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刀见笑

    剧情片大陆2011

    主演:安藤政信  张雨绮  游本昌  刘晓晔  徐冲  韩鹏翼  刘桦  宁浩  熊欣欣  董立范  

    导演:乌尔善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刀见笑 剧照 NO.1刀见笑 剧照 NO.2刀见笑 剧照 NO.3刀见笑 剧照 NO.4刀见笑 剧照 NO.5刀见笑 剧照 NO.6刀见笑 剧照 NO.13刀见笑 剧照 NO.14刀见笑 剧照 NO.15刀见笑 剧照 NO.16刀见笑 剧照 NO.17刀见笑 剧照 NO.18刀见笑 剧照 NO.19刀见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1-03 04:22

    详细剧情

    一把玄铁刀,辗转三世,成就三段故事。在豪侠手中,它能成就英雄霸业;在大厨手中,它能烹饪世间美味;在有情人手中,它能成就爱情。  当年,为了得到旷世玄铁,炼就绝世宝刀,孤独成杀兄弟,盗父墓,寻找 隐居多年的铁匠唐胖子,然而最终却被唐胖子欺骗,不得善终。唐胖子把玄铁炼成菜刀,传于少年八大铲,多年之后,八大铲成为俏江南的第一大厨,名扬江湖。哑巴(安腾政信 饰)为了得到宝刀,手刃仇人替父报仇,于是借计接近八大铲,在尽得真传之后对其痛下杀手。然而牺牲无辜之后,哑巴并没有亲手杀死仇人,但仇人却意外死在哑巴眼前,顷刻顿悟的哑巴从此隐居谷底。屠夫少三两恋上万花楼花魁寐娘(张雨绮 饰),然而纵使他使尽混身解数,不仅见不到寐娘,而且受尽一刀仙的羞辱。心灰意冷的他在滂沱雨夜跳入深谷,大难不死并且知遇哑巴盗得玄铁宝刀。当他再一次回到万花楼之后,杀死一刀仙并且与寐娘成亲,然而在成亲之日,他才发现对寐娘的相思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本片为“亚洲新星引力电影计划”首推力作,改编自安昌河的小说《菜刀传奇》,被誉为国内首部先锋武侠喜剧。

     长篇影评

     1 ) 《刀见笑》:送你一把开心刀

    地震、海啸、核辐射,这么多闹心的事一起来,实在是一盐难尽,在这当口,能有部喜剧电影看看,是件好事,但对《刀见笑》(乃至整个大陆电影市场)来说,被突发新闻吸引了太多的注意力,而且本就是传统的票房淡季,虽然公映日期从去年11月推到今年3月——不过正所谓“弱片无档期”,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使我对《刀见笑》的票房前景实在不敢看多。

    这并不是唱衰影片的艺术质量,浓烈的个人风格已然注定了《刀见笑》是一部口碑两极分化的作品,不过我还是力图冷静的梳理一下影片的得失——我不是代表,我的意见仅对我个人负责。

    我看完《刀见笑》后的第一感觉是:这是内地第一部公映的尻片(考虑到cult翻译成“邪典”引发了诸多非议,那我索性用音译)。此片在多伦多电影节放映时,被设置在“午夜疯狂”单元里,在这个单元里,据说曾放映过三池崇史、冢本晋也、《指环王》之前的彼得·杰克逊等人的作品,由此看来,从“重口味”的审美趣味上来看,《刀见笑》已经获得了国外同行的认可。

    “重口味”直接体现在了影片的视听风格上。高密度的剪辑节奏,MV式的用镜方式,这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导演乌尔善十年广告片的拍摄经验——我甚至想起了同样玩广告出身的大卫·芬奇,《社交网络》那种节奏恐怕只有丫能玩得出来。由于预算的限制,《刀见笑》基本未采用全景、远景,而是大量的近景和特写拍摄(用导演的话说:“镜头拉开就穿梆”),不过此一取景方式与MV视觉风格相得益彰,倒不突兀。而影片为应对三段式的叙事结构,也采用了不同的色调,同时着力凸现了“粗鄙”的质感,糙爷们糙画面,臭汗哈喇子满银幕流,这恐怕也是绝大多数女性和文艺青年不接受此片的根本原因。在音乐上,《刀见笑》大量使用了Hip-hop嘻哈、Rap、电子、金属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也是重口味十足。

    “重口味”还体现在影片的叙事结构上。当然,把《刀见笑》跟昆汀相提并论是太忽悠了,虽然采用了套层式的叙事结构,但《刀见笑》并没有采取昆汀、宁浩式的多线索叙事,而是用一把菜刀串联起了三个在时间线索上依次倒叙的故事,并在结构上使用了插叙的手段,从而形成了三个故事大套中、中套小的俄罗斯套娃式结构。但即使是这样,在叙事手法上,《刀见笑》已经算国产电影中的翘楚了,国产电影一般在叙事结构上循规蹈矩,这可能跟中国观众对结构的创新接受程度低密切相关。

    在影片的主旨层面,影片里的三个故事分别照应了“贪、嗔、痴”三个佛家说辞,在画面上用了鸡、蛇、猪三个动物来象征——估计这跟导演的蒙古族血统也有关。既有这层浓厚的宗教背景,应当也算“重口味”吧(想想我们的电影审查政策,你懂的)。

    影片故事改编自《故事会》里的《菜刀传奇》——是的,《故事会》,一本大型高端文化读物。我没有讽刺的意思,《故事会》里流转着大量的民间故事和市井传奇,“小说”一词怎么来的?唐传奇从何处诞生?但凡熟悉点中国小说史的人,都不应忽视《故事会》。毛主席说过:“卑贱者最聪明”,贩夫走卒方有大智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电影《刀见笑》从《故事会》里找素材,那是正道。不过《菜刀传奇》里有四个小故事,现在影片只保留下中间那层哑巴厨子的故事,其余两个皆为原创。坦率的说,全片最出彩的就是这个哑巴厨子故事,少三两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结果没吃成;独孤成弑父杀兄想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命丧黄泉;这两个都毫无悬念可言,没啥戏剧性。唯有哑巴厨子复仇的好戏,一波三折,牵出一段前情恩怨不说,还有着令人意想不到(同时充满反讽)的结局。在我看来,若《刀见笑》就把哑巴厨子的故事做足,搞成90分钟,一定比现在的影片更好看。这也应了“民间故事不可改”的原则,什么叫“民间故事”?那是万千大众口耳相传,经过无数不知名作者润色加工过的故事瑰宝,增一分嫌长削一份叹短,最多改改时空背景什么的,故事筋骨万不能动,一动就散黄子(《赵氏孤儿》可做前车之鉴)。

    哑巴厨子的成功跟安藤政信的精彩表演也密不可分,这才是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日本人演中国戏,官话说得比中国演员还地道(想想《无极》吧,日韩演员一板一眼的模仿普通话,特区的演员反而要配音),这股狠劲倒是跟哑巴厨子的性格很类似。女一号张雨绮也算“本色”演出,再加上影片中“俏X南”的植入,倒是八卦谈资十足。

    要说影片的短板,恐怕拼贴的过多是个大毛病。玩杂糅不要紧,但这跟做菜一样,食材才是根本,杂糅无非是调料,调料不能喧宾夺主——观众们来享受视听盛宴,那是来“吃”菜不是来“吃”盐的。

    《刀见笑》已经被20世纪福斯公司买断了,所以我们在片头可以看见熟悉的探照灯标记,影片也是由福斯同步在全球发行、上映;导演在影片还未公映的情况下,也被陈国富相中,成为《画皮2》的导演,从这两点来看,导演的功力和影片的艺术质量其实已经得到了证明。

