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去看这部电影时是抱着非常期待的心情去看的,因为处在疫情中想要通过电影去了解疫情发生时重灾区到底人民群众经历了哪些困难和故事,剧情并没有让我感受到疫情当下人们经历了哪些恐慌感动无助和感恩,整个故事情节的逻辑不够清晰,内容不够完整,所以并没有十分的打动我让我留下眼泪,但也非常的尊敬导演能在疫情当下拍摄这样的一部作品来鼓励大家一同度过难关给一线的工作人员带去一丝温暖,这样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医务人员看的真是生气,边看边吐槽吧: 1,院长为什么不能说普通话? 这个说话的语气有点模仿邓工。不知道为什么。 2,院长有点太高大上了。为什么不反映院领导打压反馈问题的医生,导致感染泛滥的情况?不是依据事实拍摄的吗? 3,广州的医院就要说粤语吗?有朋友就是本地人,在广州的医院工作,他说他们那儿也都是说普通话,只有碰到本地老人才会说粤语。 4,哪儿来的外来的专家说你们医院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北京上海的专家去县医院做手术也不会这样装逼。还他妈让人离开icu。这完全就不是一个医生该说的话!他也是从一根毛都不懂的小医生成长起来的。 5,上层唱高调。领导一如既往的病人至上。这根本不是应对危机的措施。到那个时候就是能救的就救,有并发症的就是直接放弃了。根本没有资源去救那些复杂的病人了。 6,这个事情不应该拍成电影,而且纪录片。电影里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人物都需要成长,而纪录片不存在来的都是最有经验的医生。 7,电影也只是电影。好多东西想升华,但是却有违常识。对病例的解剖有必要都要征得家属同意吗? 灾难面前,只需要政府的一纸文件就可以了。 最后总结就是:病人是sb,底层医生是sb,中层医生很辛苦,院长很负责,上层跟nb!
整部片子确实泪点十足,但是最有代入感的一段,关舱之后两位护士躺在已经空无一人的体育馆:就这样躺在这里什么都不用想,真好!直接泪目,想想当时疫情时躺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的自己感觉已经是最大的贡献了,在家什么都不用想每天看看新闻的自己真的很幸福。这份幸福是多少负重前行的人换来的,更加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作为中国人真的很自豪很幸福🇨🇳
周六为了奖励自己学习了四小时,去家旁边的的电影院看了《中国医生》,片子是讲20年1月底武汉的新冠疫情以后,金银谭医院的应对,以及武汉人民的生活,世界的关注等。 电影其实就是纪录片,没有魔改,但我觉得真实比电影肯定更残酷心痛。我准备有时间把纪录片和书找出来看看,疫情这件事,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大概是我们经历的比较大的历史事件了,我也希望未来不会再有机会经历这样的历史大事件了。但是这次成功抗疫,也体现了我们大国的力量,也是向世界交出了完美答卷了。 看着电影觉得很魔幻,虽然只是过去了一年半,却好像疫情已经一个世纪那么久。我们现在居然能戴着口罩在电影院看武汉抗疫电影了。真奇妙的感觉,代入感很强了。 电影开场,从吃吃吃,吃到疫情爆发,看到吐血、死亡、插管等血淋淋的画面,紧张恐惧得不自觉停止了吃零食的动作,默默的带起了口罩。不得不说,张子枫那三四分钟演的真好,眼神都是戏,她演了一个应该是初中生的女孩子,爸妈都在疫情中死了。医生告诉她的时候,灰蒙蒙的天空飘着雪,在老旧居民楼下,医生说任何时候都可以打电话给他,她转头眼中含泪的问:“我只是想知道没有爸妈的小孩要怎么办”。我马上就破防了。
张涵予、袁泉等大咖的演技也都在线的,电影里还有无时无刻不能忽略的党徽。 医护人员真伟大,中国人民真团结,祖国真是我们强大的后盾,应对紧急事件的调动能力真的没有几个国家能比了。虽然医生是他们的职业,但是这份职业真的很需要奉献精神,心理要特别强大,看了那么多生死离别,还要继续生活。我想要是我,应该很难做到吧。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晚上八点半,街上刚下过雨,路灯下的树影,绿色的树叶特别耀眼。湿漉漉的街道,空气被洗过一样,夜色的笼罩下,远处高楼光影绰约。行人们戴着口罩或不戴,有情侣挽手低语欢笑,有夫妻牵着宠物狗🐶在给它们梳毛,有青年带着耳机骑着单车,大家都平静的活在平淡的日子里。我恍恍惚惚觉得好像穿越到电影里,在片尾曲以后的彩蛋里,王子和公主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灾难电影总是提醒我们现在的安定平淡生活来之不易。背后是多少人努力过的结果。
意外随时可能发生,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
7.7日作为影迷代表受片方邀请参加提前业内看片会,有幸提前观看到 这部电影。个人给三星半吧,7.3分。
作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经历的重大事件,每个人都记忆犹新,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思绪又回到了当初所经历的时刻。我个人印象也尤为深刻,2019年十二月底那几天我正在武汉办事,堂弟看新闻打电话提醒我武汉出现不明感染病例,交代我买口罩戴上,我没有放在心上。2020年1月3日我从武汉乘飞机回乌市,之后没多久就全面公布疫情爆发,武汉正是中心地带,想想真是非常后怕。那时候一飞机的人都是 武汉各地集中到飞机上,而且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只要有一个人感染了,那一飞机的人就惨了,还算非常万幸。
