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分的悲哀--对时光网失望的原因
中国的电影院,放过的好片我认为真的是屈指可数。我不明白这部不错的片子为何才6。5分。难道国人的欣赏水平就到头文字D、将爱情进行到底这些毫无价值的电影么。异或是看了让子弹飞就都觉得这就是顶级好片了。 如果国人的欣赏水平就是如此,也不是很难理解为何会出现抢盐这种低级事件了。
也许煽情、宣传和平的战争片已是俗套,但不能说它就是不好的,就否定它的一切。难道教人向善说多了,就可以不说了么。我翻了翻时光网下面的评价,很多人没有看就给评价,是不是过于不负责任了,难道都是为了赚积分么?难道只有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才能吸引你们的眼球,在没看的时候就给满分么。
还有人居然说音乐单一,我认为此片的配乐也是一亮点。配乐在配合剧情配合的非常不错,主旋律也很有味道。单一?主旋律是一部电影音乐的灵魂。配乐分散的电影,音乐很难成为经典。铁达尼号、勇敢的心这些耳熟能详的配乐出众的片子,哪一部不是主旋律贯穿整不影片的。再者为戴茜小姐开车、美国往事,不都是时隔多年也许剧情细节会忘记但是主旋律依然记在心理。
而且居然还有人认为此片没有大场面所以很烂。这就是国人的欣赏水平么。真是让我汗颜。
以前,我很偏爱看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这两年这种佳作不多,也就慢慢淡了。奇袭60阵地让我再次找到了以前的感觉。我喜欢这种宣扬和平的味道。喜欢这种对人性真实的诠释。我认为此片并没有做作的煽情、英雄主义的放大。我们只是人、渺小的人,不论你成功与否,你能控制的事情总是有限的,我们的眼界都是为以自己为圆心在画圆,无论你的半径有多大,你永远只是平面的,但地球是圆的。在战争中没有正方反方,我们都是为自己的圆而战。与主线平行的第二条叙事线索在整不影片前半部分我认为穿插的不是太完善,如果将这归结为空间平行式蒙太奇我觉得在穿插点应该再有一些思想上的呼应,这点我觉得有些生硬,所以在前半段的观影中,总觉得剧情的后续发展可能是男主角丧命这些俗套结尾。但后半段以手工做的木盒子为道具的前后呼应做的非常之好,暗暗的为整部片子添彩。最终整部影片看完是让人觉得那么的顺畅。
影片结束后的一句话“60阵地又落入德军手中”很点睛、很讽刺。也许导演只是要告诉我们,这就是历史、历史没有胜利与失败。
发布于: 2011-03-20 20:20
2 ) 好片子
澳洲人民出产的一部好片。很多影评网站给分很低,说场面不大,说是地道战。我估计可能是理解不深。
影片里有很多发人深省的镜头与画面,主题十分的鲜明,各路演员感情投入整体感强烈。虽然只是一个工兵为主角的战争题材影片,但是全片剧情紧凑,设计合理,很喜欢。里边有很多令人难忘的镜头。刚愎自用的军官,懂得每一寸阵地都是浸满鲜血的德国士兵,那句老兵的告诫“照明弹飞起的时候,不要急着趴下,不要动,机枪只会打移动的目标。”趴在战壕里看明信片的德国士兵。还有那个故意让儿子给自己沏茶的父亲。
3 ) 男主角长得真像史瑞克
这位男猪脚一出场,哥就震惊了。怎么回事,难道是史瑞克穿越玩真人版了?看看他的鼻子,看看他的动作神情,以及在影片中的作用,实在是像到了极点,另外他和女友的老少恋,也是让女方家长尴尬的原因,这里又和史瑞克的剧情重叠了。看着这些工兵在泥泞的地道里摸爬滚打,感觉这才是真实的地道战啊。
4 ) 沉默中的爆发
我觉得很不错啊。
没有大场面,没有大爆炸,只是一个战役中的几个人,并且是很特殊的一群地下军人们,不挥枪不放炮,只是不停地挥舞矿铲,默默地消灭敌人或者被消灭。
他们战斗的地下坑道阴暗潮湿,狭窄低矮,空气浑浊,老鼠横行,唯一的光亮来自于蜡烛,若蜡烛熄灭死亡马上就要降临,唯一的声音是自己的窃窃私语,若被对方侦听到,生命就在转身间。在地面世界他们要防备着暗枪冷炮,在地下则更是危机四伏,死神就在黑暗中游荡,随时都可能死于意外。
在地面的场景,总是泥泞不堪大雨漂泊,穿着暗色制服的士兵们如同行尸走肉,幸好有主角第二条线索同时推进,不然还真是看不下去啊,那里的澳州总是阳光明媚,绿树红花,整齐干净,美丽的白衣少女,屋子,家,马,孩子,笑声……就像做梦一样,像天堂,对于战争地狱中的人们来说,故乡真的是天堂啊
引入地下德军对手,我觉得是神来之笔,既增加了紧张程序,又没有将他们符号化妖魔化,他们是活生生的人,跟这些英联邦军人们一样,都是战争中的普通士兵,忧虑恐惧,怀念家人和故乡,渴望战争结束和生存
这种关于战争中招募的特殊矿工士兵题材,很特别,我是第一次看到,导演总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冷静客观,点到即止,对话简短有力,含而不露,但这种沉默中蕴含着的力量和感情却很充沛,就像电影中几段原声,欲说还休中千言万语。
最喜欢的镜头有两个,第一个是Oliver按下开关之前的几秒沉默,第二就是Tiffin在地下坑道中独自一个举烛等待死亡降临,他们两个都是这样沉默,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命运,也许——在长久的战争中目睹了太多死亡的男人们都会这样沉默吧,因为战争中没有革命乐观主义,没有英雄
