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影片中唯一让我眼前一亮的情节就是Lee鼓动观众,让大家都买一点IBIS的股票,把股价哄抬上去解放Kyle也拯救他的生命,但即便是8块多美元的股价,最少买10股就是80多块钱,也并没有多少人买,股价扑腾了一下,上涨了几分钱,随即又跌回去了,只能让人不禁感慨上方套牢盘太重了。。。
这个想法也亏他能想得出来,在被人用枪指着的情况下,能有这个想法还是很让人惊叹的。Lee问观众他的生命值多少钱,得到的回答就是就是股价扑腾了一下,不知道这只股票盘子多大,如果是大盘股,这么扑腾一下还是挺让人感动的。
这个情节想点出的还是生命价值的老话题以及人对生命冷漠的现状。一个人的生命究竟值多少钱或许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就像哲学家柏格森讲的时间就是连续不断的绵延,而秒、分、时,日,年是人为划定的,而非时间本身的属性一样。金钱的刻度本身并不是生命自带的属性,生命不是用来交易的,而是用来实现的,人只能是目标,而不能是工具。这是从哲学的意义上讨论生命的本质。但这些人为的刻度也并非毫无意义,在诉讼过程中,在保险业、医疗业等行业,人为地给生命标上一个价格都是保障行业甚至整个社会得以运行的必要条件。如果不给生命标上一个可承受的价格,按照人风险厌恶的特性,无穷大的风险必须配上无穷大的回报,而世上有什么事的回报是无穷大的?没有。所以人就不会去做那些可能导致一部分人死亡、却对整个人类有极大意义的事。人就会畏首畏尾,而不敢去造飞机、造轮船、造房子,造宇宙飞船等等。
其次,人是社会的人,人不是孤立的。资源是有限的,而金钱作为资源交换的媒介,恰恰象征着资源的稀缺性。人的生命如果是无价的,那一个人的生命对资源的占有也可以是无限的,而一个社会是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无限制地投入资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人的生命也不能是无价的。
那么问题就在于“生命是无价的”这样一个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命题究竟可不可以为真?我想是不能为真,因为你既然已经在用金钱的刻度来度量生命,不管度量的结果是有价或无价,其实已经堕入了现实的讨论范畴,而不是空谈理想,否则你不会用金钱这个度量衡。一定是面临着现实的问题,才会将生命与金钱联系在一起。既然是现实问题,那么一个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命题自然是假的。
另外一点让我最感觉悲哀的就是这部影片和《恐怖直播》的两个受害者的唯一诉求就是让责任方承认错误。弱者的复仇方式是向内求,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的心态,更确切地说他们不是复仇,而只是讨个说法。他们自知无力改变世界,所以只能退而追求内心的平衡,只求对方一个道歉,类似于阿Q;强者的复仇方式是向外求,改变世界而不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因为“超人”是道德规范的制定者而不是遵循者,“超人”已经到了一种“从心所欲”的境界,他们所认为的和所做的的就是道德的,正确的,他们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价值观输出,而非向内求纠正自己,强者的复仇类似于马云投资百胜→_→。复仇就要从对方最关心的人、事、物下手,而不是从他们最不关心的人、事、物下手,例如良心,更不是从自己最关心的事下手。要求对方承认错误貌似是一个简单的诉求,表现了主人公淳朴的品质,也侧面烘托出了资本家的罪恶,但这实质是一种口舌之争、意气之争,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丝毫帮助。提出道歉这种要求恰恰证明了主人公loser的品质,也侧面烘托出了不是资本家太狡诈而是有些人太傻太天真。既然抱着一拼两亡的决心就要有点一拼两亡的样子,不杀一儆百不足以解决问题。归根结底,一个人的复仇方式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格局。
还在怀念1987年的《华尔街》?2013年的《华尔街之狼》?今年的《亿万》?