电影主要视角集中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张涵予饰演的张院长为主角,但是我很不喜欢张涵予特地说的武汉话,感觉很不正宗,很出戏,还不如就用普通话更好。不过飚了好几次“TMD”国骂也算是难得一见。
大部分内容就是新闻看到的那样,大规模不明感染让许多人发烧,呼吸道等症状,大家蜂拥赶往医院导致床位严重不足,又相互交叉感染,一发不可收拾。看到那些病人得不到床位只能回家自己隔离,甚至死在家里,很不是滋味,如果自己是处于那个环境,也会非常绝望。
电影里很快大家都得到了救治。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病毒,医生们也都束手无策,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没有特效药,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每天都有病人死去,充满了挫折感。我们平时只在新闻里看到一个个确诊,死亡的数据,没能亲身经历永远无法体会那些生离死别的伤痛。
电影详细描写了许多ICU病房抢救的场面,各种意外情况的出现,病人的生命一点一点流失,医生们争分夺秒从死神手中夺取时间,人的生命在这个时刻是那么的脆弱,给人一种很无力的感觉。每一次生命的逝去,对医护人员的信心又造成很大的打击。面对这种全新的病毒,所有人都充满了恐惧,挫折,观众也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医护人员的难处。
电影有张院长跟妻子,金仔跟老婆,两条感情线,但都是为剧情服务,没有喧宾夺主变成爱情戏也算是国产电影的进步。神烦许多电影加入各种爱情戏的桥段。
有些细节表现还是挺好的。小卖部的老张给文主任发了许多微信,想求一个床位,直到忙了几天回到家才看到微信留言,老张已经离世了,听着微信语音里老张卑微的恳求留言,不禁潸然泪下。
小枫的父母都去世了,问李晨:“叔叔,你能告诉我,没有爸爸妈妈一个人要怎么生活吗?”感觉也是无尽的酸楚。
除了这些细节,给人总体的感觉就像看新闻联播一样充满了正能量,所有的事情都是好的方向发展,所有人都是齐心协力共同抗疫取得胜利。好像我们从来没有走过弯路,总感觉太端正了。现实中一开始我们走了许多弯路,甚至一度人为隐瞒真实情况没能及时做到更好地防范,吹哨人事件, 各种防疫物资分配不合理等等问题,都没能提及过,虽然考虑到过审原因没有提及,但是总感觉少了一些东西,一味的正能量,就缺失一些力量感,真实感。所以这部电影给人感觉就是弘扬抗疫宣传片一样,少了一些电影感。
不过现在真心觉得我国的抗疫工作实在是非常出色。一开始虽然很多弯路,但是后面正视了起来,十四亿人全民齐心抗疫,是全世界恢复最快的国家。看看现在一年多以来全世界的局势,确诊超过1.8亿,真心觉得我们做的非常成功了。现在想想也不能对当时所走的弯路过多的抱怨,因为那时候人们根本不知道所面对的是什么情况。西方国家提前几个月明确知道疫情的情况,有充足的世界可以去预防,却还搞成现在一团糟的局面,又想起了那句话: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从来不会吸取教训。
这部电影的题材很特殊,是全中国人的共同经历,票房应该会超过30亿,评分我预测7.3.大家还是可以去支持的。
关于“新冠疫情”有太多的纪录片,它们远远好于这部电影。
在这里我想说的问题题目已经说了,“头重脚轻”,“刻意煽情”是我观看完电影后的直观感受。
头重脚轻
电影开篇即是高潮,发现肺炎病例,金银滩医院接收入院治疗,随着病例人数的不断增加,医护工作者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
院长坐镇指挥、混乱的场景、医患冲突、第一批医疗队赶来救援,大量的患者需要得到救治,但是病床位依旧得不到方案解决,随之而来的是死亡病例不断攀升,甚至于医生、患者、还有他们的亲属一个个离去。
电影用了一半的时长再现了当时的真实情况,节奏快,紧张感强,将观众很快带入到了情绪之中,所以我在还没到后面的时候,心里给这部电影预估的分数是8.5分左右。
因为,在我看来,电影的表现虽远远不及真实情况,但是在金银滩医院这部分,它做到了基本的还原,还有体现在这些演员上的表演细节。比如长期戴防护服后脸上浮现的一道道凹痕,年轻医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诉说着思家之情,还有袁泉饰演的医生与周围邻里的关系,身为医生无能为力与绝望等等,这些诸多的小细节都演绎的很好。
但是但是,一到后半段,整个节奏一下子崩了。
刻意煽情
我在这里要说的不是煽情戏不好,也不是主旋律的问题,而是整个电影节奏一下子缓慢了太多太多。如果说前面是“激情澎湃,振奋人心”,后面就是“谈情说爱,悠哉游哉”。欧豪和周也的戏份几乎占后面全部,并且贯穿全片。
当然,紧张的节奏过后当然需要慢节奏过渡,就像前面在紧张的抢救病人戏份后,会有个会议来缓和下节奏。可是后半部分呢,除了些之前记录片的素材和偶尔的医院戏份,这时的整个重心就在欧豪和周也这条线上。
如果不看前半段,单看这后半段内容,我只会觉得这是疫情期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说到“感人”,这两位年轻演员的长时间表演给观众带来的“感动成度”真不及前面张子枫的2-3分钟。
所以整部电影看完后心里的分数直接从8.5降到了7分。
当然,整体的演员表演完成度还是很高的,尤其是病房里抢救的戏份,让我不禁感叹,我国的医疗戏明明可以拍的很好嘛,但是医疗剧就是没人拍。
就说这么多吧!
