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暗物质2007

    剧情片美国2007

    主演:刘烨  梅丽尔·斯特里普  艾丹·奎因  钱熠  

    导演:陈士争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暗物质2007 剧照 NO.1暗物质2007 剧照 NO.2暗物质2007 剧照 NO.3暗物质2007 剧照 NO.4暗物质2007 剧照 NO.5暗物质2007 剧照 NO.6暗物质2007 剧照 NO.13暗物质2007 剧照 NO.14暗物质2007 剧照 NO.15暗物质2007 剧照 NO.16暗物质2007 剧照 NO.17暗物质2007 剧照 NO.18暗物质2007 剧照 NO.19暗物质200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1-22 01:07

    详细剧情

      物理专业研究生刘星(刘烨 饰)远赴美国某州立大学深造,在校期间,他师从著名教授雅各布•瑞瑟(Aidan Quinn 饰)。他的勤奋和出众才华很快在同侪中脱颖而出,并深得瑞瑟教授的信任和赏识。在众多课题中,刘星独对暗物质倾心着迷,他将自己投入到这项研究中,却未料到他所得出的理论与导师经典的瑞瑟模式相冲突。  刘星关于暗物质的论文博得一片好评,然而醉心研究的他忽略了校园政治的存在,他的答辩未获通过。极度抑郁和愤慨之下,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本片根据卢刚事件改编,并荣获2007年圣丹斯电影节阿尔弗莱德•斯隆奖和2007年亚美电影节最佳故事影片奖。

     长篇影评

     1 ) 流星

    这部电影描述的是留学生的故事,刻画了留学生的刻苦、父母的殷切希望和外国人的友善,当然也展现了友善的外国人背后对中国留学生各种复杂的情感。后来我还搜索了校园枪击事件的原型人物卢刚。网上的评论是文字化的,而且多偏向于负面,所以和电影里的刘烨并不能划上等号。

    留学生的光宗耀祖,这是中国人都很容易能够感受到的一种情感,说来对外国人,也许是无法理解的。为什么?中国还是太弱吧。中国人又爱面子,总爱关注表面现象,所以看起来“留学”是一件道地的好事。只是,谁知道,国外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也许可以衣食无忧,可是除了衣食无忧之外,在上面的人却多得足以让人喘不过气来,这和以国内佼佼者身份出去的落差太大太大。不愿意随便扣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大帽子,一般人对于这样的变化有任何适应不良都是情理之中,也是可以预见的。只是中国人不太愿意袒露内心,更不愿意承认内心的柔弱罢了。

    中国人的教育方式鼓励竞争,喜欢高高在上的那股成就感。一个极度聪明的人却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team player。有些事靠一个人是完不成的,记得分一些给大家共享。可是中国人很难有这样的气度,而且又不会隐藏自私的想法,因为教育让人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理直气壮。结果就是会在国外受到教训,可是受了教育毒害的留学生怎能轻易地转换想法呢,所以只有满腹的委屈。

    片中人性的卑劣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能存在、能不灭就有其道理。Soft skill是活在世上不可或缺的,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可以在欣赏你的时候把你夸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可以在践踏你的时候全盘否定地不留余力。只是,你确定还是原来那个你么?如果是,为何还要举枪呢?我们的自信到底源于自己还是源于外在的评判。深深地感到痛心!如果一个人对自我有很准确的定位,那么是可以做到能屈能伸的,因为人生就是高低起伏,世事无常。

    最后,当然也为被枪杀的人及其家人感到不幸。尤其那个上海妻子,还在好心地关心刘星。可是刘星,这个名字真的就像流星一样,短暂的荣耀照亮了天空,却终究会殒落,说不定最后落在哪里。

     2 ) 暗物质:卢刚之后,赵承熙之前,看不见的那个阴暗面

    13岁的“约翰”向继父照片上狠刺着飞镖,愤愤地说着:“我恨他。一定要杀死迪克!”;高中生约翰在一家赌场玩老虎机时,咒骂数学老师:“我想杀死他,你永远无法摆脱这个布朗斯通”。这两个故事在它们的创作者那自大又包含不安全感的情绪下一点点挤出,最终两个约翰合力将他们的制造者推上了屠杀的舞台,2007年4月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将压迫制造者脑海的那个“You”干掉。

    可以想象,好莱坞的某个编剧正一边悲天悯人、一边盘算着稿费将赵承熙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特大悲剧变成银幕语言,编剧心中一定存有对凶手行为认识上的矛盾以及创作中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的矛盾。