    整部《刀见笑》,最让我鸡冻的就是游本昌老爷子饰演的铁匠给长得像尤达大师的儿时大厨拿出绝世玄铁时说的那句话:“我给你打一把开心刀!”此言一出,整部《刀见笑》就亮了,当时我开心得一拍大腿,大喝一声:“麻痹!”(这里是赞语而非三俗)后来听说,“开心刀”三个字是来自游本昌老爷子的即兴创作。

    回想当年看武侠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让我们一起唱《笑傲江湖》到天亮吧!”义薄云天、豪气冲霄,多少江湖事,尽付笑谈中,但现在淡然一句“开心刀”,连《笑傲江湖》都成了无聊的傲娇。

    我若有这把开心刀,给盐也不换。

     2 ) 《刀见笑》:本片北美分级PG13,因此家长们就不要带小朋友看了;


    在3月份公映的诸多国产电影中,《刀见笑》可能不会是票房最好的,也不会是口碑最好的,但它一定是会引起最多争议的一部影片。作为一部在影像风格和叙事手法上都极具风格化的电影,《刀见笑》不会让所有观众都喜欢,但对于正在急切寻找新鲜血液的中国电影来说,它出现的意义已经远大于其可能带来的票房利润。

    本片导演乌尔善虽然是第一次执导商业类型影片,但他在进入电影行业之前,就已经是中国最成功的广告导演之一。正是因为这种从业经历,乌尔善对于本片的视觉风格把握具有一种非常鲜明的个人印记,完全不同于以往中国电影所带给观众的视觉经验。从本片目前听到的观众意见中,“脏”是一种代表性的批评意见。但就我个人观点来说,这恰恰是一种视觉风格的体现。可能有些观众的视觉经验是通过看古装电视剧养成的,因此对于《刀见笑》的视觉体系不能适应。

    片中的人物造型虽然因为成本限制并没有做到多么靓丽,但基本是符合人物背景的。杀猪匠少三两和铁匠唐胖子的造型虽然在部分观众看起来会显得有些“脏”,但这实际上应该是导演所刻意追求的(铁匠唐胖子是老演员游本昌扮演的,能化妆化到观众认不出来,其实很花功夫很花钱)。对于一部成本上受到诸多限制的低成本电影来说,这种人物造型除了受到导演美学的限制外,应该还受到了制作成本的限制。

    (听来的一个段子,为了省钱,片中几个主角的衣服都只做了上半身——因为上半身要拍近景,要能经得起电影银幕的放大,所以必须要花钱做好细节。下半身的部分只在全景中出现,所以美术为了省钱就做的相对糙了点。)

    至于说影片的画面风格,即使排除掉成本因素,我觉得在大部分场景中,《刀见笑》已经在国产古装片的范畴中做出了很大的突破。一部电影的视觉风格是由很多因素共同造成的,而具体到本片,我觉得在低成本的重重限制之下,导演乌尔善仍然将不同场景的视觉风格处理的非常丰满,作为一个导演已经交足功课了。

    (还是听来的段子,据说本片因为成本限制,实在搭不起景,于是妓院和酒楼用的是同一个景。为了保证视觉上的差异性,除了美术外,灯光的处理也由很大帮助。所以妓院的戏全是夜戏,而酒楼的戏基本都是白天。看过片子的观众应该知道,这两个场景在视觉上的差别有多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作为一部视觉元素非常丰满的古装片,它的制作成本据说只有六七百万人民币,这一点令诸多业内人士都感到惊讶。对于正在迫切寻找新导演的中国电影行业来说,导演乌尔善无疑用此片令人惊讶的成本控制体现出了他身上的商业潜能。

    (继续听来的段子,据说某制片人看完《刀见笑》后,冲出去打的第一个电话就是给老大说,咱们片子的导演找到了。然后乌尔善就要拍下一部古装电影了。)


    《刀见笑》作为一部风格化电影,充分体现了导演乌尔善的视觉能力和商业潜能。但作为一部影院公映影片,《刀见笑》在故事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遗憾,所以可能在故事上受到的争议可能会是最大的。

    中国电影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我觉得是中国电影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电影技术的大部分环节都是可以通过花钱来解决的,对于号称“不差钱”的中国电影来说,技术环节的提升也是非常明显的。那么当摄影、音效、特效等等环节都基本过关了以后,中国电影现在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故事了。

    我们一直在强调,故事要“接地气”。这个所谓的“地气”,我觉得就是能够和观众形成互动关系——银幕上的故事能够让观众心有所动,观众的喜好和口味能够影响银幕上的故事创作方向。

    而这一点,恰恰是现在电影故事的死穴所在。电影故事的叙事技巧是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掌握的,但如何把握这口气,则是和诸多因素息息相关的。说的直白点,电影故事的气质就是我们国民的气质,如何在当下这种极端分裂的国民气质中,寻找到一条拥有最多共同点的妥协道路,我对此是悲观的。

    具体到《刀见笑》这部电影,因为低成本的因素,导演反而拥有了一种表达上的相对自由,因此他可以摆脱过去中国低成本古装电影所必须的“恶搞喜剧”窠臼,而是开始在这个规定套路中努力加入一些导演自己的话语。虽然从目前的效果来说,这种方式有点两头都没靠着,但导演的这种努力还是从气质上彻底改变了这部电影,让它彻底不同于以往的那些低成本古装恶搞喜剧,而是成为了一部拥有独特气质的古装武侠片——虽然我觉得“武侠片”这个定义和分类也挺不靠谱的,但还真想不出什么更贴切的类型来概括这部电影。


    本片在宣传过程中刻意突出了“武侠片”的类型符号,但如果我们按照传统武侠片的期望值去看这个故事,可能会感到有些失望——在《刀见笑》的故事中,并没有出现传统武侠世界中的侠客,这个故事仅仅只是借用了中国武侠传统的江湖设定,以及用戏说的方式提到了所谓的“金古梁温”四大江湖门派,但就其故事核心而言,导演乌尔善并没有刻意去追求讲述一个传统的“武侠故事”,更多的叙事重心还是试图借用一个传统电影类型片的模式,来讲述一个导演自己心目中的传奇故事。

    对于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来说,如果观众已经有了足够多的类型片消费体验,那么对于这部分观众来说,《刀见笑》就会是一部带给他们惊喜的电影。因为对于那些类型片观影经验比较丰富的观众来说,如何在传统类型元素的重新组合中摆弄出新花样是他们所期待的。具体到《刀见笑》这部电影,传统武侠类型片中的几大重要叙事元素,如寻宝、复仇、争霸以及退隐等都已经包含在《刀见笑》的故事中,但在导演乌尔善的电影世界中,这些武侠片等叙事元素却被他组合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以至于本片的整体风格和故事模式都已经让我们不能再草率地将《刀见笑》划归到“武侠片”的范畴中了。

    这种创新对于一个正在迫切寻找新鲜血液的行业来说,无疑是积极的信号。特别是对于中国武侠片这个正在逐步走向衰落的电影类型来说,这种混搭了世界电影各种最新风格的类型创新,无疑会对武侠片重回大众视野起到重要的帮助。但对于还在逐步发展和成熟中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如何让众多观影消费经验并不丰富的普通观众接受这种全新的电影风格和类型,可能是影片发行方和观众所共同面对的难题。

    但无论如何,导演乌尔善对于饥渴的中国电影来说,他的出现是一个好消息。



    (我的名字出现在了片尾的感谢名单里⋯⋯如果名字在感谢名单就不能写影评的话,那以后不管谁拍电影只要把我名字写在片尾感谢名单里,我就只能闭嘴了⋯⋯估计很多电影公司会觉得这主意不错⋯⋯)