朱迪·福斯特执导的金融题材大片《金钱怪兽》 Money Monster在娱乐性上无疑更胜一筹,而她的讽刺几乎全藏在暗处。
这部明星更多、大牌更大的影片在形式上可以看作高配和扩展版的《狙击电话亭》或《恐怖直播》,显然他们最大的相同之处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故事情节为了避免剧透,本文尽量跳过,多谈一些普通观众可能难以领会的讽刺细节:
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当主持人号召全世界观众一人买几股,抬升股价拯救不幸者的时候;当主持人几乎垂泪请求观众们救他一命的时候;当镜头对准一个又一个电视机前默默掏出手机,神情肃穆的观众的时候,你是不是已经认为圣母病高发的美国人众人拾材火焰高一定立刻拉升股价,分分钟拯救世界?
我买点~
我也买~
买买买
事实是,屏幕上显示的股价涨了两美分,然后暴跌!
怎么能跌呢?坑爹啊?
不明真相的同学可能会问:说好的美国人富有同情心呢?其实,这和有同情心的人多不多真的关系不大。首先,这支股票的公司出了天大问题,更可怕的是连公司自己都找不到原因。更重要的是,直接在股票市场交易的美国普通人很少,大多数普通人会选择将资金委托专业交易机构操作,据保守估计美国股票市场70%以上的交易由遍布全美的交易机构完成。所以主持人希望发动群众拯救自己的想法再一次暴露了他自身根本不了解金融行业。
有思维广的同学可能会追问:如果这事发生在中国呢?首先,我要自豪地说:勤劳肯干自力更生的中国股民更喜欢自己操作。2013年中国证监会给出数据,中国散户的交易量占到80%,所以如果片中事件真的发生在中国,抬升股价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证监会同时指出,中国股市中散户交易量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是股票交易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和国情、制度、族群和文化无关。可以想象,再过十几年当中国资本遍布全球,中国像今天的美国一样变成了中华帝国,股市可能会越来越像今天美帝的股市。(但愿不要发生)
总的来说,从股票交易的角度讲,这事情发生在任何有一定规模股市的国家,结果不会有丝毫不同。正如前文所说,专业交易机构是股票交易市场的主角,专业机构在没有得到任何正面消息并且评估可信的前提下,他们的交易软件只会缓慢但持续不断地抛售股票。本质上讲,主持人此刻的行为用网络俗语来说就是在“呼唤韭菜们去接盘”,其结果除了让专业机构抛售更多更快,让散户们损失惨重以外,不会有任何其他结果。
金融市场冷酷的这一面,不受无论有多少数量的普通人影响的这一面,你明白了吗?
二,媒体监督——海市蜃楼般的第四权
经常会有理想主义的朋友说:美国政治制度是三权分立与制衡,从制度上保证了将权力关进笼子。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常常还提到这一句:美国媒体是完全中立的,舆论监督可以有效防止前三者滥用权力,堪称美国政治权利的第四权。所以我们常常也听到美国媒体从业者以“追寻真相、记载历史”;“向有权力者说不,为无力者发声”自我标榜。
本文主要是为了讨论电影,所以我们不过多谈论政治制度,只想提醒大家注意资本在美国权力运作中的力量,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美国对资本的监管力度越来越松,越来越多在欧洲亚洲被定义为非法的行为在美国逐渐通过立法的形式受到遮蔽和保护。有同学会质疑,或许是美国又分离了一些原本认为是灰色地带的东西,厘清了一些好与坏,难道就不能是证明了美国再一次走在世界的前列吗?是的,我们不能使用二元论简单地区分好于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分析这些新法律保护的行为,分析这些法律的推动者、收益者和损益者,这有助于正本清源深刻认识美国的权利运行机制。
说回媒体监督,电影中遭受重大损失的投资者凯尔,怪罪于提供了错误咨询的投资分析节目主持人李·盖茨与操纵股价的高频股票软件设计公司CEO沃尔特。从影片剧情发展来讲,凯尔的认识是正确的,即使他并没有掌握CEO沃尔特操作股价的证据。媒体在凯尔绝望的形如自杀般的举动前并没有披露任何有价值的信息。稍后电影中甚至直接播放了李在早前节目中信誓旦旦保证购买艾比斯公司股票比把钱存进银行还要保险的片段,很明显,李·盖茨犯了一个大错。任何脑子清醒的股民都会告诉你,股市里面不存在只涨不跌的股票。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得出一个结论:李·盖茨不具有金融媒体从业者的基本素质。
我们不禁要问:在艾比斯事件中,媒体的监督有效吗?倒推回去,谁把这样一个形如小丑的人捧为明星一样的金融分析师呢?