    而当华裔戏剧导演陈士争在2006年创作关于另一名杀人凶手——卢刚的电影故事时,他心中或许并不存在这么多的矛盾情绪。一方面,这个15年前因在艾荷华大学枪杀导师和师弟共四人并随后自杀的卢刚,早已被媒体和学者讨论多年,几乎以自私和狭隘的性格被盖棺定论;另一方面,卢刚与导演陈士争曾是多年的哥们,导演对他的成长历程自然更有认识。于是,陈士争以物理系高材生卢刚的研究课题“暗物质”作为电影名,想说出自己眼中的卢刚,他不是至少并不仅仅是被盖棺定论的那么简单。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屠杀悲剧上眼前,《暗物质》就小范围地在全美放映,并赢得一个2007年圣丹斯电影节科技大奖,再加上弗州屠杀案主角赵承熙与16年前的卢刚同为亚裔,时间和人物的双重原因,让4月的这次悲剧让人联想相关电影时,更多想到刘烨主演的《暗物质》,而不是比它名声大很多的关于另一次校园屠杀的《大象》。

    相比将自己彻底封闭起的韩国人赵承熙,同样在美读书的卢刚那现实生活显得要正常得多。他和十多年前在美求学的那批真正的中国精英们扎堆在实验室和图书馆搞科研、偷接邻居的电视信号、看AV、抢教区的免费自助餐吃,苦中作乐是他们共同的生活趣味;他比内向的赵承熙要开朗得多,去导师家过派对生活、教热爱中国文化的校董夫人(梅丽尔.斯特里普饰)唱中文歌、喝乌龙茶、讲“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绕口令,甚至勇敢追求校外的美国妞;他的研究才能更是被导师大为赞美,以至于在导师间关于早期宇宙学的激烈学术答辩时挽救了导师的论题。这样看来,卢刚身上完全不存在压迫赵承熙内心的那个假想敌“You”,于是他最后的虐杀行为不是精神病专家刘锡伟分析的那种“疯劫”,卢刚清晰地知道自己要杀了谁:不给他毕业论文通过的导师以及那个按导师设计路线走下去并获认可的师弟,这也是当年的媒体普遍认为卢刚不过是压力爆破的失败者的原因。

    但陈士争却意见不同,“对90年代的中国留学生来说,卢刚是英雄。这些学生为了适应现实,不惜将美国梦变小。但卢刚不肯妥协,他的幻想,成了他生命的血液,幻想破灭时,他也随之消亡。”于是,在陈士争的《暗物质》里,卢刚的内心被自己所投入研究的“暗物质”完全占据,在他以数学为工具观察的宇宙空间里,暗物质占了99%,这个庞大的比例更膨胀起其良性的研究欲望以及恶性的不容被否定的自大情绪。刘烨准确地表达出这个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留学生那谨慎又固执的性格,他从不敢对导师直呼其名,永远要加上那个”professor”的称谓;他遵从中国传统师道,担心超越导师;他的每一封家书伴随着班卓琴乡谣版的《念故乡》,告诉父母在美国一切都好,自己很开心。另一方面,在面对“暗物质”膨胀的研究欲望时,他像足了文化认识里有冒险精神的美国学生,固执地追求,结果没想到这里一样有校园政治:导师隐瞒了答辩程序,造成他只出模拟而无结果的论文失败,而最不愿在学术上冒险的师弟却获得了承认。

    除了科研梦想惨遭破灭,对于那个年代的留学生来说,光宗耀祖梦想的破灭也是致命的。电影以土、金、水、木、火为题,将电影随卢刚情绪变化划分成了五段,抵美时的兴奋与刻苦、初获认可时的喜悦、社交生活带来的愉悦、答辩失败的沮丧、离美前情绪抑郁的爆发,每个段落的开头都伴随着一封家书,家书的调子只有一个:我在美国挺好的,等着接爸妈过来。影片以平行蒙太奇带出震撼的结尾,在舒伯特《爱情小夜曲》的配乐中,卢刚收拾好行囊,将积蓄寄给父母,向正在评奖优秀论文的礼堂平静地走去。这边,刚被卢刚抹上手霜的梅丽尔.斯特里普意识到不对劲,向着校园奔去,那边,在工厂上班的卢刚母亲感应到儿子的讯息,骑着自行车向家里狂奔去。催命的电话铃声也催泪般地响彻,终于,出大事了。

