腿鸡蛋饼当做早餐。
强尼和女儿相处的机会并不多,克里奥优美的冰舞让他惊喜,他不知道女儿三年前就开始接受训练。克里奥主要和妈妈、也就是强尼的前妻生活在一起,由于某种原因,她这个暑假要和爸爸一起多呆几天。这段时间内,通过一起旅行,一起玩任天堂Wii游戏机,父女关系得到前所未有的深化。强尼意识到,自己和这个世界唯一真实的联系只有女儿。
扮演克里奥的是童星Elle Fanning今年只有12岁,她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值得奥斯卡提名。与几位招惹强尼的成年女性直接面对的场景中,她的表情和眼神将女儿和父亲的性伙伴之间才有的那种独特的敌意传递得很有分寸,既到位,又没有一丁点的过分。索菲娅•科波拉的电影往往能成就一个女明星,比如Scarlett Johansson和Kirsten Dunst。她们也许并不是由索菲娅首先发现,但通过与她的合作,这些年轻演员都得以建立起自己职业生涯中的里程碑。Elle Fanning是又一个例子。
靠夸张的动作、表情还有装疯卖傻确实可以搞笑,美国出产的闹剧式的低俗喜剧不少,但我喜欢的只是伍迪•艾伦等少数几位,或者索菲娅•科波拉这类风格的新一代导演。靠对生活敏锐细致精确的观察,加上故事讲述者的智慧、机智和艺术表现力,严肃的话题和沉稳的叙事也能给受众带来充分的喜剧感受。这种感受没准更能持久,至少更适合成年人。
2 ) 干吗非要要求张爱玲变成鲁迅呢
我的一个朋友曾形容看Eric Rohmer的片子就像是跟着一个老朋友走
你跟着他走 就像顺着水流
一路上最好的风景他不用多废话 一个手势你就都明白
而最后 那个目的地永远不会让你失望
Sofia Coppola就是我的Eric Rohmer!
我爱她我爱她我爱她我爱她我爱她我爱她
虽然有人反映此片题材脱离人民大众 情绪私人而琐碎
更有人反映 她从Virgin Suicide开始就一次又一次复制“一段无处遁逃的人生”的主题
虽然这些都是实话。
但能总结出来她所有作品共同的大主题,并不意味着它们都是一样的。因为每个伟大的艺术家一生都是在重复一个主题,比如Edward Albee、Tony Kushner……因为这个主题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如果不把心里的犹疑和恐惧倾吐出来,会死的。但这些作品每一部其实都是不一样,因为作者的阅历功力风格都在发生变化。
关于题材脱离人民大众这件事呢,Sofia Coppola的确是很私人化的,但将心比心,要是我有一个拍出了全民膜拜的黑帮悍片的父亲,我肯定受够“很Man”的元素了,而且也只有走私人化这条路来超过他了。其实她的每个片子在阴柔中都透着一股劲道。
Sofia的电影主题看了没感觉的人就是没感觉,但有感觉的人看到简直像是在茫茫无尽大海里独自游泳,快淹死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同类一样的感动。而且Sofia最可贵的一点是她一直都真诚而敏感,不像是很多人一听她的出身就想当然的那种无病呻吟。而且这些“无处遁逃的人生”的电影并不是表面上所展现的小小的忧伤情绪,她也从不作出结论(虽然每部片子都拍得很唯美,但她绝对不是治愈系),她通过一个个个体的极度空虚来追问人生。
我对人生的概念就是她电影的结构:无头也无尾,中间是一段茫茫无涯的人生,没有解决方案,也没有方向,所有的只是不断出现的点点萤火,和一层粉红色的光晕,像是情欲,又像是母体记忆的延伸。
3 ) 生活在别处
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影片,从一个侧面切入了好莱坞体制对人情感的异化,这是索菲亚•科波拉的拿手好戏。在《处女之死》中从青春期少女自杀解构一个美国家庭,在《迷失东京》中对焦于都市景观下人之孤独,以及之后的《珠光宝气》在奢靡的外观下裹藏着的虚无,无不指向现代社会的丑恶嘴脸,只是在表现手法,索菲亚•科波拉用旁敲侧击。
《在某处》中那些冗长的、无味的场景:舞女的钢管表演、女儿的溜冰练习,已经不再提供任何感官愉悦的热望。男明星倚靠在床头,如同一段木头,父亲安坐于看台,面无表情。就像那只被石膏包裹着的手和那张涂满凝胶、抹去面容的脸,这位好莱坞明星已经僵化。甚至,同样的钢管表演重复了两次,他却分辨不出两位舞者谁是谁,更可怕的是,欲望也渐被侵蚀——唯一的一次勾引以失败告终,其它的都是被勾引。在好莱坞按着通告办事的体例下,从美洲赶往遥远的欧罗巴,只是作为一个人他已经没有行动力。
