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几年前我肯定无法欣赏这样一部影片,色彩饱和的像太阳的调色盘,人物都吵吵闹闹,也没有完整的故事。
果蔬说这话的时候我就跟着被刺了一下。
公路片。简单引入将三个人聚在一起后,本就疯癫的旅途中插入更为诙谐的闪回补充一下过去。
以前社交账号上地址总会写澳大利亚。别人问起,我就说以后想去澳大利亚生活,牧场、荒岩、古老的生物……其实我对澳大利亚一点也不了解,那只是一片遥远的陆地,一个可以让我把所有举目悠远的梦都想象出来的地域象征。
很多镜头都太美了,随手一截就是壁纸。
一、颠倒的世界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通过观察月亮就知道地球是圆形的。只可惜之后取代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基督徒们傻乎乎的依旧坚信地球是平的,直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了他没有在地球的尽头便掉下去。世界颠倒的意象似乎从很早就存在了人类的脑海中,而且意义各有不同,有好有坏,不过均带有些疯狂和愤世嫉俗的颠覆意味。
美国作家亨德里克•房龙有个小嗜好,就是亲自给自己的书画插图,其中不乏其文字中透露的那种带有讽刺调侃味道的小趣味。他曾经画过一幅画,画面中北半球的人站立在地球上,而南半球的人和树木则纷纷掉落。德国诗人海涅曾经为了世界中颠倒的黑白愤愤不平,诗文中描绘了一个用脑袋走路,死人给活人草拟墓志铭的世界。
如果仔细回想,现实中颠倒倒错的小事其实经常发生,呈现的景象也十分怪异,那时候便会发现沉默严肃的世界实际上具备了满麻袋的冷幽默。
威尔第的著名歌剧“茶花女”在首演时曾惨遭滑铁卢。倒不是因为歌剧糟糕,而是当一位重达二百六十多斤的女高音出演重病垂危、苍白纤弱的茶花女时,实在效果惊人——惊人的糟糕,那场面倒像是一出滑稽讽刺剧,而非感人肺腑的爱情篇章。无辜的威尔第就这么败给了超重的肥肉,音乐也无法挽救什么。
在《圣经故事》中,上帝在创世的第六天用泥土造了亚当,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出了夏娃。在几个世纪的斗争后,人们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故事和信仰,而是从科学角度追溯人类的共同祖先,人类最早的起源被无数次正实并推翻。人类带着很多疑惑不停探索。
对于即将生产的母亲来说,她能确定的只有孩子的性别,其他的一概未知。他会喜欢什么颜色,爱上男人还是女人,性格是懦弱还是坚强,只有天知地知。
也许在故事中,爱情的伊甸园只存在于男人和女人之间,但当他们被放逐到世界上,经过了这么多年,爱情不再只独属于男人和女人。有些人甚至不满足这与生俱来的性别,剥夺上帝所剩无几的选择权。对于这一点,上帝也管不着。
约翰•卡梅隆•米切尔在他的电影“赫德维格的愤怒乐队”(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中,更是直接唱到,“远在地球还是扁的时候,人类有三种性别:一种像两个男人,背对背黏在一起,他们叫太阳之子;跟着他们外型差不多的是大地之女,她们像两个女子,合二为一;然后是月亮的子女,他们一半是太阳,一半是大地。一半是女,一半是男。”诸神忌惮人类的力量,于是用雷电把他们劈成两半,变成孤独的两脚动物。
其实正如地球是圆形的,住在地球的另一端也没有人会失去平衡跌落到宇宙中去。颠倒的世界,只不过是世界的另一面。我们的倒影。
二、沙漠妖姬
“我曾路过天堂,却不曾到过自己的灵魂深处。”
英国先锋电影人德里克•加曼的影片“庆典”(Jubilee)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我们还听得到音乐,就不会听到世界分崩离析的巨响。”这是否可以说明在那些为自己的理想和权利斗争的少数人心中,音乐的重要性?因为音乐对美没有偏见,它包容各种情绪起伏、音符跃动。音乐不会因为听众皮肤的颜色改变旋律,人人都可信赖它,都可享受它的美。
“沙漠妖姬”就开始于夏琳(Charlene)的名曲“未曾有自己”(I’ve never been to me),那是属于经历沧桑的女人的歌曲:她游历了美国,到过法国尼斯,欣赏过希腊岛屿,生活在万千谎言中,放荡地摇曳生姿,接受着男人们的邀约,虚掷光阴。她曾经路过天堂,却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