     3 ) 给华语新邪典一个机会

    华语电影所面临的虚假繁荣其实大多数人都心知肚明,这其中不只有慧眼辨烂片的人民群众,也有怒其不争的影评人以及电影媒体人;当然你想不到的是,即便是很多片方跟导演们,也比大家更明白市场的症结所在跟自家货色的品质如何。不过就是这般,大片年年不给力,小片争相比谁烂,票房可以有,繁荣可以有,但真正能让人叫好叫绝,又打心底里叫上一句“太TM过瘾了”的片子却真没有,或者说偶尔会蹦出来一两部让我们稍稍的惊艳一下。去年贺岁档的《让子弹飞》是这样的作品,说到底引发的文化现象观影热潮倒更像是因为国内影迷长时间遭受各种国产烂片蹂躏后对于华语电影不求上进的无声抗议。当主流类型电影一味的追求那屈指可数的几种题材时,大多数人就已经对此感到不耐烦了。我们是不是可以有点儿新玩意儿呢?来点儿新尝试呢?
    按说类型电影应该是商业电影中最基本的着力点,过去我们时常埋怨审查,资金这些因素导致我们的类型片无法发力没法百花齐放;可是请抬头观望一下,现在是什么年月了,纵使前两个因素依然存在,不过他们并不是最要命的。愈发谨慎保守的立项政策,完全停滞不前的创作思维,至今没有建立起来的良性电影人才筛选体系都极大限制了华语电影前进步伐,甚至出现了瓶颈。那么这一点多少可以反映在新导演的缺乏上,不过话又分两头说,正因如此这几年有大批拍摄广告,MV,电视剧,多媒体影像经验的青年导演开始逐渐进入电影领域。一来他们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影像拍摄经验,二来又算是创意型作者,掌握着潮流前沿的动态与时下最为时髦的技术;比之那些崭露头角的新人,也更能获得投资方与电影公司的信赖。以前我们看到了宁浩的成功,而现在他可能是这个叫做乌尔善的蒙古汉子。
    《刀见笑》是乌尔善的电影处女作,这个名字听起来跟当年刘德华林青霞主演的武侠电影《刀剑笑》一摸一样的电影,所呈现出来的风貌与趣味却与后者大相径庭。有点儿脱力,画面绚烂华美,多线叙事的循环封闭结构,处处呈现出次世代的酷炫美学。乌尔善对作品的别样处理手法首先就直接体现在视觉上。不管你是否喜欢,但你肯定会承认这是华语电影里极少出现的新奇影像体验:夸张的明暗对比,浓重饱和的色彩混搭,极富质感的表里光泽,奇诡华美与粗粝狂野的人物造型设定(刘公公像不像《星战》的赫特人贾巴?,独孤成的造型以及群战武林人士像不像《东邪西毒》里的张国荣?),处处都透着股同类日系电影的身影。在这方面身在东瀛同样是以拍摄广告,MV等入电影行当的石井克人,关口现等导演给乌尔善提供了绝佳的参考样板,不过能做到如此的到位并能融入中华元素却实属不易。在故事与叙事结构上,其原型是一个来自于地摊儿文化代表《故事会》里的一则短篇小说《菜刀传奇》。它的结构恰恰又是当下极为流行,并在影迷中间已经广为接受的多线索非线性叙事。以佛教“痴嗔贪”作为主题,各自延伸出三个相对独立其实又暗自有线索联系的故事。影片从一开头就直接抛出三段式的每个开端,进而以此娓娓道来全篇情节。衔接之处并无突兀,反倒顺理成章,在经过了从现在时折回线索原点之后,又再次递进回到现在时将故事圆满交代完毕。当然笑料包袱确实也不会令人失望,比之大多数国产恶搞山寨的无趣与下九流,《刀见笑》使用的逗乐手法更扎实自然。不过这还不是最过瘾的地方,在形式上更为天马行空无所忌惮,动漫,游戏,历史资料片,MV,新闻事件模拟动画等一应上阵,重要的是在制作上的精致洋气:2D横轴格斗游戏画面的表现,戏仿邵氏老派武侠电影风格的前事交代,都体现出了创作者的杂家GEEK范儿,以及对青年亚文化的热爱与理解。这完全可以说是一部华语新派邪典电影的代表,尽管将之放到日本美国欧洲也许并不算是太新鲜。
    “过于给力,老年不宜”,这是《刀见笑》的主打宣传语。对于大多数影迷来说,也许它显得有些古怪,亦或是不伦不类;不过这正是邪典电影的魅力,但我们更需要操心的是能否借此让华语电影也变得更加给力?答案不在风中飘扬,答案在每一颗迷影人的心中。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317291.shtml
    [天涯首映场]《刀见笑》:给华语新邪典一个机会

     4 ) 刀见笑:这次不管豆瓣给的多低我要打8.8

    首先列我在人人的状态,我觉得大体把我的想说的写出来了:

    看完了《刀见笑》不知为什么豆瓣上给分这么低。我给它打8.8分。无论是剧情、音乐、视觉效果、影片结构、武侠片的侠气还是内涵,这部片子都做到了华语影片的上游。不可多得,被我视为难得可贵的杰作。本想打9分,因为不喜欢5秒钟的一个镜头,感觉它破坏了影片风格而扣。最后,原来这是一部基情片啊。

     

    然后逐条解释:

    剧情:3个故事,但完美衔接没有脱离感,编剧融会贯通,一气呵成,各种巧合伏笔,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音乐:不算是大手笔,所用的音乐都是一些诙谐的老歌,重新编曲变调,虽是小手笔,但就是让人听了感觉恰到好处,会心一笑。武侠片里有磨碟有电吉他有rap有流行乐,多么别致的感受!

    视觉效果:导演是拍广告片出身的。总以为广告里视觉效果不能复制,因为一个创意撑1分钟差不多了。但是这回它撑了一部电影。不看这部电影真不知道什么叫视觉享受。(而且据说这部片子是低成本!低成本啊!那些高成本的电影拍的是什么玩意儿。剧情比不上它,视觉效果又比不上。)

    影片结构:这个更不说了。真是流畅,巧妙。有人批评说没看懂,为什么我看起来完全没压力?评论说没看懂的人看得懂记忆碎片这类两杆大烟枪之类片子么?

    武侠片的侠气:很多古装片没有侠气,看的只是动作。这部片子让我看到了侠气,跟《剑雨》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内涵:自己悟吧,痴嗔贪三个故事,一开始就很有佛气

    要是华语片都有这样的编剧,这样的剪辑,这样的视觉特效,这样的内涵,怎么拍不好?

    不喜欢的5秒钟镜头:刚才说了导演拍广告片出身。里面融入了很多小创意,但总有一些创意只适合广告不适合电影。我觉得有一个慢镜头重放的地方,无论是字体风格色彩影像都破坏了影片结构。就讨厌那里。

    基情片:不解释,腐女可以看看。我笑喷了。编剧真是独具匠心。这一个设计妙了。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



    喜欢的东西就是要表达出我的喜欢。
    有人说同类的片太多了,我跟同学讨论的时候他也说,只要是古装片就不看。可是这部片子真的是同类片么?你看过古装片,你看过古装武侠片么?你知道武侠片跟动作片的区别么?有没有哪部片子像这部片子这么有侠气(似乎剑雨有一点)?有谁看过任何一部国产片有这么华丽的视觉享受?有谁看到过哪部古装片融入了不只是无厘头更多的是黑色幽默。
    我无端的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盖里奇,虽然我说不出像在哪里。
    我们看过一部电影里分好几个故事,但是像这部电影一样,好几个故事还相互联系的,不是单独而是一环扣一环的,很少吧。结构的编排也很新颖。讲的是第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第三个故事吗,第一个故事。而且埋了这么多伏笔,看了真感觉是一种很有智慧的片子。我又无端的想到了《记忆碎片》,那个故事结构是一个巨大的创意。这个片子的故事结构难道就不能算巨大创意么?

