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去过日本,更没去过函馆,对于霓虹国景色的印象也就是那么几部大师的影片。一开始以为是小清新的城市美景宣传片,结果基本是室内布景的戏,昏黄浅淡,灰白发蓝,和夜里路灯下看起来风尘仆仆的旧街市。
这是一部不痛不痒的片子,剧情?可以说没什么剧情了,更没什么高潮,男主的长相对我来说都略显油腻,尤其是一场在夜色笼罩的江边扔掉木质凳子后爆发的哭戏,太!丑!了!但是我爱这部片子的调调,不用刻意去寻找什么意义,适合我的假期节奏,自由散漫,没有假期必做to do list。
玻璃吹制女艺人,teddy bear爱好者,喜欢手冲咖啡的三流作家,和社恐患者摄影师,借由每个人嘴巴里说出来的日式鸡汤,味道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你可能根本不需要。就,安静地看着片子里每个人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沉闷的,安心的,停下来做你自己。
导演: 西尾孔志
主演: 黄川田将也 / 片岡礼子 / 中島トニー / Azumi / あがた森魚
我熟悉电影固执的让全片都显出的那种昏黄,似乎是斜阳之下的一种陌生与落寞给一个城市上了色一样,尽管透着一种失落与寂寞可却无论如何的令人安心,似乎只有这样的不熟悉才是最熟悉的环境,离开和逃避在主角眼中本是出路,结果却还是死胡同,那怕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到头来还是过不了自己那关,本来就是不想硬着头皮往前冲,总觉得应该像是喝杯咖啡那样惬意舒服的完成自己的目标,往往现实就是不让人心安理得的惬意,那就只好硬着头皮了。
在一种散漫的节奏之下,本片其实也没什么高潮什么情节,甚至看完了本片也说不清楚到底是说了个什么事儿,或者是说有什么事儿可值得拍这么一部电影的。相信若不是下周就要去函馆旅行,而且本片的片名又足够的简单直白,我也不会看这么一部日本电影。其实这部很慢节奏的影片也算得上是我对日本一类电影的感觉,似乎就行是川端康成的细腻文字与岩井俊二的纯爱故事一样,日本人的文艺作品中大概就有这么一类是游离与简单的故事和情节之外,而让情感的表达来主导故事,而这种情感又非常内敛,非常的含蓄,甚至都不怎么想让人察觉。本片也是从男主角的个人出发,非常主观的来表达这个简单到几乎没什么故事的故事。
函馆这个城市究竟是什么样子,本片中的表述也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室内的场景,但却能传达出一种感觉,似乎这个海边的城市给人一种很舒服的远离喧嚣之感,没有灯红酒绿,看到了那种宁静即便是属于个人的体会却也影响了我这个即将去到那里的人的心情。至于咖啡也只是在影片中很少提及的元素,只是电影最后,主角的咖啡店里,朋友还坐在一起,也没什么太多的话可说。
似乎在那个房子里的都是寂寞的人,大家唯一的相同就是全都一个人,一个人做事,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儿,除了男主角的书店开得心不在焉之外,他们都是有归属感的人,所以最后男主角选择离开那里,他知道自己不属于那里。
《函馆咖啡》很闷,好在还有一种情绪在,不然这样的一部电影很难不被说成烂片,但我总觉得它倒是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烂,甚至在情感的表达上还有可取之处,至少就人的塑造细节上很精准,毕竟情感对于人才是真正共同的。
胜在老物件儿和老店铺可惜了凳子
北海道海港小城,舒适洁净风情犹存的木质老楼,几个逃避着什么流浪到此的手艺人。拍的清淡好看却被过小评价,多处让人会心而笑,不比荻上直子差。身为小说家,开着旧书店,精通手冲咖啡,这人设哪里矫情?我身边很多这样精彩有趣、一专多能的朋友。在日本更是平常。你觉得假大概因为视野里只有狼人杀。
我是来看函馆的风景的。就一个感觉,有那么多年轻人愿意从事手工业,静下心来做精致费工夫的工作,这一点真的是一个国家的幸事。
没有一线大牌卡司,色调也不是日系蓝绿色而是黄黄的怀旧色。捧杯咖啡看,慢慢地很舒服。
想丧却没有丧起来
函馆宣传片么,静静的体会不同的人生,不需要在人群中生活,前面铺垫的都还好。不知道后来做熊的为什么搬到哪里去了。看这种片太需要心境了
有着一手泡咖啡绝活的男主用咖啡交朋友的故事
文创基地的漂子们
改成电视剧“函馆甜甜圈”说不定还好些……あがた森魚真是对北海道爱得深沉……
去年秋天游北海道就是没到函馆,剧情很一般,来看风景。
so...?
函馆也可以有温暖静谧的一面
慢时光,走走停停看残月。
一切都刚刚好,在翡翠馆有:三流作家,交际障碍摄影师,做Teddy Bear的德国籍小哥,制作吹制玻璃的年轻妈妈,函馆也刚刚好
情节安排缓慢,但情绪中却有一种焦躁的气氛,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故意安排的结果
太文艺了,一个去哪里都要拿一个木凳子的人。但社会需要这样的温情。
终究不可逃避自己的向往!
景不错
逃离快节奏。
泰迪熊。盐味拉面。《不完全之月》。普通的梦想。普通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