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电影节闭幕片,由蓝正龙执导的《成功补习班》,剧情描述 1994 年的成功补习班里,三剑客张正恒(詹怀云饰)、程翔(邱以太饰)和和尚(巫建和饰),是主任眼中的头痛人物。 他们的友谊,因为班花陈思(林奕岚饰)的加入,而起了微妙的变化。 小志老师(侯彦西饰)的到来,他特立独行的作风,意外开启这些学生经历一趟最奇幻的旅程,这当中他们横冲直撞、有时受伤,却也因此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取材自蓝正龙国中补习班老师,已故纪录片导演陈俊志的故事(电影将时空置换成高中),三剑客虽未必是自己和当时补习班同学的经历,却也是从身边的其他人的经验做发想,借此融合成现在这样一个带点荒唐、充满热血,看到最后令人不禁鼻酸的故事。 如同许多拍摄这样半自传题材的导演一定会被问到的问题:
「这部电影里有多少是真实的,多少是虚构的?」
蓝正龙映后一一讲解了每个角色的产生由来,并提到他拍摄本片最大的初衷,是想趁自己还有力气时,把这样的故事记录下来,不想人生留下遗憾。
《成功补习班》的前半段,少年打闹挥霍青春,亟欲探索爱或性的蠢蠢欲动,其实跟过往同类型的青少年成长电影没有太多不同,某些桥段或镜头的铺陈和设置(如张正恒被泡面烫鸡鸡时,他和父母以及程翔脸部宛如周星驰电影的慢动作夸张特写),也不免让人思索这样呈现的必要性?
当我以为《成功补习班》就以这样的叙事模式贯穿全片时,导演在中段把节奏慢下来,让每个人长出自己的问题和烦脑,饱受情爱和做自己之苦,但都能因为彼此或小志老师温柔的引导,而慢慢不再躲在影子里,成为奔向阳光的人。
延续蓝正龙首部作品《傻傻爱你,傻傻爱我》的命题,《成功补习班》一样在探讨,什么是正常? 因为亲了正恒被狠狠推开的程翔,和扮女装被当主任的爸爸发现,被怒撕衣服进而离家的和尚,他们在片中所做的事,不只朋友、家人当时不能接受,在民风保守的 90 年代,更是不能碰触的禁忌。
《成功补习班》表面上把正恒和和尚的爸爸,当成对同志和扮女装者拒斥的刻板印象去处理,但无论是正恒受了小志老师话语的启发,跑去海边跟程翔高喊「我超级需要你这个宇宙无敌好朋友的」的友情确认,或是和尚发现爸爸这些年其实一直惦念着他,最终更大力支持他到泰国做跨性别手术的慈父柔肠,导演用时间拉出纵深,让情感堆叠出厚度,让角色的转折都有迹可循不显突兀,才能在最终画出一个圆满的圆。
小志老师在片中也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如同主任最后辞退他时对他说的话:
「你发保险套给学生,带学生去那些鬼地方,你这种人有什么资格当老师?」
他没有愤慨,没有辩驳,依然一派轻松悠然地离去。 在主任眼中是这样不可饶恕,趋近于恶的存在,在同学和观众心里,小志老师却是最美的存在。 他在公园被正恒发现自己的性向后,没有遮掩,只是急忙关心正恒的情况并带他到家中休息。 他分别给了正恒和和尚最恳切的建议,让他们不再迷茫,而赎回他们想要的友情,启动归家的路途。 他带领学生用纪录片记录生活,让学生看到课本和补习班以外最真实的世界,同时也让学生将镜头对准自己,最后补习班的群起躁动,或许导演在镜头调度上仍稍嫌生硬而凌乱,却尽显一股颠朴不破的勇气,在那样的年岁更显珍贵、真诚。