让我们暂且放下,先谈操作股价的艾比斯公司CEO沃尔特。按照电影情节,沃尔特创办的艾比斯公司设计了一款高频交易软件,这款软件能够自动操作在股市中不停的买进卖出各种不同的股票实现盈利。其核心原理是分析市场上的买卖行为,通过高深的数学计算实现低进高出。严格意义上讲,除了数学家和编程工程师普通人根本搞不明白交易的具体原理,自然也就不太可能被人为操纵,由此实现了相对的公平和欧美资本家顶礼膜拜奉为真理的“让市场决定一切”。
万事无绝对,这款软件毕竟只是股票市场的一部分。沃特尔贿赂南非某矿业集团的工人煽动工人罢工,使得原本被广泛认为前景大好的该公司股价暴跌;然后从艾比斯股市资金池中抽调大量资金低价买入矿业公司股票;按照沃尔特的设计,收受贿赂的工人将在2周后结束罢工,矿业公司股价会在短期内快速拉升,此时沃尔特就可以在股价高位抛售谋取暴利。由于工人领袖没有和矿业公司取得共识,预期的和解没有按时到来,沃尔特的算计落空。然而此时沃尔特买入矿业公司股票并没有实际亏损,只要等待罢工结束获取收益的可能性仍然很高。但糟糕的是,由于沃尔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高频交易,抽调资金意味着交易本金大量减少使得着交易量大幅减少这就导致艾比斯公司的盈利大幅减少,而公司盈利信息会定期向媒体和大众公布,公众由此认为艾比斯公司前景堪忧,市场巨量抛售股票造成公司股价暴跌,一日期间投资者总共损失超过8亿美元。
按照美国《证券法》的《144 号条例》,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超过5%的大股东、公司高级管理层和董事等关联方以及从关联方中获得股票的人,在卖出股票时必须遵守严格的慢走和披露程序。简单说,大股东在卖出股票撤走资金时,需要提前向市场公布售出的时间和数量,不得暗中大量抛售股票。但是本片中的艾比斯公司CEO并没有抛售本公司股票,所以他的行为严格说并没有违反144条例。
让我们回头再聊聊高频交易:“比如你要在超市花5美元买一加仑牛奶,但当你走到收银台结账的时候,价格已经涨到了5.05美元,而且你只能买到3/4加仑。”美国新闻网站《商业内幕》援引对高频交易一直持批评态度的交易员加勒特·奈纳的话来解释其问题所在。进一步解释,你的购买行为和购买数量被高频交易软件以尽可能快速地收集,然后赶在任何人反应过来之前从真正的卖家手中低价买进然后加价转卖给你,而加价的部分减去各种费用就是交易机构的盈利。为了提高交易速度,美国各大交易机构购买了更多的超级计算机,为了提高通讯速度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服务器部署到交易所服务器附近甚至搬进同一幢建筑。
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使用暗池交易,监管机构要求的及时全面公开披露信息被尽可能地规避了。更极端的一个例子是,2011年以来,交易市场间的通信方式正在从传统的光纤通信向微波通信迁移。原因仅仅因为微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只比真空光速慢1%,而通过光纤传输却要受到30%以上的速度衰减。我们暂且不去讨论美国证监会历来对新技术的启用大开方便之门往往都要等到出现严重后果后才缝缝补补,单单讨论媒体在其中的监督作用。通过影片和本文所述,由于暗池交易几乎只在机构间交易,有极高的门槛,并且规避了大量的政府监管。媒体不仅在发掘真相方面无能为力,甚至对交易本身一知半解。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媒体监督,近乎于海市蜃楼。也就是说,几乎只有出现像影片中凯尔这样极端情况,媒体才能注意到存在问题,而本片中媒体居然要借助黑客的帮助才能在短时间内搞清楚来龙去脉。
