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丹麦杀人者也能上天堂!
“在中国他们吃狗!”这是一个让丹麦人惊骇的事实,然而这句话对于中国人来说,并没什么了不起的。
狗只是食物的一部分而已,吃狗的只是一部分人,但不吃的人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尽管近年来不少吃其他肉吃得饱饱的人,也跑到大街上到处阻截,防止好这一口的人吃狗。不过将其视为珍馐美味的还是继续吃,觉得它恶心的还是不吃。狗从来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据什么重要的地位,相反它倒是个骂人或者贬损人的词语。
不过让包括中国人在内的观众惊异的却是,丹麦人竟然拍了这么一部影片。善意包括在血腥之中,而杀戮的目的却是为了爱;杀人的人上了天堂,而被杀的人却因小罪而堕入地狱。天使与魔鬼在打赌,杀人者之父是天使的好友,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这是一部黑色幽默片,明快的节奏好看的故事让人笑翻的情节之外,却有着残忍与恶毒;这也是一部颠覆性的影片,它搞混淆了观众对于善与恶的判断,它强调着一个原则,规则都是人定的,哪有什么天生或者命定的道德律?吃狗你不必惊异,那只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杀人能否上天堂,你也不必思考,那由天使说了算。
一桩小事留下无数具尸体,自己最后也丧了命。而这一切,其实都源于一个银行职员的好意。如果问阿维德他后不后悔,也许他还真的答不上来。他有颗金子般的心,却有着最愚蠢的判断。
与同居的女友矛盾重重,女友已搬走了一切东西,只留下一间空房予他;在工作上因为贷款之事,被顾客破口大骂。阿维德的人生真是灰暗到家。这还不够,早上刚上班,正在与同事寒暄着球拍之事,就遇到歹徒抢劫银行。不知哪根筋动,他拿起球拍,顺手将歹徒击昏在地。他成为英雄,而烦恼也由此而起。
他可怜的怜悯之心将事情搞得不可收场。一个冒充的妻子,一句打劫是为了弄钱生下试管婴儿,让阿维德心中顿生歉疚之心,于是千方百计地想抢劫自己银行的运钞车,给抢劫犯的“妻子”做补偿。于是本片另一最有光彩的人物也出场了,他们策划着抢劫。一方面似乎在做着好事,谁在其中也没有多大的利益,纯粹属于帮忙,另一方面却在此过程中暴力而血腥,杀人无数。生活往往就是这么吊诡。
哈罗德是阿维德的哥哥,兄弟俩从外貌看相差甚远,哈罗德一看就是个匪徒,目前在经营着一家他赢来的餐馆。他恨自己的父亲,却对兄弟两肋插刀。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两个字:暴力。干脆利落,绝不留情。经常是手起枪落,直接将人击毙,不过,他却能容忍弟弟的婆婆妈妈。像他这样在黑道上混的人,他的道德底线当然就是实力为王。不过在他出场之时,电影中总是响起宗教感浓厚的音乐,让其有着一种圣洁而崇高的感觉,与其行为形成巨大的反差。
最后他为弟弟而死,死时虽悲愤亦很欣慰,毕竟他也上了天堂。当然不是因为他杀人多,而是因为他所讨厌的父亲,给天使有交托。而下地狱的都是什么人呢?另外一帮黑社会,来自乱七八糟的国家,显然都是非法移民,他们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其次是两个被乱枪击倒的银行职员,他们都是阿维德的同事,只是到酒吧来吃午餐而遭遇枪战丧生。他们下地狱的理由呢?男的因为是个同性恋,在打劫时居然跪在劫匪面前哭了;女的因为曾经与同事通奸,当然也是十恶不赦。
究竟谁能上天堂?就如同问在中国吃狗是否犯罪一样,是个伪问题。吃狗只是中国人的习惯,至少在中国是无所谓对错,那么杀人者能否上天堂,也真不是什么了不得之事,更何况他们的目的如此的纯正,抢劫就是为了助人,只是迫不得已而杀人。有人吃狗是因为习俗的关系,可以得到原谅,那么为了高尚的理由杀人,或者是在做高尚之事时失手杀人,为何就不能被原谅呢?