即便与女儿在一起,也从未发生过实质性的对话(早餐还是女儿做的)。唯有留至临别之际,女儿才点出事件的真相: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又有事出门。这会不会就是索菲亚•科波拉对童年往事的一个回忆:充满缺失与苦闷。从而将批判指向了好莱坞。
但这是一种沉得住气的批判,一切可以挑起情绪的都被戕止。用那么长的一个镜头只为拍摄父女俩在泳池边晒太阳的场景,这是对观众的一个考验。或许,这就是一个好莱坞明星的实情。在一座吞噬情感的巨型机器运作下,人变得无比空虚。
那最后男主角的一笑又意味着什么?是认命?还是警醒?当索菲亚•科波拉把这样一部沉闷的电影取名为《Somewhere》,或许点出了背后的用意:对主角而言,生活永远不在这里(好莱坞),而是在别处。
4 ) 仅仅是复制了那一段无路可循的人生
这个世界上很多导演一辈子都在讲同一个故事同一个主题,而索菲亚科波拉虽然只有《处女之死》《迷失东京》《绝代艳后》三部作品,但她都在讲同一个人的生活,一个发现其人生没有任何出口,空虚寂寞并濒临绝望的人,这个人是里斯本家五个女儿的任何一个,这个人是鲍勃哈里斯或者夏洛特,这个人也是玛丽安托万。如果这是导演的执着或者内心不能释怀的某种情感,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甚至能得到支持和期待的。但是在这部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影片Somewhere中,索菲亚科波拉不仅仍在讲述这个人的故事,更是直接将《迷失东京》的各种桥段各种镜头各种情绪进行了一次彻底复制。
影片开始的第一个固定长镜头便足以定义整部片的主题。一辆跑车在一条围成圈的路上飞奔,不断回到原地不断再次出发,司机似乎并没意识到窗外的风景未曾发生变化,直到漫长的第五圈还是第六圈之后,跑车终于停在镜头前,司机走下车,茫然的四处张望寻找出路。这就是整部电影98分钟想要讲述的故事,一个好莱坞巨星在比弗利山上的夏蒙特酒店过着混沌颓靡日夜颠倒的日子,直到与女儿共度了一段充实快乐的时光后,他才意识到之前的生活其实一直在原地踏步并没有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是完全无意义的。因此电影最后一个镜头照应了全片的第一个镜头,男主角将跑车停在荒野的小路边,下车后迈着坚定的步伐带着充满希望的微笑向前走去。也许观众会问,他要去哪里。而片名其实已经不言而喻:重要的并不是他的目的地,而是他终于有了一个值得前往的地方,生活也终于有了一个出口。
Somewhere就像把《迷失东京》的前半部分无限放大,索菲亚似乎想要表现男主角空虚的生活因而不惜大把挥霍各种固定镜头长镜头,用来记录片中角色抽一支烟,播放一首歌,跳一支舞的全过程,没有对白没有情感冲击力。片中的男主角可以说是《迷失东京》鲍勃和夏洛特的结合体,不仅是人物的心理处境甚至经历都一模一样。男主角来到意大利米兰宣传新片,因为语言不通始终感到迷茫,并因此上演了了不少尴尬令人捧腹的戏码,他还在米兰的酒店偶遇了昔日合作过的女明星...耳熟吗?当然!任何一个看过《迷失东京》的观众应该都不会忘记比尔莫瑞精彩演绎的鲍勃在日本人面前的尴尬囧样,比尔莫瑞甚至还因此提名了奥斯卡。
《迷失东京》的第一个部分用双线叙事描述了鲍勃和夏洛特绝望迷茫的生活,其中一场戏是夏洛特坐在酒店房间能俯瞰这个东京的大窗前,给朋友打了一个电话,她似乎想要诉苦想要得到安慰但却因为朋友的心不在焉草草了事,只剩挂断电话的她抱着双膝独自啜泣。这场戏不仅原封不动的被复制到了Somewhere临近片尾的段落,更是作为全片情感爆发的高潮戏压轴上演。男主角在送走女儿后的深夜一个人坐在窗边同样打了一通寻求答案和慰藉却无疾而终的电话,并在仓惶挂掉电话后独自抽泣...如果说第一次看到夏洛特抽泣观众会感到一丝心酸和悲凉,但是第二次在同一个导演另一部作品的”情感高潮戏“中再次见到同样戏码,心中感觉到的则只有失望。
Somewhere中的男主角在送走女儿时,站在已经发动的直升机下对女儿说了一句话,但是声音被轰隆隆的风声盖住,女儿什么也没听见,不过观众听见了。再对应《迷失东京》的最后那个街头耳语的镜头...
