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是一部探究依赖性和成瘾的电影,其中几个细节的铺设很有意思,比如张静初,古天乐饰演的吸毒者在往自己的身上注射毒品的同时,镜头切换到刘德华饰演的大毒枭却因为“糖成瘾”往自己身上注射胰岛素。两者同样都是drug addiction,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大毒枭从不触碰毒品,甚至对吸毒者内心有抵触,觉得他们全死了这个世界才会干净,但他同时却面临着因为suger addiction而导致的肾衰竭,这是一个很具有讽刺意味的细节。为什么糖成瘾,酒精烟草成瘾的社会问题并不比毒品小,却依旧没有让社会引起重视,甚至媒体都刻意去避免这方面的报道?!suger addiction是一个近几年红透欧美的新概念,人们逐渐认识到自从工业糖代替自然糖以来,人们的身体遭受了多么大的健康危机,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的并发症,如中风,肾衰竭,心脏病。。。每一个现代人都是一名糖成瘾患者,沉浸在冰激凌,薯片,汉堡,糖果,巧克力等工业食品带给他们的满足感中无法自拔。如果有人觉得自己并没有糖成瘾这方面的问题,不妨参考一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食谱,看看自己能够坚持几天。
除此之外,还有酒精和香烟的成瘾问题。据科学研究,香烟的成瘾性和危害性均高于大麻,但是大麻被列为毒品,而香烟却能大模大样的登堂入室,吸烟者旁若无人的吞云吐雾,和清朝时期抽大烟的瘾君子有什么本质区别?而让一个终身吸烟者戒烟的困难性无异于戒毒。虽然体会不到吸烟的快感,但是我却很喜欢酒精,虽然不沾烈性酒,但无论是啤酒,葡萄酒,cidar,cocktail,还是掺杂着雪碧的radler,或者经过酒精发酵的葡萄汁,我都很享受它们所带来的微醺的快乐。酒精当然对人体有害,即便最少量的,葡萄酒也并不能软化血管治疗心血管疾病,这些我都知道,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想喝。怀孕后不能喝酒,虽然我没有感受到任何生理成瘾的不适感,但是心理却很痒痒,我相信这种经历几乎每个人都曾体会过。
说回到电影,既然其细节扯到了成瘾性,那么随即抛出一个问题:毒品泛滥仅仅是因为几个吸毒者所造成的市场需求吗?!海洛因的合成史很有意思,医生发现了鸦片良好的镇痛作用,为了降低其成瘾性于是合成出了更纯依赖性更强的吗啡,并用于临床。而后吗啡的成瘾性又被发现,于是拜耳制药又研发出了药力更强,依赖性更高的海洛因。如果不是这些治病救人的医生和制药公司一系列的骚操作,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遭受海洛因之苦。所以问题是,毒品如何会成为药品?在合成药物用于临床之前,为什么其副作用的发现总是会慢一拍?而作为一个缺乏医学知识的消费者,如何才能了解药物副作用所带来的危害?比起成瘾问题,我其实更担心整个社会的药物滥用。我的童年就是一个抗生素滥用的时代,那时候无论感冒发烧医生只有一句话,打肌肉针还是吊针?而现在医生只会给我开些鼻腔喷雾或者止咳药。但是怀孕后,我还是对医生的骚操作感到隐隐担忧。我的家庭医生在得知我怀孕后还是给我注射了流感疫苗,而我的妇科医生却说一般不建议在孕期注射。医生在孕期给我开了很多药品,比如防孕吐的维生素,止痛药,镁片,铁剂和叶酸,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健康的药罐子,每天都在服药,说实话我很担忧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这些药品,而这些被目前认为安全的药品到底对我和胎儿是不是绝对安全有益的。制药行业的利润不亚于毒品行业,因为海洛因臭名昭著的拜耳公司如今仍是德国数一数二的制药商,我也没少服用该公司的药物。贩毒的集团遭受法律制裁,但是研发出毒品的公司还在赚钱,现实往往就是这么讽刺。