在影片中,导演以有趣的细节好看的故事,颠覆着你的价值观。虽然电影有着搞笑的成分,而且例证举得也太极端,直接拿着杀人当游戏,拿着宗教开玩笑,有点异端邪说的味道。不过电影中所反映出的问题,确也值得人们思考。是否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是否有着统一的道德标准?而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与道德标准,又是谁来制定的?是否有着内在的逻辑性或者实行的必然性?
电影中强调了一个方面,却忽视了另外一个方面。局部的标准必然得符合整体的标准,而小原则必须符合大原则,这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一个准则。我们可以尊重不同文化的习俗,也可以容忍个人的许多习惯,但必须在有着人类共同的认知情况下,去尊重与容忍。有的原则可以相容共处,而有的则就必须上特殊的一方放弃,而遵循共有的原则。吃狗可能会让世界上大多人在道德上无法接受,但毕竟无伤大雅;而杀人就不行,无论你有任何理由。
任何事情都得有个大致的标准,而标准本身就是妥协的结果。如果我们怀疑一切标准,觉得一切道德实际上只是区域或者时代文化的体现,实际上也就落入了相对主义的窠臼中。实际上在现代政治中,这样相对主义的实例还真不少。总是以民族或者文化的独特性,去抗拒普世价值,最后也必然会得出电影中的荒谬结论。
当然,这些话其实已经远离了电影的主题。这种东西实际上很难讨论出个子丑寅卯来。吃狗者能否上天堂还待定,然而杀人者是绝对上不了天堂的,无论你心地如何的良善,也不管你在天堂认识多少天使。否则,人类社会的大厦会顷刻崩塌。
2 ) 在丹麦他们很猛
这片子给人一种很傻很乌龙的感觉。原本觉得有很多bug可以写,但是最后竟然天使都出来了,那也无从可说了,其实还真不清楚,片首的“本片由真实人事件改编”,到底哪个情节是真实的。
片中多次出现弟弟对哥哥说“你疯了么?”。我第一反应就是到底谁疯了!抢银行本身就已经很傻逼了,但至少也许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后面又劫狱!还在被劫者毫无知情的情况下?请问哪里的监狱会让一群人在监狱外面徘徊蹲点那么久?汉娜为什么又半路跑回来拿电视机?她是专门回来送死的么?
北欧的电影很多时候你都会发现,不能用常理来理解事情,在他们的片中,中国是一个传说中的世界,遥不可及。当然他们的世界在我们中国人眼中,也是无法理解的!
3 ) 个人备忘
一帮战斗力爆表的楞逼!
弟弟棒球拍打晕劫匪,事后却被劫匪的“妻子”上门问罪,深感内疚的他决定抢钱送给劫匪的妻子。 弟弟去找哥哥求助,哥哥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抢完钱后弟弟依旧内疚,决定帮劫匪越狱,再次向哥哥求助,哥哥又帮助了他。
可怜的VUK,先是开车被撞的骨折,然后是被C4炸的一脸坑加失聪,最后被流弹爆头。
哥哥带弟弟去找吉他手复仇,弟弟失手将整个乐队全部干掉。
妻子来拿电视机,弟弟将她分尸,尸体一半在客厅,一半在厨房。
唯老板(也就是哥哥)之命是从的两厨子,劫运钞车、安装C4、处理尸体,还挺全能的。
黑帮来为VUK复仇,酒吧大战,枪战很刺激。
影片结尾还玩了一把结构,在影片全程不时插入的酒吧里打牌的三人讲述的故事居然是和哥俩干的一系列缺逼事同步进行的。
只要自己认为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那这件事就是正确的,不管别人怎么说。这样可以上天堂。
4 ) 不纠结即是天堂
经常看影评,从中深受启发,也长了很多见识,可看了这部电影的影评总觉得差点什么,心中感到有点堵,第一次有写点什么的冲动。