    陈士争当然不能漠视屠杀行为般地将故事描绘成“宁为玉碎的学生面对相约瓦全的世界”,但他成功地揭示了不同于简单认识上的卢刚心路历程,就像卢刚在师生联谊会上把干杯叫做“Up the bottom”,陈士争从上到下颠倒了我们的简单臆想,杯底剩下的是5个早逝生命的鲜血遗迹,卢刚也是受害者之一,罪魁祸首是沟通的障碍。16年后的今天,美国人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摆放着纪念33位屠杀受害者的花岗岩,赵承熙也在其中,同时大量的舆论报道和评论也更加冷静而客观,试图透析悲剧背后的深层原因。于是,我们可以相信,未来关于赵承熙的那部《You!》也会是深刻而多样性的。

     3 ) 夹缝之中,谁成就你的英雄情结?

    窗外的乌鸦又嘎嘎叫了几声,那声音充满嘲讽与揶揄。我一怒,伸手摔上了窗户。

    我也是个留学生,在学校里低头静静走路,像澳洲人眼中的许多中国人一样沉寂而勤勉,每周三天去餐馆工作,默默忍受着故意在我们身边停下的车里面伸出的中指和牙缝里挤出的“Chinese”然后看他们大笑着扬长而去,一天十次的HOW R U 我都可以一一笑着应付,但是到了第十一次,我终于彻底迷茫了。

    我也去过教会,不过是华人教会。我捧着厚厚的唱诗谱跟大家一起唱诗,看信徒们讲圣经讲主讲到泪流满面的样子,第一次去主持的老人家让我站起来,笑眯眯地说,一祐,我们真心欢迎你常来。那天的阳光异常温暖,在冬天里舒服得不像话。散了场后我一个人捧着茶杯拿着饼干在后院晒着太阳想,如果这不是华人教会,我可以得到这样的安宁和幸福吗?

    也许免费的面包和免费的一切都不重要,也许我们还真的相信我们都是为了梦想而来的。我们身后一样有沉甸甸的父母,他们还在那个充满市井气息的国家里生活,为了唯一的孩子想都不想就贡献出多年的积蓄,然后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操碎了心,盼着一周一次的越洋电话。

    写到这里,我想问,中国人都疯了吗?



    卢刚的事情我不了解,这里是电影,我愿意说说刘星。
    就电影所透露的细节而言,我很容易就可以断定他真的是个天才。敏感,乐于表达,往复不变的耐心,思索,善良,冲动,绝对的聪明,以及信仰。初来乍到的美国,一切真是太过于新鲜,借助这顶级的设备,完成研究,拿个诺贝尔奖,娶个洋妞,再把荣誉和财富带给殷切的父母。皆大欢喜,一了百了。

    但,就这么简单吗?
    我没有任何铺垫地看了电影,结局让我相当意外。
    他的确具备实现这一切的客观条件。然而电影的最后,我们的天才举起枪,砰砰砰干掉了自己心里的小人和骗子,然后又干掉了自己的信仰,就是他自己。那个拼命闪烁着的思维,终于可以平息归来。
    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他要奋战的不仅仅是学术,而是文化。他被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紧紧地挤压着,从而让他的一切比起在国内时仅仅攻克学术瓶颈要更加困难。教授嫌他不听话,最终选择了弃暗投明的劳伦斯;金发碧眼的姑娘嫌他傻,一句英文都说得费力那我们怎么可能呢。被逼得孤立无援的刘星,怎么可能还是英雄抑或者天才呢?

    电影之中几次幻化的西部牛仔场面更加说明,刘星身上有严重的英雄主义情结。在开枪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他为什么先杀的是劳伦斯,然后才是教授呢?
    嫉恶如仇的刘星,也许还是个血浓于水的爱国者,他对劳伦斯说过,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语言。
    但这一切都覆灭了。

    那场变革后的呼吸,蠢蠢欲动的对知识的渴望。那个时代和那个文化注定成就不了他。

    如果是别人,身边如果有一个像乔安娜的朋友,也许可以撑下来,成就另一番事业。但是刘星没有,现实的卢刚甚至也杀了她。而这仅仅更让我觉得,他充满了脆弱的气质因而更是个天才。但天才睁开眼,身后依然是沉甸甸的责任,身前依旧是他眼中的邪恶。