打扮得艳光四射的米斯就在这首歌曲中诉说自己的故事。他也结了婚,有了孩子,但是有一天他蓦然发现自己更喜欢女人的衣裙和光鲜的妆容。他不想伤害任何人,只想追求自己喜爱的生活——在俱乐部的灯光下为观众展现他热爱的歌曲,他的美丽。但是人们的非议和对家庭的渴望与恐惧让米斯渐渐迷失了方向。他带着满身的疲惫和迷惑与两位好友伯纳黛特、费利西亚踏上了去往沙漠小城的旅途。开着辆超大的巴士,招摇过市。
在荒漠中他们遇到土著人和城镇中的居民,他们大多用惊异的眼神目不转睛的打量着这三个装扮妖冶艳丽的“女人”,有些人喜欢她们,有些人讨厌她们,有些人则伤害她们。大多数时候,她们沉默以对,必要的时候就毅然回击。也有她们无能为力的时候。
给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那个清晨,她们兴致勃勃地准备上路,却发现巴士的车身上被人用红漆喷满了鲜红的侮辱性话语。米斯和伯纳黛特无言地摘下了墨镜,费利西亚却戴上了墨镜。这看似不经意的动作也有意无意地刻画了这三个人的性格:米斯和伯纳黛特选择面对现实的残酷,而费利西亚却选择悄悄逃开,这也给她之后为何沉迷于药物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面对羞辱和社会的压力,她们已经足够坚强。总会有很多辛酸的时刻,比如朋友不愿意当众承认和她们相识,台下的观众不欣赏她们的表演,有人朝她们扔水瓶叫他们人妖,还有地痞流氓的追打。对此,她们学会理解,然后一笑了之,就算会哭泣,第二天也能再次活蹦乱跳。就算如此坚强隐忍的她们,还是会受到伤害,正如车上刺眼醒目的红字一样来自社会的不理解。
那是一种灵魂深处的痛楚,也是许多人心中难言的苦楚。渴望爱与被爱。
电影中最美的画面是每当巴士行驶在金色的沙漠中,费利西亚穿着缀满亮片的衣服,拖着长长的头巾,随风飘扬,巴士犹如长了长长的尾巴在水中畅游的鲸鱼。天空中响彻着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的唱段,那个女孩歌颂着自己将要遇见的爱情。
她们就像怒放在滚烫岩石上的天堂鸟,展开双翅,散发着比沙漠的阳光还要高昂的热情与活力。那样的画面无法用昂贵的画框定格,无尽的生命力从银幕中慢慢溢出。荒芜的沙漠因此生意盎然。
[怒放在滚烫岩石上的天堂]
三、宽容
人类的无知与暴虐似乎是并存的。当人类开始相信冥冥中的神灵时,我们便开始为服从这些虚构的想象而付出代价。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立法与道德准则,一旦有人触碰到这个底线,便会不同程度的受到惩罚。当男人爱上男人,女人恋上女人,那些上帝的法则,道德的约束便会统统跑出来横加指责。
一生都在为同性恋群体争取权利的德里克•加曼可以说,“异性恋不是生活的准则与标尺,它只是比同性恋更加普遍。”此言一出,定会有人追随,有人反对。我们没必要效仿古希腊学者们展开几天几夜的讨论,没人逼迫你去接受或者质疑。你可以不理解,不屑一顾,但是得学会尊重与宽容。宽容不是凡事忍气吞声,沉默寡言,也不是对于恶人恶事一笑了之。关于究竟怎样才是宽容,也是房龙在其著作《宽容》里讨论的核心。
《大英百科全书》的第二十六卷中写道:“宽容(来源于拉丁字tolerare):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远在古希腊,人们从未有过对于真理和谬误严格森严的教规,也没有什么信条,这一理念也体现在他们的文学中。《荷马史诗》中的宇宙统治者宙斯虽然脾气暴躁,但是还算通情达理,允许有关他的玩笑,并不把他本身和他所拥有的权利看得太重。
苏格拉底为了传播这种宽容,引颈受戮。房龙在书中大大抨击了教会的人,无数臭名昭著的事件也都由教会酝酿。简单点说,教会的人就是一些坚持自己信仰的人,这并无任何过错,但是当他们要把这些信仰强加于人,制订成金规戒律,违反者便拖上火刑架烧死时,灾祸产生了,罪恶也由此而生了。他们认为自己的上帝被亵渎了,于是要借上帝之命来惩戒这些不知好歹的人。不过,台比留大帝曾说过,“如果那位上帝认为必须补偿他所蒙受的损失,他一定会自己关照的。”
“待人宽则人亦待己宽”不仅实现了“罗马和平”,也适用于今时今日。当电影中的那些人把那些垃圾和肮脏的字句投向那三个无辜的人时,他们便是不宽容。别人恋爱、装扮、跳舞又如何伤害到他们的利益了?仅仅是视觉上的不能容忍么?