    还有人觉得影片拍得很脏。什么叫干净?斗鸡场建得像政府大楼叫干净?屠夫刮干净胡子脸上再涂点粉叫干净?影片该干净的地方还是干净的。该脏的地方自然脏。每个人物都有自己个性的装扮,这正是我所称的侠气。

    总之,我觉得这部片子里看到国产电影的希望,在我心里这部片子诞生的意义不亚于让子弹飞。唯一一部让我看到国外大片范儿的国产片,古装片。

    好吧。我是看到豆瓣上把这部电影一顿乱贬,而我个人非常喜欢,所以以夸为主了。
    “先疯无侠”剧嘛。反正我是为之疯狂了。其他人,看了发疯狂贬,也是正常的吧。

     5 ) 刀见笑复仇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有涉及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里,钮承泽说,人之所以不快乐,不是任何外在原因,而是内心里面的贪嗔痴。换句话说,任何人都不是你的终极敌人,你的敌人是你自己,是贪嗔痴三毒。《刀见笑》说的也就这么一事,故事分了三段,玩了一把结构,顺着来又倒回来,好比花式洗牌。看似眼花缭乱、技艺高超,但说到底,它还是洗牌,观众要看的是打牌。

    三段故事的线索就是一把刀——一把传奇的菜刀,屠夫、厨师和刀客三个角色,个个使刀。菜刀从打造诞生、派上用场到意外流落,引发了一连串的恩怨风波。它本该是刀刀溅血,结果稀里糊涂,令人啼笑皆非,原来它就是一把老老实实的菜刀。

    人言拍广告出身的导演喜欢飘着玩、飞着拍,从来不着地,他们只想在短时间里套牢观众,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插入新颖的动画形式,恐怕也只有他们才干得出来。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如果只看前面十来分钟的脏差乱,那等剪辑速度和视觉爆炸,大概三十岁以上的观众基本会被吓跑。好在,到了“俏江南”部分,《刀见笑》终于认认真真在拍电影了。俏江南是《刀见笑》里最出彩的一段,菜刀的神奇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段有市井气息更有江湖传奇,大有古装版《食神》的意味。不说讲究刀工精细、渲染刀法神奇等做菜场面,哑巴身份告破、大反派震撼出场乃至于安插剪纸和线条动画,这些细节都让人印象深刻。

    复仇被人们称为最原始的正义,由复仇生出了《赵氏孤儿》,成长为武侠小说里的孤独浪子。《刀见笑》的江湖感并不在“天下第一”,那只是一个玩笑。它的江湖感依然在俏江南,身怀绝技的不一定是要刀客剑客,他也可以是个厨子。在我看来,跟传统江湖距离最近,同时也颠覆得最彻底的正是这一段。从古至今,普通百姓不敢对抗皇权,只有痛恨作威作福的阉人阶层,从周星驰的指骂到《剑雨》里的调侃,这种风潮至今未消。让名不见经传的厨子去手刃阉人大恶棍,这简直太火爆了。

    穷极手段的哑巴,他可能暗地里想过仇人的千百种死法,正劈、斜斩,千刀万剐、鞭尸扬灰,但他惟独没有想过,对方可能自己死了,还死得无比滑稽。这个仇,不用他报了,这才是最恐怖的复仇结果。复仇到处可见,但真正的复仇往往是不会有快感的。因为你一直为别的东西活着,不为自己活着,为那份嗔受罪。完成复仇的那一刻,自己的复仇生命也就宣告结束。

    为了复仇,哑巴完全把眼前的美味佳肴忘在了脑后,他所想所做都是严重的背离。毕竟无论是仇人还是师傅,是个人,他终究是要死的,只是死法各有不同,历史长河滚滚,多数人无需去在意遗臭还是流芳。挂在悬崖上等死的人尚且会品尝一颗鲜嫩的草莓,再好的美食却敌不过一个人的心魔。这方才是《刀见笑》尝试解构的一类东西,去掉贪嗔痴,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淡忘眼前的人与事,且笑笑而过。

    压轴的第八道菜,片中难以描述其做法,一伙人没能学到。其实无论电影里还是电影外,那正是关于命运的隐喻,鱼都成了桌上餐还在盆中逍遥自在游,死到临头还一无所知,当真是讽刺入骨。【玩家惠】

     6 )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看懂了刀见笑?!

       太怪异了!看了那么多电影,没见过一部口碑这么两极分化的!爱者力赞,厌者痛骂。仔细看一下差评和好评,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感叹号!全都是感叹号!仿佛语言都不足以表达,只能寄情于标点符号:一个不够!要一排的!!!!!!!!!!

       我的结论是:这哪里是不喜欢啊,分明是恨啊!这哪里是爱,分明是吹捧啊!

       《刀见笑》怎么啦?骂的夸的都不在点子上,这个片子有那么难懂吗?难道只有我看懂了?鉴于骂它的人和夸它的人偏爱使用咆哮体,所以我偶尔也会以同样的文体来呼应一下。尼马啊!!!

     

    一 是脏乱差还是古代人的质感?全都是浮云!!

       我看《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时候,看到那个在焚烧炉旁受刑的刘德华,头发蓬乱、灰头土脸、衣衫褴褛,但手掌一摊开却白白嫩嫩,当场爆米花可乐双喷!尼马呀!搞分裂啊!有木有!!翻手贵公子,覆手脏囚徒!变魔术啊!有木有!!!

       人人都在说好莱坞,说工业水准,但水准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的!看过《加勒比海盗》吧,戴普这样的大帅哥,但他在片中的身分是一个海盗,他的手就必然是糙的,指甲就一定是黑的!为什么没人有意见?!!见过犀利哥吧,多有型,但他在生活中是一个流浪汉,脸上自然有污垢,皮肤绝对不可能白嫩,牙齿一定是黑黄的!怎么没人吐槽?!!!为什么生活中的真实如犀利哥,好莱坞的艺术如海盗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脏,合理的脏,我们自己的导演拍出来的东西却在一点上受到最大的批评?!这是什么逻辑?

       乌尔善童鞋说,人物造型和场景的处理是来源于古代生活的真实,是有质感的脏。我听着没什么道理!那些对此捧臭脚的人,就不怕被人嘲笑是无脑跟风党?

       古代人什么质感,尼马谁确切知道啊?!!我承认通过流传下来的古画和老照片可以推测一二,但是一味追求古人的质感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吗?我看导演是另有居心而不敢承认吧。

       21世纪的今天,你敢说那些生活在底层的民工、农民都是白齿红唇,皮嫩发香的?!!你敢说你没有见过脏兮兮的流浪汉在繁华都市的华灯下飘过?!有木有!!这些脏乱差明明就是现实,有木有!!

       是什么样的审美原则规定:一个杀猪的,一个卖艺的和一个穷铁匠必须是干净的,不能是脏的?!煞笔广电总局都没有要求电影如此和谐,我们自己就主动跳出来要求所有的创作都必须是粉饰后的表达!!剪刀手广电总局一定暗自偷笑:以后都不用我们审查了,人民群众中到处都是河蟹手啊!

     

    二 植入广告露骨?植入广告成功?俏江南受益?哈哈,你们全都被骗了

       这么明目张胆地将剧中酒楼唤作“俏江南”,究竟是何用意?心急火燎的观众根本来不及细想就开骂了:煞笔啊!俏江南宣传片啊!!骂人是多爽的事情,既锻炼了身体又休息了脑子????

        但是,麻烦你爽完之后思考一下:这个酒楼如果不叫俏江南而叫赛西北,可不可以?当然可以,所有的情节都不会变;这个酒楼没有名字可不可以?也可以,虽然设计台词的时候不太方便,但是情节也不会变。因为没有一个情节是因为此酒楼不叫俏江南而可以删除的。

        换眼到《非诚勿扰》和电视剧《金婚风雨情》这些个著名的“植入剧”看看,如果没有赞助,会出现刷卡吗?会有大飞机的长篇镜头吗?说完亲家之间的客气话之后,会再议论一下金龙鱼食用油吗?如果没有这些赞助,片中很多台词和镜头都可以省去。这就是两种植入最大的差别。分析到这里:端倪出现了,这个植入显然不是服务于品牌的,那是干什么的呢?