《成功补习班》或许没有如字面上让我们看到一群学生如何在当时只有30%的升学率中,如何透过名师教导,奋发向上进而取得成功的故事,但是他却让我们看到,除了取得好成绩外,人生中其他更重要的事。
《成功补习班》在剪接、配乐(张国荣的《Monica》格外衬题)、节奏掌控,都有不俗的表现,演员方面,詹怀云、邱以太的表现相当称职,成功演绎一对性好嬉闹却又心思细腻的换帖兄弟,巫建和和侯彦西摆脱过往形象的破格演出更令人赞赏,不刻意去演反而自然流露的本真,更能让观众动容。
前期看不出什么酷儿气息的真·酷儿作品 实在意想不到
好疯好喜欢
2.5相比藍正龍導演處女作進步幅度不大,第二部以悼念補習班恩師為創作啟發,整體敘事還是有股生澀之感,且篇幅過長不知節制,導致片長有些過於冗長(這點處女作反而把持的比較好)。本以為是以補習班文化為前提講述那代人在補習班拼聯考的青春回憶,結果故事講著講著後面就變成了同志片,開始了角色的自我性別認同,拼聯考完全不是重點(好像也沒當一回事),主軸還是以補習班為背景回想四人幫因恩師的啟發而開啟性別傾向摸索,最後再以告白畢業作結。在1994年的氛圍呈現此題材本身是很夢幻的劇情創作,整體偏流水帳的敘事也可看出藍正龍夾帶大量私心在裡頭,能感受到創作者的真誠,是好的創作發想,演員表演也都很不錯,但離好的商業電影還有一段距離。張國榮的Monica歌曲搭配極佳,烘托出了同志共舞的浪漫氛圍,是全片為數不多的優點。
#TIFFJP 東京国際映画祭 Day3典型台湾偶像剧风格。调皮的学生、铁打的A片、海边的宣泄,明目张胆的暗恋。男主和男二的感情让我很迷惑,幸好最后悬崖勒马,刹住了闸。女装同学和爸爸的大和解是本片高光。说是纪念恩师但要素实在太多,导演现场也承认了这个情况,但毕竟是强烈主观向影片,还是怎么开心怎么拍吧!
看之前完全不會想到這是一部極具酷兒色彩的電影,也許這就像我們青春年少時的性別認同一樣,是從完全意想不到的時候到來的。雖然這部電影「劇感」很重,但的確是洋溢著陽光氣息和淡淡惋傷的台灣青春片。雖然形式不新,但有敘事內容的獨特、完整、創新,還有讓人回想起青春年少的共鳴是讓我驚喜的,很歡樂又很感動。藍正龍再執導筒能有這樣的效果真的很不錯,可能就是要收一收電視劇的質感。特效在夢幻色彩的包裝下也絲毫不突兀。好喜歡啊,對岸的性別教育好先進,好羨慕!#HKAFF2023
拼湊感明顯,看得出來幾部台灣爆款的痕跡,但這些師法的對象本身已不是什麼高明的電影,而且即便「見與師齊」也「減師半德」,最後成品就有些不三不四了。(看點可能是艷壓林奕嵐的巫建和)
拍得笨拙且有点土气,像九把刀拿晋江古早耽美文元素写了篇科普文,不过作为一纸直男写给gay的追忆悼词,跟Monica倒是也有一层互文,态度诚恳、尊重。剧作过于注重理想化、戏剧化,补习班好像并没教什么考试用的东西,对陈俊志本人的描写也不太够,还好有两场戏能把人物撑住,不至于让他变成一个仙女教母式的人物。成年之后男二号的心理感觉编剧完全没花心思去想。许久未见詹怀云,没想到气质跟2014年比判若两人……成了呆壮版陈昊森?