最后在说回到电影。毒品交易的利润那么大,到底谁把钱赚到了?吸毒者和金三角地区的种植者显然是其中最贫困的一环,毒枭成昆团伙赚到了钱,但是却如履薄冰。影片中金三角地区的军阀表面上看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实际上片中那些一心想着升职的警察呢,他们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谁可以解答,为何卧底吴彦祖交给上司的毒品最后真的流通进入市场?为什么海关人员在明知吴彦祖是卧底的情况下还要装聋作哑截缉毒组的糊?到底成昆等人的落网有没有让吴彦祖的上司得到梦寐以求的升职机会?至少从片中看来,吴彦祖还是回到了那个破败的小屋,隐喻着他在此次行动中没有得到任何晋升。如果说普通人drug addiction是病态的,那么当权者的power addiction也好不到哪去。权力者制定游戏规则,操控着这个世界,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谁又能知晓其中究竟是不是正义。我想吴彦祖在片尾的空虚就是由此而来,他为了正义出生入死,但是到头来换回的是不是他心中的正义,值得玩味。他缉毒,却没能挽救普通吸毒者;他抓了成昆,但是市场中仍有海洛因流通;他所做出了努力,最后的受益者却仿佛只有他的上司,所以他最后鬼使神差的竟举起了针管。。。
当然电影在此刻就结束了,吴彦祖最后到底还会不会给自己注射毒品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之外我们这个现实世界,还有毒品,还有药物滥用,还有成瘾性问题的存在,当然也还有权利欲望的黑洞。我想,这就是我为什么给予这部电影五分的原因。
前几天看一档法制节目,讲述的是缉毒警察捉拿毒贩的案件追踪报道。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毒贩被捉拿归案后,和记者采访的一段对话。
记者问道:“这东西,自己吸吗?”
中年毒枭似乎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不屑的说道:“我连烟都不抽,还吸毒?”
记者继续追问:"那你连烟都不抽,为什么要去贩毒?你不知道毒品的危害有多严重吗?”
毒贩理所当然的回答说:“那些吸毒的自己要吸,我拦都拦不住,我又没去打广告做宣传什么的,都是这些人自己找上门求着要我卖给他们。”
这段对话,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
那是我看过对于吸毒描述最深刻的电影——
《门徒》
看完电影后,我一度觉得,政府部门与其天天宣传禁毒口号与公益片,不如可以让孩子们看一下这部电影,也许他的效果,比所有的禁毒手段都要好使。
因为,《门徒》里对于吸毒人员的刻画,可以说是入木三分,甚至有人说,尔冬升把电影拍成了纪录片。
01、
电影的故事,主要分为两条主线。
一条,是吴彦祖饰演的警察阿力潜伏在刘德华饰演的毒枭林昆身边,在历经八年卧底生涯后,最终捉拿林昆。
另一条,则是阿力在卧底生涯期间,结识了张静初和古天乐饰演的吸毒夫妇,并对张静初产生了情愫。
张静初和古天乐饰演的阿芬夫妇,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吸毒者产生了恐惧——
吸毒成这样,还能称作人吗?
阿芬在吸毒过后性欲大增,与阿力发生了一夜情,这让她极度后悔。
她是真的想改,想去反省,所以去了戒毒中心喝了戒毒药。
甚至在毒瘾发作后,她试图用叉子戳自己的手掌,并且让阿力把她五花大绑。
这都是她决心的体现。
阿力也因此相信阿芬。
阿力觉得,即使是为了她自己和她的女儿,阿芬也会努力戒除毒瘾。
但是,阿力从泰国回来后,发现阿芬并没有如她承诺的那样答应戒毒。
甚至连女儿的死活也不管不顾,女儿饿的只能用手抓面,捡地上的糖来充饥。
那一刻,阿力大失所望。
毒瘾,真的戒不掉吗?
我没有吸过,但是我曾在某乎上看见一位缉毒警察的回答——
你有熬夜的习惯吗?你有烟瘾吗?你会自慰吗?
如果你连这些习惯都戒不了,那怎么敢妄想戒毒?