        看来,只有我发现了导演真正的用意????

        俏江南里除了老板八大铲,没有一个好东西:掌柜的见风使舵、老奸巨猾;众徒弟个个尔虞我诈,欺软怕硬。故事里的俏江南声名在外,却危机重重。临了,老板死了,掌柜的还想着去开分店!开分店啊,开分店!!以为开分店就可以发达了,这个酒楼不叫俏江南还能叫什么?有木有!!想起《食神》了吧,有木有?!想起这些年除了扩张上市就不知道还能怎么做的企业了吧,有木有!!讽古喻今啊,有木有!!!

        看来俏江南果真是没有给钱,句句都是暗讽啊!完全没一句好话啊!如果给钱了,还不尼马亏大了!!有木有!!

     

    三 毫无内涵还是包含佛理?哈哈,全都扯着蛋了!

        这个电影当然没有思想!那些我们小学中学课本里要求那种的中心思想一个都木有啊,没有说“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并不是“只要世界充满爱,沙漠也会变绿洲”,毫不感叹“祖国的伟大,祖先的智慧”,也不想探讨“青春的残酷与迷茫”????所以,在很多被学校语文课本洗过脑的人看来,它有个狗屁内涵啊!

        尤其是片头的十二生肖之鸡猪蛇,完全不知所云,导演是不是准备下一个片子拍猪牛马,再拍狗猴龙,鼠羊虎????

        等等,原来鸡蛇猪是六道轮回图里代表人性三毒贪嗔痴的呀?佛教思想是神马来的?不是迷信吗?早就破四旧破掉了的封建残余,虽然东汉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而中国人也念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几千年了,虽然我们老说的“刹那”这个词就是佛教中的一个计量单位,但是要在一个充满各种拼贴手段、充满各种90后无厘头内容的电影中植入佛学思想,那不是扯蛋是什么?我看佛学只是托词而已。

        片中的杀猪匠少三两不明是非,杀死了强占寐娘的刀客之后自己也开始欺行霸市,不就像那些一面嘲笑韩国人过度民族主义,一面又为印尼海啸日本地震拍手称快的人么?少三两以为自己跟寐娘结婚就能让她开心,所以,他若活在今天,肯定也会以为抢到盐就可以抗辐射的。有木有!!各种不明事理的实相之痴已然是这个社会的常态了,看到少三两如此这般,自然见怪不怪!SB如果明白什么是SB,就不SB了。所以,当你在本段中看出“不是帅哥就别泡美女”这个中心思想时,请赶紧起身去抢盐。

        说一个更明显的吧。第三个游本昌演的那个故事里,想成为天下第一的大侠他老爸叫什么来着?想起来了吧——独孤擎天!宝刀利刃熔成的真正的绝世玄铁是哪个?看出玄机了吧——那是一个方匣子!就因为这个方块变成了一把刀,让每一个拥有者内心的贪欲妄念和嗔恨找到了出口,看出来了没有?方块很眼熟,有木有!!!方块英文怎么说?the cube????明白了吧,来自外星球的汽车人寻找的那个能量块,跟这里的方匣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充满不可战胜的魔力,恶者得到则助长恶力,善者拥有则发挥善能。同样一把刀,既可以是八大铲手中为人们创造美食的“开心刀”,也可以是用来复仇的“杀人刀”。明白为什么导演要将创造这个方匣子的人叫“独孤擎天”了吧?中国版的擎天柱啊!有木有!!古今中外,外星地球,所有的欲望都来自这个神秘的方块????用意明显吧!

        我看这个片子应该叫《变形金刚前传》才对!不要以为我是在牵强附会。我的分析才真正符合导演的本意,如果没有做足了功课,我也不敢这么说。

        现在《刀见笑》的宣传都在强调乌尔善是一个牛逼的广告导演,视觉怎么怎么现代。其实,如果有人去百度一下,就会发现:除了广告之外,他真正投入最多的是装置艺术和观念艺术,其无一不具有强烈地批判性,而且,而且,他的第一个长片其实是一个基调非常灰暗的地下电影,我就不详细说了,免得说我黑他。

        我觉得吧,所谓拼贴所谓闹剧,其实都是障眼法,一个人骨子里的思想和气质是改变不了的,藏也藏不住。我在这个片子里看到的全是黑色的基调,悲观的思想。所以,如果有人说乌尔善很商业,我真是只能嗤之以鼻了,他跟一个文艺片导演其实没啥区别,不过就是批了一层“炫技”的外衣罢了。

     7 ) 荒谬的正是我们身处的世界——论一把刀的妄想与现实

           贝克特用他毕生的创作来实践一个关于艺术的隐秘:无论我们宣扬什么口号,无论我们使用什么符号,艺术创作的形式本身就不可回避地出卖了艺术家的思想。《罗生门》、《疾走罗拉》和《低俗小说》这样的结构型电影毫无疑问都是“形式即内容”、“结构即思想”的代表,但是,那些大结构上稀松平常的影片,却也无一例外拥有属于自己的句式和语词顺序。跳跃也好,重复也罢,每一个创作者都在用他特有的逻辑结构和思维范式传达着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和理解。
        《刀见笑》也不例外,表面上看它是一部十分有风格的电影。这种风格,在国内前无古人又遭人诟病。事实上,这部在很多人看来十分有“范儿”的电影,用属于自己的面孔,声音,色彩传达着对这个现实的理解。它不仅想讲一个故事,更试图用那些形式在观众脑中留下印象和感觉。而这种印象和感觉恰恰暗合了中国的现实:纷杂和单调并存、混乱和管制同在、浅薄与深邃兼具,保守和开放共行。种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个国度特有的荒诞感。
        而《刀见笑》正是这样一种混杂到以至于斑驳凌乱,传统到近乎刻板的影片,这是一次严肃大胆的尝试,而不仅仅是逗人一乐。