    他被夹缝中的自己夹死了,这就是天才身上的暗物质。




    我可以理解我身边的有些人,他们想方设法想成为澳洲人之中的一员,他们参加一个个其实并不欢迎他们的party,他们调整者语调学说那不好听的澳洲口音,他们为了福利待遇和在我看来的虚荣离乡背井拥抱孤独,他们选择了异地,却不承认自己是个异乡人。初中时的一个朋友,在去了英国旅行之后回来写到:我看到中国的月亮都觉得如此丑陋。

    只是不同的选择,当然没错。只是以上的这些人让我在看了电影之后只能说,真可惜,你们都不是天才。罢了。

    中国人相信,一大早听到乌鸦叫不是好兆头。我知道,我算是被黑死了。

     4 ) 中国留学生最像枪击案凶手

    当传媒不停地报导维珍尼亚州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枪手“怀疑/很有可能”是一名中国留学生时,我不禁想起陈士争的《暗物质》(Dark Matter)。电影讲的正是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校园枪击老师同学的故事,电影声称取材自真实事件。 哪个事件呢?电影没有说明,免得限制了创作空间嘛。不过只要查一下,就知道电影是取材爱荷华大学发生的“卢刚事件”。卢刚是北京大学物理系出身,一九八五年进入爱荷华天文学系攻读研究生。 卢刚在一九九一年的万圣节,有计划地在校园不同地点逐一枪击了六个人,依次序包括他的论文导师、导师的助理、同系的另一名中国留学生、天文学系的系主任、大学的一名副校长,还有一名在学校办公室兼职秘书的女学生。除了最后的女学生重伤瘫痪外,其余五人全部丧命。卢刚最后走到一个房间吞枪自尽。 卢刚事件过后一年,便有作家出版被受各方争议的报告文学式小说,后来大陆作家苏童,更将事件改篇成电视剧。因为是大陆播的电视戏,更竟然把故事结局洁净成没有了最后的枪击惨剧。事件过了十多年,演花鼓戏搞舞台剧出身的导演陈士争,还是乐此不疲的要再拍一个新版本。 《暗物质》以高清数码拍摄,是“自主新潮/Indie Power”单元的主打戏。虽说是自主拍片,制作条件却是令主流电影也羡慕。主角有刘烨演研究暗物质的博士生,另加了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有钱太太角色,由梅丽史翠普(Mery Streep)担演。据说在选角时还出现过刘烨与张震争演此片。两位男星都希望藉着和梅丽史翠普演对手戏,打入荷里活市场。 《暗物质》虽然有一流的专业演员,拍摄手法也精湛娴熟,可是呈现出来的故事和角色上的塑造却非常单薄和模式化(stereotyped)。在电影中的中国留学生个个都是令人失笑的傻瓜,例如为了免费自助餐和观光旅游,一窝蜂的跑去参加教会活动,令我以为这是香港开埠初期,传教士以派奶粉方式传教。 中国人可以拍一部叫中国人反思甚至自嘲的电影,但导演刻意放大中国人在美国的种种失礼,让人觉得中国留学生全部都是和当地社会格格不入而且各有各的怪形怪相,甚至特意创造出一个怜悯中国人的角色给梅丽史翠普来演,我看着只觉得不是味意。 这样的一部电影,或者可以满足讨好外国观众的口味,但如此一来,却强化了观众对中国留学生的固有偏见,这是我不能欣赏甚至讨厌《暗物质》的原因。

     5 ) 时空错位,恶俗嫁接

    本片根据1991年留美学生卢刚事件改编,我也正是由于其「真实事件改编」的性质去搜寻观看这部电影的。看罢,我只能劝谏后来人,这根本是毫无意义的烂作。此外,千万远离执掌本片的那位华裔美籍戏剧导演——陈士争,因为他的所有作品中都溢满了对中国文化的恶意贬低。

    影片于2006年5至7月间在美国犹他州拍摄,想讲述的故事年代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故事开始时出现3.5寸软盘和卧式机箱样式的386电脑这种硬件设施,说明确实想用道具来还原当年场景。中国学生的发型显得老土,衣服也都是蓝灰色调,最具标志性的是那一副副顶在中国学生鼻梁上的大黑框眼镜,造型和1991年播映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里大致相仿。可是美国人方面呢,却又完全一派当代造型打扮,基本就是2006年的惯常妆容。

    我从没有亲身去过美国,更别提九十年代的美国。但影像可以记录生活,1994年开播的美剧《老友记》连续播出了十年,对比最后一季和第一季的人物造型,便可印证我所言非虚。中国大陆1993年播出的《北京人在纽约》也是远赴美国取景拍摄,都说明当时的美国人审美观一样显得土里土气,绝非电影《暗物质》中表现的那样现代。

    而最令人费解的是,影片中的留美学生居然在看电视播出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间或还夹杂一句李亚鹏版《射雕英雄传》的说话声音。这两部电视剧可都是2003年之后才有的,如何能够一边用着90年代的3.5寸软盘和386电脑,一边却又能看着2003年的电视剧?