中文名字很怪,也许是翻译者的幽默,《盗匪情怀》倒是很贴切。 这是一部荒诞剧,在最疯狂的社会都不可能发生的,既然是荒诞剧就不能纠结“狗”上了,跟中国也是半点关系都没有,没有道德的批判,没有法律的制裁,没有社会的制约,这是对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无奈的宣泄,对人们为了生存不断妥协的嘲讽,对人们理想与现实在心中不停纠结的揭露。弟弟循规蹈矩,莫名受到女朋友的指责,制止了劫匪,却因为劫匪妹妹的一番话而感到内心不安,好心送钱包却挨了一顿揍。弟弟迷惑了,分不清对和错。哥哥爱家人,爱朋友,无所畏惧,心思单一,或者说他是导演心目中理想“人”的代表,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并且深信自己所做是对的,他从不纠结,不彷徨,不会回头,更不会妥协,他像一支发射的箭,一直向前,向前,向前。。。。。。弟弟最终明白了,他告诉哥哥,早就该杀他的女朋友,他做了,没有犹豫,没有自责,最后带着笑容死去,进入了理想主义的天堂。
现实世界里我们要对自己,对家人,对党,对国,对法律,对道德,对朋友,对。。。。。。负责。就像一张网,把我们束缚其中,我们不再有自我,不再思考,我们有设定好的行为方式,甚至思考方式,就像程序一样。可我们毕竟是人,毕竟会思考,可现实给我们闪转腾挪的空间有限,无奈就会痛苦,接着就会麻痹。反抗需要很大的勇气,需要撕裂现实的网,更需要撕裂内心纠结的网。
做你所想,信你所做,不纠结,就是天堂。也许这就是电影的主题吧。
5 ) 是在说你要有人帮助吗
银行小职员艾维克最近很倒霉,因为指责女朋友吃土司没用盘子,被分手,搬空了家具,还洒满了面包片。工作上,挽救了银行被打劫,拒绝了没有抵押的一笔贷款,本来都是正常应该做的事儿,却得到了负面的效果,让他十四天的假期无比郁闷,他没有朋友,爸爸也死了九年了,唯一能倾诉的人只有哥哥,一个“匪徒”——哈罗德。哈罗德是个我行我素的人,就因如此,早早的与温和善良的家庭决裂,现在经验一个赢来的餐厅,用军火和俄罗斯帮交易物资,三个伙计,其中一个是交易的一部分——俄罗斯帮安排的就业岗位。
艾维克企图用逻辑的方式给自己目前的人生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抢钱还给匪徒的妻子人工授精,让他们幸福,还要把匪徒救出来,可想而知,难度比挨一顿打大多了,但事情就这么持续进行下去了,然后就是不断的死人,牵扯越来越多的人际关系,死的人越来越多——导演是想告诉观众,如果你是个理想主义者,你觉得在现实中处处碰壁,没有出路,那就给你一个实现理想主义的机会,事情会怎么样。事情会怎么样呢?你改变不了那些与你的理想想抵触的人的看法,你只能物理上抹掉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美好理想也不断的磨损消耗,最终你失去了理想,仅剩下现实。
其实你怎么折腾都无所谓,天使和魔鬼呆在小酒馆里默默的打着扑克,看着你表演,等你死了,再来评价你,你活着的时候,谁也奈何不了你。艾维克能上天堂,跟他干了什么毫无关联,只是因为天使是他爹的好朋友,very good friend,无论如何都要让他在名单上。
所以,艾维克如何想的,然并卵。
艾维克如何做的,然并卵
艾维克如何死的,然并卵
艾维克死后追悼会怎么开的?然并卵。
艾维克如果循规蹈矩的老老实实的小职员,那他必然很压抑,他的想法比一个规矩下的小职员要多,当他想自由的实现想法的时候,他的能力又大大低于他要解决的问题所衍生出的各种问题。
片名直译应为“在中国他们吃狗”,借以表达建立在道德与法则上的二律悖反,以暴行善,地狱天堂。在我看来这着实不叫喜剧,丹麦人的黑色幽默沉重得很,渐入疯狂局面间或选用了很new age的男声电子乐,神魔对谈贯穿始终并最终构成超现实结局,荒诞透着无奈,违常却又正常。主题多元,却也因此深度欠佳
在中国他们吃狗,在丹麦我们扫射摇滚乐队,在世界其他地方,人们互相欺骗屠杀歧视,等待最后的收割
哈哈哈哈哈哈恶趣味的很,哥哥真好真牛逼~~猛然发现编剧Anders Thomas Jensen很奇葩:绿色屠夫、亚当的苹果、新房客、敏郎悲歌、血海兄弟、婚礼之后……哦,还有更好的世界……这高产且游走在苦逼与冷笑话之间无鸭梨的…
这片在我看来是属于那种解压良药一类的。而且恰到好处。片中的人都是属于那种“思维简单且一根筋”,在片中他们干了你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干的,不是指犯罪行为,我的意思是他们的思维方式。有时候想想,现实中真要是这样“说干就干,想干就干”,真是痛快!“我俩就是个厨子”倒霉的司机大哥。唯一上天堂的男主,真是天选之子。
结局要不要这么亮啊,亮瞎我了。还以为就这样平淡的结束了呢,高端黑啊!