戒毒,是把这些都加在一起,还要大十倍,大几十倍的难度。
阿芬在违背约定后,不好意思再去求助阿力,但是当她在街上看到阿力连一条受伤的狗都会救助的时候,她去祈求阿力给她最后一次机会。
阿力对于阿芬来说,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也是人生中仅剩的那点余光。
但是阿力拒绝了。
“狗没有选择,你有。”
在阿力看来,他已经给过阿芬很多次机会了,已经没有下一次了。
这一切都是她选的。
万念俱灰的阿芬,最终因为注射过量的毒品死在了那张与破房子不相称的沙发上,身上爬满了老鼠。
至于阿芬的老公,他在知道阿力和他老婆一夜情后,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愤怒,是责骂,还是憎恨?
都不是,他的第一反应是要钱。
没有钱,怎么继续吸毒。
伦理纲常在这位瘾君子的眼里,都不如毒品重要,甚至女儿也是。
在阿芬死后,阿力表示要领养女儿。
丈夫说,之前你搞我老婆是一万,女儿给你打个八折,八千,有没有?
他愿意用一切去交换毒品。
在影片里,阿芬说,她吸毒是因为丈夫先吸毒,自己为了证明毒瘾可以戒掉,才陪着吸。
阿力相信了,我也相信了。
但是在结尾,阿芬丈夫却说了完全一样的台词。
到底,谁才是说谎的那个人?
也许,阿力愿意相信阿芬,观众也更愿意相信阿芬。
但是尔冬升早已在影片里告诉了我们答案。
阿芬在和阿力激情前的第一次注射,是对大腿根部进行注射,那个地方,只有吸了好几年的老毒鬼才会注射。
为什么?
因为其他地方已经找不到能注射的血管了。
这一点,在之后的剧情里也得到了验证——
老公准备尝试给阿芬注射更厉害的毒品时,他找不到阿芬的血管,甚至产生了疑惑。
因为对于老公来说,他一直都是注射手臂的。
这证明阿芬吸毒的时间是远远早于他的老公。
从一开始,她就对阿力撒了谎。
就像林昆对阿力的忠告——
这些吸毒的,最会装。毒瘾一上来,什么话说不出,什么事做不出?搞得好像我们做错一样。
他们,已经不能被称作人了。
只是一具具舔舐毒品的行尸走肉。
02、
在整部电影里,最让我惊喜的是张静初教科室般的完美表演,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德华饰演的毒枭昆哥。
作为香港的毒贩老大,林昆在看到自己女儿抽烟的时候居然勃然大怒:
“你干嘛?抽什么烟?
林昆明明自己贩卖着毒品,却对烟毒敬而远之。
站在一旁的阿力有点讶异,想起了阿芬,问道:
“那白粉呢?”
昆哥激动的反驳道:
“又不是我逼他们吸的,他们自己要吸的。又不是我引诱他们,我没有呀!他们不吸毒,我能做什么事?我什么都做不出来。”
那一刻,昆哥心虚了,他连吸烟有害健康都知道,他当然更加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买卖。
但是,他还是在为自己诡辩。
就像我开篇写到的那位毒贩一样,他们都在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的解释。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良心也许才会稍稍好过一点。
如果,他们有良心的话。
可悲的是,在被捕之后,昆哥老婆跟昆哥说的最后一句话,既不是什么安慰,也不是什么我等你的情话,而是要昆哥死。
“为了孩子,你一定要走。”
因为只有林昆确确实实的死了,那些其他毒枭才不会认为林昆招供,找他们妻女的麻烦。
林昆没有说什么,默默接受了。
在厕所里,他用刀片划开了喉咙。
一代大毒枭最后的愿望,就是让阿力再拖一拖时间,让自己切切实实的死去。
阿力呢?
他接受了这个愿望。
作为一名警察,阿力理应通知站在外面的同事抢救昆哥,只有这样,才能揪出躲在昆哥背后的其他毒枭。
但是,阿力没这么做。
卧底八年,他从警察上司那边得来的,仅仅是一身警服和一句建议。
就如昆哥质问他的——
你当警察一辈子都赚不了一千万,你是为了什么?
阿力在昆哥临死的那一刻,迷茫了。
在影片的最后,阿力从阿芬家里搜出毒品,拿起了注射器。
正如开头和结尾他的独白——
“我一直不明白,人为什么吸毒。”
但现在,他明白了。
他失去了阿芬,失去了待他如亲弟弟的昆哥,任务完成,就得到一句建议和昆哥女儿的巴掌。
阿力已经不知道,自己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人为什么吸毒?