现在,让我们发散思维。媒体从业者谈到第四权的时候,有一个例子被一次又一次的讲诉:水门事件。的确,水门事件中记者和媒体居功至伟,他们是代号“深喉”的线人即前FBI副局长与公众之间的关键渠道。然而水门事件的结果又如何呢?尼克松受到福特的特赦,69名政府官员受到指控48人被定罪。然而只有两人被判入狱,联邦司法部长服刑19个月,司法部长服刑1个月。而两人的罪名仅仅是伪证罪。也就是说,尼克松和他的手下操纵国家公器权力监听民主党竞选机构以及在整个事件中陆续动用CIA和FBI掩饰罪行消灭罪证等层出不穷的犯罪都没有得到惩罚。
水门事件发生在1972年,不幸的是40多年后的2016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指示本党竞选管理部门高层官员蓄意抹黑同样是民主党候选人桑其斯,最终也仅仅是直接相关的高层官员辞职了事。
正如近日沸沸扬扬的美国陆军做假账案件,这件案值高达数万亿美元的事件最先报道的媒体是英国的路透社。在美国几大主流媒体上我们看不到任何报道,截至8月23日深夜我们在《纽约时报》的网站上找不到任何相关信息。事实上早在2001年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曾指出陆军帐目存在问题,但10年过去了,不仅没有任何人因此受到法律制裁,并且假账事件的规模越来越大。
有些朋友可能看过2012年开始连播三季的美剧《新闻编辑室》,剧中新闻团队谨守任何新闻必须要有两个可靠来源证实后才能发布的坚持让我印象深刻。所谓的可靠来源,我们用一起真实的案例举例:2011年“美国全国公共电台”报道控枪女议员吉福兹在枪击中遇害,然后女议员死亡的消息被包括雅虎、英国路透社、CNN、《纽约时报》和福克斯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事实上女议员并没有死并且直到2012年1月才因病辞职。针对女议员死亡这个消息,在事发后短时间内可靠来源可能包括:救护车上的急救人员、抢救室的主治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停尸房工作人员等。错误报道后“美国全国公共电台”声称他们采信了两个独立来源,这两个来源是当地警长办公室和国会议员办公室。显然他们的消息来源并不是真正的”可靠来源“。而包括CNN 福克斯在内的其他媒体甚至在美国电台报道后的1个半小时后的报道中仍然认为女议员已经死亡……
三,金钱不眠,资本永生
如果你认为CNN 《纽约时报》MSNBC 路透社等传统媒体已经大不如从前,那么被包括欧美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一致认为犹如《唐吉可德》似的《新闻编辑室》中提倡并遵循的严格的新闻准则,在自媒体时代更加荡然无存。2016年8月25日,非洲以新闻翔实著称的“塞内加尔新闻网”报道了一则令全世界震惊的消息: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因不满本国运动员在里约奥运未能获得哪怕一枚铜牌的表现,愤怒地将他们逮捕,并强迫他们为此次无功而返的奥运之旅全额“埋单”。稍后,法国鼎鼎大名的主流媒体《费加罗报》、以及如“体育365”等更多的知名媒体陆续跟进报道。自25日深夜起,报道、评论、阐发、借喻(讽刺某国)……各种以“穆加贝逮捕本国奥运选手”为前提的文章,在中文媒体刷屏传播。然而事情神奇地逆转了:法国《快报》等一些头脑更冷静的媒体很快发现这个故事源自一个名叫“Onetainment”的博客式网站。在这个博客上,博主开宗明义地申明“本博意在讽刺,所有消息全属虚构”——显然,此次“穆加贝逮捕全部奥运选手”的说法,也是这位博主因不满穆加贝“文学创作”出的段子。随着《费加罗报》电话采访相关人士,“穆加贝逮捕奥运选手”的新闻被彻底推翻。
自媒体,即西方语境下的“公民媒体”,某些人士宽泛地将所有非专业新闻机构都纳入公民媒体。赞赏者宣称自媒体“对抗或弥补传统社会大众媒体的报导内容、传达出自主和多元的观点或意见”。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网络上真正有影响的自媒体仍然具有很多传统新闻机构的属性:他们常常由专业的新闻专业人士运营,他们的新闻来源大大超出普通公民可能接触的范围,最重要的,他们的运营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广告商和各种风险投资。由于自媒体常常依托社交平台如Twitter、微薄、微信等,普通公民的言论常常淹没于滔滔不绝的信息洪流,回音寥寥。这或许就是电影中凯尔带着两件爆炸背心,不惜持枪闯进演播室劫持主持人,然后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揭露主持人满嘴胡言乱语和艾比斯CEO操纵股价的根本原因。