    更可气的还在后面,影片中凡是出现刘星家人在中国北京生活的画面时,都要特意套上泛黄色重颗粒滤镜,显然是做旧处理的手法,再和美国生活的写实镜头两者剪辑连接到一起,更凸显中国有多么落后。天哪,原来导演在这里的世界观居然是蒸汽朋克——落后与先进共存,可为什么偏偏只表现出中国的人和物是落后,而美国的却又都先进呢?再看看里面描绘的中国留学生,刻意选取诸多劣迹行为来表现。我不否认这些现象存在,但在人心里自尊与自卑是一体两面,在外在表现势必也同时有尊严和卑贱,为何偏偏只知道表现卑贱,却无视了这些留学生都已经是博士学位的精英身份了呢?

    环顾男主角刘星周围,整间美国实验室里都是中国学生,整个学生宿舍里也都是中国留学生,几乎就连整所大学里也都是中国学生,看不到其它国家和肤色的学生,多么诡异的世界。同宿舍的那几位中国留学生,都是皮肤黝黑,品行趣味尽显低俗,中式英语磕磕巴巴,如果把他们的形象放到任何一部农民工题材作品中都属反面形象,居然还硬说他们是受过十几年中美两地教育的高端人才,这何尝不令我感到愤怒。

    陈士争导演曾在媒体采访时说:“对90年代的中国留学生来说,卢刚是英雄。这些学生为了适应现实,不惜将美国梦变小。但卢刚不肯妥协,他的幻想,成了他生命的血液,幻想破灭时,他也随之消亡。”从如此片面的角度立论,继而揉合他个人对过往经历的报复,以上这些时空错位,恶俗嫁接以及蓄意的贬低都齐刷刷出现在这样一部争议性话题的电影中了。

    为了更多了解这位导演,我又特意看了他2010年执导拍摄的中国版《歌舞青春》,原本美版洋溢青春欢乐的歌舞剧,到他手中立刻糟践为充满低俗气味杀马特风格神经片,当然他不会忘记加入他喜欢批判的中国式父母教育和无知,足以令两代中国观众作呕,尽是世俗化贬低的满怀恶意都溢出屏幕之外了。

    我在网络上更多了解陈士争导演的过往经历,只能愈发领略这个美籍华人是蓄意对中国文化报复:1963年生于湖南长沙,幼年时在动乱中目睹其母死于非命,其父被下放,自己在湖南人办丧事的场所跟着学唱戏;1987年赴美,修读纽约大学戏剧导演硕士,因为数年后的事件变成美籍华裔;1996年前他以华裔演员的身份混迹于西方剧团不得志,直至1999年他凭借湖南花鼓戏背景和多年美国经历,跟风在林肯艺术中心导演昆曲全本剧目《牡丹亭》,终于引起轩然大波,不仅限于戏剧和戏剧团层面的指责,甚至险些影响当时的中美关系。而后他更是不断改编中国传统名篇,以曲意迎合西方人对东方的猎奇心,杂糅符号化的中国元素,不论是什么题材什么剧种,都要同时用上评弹、京剧、秧歌、杂技和高跷,人物造型都要变得鬼神妖魔一般,在外国人眼中自然显得火爆热闹。

    陈导演离开中国时间太久,也不愿再认真关注中国当代,大概也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只记得把曾经的愤恨都宣泄在作品之中,将恶意泼洒给观众。因他的经历频繁涉及上层建筑问题,我也不愿多谈了,我只能喟叹,正是有陈士争导演之流的存在,东西文化差异的鸿沟只会更为难平,彼此的误解和刻板印象也只会更为严重。最后借用前人的语句赠予美籍华裔陈士争:「丧失文化品格的伪文化的有意制造者」。