于是我发现看完电影后的自己是异常茫然,不是对剧情而是对索菲亚科波拉拍这部片写这个剧本的初衷,与全球大红的前作有着如此惊人的相似度和重合率,难道真的是想要超越自己?
如果这是索菲亚的第一部电影,或者是我第一次看索菲亚的电影,我很有可能会喜欢甚至爱上。单独来看这部电影它很闷但却有那些关于孤独和空虚的小情小调,有父亲和女儿互相依偎着听弹吉他的老人唱歌这样的温馨细腻,也有关于生活关于亲情的明确主题,男女主角都有上佳表演,配乐动听摄影也不错...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独立制作。只是可惜,《迷失东京》的确在2003年上映过了而且还大红奥斯卡引得万众瞩目,Somewhere不管是对索菲亚的影迷还是《迷失东京》的影迷来说,可能都是一次失望的观影体验。
至于金狮奖的头衔...也许注定会被永久的八卦下去了...
5 ) 每个人都要面对突袭而来的空虚
我想,这不是一部大众喜欢的电影。看起来剧情平淡无奇,结尾似乎也是莫名不已。应该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到底是在说明什么?!在字幕在黑色背景下徐徐升起,我想起索菲亚之前的拍的那部《迷失东京》,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都是平淡的,而她似乎在把这种平淡的感觉描述出来,而在电影里。即使你是大明星,即使你开着跑车,即使你在人群里万众追捧,到最后,关上门,面对四面而来的还是止不住的孤独。电影的开始是一辆跑车在空旷的环路上跑了两圈,似乎是人生的反复,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我们都在重复的一些事。只不过主角被跑车这个光环定义了;电影的最后他在空旷的路上,停下了车,步行的往前走,或许索菲亚是想告诉我们,即使你带着光环,即使你开的是跑车,内心一样会是空虚的!!
6 ) 苏菲的选择
我看懂了。
该片男主,可能影射2010年巨大牌的一个男演员,1994-1998年之间的生活,这人拍动作戏很敬业,自己做自己的替身,酷爱飙车,不过他的车是一辆黑色保时捷,更爱飙摩托。平时衣着有点随便,烟不离手,有时胡子拉碴,经常用寂寞的眼神来看世界。
为啥片中他那么受女人欢迎?因为现实生活中这演员长得巨帅啊!天神在他眉宇间啊有没有!他从来没追过女生,从五岁开始就被女生追到烦好不好!他的好基友开玩笑说他当时有全球五亿女粉,一点都不夸张啊!
1996-2001年间,他没有正式的女朋友。他住在片子里面那个高级酒店,他处处留情,中央空调,喝酒party,经常摔跤摔断腿啊胳膊啊脖子啊,甚至有一次拍一部跨世纪科幻巨制的时候,差点摔到他那张英俊的脸。
1992年,他因为拍一部吸血鬼戏成了大导演的女儿的男朋友,这大导演姓科波拉。从此出双入对,十九岁的少女Sofia成了他摩托后座的常客。
他曾经当时对记者说:“索菲亚对这段关系很认真很严肃,一点都不像我。”
然后,像和他无数的前女友绯闻前女友各种女伴炮友一样,他们分手了。
但是!影射前男友可以,为啥要设定这个11岁的女儿啊!1999年,他的女儿生下来没多久就过世了,2010年,如果他的女儿不死,她正好是11岁啊!