上面扯了一堆,其实本片的媒体视角还是比较传统的电视直播,但几个直面观众的镜头起到了点睛之意:另一个直播节目中肆意取笑凯尔持枪行为的电视评论人、为凯尔受到女友残酷无情地鄙视辱骂感到难过的电视机前观众、在华尔街两侧看热闹不嫌事大煽动凯尔开枪的”不明真群众“。
你们美国人也喜欢看热闹
推特上也要“爆了”
凯尔,我要给你生猴子~
别围观了!没人理他他就不演戏了!
没死让他上电视
老娘也想来个一言不合就掏枪
你跳啥呢?
我为钱狂~
片尾,李和导演帕蒂在医院休息室吃外卖中餐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证监会宣布对沃尔特展开调查,沃尔特面临刑事和民事惩罚;但这迟到的正义并不能改变凯尔自取灭亡的结果;帕蒂对网络上艾斯比CEO沃尔特受到惊吓画面各种戏仿和恶搞一开始流露几丝笑意,然后淡淡的悲伤展现出来,最后呈现出近乎麻木和空洞的表情。
帕蒂开始在微笑
严肃起来
最后变得麻木和空洞
最终,帕蒂转过头问李:咱们下周还有什么题材好做?
我想为大家分析这一幕的内涵。如果说影片中主持人李在影片中后段反过来挟持凯尔刨根问底追问真相这种疯狂行为代表媒体为收视率不惜一切的狂热,那么导演帕蒂无疑代表着理性的一面。
她的所作所为堪称”追寻真相、记载历史”也称得上“向有权力者说不,为无力者发声”,所以帕蒂在片尾呈现的麻木和空洞不能简单等同普通观众“阅后即焚”的状态。我曾经在评论《黑镜》第二集的时候写下一段话: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这样说道:“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而在这一集里,对这一切的思考以及对这一切的愤怒也被包装成了娱乐。帕蒂的哀伤和空洞同样如此:大众轻易忘记了凯尔遭遇的一切,对造成凯尔不幸的一切毫不在意,反而对沃尔特遭受的“小绊子”津津乐道以此取乐。
这里应该是动图,如果看到不动,请点这里看动图娱乐至死
这头“金钱怪兽”如此强大,资本自上而下改变了一切,交易机构、媒体和普通公民都属于这头怪兽的一部分,再冷静再睿智的人类个体面对资本的力量也束手无策毫还手之力。
正如片尾电视中飘出新闻报道:今天下午,尽管证交所外面不太平静,里面一切照常……
6/10。冲突表现是二元对立的变化:一开始主播与挟持者对立,要求讨个说法而经商人一直逃避,此时主播/挟持者共同与经商人对立。同样是刺破谎言心脏的故事, 朱迪福斯特对转换视角、激进节奏的空间感和机位调度上不够成熟,动作张力远不及[恐怖直播],直播跟进联邦大厅的高潮场景很有象征性却拍得平淡。
恐怖直播,主持人和恐怖分子聊天周旋的节奏和紧张氛围营造不够,但觉得这种题材很棒。
所有的一切不过只是一场电视真人秀 看完 散场 因为再惨烈 都不过是别人的人生
可能是意识到这个过于戏剧化的题材难以被很好地控制以及精细地处理,朱迪福斯特另辟蹊径选取了一个不同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走投无路而极端复仇的股民与跨国公司的金融诈骗阴谋两条线交错进行,中间填充的是福斯特借这一独特事件对美国社会普遍麻木而无意识娱乐的观察与展现,影片有着清醒的自我定位
Jack O'Connell 在这部电影里太耀眼了,相比之下其他两个大牌的表现则浮夸而没有信服力。Jodie Foster 请了一帮好演员,又有预算,成品却是三线导演的水准……
凯尔被击中后,让这场真人秀的围观者也就震撼了不到10分钟,10分钟一过,人们低下头继续进行自己的事情,毕竟大多数人都是精明的,再惨烈也和自己的人生无关.....就像结尾的恶搞视频,笑笑之后,谁还记得凯尔.....