作为蓝哥粉丝是有私心的,诚意满满的作品,缓缓道来的青春,不被认可和接受,被讨厌的勇气,我们都是在一个世界啊。
一星給哥哥的Monica(版權費不便宜),一星給“致我們逝去的”青春氛圍…(無關片子本身,只是來自觀眾個人生命經驗的投射…)… 有同志元素,但更類似“直男”對於同志群體的想象(B男喜歡A男,A男喜歡女生。B男告白後,A男說“我喜歡你,我想和你一直做好朋友~”…然後兩人就繼續一直做了十多年好友…)… 劇本層面有很多需要再斟酌的地方(除了因為拍片想紀念自己的老師&少年歲月),每個角色的動機/目標/弧線是什麼?全片的主線/主旨是什麼?前40分鐘看似講了很多小打小鬧,但這些“少男糗事”和後續的情節有什麼關聯?… 各個方面都“點到為止”,知道導演想做什麼,但看得觀眾霧嗄嗄… 整部片更類似“自我感動&自我圓夢”(也確實遇到籌資困難)… 對白堪稱“文青Slogan集錦”… (2023TPFF閉幕片)
好狗血!我喜欢~ 私人回忆 想怎么拍怎么拍咯
3星半吧。如果说这片子是为了鼓励性少数群体勇敢,那我觉得它做到了,做得很好。但如果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那它做得还不够。影片更像是一种呼喊和宣言,想表达的东西表达起来都直白了,缺少了润物无声的过程,让非性少数群体的观众逐渐共情的氛围也就很担保了。很容易让一般观众理解但不共情。而且最后在补习班大闹一场的段落又何尝不是一种包饺子。不过导演在现场也说了这是为了纪念自己的恩师得作品。私人电影怎么做,都应当得倒更多的包容。另外影片中为啥不包容的角色都让父亲来扮演。虽然父子矛盾更容易刻画,但这种全员男性的大家长很容易让人感觉形象重复。虽然东亚文化下父权制普遍存在于每个家庭中,但作为电影还是有点浪费笔触了,也让可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少了一些。
Cinema city 48$ 有麵和書本poster的神秘場最後是⋯:成功補習班(還送了一盒蝦子麵)藍正龍導演出道並沒有驚喜房作,三個男主角滿檔近年的noise lol三男裡就有gay / bisexual / transgender真是夠夠的⋯賣古早青春情懷的進化議題版:LGBTQIA、少年人青春情愫、友誼與愛情、學業與夢想,所以到底與老師發生了什麼導致生他的氣啊🤔️問題到完片都沒講啊🤔️
还挺好看,但是感觉太平了,太简单了点
前半部分烫🐔🐔追女仔以为是更烂俗低配版那些年,没想到中段有点急转直下变成掰Gay片,甚至Gay吧天台狂野群像露出了一丝丝姑奶奶的气质,再到后面变装变性,整一个LGBT代盐片了,只是这样也太欠这片的女主角了。
本届香港亚洲电影节的意外之喜,本来没啥期待,但是没想到是一部这么青春阳光的酷儿电影,就像青春年少的身份认同一样,有突如其来的兴奋和惊喜。@ PREMIERE ELEMENTS - HKAFF2023
emmmm
#成功补习班#蓝正龙自编自导自演#侯彦西range也很宽#主题曲不错听HKAFF 今日最后一部电影意外地拍得还不错以为结尾会停在“集体恋爱”最后又出现东亚家庭式常见结局有点可惜
比预期好一些,有热血有感动,也很真挚,但叙事节奏似乎有点问题,好像犯了“因为是自己的故事所以每个细节都想放进去”的不分主次的毛病,看到后期觉得散乱和疲惫~如果可以从始至终都把重点放在老师上就更好了,感觉前半段像是男主自我探索,因此重心突然转换时观众会觉得很奇怪~故事本身还是挺有趣的,值得鼓励~
2.5。很難想像是藍正龍會拍的電影,可貴在確實真誠。有一種很奇異的感受,我們竟是在1994年的敘境中上了一堂暢談同性、談跨性別、談安全性愛的性別課。現在時空的切入點可再斟酌,但進入1994年後,年輕面孔的樣貌卻意外經營得很鮮活。看多了的青春屁孩橋段,很快被一場同性誤會消融,讓一切變得有趣起來。海邊聽著《Monica》、同志酒吧中眾人環抱起舞,這不遠比《刻在》要浪漫得多?喜歡對男孩之間並非愛情、但也超越愛情的情誼經營,有別於過往常見的打屁兄弟塑造,更曖昧朦朧,卻也更讓人看到對愛的珍重。1994年收在拿起攝影機的戀愛宣誓不錯,但也暴露了過於刻意、宣教意味過溢的角色設定。如後段處理和尚去做手術與歸家,煽情很足,但也偏題。對老師的致意也是,裝載太多創作者情感上的私心,以及敘事上的「貪心」,非常可惜。
开头像《那些年》,突然变得像《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再然后又变得像《东宫西宫》,最要紧的是这帮人演技就他妈像是《如果早知道男生也会被性侵》。全片唯一让我泪流满面的地方是全班人在联考前没几天集体谈恋爱还扔得试卷满天飞,同是地处东亚中华文化圈,怎么他们就那么快乐那么无忧无虑?下辈子也不是非得重开北欧了,投胎对岸也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