电影一上映,美国记者就马上知道在影射谁了,太明显了!去采访了这个大牌男演员,问:“索菲亚有没有通知你拍这部片啊?”
他说:“我不是她的Muse,她有一部分是取材于她和她父亲的关系吧。”
这回答也是蛮狠的。
当然,以上只是推测,也许也融合了一些别的原型。
这男演员的名字你如果还不知道,《迷失东京》开记者招待会那女演员,她说她跟谁合作新片来着?而跟Johnny合作那女演员的扮演者,跟这男演员也合作过一部早期DC片
对了,为啥男主叫Johnny,他演了8个John,是John专业户,经常有人说他改名叫John算了
犹如【迷失东京】的小情小调,索菲亚科波拉重新复制了一次当初的成功。也许只有拍自己的生活她才是那个才女,所有到目前为止她不是个好导演,本片戛纳上获的那个奖只能说明女人征服男人,男人征服世界。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她的电影,也许你会爱上本片。★★★☆
如果你恰好看过并喜欢被热捧的《迷失东京》,那么这部《在某处》的所有亮点对你来说都可能只是失望。索菲亚故技重施了《迷失东京》中几乎所有让人称赞的戏码,让《在某处》毫无惊喜并因此显得乏味。而如果你足够幸运还没看过或者讨厌《迷失东京》,那么你还有可能会喜欢《在某处》。
一部Lost in Translation還不夠嘛 .... 應該要改名成 Lost in Ennui!
导演没事干自己去晒太阳就很好,可是把没事干晒太阳拍来给观众看就是无聊。。。。
被严重低估。论场面调度与职业,几乎是部论文体影片,科波拉拍的是“明星”作为一项“工作”而存在的或无形或有形的场面调度系统,并暴露出其虚无性质和崩溃的过程,因为我们并不在乎“Johnny Marco”这个名字,不是吗?当片中的人物热烈迎接他的到来(在此科波拉甚至不惜重复《迷失东京》中的几个motif),我们只可能是漠然嗤笑:他不是阿尔·帕西诺,他什么也不是,但是科波拉恰到好处地拍摄他,力图恢复其人的形象。
这回充分看出来昆汀尊重妇女和念旧情,有情有义,非常充分,谢谢,迷失东京看一遍足够了
完全无高潮的单频琐事会展,无趣无情,going nowhere!
公路电影实在是让主角改变心灵轨迹的良好载体,特别是有孩童或少年陪伴的公路,《完美的世界》、《寻找幸福的起点》、《地图上消失的名字》……都屡试不爽。索菲亚.科波拉着实适合这样的轻描淡写娓娓道来,《在某处》还算准确地传达了光鲜的主角那种失败者情绪。至于与女儿的旅行改变了什么,不便言喻
有时候,一部电影打动了你,的确不是因为有多给力,有多激愤,有多哐哐哐,只是一种感觉。冗长的镜头,透视出来的往往是最真实的人生和感觉。迷离和寂寞,有时才最贴近内心。
弗朗西斯·科波拉在《雨族》里写出了自己的母亲,索菲亚·科波拉在《在某处》里记录了自己的倒影。架空的孤独,隐约的恋父情结,永远明亮鲜艳却空虚的场景,几处沉闷重复的固定机位拍摄,结尾干燥的荒野。人生无处躲避,何不做些改变?
索菲亚•科波拉——他不让我得金狮,我就让他得阴虱!~
好喜欢钢管舞女郎喔
男主角比较帅倒是事实,但影片总有种未完的感觉。
看完第一个镜头的时候,我鼓励自己,看下去吧,后面说不定会有惊喜……结果后面和第一个镜头一样糟糕。
大明星的生活流,再怎么光环笼罩,美女环绕,也是一样的百无聊赖。
elle fanning真心嗲
一直觉得科波拉有恋父情结,这是她送给她爹的礼物么?即平庸乏味又矫情得要命。这都能金狮,昆丁这事有点扯
大小姐和她爹的无聊生活
昆汀你最坏了
这部电影获得金狮到底是怎么回事?昆汀是怎么回事?科波拉为我们带来了一部矫情的要命、节奏差劲、平淡乏味、故事无聊的影片。除了其中一段水中镜头以外,很难有还能让人有深刻印象的场景,唯独配乐还能拿来说上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