    形式之一:造型、场景和影调

        对于这部电影的所有指责中,最不可理解,也最不应该的就是指责它“脏”。
        大多数人诟病影片比较“脏”,这的确与制作者本身的审美有关,但另一方面这种“重口味”的背后是有着一种基本语境,用以确立人物作为符号的意义。事实上,从制作团队自身关于美术设计的思路中就不难看出其用意。
        杀猪匠的样子像野猪一样,浑身是硬扎扎的毛,皮肤黝黑,鲁莽粗俗,无知滑稽;这个形象实际上将野猪的形象融合了进去。始终给人一种在泥地里打滚粗野不堪的感觉。这和他愚昧的人物性格以及故事的寓意、气氛都完全符合。所有的人物在服装、化妆上都必须依据这个原则。
        霸占寐娘的侠客一刀仙其形象源自隋唐时期的契丹人,彪悍而充满兽性,丰密的毛发和低沉的嗓音都是雄性荷尔蒙的象征。
        游本昌饰演的唐胖子,造型灵感来源于古印度和尼泊尔地区的瑜伽士,瑜伽士本是修行人,是那个时代隐忍和克己的象征,但是唐胖子嗜好饮酒和斗鸡却在张扬一种残存的生命力和欲望。可以说,这个人物的肮脏来源于他无奈退隐的落寞和消极,也在某种程度上刻意掩盖他对参与这个世界的野心。而唐胖子退隐江湖既是因为参透世事,也有自保的动机。这从他第一次出场就看得出:佯装倒地死掉是底层混混特有的狡黠,几个原来与他对立的斗鸡客被杀还不足以让他跳起来阻止,而另一个无辜看客面临死亡威胁时,他选择了坦白身分以阻止更多的杀戮。他怀着“天地良心”,但面对强权也总是欲言又止不敢过于冒犯;他胆小怕死,但在最后却充满智慧地提点了几乎误入歧途的小孩,由此改变“刀”的命运,然而,造化弄人,最终这把“开心刀”还是被当作了“杀人之刀”。
        饕餮的大公公肥硕无比,满脸是斑驳的浓妆,让人毛骨悚然。这个人物代表贪欲、杀戮和权力,这种让人恶心的妆扮,让我们隐约感觉到,作为一名宦官,他的种种极端和阴冷极有可能与变态的欲望有关。这种脸谱化的人物塑造让一个出场极少的人物可以不加铺垫地拥有自身明确的形象和性格。这一点也是很多好莱坞电影常用的手法:比如《沉默的羔羊》中的变态杀人犯、比如《蝙蝠侠之黑暗骑士》中的小丑。而塑形的力量恰恰是中国电影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场景的选择和布造上也是如此。
        无论是斗鸡场,唐胖子的作坊,杀猪匠的家,满眼所见,都是粗粗拉拉的土房子,歪歪扭扭,缺乏完整的线条和几何图块,没有明显的轮廓。而这些场景的制作也随着剧情的改变有所不同:杀猪匠的住所稻草多,斗鸡场的泥多,铁匠铺里看似都是大块的石头,这些设计看上去有些稚拙,奇异,不像是现实世界的东西。
        而实际上,这部电影绝对不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影片。所以它无需考虑所谓古代的真实,无论是文献资料上的,还是观众脑中的,它甚至可以放弃常识,构造许多不合常理的地方。导演是想把这部影片拍成一个寓言,虽然戴着闹剧的面具。影片里力图传达的佛教三毒,就像是东方的“七宗罪”,重在警喻和告诫,表现人的愚顽并展现惩罚的力量。这种力量带着一股荒蛮之气。这种粗鄙的质感,有点哥特的味道。
        另外让一部分观众觉得“脏”的地方可能是在于影片的色调。这也是影片极为风格化的一部分。此前在原先上映的中国电影里很少有人用这种色调拍片。少三两的故事中,妓院万花楼是他的梦想之地,在这个故事里选择红色作基调,但是带着一点土质的,原木的黄色,显得非常暗沉;哑巴的故事里,场景用竹子搭建,选择竹子的青作为主色调,以衬饰阴冷的感觉;侠客的故事则用了偏灰的黑白色,用了很多岩块,显得冷硬。在所有的故事中,红色都最为显眼的与低沉的色调暗自搭配。这不禁让人想起《罪恶之城》的邪恶气息。这种带着一股子“邪气”的色调可能是中国院线观众不太习惯的。回忆过往的古装武侠娱乐片,少有如此风格化的影调。
        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解影片的技术,就无法再仅仅以一个“脏”字论之。这里的污秽是刻意安排,精心制作的。想想人物的服装,道具,人物所在的环境,导演在每个技术环节上都在呈现这种感觉。影片没有交代任何时间背景。与此相衬,我们看到不到任何交代空间环境的大全景。看不到任何一幢楼的外貌,也看不到任何一条完整的街道。影片只展现一小部分的空间。片头和段落中穿插的猪蛇鸡组成的圆环,它们就像我们从一个孔里窥见一个个故事。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场景中人的活动,人的情感,人的选择,和选择的结果。就因为对整个的大环境不加以交代,才能造出这种警醒式的寓言,因为这种寓言本身就要求在空间上封闭。在视觉上,则要求带着一丝雾蒙蒙脏兮兮难测的偏远古老难以言说之感。

    形式之二:类型与风格

        这是什么类型?
        很多类型标签都可以贴上:武侠,古装,喜剧,先锋。但必须承认很难做出一个明确的选择将其归于特定的某一类别。也许试图将其归类也是没有必要的。
         导演乌尔善自己这么解说这部电影的类型:
        “《刀见笑》是一部轻松的喜剧,它情节夸张,人物搞笑,视觉风格混搭拼贴,笑料粗俗肤浅,热闹喧腾,荒诞不经,是在商业和娱乐包装下的花哨炫技之作。
        “《刀见笑》是一部严肃的悲剧,它呈现了执迷不悟者的‘求不得’之苦,揭示了人类心性中最深层的迷失——“贪 ?嗔 ?痴”正是推动我们欲望与行为的荒谬动力。影片的批判性指向人性自身,“悲剧”之所以循环往复,其最深层的原因不在外物,而在内心。
        “让复杂与简单、严肃与胡闹,低俗与智慧,混血杂交。”
        可以得见,导演有一颗超越类型的心。这部电影是他的处女作。通常情况下一位导演的处女作都带有一种将一切一网打尽的野心和冲动。乌尔善也不例外。这难以归类的创新性也来源于此吧。

        这是什么风格?
        这是将风格化进行到底,绝不妥协。无论影片如何,风格首当其冲。风格首先就是绝对的拒绝千篇一律,不可避免的带有个人色彩,毫无疑问的要带有私人徽记。乌尔善在这部电影里展现的个人风格就是将声色的视觉体验推向他能力的极致。虽然这个极致有点超过部分观众的接受界限。
        除了上文说过的场景和色调的偏好。在人物上,乌尔善选择将人物极端漫画化。美丽的人比如张雨绮饰演的寐娘具有相对于所有人物的极端美丽。丑陋的人则彻底的丑陋、夸张,肥胖者极端肥胖,瘦小者无比瘦小,狡黠者极端狡黠,危险者极端危险。张雨绮的点绛唇,屠夫少三两的络腮胡,老鸨的唐三彩造型,以及大公公浓墨重彩的大白脸,大家会看到每一个造型都象戏台上的脸谱,“生旦净末丑”个个鲜明。这些角色的性格带着明显的漫画特征,他们并不是现实主义的人,而是代表着一种符号,用以构成寓言。
        和以往中国喜剧电影中制造笑料仅停留在台词层面不同,乌尔善彻底摆脱相声和小品的影响,不让语言统治电影,利用视觉化的方法制造笑料。例如拍摄多使用广角镜头,用略为夸张变形的镜头拍摄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让演员的表演更夸张,更好笑。
        一切视觉上的努力最后变成一种观影的快感。剪辑迅速,干脆有力,纷杂多变,极具速度感和爆发力。导演是想创造一个国人从未体验过的观影经验,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种体验先于思考与分析,而是一种非常感性的‘猎奇’,不由自主、心甘情愿地被一部电影所制造的崭新体验所俘获。”
        从某个层面上来说,导演确实做到了,在(据说)影片3000个镜头中他不断地抖包袱、抛笑料,不断地制造意外和转折,高密度的情节层层推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形式之三:后现代拼贴之极致

        不得不说的就是后现代了。我们中国导演向西方取经早已不是新鲜事了。但是如此大胆的或如此冒进的取经也许是第一次。拼贴,复制,戏仿这些后现代冒险我们早就听也不觉听,见也不觉见了。但是这些概念有中国导演将其变成具体的影像还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导演使用了大量的拼贴视觉效果。穿插在影片中的rap、MV,电玩,专题片,资料片,老功夫片,新闻片示意图等,用于强化视觉风格,交代主干故事外的情节,使画面更热闹新鲜富有时代感。
        在声音上,导演也坚持了无所顾忌的拼贴风格。用街舞嘻哈音乐等重新混音,用以容纳包括歌剧,交响乐,民族乐,戏剧,流行,摇滚,爵士,重金属等的任何形态的音乐,同时借用HIP-HOP的流行、时尚,整体感觉很草根又开放。这样整个电影音乐与影像风格呼应,使混合拼贴的概念更加完整。
        说到用的的好不好,作为一个导演的处女作,确实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想也许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后现代在西方已经出现很多年了。在中国也不是新鲜词汇。从哪里拿的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是谁,拿了什么才是一个关键。我们可以从西方借鉴技术,手法等一切硬件。但这部影片力图借鉴的也许还有一种精神。并不是单纯狠命的后现代,使劲的拼贴。对技术和观念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导演的艺术观点。片中凌厉的剪辑,视觉类型的大杂烩,也代表着导演在意识里想要处理我们这个时代的纷繁混乱。他想创造和时代同样的喧嚣。他不需要背诵后现代的定义,但是他必须在某些地方和后现代这种存在过的东西有些交集,这样才能决定他选用这种方法。据导演自己说,他自己更喜欢杂混的东西,而不喜欢纯粹。因为纯粹的东西已经没有了生命力。这个观点的对错先不论,但具有这样观点的人拍出这样具有后现代的风格的电影,总是可以理解的了。