是因为空虚。
但好在,阿力还有女儿,阿芬的女儿。
结尾,小天使娴熟的抢过阿力手中的注射器,径直走向垃圾桶。
然后用小小的双手抱住了他的脖子。
空虚的阿力愣了一会儿,紧紧抱住眼前的天使。
他知道,自己还有女儿要照顾。
03、
人为什么会吸毒?
这是很多人不理解,其中也包括我。
我们看过无数的现实,节目,公益片,都知道吸毒有害身心健康。
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死不悔改?
尔冬升用《门徒》给了我们一个可能的答案——
空虚。
但同时,他也告诉我们另外一件事——
在这个世上,有许多东西远比毒品更能战胜空虚。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不要做毒品的门徒。
公众号:十四十四
《门徒》的惊艳并不是因为电影有着多么烧脑的警匪暗战,甚至相比很多犯罪悬疑片,其在剧情架构上还是稍逊风骚的,但这部电影难得之处一面在于出色的人物塑造,另一面更还有着对毒品生态链手术刀式的精准剖析,以此对“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着点,方才得以能如此深刻动人。
编剧好,刘德华的演技有很大进步,导演功力较弱。
到底是毒品恐怖,还是人的空虚恐怖 。刘德华秀了把老艺术家级别的演技,张静初也非常入戏。
我居然看的是国语版……都不太像电影,像公益片……比较神的是,孕妇演孕妇……
张静初简直是中国影坛近20年来最好的礼物!非常喜欢!
吴彦祖,他的正义让他显得那样冷酷。张静初的演技太叫人震撼了。
张静初演的好~
近年来少有的港片佳作!华仔和古仔都有突破性的演出,张静初更是让我刮目相看~~
感觉张静初为了这部电影里的吸毒者特意减肥了,看上去特别瘦,而且演技极佳。古天乐虽出场不多,但无论化妆和演技都让观众看不到古仔的身影,刘德华也贡献了上好演技,只是本身形象缺少大毒枭气场。男主角吴彦祖也好,看到张静初尸体那一幕令人动容。还有仪琳小尼姑何美钿
当年看完时有个疑问,阿力最后有没有吸,后来看了港版有了答案。
林昆得了那么重的病也戒不掉糖,平常钱一点也不敢花,看见秤就生气,他知道自己在作孽,但他不停。他死之前他老婆说的收了钱,证明后面的人有更大的。阿力做了那么多年卧底,没有朋友没有亲人,自己大哥都是自己送进去的,他混了那么久的黑,回不了彻底的白。阿芬和古天乐说着同样的话,谁也不知道真假。最后阿力没有事情做也找不到意义,一辈子都心里有阴影,阿芬满是老鼠的尸体,林昆自己割破的动脉。这部电影,没有人好好的活下来。别让生活空虚,找自己的意义,无论爱情还是亲情,都是生活。别碰毒品,一辈子也别碰毒品,有的东西毁的不止是自己。
今年香港电影都没有叫人失望
那么多大碗的演出也掩盖不了张静初的出色
最棒的一段就是阿坤被抓后,想叫老婆来交代后事,可能本意也是不会说出去避免家人被害,但是没想到他老婆第一句就是“你一定要走(死)”,那瞬间刘德华的眼神表情变化简直绝了
张静初演技惊人,果然有两把刷子!
8.0/10。即管是部戒毒宣传片,但还是拍得太tm震撼了!对制毒、贩毒、毒瘾发作的情节都有比较全面、直观的描述,直至最后一个镜也不留余地的让人胆寒。。。“究竟人为什么要吸毒?直到昆哥和阿芬死后我才明白,吸毒是因为空虚。那么,究竟是毒品恐怖,还是空虚恐怖?”
张静初真TM性感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分,也就是吸毒了的那位女主被耗子吃掉的镜头。刘德华的毒枭形象塑造在前段和中段都很成功,毕竟是个生意人,但是后段就有些主旋律化了。迷失感的话,教育意义是有,反毒的立场也坚定,但总觉得会变得有些不真实。吴彦祖那方面,乏善可陈。袁咏仪演的刘妻也是个小亮点。
吴彦祖和张静初的表演,相当中肯~~~
毒品和空虚。哪一个更恐怖。他太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