开始五分钟以为是大空头,后面才知道就是一恐怖直播,主持人和恐怖分子全程聊天周旋,但问题在于第一节奏感和紧张氛围营造远不如韩片(笑点倒是颇为密集),第二人物动机和转折都有些幼稚,总体一般
不是不识货,而是货比货。没办法不想到《恐怖直播》,然而一比,好莱坞那股子小家子气就藏不住了,尤其是政治正确到无孔不入的地步。不乏刺激,但总的来说是爆米花水平的,要是没啥野心那也就罢了。
sometimes 3星 但是每当我准备昏昏欲睡时 一个climax的出现让我倍感惊喜 黑色幽默元素很足 你以为是一部犯罪类型电影?其实是喜剧片 你以为是喜剧片?其实是揭露社会现实的类型片
“新闻编辑室”和“恐怖直播”嫁接出的流水线娱乐产品。寄望好莱坞讲述99%对1%的绝地反抗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乔治·克鲁尼拼了老命,斯德哥尔摩欢迎你...
如果买买买能救乔治克鲁尼的命,我一定全仓干!
节目里乔治克鲁尼的那幅嘴脸,活生生的郎教授啊。不知道郎教授也被绑架的话,会不会这么勇敢。
从故事到演技都非常浮夸和浮躁 以至于有一丝反讽的幽默 比如上街围观炸弹的人群 结尾处的恶搞视频 并未因为灌了鸡汤就集体献爱心的股民 不按剧本走的怀孕女友 从上到下没人真的懂高频交易的投资公司 事前胡说八道事后依然盲目狂热的媒体 很怕生活在这样的世界 然而我们就在这样的世界 不是吗
三星半,的确有点像添加了喜剧元素的«恐怖直播»,短短九十几分钟剧情还算跌宕,虽有金融术语未有说教,几个老牌影星发挥正常。还行吧。
朱迪·福斯特的电影总是这样,最终还是会变得平庸与缺乏激动。这部片子也是各种套路,一部很常态的好莱坞惊悚类型片,挺失望的
尽管节奏把握的很好,但是漏洞百出的故事让观众根本紧张不起来
简单总结:希拉里在好莱坞最厉害的支持者乔治·克鲁尼主演的年度桑德斯宣传片。
朱迪福斯特应该是个左派,其中Jack死前那一幕让我想起了哈内克《躲藏》里的割喉一幕,即便底层人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才能追求到一点点,甚至于施舍给与的,虚幻的平等。
作为一名电视人,我关注的点是摄像大哥好体力,以及电视直播节目都做成这样就不怕观众流失了。与韩式的《恐怖直播》不同,凶手露面已经抹去了一半神秘感,不停叫嚣狂躁就是不开枪也只能说耐性够好,主持人与凶手从敌人变成战壕盟友,狗血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如一场精心策划的真人秀,看完继续打桌球。
剧情太随意了,某些讽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