    说回《暗物质》这部电影,陈士争导演的第一部电影,根据他自己的说法,源于一位对中国未来很感兴趣的投资者喜欢这个故事,赞助他独立制片。能邀请到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是因为他们刚好做邻居。而关于刘烨的参演,有传闻是被导演骗上贼船,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根据IMDB查到的情况,该片在2007年前十个月里曾拿到美国和欧洲8个小型电影节中参展,迟至2008年4月才在美国包下两三块大银幕公映,共斩获三万美元票房,不知道够不够演员们的盒饭钱。

    观众们对于原型事件的关注,掩盖了电影的毫无诚意。关于原事件,1992年的《华夏文摘》十一月号增刊上曾刊载报告文学作品《万圣悲魂》,作者刘予建是在走访多位当事人亲属及同学整理诸多材料后完成,虽然也有受到受访人写信辩驳,但整体逻辑是可以自洽信实的。

     6 ) 看看你,你像个什么,你应该像个中国人。

        中国人软弱可欺,所以导致我们今天被围起来,不能够自由的遨游四海,可怜的免签只有那几个卑微的地区。
        不仅我们被围起来,我们还被围起来做工人,成为世界工厂。我们为全世界服务,用我们的手,制造出成果,以低廉的价格送到全世界去。但,你不能离开这个圈子,叫“猪圈”更适合。
        然后,一部分人出去了,以为自己到了新世界。比如卢刚和山林华,这两个对立的。
        “快看,世界工厂的工人们出来了,还不赶快做工?”
        于是,世界工厂的孩子们继续扮演工人的角色,是在圈子里习惯了吧,点头哈腰、卑躬屈膝,还是那样子。
        有一个叫卢刚的人,有不属于这个圈子的性格。从资料来看,他的性格更像美国人,硬气、坚持、倔强。
         美国人欣赏拥有这些气质的人,但这些气质,此刻竟然出现在一个本应该做“世界工人”的人身上。不不不,这土地上,只有白皮肤的人才配拥有这种气质。黄色的人敢要这种公平?只有顺服的,才能在白色人的土地上生存哪。
        ” 卢刚,看看你,你像个什么,你应该像个中国人。“
         像羊就对了,跳出圈子仍然是羊,变成虎豹的,仍然要它像羊,不然,就回到那个圈子里去吧。
         卢刚被逼急了,于是,枪响了,震惊了。
         如果中国能多几个虎豹,让人不敢随便轻视,不可以轻易将重担压在中国人的身上,这也许就是世界工厂转变的希望。
         可惜这就是奢望。
         你能要求绵羊作什么?
         

     短评

    准备出国留学的以及学生经历一路优秀即将考入大学的孩子,看看这部电影吧,也许会少很多不必要的悲剧。

    5分钟前
  • Tiger
  • 还行
  • 穿的那身衣服跟郭晓冬很像啊

    6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 不错

    7分钟前
  • 阿苏
  • 推荐
  • 宇宙不是无端爆炸的,它需要一个引体。

    12分钟前
  • 匡轶歌
  • 较差
  • 真傻

    14分钟前
  • 占朵
  • 还行
  • 听老外讲英语总能懂个八九不离十,听咱国人讲英文就像听天书一样你说奇怪不?ps.瞧那结尾,改编也不带这么戏剧的呀~

    16分钟前
  • Hey Johnny
  • 还行
  • 不应该

    17分钟前
  • llxx8023
  • 推荐
  • 让人一如既往失望的刘烨

    20分钟前
  • 亲爱的我呀
  • 还行
  • 只能说他不能适应这个社会

    24分钟前
  • ice小鱼吃冰块
  • 推荐
  • 要不是有梅姨在 不会给三星的~~

    29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 因为结尾 多颗星

    31分钟前
  • jiji
  • 还行
  • 似乎没想象中震撼

    33分钟前
  • 臭臭
  • 还行
  • 很不爽.

    37分钟前
  • A 涂
  • 力荐
  • 简直不想评价。

    42分钟前
  • 苏比
  • 还行
  • 太沉重呀太沉重

    45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 47分钟前
  • 还行
  • 这个悲剧不是卢刚一个人造成的,也不是海外学子的通病,而是中国的教育制度,卢刚自身人格缺陷,整个中国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

    48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还行
  • 实在难看的不是一般般

    50分钟前
  • 罂粟
  • 较差
  • 6/10

    53分钟前
  • 小凯撒
  • 还行
  • 更加喜欢刘烨了

    58分钟前
  • 我的苦難史30天30夜也講不完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