5 ) 光荣与梦想,还有阴暗与战争
【你看到自己眼中的绝望】
爱情、家庭与个人命运,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一文不值。
电影的前十五分钟左右,地下沉闷的呼吸、持续不断的炮轰声,略显冗长的叙事让人觉得压抑到不想看下去。然而,一群矿工,在阴暗的地下如老鼠般生存的矿工,他们都曾拥有鲜妍明媚的生活。
两条主线穿插讲述的故事,终于在最后半小时内达到了高潮。
战争中的光荣与梦想。
地下的九十英尺的阴暗与看得见看不见的硝烟。
每个人都有着非凡的坚韧与勇气,身上承载着的是国家的使命与不可违抗的命令。他们身上携带着妻子或者女友还有母亲的照片,那是黑暗中的亮,冷酷中的温情。
战争意味着伤亡。甚至某种程度是意味着绝大多数军人的墓碑。
老父亲死了。
飞毛腿比利死了。
最后Tiffin也死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
【你听到的是自己的心跳声】
给予了准备时间的告别。
生与死的告别。
像Oliver这样的人,天生就是当指挥官的料。
而像Tiffin这样的人,是更为平凡的人,没有成熟的少年。面对战争会怕,面对在头上飞过的炮弹炸药会哭,会提着鸟笼像个孩子,会迷路会走在队伍的最后面,会偷闲给Oliver的女朋友做个小木匣。他的梦想是走出矿井以后做一个小木匠。
可他没有走出矿道,面对即将到来的爆破和死亡,他擎着最后一根蜡烛在最后的矿道里,默念着“你听到的是自己的心跳声”。是自我欺骗还是安慰还是勇敢。
Oliver救不了他,他亲手按下了爆破的闸。
他的战友救不了他,每个人都是战争的一个棋子。
几秒钟后,Tiffin的心跳声也随着爆破音和翻滚的火烟而停止。
【你体验到生命有多无可奈何】
影片来源于真实的故事:
"1917年6月17日,Oliver Woodward和他的战友们用血泪换来的那场19分钟的爆炸造就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人工爆破,爆炸长度相当从伦敦延绵至都柏林"
接下来的字幕更是让我感慨:
"这一场战役是协约国在一战期间最大的一次胜利。而德军在一个半月后又夺回60阵地。 这场战争死亡人数有一千六百万。"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胜利与失败,都是一阵烟云。
光荣与梦想,无从判定。
6 ) 气质就是你天天带着的上帝扑克牌.....
男主坚毅,自信,而有弹性.......
没有赘肉,没有特殊型...
相当于红桃Q了吧...
优质牌...
good!
周润发,为什么演黑帮老大,那么有气场,那么有感觉,那么有范儿?
演技?场景?导演?剧本?
NO!气质!
再说说我们自己吧,你的整个面孔已经固定了你独一无二的气质,一张上帝手里的扑克牌!
有些事业,你总是别扭难当,有些行业,你却如鱼得水...
所以,有时候,要学会放弃,有时候,要相信自己...
----------传说中的分割线---------
佳作可当,密度强度精度速度欠缺不少....
强大,沉默中的爆发
工兵系的战争片很少,澳大利亚的战争片很少听说,细描一战战场的真实战役更少,基于此,本片虽然拖沓过长,但诚意满满,尤其对男主人公的塑造,颇为真实。
好闷
老老实实用传统手法讲故事的电影。尽管不够惊艳,但也没什么缺点。
看片总结:战争中有一技之长真不是好事,跑得快,挂了,会木工,挂了......ano,我是不是剧透了是不是剧透了是不是剧透了是不是剧透了
本以为看这电影会很闷很累,可未曾想还真有点看头。
一战前历史上最大的人工爆破。一群男人和半固体物质的故事:蓝色黏土,黄色膏状炸药,泥浆。原来矿工也可以很美的!
伍德沃德那张老脸,真不像二十五六岁。
虽然不如澳洲1987年的light horesman,,但是比近年的科科达小路,以及妮可.基德曼的狗血片《澳大利亚》强得多的一部澳洲电影,也比加拿大的狗屎片《帕申达勒》强得多。
不错啊
题材不错,稍显刻意
难得袋鼠国能出这样的片子。最后炸响的那刻,震撼人心。影片处处伏笔,小细节处理的不错。
工程技术个人勇气
WAR,,WAR ,,WAR
久违的战争片
战争片永远不是我的菜。边洗衣服边看,一个半小时后还是没入戏,不过被某位网友的短评影响到,男主角就是Russell Crowe和朱时茂的切换!
原谅我,没有认真看。
握紧摇曳的烛光,等待宣告死亡的爆破声从地下90英尺传来。你独自等待,和自己的心跳声。战争中从没有什么所谓光荣的牺牲,那都是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说辞,战争本身就不光荣。但如果这就是战争,荒诞的战争,起码你死在了长大后。2011.3.17《奇袭60阵地》(推荐,四星)
男主角的脸一直在Russell Crowe和朱时茂之间切换,有没有。。
战争片的铁律之一就是:掏照片的那位,无论如何都是最先挂掉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