其实,一直都有抵制同性恋的运动和文字上的口诛笔伐,很少看到同性恋群体跳出来抵制攻击异性恋。在电影中也是,我喜欢那三个“女人”并非因为他们特殊或者是同性恋,也并非出于什么同情,而是喜欢她们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人们的热情和善良,喜欢她们对于美的不舍追求。
[夜幕逐渐掩下,星光便会露出]
四、晨星闪耀
“作为见证人,我必须写这个时代的悲伤,但并不是要拂去你们的笑容。请读一读我在字里行间所写的这个世界的关怀爱心,然后,把书合上,去爱吧!希望你们有更好的未来,无忧无虑地去爱。也请记住我们也曾爱过。夜幕逐渐掩下,星光便会露出。
我活在爱中!”——德里克•加曼
沙漠中,每到傍晚天空都会弥漫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犹如漫天撑起一幅缤纷馥郁的锦帷。她们终于可以脱下斑斓的外壳,投入自然的怀抱,云朵为她们烧得热气腾腾。那些蜥蜴和小虫,都可以收起抵御外界伤害的保护色,享受黑夜带来的宁静,月光鼓起的清弦。
赫德维格在她愤怒的故事最后,找到了被朱庇特劈掉的另一半,不再一只眼睛看世界,而是纯净完整地走在街道中,毫无掩饰。
“沙漠妖姬”的结尾,米斯终于又回到了家,和费利西亚一起站在人群中高唱着ABBA乐队的名曲,倾倒众人。伯纳黛特在旅途中找到了她的爱情。
当世界颠倒,似乎无法如常所愿,一切都看似疯狂,太阳甚至会绕着地球转动。就像加曼说的,去爱吧,无忧无虑地去爱。那些曾经苦苦寻觅的东西就在最后一刻出现在眼前,如晨星闪耀。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680030/ 一部饱满地呈现了酷儿精神的公路电影。澳洲内陆的沙漠,荒芜但是壮美。酷儿们巴洛克式的夸张华丽与粗糙大气的自然环境对比鲜明,《茶花女》咏叹调炫耀般铺陈,酷儿的妖艳衣裙、费莉茜硕大的银色批纱于碧天黄沙间猎猎飘扬,裸乳女郎风筝放飞似在风中歌吟。诸多意象极具颠覆性美学,突兀夺目的美感带来超越性的表达,超越世俗,飞翔于凡尘之上。
叙事结构间自反于公路电影模式,于是空间转移便成了探寻自我的精神旅程。一个变性者,两个易装者,青、中、老三代酷儿在坚守自身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修成良好的自我认同,自以为成为了你自己之后,是否得道?影片所要表达的是何谓自由?自由之后是什么的命题么?间或还有对文明的质询?
酷儿文化的旗帜下集结着不同种族的同性爱、双性爱、易装、易性、恋物者等等,这些性与性别文化的少数派们,有强悍的自我认同,身处边缘且甘为边缘,种种悖离主流的生活方式与其说是一种对世俗的挑战,不如说是一种对常规视而不见的挑衅游戏。影片中三位主人公,有了良好的身份认同为根基的自由之后,是否还会面对心灵的挣扎?