傻逼黑色喜剧。“在中国他们吃狗”是电影里的台词,是不是能挑逗那些“爱狗人士”义愤填膺地蹦出来:我们有素质不吃狗!好吧,我觉得这是跟电影一样的傻×;好吧,只要你认为是对的,怎样都无所谓。
完全基于电影名才看的一部电影——《在中国他们吃狗》,看之前强烈的好奇,我们吃狗这事儿咋就被老外知道了。看完会心一笑,还挺有趣的,电影跟中国其实每一毛钱关系,笨贼抢银行的荒诞电影,喜欢冷幽默的人不妨一看。
和中国吃狗有啥关系?
演主角Arvid的演员在首播之后的采访中说这个剧本是在80年代中期完成的,但编剧遭到了很多制片方的拒绝,因为他们觉得丹麦不能拍这么暴力的片子。我个人认为编剧有向盖.里奇和昆汀.塔伦蒂诺看齐的倾向。跟美国片the very bad thing也有类似。我拿着这部片子回家,室友看了标题还以为是饮食文化纪录片。
蠢蛋的荒诞秀
劫运钞车、制造爆炸、劫狱...什么都跟过家家似的。不知道从何时有个裂口,要填满它,只能越来越疯狂。最后天使把鬼魂带走的对话很值得玩味
结尾太黑色了,中间多次笑场,在中国他们吃狗都认为是对的,做你认为对的事就对了
杀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是为了善良为了爱,照样能上天堂;当然,你还得在名单上,最重要的是你上头得有人。
以曲奇国的监狱生活水平,你们真的要救他们出来么?葛格,曲奇国真的有您这样的人么?!结尾好玩!! Anders Thomas Jensen真是怪才!题目说的是道德标准的相对性吧。底迪一开始看着像老友记里的Joey,但是越看越觉得他有点像波哥。。#万能波哥脸# #狗眼真瞎了##虽然暗暗觉得曲奇语不太好听#@
不止片名屌爆了而已,片子也屌爆了...我又忍不住想要套上屌丝和高帅富理论了..片子最后这段如果放在我朝那真是讽刺之极啊!!
一个人死了,见到上帝:“上帝,我信你,把我带去天堂。”上帝说:“信我就是信你自己,go to the hell。我是解构主义者。”
色调和画面质感很aki开头到打晕抢劫犯的部分呈现出的神经质还是很吸引的 但越往后进行越无力 并不能达到完全的混乱无因由 使得影片整体没有那么畅快 黑色幽默只能作为点缀无法承拖起完整情节探究的母题其实并没有很感兴趣真正的发癫应该是一气呵成的 结尾的讽刺蛮好笑的 (虽然我只是因为片名才看的
挺脱线
太搞笑了!
1.片名是电影中的一句台词,看了电影,你会发现不是贬义的 2.一些恶趣味让我想起昆汀