表达逻辑很港产片,双雄、贺年合家欢什么的……试图以点带面是聪明的,但典型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不到,两边不靠(类比前两年的烈火英雄/中国机长果然没错,编剧是同一人
就很魔幻,疫情还没完全结束,但是看屏幕里的一幕幕,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事。
三星给火神山、雷神山、金银潭等各医院。不知道是不是编剧的问题,很多人物缺乏他本身身份应有的理性
张子枫牛逼,从她那开始哭死
看这个还不如多看看纪录片……上映第一天跑去看的结果好失望……
周围座位啜泣声一片。被朱亚文老师圈粉了。 易烊千玺不愧是新生代好演员。 推荐,值得和家人一起观看。
刘伟强拍主旋律真是太套路化了
6.5/10。看的时候很多次忍不住流泪,本来想给7,但想想这种题材,看纪录片和新闻也会哭得稀里哗啦,从电影的角度其实乏善可陈。一流的演员,二流的剧本,三流的剪辑,四流的配乐。补一句,朱亚文的角色,编剧赏光+演员优秀,出彩。
昨天带我妈去看中国医生,老太太出来说是这几年看过的最难看的电影。表现医院紧张忙碌,就是叮叮当当东西摔一地,而且表演各种摔?不是外地支援医疗队接管病区么,为什么和当地的医生混合在一起?总体内容乱,人物塑造简单化,还不如去年上的抗疫电视剧好看。
这种题材很难不让人流泪,张涵予,袁泉真的是定海神针,朱亚文,千玺两个人的出现让沉重的气氛有了一丝轻松,疫情已经过去很久了,有些画面好像在被慢慢忘记……感谢所有为疫情付出的人,医护,警察,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经历封城的武汉人民乃至全国人民
好多新闻能感动到我,但这部电影,我很淡定的看完,边看边想等会儿晚饭吃什么。
现在的主旋律已经本质上不是电影了,专题片式情景再现+电影工业级投入,讨论它的剧作表演调度都是无用的,应该用报告文学的标准来看这种作品。
没有故事主线,因为本来题材不犯错误就会很感人了,但是它作为一部电影我真的只能给及格,这只能算是武汉紧急情况大拼盘吧....
感动不应是群像堆砌,不该是配乐处处插播,不只是放大生死离别,它是当众人只愿看向亮光的一面时,选择还会记得山的背阳面那些淌过爱别离痛的人和没法越过山丘的魂。抗疫本身必然是感人的,但这部电影不是,片中唯一戳心的只有张子枫的段落,“我只想知道,一个人没有爸爸妈妈的话该怎么办”,其余时间煎熬难顶。况且我只是想简简单单看个电影,何以还要看三次新闻联播。
唯一泪点:子枫哽咽着叫了一声叔叔
感动更多来源于现实,而非电影。感谢所有为武汉拼过命的人们。电影本身并不优秀,但背后的真实故事值得让每个人动容。
很好的题材。却是一部很一般的电影。每一个点都在告诉我,到时间了,该哭了,该感动了。
非常主旋律,前半段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很紧张,后半段就有点刻意煽情,喊口号了。
里面那些医疗场面都挺逼真……但是有些剧情可以说是极脱线啊!完全没有存在必要!
看完了北京场的中国医生首映,不完全统计哭了十次吧🙏全场啜泣声不断。在医疗场面方面的专业度是无可挑剔的,选的片段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或多或少都来源于大家当时亲身经历或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的事件,所以很有触动感。对女性医护人员的刻画好评👍张涵予、袁泉、朱亚文都贡献了高光演技。易烊千玺的角色非常俏皮可爱,最后又让人心生怜爱,以后可以考虑发展一下喜剧,有的桥段身边很多人忍不住乐了,难得的轻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