嚣张姿态的旅程中,前尘往事灵光乍现,时而闪回,年老的易性者班丽娜,长年的漂泊生涯令她貌似平和,但孤寂依然——孑然一身无伴侣。对于因易性而丧失的亲情,那是一份无法释怀的欠然;而面临爱情的可能性,她一度踯躅犹疑。
年届中年的米芝,对曾经冲动的玩乐式婚姻耿耿于怀,易装表演的谢幕中,他不堪儿子的鼓掌微笑而晕厥。这让人想到另一相似的处境——《蓝》中的脱衣舞娘,刘小枫说她跳脱衣舞不是因为生计,而是她喜欢这一行当,她迷恋自己的身体,但她面对台下猎艳者身份的父亲,她悲哀不已。米芝亦一样,易装表演是他的职业,是他生命的艺术,他享受其间,但他不得不面对儿子的目光,这种凝视令他沉重至晕厥。良好的自我认同在主流伦理面前,并非牢不可破,我们从弥天盖地的主流价值观中突围而出,心灵的一隅却被主流意识形态深刻地内在化。
青年费利茜遭遇的困境不像前辈们那么复杂,他面临的挑战来自于外部——乡野直男们的歧视与暴力。如影片所述:大都会纵然有各种不如人意之处,但它的多元保护了身处边缘的我们。都市中长大的费利茜天真地以为“外面的世界”也会有都会的包容,因而他在暴力中受挫而迷茫。
对文明的质询或许是影片的副题,在遭遇澳洲土著毛利人的叙事段落,经参照,我们发现那些“文明世界”的异性爱者们对酷儿们的易装表演往往不适,而土著们却忽略了他们的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欣赏这超性别艺术的趣味与美。
自然,还有感动,在张扬与惊艳间HIGH到落泪。影片末段,主人公们都重拾了内心的坦然。但现实中,具备了自我认同的我们,依然要不断地去战胜世俗的偏见,被内在化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心灵的孱弱。
诡异,充满激情。他们把车厢上谩骂的语句用耀眼的粉红色涂满,穿夸张的服装,化浓重的妆,被嘲笑也可以不在意的走下去。“可以不在意,但还是会觉得疼”,所幸有朋友,有对着自己露出灿烂笑容的儿子。他们有多勇敢,就有多爱这世界。
先看的Broadway show再看的电影除了Bernadette能和Broadway平分秋色剩下的都不行虽然costume获了那年的Oscar但比起Broadway差了一大截音乐也有差距
里面的笑话太逗了,“你为什么不去把你的卫生巾点着了,然后把逼炸了?因为这是你唯一能获得高潮的机会。”结尾居然还有彩蛋......荒芜的沙漠和主演艳丽的装扮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乐观的在 这残酷的世界上生存下去....
几乎汇集了一切吸引眼球的元素。跟boardway版的相比,稍微欠缺了一些精彩度,但也多了几分生活。谁的梦想不是千疮百孔,但起码,我们还拥有继续前行的勇气。
Hugo Weaving一刚,哈哈哈哈哈,他真是一点跳舞天赋都木有。化了妆都大老爷们一个,一点基佬味都木有
一个变性艺人+一个金刚芭比+变装皇后跨越沙漠之旅,边缘人群中的边缘人,在跨性别的歌舞中搭建一个鲜艳华丽快乐的人生舞台。
沙漠中车顶上裙踞飘扬的场景实在太惊艳了。Bernadette竟然是最完整而动人的角色。Felicia的童年故事简直不能太赞,bravo!
服装、色彩明艳动人!坚持梦想,很多时候根本不必理会坚持的是什么梦想~
无感。无论是腐女、名角的过往、公路电影典型的成长、还是其他的任何可能的东西都无法调动我的虚伪的热情。我怀疑会有中国人真的如他们所打的分数一般感动,因为那其中有太多个人别的欲望所带来的拥趸,而我个人在自己的战争中识破了自己的许多。
那三位变装皇后在沙漠上争奇斗艳,赛过百老汇、红磨坊~光艳背后的寂寞凡心~~
哈哈哈真的好欢乐,看标签就知道。同志,公路,歌舞,这还不够么~!而且有盖皮尔斯,雨果维文,哈哈完全想象不能。。。但也不仅仅是搞笑了,旅行的意义就是发觉走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才是最重要的
最爱的电影没有之一
变装题材元祖,公路片前辈,这几个甚不正常的男人令观者无法不理解。多幕看哭了我。奔行于沙漠的破公车串联着友情和事业、夫与妻、父与子,低俗与违法之间不经意地说了很多。途中种种不顺在终点糅合成一种念力,豁达、畅怀、希望和温暖,轻易感应。很难想象,这场华丽盛开于1994年。
喜欢里面的三个男演员,音乐好听,衣服好看,剧情也不错。
回望迪斯科年代的怀旧曲,相当,派!
真的不需要粉红火烈鸟那样的臭文艺片了 这是才是正儿八经的文化片
极度欢乐的公路电影,很想看舞台剧版
4.5.多健康啊,一点都不变态。Hugo Weaving和Guy Pearce实在让我出乎意料,服装表演什么的绝对加分!原声都是经典曲目啊(I've Never Been To Me真好听,并且歌词巨契合他们的心理啊)
绚烂的有点哀伤。。。
雨果.维文原来还有如此BH的演出。。。印证了我的名言:“各个都下水”~~基本男明星早期都拍过同志片=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