    形式之四:结构就寓意本身

        很多人没有看懂这个故事的结构,很多人富有想象力地看到了穿越,但事实上,这部电影最为保守和最中规中矩地恰恰是结构。
        乌尔善和本片的创作者用了一种在乔姆斯基理论诞生之后最为普通的创作思路:结构即内容。
        在佛教中,因果循环,生生不息。而本片的故事也恰恰如此:一把刀从唐胖子手里传到八大铲,再由八大铲交给哑巴厨师,少三两又从哑巴厨师那里抢来了这把刀,最后这把刀被寐娘和她的情人从少三两手中骗得,但他们将刀抛向了悬崖深处。由此,这把刀必将进入另一个人的生活。
        如此传递,永无终止。正如本片所要表达的人性的无明般无始无终,或者说,无始有终,因为终结的力量在于每个人的自心。
        唯一有所突破的在于,乌尔善不仅要表达这种因果的传递,他还希图将佛教中的非线性时间观也融入其中。因果传递,可以是线性的,但是在佛教中却恰恰是以一种近似圆形的方式不断循环。
        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结构:从时间最晚发生的故事1(屠夫的故事)倒叙到故事2(厨师的故事)再追溯到故事3(刀客的故事),又从故事3顺延的故事2,然后回到故事1,继续按时间顺序发展,直至结尾。
        因此,在叙事结构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中有故事,故事中又有故事的形态。如果把唐胖子追忆玄铁来历的那部分也算进去,其实本片一层套一层地居然包含了四个故事,四段历史!
        乌尔善说,这个故事的灵感来自于一个古老的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
        但事实上,两者是有区别的,童谣是一种无限的传递,而《刀见笑》在结构上则更近似无限地包含。这种叙事潜藏着一种将内容和意义视觉化的野心,本质上来说就是:让结构也参与形而上的表达。
        而这种野心恰恰是本片最大的风险之一。但不得不说,这与很多新导演的创作野心又截然不同:很多初出茅庐的创作者往往企图让更多的意义显现,而乌尔善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妄图将意义遮蔽在形式背后。虽然本人认为两种野心都有欠妥当,容易马失前蹄,但鉴于这位蒙古导演如此出人意表、违反常理,我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因为过于惊讶而容忍了他的幼稚。

    形式之五:西化包装下的东方意识形态

        说到底,电影讲的是东方的故事。导演要表达的是东方的观点。
    剧本故事最初来自《故事会》里一个叫《菜刀传奇》的故事。这本书代表着中国民间的道德观点和倾向。而本片叙事结构借鉴的“老和尚讲故事”更是透着东方古老的轮回之味。
        很明显,《菜刀传奇》提供的是故事情节,老和尚讲故事提供东方式的形式。导演则选择了佛教的人性论作为自己的主题借用电影呈现。
        此三者为佛教中的三毒:
        贪,是对于喜好的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佛教中一般用鸡、猪、蛇的图案来象征贪嗔痴,将深奥的佛学更简单化形象化,鸡代表贪婪,蛇代表嗔怒,猪代表愚痴。少三两是杀猪匠,他不分是非不切实际的愚昧,以猪为代表;哑巴一直身怀弟弟所送竹蛇,又下毒杀师,蛇是仇恨的象征;独孤成好斗贪图虚名,最后一切在斗鸡场上了结,以鸡为记,三个故事正如绝世玄铁匣上猪衔着蛇再衔着着鸡的图一样,循环的展开——隐喻系统设计逐渐生成。三毒如同基督教里的“七宗罪”,它揭示了人性中深层的迷失,内心的悲剧。
        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最终走向了自身欲望的反面,而他们的结局也无一例外地落入了因果之中:用刀杀人者死于刀;不放过躲在粪池中的小孩,那你最终也落入粪坑而死。
        对这种悲剧的表现在情节上则利用听故事的人和说故事的人这两种身份。师父八大铲讲了剑客的故事,但是哑巴仍不放弃报仇;哑巴给屠户少三两讲了自己的故事和师父的故事,少三两只执着于那把玄铁菜刀。这就是说,靠语言无法唤醒被迷住的人。唯有当他们遭遇当头棒喝似的失败或意外才能认清楚事情的真相。
        其实在这里也显示出导演追求的东方式的特色。与“七宗罪”所散发处的那种强烈的惩戒意味不同,导演影片中的结局带有一种佛门式的点醒和人的悲凉。
        我相信在影片极端风格化的闹剧背后是这些稍显悲哀的底色在作怪。

    结语:复杂、混乱和难以概括的其实是我们身处的现实。

        上述表达,最核心的关键词在于:复杂、混乱和难以概括。
    而这正是我们身处的现实:
        宗教信仰上,我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多神论群体,无论哪一路神仙,只要功能吸引人,我们都能拿来膜拜。
        知识系统上,我们骨子有儒教的功利主义,也有以《易经》思想为代表的东方式经验主义、决定论和模糊哲学,但大多数成年人从小又接受过西方逻辑框架下的科学教育。
        我们使用西医又信仰中医。我们提倡“科学就是生产力”,但却仍然不经试验就论断什么是谬论什么是迷信,也许只有在中国,那些反伪科学的科学人士,才会如此缺乏基本的科学精神。
        我们大多数人不信彼岸世界,认为那就是迷信,但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时,我们却盼望因果报应可以兑现。
        我们极度自尊,处处捍卫我们祖先的荣耀成就,却脆弱到受不了丝毫的质疑,也无法容忍理性的探讨。
        我们面对镜头仍保留着东方人的羞涩,但性开放程度却令西方人都瞠目结舌。
        我们山寨着所有高科技产品因此被贴上没有创造力的标签,但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和言论又离奇到令人匪夷所思,想象力之天马行空令人惊异。
        这就是我们身处的世界。
        只有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才能诞生这样一部集各种特质于一身的电影。

        公平地说,就电影本体而言,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些地方过火,有些地方失控。前十分钟让很多人难以忍受。但是新生代创作者这种近乎莽撞的勇气,却让我感到无法言表的欣喜。
        看看导演乌尔善的背景,就知道这种勇气和勇气背后的混杂从何而来了。
        他是最商业的广告导演,但他又一个自由艺术家,热衷于一切与商业利益无关的艺术实验:装置、短片、行为表演。
        他是蒙古族,在汉族人中生活,读东方人和西方人的书。
        他吸收的信息量庞大而复杂。
        这正是他和我们这个时代暗合的地方。他留意并且观察到这一点,然后紧紧揪住不放。
        我想这部电影应该就是他在力图传达通过自己的切身之感所体验到的种种混乱和异幻的努力。
        电影中的喧闹就像是我们无法停止喧嚣的时代,永远是那么吵,有时候还很可笑,但总是无奈。这种闹剧感,就是导演有意或无意利用的形式,它本身就体现着导演的思想和这部影片的主要意向。在娱乐背后,导演是想用它来面向这个时代,面向银幕前的观众,面向他们久已习焉不察的心。

     8 ) 《刀见笑》:节约标兵的成绩单



    广大影迷乃至于武侠片影迷对《刀见笑》众多斥责其实可算是鞭子抽在马蹄莲上,这部电影从根本上说并不是导演拍给观众看的,而是拍给下一个可能投资他的老板看的。他用这么一段至少动静还不小的视频,证明了自己的执行力和画面底线。从这点来说,他没错,当然他为此挨再多骂也没错。

    《故事会》上的那个故事倒不差,但也不饱满,要想拍满90分钟,光靠活顺是不够的。常规来说,可能得把主要人物多少充实一下,然后哪怕加一点点其他的线索。真正强调到宿命的部分,要调动各方面戏剧力,所以怎么也要给人物点互动的空间。

    《刀见笑》当然不会走这样的路子,不过是为了创新,而是因为要极端地耍花招。极端到,刻意违背电影观众的观赏本能。

    这里还不光是拼命剪得快。

    少三两家是什么样的,没人见过吧,少三两住的那个城是什么样的,也没人见过吧。妓院里没有拍到房间,没有拍器皿,没有拍楼梯通向哪里,没有拍其他人的行动路线,甚至你看不清墙的边缘,看不到这个房间的大小。你只能看见一堆变形的特写,看见叠画出来的各种元素。不太能确定这个空间的存在。

    空间感本来就是观众进入电影虚拟世界的一个基本依靠,大致知道这个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大致知道人是从哪里移动到了哪里,后面就可以放心相信其叙述的“真实”。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电影的开场会用航拍,会用中景的横移,哪怕用几个空镜头交待一下时间地点。

    但这样做的问题是,要实在地制景。

    之前觉得第一层把少三两拍得跟个畜生似的,是乌尔善没有慈悲,后来咂摸下是自己想多了。慈毛悲,人物立定所处什么的,他根本不在乎。他就是要尽可能拿一切手段来干扰观众基本感官,以最粗暴的方式,来回避掉一些不能交代的信息,不让他们有机会去按照习惯来看这个片。

    胖的脸,嗷嗷的叫,过大的罐头音乐,刻意让人头晕的晃动,鲜艳刺眼的大红色,还有少三两那个状态,都是导演的招儿。(喜不喜剧就当是冷笑话了)他不是不知道这样会恶心到人,但就是恶心了你,你才没功夫去计较为什么来来去去人就在那里打转。钱,也就这样省下来了。反正导演假装自己好嗨好嗨地在前面晃,多少也能带着点人往前跑。福瑞斯家的甘什么都不说,也拉了好几百号呢。

    妓院,餐馆,大公公的家,该都是一个棚。斗鸡场,铁匠铺,独孤决斗场所,是另外同一个能看见天的地儿。每一场戏之间的切换,都是用突兀的脸或者声音来接,视听技巧被用到这种境地,不知道自己不会有点不爽。灭门,屠马,玄铁前史,这些必须要出现又不好做的段落,就换个方式来藏拙。不是他要玩,是不得不玩,那么索性走远一点。动画那段因为刻意血腥重口,其实还是有点效果的。

    个人比较多注意一点的,是表演部分。演员给出来的表演信息放得不讲究。除那些夸张的台词,到了为交待而交待的地方,节奏就像石灰样蹭蹭往下掉。且可能同样是为省钱把该拍五条的拍两条,明显演员走神的样子也不剪干净了,张雨绮转大腿那么慢吞吞的速度都不转一下画面。这种片子装绝对没问题,但装到有点茫,确实是不能收工的,板子都该打在导演身上。


    对于电影内容本身来说,也看不出导演确实有什么“我要说”的东西,当然,这一点也不用苛责他。只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制造出来了一部奇怪的电影,不知道会不会带出个坏头。也许有人会问,真的要省到这个程度走偏锋吗?确实要。熊猫能碰到的新线那个主动把上下集变成三部曲的制片人是存在于双色球的几率里。对于新导演来说,他必须证明他在某个方面的绝对特殊。而跟钱有关的事,是谁都看得懂的。希望他到了不用太束缚的环境里做的《画皮》,能有真正的实力显出来。

    唯一只担心的是,眼里没有观众尚且是一时,心里没有爱可能是一世。因为,他也可能永远期待着对更大的势力递出属于他自己的,用预算单做出的名片。

     短评

    贪嗔痴是为人性,脏乱差又名江湖。一把菜刀的前世今生。

    8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 漫画风格

    11分钟前
  • Carf
  • 还行
  • 天朝版《中华小当家》

    12分钟前
  • StanGoD
  • 还行
  • 有些人物造型略恶心,某些情节也是。

    17分钟前
  • 慕詩
  • 还行
  • 开头混乱。中间可看。结局无力。

    20分钟前
  • Dr.Young
  • 还行
  • 三星半。故事很武侠,风格很Cult,甚至有些恶趣味,和导演是广告出身有关,喜欢的人会肯定尝试,不喜欢的人会觉得没有美感。从类型片角度而言,和《剑雨》一样,都在向传统武侠回归。

    22分钟前
  • 阿德
  • 还行
  • 脏乱差 地沟油电影!看到MTV、Flash和快打我就彻底看不下去了…还不如去年MTV转型的《决斗刹马镇》~~

    2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很差
  • 整个故事讲的太散,段落之间缺乏更紧密的联系。影像上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第一段的剪辑,该快的不快,该慢的不慢。不过片方最推崇的造型和美术,确实达到了他们所宣传的怪与奇,但是否有人喜欢,就再说了。第一段太白痴了,只有安藤政信那段勉强能看。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 肥胖的”大公公“是我看过的电影里最恶心的人物形象设计,杀猪匠“少三两”又和《麦田》里贪生怕死的”辄“一样聒噪、令人厌倦。其实可以说,除了安藤政信和吹笛二人组外,这部电影里的大多数角色形象都缺乏美感,而这些角色穿插在中间的美食段落里,简直可以令人反胃到想吐。电影不是烂,是恶心。

    31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 五颗星都给安藤政信那段故事的编剧,太厉害了,别的编剧都是屎!!!!!!!

    36分钟前
  • 维他命B
  • 力荐
  • 之所以没给5星,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导演因为种种限制还有能量没能发挥出来。期待他的下一部电影。

    39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 安藤好帥氣,再加上腹肌神馬的;張雨綺好媚,眼神腰肢都在蠱惑你;場面好華麗,故事好穿越,一個裹著N重身份的武俠片~

    43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 看过留脚印

    4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 痴嗔贪(影片讲述顺序)——>>贪嗔痴(真正的时间顺序),人生难逃这三字,可惜恕我眼拙,根本没看出首尾环绕。“痴”的故事太白痴了,倒扣一星。安藤政信那段真不错,正儿八经去拍不挺好的,非要像拍广告那样碎(破碎)、花(花哨)和飘,可惜了。

    48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 剧本结构很出彩,即片方所谓的"套娃式",第二段"嗔"尤为出色,故事的走向很是精彩,简笔画Flash很有爱;但其他两端形式化过于严重,剪辑也乱,表演也乱,明显是模仿港产喜剧却又不得要领的结果。

    5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 俏江南血泪史

    55分钟前
  • 卡夫卡🇨🇳
  • 还行
  • 故事的高潮在哑巴厨师报仇

    57分钟前
  • mmhh
  • 还行
  • 武侠喜剧,手法够荒诞。开始一定要坚持住,别退场,20分钟过后还是不错的

    1小时前
  • Suave
  • 还行
  • 没学会走就开始跑的典型!看之前看了图文宾木匠的影评,做足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可惜结果还是受伤了。这些MV导演耍的花活就好比碘盐,就算它卖的再火爆,你抢购的再多它也不能当饭吃,它永远只是佐料,我们要吃的永远是有营养的主食,拜托讲好故事先!★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很差
  • 重口味,就像吃了一口不那么新鲜的猪血,不咽可惜有点滋味,咽下又有点噎人。

    1小时前
  • 何碰碰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